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教學反思 > 《小稻秧脫險記》教學反思

《小稻秧脫險記》教學反思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1.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稻秧脫險記》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稻秧脫險記》教學反思

《小稻秧脫險記》教學反思1

《小稻秧脫險記》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話故事,很適合兒童閱讀和欣賞。整篇課文充滿童趣,將科學常識寓於童話故事中,生動的語言,有個性的對話,有趣的情節都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憑藉。

課文大筆墨寫了小稻秧與雜草、雜草與噴霧器的對話。處理這些內容,我採用了分角色朗讀,學生對課文朗讀的興趣比較濃,並且讀得很有感情。

在學習小稻秧遇險的過程中,為了幫助孩子進一步理解“氣勢洶洶”、“蠻不講理”、“一擁而上”等詞語,我讓孩子們運用姿體語言,把它生動的演繹出來。在學習小稻秧如何脫險的過程中,我讓學生邊讀邊演,通過動作演出自己對詞語的理解,藉助情境去啟發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如“警覺、一邊……一邊……、有氣無力、紛紛”等,學生們一邊表演,一邊朗讀課文,讓他們在自己不斷的體驗中學習,這樣既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他們把文字轉化為外在表現的演繹能力。可以說整個課堂都是樂融融的。

《小稻秧脫險記》教學反思2

《小稻秧脫險記》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話故事,寓農業常識於生動的故事之中。課文有趣,學生很是喜歡。

在教學本課第二部分時,我採用了“讀讀、評評、演演、再讀讀”這樣讀演結合的方法。首先讓學生一邊默讀一邊思考並畫出不同人物對話的句子。在本文中人物的刻畫不同,朗讀的語氣是不同的,如野蠻的雜草氣勢洶洶的話、噴霧器大夫洪亮的聲音、有氣無力的雜草的話語。在開展指名讀、齊讀、同桌之間練習朗讀,讓同學們在交流時進行通過自評、生評、師評多種評價方式,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和鞏固朗讀的技巧。其次,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分四人一小組進行分角色朗讀,再讓學生推薦一兩個小組代表上臺表演。這樣不但生動再現了課文描述的情節,還進一步地讓朗讀與適度表演結合到一起,進一步地深化了課文朗讀的層次,提高了學生朗讀的興趣。尤其是雜草的紛紛倒下和小稻秧獲救後的喜悅心情學生都演得淋漓盡致。臺下的觀眾更是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孩子們就在這樣輕鬆、愉快、自然的情境下又一次深入到文字。

《小稻秧脫險記》教學反思3

今天,我執教了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五冊的課文《小稻秧脫險記》。這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話故事,很適合兒童閱讀和欣賞。整篇課文充滿童趣,將科學常識寓於童話故事中,生動的語言、有個性的對話、有趣的情節都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憑藉。

我在教學《小稻秧脫險記》時,有目的、有意識的設計了一些內容讓學生動起來。比如在理解雜草對小稻秧的態度時,我讓一些學生上來表演,其餘學生做導演,這不僅讓學生輕鬆而深刻的懂得了雜草和小稻秧的不同態度、不同處境,而且培養了他們的想象力、表演能力。在讓學生理解詞語“警覺”和讀懂第三、第四自然段的時候,我通過了示範表演、會的站起來表演、同桌互演、上臺表演等多種手段,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從而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自主探索的學習中去了。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下,和好朋友一起討論、表演、朗讀,思維更活躍了,感受更真切,學習效果當然更好了。

陶行知指出:“真正的教育必須培養出能思考會創造的人。”教者巧妙創設情境,鼓勵學生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不強求一致,更不拘泥於教參,“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學生置身於這種主動、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中,對課文進行了多角度的、有創意的解讀,盡展其獨特的思維和豐富多彩的個性。課文中的一些詞語,只要“意會”一下就行,不一定要“言傳”。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老師在教學詞語時,常常將“教參”或詞典上的解釋一字不漏地抄給學生,讓學生死記硬背,以便在考試時不丟分。這樣做既加重了學生負擔,實際效果也不好。強調讓學生多讀,在讀中感悟,並不意味著教師可以放任不管。恰恰相反,只有教師導得得法,學生才能悟得真切。

上完這堂課,我的最深感受是學生會讀書,喜歡讀書,關鍵在於引導。首先讓孩子們帶著感興趣的問題去讀文,探究性的閱讀。創設情境,激起學生的情緒,在讀、說、演、評等方法,加深內心感受和體驗,培養語感。在表演中積極主動的思考和感情投入,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享受讀書帶來的樂趣。

《小稻秧脫險記》教學反思4

《小稻秧脫險記》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話故事,很適合兒童閱讀和欣賞。整篇課文充滿童趣,將科學常識寓於童話故事中,生動的語言,有個性的對話,有趣的情節都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憑藉。

進入三年級階段,隨著學生能力的增強,學生對於課堂教學各環節的參與度也與日俱增。具體體現在朗讀訓練中,以前總是由學生讀,教師加以點評。現在學生在正確把握與理解課文的前提下,對於用怎樣的語氣,語調來表達課文的思想內容已經有了一定自己的體會。我將這篇文章看作是增加學生自信心,提高表達能力,進一步激勵學生自我欣賞,並自我改進的一個好機會。

具體操作方法是:讓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由組內自行決定分工。基本上由三個角色(小稻秧,雜查,噴霧劑大夫)一個旁白組成。而且每人的"工作量"也基本均衡。不會在小組合作中出現"無所事事"或是"包打天下"的人出現。因此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相當高,每個人都盡力想把自己的角色演好,真正把時間都用到了讀書中去,不像以往那樣往往在分工或一些瑣事上花費很多時間,而真正用來讀書的卻只有一小部分。

