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說課稿 > 實用的說課稿範文彙編7篇

實用的說課稿範文彙編7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2.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一名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的說課稿範文彙編7篇

說課稿 篇1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小學六年制第十冊第5課《賤賣海張五》。

教材分析:這篇課文敘述了一件張明山捏泥人戲弄取笑海張五的事。這個生動、傳奇的故事充分體現了泥人張嫉惡如仇,不畏強權和技藝高超的特點,海張五財大氣粗、橫行霸道的性格。學生在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體會作者對人物動作、語言、神態細緻入微的描寫,激發他們熱愛民間藝術的美好情感。

教學目標:

知識:讀記“角色、闊綽、橫衝直撞、大名鼎鼎、大模大樣、來來往往等詞語

能力:正確、流利、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課文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體會作者對人物動作、語言、神態細緻入微的描寫。

情感:領悟文章內涵,讓學生對民間文化有所瞭解,激發學生熱愛民間藝術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學習作者對人物動作、語言、神態的描寫方法。

教學難點:品味文章富有特色的語言,想象故事發生時的場景。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1.根據拼音寫出漢字

2.根據課文內容判斷對錯。

二、品讀課文,分析感悟性格特點。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小組合作,共同探究。

全班分兩組,第一組學生找出哪些詞或句子描寫了泥人張,並讀一讀、品一品,通過這些動作、神態細緻入微的描寫,表現了泥人張什麼特點;第二組學生找出哪些詞或句子描寫了海張五並分析這些語言、動作和神態描寫,說明了海張五什麼性格特點。

3.設疑解疑,啓發思考。

⑴藝高膽大的泥人張是怎麼“回報”海張王的?

(用高超的手藝諷刺了海張五)

⑵有哪些傳神的動作描寫?

三、整體回顧

1.分析課文後,學生再有滋有味地把課文讀一遍

2.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讀讀寫寫。

3.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四、反饋練習

填空:課文第8自然段有關動作的詞語填寫,體會這些詞語運用的妙處。

五、佈置作業

1.簡要寫一寫自己所瞭解的.“泥人張”。

2.排練這個小故事,在活動課上表演。

六、總結

這節課我們深入地學習了這篇課文,不畏強權的泥人張用高超的手藝諷刺了橫行霸道的海張五,非常讓人敬佩,作爲一名小學生,我們應該怎麼做?(學習泥人張高貴的品格,熱愛民間藝術。)

教學反思:小組合作和設疑的教學方法極大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運用。

說課稿 篇2

第一部分 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該單元的第一課時,學生初次在英語中接觸與他們生活密切聯繫的時間,學生有了一定的關於時間的生活經驗,也有想用英語表達的慾望。本節課的學習在本單元中非常重要,學生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那麼本單元的其他學習也就迎刃而解。

(二)學情分析:

學生喜歡上英語課,喜歡學習有趣的英語單詞,唱英語歌,翩翩起舞。但是他們還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學習的積極性,這就需要老師在活動過程中作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學習知識的指導者、學生學習的合作者,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理念:

教育家誇美紐斯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的光明的教學環境的重要途徑之一。 小學英語教學,成爲正常教學中的理論基礎.那麼英語教學,是否取得成功主要看是否培養了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否引導了他們嘗試用英語進行思維;是否幫助他們在生理和心理上打下將來進行英語學習的基礎和感受外語的能力。在一節課中可以抓住孩子們的`興趣,而如何在生活學習中持續保持他們的興趣呢?在一翻思考後,我在一節課上定了兩個目標,一個是完成教學任務,另一個是在教學中滲透培養英語的興趣。

(三) 教學目標:

1. 能力目標:

(1) 學會問What time is it?

(2) 能夠根據時鐘,用英語表達時間。

2. 知識目標:

(1)Word: time clock watch midnight half past

(2) What time is it?It’s…o’clock. It’s half past…

3. 情感、文化目標:

(1) 使學生增強小組內外的合作、競爭意識。認識自己學習的優勢與不足,樂於與他人合作,養成和諧與健康向上的品格。

(2)讓學生熱愛時間,珍惜時間。

教學重難點:

1.重點:o’clock/half past/midnight/clock/watch/time

2.難點:Sentences: What time it is? It’s…o’clock. It’s half past….

