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說課稿 > 集合的運算說課稿

集合的運算說課稿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2.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集合的運算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集合的運算說課稿

集合的運算說課稿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兩個集合的並集與交集的含義,會求兩個簡單集合的交集與並集.

(2)理解在給定集合中一個子集的補集的含義,會求給定子集的補集.

(3)能使用Venn圖表達集合的運算,體會直觀圖示對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觀察和類比,藉助Venn圖理解集合的基本運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進一步樹立數形結合的思想.

(2)進一步體會類比的作用.

(3)感受集合作為一種語言,在表示數學內容時的簡潔和準確.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交集與並集,全集與補集的'概念.

難點:理解交集與並集的概念.符號之間的區別與聯絡.

三.學法與教學用具

1.學法:學生藉助Venn圖,通過觀察.類比.思考.交流和討論等,理解集合的基本運算.

2.教學用具:投影儀.

四.教學思路

(一)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問題1:我們知道,實數有加法運算。類比實數的加法運算,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

同學們考察下列各個集合,你能說出集合C與集合A.B之間的關係嗎?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類比.思考和交流,得出結論。教師強調集合也有運算,這就是我們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

(二)研探新知

l.並集

—般地,由所有屬於集合A或屬於集合B的元素所組成的集合,稱為集合A與B的並集.

記作:A∪B.

讀作:A並B.

其含義用符號表示為:

用Venn圖表示如下:

請同學們用並集運算符號表示問題1中A,B,C三者之間的關係.

練習.檢查和反饋

(1)設A={4,5,6,8),B={3,5,7,8),求A∪B.

(2)設集合

讓學生獨立完成後,教師通過檢查,進行反饋,並強調:

(1)在求兩個集合的並集時,它們的公共元素在並集中只能出現一次.

(2)對於表示不等式解集的集合的運算,可藉助數軸解題.

2.交集

(1)思考:求集合的並集是集合間的一種運算,那麼,集合間還有其他運算嗎?

請同學們考察下面的問題,集合A.B與集合C之間有什麼關係?

②B={|是新華中學20xx年9月入學的高一年級同學},C={|是新華中學20xx年9月入學的高一年級女同學}.

教師組織學生思考.討論和交流,得出結論,從而得出交集的定義;

一般地,由屬於集合A且屬於集合B的所有元素組成的集合,稱為A與B的交集.

記作:A∩B.

讀作:A交B

其含義用符號表示為:

接著教師要求學生用Venn圖表示交集運算.

(2)練習.檢查和反饋

①設平面內直線上點的集合為,直線上點的集合為,試用集合的運算表示的位置關係.

②學校裡開運動會,設A={|是參加一百米跑的同學},B={|是參加二百米跑的同學},C={|是參加四百米跑的同學},學校規定,在上述比賽中,每個同學最多隻能參加兩項比賽,請你用集合的運算說明這項規定,並解釋集合運算A∩B與A∩C的含義.

學生獨立練習,教師檢查,作個別指導.並對學生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饋和糾正.

(三)學生自主學習,閱讀理解

1.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10~11頁中有關補集的內容,並思考回答下例問題:

(1)什麼叫全集?

(2)補集的含義是什麼?用符號如何表示它的含義?用Venn圖又表示?

(3)已知集合.

(4)設S={|是至少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A={|是平行四邊形},B={|是菱形},C={|是矩形},求.

在學生閱讀.思考的過程中,教師作個別指導,待學生經過閱讀和思考完後,請學生回答上述問題,並及時給予評價.

(四)歸納整理,整體認識

1.通過對集合的學習,同學對集合這種語言有什麼感受?

2.並集.交集和補集這三種集合運算有什麼區別?

(五)作業

1.課外思考:對於集合的基本運算,你能得出哪些運算規律?

2.請你舉出現實生活中的一個例項,並說明其並集.交集和補集的現實含義.

3.書面作業:教材第12頁習題1.1A組第7題和B組第4題.

集合的運算說課稿2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你們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湖南省中等職業教育規劃新教材基礎模組第一冊第一章《集合》中的第三節“集合的運算”的第三課時—————補集,下面我的說課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說大綱與教材

集合是一種重要的數學工具,許多重要的數學分支都是建立在集合理論的基礎之上的。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學會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語言表示有關數學物件,並能在自然語言、圖形語言、集合語言之間進行轉換,體會用集合語言表達數學內容的簡潔性、準確性,發展運用集合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後續內容以及現代科學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本章節計劃教學時間10課時,已完成教學6課時,已掌握集合、子集、真子集、空集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法(列舉法、描述法等),會進行集合的交、並運算,初步會用韋恩圖和數軸等來解答集合問題。