在大組交流過程中,由於有了充分準備,而且每個小組成員在讀時也已經互相提過意見,所以當在全班範圍交流時,基本上起來表演的學生水平都比以往個人獨立發言時高。在此基礎上,我先要求同學說說他們的切身感受,可以是圍繞說說自己覺得成功的地方,也可以說說自己要改進的地方。如果是評論他人的,要求說一條缺點之前必須先說一條優點。這樣就有效地組織他們仔細傾聽,實事求是地分析,並且取長補短的作風。

總的來說,營造一個"和諧,民主,活潑,真實"的課堂氣氛是提高課堂發言水平,提高學生思維水平的一個重要保證。由此可以帶來一系列的"副產品"。如陳怡雯在日記中說道"聽盧雲清嗓子變調是一種享受,是那麼有趣而又誇張,卻又把噴霧劑大夫給演活了。還組織意猶未盡的同學寫了一篇童話"續集"――《小稻秧再次歷險》來寫寫小稻秧後來在生長過程中再次遇到的危險和困難,讓學生模仿與積累語言,其中不乏佳作。

《小稻秧脫險記》教學反思5

這學期,我在課堂上探索了小組合作學習,我認為有了一定的效果,將學習的自主權下放給學生,孩子們一下就“活”起來了。我在教學中改變了單一的教學方式,採取了自由選擇學法、小組合作學習等多種形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我還注重從孩子自身的需要出發,以學定教。在學習詞語時,對於能基本掌握字音的學生,他們能選擇讀一讀詞語;對於字音掌握較好的學生,他們能選擇教讀詞語,全班在跟讀時又對詞語得以鞏固;大家根據自己不同的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既照顧到了學生個體的差異,又活躍了學習氣氛,大家在主動地學習、互助中自然地掌握了本課詞語,學習效果非常不錯。

可見,同一個教學內容,只要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所以,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多從孩子的實際需要出發,設計形式多樣的教學,這樣才會受到學生們的歡迎,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小稻秧脫險記》教學反思6

(一)師:接下來我們進行演一演活動,請同學們推選4名同學分別扮演小稻秧、雜草、噴霧器、作者。

生:我選吳一琨演噴霧器。

師:為什麼?

生:因為課本上說“一陣毛毛雨從天上飄下來。”那麼噴霧器得選個個子高的。

師:呵,你會根據課文所說給同學們量身定角色了。

生2:讓xx當雜草,雜草要蠻不講理。(該生平時有些霸道)

生3:讓女生演小稻秧。

終於選定了四個主角,表演開始了,課堂上不時爆發出掌聲和笑聲。

(二)演完之後評議:

生:噴霧器演得很好,他的聲音很響亮,可以說是聲若洪鐘,很有正義感。

師:你很會用詞,用你所積累的詞語“聲若洪鐘”代替了課文中的“響亮”一詞。

生:老師,演得不對!不能只選4個人,雜草應該選很多,不然,怎麼“團團圍住、一擁而上?”

師:你有一雙慧眼,在用詞中發現了表演的問題。

生:小稻秧的“挺了挺身子”沒表現出來!

師:如果讓你演,你會怎樣演?(生挺立,扭動幾下身軀做舞蹈狀)為什麼這樣演?

生:這裡應該體現出小稻秧的高興。

評議後又進行了第二遍表演,雜草們的表演應該說很到位。那種氣勢洶洶、蠻不講理表現得淋漓盡致,而且很有敬業精神喲,演到紛紛倒下時,他們竟然真的都躺到了地上!

(三)這遍剛結束,又有人質疑:

生:不對!應該是“一棵雜草警覺”,這時不能所有的雜草都說話,一個演雜草的發言就行。

生:是“紛紛倒下”,雜草怎麼一下子都倒下去了?最好一個接一個地倒下去。

只好進行了第三遍表演。各位主角們在吸取了大家評議的經驗後,進行了惟妙惟肖地表演,小稻秧們在結尾時還用歡快輕鬆的小舞蹈來體現了自己的愉悅之情。表演終於在大家的掌聲裡結束。

(四)結合剛才的情境體驗,聲情並茂地朗讀全文。此時,學生搖頭晃腦,進入了閱讀。

《小稻秧脫險記》教學反思7

《小稻秧脫險記》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話故事,寓農業常識於生動的故事之中。全文采用擬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雜草對於稻秧生長的危害,以及噴灑除草劑對保護稻秧所起的重要作用。故事的主角是小稻秧、雜草、噴霧器大夫。 全文充滿童趣,將科學常識寓於童話故事中,生動的語言,有個性的對話,有趣的情節都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憑藉。全文共有5個自然段,可以分為“遇險”、“脫險”兩大部分。這兩部分內容應該也是學生比較關注的問題:小稻秧到底遇到什麼危險?又是怎樣脫險的?通過學文,瞭解除草劑、噴霧器能夠保護稻秧不受雜草侵害,培養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同時,也會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年級的孩子,還是比較單純幼稚的,他們更喜歡生動有趣的課堂。當我第一次讀這篇課文的時候,覺得這篇課文的一大特點是生動而且富有童趣,相信學生會非常喜歡這篇文章。如果單純讓孩子們去讀課文再談談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那樣做就顯得很膚淺。作為語文教師,如果我們能夠跟孩子一起去品讀文字,深入文字中,跟小稻秧一起去經歷,去感受,入情入境,孩子們會不會學得更有興致,感受更深刻,而課堂也會更加富有情趣。指導學生精讀要引領學生進入故事情境,抓住關鍵詞語來把握課文內容,在感悟的基礎上讀好人物對話,將自己的閱讀感受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和表演表現出來。細讀文字,文中有很多的關鍵詞語:“一群”、“團團圍住”、“氣勢洶洶”、“嚷”、“不由分說”、“一擁而上”、“拼命”、“搶”、“有氣無力”、“紛紛倒下”、“挺了挺身子”……寫的栩栩如生。這些詞語,如果單憑學生讀,教師講來理解就降低了理解文字和感受文字的程度。所以,我想一定要孩子們在表演中體會語言文字的表達。所以,我按照文章的兩部分內容來設計課的流程。第一部分:“遇險”。第二部分“脫險”。我想,一開始就放手讓學生表演肯定效果不好。於是我決定應該設計一個環節能夠巧妙地將學生引入情景,並能根據文字規範學生的表演,讓他們很快就知道如何才能把握住文字中的關鍵詞表演的更好。於是就從:“招聘演員”開始。

