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心得體會 > 外國名著讀後感

外國名著讀後感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2.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外國名著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外國名著讀後感

外國名著讀後感1

《海底兩萬裡》是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的第二部作品。當我捧起這本書美讀時,我就好像走進了奇妙而神祕的海底世界。

1866年,海上出現了一個行動敏捷的“龐然大物”,人們認為它是一條獨角鯨,一個學富五車的科學家阿龍納斯教授要把它除掉,最終,明白了這條獨角鯨是一艘鸚鵡螺號的潛水艇,這艘潛水艇上的船長尼摩是一位國籍不明的人,他把阿龍納斯教授、阿龍納斯教授的夥伴尼德·蘭和阿龍納斯教授的僕人康塞爾一齊囚禁了起來,沒讓他們離開潛水艇。

之後,他們一齊周遊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遇見了許多罕見海底動植物,還發現了海底洞穴、暗道和遺址等等。尼摩船長心地十分善良,看到朋友死去會無聲地落淚;會把上百萬黃金送給窮苦的人;會收容所有厭惡陸地的人;會把滿口袋的珍珠送給可憐的採珠人。有一次,在南極缺氧的時候,潛水服的儲蓄罐裡只剩下一絲空氣了,可是尼摩船長並沒有吸最終的空氣來維持生命,而是把空氣給了阿龍納斯教授,他為了別人而犧牲了自我,他的壯舉讓我頓時淚流滿面,心生感動和震撼!

有一次,阿龍納斯教授和尼摩船長去採珠,他們在途中看到了許多稀有的'珍珠,尼摩船長帶著阿龍納斯教授去了一個海底巖洞,裡面有一個十分大的珍珠,這顆珍珠是尼摩船長自我養的,阿龍納斯十分佩服尼摩船長。

還有一次,阿龍納斯教授和他的夥伴們看見了一個巨型海馬,他們到了小艇上,尼德·蘭猛地用魚叉叉那隻海馬,海馬掙扎了一番就死了。回到船上,阿龍納斯教授還和他們一齊吃了一頓海馬肉呢!

最終有一天,阿龍納斯和他的夥伴一齊逃出了鸚鵡螺號,可是,阿龍納斯很想念善良多才的尼摩船長。

讀完儒勒·凡爾納的《海底兩萬裡》這本書,我十分佩服作者寫作的高超技巧,它是我讀過的文學作品中最喜歡的一部小說,我喜歡看《海底兩萬裡》這部書。

外國名著讀後感2

最近,我們語文老師上了一篇文章——《烏塔》。烏塔一個人獨自遊歷歐洲,而且還是14歲,我真被烏塔那善良、大膽、細心的品質所折服。讀完了這篇文章後,我心裡頓時掀起了巨浪,又產生了一種疑問:為什麼中國的孩子不能獨立自己一個人出去呢?難道人們常說的保護孩子的安全就是把孩子關在家裡,或者拉著孩子的手,一起出去幹任何事,你們的想法錯了,我們就像一群渴望飛出視窗的鳥,去伸開翅膀,向蔚藍的天空翱翔。

可是,你們太讓自己的孩子,感到幸福,你們把孩子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像我這個家,我從來不做任何事,就算早上起來,也要媽媽為我穿衣,可是,我想幫媽媽做點事的時候,媽媽總是說:“可兒呀,你還是自己回屋去看看書,寫寫作業吧!”我只好回屋做作業,看看書,增長知識,練練琴吧。”在中國,父母不放飛自己的小鳥,何止我一個呢?在全中國,大約也有幾十萬個家庭,也像我一樣。我曾聽說一個故事,裡面的內容大致是這樣的:從前,有一個富有的家庭,他們養了一隻小鳥,整天關在籠子裡,主人總是把食物放在那兒,等鳥兒來吃。

有一天,小鳥飛走了,主人在一座山上找到了小鳥的屍體,主人把小鳥帶回了家,剖開身體,發現小鳥的肚子空空的,一點食物也沒有,明顯的可以看出小鳥是餓死的,所以,我們的'家長不要整天把孩子關在家裡,也要開啟自由這把鎖,放飛我們,我們應該也有一片獨立自主的天空。烏塔是幸運的,他有著豐富的閱歷,有著廣愽的學識,他能親自實踐,親身品嚐人生中的酸甜苦辣,而我卻只有一個滋味——幸福。所以,我以後要對我的父母說:“我已經長大了,不是被關在鳥籠裡的小鳥,我也應該撐起一篇獨立的屬於自己的藍天,讓自己的世界更完美,讓愛更充實。”

