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教學計劃 > 三年級下學期教學教學計劃範文集錦10篇

三年級下學期教學教學計劃範文集錦10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3.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光陰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又將迎來新的工作,新的挑戰,寫好教學計劃纔不會讓我們努力的時候迷失方向哦。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這個教學計劃很是頭疼的,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三年級下學期教學教學計劃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下學期教學教學計劃範文集錦10篇

三年級下學期教學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將繼續在“課改”新理念和新的《課程標準》的指導下,以中考爲導向,以學生髮展爲本,更新教學觀念,提高教學質量,規範教學過程。提煉自身的教學水平,在幫助學生髮展各方面素質的同時,使自身的業務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個新的臺階,力爭在中考中取得優異成績。

二、教材分析

本期的教學內容是完成下冊三個單元的教學,和進行中考總複習。 第十單元:《酸和鹼》 本單元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從生活和實驗中常見的酸和鹼出發,介紹了幾種常見酸和鹼的性質用途,並說明酸和鹼各有其相似性質的原因。第二部分在酸和鹼性質及用途的基礎上,進一步介紹了酸和鹼之間發生的反應——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教學中注意通過活動和探究、討論、調查與研究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第十一單元:《鹽 化肥》 本單元教材是初中化學知識較綜合的一個單元,結合相關內容對前面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了適當歸納、提高或延伸。特點是寓化學知識的學習與化學實驗操作技能的訓練與實際應用中。重點是酸鹼鹽的反應規律和條件及過濾、蒸發等分離提純物質的運用。 第十二單元:《化學與生活》 本單元是一個涉及面很寬的課題,但教學要求不高,多屬於“知道”、“瞭解”的層次,當然也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目標任務

1、 理論知識聯繫生產實際、 自然和社會現象的實際,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學以致用。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創新精神,使學生會初步運用化學知識解釋或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

2、使學生學習一些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學習常見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礎知識,掌握化學實驗和化學計算基本技能,並瞭解化學在生產中的實際應用。

3、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培養學生動手和創新精神。使學生初步運用化學知識來解釋或解決簡單的化學問題逐步

養成自己動手操作和能力。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4、針對中考改革的新動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養學生適應中考及答案的各種技巧。

5、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注意啓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 6、培養學生的科技意識、資源意識、環保意識等現代意識,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四、學生分析與培優輔差方案:

本學期擔任九年級兩個班(一班、三班)的化學教學工作,這些學生基礎高低參差不齊,有的基礎較牢,成績較好。當然也有個別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爲習慣。這樣要因材施教,使他們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不斷髮展進步。從考試情況來看:優等生佔30%,學習發展生佔50%。總體情況分析:學生兩極分化十分嚴重,中等生所佔比例不大,一部分學生對學習熱情不高,不求上進。而其中的優等生大多對學習熱情高,但對問題的分析能力、計算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存在嚴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識拓展和知識的綜合能力等方面不夠好,學生反應能力弱。

根據以上情況分析:產生嚴重兩極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在九年級才接觸化學,許多學生對此感到無從下手,不會進行知識的梳理,導致學生掉隊,同時學生面臨畢業和升學的雙重壓力等,致使許多學生產生了厭學心理。

培優對象: 培優目標: 輔差對象: 輔差目標:

五、教學措施

1、重視基本概念和理論的學習。

2、備課、上課要抓重點,把握本質。在平日的備課、上課中要把握好本質的東西,

3、在平日講課中學會對比。 4、講究“巧練”

5、在平日要注意化學實驗。 6、跟蹤檢查。

7、加強課堂教學方式方法管理,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爲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場所。

三年級下學期教學教學計劃 篇2

一、教材分析

新編《科學》三年級下冊是在三年級上冊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小學三年級上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選擇的教學內容是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爲主線展開的。例如,在教學內容中設計了“觀察大樹”和“尋訪小動物”等活動。作爲這一線索的延續,三年級下冊的主題確定爲對“物質特徵和變化的觀察”,在這一冊中共安排了“遊戲的科學”、“太陽與實踐”、“點的本領”、“我們的身體”、“動物王國”、等五個單元。

第一單元主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有關裏的現象進行探究,體驗科學探究,體驗成功的樂趣。第二單元主要讓學生通過閱讀大量的資料對太陽的概況有初步瞭解。第三單元單元主要引導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用電器入手,結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觀察,設計實驗等手段揭開雨點有關的相關探究。第四主要從自己的身體入手,引導學生涉獵神祕和新奇的生命領域人體。第五單元以學生對常見的幾種動物的`人是爲基礎,層層展開,使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探究夠成功的樂趣。

