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教學反思 > 二年級《識字3》教學反思

二年級《識字3》教學反思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2.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身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年級《識字3》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二年級《識字3》教學反思

二年級《識字3》教學反思1

1、“專題識字”是低年級識字課的一個學習內容,因此,設計要充分發揮按“專題”編排教學內容的優勢,引導學生嘗試自讀課文,自主識字,並能通過同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在自主學習中,自我獲取知識,教師充當引導的角色,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學生與學生的互動,讓學生在閱讀中,在感悟中識字。在識字1的教學中,我注重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還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使學生在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氛圍中保持主動學習的狀態,培養自主識字的能力,提高識字的效率和質量。

2、識字的學習過程應該是一個綜合訓練的過程。在教學中,我能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凸現識字教學的特點,採取多種學習形式,如:認字與閱讀相結合;認字與讀寫相結合;認字與詞語理解相結合;認字與字的音、形、義融爲一體等方法。在識字3的教學中,由於該識字是通過三字歌的語言形式來呈現的,讀起來節奏感較強,而且琅琅上口,學生讀起來特別有興致,抓住這一特點,我充分利用多讀(指名讀、小組讀、男女讀、齊讀、導讀)的形式,讓學生在讀中認字,讀中識字,課堂的識字效果顯著。在本識字的學習中,除了識字,學生還增長了有關民族方面的知識,同時也增強愛國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3、在這兩個識字的學習中,二年級的學生對祖國地理山川方面的認識是比較貧乏的,而本文涉及這方面的知識又比較多。我先讓學生尋找一些祖國各處風光名勝的照片或圖片,與小組同學互相交流。然後讀課文,說說你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提出了好多不懂的地方,如:珠峯聳是什麼意思?可入畫是什麼意思等問題。我先請小朋友來回答,小朋友不能回答的問題,我在給小朋友解釋。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讓知道答案的同學體驗了成功的喜悅,當了一回小老師。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因爲不明白所以認真聽。本文是一篇韻文,通過朗讀感受其中的韻律美和祖國山川美。本文只有短短的幾句話,“我神州,稱華夏,山川美,可入畫。”山川美,山有哪些山呢,川是河流的意思,河又哪些河呢?讓學生說說你知道祖國有哪些山,哪些河?圖文結合,把學生帶來的圖片和山川美結合起來學。通過不斷地朗讀,感悟、理解課文。我請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生字,想一想,你是怎樣記住生字的。最好編兒歌來記。小朋友編出了“兩個小人立在大耳朵上(聳)、大鳥住在小山上(島)”等記生字的方法。教學活動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有機結合。“教”體現的是教師對學生“學”的主導作用,表現爲提出學習的目標、要求,指導學習的方法等。這種主導作用只有通過學生的'主動學習才能實現。生字詞的學習通過學生喜歡的方法來學習,讓他們自主的學習,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開始,我以爲農村的孩子思路不開闊,可能編不出兒歌。抱着試試看的態度,讓他們編。結果,他們積極的開動腦筋,編出了字謎,而且有幾個同學編得相當好。

4、從學生反饋的情況來看,必須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增加課外閱讀,擴大識字量。學生對識字的興趣相對興趣比較濃厚,課堂上採用的識字形式多樣,學生學起來相對容易一些,但是部分學生接受能力較慢,還需要教師逐個進行指導誦讀,多給接受能力慢的學生機會,讓他們能大膽識字,從而達到課堂的時效性。

二年級《識字3》教學反思2

《識字3》是一篇識字課文,類似三字經,三字一句,讀起來朗朗上口。這篇課文雖然只有短短的48個字,但容量非常大,祖國的山川大地,黃河洶涌澎湃,長江一瀉千里,珠峯高聳入雲,臺灣隔海相望,祖國渴望統一,小朋友應該努力學習,興我中華。需要很多的課外知識,才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本文生字也非常的多,有11個是新認識的字。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感受祖國的偉大,激發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我請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生字,想一想,你是怎樣記住生字的。編兒歌來記。小朋友編出了“兩個小人立在大耳朵上(聳)、大鳥住在小山上(島)”等記生字的方法。教學活動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有機結合。“教”體現的是教師對學生“學”的主導作用,表現爲提出學習的目標、要求,指導學習的方法等。這種主導作用只有通過學生的主動學習才能實現。生字詞的學習通過學生喜歡的方法來學習,讓他們自主的學習,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開始,我以爲農村的孩子思路不開闊,可能編不出兒歌。抱着試試看的態度,讓他們編。結果,他們積極的開動腦筋,編出了字謎,而且有幾個同學編得相當好。