這一環節是在第一課時小組比賽讀課文的基礎之上進行的,我選的是每一小組讀的最好的學生。一是第一課時已經通過小組比賽給孩子們充分的練習朗讀的機會;二是這一邊讀課文相當於範讀,主要是把課文完整的成現在孩子們的面前,儘量避免讀的不流利。

第一幕“遇險”,從招聘演員開始,首先出示招聘的條件:讀懂課文;有聲有色的讀好對話;能熟練的記住臺詞並表達出來。目的在於讓學生有針對性地去想:怎樣讀好對話?那就是抓住關鍵詞語。如何來表達?那就是他能夠過理解再來表達。在招聘演員的過程中,讓不來應聘的孩子當評委,這樣所有的孩子都積極參與進來,避免一部分學生失去興趣。在評價的過程中讓學生抓住重點詞也是難理解的詞“氣勢洶洶、蠻不講理、不由分說、一擁而上”來理解評價。但是在評價的過程中有幾個詞語是漏掉的,因為孩子們沒發現,這是應該體現的是教師的`主導作用。所以這方面作為教室,我還要認真的反思。

第二部分“脫險”我的實際目的是讓孩子們在第一幕的基礎上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希望孩子們能通過朗讀,講故事,或者其他的更豐富多彩的形式來表現課文內容。但是,孩子們選擇的方式只有朗讀和表演。這也與平時的語文課的引導有關係。既然課堂學生做主,那就尊重孩子們的選擇。於是讀讀、議議、演演、評評、再讀讀”這樣讀演結合的方法,學生自己去感悟。然後在評的過程中藉助情境去啟發學生,達到對詞語理解的目的。可以看出孩子很高的積極性,當演完第二幕的時候,一再要求把全文完整的表演一次,遺憾的是我因為考慮到時間的因素,沒有讓孩子們進盡興。後來想,應該讓孩子們把全文呈現。這樣才能更好的從整體上把握全文,課堂的完整性就更能體現。

最後,把學生帶出文字,體會科普童話的含義。

總結:首先必須準確的把握教材。其次,對學生的學情有所瞭解,抓住孩子的特點設計課的形式一定要引發孩子的興趣。第三遵循自主有效的課堂。真正的理解什麼是課堂的自主有效。應該是尊重孩子們課堂的興趣,而不是被自己的課堂設計所限制。遵循設計,超脫設計。真正的創造,自主、民主、科學的課堂。

《小稻秧脫險記》教學反思8

教學分析:

江蘇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實驗教材第五冊第18課《小稻秧脫險記》,這是一篇有趣的科普性故事,寓農業常識於生動的故事中。全文采用了擬人化手法形象地寫出了雜草對小稻秧的生長的危害,以及噴灑除草劑對保護。全文充滿了童趣,將科學常識寓於童話故事中,生動的語言,個性的對話,有趣的情節都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憑藉,更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

教學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中明確指出:“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緯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本文教案的設計以課文中生動形象的語言為突破口,創設生動形象情景讓學生在讀讀、演演、說說的過程中掌握一種學習的方法,領悟文章語言的生動性,在教學過程中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並以此為切入點引領學生進行片段練習。整個教學過程中將高度重視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的過程,充分誘發學生的參與熱情,讓學生在掌握知識和形成能力的過程中領會科學的學習方法,獲得積極情感體驗從而促進學生語文整體素養的提高。

片段一、

師:上課前老師想給你們提個問題,你們知道《小稻秧脫險記》中的“記“是什麼意思呢?

(孩子們陷入了沉默之中……)

師:這樣吧!老師給你們幫個忙,我把“小稻秧脫險記”中的“記”換個位置,變成“記小稻秧脫險”,你能明白是什麼意思了嗎?

(孩子們立刻發出了“哦”的聲音,一隻只小手全都舉了起來)

生:老師,我知道了“記”就是“記住”

師:哦,是記在這裡嗎?(老師指著腦袋)還是記在什麼地方?(用手作寫狀)

生:我知道了,“記”就是記下來,寫下來的意思。

師:你可真是個聰明的孩子呀!

[ 評 語言知識的傳授一直是語文課中工具性的體現,最好能夠在教授的過程中體現思辯的過程,讓孩子們跳一跳就能夠著蘋果。老師在這裡的點撥充滿了教育的智慧,調整了語序後,符合了孩子們熟悉的語言習慣,孩子們很輕鬆地將這個難題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四兩撥千斤”在這裡得到最好的體現]

片段二、

師:讀了課文第一、二自然段,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段主要講了什麼?

生:雜草搶小稻秧的營養,小稻秧病倒了。

師:事情交待得很清楚,如果能夠加上地點就好了。誰願意再試試?

