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詩詞 > 散文 > 經典散文 > 關於二戰的散文

關於二戰的散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2.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今日回憶二戰,多少往事堪嘆,彈丸日本極狂妄,最終遭受兩彈。今天我們來看一下關於二戰的散文

關於二戰的散文

關於二戰的散文:紀念二戰

二戰,是當今全世界規模最大、最慘烈的一場戰爭,也是全世界的一場惡夢,誰也忘不了那1940——1945年的悲慘時期。

由德國、日本、義大利幾個主要國家為首的法西斯主義者放肆的入侵著世界各國,60多個國家參加戰鬥,死傷成千上萬,波及20億人口,戰火延續到非、美、歐、亞洲、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作戰區域面積為兩千兩百萬平方公里,交戰雙方動員兵力達一點一億人,因戰爭死亡的軍人和平民超過五千五百萬,直接軍費開支總計約一點三萬億美元,佔交戰國國民總收入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參戰國物資總損失價值達四萬億美元。

戰爭把世界分為兩大陣線:參加反法西斯同盟國家方面的有中、蘇、美、英、法等五十國,參加法西斯國家集團的有德、意、日等七國。在亞洲,中國戰場擔負著反對日本侵略者的主要任務。在歐洲,蘇德戰場為主要戰場。

中國是抗擊日本侵略的主戰場。據不完全統計,在日本侵略軍的屠刀下,中國死傷人數達三千五百萬,佔二次大戰參戰國死亡總人數的百分之四十二。其中,死亡人數達兩千一百萬,僅南京大屠殺就死亡三十萬人以上。按一九三七年的比價計算,日本侵略者給中國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一千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五千億美元。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和重要的歷史貢獻。

蘇聯是抗擊德國法西斯的主戰場,二戰參戰國蒙受的全部損失中有百分之四十一是蘇聯的損失。據俄羅斯公佈的材料,蘇聯在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五年衛國戰爭期間,因戰爭死亡兩千七百萬人,其中蘇聯紅軍犧牲八百六十六點八四萬人;物質損失按照一九四一年的價格計算達六千七百九十億盧布。

美國和英國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核心成員,它們也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付出了重大代價。據戰史材料,美國共有四十多萬人在二戰中喪生,英國有二十七萬軍人在戰爭中死亡。

德國、日本和義大利是發動二次大戰的元凶,遭到了反法西斯國家和人民嚴厲懲罰。據統計,德國在戰爭中死亡和被俘人數為一千三百六十萬人。僅在蘇德戰場,德軍與其盟軍死亡人數為六百多萬。日本在中國戰場上損失一百五十萬人,有一百二十八萬人向中國投降,在太平洋戰場上損失一百二十四點七萬人。義大利損失十六萬多人。

德、日、意發動的侵略戰爭也使這些國家國內的民眾深受其害。在德國本土上,有四百萬平民死於戰火,一千四百萬人無家可歸。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廣島和長崎分別遭到美國原子彈轟炸,當時死傷二十餘萬人,並且給當地居民留下了巨大的精神創傷。

世界人民經過多年的浴血奮戰,終於打敗德、意、日法西斯。其中,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在反法西斯戰爭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但不管罪惡的法西斯侵略者,無論有多麼強大的力量,最終都會被正義所消滅,全世界人民心中正義的力量才是強大和永恆的!

關於二戰的散文:今天,應該怎樣紀念抗戰與二戰

“九一八事變”改變了中國歷史走向,抗日救亡運動從此漸漸成為中國政治的主旋律。此後六年,儘管中日區域性衝突不斷,但中國忍辱負重,奮發圖強,積極準備,贏得了最為寶貴的幾年時光。中國經濟、國防均有很大提升,沿江沿海地區教育文化機關、大型工業設施、可移動的文化寶藏,中國均有相應安排。這些準備為後來全面抵抗奠定了一個重要基礎。

日本有效控制東北後並沒有停止對關內滲透,沒有停止激怒中國民族主義情緒的挑釁活動,特別是所謂滿洲國宣佈其領土包括熱河省後,長城內外成了日軍蠶食、侵佔的物件。1933年,日本以熱河省官員表示“歸附”滿洲國為由,與所謂滿洲國軍隊聯合進軍熱河,熱河省政府主席湯玉麟不戰而逃,山海關、長城各口淪為日軍攻佔物件。長城危機,華北危機,中國再不起而抵抗,神州將很快淪為日本殖民地。長城抗戰為中日全面戰爭的預演,中國將士的頑強鬥志給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