二、學生分析

1、三年級兒童想象豐富、思維活躍,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學學習的起點,他們對花鳥魚蟲、日月星空奇心,只要善加引導就能轉化爲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行爲。

2、通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對《科學》這門課已經有所瞭解,知道科學課是由一個一個的活動組成,這是令他們喜愛的。但是他們卻常常不能自覺作好課前準備。

3、雖然經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但是他們的觀察力、思維力有待提高,學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內在,難以把握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

4、對實驗感興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

5、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學生缺乏對科學學科重要性的認識。

三、教學要求與評價

1、教師能夠和學生一起準備用於探究活動的足夠的材料,如薄而透明的塑料袋、水槽、玻璃杯、廢紙、抽氣筒等。教師的引導應能夠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慾望。教師應能夠給學生的每一項探究活動以比較充分的時間保證,使學生的感受、思考、表達等都能得以比較充分地進行。學生在經歷探究活動的基礎上,知道空氣是一種透明的物質,沒有一定的開關和體積,但具有質量;知道固體、氣體、液體的主要區別;知道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力等;同時,潛移默化地意識到,藉助於可見的物質媒介可以發現並研究不可見的物質;意識到通過蒐集、整理和分析資料,也可以獲得對一些問題的認識。

2、通過親歷種植、培養辣椒的活動,認識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及種子,瞭解植物的生長過程;知道一粒種子能夠發育成一株植物,並再次結出多粒種子,從中理解植物生命週期的涵義。在活動過程中,使學生領悟珍愛生命的意義,知道愛護花草樹木,學會持續地、多方面地對一事物進行觀察,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學會與人合作;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懂得栽培植物的正確方法;學會用數據、圖畫、語言描述等方法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運用整理信息的方法發現事物變化的簡單規律。

三年級下學期教學教學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爲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爲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全冊教材分析:

1、全冊內容情況和各單元教學目標:

本冊內容由“植物的生長變化”“動物的生命週期”“溫度與水的變化”“磁鐵”四個單元組成。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將引領學生在種植風仙花的過程中,觀察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髮育歷程,發現其生長變化的規律,知道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都要經歷“種子萌發”“幼苗生長”營養生長”“開花結果”這樣的生命週期。同時伴隨着生長過程,指導學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莖、葉的功能,初步認識植物體都有維持其生存的結構、結構與功能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動物的生命週期”單元,將指導學生親歷養蠶的過程,瞭解蠶的一生要經歷出生、生長髮育、繁殖、死亡的生命週期,並以蠶的生命週期爲例,從常見動物的生命過程中,以及從人體特點的觀察中,認識動物和人的生命週期。

“溫度與水的變化”單元,將以水爲例,引導學生探究熱量和物質狀態變化之間的關係。通過觀察水的固、液和氣三態,研究水在融化、結冰、蒸發和凝結等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幫助他們初步認識物質是不斷變化的,這種變化是與外界條件密切相關的。同時,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質“循環”的概念。

2、主要材料清單: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 大豆、玉米、花生、蓮花、風仙花等植物的種子,放大鏡,花盆、土壤、鏟子等種植工具,透明玻璃杯、衛生紙等;試管、植物油等;圖片或剛出土的風仙花照片;植物葉的水平分佈照片;植物葉的垂直分佈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圖;植物光合作用的相關資料及圖片、幾個主要生長階段的風仙花照片等。

“動物的生命週期”單元:蠶卵,放大鏡、飼養盒;不同生長階段的蠶;蠶繭及蛹,小剪刀,手電筒;熱水,小碗,竹籤,絲綢製品;蠶蛾、有關動物生長髮育過程的圖片及資料;學生從出生到現在每年的身高、體重、牙齒等生長變化的資料;嬰兒、幼兒園或小學兒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體特點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溫度與水的變化”單元:氣溫計、體溫計、水溫計(測量範圍在一20 0C-}-110 0C)、其他各種式樣、不同用途的溫度計;保溫杯、冰塊、食鹽、試管、燒杯、玻璃杯、;雲、霧、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現象掛圖或影像資料。