生:在水稻田裡雜草和小稻秧搶營養,小稻秧病倒了。

師:你可真棒,老師一說你就明白了。這樣說有沒有問題了,是不是說完整了呢?

生:我覺得應該加上時間,這樣才完整。

師:那你就完整地說一次吧!

生:一天,在水稻田裡發生了激烈的爭吵。雜草和小稻秧搶營養,小稻秧病倒了。

師:你真是個愛動腦筋,會學習的孩子呀!當我們交待事情的時候一定要把時間、地點、人物、事情說清楚了,這也是我們常說的“四要素”。

[評:教學中注意對學生進行概括語言的訓練,這樣訓練有助於學生提高閱讀的能力,在較短的時間內抓住文章的主旨,從而進行有效的資訊處理。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加強了學生語言完整性的訓練,每一次的點撥都具有很強實效性,學生在老師因勢利導的推動下,自我完成了語言完整性的修煉。教師不露痕跡,春風化雨般地將“四要素”植於了孩子們的心田。語文訓練在課堂上紮紮實實地開展下去,課堂上真正實現了“實”而不“死”。]

片段三、

師:讓我們一起來演演這個自然段,能不能抓住這些詞“團團圍住”、“一擁而上”、“不由分說”、“搶”等詞,討論一下該怎麼演好呢?

(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在一起熱烈地討論和表演)

師:我們一起來演一演好嗎?老師來扮演“小稻秧”,你們來演“雜草”,好嗎?

生:好呀!

師:那麼請想扮演“雜草”的同學快點上臺來吧!

(此時,同學們個個躍躍欲試,有些孩子早已迫不及待地衝上了講臺,課堂上氣氛非常熱烈。)

師:同學們,你們看這些“雜草”剛剛是怎麼上來的呀?

生:老師,他們是一齊衝上來的。

師:書上是用什麼詞形容剛剛的情形的呢?

生(齊聲):“一擁而上”

[評:課文中的情景在教師的巧妙創設下自然而然發生了,同學們在不知不覺中扮演了角色,“一擁而上”的情景再現真實而又逼真。將一些課堂中為了“演”而“演”的假象和空洞,一掃而空了。孩子們在潛移默化,歡快輕鬆的氛圍中明白了詞語的意思,將機械教授轉化成為孩子們自發的學習認識。]

片段四、

師:能夠想象一下“小稻秧”在獲救後會對“噴霧劑大夫”說什麼呢?請你們仿照課文的方法,將“小稻秧”和“霧劑大夫”的表情、語氣以及說話的內容寫出來。相信你們一定能寫好。

(學生們個個都陷入了沉思中,開始了自己的創作中……幾分鐘後)

生1:小稻秧仰起自己的臉龐感激地說道:“噴霧劑大夫謝謝你救了我。”噴霧劑大夫低下頭不好意思地說:“這是我們大夫應該做的。”

生2:小稻秧在微風吹拂下歡快地跳起了舞蹈,開心地說道:“噴霧劑大夫,真的要謝謝你了,有了你,我再也不用害怕那些橫行霸道的雜草了。”噴霧劑大夫大聲地說道:“小稻秧,不用謝我。其實是人類幫助你呀!”

……

評:在中年級的閱讀教學中,除了要有讀和悟的學習過程,我們更應該注意到學生在閱讀後的沉澱。這種“沉澱”正是就文而發的隨筆。“寫作”的發生,有了特定而自然的情境,易於引發學生的思維“決口”,出現“井噴”。在這個整個創作的思維活動中,正是學生體味文字情感,揣摩文字語言,形成自我語言風格的最佳時機。]

教學反思:

過去的課堂上我們只知一味地進行語言訓練,將一堂語文課變成了語言訓練課,教師們疲憊不堪,孩子們叫苦不迭。語文課堂成為了“人間煉獄”。新課改,猶如一縷春風滌盪了語文課堂上的八股腔,課堂上充滿了歡聲笑語,師生們重新煥發了活力。然而有些人對新課改的理解出現了歧義,把語文課變成了一場鬧劇。教者不知其所云,學者不明其所義。師生全都在迷迷糊糊中,草草結束了一節語文課,甚是可悲,可笑。這些人錯誤地認為新課改下的語文課就是讀讀,唱唱,跳跳,覺得只要學生能夠就文而發,說出驚人之語便是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體現語文課的“新”字,而全然不顧學生漫無目的遊離於主題的渙散,不知這是學生不知甚解的胡言亂語,竟把它當作了語文課堂上體現新課改的“曠世奇言”,把語文中的不確定性,進行了無限的放大,篡改了新課改的精髓。語文課堂上只充滿了人文性,卻不見了工具性的蹤影。

我們知道課標中曾明確的提到:課程目標是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緯度設計。三個方面應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換句話說就是人文性和工具性要形成高度的統一,而不是片面地誇大一方面的影響,而將另一方面完全棄置於不顧。新課程是涅槃於舊課程中的,而不是憑空臆造的海市蜃樓。它是批判繼承舊的東西,而不是全盤否定過去。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將人文性與工具性做了一次地有效地融合。在教學中,我既努力地維持文字情感的完整性、連續性,又為學生們設定一定量的語基訓練。語基的訓練點與文字情感發展形成了遙相呼應的態勢。例如:在教學“四要素”時,我要求學生說說文字的主要內容並採取了循序漸進的引導方式,幫助學生自主地瞭解了什麼是文章的 “四要素”。在關鍵詞語的理解方面,我則採用了孩子們易於接受的隨文“情境表演”,活潑生動地去理解詞義,並要求學生用語言給出更正確的意義,歷練學生捕捉語言的正確性。在文字的結束時,我又設計想象的片段練習,引發學生的好奇心,觸動學生的寫作動機,在自然而然情景下,不露痕跡地幫助學生將文字語言融入豐富到自己的語言中,輕鬆地實現了文字語言的外化。然而這些所有的語言訓練都緊扣文字的情感發展脈絡,幫助學生實現課程標準“三維目標”的整合。

