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說課稿 > 幼兒園中班數學說課稿15篇

幼兒園中班數學說課稿15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4.3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數學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中班數學說課稿15篇

幼兒園中班數學說課稿1

一、說教材

認識梯形是中班的教學內容。在幼兒認識平面圖形的過程中,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幼兒已經認識了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及長方形,在此基礎上來認識梯形,對幼兒來說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提高的過程。

二、說設計思路

梯形是隻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幼兒所要認識的平面圖形中最難理解的一種,尤其是梯形的概念。因此,中班幼兒認識梯形,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徵,能找出相應的圖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兒用語言描述梯形的特徵。所以,我把本活動的目標定為:

1、初步理解梯形的特徵,並能不受其他圖形的干擾,在各種圖形中找出梯形。

2、認識不同的梯形,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3、激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本課重點:瞭解梯形的特徵。

難點:認識不同的梯形。

三、說教具

為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及熱情,樹立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我進行了如下準備:

1、課件;

2、不同形狀的梯形若干;

3、幼兒學具:每個幼兒座位底下放一個小信封,裡面有三角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及梯形;

4、幼兒每人一盒水彩筆;

5、在活動室牆上張貼一些包含梯形的圖片。

四、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該成為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我採用瞭如下方法:

1、觀察法:觀察是幼兒認知活動中比較重要的學習方式,在活動中,我充分利用電教手段引導幼兒觀察幻燈片,感知梯形的特徵,從而區分出梯形與正方形及長方形的不同。

2、操作法:動手操作能引起大腦的積極思維,大腦皮層的分析和綜合活動來自運動器官的訊號,當幼兒注意變為幼兒直接操作的物件時,就使大腦皮層處於積極的活動狀態,引起幼兒高度的學習興趣。

3、遊戲法:遊戲是幼兒喜聞樂見的一種娛樂形式,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教學內容,開展一些與教學有關的遊戲活動,是激發幼兒學習,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的途徑。

五、說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內容安排為一課時。課堂教學是幼兒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展以及思想品德的養成的主要途徑。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地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啟發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進行了教學設計。共設計了四個主要的教學程式:複習整理基礎上,滲透新知識點――新授活動――鞏固活動――生活化延伸

(一)在複習圖形的基礎上滲透新知識。

1、看幻燈片,複習學過的圖形,滲透新知識。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請來了一位小客人,你們看看它是誰?(小青蛙)小青蛙為我們帶來了許多圖形寶寶,它想考考小朋友們認不認識這些圖形寶寶。(螢幕上依次出現三角形、圓形、正方形及長方形)找幼兒說出每種圖形的名稱及特徵,最後再出現梯形,讓幼兒通過觀察發現這個圖形既不是正方形,也不是長方形,從而讓幼兒自然而然地有了想探索這個圖形的渴望。

2、出示一個梯形,提問幼兒:這個圖形有幾條邊?幾個角?你們看,它上面的邊短,下面的邊長,上下兩條邊平平的,旁邊兩條邊斜斜的。這個圖形像什麼?

3、師小結:這個像滑梯一樣的圖形叫做梯形。

不過,梯形寶寶可調皮呢,它一會兒翻跟頭,一會兒躺下睡覺,你們看這樣還是梯形嗎?(師小結:原來梯形可以倒著放,臥著放,它們都是梯形。)

4、分別出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讓幼兒瞭解它們也是梯形。

提問:這個一邊可以當滑梯的圖形,是不是梯形?這個兩邊有一樣長滑梯的圖形,是不是梯形?

(二)通過操作活動,鞏固新知識

每個幼兒的座位底下都有一個小信封,裡面裝有三角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及梯形,讓幼兒找出梯形,並且為梯形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三)遊戲活動:“找梯形寶寶”

通過尋找生活中常見事物中的梯形,加深對梯形特徵的認識。

1、讓幼兒在活動室周圍張貼的圖片中,尋找梯形寶寶,先請一名幼兒找找、說說。

2、鼓勵全體幼兒尋找梯形,跟同伴和客人老師說說梯形寶寶藏在哪裡。

六、活動評價

這節課,我通過四個環節的教學設計,既遵循了概念教學的規律,又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指導幼兒觀察、遊戲,操作,獲取新知識;同時注重培養幼兒的思維和各項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讓幼兒動口、動手、動眼、動腦為主的學習方法,使幼兒學有興趣、學有所獲。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於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並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一系列的遊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幼兒園中班數學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數來源於生活,運用於生活.人是序數這個內容靈活豐富,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因為敘述教學中既有方向性的序數,也有初步的二維空間序數的認知,是對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一些零散的無意識的序數感知的整合。但這些知識光靠教師枯燥無味的講解,幼兒是沒有興趣的,那怎樣引導幼兒輕鬆學習呢?我嘗試用遊戲的形式,將“認識5以內的序數”作為教學內容,讓幼兒在輕鬆愉快地活動中自主探索.學習。並能為以後學習10以內的序數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活動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性作用。原教案的活動目標只定了認知目標,我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定活動認知.情感.能力三方面的目標。具體如下:

1.正確感知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並能用第一至第五的序數詞表示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2.學習按給出的序數詞找到它所表示的位置。

3.發展幼兒思維的邏輯判斷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4.培養幼兒在計算活動中的興趣。

原活動的重難點:

是學習從不同方位觀察認識5以內物體的排列次序。這樣對幼兒來說有點太深奧。根據現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於感知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活動的難點:

是用序數詞來表示物體的位置。

三.活動準備

原教案中的活動準備為活動的開展是準備較充分的。但為了給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情景和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我準備了以下材料:森林小區圖.樓房圖.各種小動物教具若干。

寫有1—5序數的“鑰匙”一套.幼兒每人一套空白卡片.一隻黑色筆.一張照片供遊戲使用。

三幅色彩鮮豔的背景大圖,採用了磁性教具,一方面方便幼兒操作,節約課堂時間,另一方面提高了教具的使用率和使用次數。

四.說教學過程

原教案教學過程中三個環節是比較清楚,幼兒在學習中也比較積極.教師也提供教學具讓幼兒操作,並在最後一個環節安排了遊戲讓幼兒鞏固知識,基本上達到了活動目標。但整個過程始終是教師直接引導啟發,幼兒的思維受到了約束,活動中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幼兒為主沒在活動中體現出來。在教學中教師運用了操作法.引導法.講解法和遊戲法,讓幼兒在學習中能愉快輕鬆,從中學到知識,但教師注重了知識的掌握,沒考慮到讓幼兒學到的知識得到深化.運用。針對原活動中的不足之處,我把新教案的教學過程設計為四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學習用第幾座的形式來表示五座房子的序數,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機,通過幫小動物搬房子,給5座小房子釘門牌號碼,學習序數詞第一至第五,並讓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及時地肯定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在這一環節中還讓孩子們表達了幫助他人以及成功所帶來的喜悅心情。

第二個環節通過給5個小動物分5座小房子的遊戲,請幼兒按小動物所在的位置掛相應的數字鑰匙。立即對第一個環節的知識進行了複習和鞏固。這個活動結束時採用了一小段歌表演的形式,既讓幼兒體驗成功又一次強調了助人為樂的良好行為習慣。

第三個環節我給孩子們加深了難度,進一步啟發幼兒探索,通過再幫小動物找房子這一活動,讓幼兒學習能夠按指定的序數詞來找到相應的位置。幼兒在說說做做這樣輕鬆愉快的遊戲氣氛中,孩子們順利地完成了任務。

第四個環節是對前面三個環節的鞏固,我又適當提高了難度,讓幼兒學習用第幾層第幾間形式表述物體所在的位置。通過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幼兒說說自己是第幾層第幾間,使幼兒把體驗結果上升到理性認識。幼兒在這一環節中參與願望和積極性都很高。