“磁鐵”單元:各種形狀的磁鐵,鐵的物品、一些金屬物品及非金屬物品;一定數量的鐵釘、回形針、大頭針、鋼珠和大鋼針;不同材質的`人民幣硬幣((1元的鋼幣,5角的銅幣和鋼幣,1角的鋁幣和鋼幣,分值的鋁幣);盒式指南針,做指南針的材料(可以讓學生自備)。

三、教學重難點:

本冊教學內容仍然屬於生命世界和物質世界的範疇,但是探究的重點有所不同,主要指導學生對變化的事物進行觀察,觀察其變化的過程並探究其變化的規律。本冊教學還要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關注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如生物與環境、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物質狀態變化與熱量、物體性質和用途的關係等。

在科學探究方面,本冊的教學將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如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堅持觀察、記錄的習慣和能力,並學習用流程圖、循環圖等方法記錄觀察結果。同時重視基本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和實證意識的培養。例如指導學生學習定量的觀察,經歷“觀察現象一提出問題一做出假設一分析、檢驗假設一尋求新的證據以做出新的假設……”的科學探究過程。使其主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有所提升。

四、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三年級學生整體學習科學興趣很高,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普遍習慣於常規課堂學習模式,而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從課外書中獲得的科學知識比較豐富,但科學探究能力比較弱。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於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五、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提高課堂效率措施:

(1)、根據教材及學生的實際認真備好課,準備好活動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設計好科學活動、問題和作業。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精神飽滿,面向每一位學生進行教學,努力調整每位學生積極性,把握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心態,並適時調整。

(3)、進一步確立學生的主體意識,對學生的回答和作業及時準確反饋,貫徹以表揚鼓勵爲主的原則。

(4)、在科學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提優補差措施:

(1)、鼓勵學生擴大閱讀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課外書籍,並提倡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驗、小發明、小創造、小製作活動,以進一步提高能力。

(2)、幫助後進生建立自信心,繼而貫徹表揚鼓勵爲主的原則,培養學生對科學課學習的興趣。

(3)、延伸課堂內容,採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4)、加強優生與後進生的聯繫,促使他們互相幫助,在團結的氣氛中儘快成長。

三年級下學期教學教學計劃 篇4

“國畫”是中國畫的簡稱,是我國獨具民族風格和形式的繪畫,它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應該從小培養兒童對民族文化藝術產生興趣和愛好。對於學校的國畫教學,必須選擇通俗易懂、簡練易學的內容且畫面效果較好的內容作爲叫教材,讓學生學習一些能夠接受和掌握的國畫表現方法,進行創造性表現活動。

學生的年齡偏小,但是思想比較獨立,有了自己的所喜所好,有了自己的見解和追求。調查研究:兒童部多喜歡畫小動物和色彩鮮豔而熟悉的水果和蔬菜。對兒童教學必須用這些通俗的、常見的、兒童所能理解的,但又簡單易學的東西作爲教材。而不能用成人的那套山水、花鳥、人物等技法進行強化教學,但可以適當的穿插一些國畫名人大師的作品進行欣賞品評。教學中圍繞教學內容,合理地設計安排,指導學生在網絡上查找資料,幫助學生理解國畫的內涵,豐富知識,拓展視野。積極調動社會資源,提示指導學生參加社會活動,多看一些名人畫展,同時加強與家長的聯繫,在家長的指導和幫助下,保護孩子學習的興趣。

根據這些,我從名人畫家和兒童繪畫中篩選和剪裁一些適合兒童的.國畫作品,兒童都喜歡小動物,所以新學期的前幾次課就選取有關動物的成語故事進行創作,既增加了趣味性,又提高了學生的創作思維。然後從生活中尋找創作題材,比如:生活用品和音樂器材等,讓學生在自己的學習生活中尋找靈感和創作思維。

國畫講究筆墨趣味,注重發揮筆墨的表現功能,因此筆墨是國畫的主要藝術特徵之一。國畫的筆法主要體現在筆墨上,注重筆墨的應用,加強線的造型能力,可以多嘗試在動物和植物上尋找突破口,例如植物寫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線條的運用。其次,在這一學期需加強學生的執筆方法,在正確拿筆的基礎上,加大學生的執筆力度,注意力度的把握可以更好的把握筆墨的力度。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它可以啓發學生的求知慾,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然而它的來源並不是學生一時的情緒衝動,而是學生對某一事物的認識和理解後多產生一種心理需要,對學生進行國畫教學還必須採用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讓學生感到畫國畫容易,畫國畫很有趣,很好玩,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繪畫興趣,然後在逐步深入教學活動,逐步引導學生對國畫的認識。在教學中,多用遊戲引導學生了解水墨的趣味性,在水墨遊戲中探索水墨的語言和技法:同時多準備一些畫面生動有趣的作品讓學生欣賞,讓學生自己主動去嘗試,自己探索思考。

