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休閒文學 > 名人簡介 > 外國藝術體育名人 > 裘莉·安德魯絲個人資料

裘莉·安德魯絲個人資料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2.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音樂之聲(節選)教學設計

裘莉·安德魯絲個人資料

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音樂之聲》是電影史上一部經典音樂故事片。其劇情梗概是:在奧地利的薩爾茨堡,喜愛歌唱的姑娘瑪麗亞,由修道院院長派去給海軍上校馮·特拉普的七個孩子當家庭教師。特拉普上校失去了妻子,他像統領軍隊一樣嚴格死板地管理孩子們,使孩子們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瑪麗亞來了以後,給孩子帶來溫暖,帶來歡樂,帶來歌聲,受到孩子們的愛戴,也改變了上校的沉悶心境。瑪麗亞與上校結婚,全家組成了家庭合唱團。在納粹德國吞併奧地利之後,德國軍方脅迫上校接受任命,爲他們服務。上校一家在音樂會上演唱歌曲,表達他們對祖國的熱愛,並激起全場人們的愛國之情。在音樂會尚未散場之際,全家擺脫了監視,開車駛往國外,逃離了德國軍方的魔爪。影片生動地塑造了熱愛歌唱、活潑快樂的女主人公瑪麗亞的形象,並表現了奧地利人民熱愛祖國的民族感情。

課文節選的是劇本的開頭部分,寫少女瑪麗亞當了見習修女後仍不改她熱愛歌唱、無拘無束的快樂天性,在修道院做日常功課、例行莊重的宗教禮儀時,跑到野外放聲歌唱、忘情遊玩,後來猛然想起此時應做日常功課,於是匆忙趕回修道院。而在同時,修道院里正亂作一團,嬤嬤們在到處尋找瑪麗亞,院長就瑪麗亞當修女的資格問題徵詢意見,衆嬤嬤議論紛紛,她們都十分喜愛瑪麗亞,但認爲她不適合當修女;當瑪麗亞回到了修道院時,衆嬤嬤結束了對瑪麗亞的議論。課文篇幅不長,情節也很簡單,卻十分生動和相當完整地刻畫了瑪麗亞的性格,完成了劇本開篇對女主人公的介紹,爲劇情的展開做了充實的鋪墊。繼課文的節選部分之後的劇情是:修道院院長介紹瑪麗亞給馮·特拉普上校的七個孩子當家庭教師,她離開修道院,開始新的生活。

課文分爲兩個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薩爾茨堡的野外,寫瑪麗亞的縱情歌唱,快樂遊玩;第二個場景在修道院內,主要寫衆嬤嬤對瑪麗亞的議論。

在第一個場景中,以富有奧地利特色的地方風光的描寫起始,由遠而近,層次漸進,向人們展現了巍峨崢嶸的阿爾卑斯山,漫山遍野的挺拔的松樹,聲聲啼唱的雲雀,高高山巔上尚未化盡的斑斑點點的殘雪,陣陣呼嘯的山風,樂聲迴響的曠野;山麓下峯環水抱的薩爾茨堡,高高低低、鱗次櫛比的房屋,座落在綠樹濃陰中的莊嚴肅穆的修道院,以及山坡上的草地、小樹林和小溪。在富有詩情畫意的景緻中,讓主人公漸次“亮相”:推出瑪麗亞活躍的身影,響起瑪麗亞動人的歌聲,呈現瑪麗亞細部的動作、表情。使人們在劇本中初識女主人公瑪麗亞,就感受到她生動鮮明的形象。

在這一場景中,開頭的環境描寫,作爲主人公出現和活動的背景,與瑪麗亞的縱情歌唱相映襯,情景交融,有力地烘托出人物的內心世界;瑪麗亞的歌唱具有很強的抒情性,不僅表現了她對音樂的熱愛和天賦,而且展露了她豐富的情感、美好的心靈,內在地揭示了她活潑自由的天性;瑪麗亞“遠眺羣山,輕盈地跳躍、旋轉,一會兒穿過小樹林,一會兒又奔到小溪旁,俯身拾起一塊石子丟入溪水中,溪水激起了漣漪。她又向前走去,一面放聲歌唱。忽然,她猛省過來,用手一拍自己的額頭,急忙拔腿就跑,沒跑上幾步,又轉身奔回撿起地上的外衣,發出一聲驚呼:‘哦!’急速地跑下山來”,這兩段動作性、跳躍性極強的描寫,則表現了她活潑自由的性格。

