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言警句 > 寓言 > 成語故事 > 四字成語故事-牛衣對泣

四字成語故事-牛衣對泣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2.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牛衣對泣原指睡在牛衣中,相對涕泣;後喻夫妻共度貧困之生活,那麼這個成語是怎麼來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牛衣對泣的成語故事吧。

四字成語故事-牛衣對泣

牛衣對泣

漢朝書生王章到京城長安讀書,學習成績十分優秀,因為家裡很窮,只好與妻子躺在蓋牛用的蓑衣裡禦寒。一天生病,他擔心自己會死,與妻子在蓑衣裡相對哭泣。後來當官,因看不慣漢成帝的舅舅王鳳專權,不聽妻子的勸告上書而被賜死。

牛衣對泣,是一個成語,典出《漢書·王章傳》,說的是西漢時的王章家裡非常貧窮,年輕時在長安大學求學,與妻子住在一起,過著艱難困苦的生活。有一次,他生病,沒有被子,只好蓋用亂麻和草編織的像蓑衣一類的東西。這是當時給牛禦寒用的,人們稱它為“牛衣”。王章蜷縮在牛衣裡,冷得渾身發抖。王章以為自己快死了,哭泣著對妻子說:“我的病很重,連蓋的被子都沒有。看來我就要死去,我們就此訣別吧!”妻子聽了怒氣衝衝地斥責他說:“仲卿!你倒是說說,京師朝廷中的那班貴人,他們的學問誰及得上你?現在你貧病交迫,不自己發奮,振作精神,卻反而哭泣,多沒出息呀!”王章聽了這席話,不禁暗自慚愧。病癒後,他發奮讀書,終於成了有用之才。

貧賤不移夫婦真情,激勵了不少志士仁人,奮發圖強,騷人墨客競相吟唱。五代劉兼《中春登樓》詩:“王章莫恥牛衣淚,潘岳休驚鶴鬢霜”。宋陸游《和範待制秋興》:“一生不作牛衣泣,萬事從渠馬耳風”。清歸莊《庚辰生日》詩:“從今莫墮牛衣淚,策馬長途日月新”。

著名文學家陳寅恪教授在“文革”中儘管已是雙目失明、右腿跌折、臥病在床的古稀老人,仍在劫難逃,被迫頻頻作“交待”、挨批鬥,終於1969年11月在廣州含冤逝世。逝前,他以夫人的口氣,為他自己寫下了一副輓聯:“涕泣對牛衣,卌載都成斷腸史;廢殘難豹隱,九泉稍待眼枯人。”“涕泣對牛衣”,一語雙關,既引《牛衣對泣》之典故,又合身處“牛棚”之現實。“卌”(音戲,即四十)言夫妻共同生活四十二載之約數。“廢殘難豹隱”,用“豹隱”之典故,取藏而避害之意,表明自己以“廢殘”之軀仍難免挨鬥。全聯沉痛、悲痛至極,工整、巧妙至極。

漢成帝 時,帝舅大將軍 王鳳 專權。京兆尹 王章 上表諫帝疏遠 王鳳 ,不聽,後 章 為 鳳 構陷致死。見《漢書·王章傳》。後以“無表雪王章”為諍臣直諫冤死之出典。 唐 李玖 《四丈夫同賦》詩之二:“雖有衣衾藏 李固 ,終無表疏雪 王章 。”

王章字仲卿,泰山巨平人也。少以文學為官,稍遷至諫大夫,在朝廷名敢直言。元帝初,擢為左曹中郎將,與御史中丞陳鹹相善,共毀中書令石顯,為顯所陷,鹹減死髡,章免官。成帝立,徵章為諫大夫,遷司隸校尉,大臣貴戚敬憚之。王尊免後,代者不稱職,章以選為京兆尹。時,帝舅大將軍王鳳輔政,章雖為鳳所舉,非鳳專權,不親附鳳。會日有蝕之,章奏封事,召見,言鳳不可任用,宜更選忠賢。上初納受章言,後不忍退鳳。章由是見疑,遂為鳳所陷,罪至大逆。語在《元后傳》。

初,章為諸生學長安,獨與妻居。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與妻決,涕泣。其妻呵怒之曰:“仲卿!京師尊貴在朝廷人誰逾仲卿者?今疾病困厄,不自激卬,乃反涕泣,何鄙也!”

