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言警句 > 勵志 > 勵志人物 > 創業成功人士

創業成功人士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8.5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創業路上,口水是武器,汗水是代價,淚水是學費!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的創業成功人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創業成功人士

創業成功人士篇1:張天一

5月29日,在清華大學“眾創空間主題互動”活動現場,身著黑色T恤的張天一走上講臺,胸前兩個大字“霸蠻”引人關注,顯示了這個湖南小夥兒的倔強個性。40分鐘的精彩演講,展示了這位90後北大畢業生創業開辦“伏牛堂”智慧餐館的故事。

創業,選擇一條與眾不同的路

90後、北大法學碩士、創業賣米粉,幾個關鍵詞放在一起,就是張天一這兩年來走過的路。

20xx年夏天,張天一從北大畢業。學習法律的他本想在北京找一家律師事務所當律師,但是,嚴峻的就業形勢擺在他面前。

“當好幾百人去競爭有限的幾個工作機會時,卻有大量的工作沒有人做。就好像我每天上班路過國貿時,看到三環路無論是主路還是輔路,都在堵車。而我騎著我的破二手自行車時,十分輕鬆地就把一輛輛豪車甩在身後。”張天一坦言,創業對他而言,是一種被動選擇,但經歷之後,才發現這是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

為什麼選擇賣湖南米粉這條路?張天一這樣對記者說,首先,餐飲行業前景廣闊,與麥當勞等國際連鎖餐飲品牌相比,國內的餐飲連鎖還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其次,湖南米粉名聲在外,是南方人喜愛的主食,但是在北京卻很難吃到正宗的;再次,湖南米粉的準備工作主要在前期,現場做一碗米粉用時不超過30秒,有利於標準化生產。

於是,20xx年4月,張天一和幾個夥伴湊了10萬元錢,在北京環球金融中心地下室的拐角,拉起了伏牛堂米粉的大旗。為了把正宗的常德米粉引進到北京,張天一回常德走街串巷尋找口味最好的正宗米粉,配製出伏牛堂米粉的獨家配方。

手機,引來第一批顧客

店開在地下室拐角,如何吸引客流成為關鍵。張天一說,我們只有依靠移動網際網路將“伏牛堂”打造成智慧餐館才有生存的可能,事實也的確如此,第一批顧客幾乎都是拿著手機找上門來的。

開業之初,小店業績蒸蒸日上,不到一個星期單日營業額就接近1萬元,讓張天一和他的創業夥伴們欣喜不已。然而,面對越來越多通過移動網際網路的口碑帶來的“食客”,發米粉、燉牛肉、燒開水等工作讓張天一和他的幾位夥伴忙得不可開交,難免在服務等方面疏於把關,影響了一些顧客的用餐體驗。

為此,四位創業夥伴展開多次討論,最終形成了統一認識:決不能為了業績而違背對品質的堅持。經過周密計算,他們認為,在這家37平方米的小店裡,為了保證口味、環境、衛生、服務的品質,一天最多接待120位客人。當張天一最初在網上宣揚這個理念時,引發了不少人的質疑。

但這並沒有阻礙張天一探索“網際網路+”時代智慧餐館的經營之道,他堅持要做最正宗的湖南米粉。有了好的產品和服務,再利用網際網路平臺宣傳推廣,吸引人流、精確定位消費者、保持核心競爭力,米粉店的生意越來越紅火。

“例如,有顧客給我們提建議,說你的米粉太辣、太油,但是我並沒打算改變。因為我清楚地知道,在網際網路時代,我只要精準地在北京找到30萬到40萬接受這個口味的人,並堅持做到最好就行了,我並不需要滿足20xx萬人的胃。”張天一說,“真正的生機在我們運營三個月時就顯示出來,那時我們積累了8個QQ大群、3個微信大群,以及微博上將近1萬人的粉絲群體,這就是我們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政策,與天使投資助力創業

目前,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創業創新的政策,按照規定,張天一屬於畢業年度內自主從事個體經營的高校畢業生,三年內可享受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暫免徵收增值稅等優惠政策。張天一說,稅務部門已經和他聯絡稅收減免的事宜。另外,現在工商年檢等手續經辦也方便了很多。