第二個場景,着重以院長和衆嬤嬤的對話與對唱,道出她們眼中的瑪麗亞的形象,並簡練地描寫了瑪麗亞回到修道院時的情景,使人更深入、更真切地感受到瑪麗亞的個性。院長與衆嬤嬤在議論中歷數瑪麗亞種種異乎尋常的舉動:她缺席每日必做的功課;她喜歡牲口;她爬樹,擦破皮,衣服撕窟窿;她做彌撒,蹦蹦跳跳,嘴裏還吹着口哨,頭罩底下留着一頭捲髮,修道院裏還把歌兒唱;她上教堂不準時,可懺悔起來倒真心誠意;她什麼事都拖拖拉拉,就是吃飯挺準時;她愛嘮叨,叫人難捉摸;她總是坐不住,聽不進別人的話。這一切,使人感到她是那麼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無憂無慮。嬤嬤們都十分喜愛她,是因爲她純真快樂的天性,她自己快樂,也給別人帶來快樂,是她給循規蹈矩、死氣沉沉的修道院帶來生氣,總叫嬤嬤們“笑哈哈”;她們認爲她不適合當修女,則是因爲她不同尋常的舉止和個性,與修道院的環境和教規形成強烈的反差,極不協調。課文臨近結尾,描寫瑪麗亞突然闖進來時的一連串匆忙、快捷的動作,以及在衆修女注視下她的舉止變化,雖然短短數語,卻是頗能顯示瑪麗亞個性的生動文筆。

課文運用人物的語言描寫和動作、表情描寫,以及環境描寫,並將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栩栩如生地刻畫了少女瑪麗亞熱愛歌唱、心靈美好、活潑自由、純真快樂的性格,使瑪麗亞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在目。

二、問題研究

1.課文中哪些地方是對女主人公形象的正面描寫,哪些是側面描寫,有什麼藝術效果?

第一個場景以及第二個場景結尾瑪麗亞回到修道院時的情形,是對瑪麗亞形象的正面描寫;第二個場景中院長與衆嬤嬤的對話和對唱,則是側面描寫。

第一個場景描寫瑪麗亞在野外歌唱的情形,其中歌詞的內容着重展示了她的內心感情和精神世界;第一、二個場景中都有對瑪麗亞的動作、表情的描寫,則從外在形象上展現了她的性格。第二個場景中描寫院長與衆嬤嬤的對話和對唱,着重於瑪麗亞的日常行爲舉止,由她們口中道出瑪麗亞的種種表現,以及她們對她的看法、態度,從她們的眼中映現出瑪麗亞的形象。

課文對女主人公的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輔相成,從不同角度塑造了瑪麗亞的人物形象。其中的側面描寫很見藝術功力:它豐富了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將正面描寫難以表現或無法表現的豐富內容,簡練而藝術地加以表現;活潑風趣的議論,增添了輕鬆歡快的喜劇氣氛。

2.課文是怎樣體現音樂故事片的特色的?

音樂故事片是以音樂爲重要表演形式的故事片,它在歐美以及其他一些地區和國家,早已是一種相當成熟的電影藝術類型。《音樂之聲》被譽爲“新風格”音樂故事片的傑作。在這部影片中,音樂是刻畫人物性格的重要表演形式和劇情發展的重要表現手段,並與女主人公的生活、命運緊緊相連。影片中有獨唱、合唱、對唱等大量的演唱,以及載歌載舞的表演,具有活潑歡快的情調。《鈴兒響丁當》《朵、來、米》《再見》以及主題歌《音樂之聲》等歌曲,優美動聽,膾炙人口,其中有的已經成爲經典歌曲,深受人們喜愛,在世界廣泛流傳。這部影片的巨大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在於其音樂的藝術感染力。