後章任官,歷位及為京兆,欲上封事,妻又止之曰:“人當知足,獨不念牛衣中涕泣時邪?”章曰:“非女子所知也。”書遂上,果下廷尉獄,妻子皆收系。章小女年可十二,夜起號哭曰:“平生獄上呼囚,數常至九,今八而止。我君素剛,先死者必君。”明日問之,章果死。妻子皆徙合浦。

奴顏婢膝

南宋時期,南宋與入侵的元兵交戰,而且因為宋朝的兵力不足,因此總是打敗仗,國家面臨了滅亡的危機。但是昏庸的宋朝皇帝卻仍然只顧享樂,而宰相賈似道則隱瞞敵情。

大臣陳仲微知道情況十分嚴重便告訴皇帝說:“高宗在位時,君臣都十分昏庸,敵人攻打進來時,那些人向敵人屈膝投降,就像奴才一樣滿臉堆笑,像婢女一樣跪下求饒。我們應該引以為戒啊!”

可是昏庸的宋君根本不放在心上,最後南宋還是滅亡了。

釋義; 奴顏:奴才的臉,滿面諂媚相;婢膝:侍女的膝,常常下跪。指表情和動作奴才相十足。形容對人拍馬討好卑鄙無恥的樣子。

怒髮衝冠

怒髮衝冠”這則成語的冠是帽子。憤怒得頭髮直豎,頂起帽子。比喻極度憤怒。

這個成語來源於《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王授壁,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髮上衝冠......

趙惠文王得到一塊稀世的壁玉。這塊壁是春秋時楚人卞和發現的,所以稱為和氏璧。不料,這件事被秦昭王知道了,便企圖仗勢把和氏璧據為己有。於是他假意寫信給趙王,表示願用15座城來換這塊璧。

趙王怕秦王有詐,不想把和氏璧送去,但又怕他派兵來犯。同大臣們商量了半天,也沒有個結果。再說,也找不到一個能隨機應變的使者,到秦國去交涉這件事。正在這時,有人向趙王推薦了藺相如,說他有勇有謀,可以出使。趙王立即召見,並首先問他是否可以同意秦王要求,用和氏壁交換15座城池。藺相如說:“秦國強,我們趙國弱,這件事不能不答應。”

“秦王得到了和氏璧,卻又不肯把15座城給我,那怎麼辦?”

“秦王已經許了願,如趙國不答應,就理虧了;而趙國如果把壁送給秦王,他卻不肯交城,那就是秦王無理。兩方面比較一下,寧可答應秦王的要求,讓他承擔不講道理的責任。”

就這樣,藺相如帶了和氏壁出使秦國。秦王得知他來後,沒有按照正式的禮儀在朝廷上接見他,而是非常傲慢地在三個臨時居住的宮室裡召見藺相如。他接過璧後,非常高興,看了又看,又遞給左右大臣和姬妾們傳看。藺相如見秦王如此輕蔑無禮,早已非常憤怒,現在又見他只管傳看和氏璧,根本沒有交付城池的意思,便上前道:“這璧上還有點小的毛病,請讓我指給大王看。”

藺相如把璧拿到手後,馬上退後幾步,靠近柱子站住。他極度憤怒,頭髮直豎,頂起帽子,激昂地說:“趙王和大臣們商量後,都認為秦國貪得無厭,想用空話騙取和氏壁,因而本不打算把璧送給秦國;聽了我的意見,齋戒了五天,才派我送來。今天我到這裡,大王沒有在朝廷上接見我,拿到壁後竟又遞給姬妾們傳觀,當面戲弄我,所以我把壁取了回來。大王如要威逼我,我情願把自已的頭與璧一起在柱子上撞個粉碎!”在這種情況下,秦王只得道歉,並答應齋戒五天後受璧。但藺相如預料秦王不會交城,私下讓人把壁送歸趙國。秦王得知後,無可奈何,只好按照禮儀送藺相如回國。

伊索寓言
寓言故事
傳說
愛情故事
兒童故事
民間故事
睡前故事
童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