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說課稿 > 【熱門】說課稿範文彙總10篇

【熱門】說課稿範文彙總10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2.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說課稿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說課稿範文彙總10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背影》是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講讀課文。該單元是以“愛”爲中心話題,每篇文章都從不同角度去讚美人性中的美。本文被選入第二課,能更好地引導學生認識家庭成員間的美好感情,更有利於後面幾篇課文的學習,培養學生對真善美的領會和鑑別能力,陶冶他們的情操。

2.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該課的特點以及所教班級的實際情況,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瞭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理解並積累生字、詞。

(2)過程與方法目標:整體感知課文,體會關鍵語句的含意和表達作用,品讀文章樸實的語言風格。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領會本文表現的父子間的濃濃親情,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3.說教學的重、難點

(1)重點:體會關鍵語句的含意和表達作用,體會作者新穎獨特的描寫角度與樸素感人的語言。領會本文表現的父子間的濃濃親情。

(2)難點:對於文中背影的四次描寫,進行深刻的體會,並找出四次背影在文中的位置及其作用。在分析中,深刻透徹地體會這種偉大的父愛。

二、說教法

根據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文的特點,按照初中生的認知規律,爲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決定採用以下教法:

1.以語言品味爲主,採用啓發點撥法,來完成本課教學。

2.“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針對教師對關鍵語句的提問,學生自主合作共同研究作答,解決本文重點。

3.採用比較閱讀,形象的圖例,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突破本文難點。

4.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採用多媒體教學。

選擇以上教法的依據是:本文的教學重難點是對關鍵語句的.品味和對父子真情的體會。新課標指出:“閱讀是蒐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通過閱讀來完成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根據“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訓練爲主線”的指導思想,指導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並動手解決問題。教育家盧梭認爲:“在達到理智的年齡以前,孩子不能接受觀念,只能接受形象。”鑑於此,我採用圖例讓學生進一步感知課文,同時藉助多媒體演示,以便使學生更好地把握學習重點,分化學習難點。

三、說學法

新課標明確指出:“要貫徹啓發原則,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他們動腦、動口、動手,培養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據此,教學該課,我確定了以下學法指導及能力培養。

1.圈點、勾畫、批註的方法。

2.動口、動手、動腦,培養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

3.引導學生根據間接經驗學習感受生活。

四、說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多媒體播放歌曲《父親》)聽完之後提問:

父親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扮演的是一個怎樣的角色呢?(學生暢所欲言)

今天,我們要來認識名人朱自清的父親,看他在名人兒子眼中有着怎樣的形象。

(二)指導生字詞

1.讀準下列詞語

交卸(xiè)奔喪(sāng)狼藉(jí)簌簌(sù)

差使(chāi)迂腐(yū)瑣屑(xiè)柵欄(zhà)

頹唐(tuí)晶瑩(yíng)

2.根據意思寫出相應的詞語

奔赴親人的喪事。(奔喪)

亂七八糟的樣子。(狼藉)

有了空閒的時間,指失業在家。(賦閒)

精神不振作。(頹唐)

腿腳不靈便,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蹣跚)

細小而繁多的事。(瑣屑)

3.改正錯別字

狼籍:“籍”改爲“藉”

妥貼:“貼”改爲“帖”

鎖屑:“鎖”改爲“瑣”

不能自己:“己”改爲“已”

(三)整體感知

聽課文配樂朗誦,請學生留意自己對這篇文章的第一印象,說一下自己覺得文章哪裏寫得好,哪些地方讓你感動。

(四)研讀課文

1.文章是表現“父愛”的,文章的題目卻是《背影》,看來,“背影”在文章的地位舉足輕重,請同學們找出文章寫了幾處“背影”?

點題的背影

買橘子的背影

離別的背影

思念的背影

2.課文哪兩個地方着重寫父親的背影?

(1)父親買橘子爬月臺的時候;

(2)父親送子時,下車往回走,混入人羣的時候。

3.閱讀父親買橘一節中對父親背影的描寫,看看哪些語言最具有表現力?(學生討論,交流)

動作:走、探、穿、爬、攀、縮。

作用:突出父親行動的艱難,表現父親的愛子之情。

4.視頻賞析,加深理解

觀看背影視頻,體會父親對兒子的深情,並談談自己觀看視頻後的感受。

5.爲什麼要將背影作爲全文的焦點?

父親買橘子爬月臺的背影,是父親最費勁,也是父愛表現得最強烈的一刻,給人以最深刻的印象。

6.請找出父親送兒子上車的過程說的四句話,並體會它所含的意思。

(1)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2)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3)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4)進去吧,裏邊沒人。

(這些話包含着許多憐惜、體貼、依依不捨的意思)

7.交流探討

課文寫了“我”幾次流淚?你認爲那分別是怎樣的淚?

見父親睹家境想祖母悲哀之淚

望父親買橘父子離別感動之淚

背影遠去,依依惜別感傷之淚

再現背影,淚光瑩瑩辛酸之淚

(五)藝術特色

這篇文章有一種感人的力量,請問這種力量從何而來?

入微的細節描寫——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

獨特的角度——父親的背影

(六)歸納小結

五、佈置作業

你和你的家人之間一定也有許多難忘的往事吧?選取你感受最深的一次,寫出內心真實的感觸。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人教版數學第十一冊第四單元《圓》的第一節內容《圓的認識》,主要內容有:用圓規畫圓、瞭解圓各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徵等。

2、教學內容及其所處的位置與作用

“圓的認識”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內容,它是幾何初步知識內容,既是一節起始課,也是後繼學習“圓的周長”、“圓的面積”、“圓柱”、“圓錐”的基礎。

3、教材簡析:

圓是一種常見的平面圖形,也是最簡單的曲線圖形。《圓的認識》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圖形的認識和麪積計算,以及對圓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從學習直線圖形的知識,到學習曲線圖形的知識,不論是內容本身,還是研究問題的方法,都有所變化。教材通過對圓的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同時,也滲透了曲線圖形和直線圖形的關係。這樣不僅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從空間觀念方面來說,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因此,通過對圓的認識,不僅能加深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理解,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也爲今後學習圓的周長、圓的面積、圓柱、圓錐等知識打好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對“空間與圖形”領域提出了這樣一條具體目標:通過觀察,操作、認識平行四邊形、梯形和圓,會用圓規畫圓;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本人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畫一畫、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動,觀察、體會圓的特徵,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之間的關係。瞭解、掌握多種畫圓的方法,並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2、過程與方法:通過想象與驗證、觀察與分析、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到圓的各點分佈均勻性和廣泛的對稱性,同時獲得思維的進一步發展與提升。

3、情感態度價值觀:結合具體的情境,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繫,並能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簡單現象。

三、說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圓的特徵,學會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圓上”的概念,歸納圓的特徵。

教學準備:

學生:剪刀、白紙若干張、彩筆、圓規、直尺、圓形物體一個

教師:課件、圓規、直尺、圓形紙片等

四、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我將採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用“情境教學法”,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研究圓與我們生活的密切聯繫,用“活動探究法”讓學生主動探索,實踐操作,在動手中引導學生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及具體特徵。用“小組合作法”讓同學們在小組活動中,相互合作,通過讓學生畫一畫、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動手實踐活動,啓發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加討論,用耳去辨析同學們的答案,學會畫圓。

五、說教學過程

新課程標準爲我們教師展示了一個嶄新的教育教學理念,面對着實實在在的孩子,我的設計本着既要關注學生的知識與技能的培訓,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的教學思想,對本節課的教學,我精心設計了二個主要環節。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首先複習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有哪些?這些圖形都是用什麼線圍成的?簡單說出這些圖形的特徵。

(二)、突出主體、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圓

首先我會讓學生舉舉生活中的例子。“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的?”學生可能會說出:硬幣、光碟、路標、鐘面、車輪等,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圓的。讓學生初步感知圓,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接着,我會出示的`兩組圖形,形成正確表象——圓是一種平面上的曲線圖形。

2、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和特徵

(1)找圓心

首先讓學生把事先準備好的圓形紙對摺後打開,用筆和直尺把摺痕畫出來,並在圓形紙的其他位置上重複上面的摺紙活動二、三次。操作後,問:“你發現了什麼?”學生親手操作後,發現所有的摺痕都會相交於一點。這些摺痕的交點,正好在圓的正中心,我們數學上把這一點叫作圓心,用字母“O”來表示。(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直觀操作,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動作化”,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並有意設置一些認知衝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2) 認識半徑、直徑

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半徑一般用字母r表示。讓學生通過動手畫一畫,小組議一議,引導他們歸納總結出:在同一個圓裏,半徑能畫無數條,所有半徑的長度都相等。

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直徑,直徑一般用字母d表示。在這裏因爲有半徑的知識做基礎,我會嘗試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探討直徑的知識,引導他們歸納總結出,在同一個圓裏直徑也能畫無數條,所有直徑的長度都相等。

(3) 探討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分組討論在一個圓裏,半徑和直徑有什麼關係?通過測量和比較,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裏半徑和直徑之間的關係,讓學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半徑是直徑的一半、直徑是半徑的2倍關係。得出d = 2r與r = d/2的字母公式,並在練習中通過填表強調了圓內半徑與直徑的對應關係,還要求學生在圓內一些線段中,找出半徑和直徑。(設計意圖:合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動眼,自主探索知識的形成與發展,並及時鞏固學習成果。)

3、掌握畫圓方法

在教學畫圓的過程中,我同樣會放手讓同學們大膽的動腦,動手探索不同的畫圓方法。學生可能會想到藉助圓形物體畫圓,用繞線釘子畫圓,還有用圓規畫圓等等。最後我會試着讓學生用圓規在練習本上畫圓,並要求一邊畫,一邊想畫圓的步驟有哪些。通過學生的彙報,我引導他們歸納出畫圓的一般步驟:

(1)定點(也就是定圓心的位置)

(2)定長(也就是定半徑的長度),

(3)旋轉畫圓。接着我會示範一次畫圓的方法,強調畫好後要標出圓心,半徑和直徑。

五、鞏固練習

鞏固練習一

1、判斷:

(1)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圓的直徑。

(2)半徑是連接圓心與圓上的直線。

(3)等圓的半徑都相等。

(4)圓的半徑是直徑的二分之一。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小學語文蘇教版第八冊《九色鹿》是童話。本篇題爲九色鹿,屬於擬人體的童話故事,九色鹿所發生的故事裏,蘊涵着積極的思想,能給人深刻的啓迪.讚揚了九色鹿捨己救人,不圖回報的高尚品質,譴責背信棄義、恩將仇報的可恥行爲。

全文按照故事情節可以分爲三段。第一自然段爲第一段,寫九色鹿的由來.第二到五自然段爲第二段,寫九色鹿救人不要報答.第六到九自然段爲第三段,寫調達見利忘義.受到重法罰.

二、說重點、說難點:

第三段是全文的.重點.在這段中,人物的性格特徵充分展現,人物語言形象生動.值得反覆體會與品味.

因爲孩子們認識世界的特點是直觀、形象的,而要在語言文字中準確把握所蘊含的情感世界,這對孩子來說有困難。發揮想象,體會人物性格,明白事理是全文的重點.

三、說教法:

1、情境法2、表演法3、電教法

說學法:1、感情朗讀法2、合作學習法

四、說教學程序:

依據課文內容和要求,我準備用兩課時教學全文。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自學字詞;

再讀課文,理清層次,熟悉內容。

這裏我主要說一下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教學過程:

一、複習

同學們同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

根據回答板書:九色鹿:捨己救人不圖回報

調達:見利忘義恩將仇報

二、指導表演課本劇。

(一)、指導人物性格分析。

1、這是個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把它演出來嗎?(想!)

