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 > 史部 > 

貞觀政要

 > 列表
《貞觀政要》卷六 慎所好第二十一 凡四章

《貞觀政要》卷六 慎所好第二十一 凡四章

貞觀二年,太宗謂侍臣曰:"古人云:'君猶器也,人猶水也,方圓在於器,不在於水。'故堯、舜率天下以仁,而人從之;桀、紂率天下以暴,而人從之。下之所行,皆從上之所好。至如梁武帝父子志尚浮華,惟好釋氏、老氏之教,武帝末年,頻幸同泰寺......
07-23
《貞觀政要》卷九 征伐第三十五 凡十三章

《貞觀政要》卷九 征伐第三十五 凡十三章

武德九年冬,突厥頡利、突利二可汗,以其眾二十萬,至渭水便橋之北,遣酋帥執矢思力,入朝為覘,自張聲勢雲:"二可汗總兵百萬,今已至矣。"乃請返命。太宗謂曰:"我與突厥面自和親,汝則背之,我無所愧。何輒將兵入我畿縣,自誇強盛,我當先......
09-29
《貞觀政要》卷十 行幸第三十七 凡四章

《貞觀政要》卷十 行幸第三十七 凡四章

貞觀初,太宗謂侍臣曰:"隋煬帝廣造宮室,以肆行幸,自西京至東都,離宮別館,相望道次,乃至幷州、涿郡,無不悉然。馳道皆廣數百步,種樹以飾其傍。人力不堪,相聚為賊。逮至末年,尺土一人,非復己有。以此觀之,廣宮室,好行幸,竟有何益?此皆朕......
09-29
《貞觀政要》卷五 誠信第十七 凡四章

《貞觀政要》卷五 誠信第十七 凡四章

貞觀初,有上書請去佞臣者,太宗謂曰:"朕之所任,皆以為賢,卿知佞者誰耶?"對曰:"臣居草澤,不的知佞者,請陛下佯怒以試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進諫,則是正人,順情阿旨,則是佞人。"太宗謂封德彝曰:"流水清濁,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猶......
02-08
《貞觀政要》卷一 君道第一 凡五章

《貞觀政要》卷一 君道第一 凡五章

貞觀初,太宗謂侍臣曰:"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若安天下,必須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亂者。朕每思傷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慾以成其禍。若躭嗜滋味,玩悅聲色,所欲既多,所損亦......
07-16
《貞觀政要》卷四 太子諸王定分第九 凡四章

《貞觀政要》卷四 太子諸王定分第九 凡四章

貞觀七年,授吳王恪齊州都督。太宗謂侍臣曰:"父子之情,豈不欲常相見耶!但家國事殊,須出作藩屏。且令其早有定分,絕覬覦之心,我百年後,使其兄弟無危亡之患也。"貞觀十一年,侍御史馬週上疏曰:"漢、晉以來,諸王皆為樹置失宜,不預立......
07-23
《貞觀政要》卷八 赦令第三十二 凡四章

《貞觀政要》卷八 赦令第三十二 凡四章

貞觀七年,太宗謂侍臣曰:"天下愚人者多,智人者少,智者不肯為惡,愚人好犯憲章。凡赦宥之恩,惟及不軌之輩。古語云:'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一歲再赦,善人喑啞。'凡養稂莠者傷禾稼,惠奸宄者賊良人,昔'文王作罰,刑茲無赦。'又......
09-29
《貞觀政要》卷十 災祥第三十九 凡四章

《貞觀政要》卷十 災祥第三十九 凡四章

貞觀六年,太宗謂侍臣曰:"朕比見眾議以祥瑞為美事,頻有表賀慶。如朕本心,但使天下太平,家給人足,雖無祥瑞,亦可比德於堯、舜。若百姓不足,夷狄內侵,縱有芝草遍街衢,鳳凰巢苑囿,亦何異於桀、紂?嘗聞石勒時,有郡吏燃連理木,煮白雉肉吃......
09-29
《貞觀政要》卷八 辯興亡第三十四 凡五章