本學期課程安排如下:

第二週 成語故事創作 猴子撈月

第四周 狐假虎威

第六週 盲人摸象

第八週 臨摹齊白石花鳥作品 荷花和青蛙

第十週 小雞仔

第十二週 柿子

第十四周 牽牛花和蜻蜓

第十六週 圖片寫生 生活用品(自行車)

第十八週 植物線描

第二十週 音樂器材(二胡、琵琶等

三年級下學期教學教學計劃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冊主要圍繞“性質與功能”這一組統一概念,整合教學內容,進行單元和課題設計。全冊共有6個單元,19個課題。

“常見材料”是全冊的引入單元,目的是幫助學生認識人們對材料的使用與材料的性質有關,引導學生認識身邊的材料、關心新材料。“聲”、“光”、“電”、“磁”四個單元分別以兒童生活經驗爲線索,“聲”單元引導學生通過尋找聲音、觀察發聲物體、自制樂器等探究活動,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制定計劃、實驗製作探究能力。“光”單元引導學生認識有些物體能發光、有些物體能讓光線通過、光沿直線傳播、光的傳播線路可以改變等性質,培養學生探究客觀事物本質特徵的興趣和能力。“電”單元通過分析電在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知道有些材料易導電,有些材料不宜導電,培養學生想知道、愛提問、樂於合作與交流的科學態度。“磁”單元通過研究磁鐵的性質、尋找磁在生活中的用途等活動,引導學生經歷從預測、驗證、討論到交流的完整科學探究過程。“信息與通訊”是全冊書的綜合單元,引導學生通過分析人類傳遞信息技術的發展,瞭解生光電磁的應用引起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科學事實。

二、本冊總目標

通過本冊學習,使學生:

? 能用感覺器官或藉助工具感知事物性質與功能;能用語言或簡圖描述、記錄物體的性質和功能;能根據自己以有的生活經驗對實驗結果進行預測,設計實驗進行探究, 並對實驗結果做出科學的解釋。

? 能從科學的角度關注日常生活中的聲、光、電、磁等現象,主動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願意與同學合作完探究任務,能體驗到討論與交流的好處;能體驗到大膽想象的樂趣;願意聽取其他同學對自己“作品”的評價,並願意進行改進。

? 能辨別製成常用物品的材料,並能舉例說明材料的用途與其性質有關;知道物體發聲和聲音傳播的簡單原理;瞭解光的傳播、鏡子改變光的傳播路線及日光的色散現象;知道按導電性能可分爲導體和絕緣體,知道常用電器的工作需要一個完整的迴路,知道用一些基本組件連接一個簡單電路和開關的功能;能探究磁鐵的方向特性以及磁鐵間同極相斥、以及異極相吸的規律;能舉例說明人類傳遞信息的方式及科學技術發展對信息傳遞方式的改變。

? 能舉例說出“新材料、聲、光、電、磁“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及給人類生活帶來的諸多方便;懂得節約用電的常識,知道安全用電的重要性;能舉例說出噪聲和強光對人類的危害;能理解電和磁的應用對人類生活方式的改變。

三、本冊的重點和難點

激發學生對科學課的興趣、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步驟;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操作能力、實驗能力;培養學生愛科學、學科用科學感情。落實三維目標,體現素質教育,實現本學科的素質。

四、本冊的教學方法

用新課程的理念指導教學;使用新課程的教學策略;採用啓發式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展、創新發展。搞好各種活動,做好每個實驗。