這四個環節的安排,我是根據幼兒園教育綱要中的科學指導要點的第一條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索慾望。整個活動依據幼兒的學習規律和年齡特點,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選擇最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為內容,注重整個活動的綜合性.可操作性.寓教育於遊戲活動中。根據幼兒喜愛遊戲的天性和思維的特性,本節課通過幫小動物找房子的遊戲串成一系列的操作活動貫穿整個活動,在整個學習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啟發幼兒探索,來調動每個幼兒思維的積極性。通過讓幼兒動口.動手.動腦,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給幼兒一個自由空間,讓幼兒自主操作,體驗成果,讓他們在操作中獲得知識經驗,發展各種能力,培養興趣,達到認識5以內序數的目標,並且能進一步學鞏固它。

教學反思:

1.幼兒在本節課中非常積極。

2.幼兒通過這節課深刻的認識到了5以內的序數,由於教具比較新穎,遊戲比較多,幼兒在本節課中玩得非常開心。

3.本節課的設計簡潔明瞭,適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讓幼兒在玩中輕鬆學到了知識。

4.在認識5以內的序數的同時,幼兒還能正確的認識到了動物們愛吃的東西。

5.在跳田遊戲中,幼兒還可以提高自身的跳躍能力。

幼兒園中班數學說課稿3

一、說教材

拼圖活動是幼兒園經常進行的活動,也是孩子們非常感興趣的一項活動。以往的拼圖活動比較注重拼圖的造型設計和製作,對拼圖活動本身所蘊藏的數學內涵挖掘不夠。其實,拼圖活動也是幫助幼兒瞭解整體與部分關係、掌握數概念的一個很好的載體,而且也符合新《綱要》“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這一精神。

二、說幼兒

中班幼兒的思維仍帶有直覺行動性,主要依靠動作進行,需要親身體驗,在操作探索中發現事物的特徵。他們對於物體整體與部分關係的理解,必須藉助於對具體物象的感知,拼圖活動恰好為幫助幼兒感知數量的多少、整體與部分的關係提供了直觀形象的支援。在日常的活動中,孩子們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圓形拼圖的造型經驗,為本活動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說目標

思維的靈活性、多樣性和創造性是數學活動目標始終貫徹的一個原則,瞭解幼兒的思維過程、思維發展水品和個性特點,創設更適宜的條件和環境幫助幼兒發展思維能力則是我們確定數學活動目標、設計數學活動過程的基本準則。由此,本活動的目標初步確定為以下兩個方面:

1、通過拼圖活動,加深幼兒對圓形造型變化的認識,初步瞭解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2、初步學習用統計的方法進行記錄。

從中班幼兒已有的經驗水平和思維特點出發,幫助幼兒理解物體整體與部分的關係是本活動的重點,由於中班幼兒首次接觸統計的方法,引導幼兒學習用統計的方法記錄就成為本次活動的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1、教法

在幼兒數概念形成的過程中,幼兒首先學習用一種正確的順序說出數詞,對數序的感知從“連串”水平發展到“雙向數鏈”水平,然後才能在具體的實物和抽象的數概念之間建立聯絡。在這個過程中,幼兒逐步建立起整體與部分、數群與集合等概念。而教師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必須關注幼兒已有的經驗水平和思維特點。於是,本活動採用“示範講解”、“提問”、“觀察”的教學方法,“示範講解”可以幫助幼兒聯絡已有經驗思考拼圖中的一些數學關係;“開放性的提問”可以啟發幼兒的思維,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去發現;“觀察”則讓老師在活動過程中瞭解每一個孩子的思維過程,從而根據個體的差異提供適時、適當的幫助和指導。

2、學法

幼兒只有在與材料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才可能對某一數學關係有所體驗並獲得感性經驗,由此,本活動採用的最基本的學法就是“操作法”,這也是幼兒學習數學的基本方法,孩子們帶著問題去操作、思考、探索,通過一個個活動環節感知物體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幼兒思維的操練與學習

習慣的培養將使幼兒終生受益。另外,本活動採用“討論交流”的方法,使幼兒在師幼互動、同伴互動的過程中分享學習經驗,更好地掌握統計記錄的方法。

五、說活動程式

1、活動準備

大小、顏色不同的'圓形、2種圖案紙、若干份記錄紙、數字標籤、一些輔助圖形

2、活動過程

(1)師幼共同拼出示範花的圖案

出示圖案紙:請小朋友根據圖案用圓形拼出花的造型。

引導幼兒回憶拼圖經驗:你還有其他的方法拼出花的造型嗎?(變換圓形的大小、顏色、數量拼出多種花的造型)

(2)藉助統計,使幼兒學會記錄方法

提問:小朋友們有很多種拼花的方法,老師想知道你們都用了哪些不一樣的圓形,該怎麼辦呢?想知道每種圓形用了幾個又該怎麼辦呢?

幼兒自由討論,教師幫助幼兒提煉多種方法,並比較得出統計記錄的方法。

出示記錄紙:

圖形數量

幫助幼兒提煉統計記錄的方法:在圖形一欄中貼上拼花所使用的不同的圓形,在數字一欄中用數字標籤記錄所使用圓形的數量。

初步感知整體與部分的關係:一朵大的花的圖案是由6個小的圓形拼出來的。

感知數量:不同顏色、大小的圓形分別有幾個。

(3)藉助實際操作,進一步感知部分與整體的關係

①、你能用圓形拼出不同的花的圖案嗎?

②、你能用圓形拼出其他不同的圖案嗎?(鼓勵幼兒以圓形為基礎使用輔助圖形拼出更多的圖案造型)

(兩種不同的操作要求為幼兒提供了兩種不同的層次要求,滿足了不同能力水平幼兒的需要。)請小朋友在拼圖活動的基礎上記錄自己的拼圖方法。

(4)集體分享作品,梳理並提升幼兒經驗

幼兒交流:用幾個小的圓形拼出了一個大的圖案。(為幼兒提供了向同伴學習的機會,進一步理解拼圖中整體和部分的關係,同時在交流的過程中也使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發展。)

出示第二張圖案紙(船),提問:你能用其他的小的圖形拼出這個大的圖案嗎?你有幾種拼法?請小朋友在日常拼圖活動的時候試一試,用統計的方法記錄下來,比較一下“同一個圖案,可以有幾種不同的方法拼出來”,更進一步地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在日常的拼圖活動中可以繼續延伸這一活動,引導幼兒在生活中感受和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並進一步學習用統計的方法記錄在生活中發現的一些數學關係,使數學教學既來源於幼兒生活又迴歸幼兒的生活,真正體現“教育生活化”的理念。

幼兒園中班數學說課稿4

一、說教材:

幼兒數學邏輯思維訓練簡單的說可以包含了數、量、圖形與空間、邏輯與關係四大領域。數以及數與數間的邏輯關係是事物各種屬性關係在人腦中引起的綜合反映,複雜且不易理解。,而我今天要說的相鄰數對於4到5歲的幼兒尚沒有在其大腦中形成這一概念,而與其接近的鄰居關係卻是幼兒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的要求,我設計了這堂《10以內的相鄰數》的教學活動,希望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遊戲活動中和積極參與操作的過程中獲得相關知識。

二、說教法與學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物件。”為此,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採用本活動中採用、故事講述法、情景表演法、猜測法、模仿法、遊戲法、操作法、驗證法等教學方法;提問方式也將採用個別提問、小組提問和集體提問等多種提問方式。讓幼兒在聽聽、猜猜、說說、玩玩的過程中融入學習,獲得知識和經驗。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我的說課還很粗糙,不妥之處敬請指正。

三、說目標: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的要求和“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原則,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數學邏輯思維訓練的實際發展水平,制定了以下目標:

1、用講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情感)

2、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認知)

3、理解並能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認知)

4、發展幼兒的比較的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能力)

四、說重難點:

1、活動重點: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2、活動難點:理解並能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五、說活動準備:

1、森林背景圖,十座寫有1——10數字的蘑菇小房子,小猴、小熊手偶各一個和老虎的圖片一張,故事《住賓館》。

2、1-10的大點卡和數卡一套。黑板1——11的數字卡片。

3、幼兒數學操作板1個/人,1-10的點卡一套/人。

4、撲克牌人手一份(從1到11);標有1—10的數字卡片,每個小朋友一張

5、已經學習過了《11以內的序數》、《11以內數的形成》(包括0)等,幼兒有了初步的數與數之間存在某種邏輯關係的概念

六、說過程:

1、開始部分:通過拍手遊戲和幼兒講講說說,初步理解“鄰居”關係。

A、拍手遊戲:“嘿嘿,(小朋友名),我問你,你的朋友在哪裡?”“嘿嘿嘿,在這裡!”(被問的小朋友舉起旁邊小朋友的手。)

B、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午休的小床,請你說一說自己的鄰居都有誰,讓幼兒理解什麼是鄰居。

2、基本部分:

A“興趣是幼兒學習最好的老師”,通過有趣生動的故事講述和表演,通過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回憶故事的內容。如:

(1)熊貓說6號有兩個鄰居,它們都是誰呢?小猴子的家應該是幾號呢?