整個語基的訓練的立足點都是想法設設法讓學生掌握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並沒有進行機械傳授和訓練,卻能夠高度地重視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的過程,充分誘發學生的參與熱情,讓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學會學習的方法,建構道德的價值觀念。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體驗學習方法,在過程中領悟和體驗,在學法中提高和發展。因為我知道結果重要,過程更重要;知識重要,方法更重要,“新”語文課堂在促進學生的發展上,既要著眼於眼前的教育結果,更要著眼於學生未來終身的發展,引領學生攀登知識的高山,跨越情感的溝壑,飛躍思維的屏障,實現人格蛻變。

《小稻秧脫險記》教學反思9

《小稻秧脫險記》是一篇科學童話,課文結構比較清晰,情節也很簡單。經過《小露珠》的鋪墊,學生已經有了要善於觀察生活中各種科學現象的意識,加上農村的孩子對給稻田除草這樣的事情還比較瞭解,所以上課時比較得心應手。綜合整節課的教學,我覺得以下幾點做的比較好,在今後的教學中可以繼續借鑑:

1、注重對句式轉換的訓練。

三年級學生靈活性比一二年級強了許多,為了培養他們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我在教學過程中設定了三處把反問句改成陳述句的訓練。這樣的訓練以前做過,但是效果不好,學生總是不能把握句子的本意。在這次訓練中,我直接讓學生把這句話換一種說法,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和故事情節,轉換的正確率就比較高。在下次的句子轉換練習中,我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找一找這一小節中有哪句話可以換一種說法,讓他們自己去發現探索,這樣循序漸進地訓練下去,學生會越來越熟練,在自讀其他課文時就會自然而然靈活運用。

2、在理解詞語時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文。

例如在理解“激烈的”和“紛紛”這些詞時,我不脫離具體語境,放到文中聯絡上下文讓學生理解。學生很容易理解“激烈”就是劇烈的意思,你一句,我一句;甚至你還沒說完,我就搶著說了;還可能兩個人一起說。進而 通過 老師引導知道它常跟戰鬥、爭吵、比賽搭配,可以說“激烈的戰鬥”,激烈的----引導學生說。接下來我又提問:能用“激烈”說一句話嗎?把詞語運用到生活中去,幫助學生更加透徹地理解這個詞語。最後回到文中:誰能讀出這場爭吵的“激烈”來?又將學生的注意力拉回到文字中去。

3、注重朗讀指導。

課文語言充滿童趣,每個人物的語氣都各具特色,例如有氣無力。可憐巴巴的小稻秧,聲音洪亮的噴霧器大夫,還有蠻不講理、氣勢洶洶的雜草。它們說的話都非常有性格,我在教學中就抓住了人物的語言,讓學生讀出感情,讀出自己的理解,把他們帶入到故事的情節中去,進而理解各色人物不同的性格。例如這一片段:面對這樣一群蠻不講理的雜草,小稻秧是怎麼說的?(出示句子)想一想,小稻秧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它的心情是怎樣的?(生:氣憤)那麼請你氣憤地讀一讀這句話。(生:難過)那麼請你難過地讀一讀這句話。(生:傷心)那麼請你傷心地讀一讀這句話。學生在讀的時候,彷彿自己也成了無可奈何的小稻秧,更加理解了小稻秧被雜草欺負時那種束手無策、無助的心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上我還創設不同的、最能激起他們興趣的情境,讓學生在讀讀、演演中感悟課文語言,使學生以積極的狀態投入學習。

除此以外還有需要改正的地方:

1、在教學中我覺得我提的問題太瑣碎了,問題也比較多,有些問題可以合併,多讓學生去質疑、釋疑,把學習的主動性交還給學生,老師稍微少說一些,這樣可能效果會比較好,課堂氛圍也會更加活躍。

2、在解決某些稍微有一點難度的問題時,可以讓學生採取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模式。這是我在教學中一直忽略的。其實學生小組學習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模式,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必須落實到平時的學習活動中。然而我沒有注意培養和訓練,所以學生在合作討論時往往有些茫然,不知道該幹什麼,或者效率非常低下。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注重對這方面的指導和訓練,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總體來說這節課的課堂氛圍還是非常好的,本以為科學童話會很枯燥,但是同學們卻學得津津有味。尤其是我佈置課本劇作業時,每個小朋友都很有興趣,非常高興。我相信,在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學生的課本劇表演一定會非常精彩。

《小稻秧脫險記》教學反思10

拿出《國小語文新課程教學法》隨手翻看,不經意間翻到於永正老師《小稻秧脫險記》詞語教學實錄片段,於永正老師通過和學生們一起表演課本片段來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讓我深受啟發。

我在詞語教學時的通常做法是讓學生先初讀識記字詞,再反覆誦讀課文,結合上下文理解詞義,當學生仍然不能準確理解詞義時,就引導學生想象文中所描繪的情景理解,或者讓他們用這個詞造句。但這樣的詞語教學,學生往往感到枯燥無味,要麼用“氣勢洶洶”來解釋“氣勢洶洶”,要麼搬出《字詞句》《詞典》來硬生生念出詞語的意思,常常一知半解。而於永正老師的這種詞語教學,注重了學生對文章的情感體驗,不僅生動形象,學生積極性高、興趣濃厚,容易理解詞語,而且讓學生在表演中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效果自然比生硬地“解釋詞語”好得多。

我依葫蘆畫瓢:

師:讀到這裡,“氣勢洶洶、蠻不講理、一擁而上”的意思,沒有懂的同學請看我們表演。我當小稻秧,你們幾個當雜草。雜草把小稻秧團團圍住,你們應該怎麼站?(學生從四面把老師圍住。生笑)

師:你們要幹什麼?

