首页 > 语言集 > 范文 > 说课稿 > 【精品】说课稿合集7篇

【精品】说课稿合集7篇

   来源:古今学识馆    阅读: 2.5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品】说课稿合集7篇

说课稿 篇1

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下册教材主题四《快乐宝贝》次主题二《帮帮乐》中的教学活动一《小松鼠的伞》,下面,我从设计意图、活动目标、重难点、活动准备、教学方法、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效果预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设计意图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提供的语言领域目标,我选择了教学故事教学《小松鼠的伞》。《小松鼠的伞》是一个好听的故事,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知识,发展语言,启迪智力,而且还可以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

二、活动目标

纲要明确指出:教育要为幼儿的一生打好基础。因此,目标应注重全面性,并注重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因此,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我们幼儿实际,制定了以下两点目标:

1、尝试讲述并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学习新词“责怪”。

2、感受故事中小松鼠把尾巴当伞的有趣,懂得要帮助别人的道理。

三、活动重、难点

活动的重、难点离不开活动目标的具体要求,这是相辅助相成的。此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是: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启发幼儿想像。

难点:引导幼儿试着把观察后想像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

四、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目标服务,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为此我为提供了宽松、和谐的氛围。故事挂图、背景音乐等,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表现自己。

五、教学方法

为完成目标,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欣赏、、感知、再认识、再理解。层层深入,同时在各个环节中,穿插讲述法、启发联想法、表演法、比较法,培养幼儿的观察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想像力,使幼儿更好地达到预期目标。

六、活动过程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去体验、实践、创造,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本活动中,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1、听音乐《好朋友》做律动入活动室

通过听音乐、做律动,使幼儿首先有了好朋友互相帮助的概念,为讲故事打下基础.

2、导入

今天有位小客人要来看看你们,小朋友们想知道它是谁吗?(出示小松鼠生活视频)

观察一下它长的什么样子?(眼睛圆圆的,尾巴粗大)小松鼠小小的个子,为什么要长这么大尾巴呢?通过观察小松鼠,让孩子们对小松鼠的`尾巴有初步的印象。

3、看挂图,先让幼儿猜测图片内容,教师再讲述故事,

(1)出示图1:提问:图中是什么天气?小松鼠在用尾巴做什么?让幼儿体会到小松鼠尾巴的有趣,然后教师小结,并讲述图片内容。

(2)出示图2:让幼儿观察图中都有谁小松鼠有什么变化?猜一猜小松鼠身上为什么湿透了?然后教师讲述图片内容。

(3)出示图3:想一想,松鼠妈妈看到小松鼠淋湿了会怎样?从哪里看出来的?猜猜妈妈会对它说什么?

教师讲述第三幅图。

(4)出示图4:观察图片,猜想图片发生的故事。教师讲述图片内容。

(5)说说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中有谁?小松鼠的尾巴可以做什么?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语言表达能力。

4、看《小松鼠的伞》动画视频,完整欣赏故事。

结合故事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责怪,并向幼儿进行情感教育,教育幼儿学会互帮互助,都像小松鼠一样,做一个爱关心、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七、活动延伸

播放音乐《小松鼠》,用律动的方式学小松鼠走路,到校园内找一找需要帮助的人。

八、活动效果预测

通过我的精心准备,以及各个环节的设计,我想,幼儿会了解故事内容,并受到教育,达到所设计的活动目标。

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北大附中成都实验学校的宋威,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如果两直线平行》。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设计等七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如果两直线平行》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第4小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两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以后,对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定理的一个认知,是对以后进行复杂的几何证明题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两直线平行的判定,对两直线平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证明的过程的理解,(由于其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证明“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并能简单地应用这些结论。能理解并掌握证明的一般步骤.

2能力目标

经历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证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来表示平行线的三条性质的条件和结论.并能总结归纳出证明的一般步骤.