課前準備:自制鐘面模型

(四)教學過程:五步教學法

第二部分說教法

本課的教學中,我要採用情境教學法,注意單詞教學的多樣性和趣味性,給學生以新鮮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還會用到任務型教學法,讓學生帶着問題,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練習、鞏固所學的知識。

第三部分說學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教學中,我以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觀察語法現象,總結語言規律,來獲得知識。通過小組競賽,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一文是人教課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八冊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一箇中國孩子寫給聯合國祕書長加利先生的一封信。這封信首先表達了“我”和媽媽對加利先生的問候和深深的謝意;接着深情回憶“我”爸爸出征前後的情景,在悲痛中懷着自豪和崇敬,並表示要向爸爸學習,用生命捍衛和平;最後,呼籲國際社會一致行動起來,維護和平,制止戰爭!

本文情感強烈,課文飽含着一個孩子失去親人的悲憤和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真摯情感。語言樸實,沒有口號,但讀起來催人淚下。它用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機聯繫起來,引起讀者的共鳴。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和信中“我”的呼籲,體會“我”對父親的深切懷念、對和平的無比渴望;教學難點是認識“世界並不太平,不少地區還瀰漫着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着嬌嫩的‘和平之花’”,樹立維和的觀念。

二、說教法:

這是一篇書信體文章。信中飽含着一個孩子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摯情感,它用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機聯繫起來。語言樸實,情感強烈,讀之催人淚下。但長期生活在和平環境中的孩子,較難體會這種情感,因此,我在教學時注重:

(一)運用遠程教育資源,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

首先是利用下載的圖片資源,爲學生創設情境(課件展示)。因爲學生們均來自農村,信息資源渠道狹窄、閉塞,對於世界局勢可謂是一無所知。教師把遠程教育資源經過選擇、整合、加工後再現情景,讓學生形象感知世界局勢,從內心深處先喚起他們對戰爭的憤恨和對和平的無比渴望之情。

其次,根據新課標理念、教材和學生實際,對現代遠程教育資源進行適當選用:利用圖片、數字、音樂等資料爲學生提供鮮活的大量系統的事實資料,讓學生更具體地感受“世界並不太平”,罪惡的子彈還威脅着嬌嫩的“和平之花”,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更深切地感悟到作者的“失父之痛”,也更準確地理解“世界並不太平”,更易激發學生情感與作者達到共鳴,從而正確認識當今世界局勢,樹立維和觀念。

(二)引導學生多揣摩,從作者的失父之痛中體會和平之可貴。

教學中,通過學生讀文質疑,教師梳理出三個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特別是含義深刻的句子及信中“我”的呼籲重點理解體會、感悟交流。教學中還採用換位體驗:假如你是雷利,你和爸爸相約時心情怎樣?假如你是雷利,當看到爸爸的遺體躺在靈柩裏時,你的心情會怎樣?等問題引起孩子們情感的共鳴。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教學時我運用了多種手段,儘可能再現情景,調動學生的情感。如:“爸爸的嘴張着,彷彿在呼喚什麼”,讓學生去想象:爸爸會呼喚什麼,你有什麼感受。又如“但世界並不太平,不少地區還瀰漫着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着嬌嫩的‘和平之花’”。並補充一些材料如:《地球的呻吟》、關於戰爭的數據統計、《地球的呼喚》等,通過閱讀課文和補充材料,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讓學生真切感受到世界並不太平。

(三)加強指導多讀,讓學生在反覆地有感情地朗讀中體會情感。

當學生真摯情感急於表達時,讀書是最好的表達方法。教學中,指導學生多讀,尤其是重點語句,讓學生讀出感悟,並把握“巨大的悲痛,深切的緬懷”着一感情基調,讀出體會,讀出感情,讀出渴望,與小作者一起傾訴、懷念、同悲、同恨。如,“全家沉浸在失去親人的巨大悲痛中”,“鮮血染紅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錶浸滿了凝固的血”,應用低沉、緩慢的語調讀,表達悲痛的心情。爸爸臨上飛機前說的話“我一定送你一頂藍盔”,應用堅定的語氣讀,表達爸爸的堅定信心。“我”彷彿聽見爸爸的“呼喚”一句是個長句,層層遞進,朗讀時語調應逐漸提高,特別是連用三個“和平!”更要重讀,以表達強烈的感情。介紹爸爸,“精通四國語言,是一位出色的經濟學碩士”以及爸爸“爲和平而倒下”這部分,應帶着自豪、崇敬的感情來讀。使本課的教學情感達到高潮。