外國名著讀後感3

狐狸對小王子說:“這就是我的祕密,它很簡單,用心去看才能看清楚,用眼睛是看不見本質的東西的。”“用眼睛是看不見本質的東西的。”小王子重複唸叨這句話,為了把它牢牢記住。

這是法國作家聖·埃克佩蘇里的《小王子》一書中的橋段。我在整理書櫃時看到《小王子》,拿了出來一口氣把它讀完了。雖然,書裡寫的是天馬行空的童話故事,卻折射了現實世界的種種。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極度崇拜演藝明星,因為他們光鮮亮麗的外表吸引了我。我從報紙、電視、網路上了解他們的資訊,關注他們的新聞,聽他們演唱的歌曲,看他們主演的影視作品。對於他們的性格與人品,成名前後所做出的.努力,我一點兒也不瞭解。我以為,一個明星最大的優點就是相貌好。或許,那時我正處於一個過分注重外表的年齡,當透過萬花筒看到色彩繽紛的圖案時,我忘記這不過是彩色碎片帶給眼睛的一場視覺奇觀罷了。

狐狸說,閉上眼睛不就得了,用心去看啊。是的,世上浮於表面的東西容易被發現,我們看見的往往也是表面的東西。用眼睛看到的只是事物呈現出來的狀態,是其多種狀態之一而已。而深藏於表象之後的東西需要我們用心去看的,卻常常被我們所忽略。大海留給人們的印象是一望無際,平靜的海面就像一塊巨幅的深藍色綢緞。可是,那平靜的海面下卻有著無數深陷的海溝,湍急的海流,是需要我們用心去探索、去發現才能瞭解的。人類雖沒有像昆蟲一樣的複眼,卻應有一顆善於發現的心呀。

這就是《小王子》給我的啟示。現在,我看明星不再是隻注重他們的外表,而是嘗試瞭解他們的成名之路,或堅持,或勤奮,或遇挫愈勇,或再接再厲,每個人的成功路上都伴隨著奮鬥的腳步聲。於是,我想,明星們奮鬥成長的經歷或許都是一些很好的勵志故事呢!

外國名著讀後感4

我已經拜讀過許多部外國小說,它們各有各的特點。我喜歡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喜歡保爾那種鋼鐵般的意志;我也喜歡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喜歡它的貼近生活,人物性格的真實鮮明。

但,我最喜歡的是凡爾納的三部曲之一—《海底兩萬裡》,喜歡它,因為它有很強的故事性,有符合科學的幻想,有生動的描寫,更有奇妙的精彩的海底漫遊。讀了這部小說,我不得不說它是那麼的奇妙,那麼驚險刺激,那麼令人陶醉,彷彿我就置身其中,和諾底留斯號在大海中穿梭,一起在經歷這些奇遇,感覺可以用四個字描述:妙不可言。對一個從沒潛游過海底的讀者來說,死的文字彷彿都變活了:再鑲上結了天藍絲帶領子的紅花石疣,散在沙間像星宿一般的海星,滿是小蟲的海盤車,這一切真像水中的仙女手繡的精美花邊,朵朵的花彩因我們走路時所引起的最輕微的波動而擺動起來。把成千上萬散佈在地上的軟體動物的美麗物種,環紋海扇、海槌魚、當那貝——真正會跳躍的貝,窪形貝,硃紅胄,像天使翅膀一般的袖形貝,葉紋貝,以及其他許許多多的無窮無盡的海洋動物。在我們頭上是成群結隊的.管狀水母,它們伸出的天藍色觸鬚,一連串地飄在水中。還有月形水母,它那帶乳白色或淡玫瑰色的傘,套了天藍色框子,給我們遮住了陽光。在黑暗中,更有發亮的半球形水母,為我們發出了磷光,照亮了我們前進的路。好美!可能是因為住在濱海卻沒有見過如此美妙的海底而感到惋惜,也可能是因為作者這麼高超的筆墨而歎服!

據說作者也未曾到過海底!愛因斯坦說過人的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沒錯,小說一開始就有種神祕色彩,如果繼續讀,你就會被巨大的想象力吸引,流連往返於具有神奇魅力的海底,而且作者巧妙的筆法,十分值得我們學習。這部小說啟發人們的想象力,激發人們探索海底的慾望!朋友們,請和我一起沉浸在書的海洋中,漫遊到奇妙的海底世界吧!