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熟悉综合法证明的格式.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因为学生刚开始接触严谨的数学证明,并且以后会大量运用证明的方法与格式,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证明的.步骤和格式.

教学难点:

在以往的经验中知道,学生在接触文本语言表述的证明题的时候,对命题的条件、结论都比较模糊,不能准确确定已经条件及求证,因此我觉得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命题、分清其条件和结论.正确对照命题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四、教学方法

鉴于教材特点及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本节课设想使用启发式问题教学法和类比教学法。用层层推进的提问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同时注意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减少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困难,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实践。通过教师引导,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课堂上多活动,多观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中来。组织学生参与“探究——讨论——交流——总结”的学习活动过程,同时在教学中,还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演示,草组哦,观察,思考,联系等师生共同活动启发学生,让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

五、学法指导

本课堂立足于学生的“学”,要求学生多动手,多观察,从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分析、类比、归纳的思想方法。在类比和讨论中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利用已知知识去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采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方法组织教学,是学生真正陈我给教学的主体,土灰参与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感知数学的奇妙。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巧设现实情境,引入新课

引入:上节课我们通过推理得证了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知道它们的条件是角的大小关系.其结论是两直线平行.要证明两直线平行,有哪些方法?如果我们把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互换之后得到的命题是真命题吗?

设计意图:一方面通过回顾,巩固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为本节课做好知识方面的准备。另一方面也为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运用旧知探求新知的欲望。

2、讲授新课

在前一节课中,我们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这个真命题是公理,这一公理可以简单说成: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下面大家分组讨论议一议:利用这个公理,你能证明那些熟悉的结论?

引导学生对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定理进行证明。

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习惯;(3)让学生体验探究如何运用该公理对性质定理进行证明,以及体会证明的一般步骤。

3、探究发现

引导学生通过对以上两个命题的证明,

小结:通过证明证实了这个命题是真命题,我们可以把它称为定理.即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这样就可以把它作为今后证明的依据.

注意:

(1)在课本中曾指出:随堂练习和习题中用黑体字给出的结论也可以作为今后证明的依据.所以像“对顶角相等”就可以直接应用.

(2)这个性质定理的条件是:直线平行.结论是:角的关系.在应用时一定要注意.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小结,是学生明确我们数学中的定理,以及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4、总结规律

证明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第二步:根据条件、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第三步,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实际意图: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归纳总结的能力。

5、补充练习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补充练习,巩固已学知识。通过补充练习2,使学生能够发现一个数学题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解法。培养其实际运用能力。

6、课时小结

7、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证明,总结归纳了证明的一般步骤.

1.平行线的性质:

公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定理: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定理: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证明的一般步骤

(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2)根据条件、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系统回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记忆平行线的性质及证明的一般步骤。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课标指出:相对于结果,过程更能反映每个学生的发展变化,体现出学生成长的历程。因此,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重视结果,也要重视过程。结合“课标”对数学学习的评价建议,对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及与学生的问答交流,发现其思维过程,在鼓励的基础上,纠正偏差,并对其进行定性的评价。

2、在学生讨论、交流、合作时,教师通过观察,就个别或整体参与活动的态度和表现做出评价,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通过应用来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并在讲评中,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4、通过作业,反馈信息,再次对本节课做出评价,以便查漏补缺。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说明,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猴子与大象》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的是猴子和大象比本领,小鸟让他们到河那边采摘树上的果子,猴子和大象互相帮助,满载而归。课文含蓄地说明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只要互相合作,扬长避短,就能把事情办好。本课共有生字17个,其中一类生字8个,二类生字9个。根据教材特点,在新课标基本理念的指引下,我结合学生兴趣为第一课时设计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学会认读17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猴、叹、跳、背、鼻、而、胜、败”8个字。(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积累词语的能力。

3、情感目标: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认读17个生字和能规范地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积累词语的能力。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但在方法的归纳和表达上还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加强方法的总结与指导,让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掌握识字的钥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说教法和学法:

低年级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尚处于萌芽阶段,思维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本节课我将采用愉快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来组织教学。教学中突出在玩中学乐中学,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同时注重教给孩子识字方法,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教法和学法,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环节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不会自然涌现,它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学习情境,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课的一开始,我设计猜谜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

环节二:生字教学,勇闯三关。

第一关;读准。

“读”是语文教学必不少的一个环节。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明了读比老师的讲解更重要。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通过拼音熟悉了解文章和生字。让学生知道每一个生字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不同的字将构成不同的词,不同的字词相连组成了不同的句子,表达着不同的意思,它们都存在于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我要求学生找出生字,读准字音。“读准”分为四个层次,逐渐深入:首先读课文,找出生字。然后根据拼音自由拼读,同桌交流。交流后再进行检查,找几个同学读一读,看他们是否读准了。最后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平舌音与卷舌音、前鼻韵母与后鼻韵母、多音字等来突破难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开火车读、朗读例句等多种读的形式来巩固字音。

第二关:记清。

教是为了不教。低年级识字量多、难度大,为了让学生掌握的更牢固,教师不仅要教学生会读生字,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如何学习生字,教给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获得生字学习的主动权和高效率。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用已有的识记方法识记生字,开发学生潜能,教给学生许多生动有趣的识字方法。在本节课中归纳了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设情景、讲故事、编儿歌、猜谜语七种巧记生字的方法。识字方法的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短短的课堂时间发挥了更大的效力。记住生字以后再用自己喜欢的生字组词、说话。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生字,使识字学习由枯燥变为有趣。

第三关:写好。

写字是低年级的重头戏。指导书写时,通过电脑老师教笔顺,教师的范写,学生的描红、临写,师生的共同评议,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把握汉字的笔画,间架结构,以及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把字写好。在学生练写前,我特别强调了写字的正确姿势。

环节三:正确朗读,初步感知。

在学生朗读前提出两个目标,一是读准字音,力争流利。二是思考“猴子和大象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这两个目标的提出达到了巩固生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环节四:课堂小结,存疑激趣。

教师在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后,提出了“猴子和大象过河摘果子,成功的秘诀在哪里?”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课后去思考,引发学生学习本课第二课时的欲望。

五、说板书设计:

因为这节课的重点是认读生字和规范书写生字,所以板书方面,我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将本课的生字写在田字格里配上合适的画面,以形式美感吸引了学生,符合低年级的审美情趣。

六、说教学反思: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二年级的识字量明显增多,如何让学生识记生字成为教学的难点。在识字教学中,我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轻松、宽松的氛围中学习探究,体会了主动探究、合作探究的快乐,达到了识字的目的。但因为时间关系学生在课堂书写生字的时间过少。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荷叶圆圆》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是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法组织教材内容。本单元的专题是“欢乐的夏季”,本文是本单元在识字课和《古诗两首》之后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它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心童趣,利于启迪学生智慧,丰富情感体验,激发想像力。 主要任务是通过荷叶的四个小伙伴: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生动有趣的语言和动作来进行识字教学,并在朗读中感受夏季的乐趣,感受语言的精美。教给识字方法,提高写字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中,通过多种方法朗读,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任务,引导学生读出画面,读出个性,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感悟语言,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结合课文的特点和内容,我设置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正确书写“朵、我、美”三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悟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感受夏天和大自然的美好,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并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识字与写字,读通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夏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初步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二、说教法与学法

1、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语言文本训练为主线。

2、充分利用直观形象,激发兴趣,创设情景。

3、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延伸到生活中,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从而进行语言文本的训练。

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本课时主要是识字和朗读的教学。本课的教法主要采用情境法,多种形式的朗读教学。课堂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对照,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课文。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引领学生主动学习课文,引导角色转换,发挥想象,体验情感,初步感受夏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初步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指导多种识字方法,激发识字兴趣。读、看、讲 写结合,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提高阅读写字能力,加强读写结合。

