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心得體會 > 實用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模板集錦五篇

實用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模板集錦五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書心得呢?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模板集錦五篇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

在床頭,我習慣放著幾本書。其實我不必須每一天都有時間看,有時純粹是為了心安,有時是等閒暇時間拿起來翻翻,讓自己有所收穫。其中吳非老師的隨筆錄——《不跪著教書》,我看得最多,感受也最深。買此書,那還是去年夏天在杭城逛書店時不經意間覓得的,《不跪著教書》,一個很有骨氣、很有個性的書名,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它透著倔強,透著理性,透著思索!我激動地捧起來翻閱,“永不凋謝的玫瑰”、“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愛與敬重的閱讀”、“往高處飛!”、“‘實話’怎樣說”和“在歡樂中沉思”等等系列文章中顯現出一種為人的道理,一種正直純潔的氣質。我立刻喜歡上了這本書。簡單地瀏覽之後,交款,攜書回來,細細品味。

輕輕開啟書的扉頁,一看作者的簡介才瞭解到,原先“吳非”是王棟生老先生的筆名,他是江蘇省特級教師,是教授級中學高階教師,現任於南京師大附中。他還是一位頗有影響的雜文家,獲得過首屆“林放雜文獎”,出版過好幾個雜文集,著有《中國人的人生觀》、《中國人的用人術》、《汙濁也愛唱純潔》等。這次,他把近幾年來寫的有關教育問題的隨筆雜感彙集成一本書,取名就叫做《不跪著教書》。

這本《不跪著教書》記錄了吳非老師對當前各種教育問題的思考。書裡沒有什麼高深的觀點,也沒有那些晦澀難懂,拒人千里的理論,它收入的都是作者近年來有關教育問題的隨筆雜感,有的是對教育現象的反思,有的是教學隨想,有的則是和同行或學生的對話。但是,整本書讀下來,我感覺到了作者在用沉甸甸的思考印證著他幾十年教育教學工作的信條:"不跪著教書"。還有從吳非老師用心書寫的文字中,我感受到了一種思想行走的力量,胸中澎湃著一股教育的激情,為他言他人之所不敢言的勇氣而深深敬佩,對他充滿思辯理性的文字而拍案叫絕!這股力量讓我們思想徘徊者頓時猛醒,讓那些不思進取者努力奮進!

在《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一文中,吳非老師曾寫下這麼一段讓人振聾發聵的文字:“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就很難有獨立思考的意識。常有教師批評學生作文‘沒有思想’,然而教師超多的所謂‘教學論文’與‘德育論文’完全是檔案資料的克隆與重組,沒有獨立的思考,缺乏個人智慧。應對一本教參,他不敢說‘不’;應對外行領導的錯誤指責,他會立刻匍匐在地。教師喪失了獨立思考精神乃至喪失尊嚴,能靠他去‘立人’嗎我一向有這樣的觀點:語文教師不能跪著教語文,如果教師是跪著的,他的學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這段文字可謂一針見血,切中了當今教育的要害。一個人,假如沒有自己的思想,那他只能是一個活在別人影子裡的人;一位教師,個性是一位語文教師,如果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那他所從事的教學工作只能是不斷地重複自己的勞動,其工作完全沒有創造性可言,致使培養出來的學生,好像是從一個模子裡出來的壓縮餅乾,學生沒有自己的思想個性,沒有個人的立場觀點,鸚鵡學舌,人云亦云,成了名副其實的思想侏儒。