更重要的是,隨著創業環境的改善,關注大學生創新創業的人也越來越多。特別是天使投資的發展,給張天一這樣的創業者帶來了資金、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巨大幫助。在清華大學的眾創活動現場,伏牛堂的投資人之一、真格基金的聯合創始人徐小平對張天一期許有加。如今,伏牛堂已經獲得了包括真格基金、險峰華興等公司的天使投資,門店也迅速擴充套件到十餘家。

“未來,我們希望伏牛堂能夠成為傳統餐飲走向‘網際網路+餐飲’的一個典型。我們志在成為一個真正的智慧餐館,通過線上的支付體系、ERP系統建設,讓餐館更加智慧,成為整個行業的標杆。短期目標是今年年底擴大到20家門店,社群覆蓋100萬人左右。”張天一對伏牛堂的未來躊躇滿志。

創業成功人士篇2:扎克伯格

眾所周知,facebook是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站。馬克·扎克伯格作為美國社交網站facebook的創辦人自然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馬克·扎克伯格是如何走上創業之路的呢?他又是如何把Facebook創辦成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站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馬克·扎克伯格的創業故事吧!

12歲那年,當其他小夥伴還沉浸在遊戲當中時,克·扎克伯格就已搭建了一個家庭網路;上高中時,當同學都想著如何交女朋友時,扎克伯格卻設計出了一款具有人工智慧的音樂播放器;20歲時,作為哈佛大學的一名學生,他建立了名為的網站,走上了創業之路。

20xx年,2月1日Facebook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出首次公開發行(IPO)申請;20xx年5月18日, 全球最大社交網站Facebook將正式上市。Facebook將其IPO的售股規模上調至大約4.21億股。按照每股38美元計算,Facebook將超過谷歌,成為矽谷有史以來規模最大IPO。持有公司28.4%股份的創始人扎克伯格,身家將達到近300億美元,馬克·扎克伯格成為新一代的科技創始人之一。如今的Facebook已經成長為擁有超過10多億註冊使用者的社交網路。

成功源於自信

20xx年的秋天,19歲的扎克伯格像好友亞當·德安傑羅吐露了打算建立社交網站的想法,扎克伯格告訴德安傑羅,有一些哈佛高年級的同學希望他建立一個“交友網站”或者“類似Facebook一樣”的網站,扎克伯格希望能獲得德安傑羅的幫助。德安傑羅後來成為了Facebook的第一任首席技術長。

事實上,儘管此時扎克伯格有意建立一個網站,但對於網站未來的把握以及內容,他都不是很確定,而德安傑羅則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建成類似於 Friendster(Friendster創立早於Facebook,曾風靡一時,後被迫轉型)一樣的網路社群,並被扎克伯格採納。

扎克伯格稱,自己討厭為他人做“綠葉”,正如自己不願在別人手下幹活一樣,“等到最後一刻,大家都推出自己的網站,就說,‘你的不如我的,如果你想加入我們就來吧……否則就等以後我再幫你。’”顯然,扎克伯格對自己很有信心。

20xx年2月,扎克伯格和他的三個同學,達斯汀·莫斯科威茨、克里斯·休斯以及愛德華多·薩維林(Saverin)創立了Facebook,起初只針對哈佛學生,之後馬克·扎克伯格將之推廣到了美國其他大學。

據扎克伯格透露,前三個月Facebook每月運營開支只需要85美元,用於租賃電腦,20xx年6月,扎克伯格將Facebook搬至矽谷小鎮帕洛阿爾託市。當年年底,由於Facebook註冊使用者越來越多,扎克伯格選擇了退學,專注網站業務,據稱當時使用者數量已經達到100萬。

創業過程並非一帆風順

扎克伯格曾稱,Facebook的使命不是盈利,而是推動世界更加開放。“這不是錢的問題,對於我和我的同事來說,最重要的是我們建立了一個開放的資訊流。”