学法是自读、自悟,交流讨论。并让学生演、读结合等来实现教学目标。

三、说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制荷叶图画。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时安排为第一课时,其教学环节如下:

第一个环节是: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结构,利用自制荷叶图画,引导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荷叶),并相机学习“荷”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的?给“荷”组词说话,说清荷叶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颜色的?”在学生回答准确,恰当的基础上,教师给予表扬,并过渡到本课教学内容上。同时出示课题:《荷叶圆圆》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荷叶的喜爱之情。)

第二个环节是:老师范读课文,学生一边跟老师不出声地读,一边想:课文中都有谁喜欢这圆圆的绿绿的荷叶?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学会带着问题去读书和思考。)

第三个环节:让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自读提示: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边读边想:课文中写到荷叶的好伙伴他们都把荷叶当成了什么?

(设计意图:在初读课文时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读正字音,了解课文大致内容。通过了解荷叶有哪些好朋友,他们都把荷叶当成了什么?学生通过自学,对课文的脉络就可以有进一步的了解。)

第四个环节是检查自读收获。

出示句子,让学生读,并指导读,及时纠错和评价。

出示词语,指名读,分组读,并纠错。

猜一猜,巩固生字。

抽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穿插游戏:“蹲、停、摇、嘻”学生一人读字,一人做出相应动作。

正确区别运用“篮”和“蓝”,进行巩固练习。

交流并回答:课文中写到荷叶的好朋友分别他们都把荷叶当成了什么?

(设计意图:一方面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另一方面巩固已学过的生字,指导学生善于总结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用更多更好的识字方法去识记更多的汉字。)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我也认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把识字、解词、读句、读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我采用教师范读,学生个别读、表演读、比赛读、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满足求胜欲望。 感悟荷叶的美丽和夏天的快乐情趣。)

第五个环节是再读课文,读通读顺课文内容并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让学生再次体会夏季的乐趣,感受语言的精美,培养他们朗读和积累语言的能力。

第六个环节是写字指导

认真观察“朵、我、美”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寻找字的关键笔画。

教师范写,强调重点笔画。

学生先描红,然后练写再评议。

给字组词说话。

第七个环节是课堂回顾总结: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说后教师补充总结。

第八个环节是拓展阅读《夏季的早晨》又一次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并且对这节课学习的生字加以巩固。这种随文识字也能够帮助学生在优美的语境中理解生字的含义,更好的记忆和使用生字。同时适时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渗透环保意识。

第九个环节是写话练习:荷叶还是谁的什么?他们会对荷叶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仿照课文你喜欢的自然段来写一写。

(设计意图:学的最终目的是用;语文学习的价值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学生的表达上。根据句式进行写话训练是一年级孩子刚接触语文学习时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写话训练可以让学生充分联系生活实际来想象与表达,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

附:板书设计

荷叶圆圆

小水珠 (躺) 摇篮

小蜻蜓 张贴圆圆的荷叶图 (立) 停机坪

小青蛙 (蹲) 歌台

小鱼儿 (躲)凉伞

(设计意图:本课的板书设计,我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既是对课文的重点一种梳理和总结,同时又以直观的美感吸引了学生,符合低年级学龄儿童的审美情趣。)

说课稿 篇5

尊敬的评委老师: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小说《爸爸的花儿落了》。

 一、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结合本单元的单元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体味文中的情感”,以及本课关于“成长”话题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默读重点语段,把握父亲的形象;

2、 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父亲关爱“我”以及盼望“我”长大、懂事的感情;

3、 学习品味语言的方法;

4、 感受父亲的情,结合学生自身经历、体验,理解父亲是怎样影响“我”成长的,

教学重点:品读重点语段,体悟父亲对小英子的情感;把握父亲的'形象。理解父亲是怎样影响“我”成长的,

教学难点:

1、体会父亲对小英子的情感,结合学生自身经历、体验,理解父亲是怎样影响“我”成长的,

2、学习品读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方法;

 二、说教法

1、点拨引导法 2、创设情景法

三、学法

1、品读法 2、讨论法 3、情境想象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二)整体感知,把握形象

1、速读课文,。说说作者在毕业典礼过程中插叙了哪几个事件?