對學習者的研究應該真正進入教師確定目標的視野,而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方式,學習需求等要素則是目標確定的首要來源和依據。研究學習者的“起點”,其實質是確定學生的需要起點和需要層次。二年級的學生對祖國地理山川方面的認識是比較貧乏的,而本文涉及這方面的知識又比較多。我先讓學生尋找一些祖國各處風光名勝的照片或圖片,與小組同學互相交流。然後讀課文,說說你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提出了好多不懂的地方,如:珠峯聳是什麼意思?可入畫是什麼意思等問題。我先請小朋友來回答,小朋友不能回答的問題,我在給小朋友解釋。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讓知道答案的同學體驗了成功的喜悅,當了一回小老師。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因爲不明白所以認真聽。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閱讀“應讓學生政治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本文是一篇韻文,通過朗讀感受其中的韻律美和祖國山川美。語文閱讀不是生活中隨意的消遣性閱讀,漫無目;也不是一般的瞭解性閱讀,淺嘗輒止;它應該是一種投入的欣賞性閱讀,應當以一種積極的審美心態,集中全部的心智去感受、理解、欣賞、評價文本中的人與事、景與物、情與理,不僅觀其“言”,還要品其味,悟其神。如此,閱讀過程便成爲一次審美體驗,一次發現美的旅行。閱讀是很自我的。它不僅是一次信息的攝入過程,也是學生調動自己的情智與文本的`對話過程,與作者情感的交流過程。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經驗世界,加上閱讀材料本身內涵的開放性,基於自己的經驗背景,學生興趣盎然地賞讀,不同的學生對文本會做出不同的“解讀”。由於讀得真切,心有所思,這時他們便會萌生傾吐、與人交流的充動,他們渴望自己的感悟體驗得到同學的認可,也想聽到別人的真知灼見。本文只有短短的幾句話,“我神州,稱華夏,山川美,可入畫。”山川美,山有哪些山呢,川是河流的意思,河又哪些河呢?讓學生說說你知道祖國有哪些山,哪些河?圖文結合,把學生帶來的圖片和山川美結合起來學。通過不斷地朗讀,感悟。

二年級《識字3》教學反思3

參加工作以來,這是我第一次講公開課。在講課之前我精心設計了教學環節,儘管如此,當我讓葉老師看教案時還是有毛病。語言太直接、直白,沒有趣味,整個語言像在給高年級上課,同時激勵性的語言也太少;有些小細節銜接還不夠好;沒有指導學生朗讀的環節。在葉老師的精心指導下,我又把教案重新設計寫了一遍,而且還準備了四張寧寧畫錯的畫。就這樣在師傅的指導下,我很順利的把我的課給結束了。在此,我要謝謝師傅這段時間給與我的幫助和指導,讓我很順利的展開我的教學工作。

一 複習導入

讓學生用齊讀,開火車讀的方法複習了上節課所學習的生字。用“你們掌握的可真牢,爲了獎勵大家,老師給你們帶來一首有趣的兒歌”引出要學習的內容。

二 讀文識字

讓學生先自由讀文,讀書時給他們提出明確的要求。讀後我又用“你們敢接受老師的考驗嗎”這一激勵性語言,激起他們識字的興趣和願望。學生興趣高昂,讓學生先帶拼音拼讀,(齊讀—小老師領讀—開火車讀)。接着又追問“第一關順利闖過,第二關可難了,還敢挑戰嗎”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讓去掉拼音讀。就這樣學生在愉快而輕鬆的`氛圍裏認識了新字詞。

三 學習兒歌

字認識後,讓學生把字帶回課文中,再來讀文。並讓學生思考“誰是粗心的小畫家,他的粗心表現在哪?”在學生回答問題時,適時的加以朗讀指導。

四 總結延伸

還設計了學生幫助寧寧改錯,對寧寧說句話兩個小環節,意在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同時也是要提醒他們做事要認真,細心。

