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作文 > 【精華】家鄉的節作文四篇

【精華】家鄉的節作文四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1.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鄉的節作文4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華】家鄉的節作文四篇

家鄉的節作文 篇1

轉眼間,春節已經過完,再過3個月,就是端午節了。想一想去年的端午節,真的很期待。

端午節,又稱“端陽”“重午”等。相傳是爲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的日子,到了端午節,人們就用糉子等方式來祭祀屈原。

端午節在農曆的五月初五。大約在初二或初三人們就開始籌備過節所需的用品,做糉子的棕葉,肉餡……

到了端午節,早上人們就去包糉子,包糉子是很難的。包完了糉子,還得把糉子拿去煮。真是麻煩。

差不多到了中午的時候,人們就通通祭祀祖先,祭祀品最多的'就是糉子。

吃完了糉子,人們就都去看賽龍舟。這時到處鑼鼓喧天,彩旗飄揚。龍舟賽開始了,一條條龍船在大江裏遊,龍船各種各樣,五顏六色,有黃色的,糉色的,紅色的,藍色的……比賽開始了,賽龍舟的人都用盡了全力划船,都想爭奪第一名,大江兩岸人山人海,觀衆在岸邊大喊大叫,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他們在爲船隊加油。聽奶奶說,每年舉行龍船賽是我們潮州人的民俗文化,它是潮州人民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的象徵。這樣的龍舟賽既好看又有意義,真讓人喜歡至極。

端午節還有三個月就到了,大家都來看我們家鄉的賽龍舟哦!

這就是我記憶裏的端午節,同學們,你們記憶裏的端午節又是怎樣的呢?美滿的,還是……

家鄉的節作文 篇2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於到了,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糉子。前一天早上,媽媽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來,洗好糉子葉,準備開始包糉子。

我從來沒包過糉子,於是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會包糉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媽媽說:“行,包糉子挺好學的,但剛開始包非常困難,你得耐心點兒。首先,將兩片竹葉疊起來,摺疊成漏斗形狀。注意,卷的時候要儘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會漏米。”我跟着媽媽做,把糉子葉疊成一個漏斗。

“然後放入糯米,但不要放得太滿。如果喜歡吃紅糉子,可以在裏面放一兩顆小紅棗。”

“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點水,然後將餘下的糉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現在糉子變成了一個三角錐形,再用剩下的糉子葉把糉子裹緊。最後用繩子或馬蘭葉把糉子綁緊。”這一步非常關鍵,說着簡單,做起來難。小小的糉子葉非常“調皮”,就是不聽我的話,“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糉子裹緊時,裏頭總是有米漏出來,氣得我哇哇大叫,最後在媽媽的`指導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包好了一個糉子。儘管形狀看起來不是非常美觀,但是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下一步,開始煮糉子了。先把糉子整齊地擺在鍋裏,把鍋簾壓在糉子上面,再往鍋簾上放一盆水。最後把水順着鍋邊倒進去,大火煮40分鐘,香噴噴的糉子就出鍋了。

到了端午節這天早上,媽媽給我係上了五彩線,還囑咐我不要隨便折斷或丟棄,只能夠在端午節後第一場雨時才能夠扔掉。媽媽還告訴我了五彩線的來歷,它象徵着五色龍,可以降伏鬼怪,帶走一切疾病。我們還在門口插上艾草,掛上紙葫蘆,家裏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早上忙完這些以後,今天的主角——糉子,終於登場了!白白的糉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軟又黏,好吃極了。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家鄉的節作文 篇3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我唱起這首兒歌,便想起過端午節的情景。

同學們,你們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重五。主要活動有賽龍舟、吃糉子,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我們這兒看不到賽龍舟,只能從電視上感受到賽龍舟的快樂。端午節這一天,外婆買回艾葉、菖蒲插在門的兩側。她說,這樣有避邪的作用。

我最喜歡吃外婆包的糉子啦,那香甜可口的味道,令我久久不能忘懷。坐在外婆身旁,只見她從水中取出三片糉葉,捲成一個圓錐體的模樣,然後放入糯米、蜜棗,一層一層的`裹成三角形狀,最後用線捆好,一個漂亮的糉子就包好了。我看這麼容易,也學着包一個,儘管很努力,包出來的糉子總是鬆鬆垮垮的。呵呵,有些事情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還真難呀!晚上,媽媽還會用艾葉等中草藥煎的水給我洗澡,這樣能一年不長痱子哦。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我不禁又唱起了這首歡樂的兒歌。

家鄉的節作文 篇4

“初一蛋糕,初二糉子,初三蝸牛,初四桃花,初五艾草……”每當我唱起這首兒時的歌,就會想起家鄉的端午節。

每年端午節前,我都會揹着籃子和妹妹上山採集艾草。農曆五月初五,家家戶戶都種艾草。據說艾草能驅邪避災。詢問新鮮奇異的艾草的香味。對我來說這是一件幸福的事,所以我們每年都要趕去山上摘一棵藍色的艾草和一份藍色的幸福。媽媽可以用艾草、石榴葉、梔子等合成的“五味草”爲我們煮很多鴨蛋。據說孩子們吃了這樣的雞蛋後不會咳嗽。但我總是帶着手巧的大姐,用五顏六色的毛線做的袋子裝滿鴨蛋,到處炫耀。午飯後,媽媽會用“武威草”的水給我們洗澡,煮鴨蛋。真的很香很舒服。我整個夏天都沒生過痱子

在我的`記憶中,端午節不僅會吃到美味的鴨蛋,還會吃到根深蒂固的糉子。那個糉子真好吃。每逢端午節,媽媽和阿姨都會買很多糉子。我們的孩子在等糉子出來的那一刻

端午節真熱鬧!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