(2)小熊說它的家是8號的`鄰居,8號的鄰居是誰呢?

(3)小熊的家不是9號,那應該是幾號呢?

並在回憶故事的過程中,將小動物全部拿走,只留下帶有數字的小房子,實現從具體的物到抽象的數的轉換,告訴並幫助幼兒相鄰數的定義(1)。提問:6的鄰居是誰呀?(理解“相鄰數”。小朋友都有兩個好聽的名字,比如王乾瑞小朋友在家裡媽媽叫你寶寶,在幼兒園老師叫你王乾瑞。數字的鄰居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相鄰數。)得出結論:7和8是6的鄰居,也叫做6的相鄰數,9和10是8的鄰居,也叫做8的相鄰數。(2)提問:那麼5有沒有相鄰數,它們是誰?。得出結論:每一個數都有兩個相鄰數。5有兩個相鄰數,是4和6.(3)幼兒自主探索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部分幼兒上前操作,集體驗證),進一步推理說出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B複習11以內數的形成,“添1就是,比少1”為後面理解10以內相鄰數(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打下基礎。複習數字1-11。

(1)、請你說得比我多1(少1)。“小朋友,我問你,比2多1就是幾?”“

(2)、接著往下數,一直說到數字11。

C幼兒操作,總結評價幼兒操作的結果,理解並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1)、“你幫1找到了哪兩個相鄰數?為什麼0是1的相鄰數,2是1的相鄰數呢?”引導幼兒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2)、發放幼兒數學操作板及操作點卡,幫助幼兒理解相鄰數間多1少1的關係。“你找出比2多1的點卡,請你找出比2少1的點卡。”依次找出比3、4、5、6、7、8、9、10多1或者少1的數,引導幼兒依次說一說3、4、5、6、7、8、9、10的相鄰數及其之間的關係。

3、結束部分:遊戲中鞏固對相鄰數的認識。

遊戲:(1)、發給每個小朋友一張1-10其中一張數字卡片,“嘿嘿,小朋友,我問你,的相鄰數就是和?”(2)《撲克牌裡的相鄰數》:兩人一組,甲抽取乙撲克牌裡的任一張牌,然後讓甲找相鄰數,找對了,牌歸他,找錯了牌歸乙。在規定的時間內最後以誰的牌多為勝。

幼兒園中班數學說課稿5

一、說教材

這一活動主要要求幼兒辨認平面幾何圖形,中班小朋友他們的思維是直覺形象的,在學習過程中要著重感知事物的明顯特徵。然而幾何圖形的認識往往過於單調、抽象。因此根據綱要中指出的: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為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設計此活動,讓幼兒能大膽地參與活動,積極地投入實踐中去。

二、說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認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有探索認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標是:

1.引導幼兒區分圖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半圓形等若干)。

2.讓幼兒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轉換關係,並能想辦法解決問題。

3.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發展幼兒動手能力,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慾望。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為:複習鞏固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半圓形的認識;

4.難點定為:初步感知幾種圖形的組合和轉換關係。

三、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

知識準備:已認識簡單、常見的圖形

物質準備:

1、教具:大的圓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各一個,小箱子一個(裡面放圖形或卡紙做的小鳥一隻)

2、學具:每人一套幾何圖形(有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半圓形、圓形等若干)

四、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活動我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還挖掘此活動的`活動價值,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

1、情景創設法:活動匯入部分既要讓幼兒發現問題,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問及探索,又要通過幼兒感興趣的方式設定懸念,因而我設計了用圖形給小鳥造一間漂亮的小房子這一情節,並通過情景表演的方法啟發幼兒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教具演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動的演示是運用幾何圖形的基礎上,學會區分異同。

3、觀察法:觀察可豐富幼兒感性經驗,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興趣和求知慾。

4、遊戲法:“富教育於遊戲之中”是《規程》的原則體現之一,淡化模式,把教育內容寓在有趣的遊戲中,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在本次活動中,以“遊戲”貫穿活動始終,遊戲是本次教學活動的一條主線。

(二)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探索能力,更讓幼兒獲得了學習的技能和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活動採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究學習。《綱要》指出教師在提供豐富材料時,要使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本活動的操作是幫助小鳥造一間漂亮的房子,讓幼兒通過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來認識幾何圖形。

2、交流法:同伴間相互交流探索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使《綱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動”得到真正體現。因為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創設了遊戲的情景,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並且在遊戲中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

五、說教學程式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創設圖形遊戲的情景一下子抓住幼兒的眼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

2、第一次操作——紙箱變魔術

帶領幼兒摸圖形”,引導幼兒觀察圖形,並通過交流發言,做分類遊戲等多種方式來複習鞏固對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的特徵以及常見顏色的掌握。

3.第二次操作—— 圖形變變變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定了“圖形變變變”的遊戲,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鞏固所學內容。《綱要》中指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真正參加探索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索的過程和方法。讓孩子通過摸一摸,看一看,拼一拼來鞏固對圖形(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特徵的掌握。

4.第三次操作——小鳥的家

引導他們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相互交流幫助,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從而得出結論——用幾個不同形狀的圖形能拼出一個新的圖形來。幼兒在遊戲過程中反覆感受、反覆體驗以突破難點。同時也培養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我一共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動,這三次操作活動每次的藥企業和難度都不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線條清晰,利於孩子逐步深入的仔細觀察和主動探索。

5.活動延伸

一次活動的結束不代表這次內容的終結,幼兒的知識要經過多次反覆的鞏固和聯絡,要不斷的積累和深入。一次活動後,我們的教具和學具也還有大量的再次使用空間,所以我請孩子們把材料轉移到活動區,在那裡感興趣的孩子們還可以接著探索形狀的奧祕。

六、效果預測

整個活動程式的安排,能遵循《綱要》中組織與實施中的教育性、互動性、針對性的原則,也符合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規律。因此,我想通過這樣的一個活動,孩子們不僅能認識幾何圖形,能詳細地說出各圖形的區別,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組合和轉換關係,而且在以後的學習中遇到困難時嘗試用已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動手操作及與同伴交流等方法來解決問題。

幼兒園中班數學說課稿6

活動的目標是:

(1)讓幼兒感知5以內的數量,認識數字1~5。

(2)引導幼兒尋找、發現自己身上蘊含的數量,並用相應的數字表示,嘗試用繪畫的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3)引導幼兒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目標內容與教材上有所不同,原因是:這樣從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表述更完整、更清晰;還有就是我們身體有關部位數量為3和4的比較難找,所以我把教材中“尋找、發現自己身體有關部位蘊含的數量”改為“引導幼兒尋找、發現自己身上蘊含的數量”,這樣既包括身體部位,又包括身上的衣物等,更利於活動的開展。

活動的重點是:

讓幼兒感知5以內的數量,認識數字1~5。

活動的難點是:

數字與數量的對應及用繪畫方式記錄。

教學中我主要採用遊戲法和操作法,把數學知識寓於一個個有一定規則的、有趣的遊戲之中,通過對數字卡等材料的玩耍和操作,快快樂樂的掌握知識、發展能力。

我設計的教學環節其實就是由幾個小遊戲有機串聯而成的,什麼遊戲?如何串聯?是否又有趣又有用?別急,聽我慢慢道來。

一開始,我用“眼明嘴快”的遊戲匯入:“我給大家帶來幾個數字朋友,看看誰能最先認出它、最先說出它的名字。”然後我用“閃爍法”快速出示數字卡,請幼兒認讀。這個遊戲既能檢驗幼兒對數字的認識程度,又能防止已經認識數字的幼兒失去興趣。作為對幼兒良好表現的獎勵,我說:“小朋友,我愛你,照張相片送給你!”一邊用手指作成取景框,“咔嚓、咔嚓”給孩子們“照相”,其實,這已經自然過渡到第二個遊戲——和幼兒一起“給數字寶寶照相”。這個遊戲的目的是引導幼兒進一步觀察、記憶字形。分別給數字1~5照完相後,我說:“香蕉老師也想請你們給我照張相,行嗎?不過,我得打扮一下,請稍等!”當我穿上貼滿數字的外衣時,新一個環節開始了。

“啊,香蕉老師變成數字人了!咦,數字寶寶跑我身上幹什麼?找朋友?我身上有數字寶寶的朋友嗎?在哪裡?我們來幫它們找一找。1(2、3、4、5)的朋友在哪裡?”這樣引導幼兒尋找我身上數量與每個數字對應的部位或物品,初步建立數字和數量的對應關係。當幼兒領會了遊戲的要求時,我說:“數字寶寶想到小朋友身上找找朋友,可以嗎?”請每位幼兒拿一張數字卡,在自己身上進一步探索、尋找數量與所拿數字相對應的部位或物品。

下一個環節是讓幼兒嘗試用繪畫方式記錄自己的發現,我是這樣過渡的:和孩子玩“啞謎”——我指自己身上的某一部位或物品,它的數量是幾,就請拿數字幾的幼兒把數字卡交給我,然後到寫著這個數字的“轉盤”周圍等待。當所有幼兒都進行完後,我向幼兒交代要求,請幼兒在“轉盤”周圍的空白紙處,用畫簡圖的方法,記錄自己發現的相應數量的部位或物品,並引導同一組的幼兒畫的時候分工合作,避免重複。我之所以把記錄表設計成“轉盤”,是因為:這樣有利於幾個幼兒同時記錄,並且可以解決記錄中出現的方向性問題,“轉盤”一轉動,我們可以端正地看到每幅圖;另外可以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同時增強記錄的趣味性。等幼兒記錄完了,我請組與組之間交換檢查,糾正錯誤,讓幼兒在這個過程中通過交流,獲得更多的正確資訊。

結束部分也充滿了遊戲性。“我們身上藏著很多數,動物身上也藏著很多數,你聽——一隻青蛙(伸出一個手指)一張嘴(指嘴巴),兩隻眼睛(眨兩下眼睛)四條腿(各拍一下四肢),撲通一聲(學蛙跳)跳下水(兩臂滑水)。來,大家一起來學學小青蛙吧!”這個遊戲除了與數字有關外,還能讓幼兒得到適當的活動。活動在有趣的`遊戲中結束。

數學知識不是靠傳授從外部灌輸到幼兒身上的。而是通過幼兒自己的探索活動自主建構起來的。數學活動的這一特點決定了數學領域的學習活動必然是幼兒主動的探索活動,是幼兒在興趣的指引下,通過對物質材料的擺弄、操作、思考和交流而獲得知識的過程。教師在活動中,只是起指導幼兒學習的作用,而不是代替幼兒學習,不是簡單地把結論或答案告訴幼兒。所以,我運用了一個個幼兒喜歡的遊戲,首先激發起幼兒的學習興趣;每個遊戲中蘊含著不同的知識點,幼兒在玩遊戲的過程中,積極操作、主動思考,不知不覺、快快樂樂地獲得了知識,發展了能力。如果活動結束後,幼兒能感到“學習數學原來這麼有趣、這麼快樂!”那便是我最大的成功、最大的快樂!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讓我瞭解了孩子對數學都很薄弱,為了能夠使他們對數學感興趣,我準備在以後的數學活動中多加遊戲,做到讓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的目的。真正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不斷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幼兒園中班數學說課稿7

一、說教材

這一活動主要要求幼兒辨認平面幾何圖形,中班小朋友他們的思維是直覺形象的,在學習過程中要著重感知事物的明顯特徵。然而幾何圖形的認識往往過於單調、抽象。因此根據綱要中指出的: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為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設計此活動,讓幼兒能大膽地參與活動,積極地投入實踐中去。

二、說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認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有探索認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標是:

1.引導幼兒區分圖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

2.讓幼兒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轉換關係,並能想辦法解決問題。

3.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發展幼兒動手能力,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慾望。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為:複習鞏固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的認識;

難點定為:初步感知幾種圖形的組合和轉換關係。

三、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

知識準備:已認識簡單、常見的圖形

物質準備:

1、教具:自制的“石路”上面畫有大小不同圖形“土坑”若干。

2、學具: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的圖形卡片若干,幼兒人手一個小塑料筐。

四、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活動我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還挖掘此活動的活動價值,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

1、情景創設法:活動匯入部分既要讓幼兒發現問題,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問及探索,又要通過幼兒感興趣的方式設定懸念,因而我設計了鋪石頭這一情節,並通過情景表演的`方法啟發幼兒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教具演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動的演示是運用幾何圖形的基礎上,學會區分異同。

3、觀察法:觀察可豐富幼兒感性經驗,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興趣和求知慾。通過組織幼兒觀察石頭的顏色和形狀,達到鞏固和比較各種形狀特徵的目標。

4、遊戲法:“富教育於遊戲之中”是《規程》的原則體現之一,淡化模式,把教育內容寓在有趣的遊戲中,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在本次活動中,以“遊戲”貫穿活動始終,遊戲是本次教學活動的一條主線,讓幼兒在撿石頭——鋪石頭——踩石頭的一系列遊戲來達到預設目標

5、活動過程中,我滲透了“多元智慧”的理念,將各領域的知識有機整合在一起,如在觀察活動中滲透了語言表達教學,在“鋪石頭”中滲透了方位詞教學及社會情感教育等等。

(二)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探索能力,更讓幼兒獲得了學習的技能和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活動採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究學習。《綱要》指出教師在提供豐富材料時,要使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本活動的操作是幫助小朋友鋪路,讓幼兒通過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來認識幾何圖形。

2、交流法:同伴間相互交流探索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使《綱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動”得到真正體現。因為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創設了遊戲的情景,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並且在遊戲中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

五、說教學程式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創設撿石頭鋪路的情景一下子抓住幼兒的眼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

2、第一次操作——撿“石頭”

帶領幼兒撿“石頭”,引導幼兒觀察“石頭”的形狀,並通過交流發言,做分類遊戲等多種方式來複習鞏固對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的特徵以及常見顏色的掌握。

3.第二次操作——鋪“石頭”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定了“鋪石頭”的遊戲,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鞏固所學內容。《綱要》中指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真正參加探索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索的過程和方法。讓孩子通過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來鞏固對圖形(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特徵的掌握。

3.第三次操作——拼“石頭”

在孩子們操作的過程中發現難點問題——有些坑找不到相同形狀的“石頭”來填,並及時丟擲問題,引導他們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相互交流幫助,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從而得出結論——用幾個不同形狀的圖形能拼出一個新的圖形來。幼兒在遊戲過程中反覆感受、反覆體驗以突破難點。同時也培養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我一共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動,這三次操作活動每次的藥企業和難度都不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線條清晰,利於孩子逐步深入的仔細觀察和主動探索。