2、你能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三)品味语言,体悟情感

1、作者回忆了“爸爸在我参见毕业典礼前给我的嘱咐”、“赶我上学”、“让我寄钱”这几件事,通过品读语言,你能体会对父亲对“我”有什么样的情感?(幻灯出示品味语言的方法,教师示范一处后,学生先自己品味,然后全班讨论,教师引导点拨)

2、你有没有类似小英子被父亲打经历,你理解你的父亲吗?

3、英子成长了吗?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4、爸爸对小英子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四)父女对话,亲情在线

结合课文内容,想像一下,爸爸在临终前会对小英子说些什么,小英子会对爸爸说些什么?想一想,说一说。(分角色扮演)

板书: 爸爸的花儿落了

林海音

关爱

爸爸 “我”成长

希望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内容

《小猪变形记》是一本富有童趣,贴近幼儿生活,又富有哲理的绘本故事。《小猪变形记》采用奇妙的方式为我们展示了:一只小猪通过各种办法模仿其他动物的生活却屡屡失败,最后发现,做猪最快乐的道理。绘本中,小猪从“认识他人、认识自我、做自己最快乐”的思想历程,显得特别的幽默和轻松。孩子自我意识的建立,是人生的思想的飞跃,这个历程对于幼儿的成长非常重要。基于这一点,我选择了绘本故事《小猪变形记》与孩子们分享,引导孩子们将故事中的情感迁移,明白做自己最快乐的道理。

二、说活动目标

教育目标是活动设计的重要环节,它既是教育活动设计的起点,又是教育活动设计的终点。根据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以及大班幼儿的能力、知识水平的发展情况,我为本次活动设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情节的趣味性。

2. 能力目标:能运用“你不是……你是……”的句式清楚连贯地复述角色对话。

3. 情感目标:明白“做自己最快乐”。

三、说重点难点

由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受年龄、认知水平等因素的限制,所以语句不畅通,表达不准确是常见现象,因此,让幼儿能够运用“你不是……你是……”的句式清楚连贯地复述角色对话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另外,绘本故事内容看似幽默有趣,实质蕴涵哲理,所以明白“做自己最快乐”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四、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 知识上的准备:事先让幼儿了解有关长颈鹿、斑马、大象等动物的特征,为故事中小猪根据长颈鹿、斑马、大象等动物特征如何进行变形的内容打下铺垫。

2. 物质上的准备:《小猪变形记》绘本人手一本、课件PPT、我还给准备了绘本中各种动物的图片和字卡,这是为了让幼儿能更直观形象进行角色对话复述。

五、说教学法

(一)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同时开放多个感知渠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渠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因此根据幼儿的认知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 情景教学法:在师生共同阅读的过程中,选用了绘本教材以及各种动物图片和与故事情节相符的环境布置,让幼儿通过眼、耳、口等多种感观欣赏作品。同时,让幼儿在故事表演中体验小猪变形失败后的惨状,明白“做自己最快乐”的道理。

2. 直观形象法:运用直观、形象的课件和图片,让幼儿仿佛置身在小猪变形记中的故事情境中,便于幼儿更好、更加容易直观形象的理解故事内容。

3. 问题讨论法:在活动中我结合故事的情节设计有效的提问,如:“小猪是怎样变形的?”“小猪变形成功了吗?”等问题引导幼儿大胆想象,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二)说学法

《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所以我打算让幼儿通过以下两种学习方法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1.观察法:让幼儿在观察直观形象的图片中,能够更好、更加容易直观形象的理解故事内容。