五、課時安排

1. 身邊的材料……………………………………………1課時

2. 塑料……………………………………………………2課時

3. 傾聽聲音………………………………………………2課時

4. 物體傳聲………………………………………………2課時

5. 自制小樂器……………………………………………2課時

6. 聲音與生活……………………………………………2課時

7. 光的傳播護……………………………………………2課時

8. 透明與不透明…………………………………………2課時

9. 鏡子…………………………………………………...2課時

10.七色光……………………………………………….2課時

11.電在我家中………………………………………….2課時

12.讓燈亮起來………………………………………….2課時

13.導體和絕緣體……………………………………….2課時

14.磁鐵的力量………………………………………….2課時

15.製作小磁針………………………………………….2課時

16.磁的應用工………………………………………….2課時

17.傳遞信息…………………………………………….2課時

18.信息的發展……………………………………………2課時

19、暢想通信…………………………………………….1課時

共計36課時,機動五課時。

六、學情分析

三年級共有學生27人,大部分學生學習認真成績良好,個別學生學習不用功,成績較差。本班學生具有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學習能力。

七、教學改革的基本設想

用新課程的理念指導教學;使用新課程的教學策略;採用啓發式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展、創新發展。

三年級下學期教學教學計劃 篇6

一、學生情況分析:

1、三年級兒童想象豐富、思維活躍,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學學習的起點,他們對花鳥魚蟲、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導就能轉化爲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行爲。

2、通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對《科學》這門課已經有所瞭解,知道科學課是由一個一個的活動組成,這是令他們喜愛的。但是他們卻常常不能自覺作好課前準備。

3、雖然經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但是他們的觀察力、思維力有待提高,學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內在,難以把握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

4、對實驗感興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

5、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學生缺乏對科學學科重要性的認識。

二、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性活動。

三、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爲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爲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四、教材分析:

1.本冊教科書遵循《科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內容的選編上,注意選擇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基礎的、適於開展探究活動的內容;在能力培養上,注意了層次上的變化,較三年級上學期的要求有所提高。打破“知識切塊”式組建單元的做法,以主題單元的形式編排了《遊戲裏的科學》《春去夏到》《地球的外衣》《太陽與生活》《電的本領》《研究與實踐》等6個單元,共22個課題。以小學生的生活經驗爲主要線索構建單元,做到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教會學生科學地對待自然界的事物。

2、教學重點:

從上學期開始,學生對實驗非常感興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所以本學期的重點是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爲核心,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爲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三年級下學期教學教學計劃 篇7

一、指導思想:

以郊區科學課堂教學模式《學案導學---自主探究》爲指導思想,根據學校的發展大計和教科研的工作要點,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和“育人第一”的教育宗旨。同時結合科學課程標準,深刻領會教書育人的精神,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勇於探索、創造性的開展科學教學工作,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爲他們終身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從而使我校的科學教學有進一步的突破。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經歷真正的科學觀察活動的過程和體驗;初步體會到科學觀察需要細緻,講求方法;並在一系列的觀察描述活動中獲得自信。

2、引導和推動學生開展調查活動;鼓勵學生親近和關注周圍環境。

3、組織和指導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歷一些基本的觀察活動過程,經歷初步的在觀察活動過程中提出問題,發現更多觀察內容的過程;經歷解決觀察活動中的問題,嘗試不斷改進觀察方法的過程。

4、能有順序、有目的、仔細地觀察。 運用看、摸、聽等多種方法進行觀察,綜合運用感官感知事物。

5、能用文字、圖畫、表格等多種形式記錄和呈現觀察結果。和同學交流,相互評價觀察結果。

6、能查閱資料,瞭解有關的問題。

7.在觀察、研究的各種活動中,學生能夠逐漸做到注重事實、留心觀察、尊重他人的意見,敢於提出不同的見解,樂於合作與交流。同時通過對水的觀察,保持和發展學生樂於探究發現周圍事物奧祕的'慾望。

三、教學措施:

爲了較好完成本學期的教學目標,針對我們學校學生在上學期期末考試中科學學科存在的實際情況,結合學校的 “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突破教材難點,解決重點,結合現在三四年級學生實際,我擬定了如下的教學措施:

(一)教學工作方面:

1、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讓學生關注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運用新課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認真鑽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以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

3. 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教育學生在着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

4、充分運用教具、掛圖、音像教材進行直觀教學,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尤其要組織好每一個觀察認識活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體驗每一個活動。

5、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6.課堂常規有序:課本、筆記本準備好擺放在書桌上,鈴停準時上(下)課,互不侵佔時間。

7、課堂中隨時提問評價給分:加分內容(發言、傾聽、猜想、敢於提出不同意見、合理的建議、創新的設計等),進行及時評價反饋,讓學生即時掌握自己的平時情況。

8、實驗實行評分考覈:爲了使每位學生的能力都得到發展,實行小組長、實驗員、記錄員輪流制,實驗記錄考覈制.