三、說學法:

這篇課文的重難點語句較多,作者的情感學生從無體驗,他們對此難以理解。因此我設計這樣讓學生去學習:

(一)觀看圖片,進入情境。

要讓學生能體會作者情感,爲他們創設一個催人淚下的情景很有必要。學生通過觀看畫面,聽師解說,初步形成一種世界需要和平,不要戰爭的意識,也爲課文的重點語句的理解學習打下了情感基礎。

(二)質疑解疑,理解感悟。

通過學生讀文質疑,抓住含義深刻的重點語句理解感悟(找句、勾畫、批註、體會、朗讀),並運用遠程教育資源補充大量的事實資料(圖片、數據等),讓學生從作者的字裏行間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作者的失父之痛、世界並不太平及渴望和平的感受,從而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進一步從內心深處強烈地樹立維和觀念。

(三)昇華情感,拓展練筆。

在深入感悟課文內容後,學生的情感達到高潮,除了從讀文中傾吐自己的感情外,還有千言萬語要傾訴,讓學生在《讓世界充滿愛》的音樂聲中,用一個詞、一句話、一個符號等盡情抒發自己此刻的心情,讓學生的情感一瀉千里,一吐爲快,從而維和的信念更爲堅定,並將化爲今後的行動:如努力學習,掌握本領,做好反侵略戰爭的準備,或給戰亂地區的兒童獻愛心等。

(四)說教學程序:

在備課時,我認真鑽研教材,尋找了有關的遠程教育資源和教學資料,進行了一番思考分析之後,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書信的主要內容及重點詞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情感目標:體會“我”對父親的深切懷念和對和平的無比渴望,從而樹立維和觀念。

(3)技能目標:讓學生結合遠程教育資源理解重點詞句和體會情感,以及培養學生質疑、解疑的能力。

這樣,教學目標明確了,上課也就能有的放矢,較圓滿地完成預期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過程程序的設計上,環環相扣,步步深入,儘量使課堂每一分鐘能得到合理運用,遠程教育資源的取捨、使用均要與教學內容相融合,使它們的配合使用盡量能達到天衣無縫,爲教學過程服務,使課堂教學因此而生輝添彩,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

首先:用圖片和哀婉的背景音樂帶領孩子入情入景,爲本文的學習定下“基調”,爲學生的進一步學習課文,體會思想感情做好鋪墊。

然後:提出三個有利於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的問題,便於學生對課文大意的瞭解。

再進行小組彙報和全班彙報的方式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這部分用教師“引”和學生“找”的方法,爲後文“突出重點” ——感情朗讀做一些準備。)

接着:進行重點段落和重點句子的指導朗讀,並利用“換位”的問題,“假如你是作者,你會?”,並展示“萬人送英雄,鮮花贈英模”的畫面。加上背景音樂和孩子們對爸爸緬懷深情的朗讀,使課堂氣氛變得凝重、熱烈。

再:理解“世界並不太平……”一段的同時教師出示戰爭中的有關數據幫助學生理解,進而引出課外閱讀材料《地球的呻吟》,引發孩子們呼籲的渴望,自然過度到第八自然段的教學中。瞭解作者爲什麼呼籲?呼籲什麼?將課文教學引到一個小高潮。這時孩子們對和平的渴望非常強烈,再自然過度到課外閱讀《地球的呼聲》,讓孩子在盡情抒發情感的同時,理解我們要呼籲什麼,我們可以爲世界和平做些什麼?讓孩子自由發表自己的想法,將全文教學推向高潮。

最後:多媒體出示:讓和平永駐人間,讓世界充滿愛!(背景音樂《讓世界充滿愛》)全體教學人員一齊表達自己心中最美好的祝願,使本課教學達到高潮,並結束教學,留給孩子更多的思考和回味的空間,進一步使“和平”的理念在孩子的腦海中根深蒂固,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五)說板書:

隨機抓住學生交流中出現的“閃光點”及“相約”、“如約”、“失約”三條線索板書,使板書提綱列挈領,讓學生更好地把握課文的內容、理清文章層次、重難點,起到引領、啓發等作用。

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這一課是小學六年制人教版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第四單元尋路和行路的第一課《學看平面圖》。我把本課分爲兩部分,前半部分有兩個重點。一是認識平面圖中的方向和圖例,二是能看懂簡單的平面圖,並能從中找到指定位置。後半部分重點則在於讓學生學畫

簡單的平面圖。

二、學情分析:

我授課班級的學生學習積極性高,勤於動腦,基礎知識掌握比較牢固,自主求知的慾望和自主創新的能力都比較強,但在方位感和思維方面存在不足。

三、教學目標確定依據:

《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中提出的,讓學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識,爲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成爲具有愛心、有責任心、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爲此我設置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瞭解平面圖在生活中的用途。

(2)能看懂簡單的平面圖,認識平面圖中的方向和圖例,能在平面圖中找到某一點的`位置。

(3)學習畫簡單的平面圖,能認識顯示生活中處於相對空間位置的事物,並能用簡單的圖形表達出來。

四、教學重難點確定依據:

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理念,我通過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因此我確定了這一課的重難點:能看懂簡單的平面圖並學習畫簡單的平面圖。

五、教學準備:準備幾張學生熟悉的地方的平面圖和一些動物卡片。

六、教學設想:

在授課之前我設想用談話的方式導入新課引起學生興趣, 交朋友是每個孩子都非常願意做的事,我抓住這一特點,主動與孩子交朋友。因此帶來問題,學生在輕鬆的談話中開始本課。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充分利用課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的慾望。課堂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度過。

七、說教學流程:

(一)輕鬆談話,導入新課:

談話;同學們我很喜歡交朋友,也很想和你們成爲好朋友,你們願意和我做好朋友嗎?那麼有空我能去你家玩嗎?你能告訴我你家的具體位置嗎?你有什麼好辦法讓我永遠記住你家的位置呢?(畫圖)是啊,通過你的簡易圖我就可以準確的找到你家了。那麼在會畫圖之前我們要先學會看平面圖。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學看平面圖》這一課。

無處不在的精品-

無處不在的精品-

師:孩子們,數學課上已經學過方向和位置,還記得平面圖上怎樣確定方向嗎?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師板書〉

(設計這一環節是使學生能把各科的知識聯繫在一起)

(二)教學看懂平面圖

1、師:你們想去動物園玩嗎?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動物園裏有什麼?箭頭指的始終是北面。大街、售票處等叫圖例。

師:孩子們,你們想看什麼動物呢?分組商量選出最喜歡的三種動物,並說出這些動物在平面圖上的位置。讓我們去看一看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們吧!(出示課件)

2、師:在實際中,我們要想很快地找到想要看的動物,就需要我們看懂平面圖。那麼怎麼才能看懂平面圖呢?(師板書:看懂圖例、弄清方向)

3、師:(教師繼續出示課件)你們誰能看懂這幅醫院的平面圖呢?給大家介紹一下吧!(學生介紹位置)

4、師:除了動物園、醫院的平面圖,你們還在哪裏見過平面圖?老師也收集了一些,你能說出每個平面圖的名稱嗎?

師小結:平面圖不僅幫助我們瞭解一個地方的全貌,還能解決生活的實際問題。

(三)教學畫平面圖

1、引導學生看書56頁,初步學畫平面圖。

2、教師示範: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筆畫出教師自己就讀過的小學的《學校平面圖》。看了老師畫的平面圖,你能畫出我們校園的平面圖嗎?用自己喜歡的顏色和形狀來表示圖例。

3、學生展示作品。

(四)總結

師:你們這節課都學了什麼?(通過學生彙報,老師可以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進一步使學生鞏固學到的知識)