對於本課時內容,大綱要求能在具體的情境中瞭解全集的含義,理解在給定的集合的一個子集的補集的含義,會求給定子集的補集,能使用韋恩圖表達集合的關係和運算,體會直觀圖示對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教材通過在有理數範圍和實數範圍內的解的情況,引入全集的概念,然後用三種形式對補集的概念進行描述,這是教材的主體。接著通過三道例題介紹了補集的求法,其中第三個例題綜合訓練了集合的交、並、補運算,並且讓學生了解“對偶律”。

二、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確定,考慮了以下幾點:

(1)通過前面的子集、真子集的概念的學習和求交、並運算的學習,暴露出職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薄弱之處:對抽象概念理解不透,不會複述概念;對不等式內容的學習有畏難情緒,甚至不能正確用數軸表示交、並運算等。所以本堂課重視概念的教學,要求學生能識記補集的定義。

(2)本堂課重點訓練學生運用韋恩圖和數軸,緊緊抓住集合運算的兩個重要工具。

(3)學會方法比獲得知識更重要,本節課著眼於新知識的探索過程與方法的掌握。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及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現實情況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層面:瞭解全集的定義,知道全集是一個相對概念;記住補集的的定義,會用三種形式敘述補集的概念;會進行求補集的運算。

(2)能力層面:通過在教師引導下探索新知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的自學能力,為學生學習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

(3)方法層面:學會用韋恩圖和數軸等工具進行集合的運算,領會數形結合思想。通過運用數形結合思想方法,讓學生體會(數學)問題從抽象到形象的轉化過程,體會數學之美,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

本節重點是求給定子集的補集,運用和體會數形結合思想方法。

難點是:全集與補集概念的理解。

如何克服難點呢?其一,抓住全集與補集概念中的關鍵字眼,舉例項說明;其二,利用數軸與韋恩圖,充分結合圖象來理解全集的概念與補集的性質。

三、說教法與學法:

本堂課採用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以學生自學、小組合作學習為主,老師加以適當的引導與個別輔導,還課堂於學生,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溝通、學會總結。

開放式課堂教學要打破以問題為起點,以結論為終點的封閉式過程。創新的教育價值觀認為,教學的根本目的不是教會解答、掌握結論,而是在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鍊思維,發展能力,激發動力,從而主動尋求和發現新的問題。開放式教學就是依認識規律理順“過程”與“結論”的關係,恢復“過程”的應有地位。如突破“補集的的概念”這一難點,我設計讓學生對照教材瞭解概念,閉上課本識記概念,走上講臺敘述概念,小組互相提問概念,由淺入深,紮實掌握補集的概念,又訓練了學生自學能力、小組合作學習能力、培養了各小組之間競爭學習意識,調動了學生,活躍了課堂。

學生對概念的學習由看書自學到識記,到複述,對求補集運算的學習由仿做到應用,到提高,通過這一過程的訓練,掌握了概念學習和解題學習的一般方法,領會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習規律。

為節省時間提高效率,便於學生回顧與小結,我製作了四張燈片,第1張是全集的.性質,第2張是補集的概念(圖表形式),第3張是補集的性質,第4張是交、並、補綜合運算的習題。我還利用自制教具輔助補集運算的講解,這樣能直觀形象地幫助學生理解概念、掌握方法。在進行課時小結時,學生能很清楚地明白這個課時的兩大學習目標,從而逐步學會數學學習的歸納總結。

四、說教學程式

本節課設計六個教學程式:練習回顧、自學討論、交流提升、鞏固練習、拓展延伸、佈置作業。

練習回顧設計了兩道求交、並運算的習題,集合描述方法分別是列舉法和描述法,運用工具分別是韋恩圖和數軸,目的是檢測和鞏固交、並運算,為本課時中交、並、補綜合運算奠基,再則發現兩道題不同之處,由此引入全集的概念,引入貼切,過渡自然。

自學討論設計了5個小問題,分別採用了填空、圖表、解答等形式,幫助學生由淺入深地進行全集與補集的概念的學習,初步掌握求補集運算的方法。通過學生自學,小組合作學習,小組間互相提問學習,突破概念學習這一難點。

交流提升是課堂重點,我設計了一個習題其中有4個小題,與課本上例題3相對應,但略有變化,使學生在自學例題的基礎上能夠仿做,以達到熟練進行求補集運算,能進行集合的交、並、補綜合運算這一目的。仿做,既仿解題方法,又仿解題格式,老師在課堂巡視的過程中要注意到這一點。學生的學習可能會出現麻煩,因為它是集合的交、並、補的綜合運算題,老師可以對個別基礎不好的同學加以輔導,也可以鼓勵各小組合作學習,共同進步。老師在幫助學生小結時,要提醒學生重視韋恩圖的運用,在小結對偶律時,要幫助學生髮現數學公式的對偶美,以後在學習命題中的“且或非”和事件中的“和積對立”那些概念時,還會接觸到這種對偶美。