2、要演好課本劇可不簡單,我們應該診所好哪些準備工作呢?首先我們要知道劇中有哪些人物。(根據回答板書:

王妃、國王、烏鴉。)

3、知道人物後我們就要着重分析體會任務的性格特徵。請同學看課本總結王妃、國王、烏鴉的性格特徵,並告訴同學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4、交流,王妃性格特徵。她纏着國王要他去捕捉九色鹿。纏體現王妃的任性。國王的性格特徵。國王無奈,只好張貼皇榜,重金懸賞九色鹿。無奈、只好說明國王良知未泯。

[語文課程的“開放”、“拓展”,都必須建立在對文本理解的基礎上,因此,我們要正確處理文本的價值取向和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教學中,我緊緊抓住課文語言文字引導學生感悟體會、朗讀說話,從字裏行間體會兩個人物的截然不同的性格特點,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二)、指導臺詞表白。

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以及在座的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二年級數學《認識角》。接下來我就從教學理念和目標、教學內容和過程、教學評價與反思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教學理念和目標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認識角》第一課時,小學階段對角的認識分兩個層次,本課是在學生過去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初步認識角,是第一個層次。僅僅讓學生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學會比較角的大小。爲以後進一步學角,掌握角的概念、度量、分類等知識奠定基礎。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認識角之前,已經具備了有關角的感性經驗,但是,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是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爲主,抽象思維能力較低。因此,對於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這一知識點接受起來比較困難。

(三)教學目標

我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以及學生的生活經驗及年齡特點,確定了本課的三維目標:

1.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讀法和記法,學會比較角的大小。

2.讓學生經歷從實物中認識角,辨析角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抽象概括能力,發展符號感及空間觀念。

3.在生活情境中認識角,感受角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在探索角的活動中體驗成功

教學重點:認識角和角的各部分名稱,讀法和記法。

教學難點:理解角的大小與開口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四)、教法與學法

教法:

根據《新課程標準》以學生爲主體的理念,我採用了直觀情境教學法、演示操作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

學法

我採用操作法和觀察思考法,即鍛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用數學的眼光來留意身邊的事物,培養了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內容與過程

以下是我的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我創設了爲學生帶來了禮物的教學情境,首先出示紅領巾,問學生紅領巾上有幾個角?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生很容易就能說出有三個角,教師示範指角。讓學生到白板上指出其它兩個角。再出示鐘錶、三角板,讓學生指出角。由於學生對角的概念模糊不清,在這裏我預設了扇子(白板出示)的這個部分是不是角的環節,設疑激趣,導入新課。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活動一:找生活中的角

生活中有大量的角,你能找出你身邊的角嗎?讓學生在教室中找一找、摸一摸,說一說,初步形成角的表象,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活動二:折角

讓學生用圓紙片折一個角,摸一摸,感知角的兩邊是直直的、角是尖尖的,扎手的,引導學生髮現數學中的.角與生活中的角是有一定區別的。

活動三:介紹角各部分的名稱,讀法和記法

教師示範畫角(白板),介紹尖尖的地方是角的頂點(白板),由頂點引出的兩條直直的線是角的邊(白板)。引導學生髮現,原來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直直的邊組成的。這時,我問怎麼來記住這個角呢?我們可以用小弧線把兩邊連起來,用數字1來標記,讀作:角1,記作:∠1。(板書:記作:∠1,讀作:角1。)同學們還可以用2、3、4等數字或用字母a、b、c來標記,再請同學們標出自己折的角。

活動四:區分角、數角

我創設了“幫小蜜蜂區分角”的教學情境,依次出示這幾個圖形,讓學生區分哪些圖形是角,哪些圖形不是角,並說明原因。並抓住教學契機,解決剛纔的扇子問題,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接着創設我們幫了小蜜蜂一個大忙,小蜜蜂邀請我們到它家裏做客,可是卻忘了家門的密碼,我們幫忙找密碼的情境,利用白板的幕布功能,依次出示三角形、五角星等圖形,讓學生到白板上數出角的個數,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利用電子白板輔助教學,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練習容量大大增加,課堂效率也提高了。(幕布)

活動五:比較角的大小,探究與角的大小相關的因素

1.玩角

讓學生拿出活動角,玩一玩,拉一拉角的兩邊,看看角有什麼變化,引導學生小組探究,最終發現角的大小與兩邊張口有關,張口大,角就大,張口小,角就小。

2.比一比

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是本課的教學難點,我是這樣突破難點的,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拖出一個角)變!這兩個角一樣嗎?學生都說一樣大,仔細看,再變!學生驚喜的說角變大了。再變!角又變大了。這時,我問:這個角真的變大了嗎?我們來驗證一下,結果發現兩個角一樣大!這是爲什麼呢?經過小組討論,最後得出結論: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利用電子白板輔助教學,方便省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學生記憶的更加深刻,理解的更加透徹。

3.做一做

以小組爲單位,做一做這道題,教師參與小組活動,請同學到白板上彙報。請看我的課堂實錄。這樣的設計,旨在讓學生明確在不能直接看出角的大小時,可以用重合的方法來比較,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三)鞏固練習 加深理解

1.數一數

旨在使學生明確一個頂點兩條邊組成一個角,在小學階段我們研究圖中有3個角,如有學生髮現有4個角,老師要讓學生明確這個答案完全正確,這個外角我們以後再學,並要積極鼓勵這種創造性的發現。

2. 剪一剪

發給學生數張長方形白紙,要求只剪一剪刀後,數一數剩下的部分共有幾個角。這一開放題的設計,融遊戲、探索、創新於一體,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學生會有無數種剪法,讓學生在組內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全班展示,注意指導學生數角的準確性。

(四)總結收穫

這節課我們認識了角,如果你是角,你會怎樣介紹自己?問題設計新穎,讓學生自己隨本節課的知識進行梳理,知道自己一節課來有什麼收穫,提高學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評價與反思

本課的教學,力求以學生爲主體,通過讓學生經歷找一找、折一折、摸一摸、說一說、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動,感知角、認識角、理解角,教師真正成爲了組織者和參與者。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利用電子白板輔助教學,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了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同時利用白板中的時鐘、三角板、幕布等功能輔助教學,方便省時。學生學得輕鬆、愉快,教師教的遊刃有餘,大家共同感受着數學帶來的快樂!以上就是我的說課,感謝大家的傾聽,謝謝!