Facebook惹上竊取智慧財產權官司。20xx年1月底,Businessinsider披露了一份時間為20xx年7月26日的聊天記錄,當時剛創立不久的Facebook惹上了官司,扎克伯格早期的商業夥伴起訴Facebook竊取智慧財產權,要求賠償10萬美元。扎克伯格在與一密友的聊天中稱,自己不會支付官司費,“等那些來收購我們的公司去付吧。”扎克伯格當時還表示,這會促使使用者使用Wirehog(扎克伯格同期創立了檔案分享網站,隨後選擇了關閉)。

被谷歌收購的傳聞。

20xx年隨著MySpace被新聞集團收購,出現了Facebook會被一家大型媒體網站收購的訊息。Facebook的創始人Zuckerberg否認這些傳聞。他已拒絕9億7500萬美元左右的收購價格,不知還有誰願意出高於這個的價格收購Facebook。分析師Steve Rosenbush猜測是維亞康姆(Viacom)。20xx年9月,Facebook和Yahoo開始進行關於收購的認真談判,價格約10億美元。同年10月,隨著Google以16億美元收購YouTube,有傳聞說Google開價23億美元欲從Yahoo手中搶購Facebook。

在運營過程中,扎克伯格也不確定Facebook能夠長久下去,但正是由於他的決斷與自信,才成就了今天的Facebook,這也是創業必不可少的條件。

創業成功人士篇3:她2次創業外賣只送面,如今饞師兄估值達20xx萬

“我們不止有情懷,還有祕密武器。”

這是饞師兄在位於成都軟體園店的標語

成都軟體園天華路被成都人譽為“小吃一條街”,幾百米的小街上雲集了眾多面館、中餐和特色美食,有些江湖“險地”和兵家必爭之地之意。

小小的店面格調滿滿,擠滿了顧客。據創始人陳蘭介紹,饞師兄是一家去年十月才正式上線的新興餐飲公司,因為通過兩年技術研發,解決了麵條在煮熟後不能久放的難題。

饞師兄憑藉這一獨一無二的核心技術優勢和廣闊市場前景,在短短半年時間裡,就以“我們外賣只送面”的精準定位在軟體園打開了知名度和市場。

這家店據說僅用了一個月就完成了立項、裝修、開業。

“當時我們在極其偶然的機會下發現了這家要轉讓的鋪面,但是房東只給了我們不到一週的時間籌措資金,於是我們緊急啟動了眾籌計劃,在短短三天內就超額三倍完成了眾籌。”說起眾籌的火爆,陳蘭掩飾不住內心激動的心情。

這便是饞師兄的第一家門店。

據陳蘭講,饞師兄的團隊是由廣告創意人、影視導演、資深餐飲行業運營管理人以及行政大廚跨界組成的專業團隊,全職員工在20人左右。

目前饞師兄有生產部、品牌部、營運部,除了品質的保障,在自身品牌的塑造和推廣上本身就具備別人沒有的優勢。

獨門技藝,外賣只送面

在寫字樓和白領人群較為密集的地區,外賣自然而然成為了剛需。

而陳蘭正是發現了其中的商機。

通過調研,她發現目前外賣基本上只有米飯的選擇,但相當大一部分人喜歡吃麵。包括之前北方的同事,寧願吃兩個饅頭也不願意吃盒飯。

麵條和米飯一樣,都是主食,是剛需。就世界範圍來說,吃麵食的人口比例大於米飯,中國地區不一樣,比例不一,但就北上廣深這樣的以外來人口居多的大城市來說,比例比較均衡。

“外賣市場有多大,外面送面的需求便佔有半壁江山。”

最後,她提出了一個問題。能否有一款可以外賣的麵條?她就此諮詢了身邊很多喜歡吃麵的朋友,他們都表示很需要這樣的一碗麵。

於是,陳蘭便開啟了2年的研發之路,而這已經是陳蘭的第二次創業了。

他們先期投入了100多萬進行產品研發,包括建立中央廚房等基礎設施。

當前,已經完成產品標準化,建成一個目標日承載量20xx份的中央廚房。外賣上線100多天,老客戶佔比達到60%。

對於外賣送面,更多人都會有這樣的體驗。

當面送到你面前時不是已經坨了就是涼了,從而嚴重的影響了食麵時的口感。

對此,陳蘭苦心研究兩年的技術終於派上了用場。

“保證麵條口感是我們的技術核心。”

