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言警句 > 寓言 > 成語故事 > 歷史名人成語故事

歷史名人成語故事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2.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成語,是漢語中的一種特殊的語言現象,它具有數量龐大、言簡意賅等特點,是漢民族語言和文化的瑰寶。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整理的歷史名人成語故事,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歷史名人成語故事

歷史名人成語故事篇一:敝帚自珍

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開明君主。他待人敦厚,誠懇尚信,在軍事上有謀略,禁止虜掠,爭取民心。“敝帚自珍”這個成語,就出自他在都城洛陽所下的一道詔書,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他在這方面的風格。

公元20xx年,劉秀經過多年征戰,建立起自己的統治政權,定都洛陽,史稱東漢。在這個時候,各地還有許多豪強割據一方,稱王稱霸。其中,一個叫公孫述的,就依仗着四川險要地勢,在這裏自立爲帝,國號“成家”。

隨着全國的逐漸統一,光武帝數次遣使前去勸公孫述歸順東漢,但公孫述怒而不從。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東漢朝廷派兵征討,被述所拒。

次年,劉秀又命大司馬吳漢前去討伐公孫述。吳漢,字子顏,南陽人,是東漢中興名將,武威將軍劉禹爲其副將。

面對東漢的強大攻勢,公孫述調兵遣將進行抵擋,但節節敗退,吳漢連戰連勝,逼近成都。此後,雙方在廣都至成都之間展開殊死搏鬥,互有勝負。公孫述更是拿出國庫中的全部財貨珍奇,招募了5000名敢死之士,鳴鼓挑戰,暗地裏派遣奇兵,繞到漢軍背後進行偷襲。

這年十一月,公孫述親率數萬人,出成都城與吳漢大戰。兩軍連戰數日,公孫述兵敗逃走,最後被漢軍追上,刺穿胸部墜落馬下,當夜死去。

第二天,公孫述手下見大勢已去,棄城投降。漢軍副將劉禹率兵浩浩蕩蕩進入城內,將公孫述的妻子家人全部殺死,並割下公孫述的頭顱,派人飛馬送往洛陽。與此同時,他還縱兵大掠,四處焚燒。

這一消息傳至京城,光武帝劉秀大爲震怒,特別下詔譴責劉禹:“這座城池已經投降了,滿城老婦、孩子還有數萬人,一旦縱兵進行放火亂殺,誰聽了都會心酸氣憤。通常之人,即使家裏有一把破掃帚,也十分珍惜,可你卻這樣不愛護子民的生命財產!你怎麼這樣殘暴,竟忍心做出如此的行爲?”隨即,劉秀下詔撤了劉禹的職務,並對主將吳漢也給以嚴厲批評。

“敝帚自珍”和“敝帚千金”同出一源,都表示珍惜自己的東西。但“敝帚自珍”由“敝帚千金”發展而來,語義較重,而且不用於勸誡和批評方面。這樣看來許多詞語表面上的意義都是差不多的,不過在用法上可有着區別呢!小朋友們使用成語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哦!

歷史名人成語故事篇二:韜光養晦

曹操一個人喝着悶酒,想了半天,請劉備來喝酒聊天。

劉備很高興,曹操請我喝酒,不容易啊;另一方面心裏也發毛,爲什麼請我喝酒?喝酒時最容易漏嘴,得小心點。

有些人雖然一度貧困潦倒,但依舊掩蓋不了他的大貴之氣,劉備就是這樣的人。

曹操跟劉備聊得很開心,問了劉備一個問題:“玄德兄,你說這年頭誰是英雄?”

劉備心裏想:“我肯定是英雄,只是現在不得已。”但劉備不敢說,說了,要被曹操宰。劉備想了想,就跟曹操打起了酒官司,顧左右言其它。

繞了半天,曹操有些不耐煩,端起一杯酒喝完說:“別繞了!這年頭真正的英雄人物就是你跟我。”

天上“轟隆”一聲打了個巨雷。劉備呆呆地看着曹操,筷子掉到了地上,一支筷子在地上彈了一下。

曹操正用袖子擦鬍子上的酒,聽到了筷子落地又彈起的聲音,就問劉備:“怎麼啦?”

劉備趕緊把筷子撿了起來,順口說了句:“這麼大的雷,嚇死我了。”

曹操哈哈一笑:“大丈夫怎麼可以怕雷呢?”