說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本場的第1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民族》,下面開始我的說課!

總結語

本次說課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以及爲什麼這樣教爲思路,分別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幾大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民族》選自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上冊第1章第3節,本節主要介紹我國的民族構成狀況和分佈特點。本節課既是第二節《人口》的延伸,又爲以後深入的學習區域地理奠定了基礎,具有承上啓下的重要作用。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瞭解我國民族的基本構成及分佈情況;

2、能夠準確理解並記住我國民族分佈特點。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對比不同民族的風俗,進一步瞭解我國的民族構成和民族文化。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幫助學生樹立民族平等的意識,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56個民族的基本構成及我國的民族政策。

【教學難點】

主要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特點。

二、說學情

學生在之前的學習掌握了我國疆域的範圍和人口分佈的'特徵,本節課重點介紹我國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以及少數民族分佈的特徵,八年級的學生思想逐漸成熟,思考問題比較全面,這都爲本節課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說教法學法

主要使用講授法、合作探究法、小組討論法。這些教學方法不僅能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還符合八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能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教學過程中掌握地理知識。

在整體上注重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並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能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去,主動參與、積極探索,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四、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展示少數民族的圖片,並提問這些少數民族的文化和位置分佈特點,從而引入本節課。

通過展示圖片,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加強他們對本節課知識的探究慾望。

環節二:講授新課

(一)民族構成

自主學習書本5分鐘,自學結束選取幾位學生進行回答,通過學生的回答和我的補充可歸納出我國的民族構成。

簡單的知識採用自主學習的方式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二)民族文化

展示人民幣的圖片,各少數民族不僅在文字上有差別其他方面也各不相同,從而進入對少數民族風俗文化內容的學習。

藉助人民幣既體現地理知識的生活實用性,還可以增加本節課的趣味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活動: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小組討論我國主要少數民族的文化特色,要求5分鐘。討論結束之後請各小組代表展示討論成果。

小組討論的形式既能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還可以增強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民族分佈特點

展示中國民族的分佈圖,找一找我國主要少數民族分佈的特點。

學生得出我國的少數民族人口主要分佈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的特點。

讀圖可以培養學生的讀圖分析和總結歸納的能力。

環節四:課堂小結

課堂小結我以說一說的形式,引導學生說出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

以“說一說”的形式進行課堂小結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環節五:佈置課外作業

找找你身邊的少數民族朋友,將他們的民族特色記錄下來。

課外作業的作用是幫助學生將課堂知識應用於生活實際。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主要展示了本節課兩大框題的主要內容,突出了教學的重點內容,在位置分佈上主要位於黑板的中間位置,方便左右兩側的學生觀看板書,提高板書書寫的有效性。

民族

一、民族大家庭

二、民族分佈

1、分佈

2、特點

說課稿 篇6

教材分析

《荷葉圓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14課。本組課文是以快樂的夏天爲專題組織材料的,內容十分豐富。學生可以在本組教材學習過程中,體會夏天的美好,感受夏天的情趣。

《荷葉圓圓》這篇散文詩輕快活潑,充滿童真童趣。特別利於啓迪學生智慧,豐富他們的內心體驗,激發他們的想象。課文運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荷葉是小水珠的搖籃,是小蜻蜓的停機坪,是小青蛙的歌臺,是小魚兒的涼傘。學習這篇課文會讓我們感受到充滿童趣的夏天,感受到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魚兒快樂的心情。

課文共五個自然段,語言生動優美。其中二至五自然段結構相近,是重點部分,要注意激發想象,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和語言文字訓練。課文的插圖形象地反映了課文內容。課後“我會認”中的12個生字是本課要求會認的生字。“我會寫”田字格中的6個範字是本課要求會寫的熟字。“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練習的安排體現了對語言積累和感悟的重視。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遠的,學生對語文教材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對於一年級學生而言,語文教學應培養他們喜歡閱讀、敢於閱讀、樂於閱讀的願望。針對如何激發一年級學生閱讀興趣的問題,我設計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在情境中引導學生通過不同方式朗讀,自讀自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獲取知識、培養創造思維的巨大推動力。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要尊重學生的愛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用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材的講解分析,用學生自己的感性體驗取代整齊劃一的理解指導,整個過程爲張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靈性服務。教師應充分發揮文本潛在的價值。讓學生學習文本就是獲得進一步發展的支撐點,有了這樣的支點,他們纔能有“千里之行”的語文學習與研究足跡,也纔能有“行千里”的語文素養髮展。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由於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根本不用老師去講解分析,因此這節課,我基本選用“自主讀書、自己感悟”的教學方法。我以一個夥伴的身份給學生加油,並作適當的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在讀中積累語言,在說中訓練語言,創造一種形、色、聲有機結合的教學情境,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

在教學中我安排了大量朗讀的時間和朗讀的形式,有自讀,齊讀,指名讀,挑戰讀,到最後的邊做動作邊讀,一系列的朗讀層層遞進,從讀通,讀懂,品讀,情感也得到昇華。

採用 “圖片式”板書,色彩鮮豔,內容突出了課文的重點,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能引導、發散學生創造性思維。

教學目標

針對課文特點,在第一課時教學字、詞和進行初步的閱讀之後,我把本篇課文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課文。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的學習環境中讀懂課文,在讀中體會荷葉帶給四個小夥伴的快樂,在讀中感悟語言文字的美。

2.能根據生活實際,運用多種方式初步瞭解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3、學寫“朵、機”兩個字。

教學設計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接受式學習之外,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和合作精神。這樣做就使得學生的認知不斷得到完善和昇華,最後對課文內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因此,對課文的理解需要多讀,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積累語言,領悟情境,附之配樂朗讀,增強語感。