五 指導寫字

學生髮言積極,課堂活躍。

俗話說;“教學無小事”。儘管之前葉老師已經給我指導過,但我的這節課還存在着許多小細節的問題。

一 識字環節進行的過快,沒有給更多的學生機會去讀。在出示生字詞時,其他都是生字組成的詞,“匹和張”是單獨字,不和諧。如果寫成“一匹 一張”在會更好。讓學生開火車讀時,因爲是新班,新老師,還沒有形成默契,我的示範又不到位,具體明確。導致在開火車讀時,用的時間過長。

二 自己的基礎知識不紮實。 “你看看,可是個粗心的小畫家?”這是個問句,問句在讀時,聲調語氣往上揚,而自己在範讀時,都沒讀好。在教寫生字時,學生髮言太積極,課堂氣氛有點活躍我在指導筆順時,一緊張把“張”的筆順說錯了。幸好看到了後面老師的提示,我及時改正過來。

三 個別好的沒有及時鼓勵。師傅已經是提醒我兩次了,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上課給表現好的孩子鼓勵,不僅是對他們的肯定,讓他們繼續保持下去;更可以激起其他同學的動力。

四 在最後讀文時,方法單一,且沒有充足的時間。

通過這次活動,我覺得我進步了,葉老師也說比第一次強了。我也感覺到自己現在在課堂上比前兩週熟練了。再次謝謝我的師傅,以及給與我幫助的老師。

二年級《識字3》教學反思4

識字3用圖表的形式按實物圖、古文字、偏旁的字形形象地展示了“木”、“禾”、“竹”、“艹”兩組偏旁發展演變的過程。本課的重點是通過觀察圖表,借圖畫理解詞語意思,明確偏旁對生字的意義。

教學中,我主要是組織學生以小組學習的形式,自主探究,“通過大家的朗讀,你發現了什麼?你是怎樣發現的?”來引導學生髮現詞語中的規律,瞭解爲什麼這些詞語中都有這個偏旁,在討論研究的.基礎上,理清思路,掌握識字方法,不僅有效區分了字形,學習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爲了鞏固學習成果,我又採用了一些小遊戲。比如我請學生說說“扌”的字,一邊說生字,一邊做動作。學生在做動作的同時,進一步明白了這個動作是和“手”有關的,所以纔是“扌”。還有區別形近字,我是讓小組中的學生扮演兄弟姐妹,向大家介紹怎樣分清他們。我是大哥“籃子”的“籃”,我是用竹子做的,所以我的上面是“q”,表示竹子;我是小妹“藍色”的“藍”,我的顏色是從花草中提取的,我和花草有關,所以我的上面是“艹”……

本堂課是屬於孩子們的,所有學到的知識都是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的,他們是學習的主人,這樣的課堂除了快樂還是快樂。

二年級《識字3》教學反思5

本節課取得成功的地方。

1、充分利用課文插圖激發學生識字興趣,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通過看圖體會字義的形式幫助學生識字,既可使學生學到一種識字方法,提高識字能力,又有利於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情感。如古時以竹做筆桿,以羊毛做筆頭,故“筆”從“竹”從“毛”,砌竈要用土,砌成後燒火做飯,故“竈”從“火”從“土”。上小下大爲“尖”,不正爲“歪”等等。分析每個字是由哪幾個部件構成的,從而體會這生字的.構字特點。這樣把文字的形狀與具體形象的畫面兩相對照,學生便從中悟出會意字的構字特點了。

2、將兒歌以歌曲形式讓學生唱,使學生樂學易記。激發求知慾,從而也使課堂盡顯愉悅氣氛。

本課存在不足:

1、對於學習練習、鞏固性的作業沒有將範圍拓展,忽視了學生想象思維的培養。

2、沒有充分利用兒歌,因此,不利於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識字。在語言環境中理解字詞的意思,使字、詞與兒歌有脫節的現象。

3、時間的把握不夠好,在讓學生自編兒歌時,沒有讓人人動口說,只照顧了部分,沒顧及全體。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