(五)作業

師:把你們畫的平面圖展示給自己的爸爸、媽媽看,並向他們介紹一下自己的學校。

說課稿 篇5

一 教材分析

《春望》是蘇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古詩四首中的一首詩歌。該單元是圍繞着愛國情懷這一主題來安排教材內容的。本單元總共5篇課文,選擇了古今中外的不同文章和體裁來闡釋愛國情懷這一主題,而《春望》這篇是通過我國古代詩歌來展示我國古代偉大詩人的強烈的愛國情感。《春望》寫於安史之亂後,當時,唐朝首都長安已經被叛軍安祿山佔領,長安城被安史叛軍焚掠一空,滿目荒涼。面對這樣的情景,作者寫下了這首詩歌。

二 教學目標

既然是是通過詩歌這種體裁來表現愛國情懷這這一主題,那麼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就應該抓住“詩歌”和“愛國”者兩個重點來確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體會古詩的韻律,領略古詩的音韻美,凝練美,意境美和含蓄美。

2,記憶名句,體會其中蘊含的情理,做到學以致用。

3,情感目標:領略詩人深沉的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理解詩歌內涵,準確把握詩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教學難點:深入理解名句,培養學生品味語言鑑賞詩歌的能力

課時安排:1個課時

三 教法和學法

對於八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在詩歌的學習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基礎積澱,所以在這堂課中我覺得應充分的貫徹老師作爲輔導者,學生纔是主體,將課堂還給學生的理念。在教法上,老師主要還是要通過講授的方法來行課引導學生的學習,而學生在的學法上主要是通過誦讀和討論來學習這首詩歌,來體會詩歌中的愛國情感。

四 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杜甫是學生已經接觸過的詩人,所以我覺得在導入這個環節選擇介紹作者來導進課文。一方面,先讓學生說出現在他們對杜甫的一些瞭解,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相互學習和積累文學常識,而且還可以讓老師瞭解到學生對知識的積累和掌握情況,再者課堂一開始的師生互動,能夠使得課堂能夠融洽些,學生也能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在學生回答完後,老師再對學生的回答的內容作總結和補充,提出學生要掌握的文學常識,並且抓住其中的一個要點來引入正課,而這個要點自然是要抓住愛國情感這個點來過渡到正課。

2,詩歌講解

詩歌的講解評析是課堂的主題部分,在這個部分我想不僅要講解詩歌也要教會學生怎樣的分析詩歌和記憶詩歌。在講解的過程中我們要抓住個線索來分析這首詩歌,而在這裏我想抓住情感這個線索來分析,在瞭解學習完字詞後先讓學生嘗試朗誦一下這首詩歌,當然這時學生還沒能很好的把握這首詩歌的情感,所以就需要進一步的分析這首詩歌了,由此正式進入詩歌。所在這一部分我想有以下的幾個部分。

(1)瞭解字詞 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等解決生字詞:

抵:值 渾:簡直 勝:承受 簪:zān

(2)初讀詩歌及介紹詩歌的寫作背景,引出把握詩歌情感這個線索。

(3)分析講解詩歌

A。學生先結合課下的註解以及小組的討論嘗試翻譯下詩歌。

B。請一爲同學翻譯下詩歌的首聯和頷聯

C。講解詩歌的首聯和頷聯,確定首聯和頷聯的`聯繫,首聯:一幅國破後的衰敗淒涼的畫面 頷聯:以“花”“鳥”作爲主體的觀畫傷情。有言: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所以在分析詩歌的詩歌可將這一思想貫徹在分析中,首聯是勾勒出了一幅衰敗的景象,通過和學生一起的分析出這幅畫面,而緊接的頷聯我們可看到“花”“鳥”兩個物象說到“花濺淚”“鳥驚心”那麼就可由此提出問題:花爲何濺淚,鳥又是爲何驚心?這樣兩聯的聯繫也就確立了。

所以在這裏主要的提問有:1,首聯向我們展示了怎樣的一幅畫面?2,花爲何而濺淚,鳥又是爲何而驚心?

D。分析完兩聯之後可讓學生朗誦首聯,朗誦時可在腦海中勾勒出剛纔的分析出的畫面,然後再由勾勒的畫面嘗試背誦這兩聯。

E。請學生翻譯詩歌的頸聯和尾聯

F。講解頸聯和頷聯,確定這兩句的聯繫。頸聯:國家戰亂,思念家人 尾聯:一個頻頻搔頭的白髮老人的形象,頸聯的結果。“白頭搔更短”這是爲什麼呢?那是因爲對家鄉的思念以及對戰爭的殘酷的痛恨。所以以此作爲連接點建立兩聯之間的聯繫。

主要的提問設計:1,爲什麼會“家書抵萬金”;體現了什麼?2,爲什麼會“白豆搔更短”?