吳非老師在《做最出色的教師》一文中秉持這樣的觀點:“要讓自己的學生出色,教師務必出色;想讓學生多讀書,教師首先應當多讀書,自覺地多讀書。”這句話,真可謂是實話實說,我們教師要堅持多讀書,才能讓自己成為學生的表率,得到學生的敬重,讀書應成為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語文課的源頭活水不能只是涓涓細流,照搬幾本教輔用書,而要有廣泛的來源。“征服”學生的不是強權和暴力,而是知識的光彩炫目。我們不能只是求別人,佈置學生的閱讀任務,自己先要去完成,還有不盲目地排斥時尚和流行,要取得和學生對話的權利和主動。平時多與經典為友,以真善美的主旋律引導學生的閱讀。“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是當下流行的一句廣告詞,此言非虛!應對思想貧乏的語文教師,要求學生喜歡他的語文學科,喜歡他的語文課堂,實在是強人所難;要求他引領學生邁進瑰麗多姿的文學聖殿,走進浪漫自由的語文王國,也實在是“恨鐵不成鋼”!想想吧,如果我們語文教師自己本身是“缺鈣”的人,要求其培養出來的學生不患“軟骨病”,除非學生自個兒偷偷吃了“高鈣奶粉”,不然,要想學生強身壯骨便是痴人說夢!

假如,我們的教師都有一些值得一讀的'好書;假如,我們的教師利用一切能夠利用的時間和精力,為豐富自己而不斷地讀書;假如,我們的教師能夠把讀書作為提高生命質量的途徑;假如,我們的教師能夠邊讀書,邊研究思考,那麼,我們教師的生活就充實了,精神就豐滿了,心靈就淨化了,生命就更有價值了,人生也就更有好處了。吳非老師在《只要肯讀書》說:“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不管以後課堂模式如何,老師還是要在課堂上與孩子們說話的;無論如何,別讓孩子們看不起你。”說得多麼樸實,多麼中肯呀。他是期望我們年輕一代的教師“能注意知識的積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條件有限,那也要有點自我提高意識,哪怕讀點閒書也是好的,哪怕明白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讀書不多,聽聽別人說讀書也行”。但是,在現實中,對於讀書,我們許許多多的教師沒有過高地要求自己,磨練自己。教師是離真理最近的人,按理說,我們教師就應是用心的讀書,然而此刻,讀書有時也成了當下教師的“奢侈”。“書猶藥也,善讀之能夠醫愚”。我們教師應有這樣的思想認識,語文教師更應奉它為至寶。假如我們語文教師平時不讀書,也不看報,課堂語言必然蒼白無力,學生聽之定然是索然無味。長此以往,語文便成了最難學的學科,

語文課堂便成了學生最不歡迎的課堂了!用吳非老師的話說:“他們能把語文這種最有靈性的科目上得讓學生厭惡,也真難為他們啦!”

還有《讀好書如播種》一文,著實讓我感動了許久。文中由青少年犯罪的報道談起,倡導人們要抓緊讓孩子們進行文字閱讀。我覺得吳非老師說得很有道理。青少年的道德養成雖然途徑多樣,但是透過讀書獲得禮貌教養,透過文字閱讀淨化心靈世界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途徑。吳老推薦,讓孩子們睜開眼看世界的時候,第一眼就看到最完美的東西,接觸最基本的道德理念,如誠實、友愛、自尊、善良、正直等等,讓愛和美充實孩子的心靈世界,讓崇高和尊嚴引領青春的目光。要想讓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從此刻起,讓我們教師早日養成閱讀的好習慣——捧起久違的名著,擠兌有限的時間,閱讀文學的經典,享用人類的禮貌,期望從此以後真正地告別跪著教書的歷史。

另外書中《讀名著竟成罪過》一篇也曾講到這麼一個例子:有個班主任介紹“思想工作經驗”說,有個學生迷上了世界文學名著,影響了學習,家長憂心如焚;經過她做思想工作,“該生改正了缺點,再也不看小說了”,之後成績名列前茅云云。對此,作者的感受是“我為她的學生感到不幸”。讀好書就如播種,學生要讀,教師更就應讀。我們有的教師除了習題集練習冊,多年不買一本書,這樣談何人格教育,談何培養有修養的人才人文閱讀只掛在嘴上,高喊的人文教育極有可能又被當成一種幌子。說起文字閱讀,自然會讓人聯想到文學經典,曠世名著,這些人類禮貌的精華,就像是一盞盞禮貌之燈,長久地照耀著世界。那麼,我們教師就要為他們推薦一些十分經典的著作,要他們自由地暢遊在其中,盡情地汲取文化的精髓,而不是像文中所說的“為了學生迷上了世界文學名著,而憂心忡忡”。誠如吳非老師所說的那樣,一本好書就像是一粒善良的種子,一粒誠實的種子,一粒愛的種子,一粒正直的種子,如果這些種子能夠在適時地播撒在孩子們的心田,相信就會有真善美品格的萌發,滋養感知,潛移默化,人的心靈就會變得充實、高貴而美麗,他就有可能始終站立著生活,就像一個人一樣活著。