生:快把營養交出來。(聲音低)

師:你們沒有讀懂。要凶,聲音要大,把腰卡起來。

生:(卡腰、大聲、凶惡地)快把營養交出來。

師:我們搬到大田不久,正需要營養,怎麼能交給你們呢?(學生不知所措)

師:(問全體同學)他們應該幹什麼?

生:他們應該上前搶營養。

《小稻秧脫險記》教學反思11

一、反思整體設計

優點:

1、學生質疑,走近文字。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質疑問難是學習的重要方法,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教學中,學習課文第一部分“遇險”時,我讓學生先說自己上節課遇到的不懂的詞,學生紛紛說出了“氣勢洶洶”、“不由分說”、“蠻不講理”等詞,學生在提出疑問的過程中觸摸了文字,與文字的距離近了。

2、扮演解詞,走進文字。

用扮演角色表演的方式理解詞語,解決學生提出的不懂的詞,使學生真正進入了文字,用心體會課文,用身體表演課文,激發了學生的思維,調動了學生的探究意識,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角色朗讀,再造文字。

學生提出的問題解決後,我用了分角色朗讀的方法,將學生置於朗讀的情境中,朗讀中,學生不僅感受了語言,感悟了文字,相信在每個孩子的心中,都出現了不同版本的《小稻秧脫險記》。

缺點:

1、德育滲透,不夠到位。

德育目標中第二個目標,培養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我覺得這一目標的實現較難,儘管自己設計了這樣的環節,但我覺得較空洞。

二、反思教學過程

優點:

匯入環節能較好地與第一課時銜接,適時激勵學生又能引導學生較好地進入第二課時的學習。

精讀環節問題設計較精煉,能從學生學習實際情況出發設計問題。順學而導,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導結環節檢測題很好地與本課教學重點對應,課後作業設計模式也受學生歡迎。

缺點:

匯入環節的激勵語不一定對所有學生都有效。改進的方法我想需要自身素質的提高,如果能經常語出驚人,妙語連珠,我想學生定會喜歡你的語文課,因為那時你已是一位充滿魅力的語文老師。

精讀環節有熱鬧的嫌疑,整個過程“動”的設計較多,有的學生可能因此當成看熱鬧而非真正的進入文字學習感悟。這就需要教師練就火眼金睛,及時發現問題,還需有教育機智,及時解決問題,這並非一日之功,需要自己修煉自身。

三、反思教學技能與教學策略的運用

優點:

1、另闢解詞蹊徑,感受詞語意思。

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詞語的理解是重點。課文中有一詞“警覺”,課前備課時我已注意到這一詞語,並想:如何讓學生理解這一詞語呢?講解詞語的意思,有些蒼白,而且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較遠,學生的年齡水平理解這一詞語有一定的難度。反覆斟酌後,我讓學生表演“警覺的抬頭”的動作,而且還設計了一個問題,採訪表演者:“如果你是雜草,此時你警覺的抬頭,內心是何想法或者是什麼心情?”通過一演一說,讓學生感受“警覺”的意思。

2、豐富評價語言,及時有效評價。

為提高自己課堂教學水平,之前我曾收集過課堂評價語,並運用到本課的教學中,也許雒老師從我的教學設計中很難發現這一策略,但我確實這麼做了,並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3、合理使用媒體,有效促進教學。

我認為製作的課件有使用價值,並且出示的時機也較合適。

缺點:

1、評價語雖豐富了,但還缺少自己的風格,有待自己多讀書,多學習,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

2、媒體課件製作不夠精美。自己的製作水平較低,有待提高。

《小稻秧脫險記》教學反思12

今天,我執教了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五冊的課文《小稻秧脫險記》。這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話故事,很適合兒童閱讀和欣賞。整篇課文充滿童趣,將科學常識寓於童話故事中,生動的語言、有個性的對話、有趣的情節都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憑藉。

一、積極質疑,自由感悟,表達獨特感受。

在教學時,我將本課的閱讀分為三個層次:

1、整體感知;

2、讀通;

3、讀好。

首先,我讓孩子們自己帶著問題讀書,目的是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再讓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劃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通過讀書、表演等方式來解決問題、理解詞語,這些都是讀通課文的基礎。“氣勢洶洶、蠻不講理、不由分說、一擁而上”等等這些詞語都是學生畫出的不明白的地方,使自己在閱讀中發現的難點,也的確是本課需要理解的重點,這些詞語與理解課文密切相關。在教學時,我沒有單方面的向學生灌輸詞語的意思,也沒有讓學生死記硬背字典上的解釋,而是讓學生表演出自己對詞語的理解,藉助情境去啟發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感悟。他們都通過生動表演,輕鬆的理解了課文的內容和這些詞語,又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將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表達了出來。

二、以讀為主,讀演結合,讓評價發揮指導作用。

在教學本科第二部分時,我採用了“讀讀、演演、評評、再讀讀”這樣讀演結合的方法,仍以讀為主,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以組為單位自編自演,為角色的動作、神態、語氣進行設計。學生表演的生動有趣,並能在老師的引導下相互評價,盡情說出表演的感受,從中體會、感悟,在這樣“讀讀、演演、評評、再讀讀”的過程中交流了自己的閱讀感受。

三、採用多種形式,將練習與生活緊密聯絡。

在本課中,“激烈”和“紛紛”是要求造句的兩個詞語。我將造句練習和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絡在了一起,學生都從生活中找到了合適用這些詞語的場景,輕鬆的完成了造句練習。

設想都是美好的,在這節課中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應該更加重視對學生的評價,讓評價語言更加豐富,使評價能夠更好的發揮它的指導作用。

《小稻秧脫險記》教學反思13

教學目標:

1、掌握本文生字生詞,會用“紛紛、激烈”造句,體會一些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小稻秧遇到了什麼危險,又是怎樣脫險的?