對於一年級學生而言,如何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成爲教學中的一大問題。

這篇課文對話比較多,便於採用多種形式朗讀。學生的自由朗讀整體感知很重要,爲理解全文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首先就設計帶着問題自由朗讀全文。能解決問題,就說明對全文有一個正確的理解。課文充滿童真童趣,段落結構相同,因此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自讀自悟,個人朗讀、指名朗讀、小組朗讀等形式靈活多樣,提出具體的朗讀要求,讀後評價,使學生朗讀的水平不斷提高。

根據老師創設的情境,扮演自己喜歡的小夥伴讀文,邊讀變想,邊讀邊演,抓住不同小夥伴的不同表現,隨機認讀詞語,根據重點詞語自編動作,更能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也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感悟。學生在輕鬆愉快中學會了朗讀,在他人的評價中產生了信心,就會自然而然的喜愛朗讀

在熟讀的基礎上嘗試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降低了背誦的難度。鼓勵學生背誦別人背誦的段落,激發了他們超越他人的信心和勇氣。小組表演競賽,培養了同學間的團結合作精神。學生在多讀的訓練後,培養了語感,感悟到課文的情境美、文字美,受到了美的薰陶。

通過這樣一系列的朗讀訓練,學生一定會對朗讀產生興趣。長此以往,他們的閱讀興趣就會變成一種自覺主動的行爲,閱讀的能力也會大大提高。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本節課是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課本第十二冊第一單元第一小節第四課時。內容包括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和運用公式計算它的體積。

2、本節課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圓柱和圓錐》這一單元是在學習了長方體和立方體的基礎上進入了小學裏學習立體圖形的最後階段,這個單元知識的綜合性和對學生的要求都比較高,化歸和類比是常用的思想方法要進行總結,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圓的基礎知識都是本單元的認知基礎。.學好這部分知識,爲今後學習複雜的形體知識打下紮實的基礎,是後繼學習的前提。

教材的編排特別注重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實踐研究,讓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自主發現規律,先用想一想的思考,回憶圓面積公式推導過程,激活原先“化曲爲直”的極限思想和“轉化”的思想方法記憶儲存,接着用較多的篇幅講解切拼的過程,便於學生理解和感受轉化的過程和極限思想,然後推導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並抽象到字母公式。例題直接利用公式解決問題,試一試和練一練對方法進行了鞏固,並有所變化,不同條件下求圓柱體積,完善認知結構。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中對空間和圖形的目標要求和對教材文本的分析理解,以及我對六年級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品的認識,我從“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三個維度制訂以下教學目標:

1、經歷並理解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圓柱的體積公式並能應用公式正確地解決實際問題。

2、通過觀察、猜測、操作、分析、比較、綜合,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並體會知識間相互“轉化”的思想方法。

3、讓學生感受探索數學奧祕的樂趣,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圓柱的體積公式推導過程可以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這個過程對學生是否真正理解圓柱體積公式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把圓柱的體積公式推導過程作爲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而小學生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比較複雜,需要用轉化的方法來考慮,推導過程要有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而本節課需要把圓柱體切割轉化成長方體,我們卻找不到某種材料做的圓柱體適合切割拼組,學生理解起來可能會有點困難,所以我認爲圓柱的體積公式推導過程也是本節課的教學熱點和分化點。

本節課採用的`教具和學具爲:圓柱體切割組合學具,課件,各小組自備所需演示用具。

三、說教法

本課教學時最大特點是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認識規律出發,運用遷移,類比猜想、實踐演示、自主推導,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化解難點,掃清學生認知上的思維障礙,在實施教學過程中,主要體現以一幾個特點:

1、直觀演示,操作發現

教師充分利用直觀教具演示,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再讓學生動手操作討論,使學生有豐富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在老師的指導下,推導出圓柱體積計算的公式。從而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體會知識的由來,並通過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充分發揮了直觀教學在知識形成過程中的積極作用,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和學習習慣。

2、巧設疑問,體現兩“主”

教師通過設疑,指明觀察方向,營造探究新知識的氛圍,在引導學生歸納推理等方面發揮了其主導作用,有目的、有計劃、有層次地啓迪學生的思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生當作教學活動的主體,成爲學習活動的主人,使學生在觀察、比較、討論、研究等一系列活動中參與教學全過程,從而達到掌握新知識和發展能力的目的。

3、運用遷移,深化提高

運用知識的遷移,培養學生利用舊知學習新能力,從而使學生主動學習,掌握知識,形成技能。

四、說學法

課堂教學中,不是光靠老師單純地傳授知識,而是主要靠在老師的指引下,讓學生自已學,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學生學習。所以要讓教法爲學法服務,在學法中體現教法。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我們倡導讓學生在觀察、比較、討論、研究等一系列活動中協調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在活動中體驗,在思考中創新,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相互啓發,取長補短,加深理解,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發展。 /article/

本節課的教學,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

1、學會通過觀察、比較、推理能概括出圓柱體積的推導過程。

2、學會轉化利用舊知成新知,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3、學會利用知識的遷移規律,把知識轉化成相應的技能,從而提高靈活運用的能力。

五、說教學程序

對本節課的教學,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複習討論,爲引入新知作準備

1、什麼叫做體積?怎樣計算長方體的體積?

板書: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x高

2、學習計算圓的面積時,是怎樣把圓變換成已學過的圖形、再計算面積的?