不可否認,書中會還有很多篇章,披露了人們熟知的中國小和大學教育的現狀,揭示了這個現狀方方面面的社會根源,能夠說,大凡與中國小有關的人們:家長,學生,老師,以及學校領導和社會上的各方人士,都能深切的感受得到,但又有誰能像吳非老師這樣直面現實,直逼人生,鞭辟入裡地揭開種種教育問題的瘡疤,並剖析箇中原因的呢由此,就憑這點,我完全能夠說,只有站著的人,才能寫就這樣一部站著的書。

“想要學生成為站直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讀完《不跪著教書》,我想這句話應當成為中國教師群體每個人的心靈拷問。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2

在成功與家庭背景、種族民族、血統、財務狀況,甚至是教育成果之間,絕對不存在任何研究意義上的相互關聯,只有一個因素與成功相關聯,那就是:態度。

所有生物活著都是為了生存,他們花費一整天本能的尋找食物和住所並逃避捕食者。人類有一個成功的本能,這是人類區別於其他生物的.不同之處,他們希望獲得成功,他們為成功而奮鬥,如果你對自己的行為和表現設定很高的期望,你自己也遵守,你就可以同學生一起完成任何事情。

兩種期望:積極或高期望;消極或低期望。

積極與消極的期望,知道你可以,或無法實現什麼?被稱之為期望,期望就是你相信將會發生,或不會發生什麼?

積極的期望:一個樂觀主義者,相信無論你教誰或者無論你做什麼,都能走向成功,獲取得成就,如果你期望獲得成功,你會不斷的流行病意識到幫助你,獲得成功的機會。

消極的期望:一個悲觀的人會認為,不管你交什麼,或者不論你怎麼做,都沒有什麼效果,或真會失敗,何必麻煩去做任何事,或者去教別人呢,如果你期望失敗,你總是在不斷尋找理由和證據來說明你為什麼失敗了。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3

“不跪著教書”意指: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假如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這種“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值得警醒的。那麼,怎樣才能做到“不跪著教書”呢?不跪著教書,必須樹立師德。教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教師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行為規範,甚至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會起典範作用,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在工作中,我也感到了是師德的重要。平時隨手把紙揀乾淨,哪怕是一聲小小的謝謝,都影響著學生的行為。老師需以“師愛為魂,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的原則要求自己,樹立師德,不跪著教書。請記住:教書不僅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不跪著教書,必須思想獨立。吳非老師說:“假如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精神,他的學生就很難有獨立思考的'意識。”尤其語文教學擔負著思想啟蒙的任務,做為語文老師的我,特殊感到責任的重大。我們老師要是連獨立思考精神都沒有,又怎能去立人呢?新課程也呼喚教師的覺醒,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從“代理人”迴歸自主。沒有教育思想的教育實踐,“如用魔術治病的巫醫。給巫師披上科學的外衣是絕不會有利於事業的”。並且,沒有思想的教師就如同沒有靈魂,只有有思想的教師才能教出有思想的學生,只有教師思想的獨立才能讓學生的思想靈動。現代社會需要的教師是科研型、學習型、順應時代精神的,而非固步自封、拘囿一潭的教書匠。“假如教師是跪著的,他的學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我大膽、勇敢的反思自己的不足,認真尋找自己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仔細回顧教學過程,讓反思真正成為促進自己教學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