課文作爲電影劇本的節選,其中瑪麗亞的內心獨白式的縱情歌唱,具有濃郁的抒情風格;衆嬤嬤對白式的、帶有誇張的歌唱,則富有喜劇風格。二者都體現了《音樂之聲》的音樂故事片的特色,而後者突出地體現了音樂故事片常有的喜劇色彩。

練習說明

一、衆修女七嘴八舌評說瑪麗亞,概括一下大家的意見,說說在衆人眼中瑪麗亞是一個怎樣的人。

本題旨在理解衆嬤嬤對瑪麗亞的態度和評價,把握瑪麗亞的性格特點。

在衆嬤嬤眼中瑪麗亞天性活潑,熱愛歌唱;不守常規,無拘無束;純真歡快,自由自在;她自己快樂,也總是給別人帶來快樂;她十分可愛又讓人頭痛。瑪麗亞自由活潑的性格,是與修道院的環境和要求極不協調的,因此她們認爲她不適合當修女。她們對瑪麗亞非常喜愛而又無所適從。

二、修道院院長把瑪麗亞比作“皎潔的月光”“天上的雲彩”,你認爲這樣的比喻恰當嗎?爲什麼?你也試着用一兩個比喻去形容一下瑪麗亞。

本題旨在理解比喻句的比喻義,並運用比喻生動地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

修道院院長的原唱詞是:“叫人拿瑪麗亞怎麼辦?叫人怎麼能抓住天上的雲彩?”“叫人拿瑪麗亞怎麼辦?……叫人怎麼能抓住皎潔的月光?”意思是說拿瑪麗亞毫無辦法,這就如同人無法抓住“天上的雲彩”和“皎潔的月光”。修道院院長把瑪麗亞比作“皎潔的月光”“天上的雲彩”,生動而恰當地表現了瑪麗亞自由活潑的性格,以及衆嬤嬤對瑪麗亞的由衷喜愛而又無所適從。此外,課文中還有兩句唱詞:“瑪格麗塔(唱):水怎麼能停留在沙子上?衆修女(唱):叫人拿瑪麗亞怎麼辦?”,意思相同。

三、閱讀影視劇本要注意體會它的畫面感。你覺得畫面感在本文中是如何表現出來的?

本題旨在體會影視劇本具有畫面感的藝術特點。

畫面感,是影視劇本區別於其他文學體裁的基本特點。影視作爲視覺藝術,是由畫面構成的。與之相應,影視劇本除了人物語言描寫之外,主要運用環境描寫和人物動作、表情描寫,來刻畫人物和表現事件,使之能轉化爲影視中實際的視覺形象或讀者頭腦中想像的視覺形象,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影視劇本的畫面感。因此,影視劇本注重可以轉爲視覺形象的描繪性語言,而較少使用不能轉化爲視覺形象的敘述性語言和心理描寫。課文中對瑪麗亞在野外放聲歌唱時的環境描寫,以及對瑪麗亞和衆嬤嬤的動作、表情描寫,都具有生動的畫面感。

四、你周圍有像瑪麗亞這種性格的人嗎?注意觀察,寫一段話描寫這個人。

本題旨在訓練學生日常生活中對人的觀察能力,以及人物描寫的文字表達能力。

教學建議

一、體會課文是如何運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來刻畫瑪麗亞的形象的,品味課文中的環境描寫,人物語言描寫和動作、表情描寫。

二、揣摩語言,發揮聯想和想像,感受課文的畫面感,以及其中人物唱詞所體現的音樂故事片的特色。

三、可以觀看《音樂之聲》音像資料,瞭解影片的故事內容,並體會影視劇本的特點。

有關資料

一、《音樂之聲》拾零

《音樂之聲》是根據百老匯一出上演四年而盛況不衰的歌舞劇改編的。該劇取材於1938年發生在奧地利的一個真實的故事:薩爾茨堡地方有個馮·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個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師的妻子,在納粹德國吞併奧地利之後,組成了家庭合唱團,到處演唱奧地利民歌和愛國歌曲。這個故事曾被攝成德國影片《菩提樹》。1960年“二十世紀福斯公司”以一百萬美元購得歌舞劇的改拍權,但附帶一個條件:在百老匯未結束演出之前,影片不得上映。拍攝工作從1963年開始,起先由威廉·惠勘執導,後來則由製片人羅伯特·懷斯兼導演。