G。學生根據兩聯之間的聯繫朗誦頸聯和尾聯,腦海中浮現一個頻頻搔首的老人形象,然後再由這個老人形象老嘗試背誦這兩聯。

H。根據剛纔的分析,嘗試背誦全詩。

(4)探究感悟

A,分析理解“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講解互文修辭手法。

互文: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兩個部分,看似說兩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情。

詩句理解:由於爲國事擔憂,爲離別感到遺憾,花兒也不禁落淚,鳥兒也爲此驚魂。

B,分析尾聯“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中的典型的愛國人物形象。

藝術形象:詩人滿頭白髮如雪,因焦慮憂愁而頻頻搔首。

這一細節含蓄而又深刻的表達詩人的內心世界。

(5)課堂總結

1,這是一首抒發(愛國情感)的詩歌,他刻畫了怎樣的一個人物形象,他充滿了怎樣的情感,那麼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思想感情來誦讀這首詩歌?

2,本詩歌的名句是哪句,它採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3,根據腦海中的畫面有感情的背誦詩歌

(6)課後練習:再搜索一首杜甫表現愛國情感的詩歌,並對其進行分析,體會是怎樣表現愛國情感的。

五。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要求簡介扼要,要能清晰明確的反映教學的重點,所以在板書設計的方面,我選擇板書各聯描述的主要內容,並使這些內容能夠建立起聯繫,使得學生對詩歌的理解能夠渾然一體,而且通過這個板書能夠在腦海中勾勒出一幅畫面,而由這幅畫面能夠背誦出這首詩歌,做到所謂“詩中有畫,花中有詩”。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首聯:一幅國破的衰敗淒涼的圖畫

↑↓畫→觀畫

頷聯:以“花”“鳥”爲主體觀畫傷情

頸聯:國事戰亂,思念親人

↑↓爲什麼“白頭搔更短”

尾聯:一位頻頻搔首的老人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本課教材由“房屋的起源”、“會走的房子”“各具特色的住房”三部分組成。房屋的起源從一段文字導入,配合文字內容,出現了一組房屋變化過程的圖片,旨在讓學生通過看圖,瞭解人類住房的變遷和發展。“會走的房子”教材沒有直接出現蒙古包,而是讓學生通過觀察和聯想猜想,還要求學生設計會走的房子。結合會走的房子,教材出現了江浙一代沿水而建的房子。主要讓學生了解不同地域的民居,它們與當地的氣候、地理條件、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有着密切的關係。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的特點,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瞭解不同的人們住房與當地自然環境、自然條件的關係。

2、提高觀察能力、比較社會事物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過介紹祖國一些不同區域人們住房的特點,感受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與才能,培養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瞭解不同的人們住房與當地自然環境、自然條件的關係。

三、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課教材內容和編排特點,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課堂上學生主要採用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方式;爲了給學生創造條件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則採用展示圖片、情景體驗等直觀教學法 。

四、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上課伊始我讓學生觀看我旅遊時拍攝的一些房子的.照片引入課題。接着我讓學生彙報自己的預習情況,展示調查自己住房的變化的結果。爲下文的學習埋下伏筆。

(二) 互動探究 學習新知

1.探究房屋的起源

在教學這部分的內容時我首先讓學生自己閱讀教材12頁,完成導學案中自主學習第三小題。然後小組同學互相交流,從而瞭解到人類住房的變遷和發展階段:山洞——茅草房——土坯房——磚瓦房——今天的樓房。

2、認識會“走”的房子

首先引導學生看圖中這位小朋友的服飾說說他是哪個民族的?然後讓學生猜一猜他們住的是什麼房子,展開想象把它畫下來。接着老師用課件播放牧民遊牧的生活情景。讓學生在小組裏進行交流:爲什麼那裏的人們要住蒙古包這種會 “走”的房子呢?從而讓學生明白蒙古族是遊牧民族,他們需要隨着水草經常遷移。蒙古包攜帶方便,拆散了用馬車拉着就可以到處跑了,找到新的地方只要一