外國名著讀後感5

這個暑假裡,我讀了《魯濱遜漂流記》這篇小說,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的丹尼爾·笛福。我被故事中的主人翁魯濱遜深深感動。

他遭遇海難漂流到荒島上以後,不是悲嘆命運對自己的不公平,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修建房子、種植莊稼、養殖動物、製造工具、在絕望和無助中用自己的頑強和毅力與飢餓、疾病等作鬥爭,最後獲救。 《魯賓遜漂流記》一開始,他揹著父母,與同伴們一起出航去南美洲探險時,遇上狂風暴雨,船沉沒了,他只是孤身一人被衝上了無人小島,一個人在這座荒無人煙、遠離大陸的孤島上,孤獨的生活了二十多年,最後獲救,終於步入到文明社會的祖國——英國! 在這種惡劣而又艱苦的生存環境下,能夠堅持這樣漫長的時間,我們想象一下,魯賓遜要克服多大的困難,要有多大的生存勇氣、意志力與毅力呀!沒有房子,魯賓遜走遍這座荒島。

只有他遇難船上的一隻狗和兩隻貓,他企圖向來往的'船隻求救,卻發現哪隻船上的人是海賊。他用身邊僅有的一些物品建了一坐“房子”,後來又在遇難的船上找到了一些麵包、酒、衣服、槍彈等等…… 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它讓我明白了只有在困難時不退縮,勇敢的與困難抗爭,這樣才有機會戰勝困難,否則只會一事無成,我們也要像魯濱遜一樣敢於面對困難、挑戰困難。困難的來臨我們不能掌控,但我們可以以堅強的意志與堅定的信念把困難打敗!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應該有這種敢於戰勝困難的精神,我們可以從一件小小的事中體會到這種精神:寒風呼呼的吹著,人們都穿上了棉襖、羽絨服,早晨都想多睡會兒,而如果我們戰勝寒冷,早早的起床,那我們就會有更多的時間來學習。

《魯濱遜漂流記》真的讓我明白了許多有的人一生也領會不到的東西,特別是他身上那種抗爭精神,讓我佩服,同學們,你看過這本書嗎?如果沒有我建議你看看!你一定也會和我一樣感動的!

外國名著讀後感6

與舊的抗爭,追求新的;與惡的抗爭,爭求善的。簡。愛的人生道路是一條追求與抗爭的道路。她追求平等。在蓋茨海德,她從不因為寄人籬下而“學得謙恭些”,儘量順著他們。相反,她一旦受到約翰的欺負,總是拼命抵抗,即使被關進紅房子也不“悔改”。甚至對首裡德太太大聲說:“你才是騙人”。

童年的她已具有強烈的反抗精神。在桑菲爾德,面對與自己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的羅切斯特,簡大聲喧告:“我不是根據習俗、常規,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軀同你說話,而是我的靈魂同你的靈魂在對話,彼此平等!”這是她靈魂的獨白。同時,她追求博愛——親情、友情、愛情,她追求自由,在蓋茨海德不到仁愛,她去了勞渥德。她不願忍受勞渥德殘酷僵化的宗教束縛,又去了桑菲爾德做家庭教師。她不願認不平等的地位留在桑菲爾德,於是,她去了陌生的沼澤居,自食其力。簡。

愛所追求的平等、博愛與自由,也正是19世紀中期資產階級上升時期新興資產階級的要求。以這種追求為信念的簡。愛在抗爭中形成了獨立的人格。她剛強,身處逆境從不低頭,而是邁開腳步走向新的人生目標。她理智,絕不因為感情而拋棄了理念,儘管痛苦,卻依然果斷地作出決定。她執著,不斷追求自己的信念,任何打擊與艱苦的環境都無法摧毀她。她的生命力異常頑強。正如她所說:“我要不生病,不死”。