《貞觀政要》卷八 辯興亡第三十四 凡五章

貞觀初,太宗從容謂侍臣曰:"周武平紂之亂,以有天下,秦皇因周之衰,遂吞六國,其得天下不殊,祚運長短若此之相懸也?"尚書右僕射蕭瑀進曰:"紂為無道,天下苦之,故八百諸侯,不期而會。周室微,六國無罪,秦氏專任智力,吞食諸侯。平定雖同,人......
09-29
《貞觀政要》卷五 公平第十六 凡八章

《貞觀政要》卷五 公平第十六 凡八章

太宗初即位,中書令房玄齡奏言:"秦府舊左右未得官者,並怨前宮及齊府左右處分之先己。"太宗曰:"古稱至公者,蓋謂平恕無私。丹朱、商均,子也,而堯、舜廢之。管叔、蔡叔,兄弟也,而周公誅之。故知君人者,以天下為公,無私於物。昔諸......
07-23
《貞觀政要》卷六 杜讒邪第二十三 凡七章

《貞觀政要》卷六 杜讒邪第二十三 凡七章

貞觀初,太宗謂侍臣曰:"朕觀前代讒佞之徒,皆國之蟊賊也。或巧言令色,朋黨比周;若暗主庸君,莫不以之迷惑,忠臣孝子所以泣血銜冤。故叢蘭欲茂,秋風敗之;王者欲明,讒人蔽之。此事著於史籍,不能具道。至如齊、隋間讒譖事,耳目所接者,略......
07-23
《貞觀政要》卷六 謙讓第十九 凡三章

《貞觀政要》卷六 謙讓第十九 凡三章

貞觀二年,太宗謂侍臣曰:"人言作天子則得自尊崇,無所畏懼,朕則以為正合自守謙恭,常懷畏懼。昔舜誠禹曰:'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又《易》曰:'人道惡盈而好謙。'凡為天子,若惟自尊崇,不守謙恭者,在......
02-08
《貞觀政要》卷三 君臣鑑戒第六 凡七章

《貞觀政要》卷三 君臣鑑戒第六 凡七章

貞觀三年,太宗謂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亂,共安危,若主納忠諫,臣進直言,斯故君臣合契,古來所重。若君自賢,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國,臣亦不能獨全其家。至如隋煬帝暴虐,臣下鉗口,卒令不聞其過,遂至滅亡,虞世基等尋亦誅死。......
02-08
《貞觀政要》卷三 擇官第七 凡十一章

《貞觀政要》卷三 擇官第七 凡十一章

貞觀元年,太宗謂房玄齡等曰:"致治之本,惟在於審。量才授職,務省官員。故《書》稱:'任官惟賢才。'又云:'官不必備,惟其人。'若得其善者,雖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縱多亦奚為?古人亦以官不得其才,比於畫地作餅,不可食也。《詩》曰......
07-23
《貞觀政要》卷七 文史第二十八 凡四章

《貞觀政要》卷七 文史第二十八 凡四章

貞觀初,太宗謂監修國史房玄齡曰:"比見前、後《漢史》載錄揚雄《甘泉》、《羽獵》,司馬相如《子虛》、《上林》,班固《兩都》等賦,此既文體浮華,無益勸誡,何假書之史策?其有上書論事,詞理切直,可裨於政理者,朕從與不從皆須備載。......
09-29
《貞觀政要》卷七 崇儒學第二十七 凡六章

《貞觀政要》卷七 崇儒學第二十七 凡六章

太宗初踐祚,即於正殿之左,置弘文館,精選天下文儒,令以本官兼署學士,給以五品珍膳,更日宿直,以聽朝之隙引入內殿,討論墳典,商略政事,或至夜分乃罷。又詔勳賢三品已上子孫為弘文學生。貞觀二年,詔停周公為先聖,始立孔子廟堂於國學,稽......
09-29
《貞觀政要》卷十 畋獵第三十八 凡五章

《貞觀政要》卷十 畋獵第三十八 凡五章

祕書監虞世南以太宗頗好畋獵,上疏諫曰:"臣聞秋獮冬狩,蓋惟恆典;射隼從禽,備乎前誥。伏惟陛下因聽覽之餘辰,順天道以殺伐,將欲摧斑碎掌,親御皮軒,窮猛獸之窟穴,盡逸材之林藪。夷凶翦暴,以衛黎元,收革擢羽,用充軍器,舉旗效獲,武遵前古......
09-29
《貞觀政要》卷二 直諫 附。凡十章