9、要求學生平時多觀察生活中的科學現象,並且能用所學知識解決一個或幾個生活問題, 真正實現科學的生活化。

10、實行課課內容當堂理解掌握,下節課提問打分制度,單元一練一測驗的模式,課堂作業,及時批改,讓學生養成及時完成作業的習慣,而且作業也實施星級評定。

(二)教師成長方面:

1、認真參加各種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課程培訓活動,促使自己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提升課程意識和課程實施水平,爲新課程實施提供有力保障;

2、認真參加《科學》課程標準、新教材的學習和培訓活動,明確科學學科課程改革的方向;經常進行科學研究,攻克難關,提高課程理解能力;

(三)科學特色活動

1、科學幻想畫:

活動目的:爲進一步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以及大膽想象、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培養孩子成爲親近自然、珍愛生命、熱愛家鄉,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意識。

活動內容:低年級學生可以全員參與,創作出與科學有關的敢於大膽創新,有意義的畫作。優秀作品頒發獲獎證書。

2、明天小小科學家:

活動目的:爲了進一步增加學生的動手能力,讓他們從小養成善於觀察,敢於思考的能力。通過開展科學發明活動,使學生感受到科學就在身旁,是鮮活的,並把所學知識運用於發明創造中,注重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活動內容:學生可以利用身邊的物品,自己設計創作,進行科學小發明。內容體裁不限,優秀作品會在全校進行展出。

三年級下學期教學教學計劃 篇8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三年級學生基本掌握了一、二年級所開設課程的知識,有一些好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一定的環保意識和環保知識,但不繫統、不全面。學生個體間存在差異,個別學生環保意識較差,學習興趣不濃,極少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是他們滯後的原因。

二、全學年教學目標總要求:

(一)雙基:

1、讓學生了解一些生態環境問題的產生和發展,感知這些環境問題帶來的危害,樹立環保意識,轉變浪費資源、破環環境的.生活方式。

2、學會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持久地採取適當措施保護生態環境。

(二)思想教育:

1、體驗健康生活離不開好的環境。

2、樹立愛護環境、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意識。

三、教學內容及重難點:

(一)教學內容:

1、大樹的功勞。

2、找尋珍稀動植物。

3、紙張的自述。

4、畫出秋的絢爛。

5、滴答滴答下雨了。

6、與動物交朋友。

7、大樹爺爺多少歲。

8、感受冬的寧靜。

9、過個環保的春節。

10、聆聽春的腳步。

11、室內花卉本領大。

12、鳥是人類的朋友。

13、爭做文明小遊客。

14、玻璃瓶的新生。

15、走進昆蟲王國。

16、是誰阻擋了飛機的起飛。

17、擁抱夏的熱情。

18、節約是一種美德。

(二)重點難點:

1、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懷得到培養,團結協作的能力得到鍛鍊。

2、學生對動物與人的關係有比較深入的認識和了解,理解愛護、保護動物的重要性。

3、學生熱愛動物的情懷得到培養,團結協作的能力得到鍛鍊。

從小樹立環境保護意識,把對全球環境的認識轉變爲保護地球的具體行動。

4、體會自然之聲的美妙、和諧,保護大自然的意識增強。

5、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節約用水的意識增強,樹立&“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的良好美德。

三年級下學期教學教學計劃 篇9

一、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活潑好動,上進心和求知慾很強,學生上課興趣較濃,發言較積極,但上課聽得不夠專心和認真,喜歡做自己的事。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分四個單元:第一單元:(第1—3課)社區是我們的大家庭

第二單元:(第4—6課)愛心溫暖你我他

第三單元:(第7—19課)感謝爲大家服務的人

第四單元:(第10—12課)我是聰明的消費者

三、教學目標:

情感與態度:

1、培養學生關愛他人,尊重他人和從內心對客人有好的情感與態度。

2、通過創設情景、表演活動,誘發兒童參與活動的熱情,激發他們了與交往,尊重他人的情感態度。

3、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熱愛生活,舉止文明,關愛他人的情感和負責任、有愛心的生活態度。

1、能看到自己和別人的成長、變化,併爲之感到高興。對學習、生活充滿自信,願意向身邊的榜樣學習。體驗到誠實帶給別人和自己的快樂。

2、養成親近自然、熱愛夏天的情感,能充分體驗夏天的樂趣,樂於對大自然中的現象進行探究,體驗成長的快樂。

行爲與習慣:

1、培養與人合作的習慣,學會與同學和睦相處及分工合作。

2、逐步形成在日常生活中珍惜、節約自然資源的好習慣。

3、用於給自己提出新目標,並能天天堅持,有始有終的完成自己的計劃,虛心好學。逐步養成城市、不說謊的好習慣。

4、養成良好的假期生活習慣,合理安排假期生活,注意游泳安全。

知識與技能:

1、能夠運用一定的方法調查,瞭解自己生活地方的名勝古蹟、豐富物產的相關資料,學會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做記錄,形成一定的技能。嘗試製作簡單的家鄉小吃,形成初步的勞動技能。

2、初步瞭解地球上的資源與人類生存的關係,初步感知周圍的環境問題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理解環境的重要性。

3、能出不分辨是非,知道怎樣才能是一個誠實的孩子。體會到進步從點點滴滴開始,學習自我認識,自我總結的技能。

4、瞭解下一按季節變化的特點及其與動植物、人的活動的`關係,具有觀察、記錄動植物變化的能力。瞭解夏季防止雷擊、消暑降溫、游泳安全的常識,增強自我保護意思。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參與調查、家鄉物產的再創造等活動,培養參與意思與參與能力,鍛鍊與人交往、交流及合作的能力。逐步掌握蒐集材料、整理材料與表達的方法。

2、通過親身感受、調查、觀察等活動,瞭解身邊的環境狀況,提高收集資料的能力,並學會初步的統計方法。

3、在玩遊戲情境表演、行爲訓練、故事講演、情感體驗、討論交流、對比思考等活動中去感受和發現,初步掌握取得進步與全面地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的好方法。

4、通過觀察、探討、交流等探究活動,瞭解常見的自然現象和相關的科學知識,了與實踐,多渠道地獲取知識,積累經驗。

四、重點難點:

1、通過活動培養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和別人愉快相處的習慣。

2、言行一致,落實到位。

五、教學措施:

1、通過表演,指導學生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獲得生活體驗和智慧。

2、通過談論交流,讓兒童獲得體驗,分享交流,鍛鍊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

3、通過各種形式讓學生知道遵守秩序的好處,能在老師的幫助下,總結、提升獲得的經驗和信息。

4、在談論中讓學生學會表情達意,學會解決問題。

5、通討論使學生了解做事拖拉的危害,抓緊時間的快樂,學會珍惜時間。

6、通過展示自己的成長過程,看到自己的成長比賽,認識周圍的人事,學會感激,學會取長補短,學會和同學共同進步。

7、引導學生在成長中善於學習,樂於思索,嘗試不同的方法實現探究活動,努力走好成長中的每一步。

六、進度表:(36課時)

2、25—3、18第一單元社區是我們的大家庭

1、我生活的社區……………………3課時

2、身邊的“朋友”……………………3課時

3、不一樣的社區………………………3課時

3、19—4、15第二單元愛心溫暖你我他

4、遠親不如近鄰………………………3課時

5、心裏想着他們………………………3課時

6、都有一份愛…………………………2課時

4、16—4、22複習期中考試………2課時

4、23—5、20第三單元感謝爲大家服務的人

7、生活中不能沒有他們………………4課時

8、行行出狀元…………………………2課時

9、讓我說聲謝謝你……………………2課時

5、21—6、17第四單元我是聰明的消費者

10、到哪兒去買…………………………3課時

11、購物小竅門…………………………2課時

12、不當家不知柴米貴…………………3課時

三年級下學期教學教學計劃 篇10

一、新課程標準要求

1、《品德與社會》的內容標準由6個主題構成,即:我在成長、我與家庭、我與學校、我的家鄉(社區)、我是中國人、走近世界。這種主題式框架是各國設計綜合課時常採用的,也被稱爲“同心圓擴大”的框架。

2、將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融爲一體。多樣的教學活動,既將學生的經驗作爲學習的基礎,同時也將形成新的經驗作爲學習的目標。

3、按照綜合主題的方式呈現課程內容。爲體現課程的綜合性,有機整合各門課程內容的構建思路,內容標準的各部分和各條均不是按照學科體系和知識點呈現的。每一條標準中,都儘可能地體現出知識學習,情感態度和行爲能力養成融爲一體的課程理念。