強大的生命力為她提供了雖狹窄卻穩固的生存空間,使她最終獲得成功——找到了自己的追求,但她並非自私自利,她的人格是正直的,在桑菲爾德,簡。愛一貧如洗,默默無聞,與布蘭奇的出身高貴、賣弄風情形成對比,簡。愛的矮小,相貌平平與布蘭奇的風雅出眾形成鮮明的.對照;同時,簡。愛的純真、正直與布蘭奇的庸俗也形成鮮明的對照。而與那個瘋女人相比較,簡。愛高尚的心靈與志趣如同天使一般。總之,小說《簡。愛》既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獨立、平等 、自由的強烈願望,又揭露了金錢主宰一切的黑暗社會現實,從簡。愛這個人物身上,我們看到的是獨立、正直的人格。雖然她難以擺脫那個時代和階級的侷限性,但這一人物形象的生命力卻是永恆的。

外國名著讀後感7

人人都想成功,然而你可知道走向成功的橋樑是什麼嗎?是努力,每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用努力培育出來的,總之,我們種種方面都離不開努力。

努力不僅需要自身的勇敢和聰明的大腦,還需要勤奮和持之以恆的精神。英國著名作家丹尼爾·笛福的作品《魯賓遜漂流記》就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具有冒險主義精神的`英國人,不聽父母勸阻,去海外歷險,誰知卻被困於孤島上,孤苦伶仃,但他並沒有放棄希望,以非凡的勇氣和智慧,在孤島上存活了下來,並救援教化了野人“星期五”,成了孤島上的的島主。最終經過28年的等待,找準機會迴歸了祖國,魯濱遜的傳奇經歷也向我們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成功源於努力。

你看,他不分晝夜地努力,為了能迴歸祖國,他每天漲潮之前搶運物資,武器炸藥和一些必不可少的生活物資,他勇敢地與惡劣的天氣鬥,與荒涼的壞境鬥,與野獸鬥,與孤獨鬥,甚至還要和自己鬥。他努力地蓋房子,建籬笆,造木舟,種小麥,做麵包,養山羊,甚至還自己燒製陶器………

魯濱遜的努力雖然是由於他當時身處絕境所迫,但如果沒有“我的脾氣是隻要決心做一件事情,不成功是絕不放手的"這種堅持不解、勇往直前的精神,怎麼可能孤苦伶仃一個人在荒島上成功生存了28個春秋,並改變了荒島的自然面貌呢?我們現在沒有危機,也不必經歷痛苦的煎熬,是不是不需要努力,便可獲得成功的結晶呢?當然不是的。

我們不僅揹負著報效祖國的重任,還揹負著父母的期望,將來還會應對強大的競爭,所以我們必須從國小好文化,打好基礎,讓自己知識豐富。當然,在學習這條路上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總會遇到一些挫折和失敗,如果我們不去解決,放棄的話,怎能對祖國有應有的貢獻呢?怎能走向成功的橋樑呢?只有像魯濱遜那樣“不成功是絕不會放手的”,就一定會成功的。

總之,將來的成功源於今天的努力,我堅信只有努力才能成功!

外國名著讀後感8

我所瞭解的愛情是人類嚮往、依戀、親近的一種奇妙的感情。

在經歷聽力衰退的痛苦後,我想能足夠支撐著貝多芬的力量支柱就只有愛情了吧。

繼朱莉埃塔·居奇亞迪之後又伴隨著兩端感情的結束,愛情似乎把他拋棄了。他肆意地放縱著自己狂躁而粗野的脾氣,無所畏懼,更不要說什麼世人的看法和生活的常規了。

這時候的他正值盛年,《第七交響曲》《第八交響曲》也因他的瘋狂橫空出世,悲劇與鬧劇交融,把他的不拘一格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裡面所蘊含的力量讓這座音樂之都所畏懼!愛情和身體上給予貝多芬的傷痛啊,已經到了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

“我是為人類釀造純釀的酒神,是我給予人們精神上的神聖瘋狂。”

1814年是貝多芬最幸運的一年。因為錯有錯著,在維也納大會上,他憑著自己狂野的演奏風格威震全歐,贏得了大部分社會上流人士的尊敬!

可天資過人,性情高傲的貝多芬要在這浮華輕佻、平庸單調的城市發展可不能如魚得水。他多次尋找逃離的機會。不過你會認為聞名世界的音樂之都會放棄這樣一個天才音樂家嗎。不,這絕對是一個國家的恥辱!