當學生回答完畢後,用課件再現圓面積的“化曲爲直”轉換成近似長方形,然後進行推導的過程,讓學生領悟到 “把新的知識轉換成舊的知識”這樣的方法是很重要的方法。

3、出示圓柱,出示幾組圓柱體實物(同底等高、同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老師提出問題:通過觀察,你想知道些什麼?瞭解些什麼?引導學生產生疑問後,教師這時交待,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知識,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提示課題)。讓學生自行設疑,教師向學生交待學習任務,使學生對新知識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從而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教師通過展示目標,學生認讀目標,這時學生就能清楚地知道了學習的任務和要求,從而把教師的教學目標,轉化成了學生的學習目標。使學生帶着目標,有目的、有準備地學習下一步的新知識,學生就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使教學變得更加明確具體,可操作、可檢測。同時也能激起全體學生參與達標意識,學生的主體地位就充分地顯示出來了。

(二)操作演示,探索內化新知

1、設疑:要判斷圓柱體積大小,究竟哪個大?哪個小?到底圓柱的體積與什麼有關呢?能不能把圓柱轉化成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來計算它的體積?

2、演示操作,揭示新知。

引導學生觀察,沿着圓柱底面直徑把圓柱切開,可以得到大小相同的16塊。演示給學生看以後,再讓學生動手操作,啓發學生說出轉化成我們熟悉的形體。同時引導學生觀察轉化前後兩種幾何形體之間的內在聯繫,圓柱的體積與長方體的體積有什麼關係?圓柱的底面與長方體的底面有什麼關係?圓柱的高與長方體的高又有什麼關係?從而推導出圓柱體體積計算的公式,最後讓學生說一說圓柱體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並板書:

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引導學生用字母表示出來,最後讓學生看書質疑。

這部分教學設計意圖:根據教材特點,學生的認知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求知慾望,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完成從演示——觀察——操作——比較——歸納——推理的認識過程,讓知識在觀察、操作、比較中內化,實現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這種教學方法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助於突破難點、化解難點。

關於難點的突破,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明確圓柱體的體積與它的底面積和高有關。

(2)運用知識遷移的規律,啓發引導,層層深入促進學生在積極的思維中獲取新知。

(3)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師生互動,通過演示操作,幫助學生找出兩種幾何形體轉化前後的關係。

(4)根據新舊知識的連接點,精心設計討論內容,分散難點,促進知識的形成。

3、運用。

(1)、做一做:集體訂正後,教師提問,這道題已知圓柱的底面積和高,求它的體積,如果不知道圓柱的底面積,那還必須知道什麼條件才能求出它的體積?該怎樣求?單位不統一怎麼辦?

(2)出示例6、先由學生自己嘗試練習,請一位學生板演,集體講評時提問學生,在解題時要注意什麼?讓學生自已來概括總結,通過學生的語言說出:(1)單位要統一(2)求出的是體積要用體積單位。

在掌握了圓柱體積計算的方法之後,安排例6進行嘗試練習,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又可以培養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能力,同時把所學知識轉化爲相應的技能。

(四)鞏固練習,檢驗目標

2、完成練習三第1、2題。

已知底面的周長(或半徑或直徑或底面積)和高,怎樣求體積,通過不同條件求圓柱體積的練習,鞏固新知,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把所學知識進一步轉化爲能力,在練習中發展智力,培養優良的思維品質和學習習慣。

3、變式練習:已知圓柱的體積、底面積、求圓柱的高。

這道題的安排是對所學的內容的深化,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同時深化教學內容,防止思維定勢。

4、動手實踐:讓學生測量自帶的圓柱體。

教師提問:如果要知道這個圓柱體積,該用什麼方法?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測量的?又是如何計算的?

這道題的設計,一方面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對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理解,同時教學知識也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使學生明白,我們所學的數學是身邊的數學,是有趣的、有用的數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總結全課,深化教學目標

結合板書,引導學生說出本課所學內容,我是這樣設計的:這節課我們是怎麼學會圓柱的體積計算方法的?然後理一理化歸思想的運用過程: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三角形、梯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圓轉化成長方形——圓柱轉化成長方體,使學生很好地理解化歸思想在數學中的運用。

然後歸納,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新知識的得來通過已學知識來解決的,以後希望同學們多動腦,勤思考,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好多問題需要利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的,望同學們能學會運用,善於用轉化的思想來武裝自己的頭腦,思考問題。

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 泉城》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用書四年級上冊第 九 課。課文是一篇寫景狀物的散文,介紹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觀。作者在細緻觀察的基礎上,描寫了濟南名泉的奇麗景色,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的教學,我爲第二課時設計了這樣的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試着背誦課文。

2,在對課文語言文字朗讀感悟的基礎上,體會作者對濟南壯麗景觀的發自內心的讚歎和熱愛。

3,抓住“涌”,“匯注”,“噴吐”,“冒”,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在這堂課中,我認爲教學重點是抓住重點詞句感悟體會濟南泉水的美麗,神奇,體會作者對濟南壯麗景觀的發自心的讚歎和熱愛。教學難點則是"涌","匯注","噴吐","冒"這幾個詞分別怎樣生動形象地寫出泉水的流動。

四、教學過程。( 在深入鑽研的基礎上,我這樣設計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首先,我讓學生複習上堂課的內容:說說關於泉城,你都知道了些什麼因爲這篇課文是要求背誦的,所以我緊接着讓學生背誦第一自然段。

接着,我用優美的語言導入:濟南素有泉城的美譽。衆多清冽甘美的泉水,從城市地下涌出,匯爲河流,湖泊。盛水時節,在泉涌密集區,呈現出"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清泉石上流"的綺麗風光。宋代文學家曾鞏就評價道:"齊多甘泉,冠於天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仔細遊覽那最著名的四大泉水吧。

(二)學習課文2—5自然段。

1,設置懸疑,初步感知。

學生在課堂中喜歡挑戰,因此,我特設置一個懸疑,讓學生的.精神一下被我深深地抓住。

(1)師:老師也被他們吸引了,從網上搜了一些圖片,可是這幾張圖片卻不小心把它給搞混了,你們願意幫老師把他們分清嗎 (出示圖片)

(2)請同學們打開課本,默讀25自然段幫老師分一下吧。

(3)指名分,簡單說說理由。

2,自主學習,深入文本。

學習的本身需要在自我感受的基礎上進行,所以,接着我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自主學習,動手動腦,深入文本。