反思讓我清楚的熟悉問題,讓我思想更為開放獨立,成為一個“站直了”的語文教師。不跪著教書,必須多讀多思。面對現代日益激烈的教育競爭,閱讀是教師生存的需要。吳非老師說到:“教師要學會教書,首先應當學會讀書,學會思考。”讀教育名著,充實教育理論;讀教育刊物,把握教育動態;讀文學名著,提高文學素養;讀當代作品,增加知識積累。我們老師能邊閱讀,邊思考,邊研究。那麼,我們老師的物質生活就會更充實,精神世界就會更豐富,教育靈魂就會更高尚,自我生命就更有價值,人生也就會變的更有意義。讀書是樂事一樁;讀書讓我豁然開朗,原來讀書是幸事一件。讀書的日子是如此的春光明媚、陽光燦爛。讓讀書進入我們的生活,讓讀書幫助我們“站立起來”。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下跪的靈魂鑄造不出高尚的靈魂,下跪的教師培養不出站直了的人。老師,可別再跪著教書。現在就開始多讀多思吧,做個鐵骨教師,鑄造“站直了”的人。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4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是一本理論結合實際運用的,具有鮮明指導性意義的教師輔導書籍。全書理論結合時踐,生動地進行了闡述,使人受益非淺。下面我從幾個方面談談我學習的體會。

(一)作好教學工作首先要具備良好的師德

當老師的人都知道一句話“學高為師,身正為範”說明師德的重要性。要樹立良好的師德先決條件就是要熱愛教學工作,要充分認識到教學工作的偉大和重要,還有教師這個行業“傳道、授業、解惑”所特有的成就感,這些都足以吸引我們全身心的投入這個行業中。具備良好的師德以我的理解應該表現在對業務的認真鑽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對待學生生活上要關心,學業上要嚴格要求,要作到“嚴而不畏,敬而不遠”。教師在師德建設上應該時刻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和道德素質既要樹立威信又要使人樂於親近。

(二)提高自己的教學基本功

1、認真作好課前的準備工作:

第一步要寫好教案,這裡面要注意要對教學物件定位。同時要儘量多的佔有素材,寫教案時要備有多種教材,教案不是教材的翻版,要從多種教科書中選擇適合學生的教法,研究利用何種講法學生更明白,理解得更透徹。教案內容上則應該不斷地追求更新、更前沿,以這樣的態度寫好每一次的教案都是對自己專業知識的一種檢驗和提高,不僅是對教學工作對於科研工作也是非常有好處的。

其次,在寫好教案的同時,每堂課之前還要做好上課的準備。要預先對內容進行安排,列出提綱。對於青年教師來說,因為教學經驗不夠導致對教學的控制能力不強,因此最好能夠在每次課前,自己試講一下。

再次,要重視輔導和答疑工作,這樣把本門課的內容進行系統的複習同時可以吸收老教師的教學經驗。學生的.問題也可以促進自己對知識的查遺補缺和深化理解,甚至有可能幫助你在該領域作出創新。

2、講課時注意的一些事項

首先,要給學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要求教師有良好的教風,作為教師要更加嚴格遵守教學的各項規章制度,儀容和穿著應端莊大方。

其次,具有突出的口頭表達能力,具有很高的說話藝術。說話不僅要求做到條理分明,生動、流暢、準確,而且要求做到嚴謹、縝密,同時在聲音上則儘可能聲情並茂,生動活潑。

再次,板書整齊美觀的佈局都能給學生以美好的印象,更有利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最後,內容要有邏輯性,最好能在開始時簡單回顧上次課的內容,並順勢引出本次課的內容,在本次課結束前對當堂的內容進行總結,為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還要注意多和學生進行互動。

3、對多媒體教學的一些認識。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好處顯而易見,教師應該儘量掌握以便於營造教學情境,鞏固教學成果。