親王們都願意抬高價挽留這粒金子,不過陸續與世長辭的他們再也保不住他。

1816年,這一年就像悲鳴著的烏鴉,終於叼走了偉大音樂家的寶物。

他徹底地聾了。

“當響起觀眾們排山倒海的喝彩聲時,他壓根對此毫無察覺,直到一位歌手牽著他的手,使他轉身面對觀眾時,他才突然看到全體觀眾揮舞著帽子,向他鼓掌致意。”

“退下吧,可憐的傢伙。”“你指揮不了了。”

芸芸紛說幾乎要拔斷他最後的救命草。

沮喪又沉溺於自我的他只剩下一副冰冷的骨架,掛著散發死氣的人皮。曾經的天才淪落為沒有聽覺的音樂家,真是可笑!真是恥辱!

貝多芬的傳奇故事簡直就是白雪公主吃了毒蘋果,一曲曲的驚心動魄還繚繞著未知的思緒遠去。不敢相信這就是結果,老天會給他後續的!

堅強活下去,就當希望離自己不遠!

外國名著讀後感9

讀完《綠山牆的安妮》這一本書,讓我受益匪淺。安妮那銀鈴般的笑聲,久久在我的腦海中迴盪……

《綠山牆的安妮》這一本書講述了綠山牆農舍馬修和瑪麗拉兄妹決定領養一個男孩,不料陰差陽錯,卻領回了愛幻想,喋喋不休的紅髮女孩——安妮。安妮憑藉自己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兄妹倆的認可。最後,安妮通過刻苦讀書,考上了大學,卻因為養母瑪麗拉而放棄了學業……

安妮,她天真,她可愛,她愛幻想,她愛身邊的一草一木。她自小生活在孤兒院,卻從沒有放棄過自己的夢想。總是用陽光的笑容來面對挫折。她愛幻想,豐富的幻想使她更加可愛……她的幻想,她的陽光,都使我深深地被她吸引著……

讀完這本書,我感觸很深,安妮,她總是樂觀面對生活。反過來看看我們自己呢?遇到一點小小的挫折,就輕易放棄,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堅持下去。而安妮呢?她面對挫折,從來沒有輕易說過放棄,“放棄”兩字,從來就沒有出現在安妮的字典裡。每當遇到種種挫折時,安妮依舊用燦爛的笑容來面對眼前的`困難,而不是哭喪著臉。安妮,她每天都擁有陽光般的笑容,她如一個小太陽,為身邊的人們提供溫暖;她如一顆開心果,給身邊的人帶來快樂……如果我們能和安妮一樣,每天以笑容面對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未來將會是一片光明……

安妮的樂觀深深地鐫刻在我的腦海裡,揮之不去。她如一顆生長在巖縫裡的小草,堅韌不拔,積極向上。在她的身上,讓我看到了自己的種種不足,也看到了安妮比起我們所多出的那份執著和那份堅韌。那份執著,那份堅韌,正是我們最缺乏的東西。我們要向安妮學習,樂觀面對現在和未來,堅持自己的夢想。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夢想,一定會實現的!

《綠山牆的安妮》這一本書,給了我力量,給了我實現夢想的勇氣。而這一切,都是安妮那一顆充滿陽光的心給我的……這本書,是我們青少年值得細細品讀的一本好書!

外國名著讀後感10

霧都孤兒這本世界名著講述的是發生在19世紀的一個動人故事。書中的主人翁是一位孤兒,他的名字是奧利弗·特威斯特。他出生於一個濟貧院,出生不久媽媽就死了。他被當作一件物品送來送去,受盡折磨。

他最後遇到了一位善良的老先生:布朗洛老先生,這位老先生好心收留了他,他從此過上了好生活。讀完這本書,我心中久久不能平息。可憐的奧利弗,在已經失去家人的痛苦下,還受到了這麼多折磨。真不知道在他瘦弱的軀體下,有著怎樣的意志,能使他堅持不懈,使他在飢餓、寒冷、孤獨、悲傷、痛苦下頑強的`鬥爭,向美好的生活前進!最令我感動的是奧利弗遇到強盜集團的那章。

奧利弗在路上走了七天七夜,飢餓和疲倦威脅著他。他遇到了傑克·道金斯:一位小偷。傑克把奧利弗帶到了賊窩,小偷們想把奧利弗也訓練成一位小偷。但奧利弗不願意做小偷,逃了出來。讀完這章,一種油然而生的敬佩之情環繞著我的心扉。奧利弗是一位多麼堅強,多麼正義的孩子啊!他寧願逃出賊窩,繼續流浪,也不願做一位小偷。面對生死的關頭,面對是死在街頭或做一位小偷,他堅定的選擇了正義。