她向i黑馬解釋到,面不坨其實是通過原材料選擇、麵條生產、產品製作等環節環相扣,最終綜合呈現的結果。

饞師兄通過改變麵條中麵粉、雞蛋等食材的配比(絕不含任何違規新增劑),解決了麵條煮熟後無法長時間存放、外賣影響口感等現實難題。

而對於送餐時的溫度問題,饞師兄則是全程80度恆溫。

當i黑馬向陳蘭詢問今後會不會推出其他主食時,陳蘭則搖搖頭說到。

“‘外賣只送面’是饞師兄的品牌口號,要讓大家一眼就能記住我們,我們想在麵條這個細分領域結出一顆碩果”

似乎說到這裡時,陳蘭更加堅定了她的語氣。

當然,這裡也有在陳蘭看來的一些難題。

“其實這是整個外賣市場的問題,比如:平臺對商家的影響和制約,第三方配送客戶體驗的困擾,外賣平臺前期燒錢形成消費者貪便宜的習慣等問題。”

而對於外賣平臺燒錢的說法,陳蘭認為,饞師兄只是在品牌的前期建設中會相對的投入基礎建設,不存在燒錢的說法。

現在,各大平臺也在不斷合併和重組,我相信通過不斷的調整,市場一定會趨於理性,迴歸商業的本質,平臺燒錢也已慢慢在降溫。

目前,饞師兄在資本市場的估值已達20xx萬元。老客戶復購率能夠達到60%,消費10次以上的復夠率能夠達到11%。

饞師兄的下一步計劃是在半年內開6-8家線下體驗店。

而擴大配送範圍也成為了其目標之內的計劃。

“我們未來的發展模式是實體體驗店即外賣配送點,未來我們將覆蓋整個城市,實體店2-3公里範圍的寫字樓都可以覆蓋我們的外賣。”

二次創業,“痛”並快樂著

饞師兄是陳蘭的第二次創業。

作為一名女性創業者,她有著一顆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心,並且勇於嘗試。

陳蘭在創立饞師兄之前,是四川四知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始人,從那時起到現在已有7年了。

而創立“饞師兄”正是我們前中所說的,她希望可以拯救寫字樓裡面“無面不歡”的這群人,同時,她更希望把成都的美食帶向全國。

她說,每當取得一個階段性成功或解決一個重大難題時是最開心的,而心情最低落時,往往是公司面臨缺錢缺人才之時。

“最困難還是資金。”陳蘭對i黑馬說。

在她眼中看來,饞師兄的團隊、方向、目標都很明確,而團隊成員在各自的領域也都很專業很優秀,大家也都很拼。

一個想法變成現實,整個流程是需要不斷優化的,特別是我們這樣一個具有一定創新的公司,所以前期流程中的不斷試錯很重要。

創業是一個非常奇妙的過程,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生活充滿無限的精彩,當然也可能是驚嚇,需要創業者有一顆頑強的心臟。

這是陳蘭對於創業意義的理解,也是每一位創業者應當必備的。

創業是持續進行中的狀態,是生活的常態。

其實我們不難發現,現在有許多創業者無法平衡自己與家庭的問題。

對於陳蘭這樣一位女性創業者來說,更加難以平衡。

“家人的理解和支援是最重要的”。

在她看來,在創業的過程中,家庭生活只能見縫插針的參與,並且提高每次活動的質量,讓相處的時光都儘量愉快。

在缺少陪伴家人的情況下,要跟他們多溝通多表達,爭取他們發自內心的支援。

“現在可能更多的把精力放在了饞師兄上,希望它能成為中國外賣麵條的第一品牌”。

這是最後陳蘭對i黑馬說的一句話。從話中的字裡行間透露著這位平凡女性的野心,同時也透露著她對饞師兄品牌的愛。

就像開篇所說,“我們不止有情懷,還有祕密武器”。

希望我們能在不久的將來都能收到這張美食“名片”。

勵志文章
勵志故事
勵志簽名
勵志口號
勵志英語
勵志書籍
勵志詩歌
勵志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