影片是在薩爾茨堡市內及周圍的山區、平原拍攝的,耗資一千萬美元。當時招致了一些非議,但很快就被大加讚揚。影片上映後,單在北美,頭十個月就收入二千萬美元,首創最高的票房價值。影片獲得五項奧斯卡獎。兩年內放映收入劇增至四千二百五十萬美元,超過《飄》。許多觀衆,多半是婦女,連看十餘次。到1971年,《音樂之聲》仍然膾炙人口,在美國曆年來票房收入最多的影片中佔第三位。

(安可編譯《〈音樂之聲〉拾零》,選自《外國電影叢刊》,中國電影出版社1980年版)

電影《音樂之聲》是一個真實人家的經歷,可是真實的鴻·特拉普一家人在此之後到哪裏去了呢?1938年,這家人出走奧地利的時候,瑪麗亞正懷着馮·特拉普家的第十個孩子約翰尼斯。沒有了花團錦簇的家園,成了一文不名的逃亡者,一家十幾口人的生活立刻就是個大問題。但是馮·特拉普一家人並不氣餒,也不在意一切都要從零做起。

這個家庭組成了合唱團,浪跡天涯,苦苦爲生。從生日婚嫁的宴會到樂館皇家的演出,無所不爲。1939年,當他們來到美國演唱旅行時,發現了佛蒙特州小鎮斯托附近的一片農莊。小小的農莊讓他們記起了奧地利的家園,立刻愛上了這片土地。他們用積攢下來的錢買下了這片土地,並建成了自己遠離故鄉的家。在此之後的幾十年間,馮·特拉普一家每年都要到世界各地去演出,足跡遍佈30多個國家,但是,他們一直把斯托麗的這處農莊當成自己永久的家。

1947年,瑪麗亞在斯托麗成立了特拉普家庭音樂營。隨着音樂營的擴展,她家提供過夜的客房漸漸不敷使用,於是就建起特拉普山莊。

他們也曾因爲不諳社會環境而大吃苦頭。1949年瑪麗婭的傳記獲得強烈的社會反響,但是當首次有人出價收購她的故事改編電影時,瑪麗亞卻被欺騙,沒有得到自己應有的權利和報酬。

不盡如人意的際遇並沒有使他們生出怨天尤人的哀嘆,挫折和教訓也不能使這個移民家庭倒下來。

1965年,電影《音樂之聲》在全世界發行,演出了“真善美”的一幕,瑪麗婭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但在1980年,一把大火把辛辛苦苦建造蓋起來的特拉普山莊化爲灰燼,一年半之後,在原來的房基上又是一幢嶄新的特拉普山莊,並且在山麓和湖邊還建造了星羅棋佈的客舍接待遊人。如今特拉普山莊已經遠近聞名。

人生一世,還有什麼比從無到有開創事業更讓人感到欣慰的呢?至今,特拉普山莊這個家族經營的企業每年接納成千上萬對馮·特拉普家的經歷和他們的歌聲情有獨鍾的遊客。馮·特拉普家在逃亡路上出生的小兒子約翰尼斯正是打理這個企業的總管。

(維一《〈音樂之聲〉以後的故事》,選自2002年6月25日《北方新報》)