4、倡導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的意義。只有根據具體的學生背景、區域、學校特點和條件,將多種學習活動有機結合起來。

5、體現以學生爲主體的改革思想。爲了更好地體現課程改革的價值取向,內容標準基本上採用了主體表述的方式,並以行爲化的表述呈現。

二、教材設計思路

1、以兒童與自我、兒童與自然、兒童與社會展開,每一個人都在與自我、自然和社會的互動中謀求成長和發展,自我、自然和社會在每一個人身上交織在一起,形成了密不可分的三對關係。其核心是兒童,側重與兒童發展的課程設計則關注兒童的身心特徵,設計出的課程符合兒童發展的基本規律,充分貫徹了兒童設計課程的理念。

2、品德與社會課程所設計的健康安全地生活,積極愉快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品德與社會是集思品教育、社會教育、生活教育和科學教育於一身的課程,這四種教育需要在本課程的目標和內容中有明確而具體的反映。健康安全地生活側重反映了生活教育和科學教育的目標與內容;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側重反映了社會教育和品德教育的目標與內容;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側重地反映了科學教育的目標與內容。

三、教學理念及建議

(一)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二)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在教學時要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教師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四)充實教學內容:

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要注重與語文等學科教學內容的緊密結合,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繫,要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繫起來。教學內容可以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包括社會生活中對兒童發展有意義的題材,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聯繫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五)拓展教學空間:

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繫,教學空間不侷限於學校和課堂,應創設條件儘可能向社會延伸。爲此,鼓勵教師積極地開發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種課程資源,以滿足學生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

四、教學活動設計

我在成長:

1、開展“把各種有趣的一分鐘記錄下來,說說自己的感想”等活動。設計自己的學習時間表。

2、結合實例,舉行把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收入自己的錦囊的活動。

3、試着每天把自己的新發現記下來。

4、建立自己的學習檔案。

我與家庭:

1、觀察和體會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勞,選擇一些自己可以承擔的家務勞動,堅持去做。

2、學會認識安全標誌,保護自己。

3、模擬情境,和同學、老師一起演習生活中遇到過危險時應該怎樣自護自救。看誰反應快,辦法多。

4、建立自己的安全卡。

我與同學:

1、爲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和最喜歡的朋友設計小卡片,向他表達你的情誼。

2、可以講述同學們互相關心的事例和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針對同學中常出現的磨擦和衝突,設置情景,討論解決的辦法。

3、把你和朋友之間難忘的事情記錄下來,把你們的紀念物收藏起來,讓友情的芳香留在你們的記憶裏。

我的家鄉:

1、想辦法解開這些謎,找到這些“看不見的手”,瞭解他們是怎樣工作的。

2、幫助鉛筆和米粒找到“媽媽”,看誰編的故事最有趣,說說找媽媽的感想。

3、家鄉的打工者帶着技術、資金回來了,與他們交談,瞭解他們的打算,試着說說你的想法。給在外地打工的親人寫一封信。

4、採訪身邊的打工者,寫下自己的採訪記錄。

5、尋找身邊的做出了一定成績的人物,瞭解他們的事蹟,自己製作一張“狀元榜”。

我與社會: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了解各民族的飲食習慣和特色食品。

2、選擇你喜歡的可行的方式收集資料,瞭解各民族的服飾特點。

3、瞭解一些民族的傳統節日、特別的慶祝方式和來歷,把收集的資料與大家一起交流。

五、評價的方式和方法

 (一)評價方式:

本課程採用多主體、開放性的評價,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選用或綜合運用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學生相互評價與家長、社會參與評價等方式進行評價。

(二)本課程倡導的評價方法:

1、教師觀察記錄。教師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能力、行爲進行觀察,並做記錄。

2、描述性評語。在與學生進行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對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學習本課程的學習態度、表現等以描述性的語言寫成評語,鼓勵學生鞏固進步,修正不足,繼續努力。

3、學生自評。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與成果進行自我評價,以提高自我認識、自我調控的能力。

4、學生互評。學生依據一定的標準互相評價,這種評價可以幫助學生逐步養成尊重、理解、欣賞他人的態度,相互促進。

5、作品評價。將學生調查、訪問、收集資料等活動產生的作品進行展示和交流,師生共同進行評析。

6、個案分析。教師針對某一學生學習的特殊狀況進行跟蹤評價,它有助於教師因材施教和個別化教學。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