4、音樂活動——踩“石頭”

《綱要》中指出幼兒的活動要動靜交替,切合幼兒年齡特點。中班幼兒的專注時間一般在25——30分鐘左右,在三次操作活動後,我特意安排了這個音樂活動,讓孩子在輕鬆活潑的音樂中跳一跳,蹦一蹦,搶一搶,放鬆心情,活躍氣氛,而且也再次鞏固了對圖形的認識和掌握。

5、活動延伸

一次活動的結束不代表這次內容的終結,幼兒的知識要經過多次反覆的鞏固和聯絡,要不斷的積累和深入。一次活動後,我們的教具和學具也還有大量的再次使用空間,所以我請孩子們把材料轉移到活動區,在那裡感興趣的孩子們還可以接著探索形狀的奧祕。

六、效果預測

整個活動程式的安排,能遵循《綱要》中組織與實施中的教育性、互動性、針對性的原則,也符合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規律。因此,我想通過這樣的一個活動,孩子們不僅能認識幾何圖形,能詳細地說出各圖形的區別,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組合和轉換關係,而且在以後的學習中遇到困難時嘗試用已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動手操作及與同伴交流等方法來解決問題。

幼兒園中班數學說課稿8

活動目標

1、能正確辨認三角形、正方形、圓形,並能說出圖形的名稱。

2、在認識圖形的基礎上,體驗遊戲的愉快。

3、能叫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名稱,認識它們的'主要特徵。

4、進一步鞏固對正方形和長方形的認識,瞭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

活動準備

1、有三角形、正方形、圓形 "土坑"的小路,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的"石塊" 。

2、三個圖形寶寶的家。

3、小貓掛飾人手一個,後面貼上圖形。

活動過程 一、集體認識三角形、圓形、正方形。

教師:"今天,貓媽媽請來了幾位圖形寶寶,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二、幼兒"修路",鞏固認識圖形。1、教師:"寶寶們真能幹,現在圖形寶寶請我們到他們家去做客。

寶寶們出發了,要跟好媽媽哦,不然會走丟的。"放音樂,學小貓走。

2、來到小路邊。教師:"唉呀呀,怎麼了,"幼兒說,"小路上有許多小坑,"

教師說:"小坑都是什麼形狀的",幼兒回答。教師:"那我們有什麼辦法把路填滿呢?"幼兒回答。

教師:"寶寶們看,路邊有那麼多石頭,我們用這些石頭來修路吧,"幼兒修路,提醒幼兒:"寶寶們要動動腦筋,什麼樣的石頭放到坑裡才正正好。"

3、教師檢查小路有沒有都修好。教師:"你們用什麼形狀的石頭修路的啊?(請個別幼兒回答),小路修好了,我們邊走邊說說你走在什麼圖形上。"(教師先示範,幼兒再示範)

4。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告訴幼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名稱。

5、發給幼兒(每組)長方體、正方體、正方形、長方形各一個,讓幼兒隨意擺弄,

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們有什麼不同與相同。

6、教師與幼兒一起比較、總結:按順序數一數,長方體有六個面,它的每一個面一般都是長方形,

正方體也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體的每個面重疊比較)它的六個面一樣大

7、讓幼兒說出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是長方體。哪些物體是正方體

三、來到圖形寶寶家做客。

1、教師:"你們看這就是圖形寶寶們的家,你們猜猜這是哪個圖形寶寶的家呀?"引導幼兒說說。

2、根據幼兒身上的圖形做客。

教師:"我的貓寶寶真能幹,現在我先請戴著三角形的貓寶寶到三角形圖形娃娃家裡去做客,

同時要問好。回來時要跟三角形圖形娃娃說再見。"

教師:"這次我們一起去做客,根據你身上的圖形去做客。方法同上"

3、教師驗證是否正確。

四、結束活動。

教師:"貓寶寶們,玩了這麼長時間也累了吧,我們回家吧。

幼兒園中班數學說課稿9

一、教材分析

中班幼兒活潑好動有一定的獨立能力,富於想象,有較強的想象力,表現力和創造力。喜歡學習新的知識,對周圍的事物充滿好奇。數學由於其學科特點,相對而言比較抽象和枯燥,即使是粗淺的數學內容也需要經過一番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判斷與推理。而中班的孩子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感知物體的數量及其數字,對應關係是中班學習數學的重要階段。他們認識數字是建立在一定的感性經驗基礎之上的,數字8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如何讓孩子把數字8的形狀和已有的一些物體聯絡起來,讓孩子能具體形象地認識記憶數字8,如何通過實際的物品讓幼兒去感知8的數量,這是我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所在,為了解決這一難點,我採用了遊戲操作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對幼兒園的數學教育活動提出了新的規定和要求:即“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中班初期的幼兒仍有著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所以在中班初期的數教育活動中,比較適宜採用遊戲方式,讓幼兒在遊戲情境中反覆操作,從而建構數概念。為此我設計了遊戲情景“送水果”,讓幼兒帶著要求去找到相應的水果卡片,在拿物品、數物品中不知不覺地感受8的數量,這遵循了“教育來自於生活,又迴歸於生活”的原則。

二、活動目標

《綱要》中指出:教育應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根據《綱要》精神,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我制定了本活動的目標。

1.感知8以內的數量,並認識數字“8”。(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所在,也是本次活動的顯性的知識性目標。)

2.初步掌握8的實際意義。(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目標,同時也是隱性的情感目標。)

3.體驗成功後的樂趣,增強參與活動的自信心。(這是本次活動的能力目標,也是活動的實際意義所在,它讓本次活動和現實生活聯絡了起來,真正體現了教育是為生活而服務的。)

三、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活動目標。更順利地實現活動過程,根據幼兒愛玩這一特點,我做了如下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經認識了7以內的數熟悉7以內的數量。(前期的經驗準備是教師設計活動的基礎,幼兒如果沒有這一經驗,就會影響到他們對數量8的`感知。)

物質準備:①1——8數字卡片,水果圖片若干幅,歌曲磁帶,ppt。

②活動室周圍放置若干身上有1——8點子或數字的老鼠形狀。

③人手1份實物卡片操作材料。

四、說教學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我採用了把枯燥的數學和活動緊密相連,讓幼兒在玩中學,動中學。所以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觀察操作法

觀察就是在自由寬鬆的環境中充分刺激幼兒視覺,操作就是讓幼兒通過動手、動腦等動作帶動大腦感知抽象的概念。這是我為了解決本次活動的重點而採用的方法,為的是讓孩子通過看一看數字8、找一找和數字8外形相像的物品,從而使他們能把抽象的8形象化,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憶數字8。

2.按數取物法

給予一定數量的物體,讓幼兒根據教師說出的數字拿出相應數量的物體。隨著幼兒數能力的增強,對幼兒只說出數,沒有範例。按數取物的條件是抽象的,沒有直觀依據。要求幼兒對數真正理解才能完成任務,解決抽象數學問題。

幼兒園中班數學說課稿10

一、說設計意圖數字來源於生活,運用於生活,而序數這個內容靈活豐富,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已有的生活經驗。

序數是表示集合中元素次序的數,是用自然數表示事物排列的次序,讓幼兒回答"第幾"的問題。認識序數要以認識基數為基礎。本班幼兒已學習了6以內初步數概念的數序,為學習序數做好了準備。學習序數要求能從不同方向(從左到右,從右到左,從上到下,從下到上)確認物體的排列次序。但是,我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徵,我就降低了要求,即從左到右,從下到上來排列物體的次序,這符合幼兒的認知經驗。因為敘述教學中既有方向性的序數,也有初步的二維空間序數的認知是對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一些零散的無意識的序數感知的整合。但這些知識光靠教師枯燥無味的講解,幼兒是沒有興趣的,那怎樣引導幼兒輕鬆學習呢?因此,在整個活動中,我始終以遊戲《小動物開格子鋪》展開,通過遊戲化教學手段,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較好地達成學習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有探索認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具體目標如下:

1.初步理解序數的含義,學習從左到右,從下到上的方向確認物體的排列次序。

2.能大膽地動口、動手用序數詞來正確表示6以內物體排列的次序。

3.在遊戲中體驗學習序數的樂趣。

根據目標,我將這節課的重點定為學習從左到右,從下到上的方向確認物體的排列次序。單純從一個方向認識序數對大部分幼兒來說很容易掌握,因此,我又設計了從左到右,從下到上的兩個方向同時排列物體的次序的綜合練習,將學習內容難度加大,使學習更具有挑戰性,這也就成了本節課的難點。為了完成本次的難點利用形象的'PPT課件,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從而使難點得到較好的突破。

三、說活動準備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

物質準備:PPT課件、幼兒操作材料(水果、玩具、蔬菜圖片若干、畫有'格子鋪'的紙人手一張)。

知識準備:幼兒課前瞭解"格子鋪"四、說教法、學法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活動我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還挖掘此活動的活動價值,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1.演示法:是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教具演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動的演示是運用層和格的基礎上,來區分物品所擺放位置的不同。此外我還運用了觀察法、談話法等,對於這些方法的運用,我以啟發、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並以"遊戲"貫穿活動始終,讓幼兒在玩中獲得知識,獲得經驗,真正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2.整個活動以幼兒為主體,同伴間相互交流探索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使《綱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動"得到真正體現。因為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創設了遊戲的情景,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並且在遊戲中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

3.活動過程中,我滲透了"多元智慧"的理念,將各領域的知識有機整合在一起,如在觀察活動中滲透了語言表達教學;在擺放操作活動中鍛鍊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還滲透了社會情感教育。

四、說教學流程:

第一個環節是動物排隊學習用想去參觀格子鋪的形式來引出動物排隊的序數,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機,(箭頭出現)通過幼兒的觀察,從左邊往右邊數數讓幼兒找小動物所在的位置,學習序數詞第一至第五,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並讓幼兒感知序數的方向性。

第二環節:小動物坐雙層公交車。課件出現雙層公交車,首先讓幼兒認識層,引導幼兒從下往上數,然後讓幼兒認識這輛公交車每一層有幾個座位,引導幼兒從左往右數,最後讓幼兒再來說說小動物坐在第幾層的第幾個座位?目的是讓幼兒鞏固感知6以內的序數,學習從某一方向幫小動物找座位,立即對第一個環節的知識進行了複習和鞏固,也為下面學習格子鋪打好基礎。

第三個環節是對前面二個環節的鞏固,我給孩子們加深了難度,通過小動物們參觀'格子鋪這一活動,引導幼兒看箭頭的方向從下往上數、從左往右來感知物體所擺放的位置。如皮球放在第幾層的第幾個格子裡?香蕉放在第幾層第幾個格子裡?第五層的第六個格子裡放的是什麼?……"第四環節:幼兒操作,引導幼兒自己看清楚箭頭的方向,教師繼續創設情景,來了很多客人把'格子鋪'裡面的貨都買光了。生意真好。你們能幫助小動物把貨物放入格子鋪中嗎?激發幼兒的興趣,給孩子們加深了難度,進一步啟發幼兒探索,通過幫忙放貨這一活動,讓幼兒學習能夠按指定的序數詞來找到相應的位置。在孩子們操作的過程中發現個別孩子難點未掌握,於是我引導他們相互交流幫助,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培養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幼兒在遊戲過程中反覆感受、反覆體驗以突破重難點。 最後,結束活動我們也來開一個格子鋪店。

整個活動過程,由動物排隊--動物坐雙層公交車--動物參觀格子鋪--幼兒操作,整個活動始終圍繞小動物開格子鋪展開,難度層層增加,步步深入,體現了循序漸進。整個過程,幼兒都在不斷的探索中操作學習。

教學反思:

在執教的過程中缺少激情,數學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識的時候,就需要老師以自己的激情帶動孩子的學習,在今後的教學中這方面也要注意。

幼兒園中班數學說課稿11

說教材

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新《綱要》提出“數學教育必須要讓幼兒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教師要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由此可見生活化、遊戲化已經成為構建數學課程最基本的原則。新學期剛開始就在遊戲活動中觀察發現,幼兒對“鄰居”關係非常感興趣,經常聽見小朋友說: “我的鄰居家有個小弟弟,經常來我家和我玩玩具。”“我也有鄰居,xx是我的好朋友,她住在我家的旁邊,我們是好朋友”我的好朋友XX就坐在我的旁邊。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的要求,我設計了這堂《我的鄰居朋友》的教學活動,希望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遊戲活動中和積極參與操作的過程中獲得相關知識。

說分析:

我班經過了託、小、中班的學習,幼兒對數字的.認識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在這之前,我們已經學習過了《5以內的序數》、《5以內數的形成》等,幼兒有了初步的數與數之間存在某種邏輯關係的概念。遊戲是幼兒的生命,根據中班幼兒形象思維佔主體地位,抽象邏輯思維初步發展的年齡特點,幼兒所要學習的知識和法則應避免由教師直接提示或者教授給他們,而是應該安排成幼兒在操作體驗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發現,為幼兒設定遊戲化的情景,通過有趣化的遊戲使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儘量讓抽象的數的邏輯概念在具體的事物中理解,讓幼兒在遊戲中獲得知識。在學習相鄰數的過程中,我們將以幫助小動物找房間為導線,讓幼兒自主尋找數字的相鄰數,理解相鄰數的關係,為幼兒提供主動探索的機會。

說教學目標: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的要求和“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原則,結合我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數學邏輯思維訓練的實際發展水平,制定了以下目標:

1、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5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2、理解並能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3、用講故事的形式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說重難點:

活動重點: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5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活動難點:理解並能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說教法與學法:

在教學中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在活動中採用、故事講述法、模仿法、遊戲法、操作法、驗證法等教學方法;提問方式也將採用個別提問、小組提問和集體提問等多種提問方式。讓幼兒在聽聽、猜猜、說說、玩玩的過程中融入學習,獲得知識和經驗。

說教學過程:

開始部分:通過拍手遊戲和幼兒講講說說,初步理解“鄰居”關係。

基本部分:

(1)“興趣是幼兒學習最好的老師”,通過有趣生動的《蘑菇房》故事講述,以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回憶故事的內容,並在回憶故事的過程中,在蘑菇房子上貼數字卡片,實現從具體的物到抽象的數的轉換。

(2)協助幼兒理解相鄰數的定義。將故事平穩的過渡到黑板上,1號蘑菇房鄰居是幾號蘑菇房?有幾個?2號數蘑菇房鄰居是幾號蘑菇房?有幾個?(部分幼兒上前操作,集體驗證),進一步推理說出5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3)通過丟擲問題,以給相鄰數找祕密,激發了幼兒的探索5以內相鄰數之間有什麼關係?給幼兒提供桔子,餅乾,玩具等物品若干,引導幼兒分別對應數擺出相應數量的物品(1-5),逐步探索每個數的相鄰數與該數有什麼變化,理解並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3、結束部分:在遊戲--《數字寶寶找朋友》中鞏固對相鄰數的認識。

幼兒園中班數學說課稿12

一、設計意圖

指南中指出生活是幼兒學習的源泉,在生活中很多的數學現象可以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的,所以成人應該培養幼兒對學習數學的積極情緒,最重要讓幼兒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趣和有用。

二、說教材

數字對於幼兒來說是枯燥,為了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我設計了本次數學活動,以情景故事為主線,把抽象概括的數學知識生活化、遊戲化,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玩中學、學中玩,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三、說活動目標

大家都知道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學活動有導向作用,根據中班的年齡特點,我確定了以下幾個目標,1.感知7的物體數量,理解6添上1就是7。