雖然他只有10歲,和我們一樣大,但他的堅強,他的正義,他的勇敢,是誰也比不上的!奧利弗承受著巨大的痛苦,但他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生命的嚮往,是支援他前進的力量!我們生活在蜜罐裡,福窩裡,卻總是抱怨,總是不滿足。但我們可曾想過,在世界上,還有許多孩子,正承受著巨大的痛苦;正和飢餓、寒冷、疾病作戰;正面對著失去親人,飄泊流浪的生活。他們充滿著對生命的渴望,對生活的熱愛,可是苦難和他們作對。作為和他們一樣活生生的生命,我們難道能視而不見嗎?不,我們不能!讓我們用雙手和大腦,來幫助他們,來滿足他們對生命的渴望!

外國名著讀後感11

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對我的啟發很大,你們知道為什麼?你們知道我讀了這本書有什麼感受嗎?下面我就給你們介紹一下吧!

女孩海倫·凱勒在年幼時因生病而發高燒,導致她又聾又盲。但是她在這種環境下卻意識到並付出了多於常人無數倍的努力,在老師沙利文的幫助和其他大量的社會關注,打破了無邊的黑暗和死寂,掌握了書面語言後又學會了說話,並進而學會了法語、德語和拉丁語,和耳聰目明女孩們一起從的哈佛大學畢業。她身處逆境時的奮爭和取得的成就打動了我幼小的心靈,使她的名字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

讀了這本書讓我沉思很久,讓我放不下手。我也要好好學習報答幫助我的人。我將要從今天開始做三天有意義的事情。

第一天,我要感謝我們的父母,因為他們是我的啟蒙老師。從我還沒出生就開始為我做好教育的準備,什麼好吃的都留給我,可我還是很淘氣。我要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來報答他們對我全心的愛。

第二天,我要感謝我們的`老師,因為他們像園丁一樣為我們默默的付出,就像沙地文老師一樣教育我們,使我們學到很多知識。馬上老師節就要到了,我要做一張賀卡送給老師,謝謝他們為我們的做出辛勤的工作。

第三天,我要感謝我的同學,因為他們經常幫助我,讓我開開心心地學習和玩耍。在學習中同學們互相幫助,下課後一起做遊戲,有好吃的一起分享。

感謝上天給了我這麼多,也擁有了很多!但是我們以後也會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難,我們要學習海倫·凱勒的那不屈服於命運的精神,去克服種種困難。想想我們是多麼幸福,海倫·凱勒她又聾又盲,竟然還考上了的哈佛大學又從拉德里夫學院畢業,她是付出了多少代價。她的這一切,都是由海倫·凱勒的努力和沙利文老師的精心的教育和朋友的幫助才獲得的。我們應該上課不要開小猜,要認真聽老師講課,下課不要貪玩,複習一下老師講的所有重點。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生活,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這本書,要告訴我們:要克服困難,堅持不懈,永不放棄,才能取得成功。但同時也告訴我們要懷有一顆感恩的心。

外國名著讀後感12

“你們探究死亡,而我卻探究生命。”這是法布林對昆蟲的尊重與熱愛,也是在《昆蟲記》中,我看到倒影與未來。

在荒石園中,到處都是生命的氣息,這裡有會造型的聖甲蟲,這裡有裝死和“自殺”的昆蟲,這裡有婉轉動聽的蟲鳴,這裡有色彩斑讕的蝴蝶……當我看透昆蟲世界的本質,人性與蟲性像鏡子兩邊的物體和倒影,引人深思。

從聖甲蟲身上,我好像看到了人類世界的造型師,它那神奇的觸角能鈄糞球變成各種形狀。在聖甲蟲推糞球的過程中,它堅持不懈,當糞球滑下坡去,聖甲蟲絲毫不放棄,心平氣和地爬到坡底,用盡全力向坡頂推去,“山重水複疑無路,柳岸花明又一村”,經過一番努力,它總算把糞球推上去了。我想,當一個人看到如此震撼的情景,他一定能堅持下去克服困難!