3、結合農村水稻種植的生活實踐知識,理解除草劑、噴霧器

4、閱讀有關知識,充分運用想象力,說一說你長大後可以怎樣對水稻進行種植和管理。

教學重點、難點

瞭解水稻生長所需要的環境和除草劑、噴霧器的作用,繼而培養學生對科學的熱愛。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

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小稻秧脫險記》。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讀課題:

《小稻秧脫險記》

師:同學們,你們讀了課題後會想到什麼呢?

生1:小稻秧遇了什麼危險?

生2:小稻秧是怎麼脫險的?

生3:為什麼小稻秧會遇到危險呢?

師:同學們想得好說得更好.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與小稻秧一起經歷一次危險的遭遇吧.(生自讀課文劃生字詞,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出示課件一棵小稻秧苗遇到雜草的圍攻

生1:課文是寫小稻秧苗剛到大田時就遇到許多雜草一擁而上搶營養的危險。

生2:後來幸虧來了噴霧器大夫幫忙才脫離危險。

師:那麼小稻秧苗為什麼會遇上危險呢?

生3:因為剛搬到大田,還很小,所以才會被雜草圍攻。

生4:因為小稻秧自己也需要營養,所以才不能讓雜草搶走。

師:大家都讀得很認真呵。下面看黑板,請同學們說說看,都認得那些生字?

險、吵、雜、擁、拼、跟、誰、、欺、負、紛(洶、蠻、需、搶、警、劑、霧、微)

小朋友注意看,這些生字哪些不要老師教,也不要看書上的拼音,你就認識?

生:我認識“險”和“拼”。老師教過我們遠離危險、珍愛生命。還有拼音的拼也認識。

師:哦,這位同學真聰明,老師講過的他都記得很清楚。大家掌聲鼓勵。

生2:我還認識“誰”、“吵”與“霧”。造句時我用過:不管是誰都要遵守紀律。作文時我寫過“桌子與椅子的爭吵”,還有我家就有噴霧器,這個字老爸早就教過我了。

師:啊,這位同學能從多渠道學習語文,真棒!

(其他同學也都交流自己認識的字。生字教學的音很快解決。然後老師要求學生每個生字至少組兩個詞。)

師:同學們今天學得很認真,生字都會了。現在老師要考考你們,你用什麼方法記住這些生字詞,我們來個比賽好嗎?

生1:我記住了:險、吵、雜與擁字。險是左右結構左邊耳朵傍,右邊臉上的臉的右邊;吵是用口去吵,雜有九根木頭,擁是用和手。

生2:我記住了欺負、拼跟誰。誰如果欺負我,我就跟誰拼命。

師:這可不行。同學之間要互相友愛,可不能拼命呵。

生3:這些字我都會默寫了,不信,我就寫給您看。其他同學也紛紛舉手要上黑板寫。

師:老師相信你們都學得好,記得牢。我發現有的同學已經在第二遍讀課文了。下面就請同學默讀課文,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麼?

(學生讀,教師巡視指導)

生小組討論,交流生字詞的音形義。

師:還有問題嗎?(學生搖頭)看來需要老師幫助的很少很少,有些字平時就會的。識字任務完成了。下面我們還有一個任務。請大家一邊讀課文,一邊把不懂的詞語畫下來。

(學生讀課文,畫詞語,教師巡視。讓學生把不懂的詞語寫在小卡片上)

師:請寫好的小朋友把小卡片舉起來。

(學生紛紛舉起.老師把這些詞浯板到黑板上。氣勢洶洶、激烈、蠻不講理、警覺、臘黃、紛紛。

(大家讀詞語)

師:這些詞,有的需要老師幫助,有的自己讀課文就可以理解;請大家讀課文,邊讀邊想這些詞語的意思。我相信,同學們能通過讀課文理解這些詞語。

(學生讀課文,教師巡視)

師:讀完兩遍的請舉手。(學生舉手)好,讀的時候不僅要考慮詞語的意思,還要做到正確、流利,如果能做到有感情就更好了。請大家再讀。

(學生繼續讀課文)

師:現在我們回到原先的問題上:小稻秧遇到了什麼危險?

生齊答:遇到雜草要搶營養。

師:被搶走了嗎?

生:沒有,後來幸好來了噴需器大夫,噴了除草劑,才使小稻秧脫離了危險。

師:今天學習到此結束。回去以後把生字寫十遍,每個字組詞兩個。下課。

第二課時

(聽寫生字並指名讓幾個學生說小稻秧苗遇到什麼危險,後來是怎麼脫險的。)

師:現在請一個同學讀讀第一段並說說這一段講什麼?

生1讀完說:這一段說稻田裡發生了激烈的爭吵。

生2:他洶字讀成陽平了。

生3:我認為這一段是說小稻秧苗被雜草圍住了。

生4:我說應該是雜草要搶小稻秧的營養。

師:大家都很認真,說得都對。誰讀第二段?