二、《音樂之聲》的導演及女主角

1.《音樂之聲》導演羅伯特·懷斯

羅伯特·懷斯是美國著名的電影導演兼製片人。1914年生於印第安納州溫徹斯特市,19歲時進入電影界,最初擔任音響剪輯,後來曾與奧迪·威爾斯剪輯影片《公民凱恩》《安培遜大族》。升爲導演後曾嘗試拍恐怖片,如《詛咒》《月球大血戰》等。他熟悉省錢拍片的訣竅,又善於運用懸念技巧。不久便轉向社會現實題材,拍了暴露拳擊界只顧賺錢、玩忽人命的影片《圈套》,獲得成功,從而使他確立了社會電影導演的地位。後來又拍《武器的報酬》,通過失業工人搶劫銀行鉅款案件比較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美國嚴重的社會問題,即暴力與種族歧視。羅伯特·懷斯還是音樂片巨匠。1961年拍了音樂巨片《西區的故事》,從攝影棚佈景圈子內跳出來,把觀衆引到紐約街頭,以曼哈頓西北部貧民區爲背景,展現了現代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悲劇以及阿飛流氓的日常生活情景。許多歌舞場面在真實環境中展開,具有一定的現實色彩。懷斯導演處理的社會氣息和羅賓斯設計的豪放舞蹈動作渾然一體,使該片大獲成功,被授予十一項“奧斯卡”金像獎。《音樂之聲》是羅伯特·懷斯的新風格音樂片的又一鉅作。膾炙人口的插曲《朵、來、米》《再見》以及主題歌《音樂之聲》等,生動刻畫出主人公熱情活潑的性格,而且也抒發了奧地利人民熱愛祖國的民族感情。歌舞構成劇情發展的有機部分。另外,懷斯大膽運用直升飛機拍攝法,從很高處用大遠景搖攝阿爾卑斯山麓或薩茨堡全景,然後急劇下降,一直推至人物的特寫或半身,有力地烘托出人物的內心狀態,使影片充滿詩情畫意。接着《音樂之聲》,又拍了仍由安德魯絲主演的描寫女星格特魯德·勞倫絲藝術生涯的《明星》一片。懷斯創作的另一特點是有比較鮮明的社會政治觀點。在越南戰爭時期,他拍了《炮艦聖巴勃羅號》,借中國20世紀20年代上海市民反對外國殖民者鬥爭史實暗示美國的侵略行徑。越戰後期又拍了逃兵題材《同夥》。正如評論界指出的,“懷斯喜歡政治”,“他屬於具有政治見識的娛樂派導演”。

2.《音樂之聲》女主角裘莉·安德魯絲

裘莉·安德魯絲是英國著名演員兼歌唱家。1935年生於瑟裏郡華登地方。父親是喜劇演員,經他悉心培養,她從小就顯示出表演才華。12歲時赴倫敦登臺演出。後轉美國百老匯,參加歌舞劇演出,獲得成功。特別是在根據肖伯納名劇改編的《窈窕淑女》裏,以輕盈活潑的演技把女主角艾麗莎演得風采奕奕,因而轟動了美國舞臺,成爲百老匯的名角。29歲時演拍歌舞片《瑪麗·波賓絲》,即獲得“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接着在《音樂之聲》裏,安德魯絲充分發揮輕歌舞劇演員的特長,生動刻畫了女主人公開朗豪爽的性格,因而博得了廣大觀衆包括兒童在內的喜愛,一躍而居電影明星寶座。除了歌舞劇、音樂片之外,還擅演正劇片,例如《明星》。安德魯絲不是單靠麗容風韻吸引觀衆的,她作爲個性演員具有自己獨特的魅力,以明朗樂觀的色調刻畫角色,力求傳達童心美與天真爛漫氣息,動作奔放、富於舞蹈美,歌喉優美且抒情味濃。這位紅星感到終身遺憾的是,她聲譽滿載的《窈窕淑女》搬上銀幕時,自己卻得不到主演,而讓奧黛麗·赫本逐鹿了。當時影劇界許多人都同情她,爲她說話。安德魯絲創作態度嚴肅,她認爲“把電影看作自己芳名百世的途徑,這是相當狹隘的看法。”所以當拍滿十部時,一度退出影壇,專心致志於兒童教育事業,她曾以“襲莉·愛德華”的筆名寫了幾本童話讀物,也曾很關心越南孤兒與柬埔寨難民情況。最近又重返影壇,風韻不減當年。

(選自《外國電影叢刊》,中國電影出版社1980年版)

遠古名人
夏商周名人
秦漢名人
魏晉南北朝名人
隋唐五代名人
宋朝名人
元朝名人
明朝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