(1)請同學們自由讀第2~5自然段,圈圈劃劃,抓住重點詞句感受感受,說說這些泉水到底什麼地方深深吸引了你

(學生自主學習)

(2)同學們可以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個泉,和同桌交流交流,也可以把重點詞句美美地讀給同桌聽。

(學生同桌交流)

3,集體交流 ,體會感悟。

在集體交流時,我扣住中心句子,抓住關鍵字詞體會感悟泉水的美麗。

如:(1)珍珠泉:我先抓住"在陽光的映射下,……彷彿有一隻神奇的手把它們拎到水面上來。"這句話中的"忽×忽×"體會泉水的姿態變化萬千,用動作體會"拎"字的精妙。

然後通過閱讀"泉水從地上往上涌,好象一串串珍珠。"中的"涌"體會泉水的連續不斷,多而快。

最後,讓學生帶着讚美之情一起讀好這一段,邊讀邊記。

(2)而五龍潭,則幾股泉水"匯注"而成,所以抓住"匯注"一詞,給匯注換個詞語,體會與珍珠泉的不同。

(3)黑虎泉則抓住"噴吐"一詞,體會水勢的大和猛,接着適時出示聲音,讓學生有更深切的感受,並在朗讀中加深記憶。

(4)趵突泉是學生最感興趣的,我在教學時在體會它大,清,美的時候,抓住一個"冒"字,先展開自己的想象,然後在視頻中感悟,一段老舍先生生動的描寫讓"冒"在學生心中越發清晰。最後在朗讀中發出內心的讚美。

4,當小導遊,積累內化。

背誦的形式有很多,當小導遊,既可以吸引學生,又可以創造性的再現文本,一舉兩得。

(三)總結課文。

今天,我們到濟南去欣賞了那各具特色的四大名泉,難怪人們說:(齊讀最後一段。)

(四)作業。( 針對這堂課,我設計了以下三個作業 )

1,背誦課文。

2,模仿課文的描寫方式,抓住位置和特點,用一段話介紹 我縣文化廣場 一處景點。如文化長廊, 音樂 噴 泉 等。

板書設計:

珍珠泉 神奇

8,泉城 五龍潭 泉多

黑虎泉 喧騰

趵突泉 大,清,美

說課稿 篇9

《我們的班級》一課是《品德與社會》(上教版)一年級第一學期學習準備期中的第二課。

從本課的課題上理解,《我們的班級》重在強化“集體”的概念,因而我們的教學設計所涉及到的“知、情、行”三維目標也應圍繞“集體”展開。一年級的孩子在上這一課時才成爲小學生沒幾天,他們對新的生活環境一定還有很多的好奇和陌生,也許有些孩子已經交到了新的朋友還想認識更多的朋友,也許有些孩子想交朋友卻還沒有機會或者勇氣,作爲學習準備期的這一課正好可以從此入手,依次從“認識集體環境”——使剛成爲小學生的孩子們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班級的名稱、人數和環境;“認識集體成員”——通過師生、生生間的相互介紹,認識自己的班主任和同班同學;“喜愛參與集體生活”——知道教室的設施,初步形成能爲班級出一份力的概念。這三點逐步將“集體”的概念形成於孩子們的心目中,既而達成教學目標——熟悉班級的師生與物品,喜愛自己的班級。

達成這樣的教學效果還需要採用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形式,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童趣,孩子們懷着積極參與的心態參加到教學活動中去,大家都動起來,在課堂中感受到集體生活的樂趣。

接下來,我就從以下三個教學活動來介紹本課的教學設計:

一、認識集體環境

課的開始,教師可以帶一個玩偶進入教室創設情景,並向孩子們介紹——這位是我們班接待的第一位客人,請大家帶着客人蔘觀一下我們的教室吧!孩子們一定會被這樣的活動設計吸引住,隨着孩子們以班級主人的身份一一解開:“你們是幾年級幾班?”“帶我參觀一下你們的教室吧!”“剛纔有好多小朋友給我介紹,你們班人真多,到底有多少人呀?”諸如此類的疑問,教學目標中所提及的班級名稱、環境和人數也得到了落實,有兩點需要強調:首先在介紹班級環境的時候,一定有許多孩子有能力並且也想介紹,而有些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有限不敢介紹,爲了鼓勵所有的孩子,可以請孩子們離開座位,給孩子們時間先繞着教室自己介紹一翻,然後再請有意願的孩子介紹,之後,告訴孩子們老師會把教室的圖片傳輸到家校網上,鼓勵孩子們回家將自己的教室環境介紹給長輩們聽,這樣每個孩子都得到了鍛鍊的機會,同時心中也滋生出了身爲班級主人的驕傲。其二,有關班級的人數,孩子們可能只算了在班級內孩子的數量,作爲教師必須還要強調在這個數字上加“一”,這個“一”就是班主任,班主任也是班級成員之一,孩子們對此不一定能理解,教師可以通過玩偶之口在總結這個教學環節時幫助孩子們理解,簡單地告知孩子們——我們的班級就像一個大家庭,有很多的兄弟姐妹,班主任老師就是像爸爸媽媽一樣關心愛護着大家成長的大人。用這樣的語言幫助孩子們理解了這個難題,同時也爲下一個教學環節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二、認識集體成員