組裝就可以成爲新的家。最後引導學生看教材中第13頁的插圖,讓學生明白現在很多遊牧民族都建立了定居點,有商店、學校和醫療站,老人和孩子得到了很好的照顧。

學生了解了蒙古包的特點後再把學生帶到江南地帶去認識另一種可以走的房子——船。對於生活在上饒的學生很難體會江南水鄉的風景,這時候老師製作打開江南水鄉美景的課件。當小橋、流水、人家的美麗畫面出現在學生眼前時,老師可以用招聘小導遊爲由激發學生閱讀教材中的“美好的回憶——周莊的民謠》。從而讓學生掌握在我國南方的一些地區,湖泊衆多,河流縱橫交錯,所以船就成了必備的交通運輸工具,也是一種會“走”的房子。

爲了讓學生了解更多會走的房子,最後讓學生結合蒐集到的資料進行交流:和蒙古包相似的還有哪些會“走”的房子。這也就是合作探究中的第二個問題。同時老師根據同學的彙報用課件展示帳篷和氈房等等一些會“走“的房子。

最後對現代的房車略作講解。

3、體驗四合院的生活。

爲了讓學生更進一步瞭解四合院歷史悠久,結構獨特,寬敞開闊,陽光充足,視野開闊,蘊含着深刻的文化內涵等特點。我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互相談談:現在的住房有什麼特點?和四合院相比,你更喜歡哪種住房?也就是合作探究的第一題。

4、窯洞知多少

窯洞的基本特點教材第17頁介紹的很清楚,學生通過預習就能明白。可是由於地域相差甚遠,學生對窯洞冬暖夏涼的原因很難理解,這是教學的一個難點因此我可以收集相關的文字、音像資料,幫助學生理解。再請在農村長大的孩子說說紅薯窖的樣子及體驗,幫助其他同學理解窯洞冬季溫暖、夏季涼爽的原因。

5、簡要了解湘西的吊腳樓、客家的土樓、壯族的竹樓等特色建築。 6、爲房子找家:

通過這一活動,讓學生理解房子的多種多樣是因爲地形的不同、氣候多樣等自然環境創建各自需要。

拓展:小小設計師

爲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課的最後一個環節,我設計了一個拓展練習。你們也是一位位充滿智慧與才能的中國人,請每個小組合作設計一套未來的理想住房。設計完之後上臺展示,並加以介紹。比一比哪個小組的設計最新穎、合理。

(三)總結拓展

1、總結收穫:因爲不同的地形,不同的環境,不同的需要,所以人們建成的住房多種多樣,這正是中國勞動人民智慧與力量的結晶。

2、小小設計師:爲了進一步讓學生了解不同的人們住房與當地自然環境、自然條件的關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最後我還安排了一個實踐活動——我是小小設計師。要求按照導學案中的提示設計一種可以可以預防地震會“走”的房子。並且說說它的用途。 最後評價設計,進行小結,結束本課。

五、說板書

板書是一節課教學內容的集中體現,根據本節課的知識要點我設計了以下板書。

多種多樣的住房

房屋的發展史: 山洞——草棚——土房——瓦房——高樓大廈。

會“走”的房子: 蒙古族的蒙古包,藏族的帳篷,哈薩克族的氈房 江南水鄉——船

房車

傳統住房:北京四合院

風格迥異的特色住房:窯洞 土樓 竹樓 吊腳樓

這種板書設計簡潔明瞭,本節課教學重點看上去一目瞭然。

以上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噸的認識"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教材第六冊第四單元"千米和噸的認識"的教學內容。本節課爲一課時。在此之前,浙教版小學數學第三冊出現了千克的教學,第四冊出現了克的教學的內容安排。"噸的認識"這一內容是在千克和克的基礎上對重量單位的進一步學習。在小學階段,重量單位的學習到噸爲止。對於"噸"這個重量單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觸,所以教材通過裝貨物的卡車、火車皮這樣一組圖畫,讓學生初步感知這些物品都很重,不能用以前學過的重量單位來表示,自然地引出了更大的重量單位"噸".接着通過計算10袋大米的重量,教學1000千克是1噸一例,讓學生實際感受到這個很大的重量單位。最後學生通過"做一做"瞭解並掌握噸與千克之間的簡單換算。教材作到了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內容的安排是合理的,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根據教材的編排、大綱要求和學生認知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我確定爲以下兩點:

1、本課的知識目標是,學生能夠認識質量單位噸,建立1噸的概念。知道1噸=1000千克。並能進行質量單位之間的簡單化聚。

2、本課的技能目標是,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估計的能力,能在生活中解決相應的問題。

由於噸是較大的計量單位,學生往往只是眼見,卻未必有真實的感受,因此,教學重點是建立1噸的概念,難點是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估計的能力。1噸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讓學生準確感知1噸的重量成爲本節課的突破口。

二、說教法和學法

再來說說學生的情況。本課題教學前,學生對重量單位千克和克有了較深的認識,並能夠準確地進行千克和克單位之間的換算,這爲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作了知識的鋪墊和思路孕伏。通過本課題教學,學生對重量單位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這不僅是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爲以後學習別的知識打下基礎。根據學生的情況,我進行了一系列的構想,採用了一系列新課標下所提倡的教法和學法。

本課的`學法主要體現在小組合作學習。在開放題的設計中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掌握並且鞏固新知,能真正調動學生積極思考,勇於作答,既有利於學生鞏固新知,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學生的發展性思維的培養。

本課題的教法主要體現爲以下兩點:

1.加大學生主體參與的力度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放手讓學生嘗試,讓學生在親身感受中推算,儘可能創設學生參與的情境,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和機會通過觀察、思考、分析討論、實踐活動等方法,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掌握探究問題的方法。

2.爲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採取創設情境引導探究式的教法。用學生所熟悉的事物提出問題,學生有一種親切感,同時也會有一種急於解決問題的願望,並有利於課程的開展。

三、說教學設計

教學程序分4個環節進行:

1、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該環節主要是複習與新知有密切聯繫的舊知,自然導入新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設計如下:

(1)、課件出示水果貿易市場的畫面。

"一個蘋果重450————,一箱蘋果重15————-(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估計一輛裝滿蘋果的大卡車中這一車蘋果的質量爲3————。(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2)、從實物中認識噸。(幻燈片展示裝貨物的卡車、火車皮這兩幅畫)

教師引導學生:圖上的噸或t是什麼意思呢?

(3)、揭示"噸"的概念

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體的質量,通常用噸(t)作單位。

(4)、揭示噸與千克之間的進率"1噸=1000千克"

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從數量上初步感知噸的重量,並反饋有多少同學已經知道"噸".並從生活實際中引入噸的概念,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源於生活,在生活可以隨時發現數學。

2、實物體驗,聯繫生活

本環節逐步由抽象到具體,主要是讓學生加深認識,拓展思維,以直觀形象的物體讓學生充分感知噸這個計量單位所表示的數量是非常重的,爲下一步教學奠定基礎。

(1)、出示實物:一袋50千克的大米和4個5千克的鉛球

教師請學生擡大米,掂鉛球。引導學生:1噸的重量要幾袋這樣的大米啊?20袋這樣的大米你們還擡得動嗎?鉛球同上過程

(2)、同桌互相說出自己的體重,並互相背一背,來感受1個同學的體重有多重。教師引導:1噸的重量相當於幾個我們這樣的同學?

(3)、聯繫生活舉例

這一環節的設計,體現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原則,充分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積極參與學習,並親身感受和推算,有利於學生建立1噸重的觀念,突破難點。把噸這個重量單位用於生活,強化噸的概念的構建。

3, 單位化聚,練習鞏固

(1)、 出示例題:5噸=( )千克 5噸680千克=( )千克

20xx千克=( )噸 2450千克=( )噸( )千克

(2)、開放題:一箱蘋果的重量是10千克,一副啞鈴的重量是5千克,一袋麪粉的重量是25千克,一頭牛的重量是500千克,那麼( )個( )的重量是1噸。

小組討論,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

4,質疑問難,總結全課

讓學生自己說說這節課主要有什麼收穫?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