4、教師還應該有系統的專業知識,有較為豐富的相關專業知識,而且,這些知識最好通過教學加以系統化,加以完善。

讀書幫助了我學習了一些教育教學方面的知識,增加的工作的經驗,使我受益非淺,以後我將盡量的多讀些書,不斷的充實自己各方面的學問,爭當受人歡迎的優秀教師。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5

前段時間讀了《班主任兵法2》這本書,本書主要是介紹了萬老師在擔任一個短短28天的九年級年級班主任這期間的故事,講述了萬老師與各任科老師及同學之間團結合作、奮發圖強,最終使學生不但取得優異的成績,而且綜合素質不斷的提高,為他們在日後進入高中階段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通過對本書的閱讀,收穫頗豐,並且結合自己在教學過程的經歷,關於“班主任如何處理好與學生的關係”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第一,班主任在開學之初制定一個全班同學共同遵守的班級規章制度。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同樣一個班級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必須制定一個大家需要共同遵守的規則,從而使大家能夠形成一股較強的凝聚力,努力學習,為個人班級爭光。這裡需要說明的是班主任制定班規時,要充分的瞭解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包括學習、紀律、衛生等方面);要聽取本班學生甚至家長各種意見和建議,採納積極的建議;要全班同學共同參與制定本班的班規,使學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級不可分割的一分子,要努力為班級效力;班規要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和靈活性。

第二,班主任要努力使班幹部發揮榜樣作用。在開學後,班主任要及時、公開、民主的選出一支班幹部隊伍。班主任應該不要把選班幹部作為一項任務,一種擺設或形式,選出後不管“死活”,只是交交作業的“機械工具”而已;而是班主任要把班幹部成為自己的得力助手,成為自己與其他學生溝通的另一道途徑,成為了解學生情況的第一“視窗”,成為其他學生學習的榜樣。這就需要班主任最大限度的調動班幹部管理和服務班級的積極性,要求班主任及時瞭解的班幹部的需求,解決他們的困難,使他們的工作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肯定與鼓勵。

第三,班主任要“與生同樂”。班主任瞭解全班每一位學生的情況,能夠更好的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就需要班主任要經常深入工作第一線,“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關心疾苦,本書中的 萬老師就與學生一起背《新概念英語》,能夠了解學生在背的時候最需要什麼:方法?勇氣?毅力等等,能夠第一時間引導學生走出困境,同時老師參與學生中間來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老師在這裡是一股無窮的精神激勵。因此,不管是課內還是課外,班主任要學會“與生同樂”。

第四,班主任要針對不同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正所謂“因材施教”,因為每一學生都是不一樣的,這就需要我們予以區別對待,比如說:對於學習較好的學生,班主任要給予更大的目標,讓其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學無止境,不斷努力。對於學習中等的學生,班主任要及時給予鼓勵,並且引導他們掌握更加有效的學習方法。對於所謂的“差生”,班主任要努力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並且經常予以鼓勵,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第五,班主任一定要善於閱讀,用知識充實自己的大腦,充實自己的心靈,使自己成為智慧的班主任。多讀書,在書海中學習名家的教學思想,吸取精華,博取眾長,增長智慧,獲得更多的管理班級的良方妙法。還要經常進行教育反思,總結自己工作中的經驗和教訓,在失敗中汲取成功的營養。

教育是複雜的,沒有反思就沒有進步。尤其是沒什麼班主任經驗的,在班級管理中會不斷遇到困惑和出現這樣那樣的失誤,這就需要班主任擁有一顆進取之心,經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總結教育得失,與優秀班主任多交流多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班級管理經驗。另外無論是班主任,還是科任教師,只有愛學生才是我們順利和有效地進行工作的重要條件和前提。愛學生,懂得如何去尊重、寬容、理解他們;愛學生,是真真切切地為他們好,為他們的茁壯成長著想。讓我們用最深沉的愛,滋潤學生的心田,感化學生的行為,恢復他們的自信,促使其智慧迸發,才能讓我們和學生共贏,讓我們的工作更上一個臺階。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