2.學會把物體的數量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完整。3.體驗生活中數學的.有趣和有用,激發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

四、說重點難點

針對以上的分析,我把本次活動的認知目標為重點,技能目標為難點,為了更好的突破重點和難點,實現教學目標,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我為活動準備了多媒體課件《開心農場》等。

五、說教法

《綱要》中指出教師要成為幼兒在學習活動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為了幫助幼兒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了情景激趣法、啟發提問法、遊戲法,激發幼兒學習的慾望,培養他們主動探索的興趣和習慣。

六、活動總結

最後說本次活動的亮點,本次活動是遊戲法與情景法的相結合。中國著名教育學家陳鶴琴說過“生活即教育”,在創設的情境中,引起幼兒的好奇心,貼近幼兒的生活,在遊戲中激發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本次活動中採用了多種的教學法讓幼兒在趣味性、遊戲性的活動中發展各方面的能力。

七、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去探索和參與活動,在活動中,我讓幼兒充分去自由探索和體驗,通過探索操作法、小組討論法、趣味遊戲法,讓幼兒的認知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得到提升。

八、說活動過程

結合以上的分析,我把活動過程分為6個環節,第一環節我會以遊戲的方式進場,師幼互動開汽車,教師要求幼兒開車前報一下人數,進入創設的情景——農場。此遊戲是讓幼兒在遊戲中感知1-7的數字,鞏固對數字的認識。

第二環節進入情境後,教師運用啟發提問法:到站啦,我們來到了開心農場,很開心,看誰來了?螢幕上出現小狗的圖片,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在討論的過程中幼兒提高語言能力,增強自信心,達到活動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課件先出現6個物體後來加入了一個物體,成為了7個物體,意思讓幼兒理解6添上1就是7,出現了小狗,小鴨等生活中認識的事物,貼近幼兒的生活,過程不斷的重複,方便幼兒的記憶和理解。

第三環節,遊戲部分,指南中指出遊戲是幼兒極有意義學習過程和學習方式,是幼兒喜愛的活動,當幼兒的專注力下降的時候,遊戲可以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活動室裡佈置了兩棵樹,上面掛滿了水果和蔬菜,教師給幼兒佈置任務,請每位幼兒手裡拿著一個籃子去摘7個水果或者蔬菜,然後師幼一起來驗證幼兒的操作。

第四環節,幼兒操作,教師先示範,“請小朋友們每人拿一個打包袋,裝7個水果或者蔬菜,並把你們的點貨單填好了,一起送到跟你衣服身上對應數字的籃子裡放好,要把籃子的袋子都裝滿了水果或者蔬菜哦!”教師提出要求,要求幼兒拿到點貨單先寫上你身上的號碼,然後舉例子說明,“例如你拿了3個西紅柿就記錄在點貨單上,明白嗎?如果我們幹著又快又好,農場主說可以送一袋給我們帶回家分享。”讓幼兒自由完成,教師巡迴指導。

第五環節,教師引導幼兒描述自己的記錄卡並驗證。

第六環節,結束活動,教師小結完後就請幼兒上車回家,出發回家前讓幼兒點一次人數,再一次感知7的數量。

九、說活動延伸

五大領域是相輔相成的,我會把本次活動的操作材料投放到數學區或者益智區等各個領域,讓幼兒的興趣得到持續的發展。

幼兒園中班數學說課稿13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中班數學活動《哭娃與笑娃》這個活動來自山東省編教材中班上冊《我的好朋友》這一主題。

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教學反思這幾個方面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中班幼兒偶爾情緒不是很穩定,早晨來園偶爾哭著喊爸爸,媽媽,怎麼勸都不好用,為此我特意設計了"笑娃娃和哭娃娃"的這次活動,將心育目標與語言目標有機融合。遊戲是幼兒的生命,活動始終以遊戲貫穿始終。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於遊戲中,發揮增效作用。並採用卡片聯想、生活經驗聯想來激發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從眉毛、眼睛、嘴巴的細微變化中,觀察出人的情緒變化。

能力目標:知道哭和笑的兩種不同的表情,會從兩種不同的表情裡判斷人的心情。

情感目標:學會關心他人,願意為好朋友帶來快樂。

3、重點難點重點:能從眉毛、眼睛、嘴巴的細微變化中,觀察出人的情緒變化。難點:能知道五官與表情的關係,會用簡單的方法表現哭與笑兩種不同的表情。

教學準備

1、幼兒人手一面小鏡子,圓形卡片若干,彩筆。

2、表現哭、笑表情的人物頭像各一幅。

3、背景音樂《笑比哭好》

4、"心情速遞"板二說教法新《綱要》提出: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並能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因此本活動教師將充當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根據中班幼兒的思維的具體形象的特點始終貫穿的原則,結合多種教法進行活動。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突出重點難點,我將採用情景法,互動遊戲法

1、情景法考慮到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活動中我先播放歌曲表演,引出一隻快樂的小熊,激發起幼兒對這節課的興趣,讓他們很快的投入到課堂中來。

2、互動遊戲法我和幼兒一起來做五官的遊戲,我先指著自己的鼻子問幼兒,這是哪裡呀?讓幼兒猜。以此類推,我把自己的五官都指全,讓幼兒猜全。接著鼓勵其他幼兒跟著一起做猜猜五官遊戲。做完遊戲,趁著幼兒盡興,我問幼兒:五官都有哪些本領啊,請大家一起積極發言一起討論。

二、說學法

本次活動,總體設計思路:以《新綱要》為指導,借建構主義理論和多元智慧理論及做中學的思想,主要採用互動遊戲法,啟發誘導法

1、情景遊戲法:老師和幼兒一起做遊戲,在遊戲中引導幼兒認識人的五官和了解五官的用途是什麼。

2、啟發誘導法:在小黑板上畫出各種各樣的表情,有笑的有哭的,有傷心的等等,讓幼兒觀察一下不同的表情和五官是什麼關係的?進而引導幼兒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

三、說教學

(一)引發興趣,匯入課題

歌表演引出快樂小熊"Hello!大家好,我是快樂小熊,今天呀!我和馮老師一起來到這裡,想和你們交朋友?高興的話就請來點掌聲!"

(二)匯入遊戲,引發討論

1、老師和幼兒一起做"指指鼻子,摸摸臉的遊戲"請幼兒互相說一說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它們都有哪些本領?讓幼兒自由討論。

2、請幼兒自由發言,並提問個別幼兒,並肯定全體幼兒的表現,初步瞭解人的`面部長有五官,並瞭解其功用,並要時時刻刻保護它們。

(三)五官的變化,引發討論,學習使人情緒愉快的方法

1、"小朋友"用你的小眼睛看這裡,這怎麼有這麼多的數字,還有圓點?激發幼兒好奇的心理,並引導幼兒願意露出笑臉。

2、出示表情臉譜,"老師呀,還要給小朋友看一樣東西,這是表情臉譜,小朋友都甜甜的笑臉,因為它會給朋友帶快樂,那咱們就一起露出最甜的笑臉吧!"

3、出示課件(快樂的聚會),小動物們也喜歡甜甜的笑臉,那咱們一起來看看,小動物們是樣快樂的

4、引導幼兒通過看小動物們的快樂聚會,能感受到小動物把快樂帶給了我們,要用笑臉對待朋友,笑臉代表著幸福和快樂!提問幼兒"假如您的好朋友生氣不高興了?你會用什麼辦法讓她高興起來露出笑臉?"引導幼兒討論,並請幼兒發言,提問個別幼兒。給朋友唱歌、跳舞還給好朋友說好聽的甜甜話,讓朋友快樂,自己也就快樂了!