劉備趕緊接口:“孔子是聖人,他也怕打雷,別說我了。”

此時張飛關羽兩人怕曹操會殺劉備,闖了進來。見劉備沒事,關羽連忙掩飾說自己來舞劍助興。曹操說:“這又不是鴻門宴。”然後斟酒讓他們壓驚。

後來三人一起出來,劉備說:“我在曹操的地盤上天天種菜,就是要讓他知道我胸無大志,沒想到剛纔曹操竟說我是英雄,嚇得我筷子都掉了。又怕曹操生疑,所以我就說自己怕打雷掩飾過去了。”關羽張飛佩服得不得了。

由於種種原因,韜光養晦在現代社會變成了一個完全褒義的詞語。但在古代,韜光養晦是一箇中性詞,包含了兩層含義,一方面,韜光養晦是一種對自己的完善與反省;另一方面,韜光養晦也包含了一種消極的因素,即它是不作爲的。

歷史名人成語故事篇三:不食周粟

伯夷、叔齊是商末孤竹君的兒子。墨胎氏。孤竹政治中心在今河北省盧龍縣西(包括今遷安市、灤縣等地)。孤竹君生前立三兒子叔齊爲繼承人。孤竹君去世後,叔齊出走,欲讓位給兄長伯夷。伯夷也不願作國君而逃避。

後來二人在路上相遇,聞昕西伯侯姬昌(周文王)善養老幼,深得人民擁戴而入周投靠。文王仙逝,周武王繼位而擁兵伐紂,他們認爲諸侯伐君以爲不仁,極力勸諫。武王不聽,決意滅商。伯夷、叔齊對周武王的行爲嗤之以鼻,誓死不作周的臣民,也不吃周的糧食,隱居在首陽山,採野果爲生。

不食周粟講的是伯夷和叔齊的事兒。

商朝時,有個叫孤竹國的小國。國君非常喜歡小兒子叔齊,經常對別人說:“叔齊很聰明,而且有才能,假如我死了,就讓他來做國君吧!”

後來,他立下遺囑,立叔齊爲孤竹國國君。 但是,叔齊可不願意違背長子繼位的規矩,他找到兄長伯夷,請求伯夷來做國君。

不管他怎麼懇求,伯夷就是不答應,並推辭說:“你做國君是父王的旨意,我們怎麼能不遵從父命呢?這是不孝啊!”

伯夷執意不繼承王位,叔齊沒辦法,只好回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叔齊又去找伯夷,沒想到伯夷竟然不見了。原來伯夷見說服不了叔齊,爲了讓他安心地做國君,自己收拾好行裝趁夜色偷偷地走了。

叔齊很傷心,他知道大哥是不願意看到自己爲難而離開王宮的。

伯夷逃走了,叔齊死活也不肯做國君,他心想:我如果違背繼位的規矩,天下人都會恥笑我的!他決定出去尋找大哥,和大哥一起生活,就拾好隨身的衣物,悄悄地走了。

叔齊費盡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伯夷,兄弟相見,感慨萬千,他們相聚後,決定不再回孤竹國,打算找一個和平安穩的地方長期待下去。

伯夷叔齊想投奔周國,在路上正好碰上週武王率大軍討伐紂王。他們認爲武王這樣做是不道德的,就上前攔住武王,勸說道:“商紂王雖然統治殘暴,但周國作爲商朝的屬國,以臣代君,以下犯上,是不仁。我們勸你還是帶兵回去吧!”

武王聽了非常生氣,要命令隨從殺了他們。

這時,在旁邊的姜太公說話了:“等一等!他們是仁義之人,不能殺啊!大王,請收回命令吧!”武王擺了擺手,讓人把他們扶走了。

武王滅商,建立周朝後。伯夷、叔齊認爲周朝不仁不義,堅決不同周朝的人交往,不吃一粒周朝地裏長的糧食,每日僅靠吃點野果野菜充飢。

不久,兄弟倆都活活餓死了。

讀完了這個故事,我非常敬佩他們竟然這麼有骨氣,寧願自己餓死,也不吃自己仇人地盤上的一粒糧食,我們現在的人都應該學習,學習他們這種寧死不屈,寧折不彎的精神。但是就現在的意義來說,活下來纔有別的可能,希望每個中國人民都熱愛我們的祖國。

伊索寓言
寓言故事
傳說
愛情故事
兒童故事
民間故事
睡前故事
童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