《貞觀政要》卷二 直諫 附。凡十章

貞觀二年,隋通事舍人鄭仁基女年十六七,容色絕姝,當時莫及。文德皇后訪求得之,請備嬪御。太宗乃聘為充華。詔書已出,策使未發。魏徵聞其已許嫁陸氏,方遽進而言曰:"陛下為人父母,撫愛百姓,當憂其所憂,樂其所樂。自古有道之主,以百......
07-23
《貞觀政要》卷五 論忠義第十四 凡十四章

《貞觀政要》卷五 論忠義第十四 凡十四章

馮立,武德中為東宮率,甚被隱太子親遇。太子之死也,左右多逃散,立嘆曰:"豈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難!"於是率兵犯玄武門,苦戰,殺屯營將軍敬君弘。謂其徒曰:"微以報太子矣。"遂解兵遁於野。俄而來請罪,太宗數之曰:"汝昨者出兵來戰......
07-23
《貞觀政要》卷四 規諫太子第十二 凡四章

《貞觀政要》卷四 規諫太子第十二 凡四章

貞觀五年,李百藥為太子右庶子。時太子承乾頗留意典墳,然閒宴之後,嬉戲過度。百藥作《讚道賦》以諷焉,其詞曰:下臣側聞先聖之格言,嘗覽載籍之遺則。伊天地之玄造,洎皇王之建國。曰人紀與人綱,資立言與立德。履之則率性成道,違之......
07-23
《貞觀政要》卷二 任賢第三 凡八章

《貞觀政要》卷二 任賢第三 凡八章

◎房玄齡杜如晦魏徵王珪李靖虞世南李勣馬周房玄齡,齊州臨淄人也。初仕隋,為隰城尉。坐事,除名徙上郡。太宗徇地渭北,玄齡杖策謁於軍門,太宗一見,便如舊識,署渭北道行軍記室參軍。玄齡既遇知己,遂罄竭心力。是時,賊寇每平,眾人競......
07-16
《貞觀政要》卷七 禮樂第二十九 凡十二章

《貞觀政要》卷七 禮樂第二十九 凡十二章

太宗初即位,謂侍臣曰:"準《禮》,名,終將諱之,前古帝王,亦不生諱其名,故周文王名昌,《周詩》雲:'克昌厥後。'春秋時魯莊公名同,十六年《經》書:'齊侯、宋公同盟於幽。'唯近代諸帝,妄為節制,特令生避其諱,理非通允,宜有改張。"因......
09-29
《貞觀政要》原序

《貞觀政要》原序

有唐良相曰侍中安陽公、中書令河東公,以時逢聖明,位居宰輔,寅亮帝道,弼諧王政,恐一物之乖所,慮四維之不張,每克己勵精,緬懷故實,未嘗有乏。太宗時政化,良足可觀,振古而來,未之有也。至於垂世立教之美,典謨諫奏之詞,可以弘闡大猷,增崇......
07-16
《貞觀政要》卷四 教戒太子諸王第十一 凡七章

《貞觀政要》卷四 教戒太子諸王第十一 凡七章

貞觀七年,太宗謂太子左庶子于志寧、杜正倫曰:"卿等輔導太子,常須為說百姓間利害事。朕年十八,猶在人間,百姓艱難,無不諳練。及居帝位,每商量處置,或時有乖疏,得人諫諍,方始覺悟。若無忠諫者為說,何由行得好事?況太子生長深宮,百姓......
07-23
《貞觀政要》卷二 求諫第四 凡十一章

《貞觀政要》卷二 求諫第四 凡十一章

太宗威容儼肅,百僚進見者,皆失其舉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見人奏事,必假顏色,冀聞諫諍,知政教得失。貞觀初,嘗謂公卿曰:"人慾自照,必須明鏡;主欲知過,必藉忠臣。主若自賢,臣不匡正,欲不危敗,豈可得乎?故君失其國,臣亦不能獨全其家。至於......
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