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 > 經部 > 論語 > 論語八佾篇讀後感範文

論語八佾篇讀後感範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1.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論語八佾篇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論語八佾篇讀後感範文

論語八佾篇讀後感範文1

《論語》是我國經典讀物,涵蘊了我國的文化經典。俗話說“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用精短的語言告訴我們怎樣和朋友交往、怎樣孝敬父母、怎樣解決事情、怎樣……。

有子曰:“其爲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爲仁之本與!”是在說:“孝順父母,順從長兄,而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不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而喜歡造反的人,是沒有的。君子專心致力於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孝順父母,順從長兄,這就是“仁”的根本。“義”是在仁的基礎上理解的,即:一個人在社會中要做到爲人所想,去幫助別人“禮”讓我想到孔子的一句名言“克己復禮”!大家要是都謙讓一點,不就好了嗎?“智”我覺得就是知人之言爲智!也就是明白別人的.道理,使自己更好的向前發展!其實,我們現在都是在學習前人給我們留下的經驗!我們只有瞭解了其中的道理,纔會明白自己在社會上的意義!當然對身邊人的意見應該是選擇好的,有利於個人和社會發展接受!“信”是我們一直在提倡的誠信。從我們的先祖開始就提倡“信”,而當今社會有時卻缺失了傳統文化的美德!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發揚《論語》中的道理。這樣我們才能做一個“少年君子”

我們要想真正的建立和諧的社會,沒有仁義禮智信不行的!希望我們的國家越來越美好,社會越來越和諧!

論語八佾篇讀後感範文2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後人記述孔子言行的語錄體著作,寫成於戰國初期(公元前475年前後)。《論語》記述了孔子的社會政治思想、哲學思想、倫理思想、教育思想等各方面,甚至記載了他的生活習慣和細節。《論語》成書時間大約在春秋、戰國之際,最後的編定者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漢代以後,被奉爲儒家經典,後來成爲歷代文人必讀的教科書。全書大體是孔子弟子及其後人所記,是研究孔子的基本資料。

歷代研究《論語》的書籍很多,現存的主要有三國何晏的《論語集解》,南宋朱熹的《論語集註》是儒家學派對《論語》的代表作。

《論語》在西漢時有三種不同的本子,即《魯論語》、《齊論語》和《古論語》。今本《論語》,系東漢鄭玄混合各本而成,共二十篇。全書記錄孔子談話、答弟子問及弟子間相互談論,多方面表現了孔子的'思想和學說,故《論語》成爲後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資料。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人。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我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對我國思想文化的發展有巨大和深遠的影響。

中國最古的散文小品,應可遠溯自《論語》。普通把《論語》作經書看,認爲是聖人之言,不以文學論。但以文學眼光看來,《論語》一書的文學價值很高。

國學常識
爾雅
公羊傳
穀樑傳
論語
禮記
詩經
孝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