鞏固練習設計3道習題,對本堂課求補集運算的三種題型進行鞏固和檢測。

拓展延伸設計了一個習題,與中國小奧賽題有點類似,是求補集運算的提高,是數形結合的昇華,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勝心理,激發小組間的競爭意識,能很好地訓練數學思維。

佈置作業為學生課外學習鞏固安排了3個習題,對求補集運算的三種形式進行訓練。

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相信學生能從中有所體會,對後續內容的學習和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會有一定的幫助。希望很久以後留在學生記憶中的不是知識本身,而是方法與思想,是學習的習慣和熱情,這正是我們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結果。

謝謝。

集合的運算說課稿3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08級數學(2)班的某某,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課題是集合的基本運算,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簡要的分析;

一、 教材分析

集合的基本運算是高中新課標A版實驗教材第一冊第一章第一節第三課時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集合的概念和基本關係,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著鋪墊的作用,本節內容在近年的大學聯考中主要考核集合的基本運算,在整個教材中存在著基礎的地位,為今後學習函式及不等式的解集奠定了基礎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對學生今後的學習中有著鋪墊的作用。

根據教材結構及內容以及教材地位和作用,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徵,依據新課標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根據集合的圖形表示,理解並集與交集的概念,掌握並集和交集

的表示法以及求解兩個集合並集與交集的方法。

2,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複習舊知,引入並集與交集的概念,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的能力,使學生的認知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激發他們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數學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識。

根據上述地位與作用的分析及教學目標,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及難點,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並集與交集的概念的理解,以及並集與交集的求解。

難點:並集與交集的概念的掌握以及並集與交集的求解各自的區別於聯絡。

為了突出重點和難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接下來談談本節課的教法及學法;

四、 教學方法與學法

本節課採用學生廣泛參與,師生共同探討的教學模式,對集合的基本關係適當的複習回顧以作鋪墊,對交集與並集採用文字語言,數學語言,圖形語言的分析,以突出重點,分散難點,通過啟發式,觀察的方法與數學結合的思想指導學生學習。

那麼在本節課中我的教學過程是這樣設計的,

五、 教學過程

1複習舊知、引入主題

問題1、實數有加法運算,類比實數的加法運算,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

由此引入了本節課的課; 集合的基本運算,並讓學生觀察這樣三個集合

集合A={1,3,5}, B={2,4,6}, C={1,2,3,4,5,6} 並讓學生思考集合A、集合B並與集合C之間有什麼關係?

通過對以上集合的'觀察、比較、分析、學生容易得出集合C裡面的元素由集合A或B裡邊得元素組成,像這樣的關係我們把它叫做並集,得出並集的概念後我會引導學生髮現並集裡邊的關鍵詞“或”字,(為了使學生加深對“或”字的理解,我會舉出生活中的例子,書記或主任去開會,這裡有三層意思:(1)書記去開會,(2)主任去開會,(3)書記和主任都去開會 類比這個例子讓學生自己歸納出並集中“或”的三層意思)

引入並集的符號“ ”,並用數學語言描述A與B的並集:或}介紹Veen圖

通過對書上例4的講解,讓學生了解當求解並集時出現相同的元素我們只能算一次,這是由集合的互易性確定的,由此複習了集合的互易性,

再對例5的講解,讓學生會用數軸來求解並集,

學生學習了並集含義之後,我會讓學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

問題2:除了並集之外,集合還有其他的運算嗎?並讓他們觀以下的集合:

A={1,2,3} B={3,,4,5} C={3} 讓學生類比並集的方式歸納出它們之間的關係:集合C裡面的元素在集合A且在集合B裡面,像這樣的關係我們把它叫做交集,

引導學生髮現交集裡面的關鍵詞“且”,介紹交集的符號“”用數學語言表示交集:且};介紹Veen圖

對書上例6 的講解讓學生了解集合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是學的興趣,並學會用自然語言來描述兩個集合的交集,

例7:讓學生了解當兩條直線沒有交點即兩個集合沒有公共部分的時候,他們的交集不是不存在,而是他們的交集為空集,由此複習了空集的概念,

讓學生完成書上的練習,

1、 課堂練習,反饋資訊。(P11,1、2題)

在以上的環節中,老師只起了引導的作用,而學生是主體,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學生的學習過程在老師的引導下的知識在創造。

2、 課堂小結,自我評價。

通過提問,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思想方法進行小結,形成知識系統,用激勵性的語言加以點評,讓學生思想盡量發揮完善。

3、 作業佈置,反饋矯正。(P12,6、7)

六、 板書設計

集合的基本運算

一、並集 例4, 引入

1, 例5, A={ }

2, 例6, B={ }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