(四)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自由想象,情感昇華

1、出示笑臉和哭臉,發展幼兒的觀察力。

2、送出小禮物!手拿鏡子做表情遊戲,並讓幼兒自己動手畫出笑臉,裝飾"快樂樹"。

3、"快樂小熊"說要用笑臉、說甜甜話對待朋友,這樣大家就都快樂了。

(五)教學反思

提醒幼兒每天來園時,在"心情速遞板"上標出自己的心情,引導幼兒關心大家的心情,說一些高興的話,讓大家都快樂起來。

(六)佈置作業

以漂亮的我為主題,畫一副自畫像,能把自己的表情真實的表現出來。

幼兒園中班數學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幼兒的一日生活中的各環節都滲透著數學知識,如:早晨入園時可以問問幼兒:“今天幾點起床的?幾點上幼兒園的?”又如,在幼兒做操排隊時,問問幼兒:“誰排在第一個、第二個、第三個……”讓幼兒形成了序數的概念;分午飯時,碗與筷子的一一對應、小朋友的人數與所搬的小椅子的個數的對應與比較,既提高了幼兒的點數能力,又將對應、比較知識融合其中。生活中的數學教育隨處都有,而這些活動,都離不開數字。因此,我設計了活動《找數字》,來鞏固幼兒對數字的認識。

根據幼兒的認知,理解水平,我把本次活動的目標定為:

(1)幼兒尋找生活中的數字,體驗數字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

(2)幼兒對數字感興趣,進一步鞏固幼兒對數字的認識。

二、說難點,重點

難點:中班幼兒的思維仍帶有直覺行動性,主要依靠動作進行,需要親身體驗,在操作探索中發現事物的特徵。他們對數字的認識僅僅停留在“每個數字的形狀不同”這一點上,數字究竟表示什麼意思,在我們的生活中又有什麼用處,幼兒的概念是模糊的。雖然他們在生活中接觸了很多的數字,但他們幾乎沒有去思考,理解過這些數字究竟代表什麼意義,因此,讓幼兒“體驗數字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是本次活動中的難點。

重點:在幼兒的眼中,“數字”與“圖畫”沒有太多的區別,所以,常常有幼兒把“5”寫成了“ζ ”,把“9”畫成“ ”像一個氣球。因此,如何加深幼兒對數字的`認識,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這對幼兒的一生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三、說活動準備。

教師的準備工作:

(1)一座沒有門牌號的樓房,分別住著小雞,小鴨,小狗,小羊,小牛等十個小動物。沒有數字的鐘面,沒有數字的稱,汽車等。

(2)帶有數字的其他實物,圖片。

幼兒的準備工作:

請幼兒收集寫有數字的常見物品或圖片。(手錶,鬧鐘,日曆,溫度計等。)並佈置在教室的四周,成為“數字世界”。

四、說教學方法。

根據新《綱要》中要求,讓孩子們在情景中學習,在探索中學習。圍繞教學目標,本次活動採用了情景學習法,觀察法,操作法,遊戲法等。

1、情景學習法:把幼兒收集來的各種有數字的物品佈置在教室四周,形成一個有趣的“數字世界”。

2、觀察法:通過幼兒觀察他們帶來的物品,理解“數字”和“物品”之間的關係,並引起幼兒的思考。

3、操作法:通過幼兒為各種物品編號碼,加深幼兒對“數字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的理解。

4、遊戲法:在本次活動中,遊戲是一條主線,通過幼兒“遊數字世界”“猜數字”“找數字”“編數字”等小遊戲來達到預設的活動目標。

五、說教學過程。

本次活動我將分成:遊“數字世界”——猜數字——找數字——遊“粗心王國”這四個環節來進行。

第一個環節是:遊“數字世界”。

帶領幼兒來到“數字世界”,請幼兒注意觀察,這些物品有一個共同的特徵,是什麼?教師用神祕的語調說:“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你們來到了一個神祕世界,這裡的東西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請你找一找,是什麼?”引導幼兒尋找數字,發現鍾,表,日曆,稱等物品上都有數字。這樣問題匯入,一下子就能調動孩子的興趣。這一環節大約進行4分鐘。

第二環節是:猜數字。

請幼兒猜想物品上數字的意義及他們的功用。教師說:“剛才,我們逛了數字世界,發現這裡的東西上都有數字,請你們想一想,它們有什麼用處呢?”教師逐一取出鍾,日曆,稱等物品,請幼兒分別說一說他們的用處。這一環節大約進行6分鐘。

第三個環節是:找數字。

請幼兒尋找生活中的數字。教師說:“原來,數字有這麼大的用處!那麼,在我們的生活中,除了我們今天收集來的這些物品上有數字外,還有哪些物品上也有數字呢?”請幼兒自由發言,談談他們還在那裡見到過數字,有什麼用處。這一環節大約進行4分鐘。

第四環節:遊“粗心王國”。

請幼兒為空白的物品添上數字。教師說:“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去‘粗心王國’遊玩,請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粗心王國’的物品上,少了什麼?”“他們的生活方便嗎?為什麼?”“小朋友,請你們來幫助他們,為這些物品添上數字,使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方便,好嗎?”這一環節大約進行8分鐘。

在整個活動中,我依據幼兒的學習規律和年齡特點,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經驗的內容及形式,寓教育於遊戲活動中,達到我在活動前預設的目標。

幼兒園中班數學說課稿15

一活動目標

1.學習3 的組成,知道3分成兩份有2種分法,知道哪兩個數合起 來是3,並能用較為清楚的語言表達分與合的過程。

2.在活動中,正確記錄分合式,並會整理自己的操作材料。

3.在遊戲中學習3的組成,,體驗同伴合作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份數量是3的圖片。

2.教師用記錄卡一張,小貓頭飾一個,兩個圈。

3.幼兒人手一張數字寶寶卡片放在口袋裡。

三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

教師出示小貓頭飾,"看,誰來了呀?"

二、學習3的'組成。

1、教師:今天小貓要邀請它的好朋友們小兔、小猴到家裡來做客,還為它們準備了許多好吃的,它想把這些好吃的分別放在2個盤子裡,可是它不知道怎麼分才好,你們願意幫助小貓來分一分嗎?

2、出示記錄卡,幼兒自主學習3的分成。教師:我們先來看看有些什麼好吃的?有多少?(3只桃子,3個蘑菇,3條小魚……)

教師:那怎樣把數量是3的分成兩份呢,請你動動腦筋,看誰想得辦法多,並用數字把每次的分法記在下面的格子裡。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教師:你是怎麼分的?請你用一句好聽的話來說。

(我把3只桃子,1只桃子分給了小兔,2只分分給了小猴。)

(我把3條小魚,1條小魚分給了小兔,2條小魚分給了小猴。)

教師與幼兒一起記錄3可以分成1和2,幼兒一起學念。

教師:還有其他分法嗎?

(把3個蘑菇,2個蘑菇分給了小兔,1個蘑菇分給了小猴。)

(把3根棒棒糖,2根棒棒糖分給了小兔,1根棒棒糖分給了小猴。)

教師:還有其他的分法嗎?

教師小結:3分成兩份有兩種分法。幼兒一起念兩種分法。

三、遊戲學習3的組成。

1、教師:小動物們吃得可開心啊,吃飽了,他們邀請我們小朋友一起森林玩,你們願意嗎?森林很遠,我們3人一組開火車去吧!

2、聽音樂3人一組玩開火車的遊戲

(1)教師:看!這是什麼啊?(魔洞),這個魔洞只允許數字3過去,可我們小朋友也想過去怎麼辦呢?

(2)先變成數字寶寶

請你們先將自己的數字寶寶請出來,看看自己是數字寶寶幾呢? 是數字3嗎?那怎樣才能讓我們的數字變成3呢?

(3)幼兒講述1和2組合,2和1組合

教師:那快點找到一個與自己合起來是3的朋友手拉手、排好隊一起過魔洞吧!(教師檢查)幼兒分組找到朋友過魔洞後,做一個勝利的表情或動作!

3、教師:剛才你們都很聰明,都能找到和自己合起來是3的好朋友一起過魔洞,真棒!請你來告訴大家,你是數字寶寶幾,你找到的好朋友是幾?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