班主任作爲班級成員之一究竟能參與班集體的哪些活動呢?這樣就很自然地進入了“認識集體成員”的教學環節了。先引導孩子們回憶班主任家訪時的情景,馬上就會在孩子們的腦海中產生熟悉的畫面,他們都有能力說上幾句,在溫馨的氣氛中,打開書本看圖說說圖片中的情景,甚至可以在課堂中現場模擬開展一些簡單的集體活動,比如“現場排隊”,已經在椅子上坐了一段時間孩子們是很願意動動手腳的`,乘這個機會活動活動從而又重溫了集體活動的快樂,當然在這個活動中,無論孩子們的隊伍排的好與壞,教師都應該給予鼓勵,主要要讓孩子們感受到集體的活動是需要每一個人努力的。聊完了書上的內容,還可以請孩子們回憶回憶自己與班主任之間發生的事情,譬如: 打掃衛生、佈置教室等等,在這樣的交流中,孩子們與班主任的感情又進了一步。此時,開場白中的玩偶作爲過渡角色再次出場,引導學生介紹班級中的其他成員,也就是他們自己,通過三個闖關遊戲,再次激發起他們參與的興趣,闖關遊戲第一關:比眼力——看照片猜猜他(她)是誰?第二關:比聽力——矇住眼睛,聽聲音,說說同學的名字。第三關:比一比誰的朋友最多?在裏的“比一比”與第一課《我上學了》的認識新朋友是有聯繫的,我們這裏比的朋友指的是在第一課知道新朋友名字的基礎上,相處後已經有過交往的朋友,換句話說,也就是這一關也就是對第一課“找朋友”教學活動的反饋。最後在《找朋友》的音樂中請孩子們邊唱邊跳與朋友玩在一起,結束這個教學環節。

三、喜愛參與集體生活

在奔奔跳跳中能讓孩子們感受到集體生活的愉快,如果自己能爲集體出上一分力,這樣的成就感是會給孩子巨大愉悅的。雖然新的集體才成立不久,雖然孩子們年齡很小,但他們一樣有能力能爲集體作貢獻。因此,第三部分“喜愛參與集體生活”的教學環節我們就從孩子們已經參與的班集體活動入手。說到孩子們已經參與的班集體活動,我想班級的第一次環境佈置就是很好的契機,事先收集一些孩子們的作品、照片來佈置教室環境,課上將有學生作品和沒有學生作品的環境進行對比,孩子們一下子就能感受到自己完全有能力爲集體出力,藉着這股力,引導孩子們觀察教室,看看自己還能爲集體做些什麼?爲第二課時做好準備。

第二課時,圍繞着“積極參與集體活動”的教學目標,以“聘任會”的形式依次從定下“小崗位”名稱、要求以及人員進行,在整個聘任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由於整堂課都是模擬“聘任會”的形式,因此在教室的佈置上要與“聘任”有聯繫,譬如可以課前在黑板上寫上“小崗位聘任會”幾個字,予以氣氛的渲染。其二,“小崗位”的制定不要求面面俱到,以學生的想法爲主,教師可以適當補充,儘量體現孩子們的主人翁意識,這樣他們才能在今後的“崗位”中發揮最積極的作用。其三,應聘“小崗位監督員”時,教師要積極地引導孩子們全員參與,特別是要鼓勵那些平時比較內向,但卻非常想爲班集體做事的孩子。如果應聘同一崗位的人太多,可以以輪流的形式,階段性地評比,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我們的班級”是個集體,集體的建設需要大家的努力,人人都參與到集體中來,就達到本課的預期教學效果了。

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本課是功能型的交際型的交際訓練課,我藉助“任務型”教學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將聽、說、玩、演、唱溶於一體,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願望,使學生通過合作學習體驗榮譽感和成就感從而樹立自信心,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形成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際的能力。

結合新課程標準和大綱提出的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和具體要求我將本課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二、語言知識目標:

1、使學生掌握介紹他人的句型:

(1) whoˊshe ?

(2) this is…, i think.(3) is this your…

2、學習認讀單詞:grandfather , grandmother, father, mother, aunt

語言技能目標:

①、使學生能夠根據指令做動作。

②、根據圖片和情境說出單詞和句子。

③、在圖文或場景下進行簡單的英語交流和表演。

三、情感態度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有興趣聽、說英語、背歌謠,做遊戲、敢幹開口,樂於模仿,在鼓勵性評價中樹立信心在小組活動中積極參與合作,從而意識到交流對於學習英語的重要意義。

充分利用教材和教師的多媒體教學所提供的學習資源,實現自由參與和創新,能主動與他人交流,並克服交流中的困難,使交際順利進行。

四、文化意識目標:

能夠恰當使用英語中家庭成員之間的稱呼,問候語,瞭解英語國家中介紹他人的方式並對學生進行親情教育。

結合教學目標的要求,我把本課的重難點設置爲

1、介紹他人的句型 is this your ……

2、對情境進行模仿,創新。

我主要通過感知新教材——設置——靈活運用這三個主要步驟來突破教材重難點的。在教學開始讓學生以舊帶新引入新知,通過對教材的瞭解感知新任務,並在教師用鯊魚兒歌,頭飾、圖片、錄像等多種媒介的感官刺激下實現對知識的體驗和實踐最後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運用、實現能力的發展。

五、說教法和學法:

(一)小組活動學習法

把全班分成6個小組事先用表示家庭成員名稱的單詞命名,課堂各項教學活動勻以小組活動爲主線,結對或全班活動爲輔,學生互相交流,切磋,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在合作中感受學習英語的樂趣及交流的意義,也通過小組成員之間“榮辱與共”的關係而形成同步學習的環境。

(二)情境教學法:

我將教學建立在滿足學生心理需要的基礎上。使教學活動帶有濃厚的情感色彩,在單詞和句型練習中使用了家人的照片,在表演中帶上飾演家人的頭飾,在加生活化的'錄音爲學生設置了真實而有效的場景激發了想說的願望也有利於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

(三)鼓勵法

課堂評價主要以鼓勵性評價爲主分別採用了師評、組評、自評爲主要方式,課上師恰當的使用激勵性評語和贈送小禮物的方法讓學生渴望成功的心理得到滿足,這也是激勵學生積極投身英語學習的一個最簡單而有效的方法。

我把本課教學模式設置爲

激趣設境——語言交流——人格發展

下面說一下教具的安排和使用

依據英語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實踐性的教學原則,結合合作學習和任務型教學的新理念,我利用了鯊魚兒歌、照片、頭飾、錄音、競賽板、貼畫、小禮物等媒體設計教學,學習則利用自制的組標、頭飾、家庭照等媒體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