2.体验法:让幼儿在故事表演中体验小猪变形失败后的惨状,明白“做自己最快乐”的道理,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3.交流讨论法:主要是引导幼儿针对提出的问题主动探索、发现学习,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在说一说的轻松气氛中掌握学习的重难点。

六、说教学程序

为了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我采用由易到难、环环相扣的方法组织本次活动,设计了以下环节:“激趣导入——师生共读——分享体验——情感迁移——延伸活动。”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

出示孙悟空图片,提问:“他是谁?他有什么本领?”让气氛活跃起来,孩子们开始关注“孙悟空会七十二变”这一问题的时候,把话题一转,说:“有一只小猪,他也想要变形,你们想看看吗?”由此引出绘本的题目,并展示绘本的封面,让幼儿发现封面上小猪的不同之处。来吸引孩子们的兴趣和注意,让他们注意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小猪会变形吗?会变什么样呢?带着疑问进入阅读环节。

第二环节:师生共读。

这一环节的设计能够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情节。我会用生动语气和丰富的肢体语言,给幼儿讲述故事的开头和第一次变形。对照绘本,让幼儿倾听故事。并用“小猪接下去会变什么?是怎么变的?”吸引幼儿注意,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围绕问题展开简单讨论和猜想,然后进行余下故事的阅读。在小猪每一次变形之前,先让幼儿仔细观察绘本,猜测小猪的心理,然后再继续故事情节,以此培养幼儿学习阅读时先观察倾听,后表达讲述,以此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发展创造思维。

第三环节:分享体验。

这一环节我准备了各种动物的图片,通过图片让幼儿顺利感知故事发展,同时结合绘本认识各种动物的特点,通过字卡“你不是……你是……”帮助幼儿顺利完成故事重点情节的描述。

本环节涉及到了活动难点的学习,所以我将带领幼儿从头开始翻阅绘本,在了解故事大概情节的基础上,仔细观察我出示的图片,边想象边叙述故事情节,在小猪每一次变形时,启发幼儿运用“你不是……你是……”的句式进行表达。让幼儿反复练习的方法,不断巩固幼儿对于复合句式的运用。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习从属复合句,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第四环节:情感迁移。

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幼儿发现绘本中一些有趣的小细节。比如小猪很聪明,它能根据其他动物的特征来变形,变形得连小尾巴都不放过,绘本图画非常有趣。特别是小猪变形前后情感的变化。我让孩子们先观察小猪在变成动物时的表情,感受它内心的激动与欣喜。在每次小猪变形失败后。提问幼儿:“看见小猪这样子,你想对小猪说什么?”,目的是使孩子能感受到小猪的惨状,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通过小猪从充满激情到最后惨不忍睹的对比,让幼儿深切体会到“变成别人并不快乐”。读到最后,当看到小猪在泥潭中快乐打滚时,对“做自己最快乐”的感受也就呼之欲出。活动难点在这一环节中得到解决。

第五环节:延伸活动

这一环节我准备让幼儿模仿绘本中动物排队走的样子,以“搭火车”的游戏结束本次活动。同时在区域活动时,引导幼儿在语言区自主讲述故事,在表演区根据故事内容进行适当的表演。以此加深对“做自己最快乐”这一道理的认识。

七、说设计亮点

绘本内容的选择符合大班幼儿爱模仿的生理心理需要,能引发幼儿阅读兴趣;在活动中充分运用了期待原理,让幼儿边读边猜想,带有很强的趣味性;整个活动采用多种形式阅读,注重培养了幼儿早期文学阅读能力;同时也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各种动物的认识。

说课稿 篇7

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我将从1教材、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3教学理念、4学法与说法、5教学过程、6板书六个方面来进行此次的说课。