從中國方面的準備說,由長城抗戰演化成全面戰爭,顯然還不具備充足條件。即便發動,也是一個不完全的戰爭,而且肯定潛伏著不可預測的重大危機。南京國民政府不得不接受日本提出的妥協條件,在塘沽簽署了停戰協議,同意將軍隊撤至延慶、昌平、高麗營、順義、通州、香河、寶坻、蘆臺所連之線以西、以南地區。

就中國全域性而言,《塘沽協定》是一個屈辱協定,但其一方面激活了國內民族主義、愛國主義情緒,為兩年後的“一二九運動”、三年後的“西安事變”、四年後的“盧溝橋事變”積蓄了動能;另一方面為切實進行戰爭準備釋出了一個實際上的動員令。此後的中國,大致進入一個“準戰爭狀態”,讀蔣夢麟《西潮》很容易感覺那時在華北地區繼續堅守的知識人,通過長城抗戰,都比較清楚中日決戰不會很遠了。

1935年的“一二九運動”極大促動了中國人的覺醒,中國社會各界放棄幻想、準備戰爭的情緒漸趨上風。

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撤回關內五六年的東北軍不堪繼續忍受“不抵抗”而丟失東北的歷史指責,他們寧願血染沙場,也不願繼續中國人打中國人的悲劇。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諫,扣押蔣介石,要求蔣介石放棄內戰,領導抗日。

在共產國際、中共介入後,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蔣介石同意抗日。這是一個歷史性鉅變,中華民族全面抵抗只等待一個命令。

半年後,“盧溝橋事變”發生。二十九軍將士奮起抵抗,這是抗日自衛戰爭的起點,甚至可以說是東方及太平洋地區反法西斯戰爭的起點。十天後(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談話,表示中國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準備應戰,而決不求戰。盧溝橋事變的推演,關係中國國家整個問題,此事能否結束,就是最後關頭的境界。事變能否不擴大為中日戰爭,全系日本政府的態度;和平希望絕續的關鍵,全系日本軍隊的行動。蔣介石宣佈:在和平根本絕望之前一秒鐘,中國依然希望和平。但“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

其實,根據後來的研究,蔣介石廬山談話以強硬姿態所要達到的目標並不是戰爭,而是和平。但這個談話並沒有被日本政府準確解讀,日本不僅沒有和平解決盧溝橋危機的誠意,反而持續向平津增兵。26日,華北駐屯軍向中國守軍宋哲元第二十九軍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二十九軍全部撤出平津地區。宋哲元嚴詞拒絕,並向全國發出自衛通電。日本政府也不示弱,增調二十萬軍隊至平津。28日,日軍按計劃向北平發動總攻。29日,北平淪陷。30日,天津失守。此後一年,從北到南,從東到西,中國軍隊在戰場上進行頑強抵抗,用行動粉碎了日本迅速戰勝中國的夢想。

但也必須承認,持續一年多的對殺,中國付出了沉重代價。大片國土淪陷,淪陷區數億人民成為日軍俘虜、人質,中日戰局進入戰略相持階段,中國能做的就是不投降,不妥協,靜待世界格局變化。

中國終於等來了太平洋戰爭,中國戰場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場的一個組成部分,戰略反攻漸漸取代了戰略僵持。從這個歷史描述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幾點淺顯的啟示:

第一,進入近代,中國的發展受制於國際環境,中國要想實現自己的國家夢想,不可能離開世界主流。今天紀念抗戰、二戰,我們不應忘記世界反法西斯戰線,不應忘記國際正義。

第二,在世界大背景下,中國在這場戰爭中“慘勝”,日本“慘敗”,兩國人民均付出慘痛代價。今天紀念這場戰爭,兩國政治家、知識人都應深思,怎樣為兩國,為東亞,為世界提供一個和平環境、美好未來。

第三,回望戰爭初始階段,還應反思南京國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內”的方略。如果那時中國人舉國一致,全民同心,不僅可以有效遏制日本野心,防患於未然,禦敵於國門之外;而且,中國可以進退自如,不是跟隨日本的節奏,而是與世界趨勢同步。

歷史不容許假設,但歷史可以反思。反思歷史,記住教訓,是我們今天隆重紀念抗戰、二戰的意義和目的。

※本文作者:※

優美文章
短篇散文
愛情散文
抒情散文
經典散文
心情散文
哲理散文
英語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