善惡共存才是完美的,在法布林的昆蟲世界,也有貪婪與自私。當綠蟈蟈看到了鰓角金龜,它像一個貪婪的獵食者把食物鋤得粉碎,當別的昆蟲搶佔它的地盤,它毫不猶豫地一腳把昆蟲踹開。這是多麼可怕!在人類世界裡,也總有一些人在精神上剝削人們,給人們帶來極在的損失,他們就像蟈蟈一樣,滿心都是貪婪與罪惡,恨不得把整個世界佔為己有。

昆蟲的世界就人類世界的倒影,每一隻昆蟲都是一個全新的世界。當我們在獵殺昆蟲製作標本的過程中,我們從未考慮過這些微小生命的感受,或許有一天,被殺害的將是人類。在這個大千世界裡,少不了生命間的爭鬥和殘殺了,但是,我們從未注意到自己行為的後果,從未盡力減少對生命的傷害。對昆蟲的每一次“燒殺搶掠”都是我們邪惡的表現,昆蟲身上折射出的美德與品質都是我們的榜樣。

在《昆蟲記》中,我看到了人類的世界,更看到了宇宙間的強與弱的相對性,當我們看昆蟲時,也許有更高等的.生物在觀察我們。弱者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現的,所謂“芸眾生”,群居的昆蟲對於我來說,是弱者;而群居的人類對於更高等生物來說,是弱者。所以,我們要善待每一種生命,因為它們是我們人性的倒影,象徵著我們的未來!

我願保護生命,尊重生命,與所有生命和諧地生存,讓我的“倒影”更美麗,讓我的未來更加美好!

外國名著讀後感13

海,無邊無際。人,孤苦伶仃。寂寞的來人只有大海相伴,滿腔的痛苦只得和大海訴說。老人與海既是朋友也是敵人。在囂張的大海面前,瘦弱的老人顯的十分無力。但是老人用他的精神和信念征服了大海。海明威用樸素的語言將一位英雄描繪的栩栩如生,告訴我們人生如海,我們要用永不服輸的堅強意志來戰勝人生。

《老人與海》是一位弱者與命運奮鬥的記錄。作者用生動的語言展現了老人與大海搏鬥的場面。與鯊魚鬥智鬥勇,面對海上可怕的災難無所畏懼,書中的老人展現的不僅是他強大的力量,更是他對生活的一種信念與態度。

最令我過目不忘的是老人與登多索鯊搏鬥的場面:當一條鯊魚來奪取他的“成果”時,老人沒有顯露出一絲的恐懼,豐富的海上經驗讓他充滿自信。他拿起魚叉展現了青年人都不敵的'力量,鯊魚的鮮血染紅了海水,老人的嘴角終於露出了一絲微笑。“人不是為失敗而生,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這句話深深觸動著每個讀者的.心,使我感受到了老人的意志,做人的精神。在當今社會就需要這種精神來鼓舞仍在挫折中痛苦的人們。

在中國有這麼個男人,他在小時候因意外觸電而失去了雙臂,殘忍的上帝幾乎把它“毀滅”了,但他有著與老人一樣的意志,正是這種不服輸的精神讓他在音樂有了成就,他不愧是中國達人的冠軍,他就是用雙腳彈奏出生命的劉偉。比起這樣的人,才發現自己的懦弱,有時竟被一場考試打敗,甚至別人的一句話認為“我不行”。我們都應該一這位老人為榜樣,我們不是為失敗而生,相信自己定會成功。

老人不僅頑強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他對生活的樂觀態度同樣是不少人所欠缺的。面對殘酷的現實,有的人無法接受而尋覓生死,我們應當以樂觀的態度笑對生活。無論對上帝我們有多麼不公,我們都要積極向上的活著。

老人與海的故事看似傳奇,不可思議。不管這是否真實,但仔細想想何嘗不像人的一生?人生就像一片無垠的大海,沒人看的到盡頭,只能自己出航探索,儘管其中暗藏著危機,不知何時就會捲起風暴。只要我們用頑強的精神和樂觀的心態來面對凶險的大海,不斷的戰勝挫折,就能在人生之海上一帆風順!