首先我说说教材,我说课的课文是《小桥流水人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编排在此处让学生学习,我认为编者颇具匠心,从纵向看,新课标要求知识与技能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回顾所学课文,二年级有自强不息的《丑小鸭》,三年级有珍惜时间的《和时间赛跑》,四年级生命意义的《生命的药方》,这些必不可少,但还有故乡,还有思念;从横向看,安排在在第二组,虽是略读课文,却继续深化“家乡”的主题,使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色和生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同时对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有所领悟;二是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作者语言的清新、流畅,积累语言,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最好的诠释。课文从以“潺潺的小溪,小小的木桥,难忘的老家,安乐的居民”为线,给读者勾勒出一幅乡村诗情画意的美景,用作者的语言就是“那段日子,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根据课文的性质和价值取向,我的教学目标这样设定:知识目标,读准“潺潺、干涸、婀娜、粼粼”四个形容词;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情感目标,爱家乡,广而言之,就是要爱祖国。重点是能力目标,而从“热爱家乡,赞美家乡”到“思念家乡”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也不会是一个很大难点。

介绍了教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下面来说说教法和学法,其实,水无常形,教无定法,条条大路通罗马,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是相当有必要的。先谈教法,我分为3点:

1、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语;

2、举一反三法,通过训练,有利于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

3、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

我始终认为教师的教法对学生的学法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这些就应该是学法的核心。

综上所述,我本次说课的教学理念是:以新课标要求为指导思想,以朴实真实为课堂教学的追求,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

接下来,我将进行说课的中心环节——教学过程。

①播放幻灯片,加背景音乐,揭示课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家乡都很熟悉,就我们浙江而言,广义来说是江南鱼米之乡;狭义来说在城里有高楼大厦,街道大桥,乡下有山有水,有花有草,也有小桥流水人家。学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那么老师适时引入本堂课主题,谢冰莹笔下的家乡又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出示课题:小桥流水人家

②初读课文,整体体会;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对自己喜欢的段落还可以多读几遍,并把他记下来。教育家叶圣陶说:读书务必做到正确、流利,只有“字字未宜忽,”才能“语语悟其神”,而这首先要读正确,然后才能谈到思考。语文姓语,小语姓小,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读好之后,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交流:a.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b.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表达的情感。

③再读课文,理清文脉;窦桂梅老师说:对于教材中需要“美容”的.或是 “整容”的部分,教师的任务就是把这些部分增、删、裁、剪,组成一个个精神大餐。我认为,这不仅是老师的任务,也应该让学生参与。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法,对文章标上适当的符号,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可以得出,作者热爱家乡,在赞美之中,难忘家乡的点点滴滴,“那段日子,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像,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④细读课文,感悟文本。新课标里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潺潺的小溪,小小的木桥,难忘的老家,安乐的居民给作者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情思,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那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苏霍母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 。在儿童内心世界中,这种需求更为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知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对文本在不改变文本价值取向的前提下,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可以肯定,学生会有以下句子的深刻体会:“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引导村庄。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这是鸟语花香、风姿绰韵的美;“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这是无限遐想、放飞梦想的美;“清晨,可以看到太阳从后山上的树丛里钻出来。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这是忘记烦恼、尽情享受的美;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这是古朴勤劳、安居乐业的美。这美,这境,交织着作者对家乡深深的爱,这爱此时此刻化做永远的思念,永远的相思。板书:小桥 流水 老家 乡亲 思

⑤课后作业,拓展延伸。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更深地理解课文,以作业来拓展延伸,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中美丽的家乡不仅有小桥、流水、老家、乡亲,还有清山绿水,还有绿树红花,还有你的欢声笑语,请同学们试着写一写。

六、说板书。

精美的板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我也力求自己的板书,能够更贴近文本,让学生能够有所得,有所悟?最后,借用作家冯骥才在《珍珠鸟》中的一句话: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是的,美好的境界往往就显示在细节之上,谢谢大家。

日记
周记
小说
摘抄
语文
作文
口号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