外國名著讀後感14

《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小說之父——丹尼爾。笛福鉅作。讀完這本書,我為主人公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精神所震撼。

這本書講述了,主人公魯濱遜在一次不幸中,流落到了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他在島上勞作生息,開拓荒地,圈養牲畜,生產水稻和小麥。在他在島上生活的第20xx年的時候,他打敗了野人,救了他們的俘虜,給他取名為“星期五”。他教會了星期五說英語,用槍打獵,種植小麥及蓋房子。星期五也成了他最忠誠的僕人和朋友。在第20xx年時島上來了一群人,魯濱遜和星期五解救了船長,戰勝了叛變的水手,然後又重新回到英國過起了新生活。

主人公魯濱遜具有許多人驕人的品質。首先他具有頑強的意志力。在困難面前不悲觀絕望,也不對生活抱有任何不切實際的幻想,而是腳踏實地地去戰勝困難,用自己的行動達到目的。其次他是一個具有冒險精神的.人。他出生於中等家庭,原本可以舒舒服服地過日子,但他不安於現狀的性格促使他去實現遨遊四海的夢想。第三,他還是個具有極強動手能力的人。在荒無人煙的島上,他不斷與大自然做鬥爭,靠自己的雙手改變了生活。因為具有這些超人品質,才使魯濱遜在荒島上整整生活了20xx年。

二十八年啊!二十八年對於常人來說已經是個不可思議的數了,魯濱遜卻在島上生活了整整二十八年。當他起初在島上時,並沒有絕望,他在那艘失事的輪船上找到自己的所需品,開始新的生活。你想想,如果是你在這荒島上,會有魯濱遜這樣沉著冷靜嗎?你一定會大哭,覺得自己快要死了。這就是魯濱遜與我們的差別。

我記得有一次,爸爸媽媽臨走前已經向我囑咐好,一個小時後就回來。但他們一走,我的眼淚就流了出來,焦急的等待,覺得時間特別漫長。現在想想真可笑,家裡什麼都有,又不是荒無人煙的小島,而且爸爸媽媽只出來一小時。我覺得自己跟魯濱遜簡直沒法比。

再說星期五,他聰明,勇敢,勤勞。他對自己的父親有著無限的愛,同時也是一個知恩圖報的男子漢,被魯濱遜所救之後,報答救命之恩,毅然決定做他的僕人。他忠誠,有責任心,適應能力強。而我只因父親責備就不理他,生悶氣,只知恩不圖報,怎麼能跟星期五比。

《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告訴我許許多多的道理!

外國名著讀後感15

這是部浪漫又現實的愛情。愛情沒有浪漫就失去其美好的色彩了。但是小說中種種關於門當戶對,以及財富對婚姻的考量卻充斥其中。

伊麗莎白為自己家人的行為給自己帶來的影響萬分懊惱,達西也因此勸賓利先生離開簡,後來自己也是在理智與情感較量之後萬分矛盾地向伊麗莎白吐露心事。所以說什麼是愛情?那種純粹的感情,愛的不顧一切,單純的潔白如雪的愛情是不是真如鏡中花水中月,是不是隻不過是人們心中的美好幻想和追求罷了,而現實生活中人們總是尋找二者之間的最佳平衡點。

伊麗莎白在知道威克姆的真實面目前對其充滿好感,她的姨媽卻說這樣的青年託付終身不會幸福,因為他沒有財產沒有穩定收入,伊麗莎白接受這樣的看法,並且主動剋制了自己的感情,呵呵這樣並沒有給伊麗莎白抹黑,只會讓我們看到一個真實理智的伊麗莎白,聰明理智的姑娘。

達西繼承祖業,生活無憂無慮,在上流社會裡也是受人尊敬,在那樣的地位,一切的美德都不為過,慷慨大方,助人為善,這些東西無助與對他形象的豐富,對他倒是沒什麼評價。

有一個細節的描述很有意思,伊麗莎白和她的舅媽舅舅Mr·Mrs·Gardiner到彭伯利-達西的莊園去遊玩時,不小心遇見達西之後,Mr。Gardiner和達西先生的交流讓伊麗莎白非常滿意,她覺得達西應該知道自己的親戚不都是那種舉止讓人厭煩的人。這樣的心理描述的確很有意思,伊麗莎白已經非常在乎達西的.感受了,如果不是的話,她的親戚如何的糟糕又關達西何事?再者,伊麗莎白是不是也有那麼一點的虛榮心呢,這無損她的可愛,反而使她更加可愛!誰不有一點點呢?

在追求愛情的路上,一定要堅定自己的信念,不要因為金錢、名利或其他原因而草草決定,要堅持尋找真愛。如果對方的某些缺點是自己所不能容忍的、而且也是自己所無法改變的話,就應該果斷選擇放棄;當然也應該要珍視彼此,不要由於別人的一些話就改變自己的決定,幸福要自己去經營。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