生5讀後說:,小稻秧因為營養被搶氣病了。

生6:他一擁而上讀太慢了體現不出雜草的蠻不講理。

生7:蠟黃讀成獵黃了。

生8:我說這一段寫的是雜草氣勢洶洶搶營養。

師:同學們讀得認具聽得更仔細。

師:誰來讀第三段?哪個小朋友有把握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很多學生舉手,師對沒舉手的同學說。)哪些同學雖然沒把握讀正確,卻願意試一試?(一個同學舉手)好,請你站起來。老師很喜歡這個小朋友,因為她勇敢、敢試。請你試著讀一讀。

(學生讀得較流利。但有指讀現象。)

師:請停下來。這個小朋友讀得好不好?好在哪裡?

生:“蠻”一開始讀錯了,後來又改正了。

師:好,你聽得真認真。老師就喜歡這樣的同學,自己錯了自己改正。請你再讀讀那一句。

(學生讀完那句後,接著讀下去,教師相機糾正錯誤)

師:哪一位同學能不讓老師教,就能讀得正確、流利,還能有感情?

(指一學生讀。學生讀得很好,老師相機表揚)

師:讀得多好呀!不要老師教,你就能讀好了,真不簡單!

師:“氣勢洶洶”、“蠻不講理”、“一擁而上”到底什麼意思?下面請各小組準備一下,選出一個演小稻秧,一個演噴霧器大夫,其他演雜草,注意把一擁而上與蠻不講理演好。

(生輪流上臺表演。當小稻秧上臺時,演雜草的同學一擁而上,去搶他身上的東西。“小稻秧”哭了,但雜草還是要搶。這時演噴霧器的上來了,他把手中的藥水灑向雜草,雜草紛紛倒地,小稻秧高興地跳起舞來。小稻秧的生病樣子與除草後的高興樣演得好,雜草的一擁而上也演得不錯。)

師:雜草厲害不厲害?凶不凶?剛才雜草的樣子就是(生:氣勢洶洶)

師:雜草野蠻不野蠻?

生:野蠻,不講理。蠻不講理就是不講理

師:雜草讓小稻秧說話了嗎?

生:什麼話都不讓說。哦,知道了。這就叫“不由分說”

一生問:什麼叫警覺?

生1:“警覺”就是靈敏的意思。

生2:“警覺”就是感覺到了什麼,然後他抬頭看看。

師:有一點意思,但沒說清楚。下面老師表演一下。看了老師的表演,你就知道是什麼意思,但也不一定說得出。

(老師請兩位同學一起表演。一學生讀書,一學生當噴霧器大夫,老師當雜草)

生:“突然,一陣毛毛雨從天上飄下來,一棵雜草警覺地抬起頭,看了看天說——”

師:(表演“雜草”警覺地抬起頭,看了看天)“不對呀,大晴天怎麼會下雨呢?”

生:“這時,一個洪亮的聲音響起來——”

生:(表演噴霧器大夫)“這不是毛毛雨,而是化學除草劑——”

師:“你是誰?”

生:“我是噴霧器大夫。平時,你們欺負小稻秧,現在輪到你們倒黴了。”

師:什麼是“警覺”,你們看到了嗎?我們再表演一下“警覺”,請大家看清楚。

(師生又表演了一次)

師:懂了嗎?這就是“警覺”的意思。不要說,體會一下就行了。

師:再看“紛紛”。這個詞誰來造句?

生1:下課了同學們紛紛走出教室。

生2:我家辦喜事,親戚們紛紛來喝喜酒。

生3:早上,鄉親們紛紛走上街頭去買菜。

師:造得真好。課文中的“紛紛”是“一個接一個”。記住,理解詞語一定要聯絡上下文。誰能用激烈也說一句話?

生4:解放軍與敵人展開激烈戰鬥。

生5:課堂上發生了激烈的爭論。

生6:昨天晚上我爸和我媽激烈地爭吵。

生7:今天我和小紅激烈地吵了一架。

生:…

師:好,掌聲鼓勵。

師:誰能夠向其他同學介紹一下

“小稻秧遇到了什麼危險?後來是怎樣脫險的?”請大家簡單地說一說。

生:小稻秧剛搬到稻田來不久,它就被雜草搶營養。(師插話:這句話應該這樣說:雜草就來搶營養)後來噴霧器大夫噴了一些化學除草劑,把雜草消滅了,小稻秧這才脫險。

生:小稻秧剛搬到稻田來不久,就被一群雜草團團圍住。那些雜草搶去了它的營養。後來,噴霧器大夫來了,把雜草給消滅了;小稻秧終於脫險了。

師:說得好,一個比一個好。書讀通了,問題也就解決了。有沒有什麼疑問?

生1(想說什麼又坐下了,師發現後鼓勵他大膽說):老師,我覺得這篇課文有問題。

師:什麼問題?

生1:我家就是農民。除草劑不光會殺死雜草也會殺死小稻秧啊。我們這裡稻田裡有了雜草,就從來不用除草劑。而是靠我爸和我一起去耨草。既不用花錢買農藥,又能解決雜草爭營養的麻煩。

生2:是啊,我老爸有一次噴除草劑,不小心,噴到一棵菜邊,結果過幾天,那棵菜就枯黃了。

師:同學們真厲害。這些問題,連老師也還是第一次發現。請把你們的意見寫出來,我們把它寄給編輯叔叔好不好?

生齊:好。

師:那麼結尾應該怎麼改更切合實際呢?

生1:小稻秧難受地說:“大夫,您用錯藥了吧!”

生2:“我也不行了,大夫您是非法行醫吧!”

生3:“大夫,您是怎麼治的病,連我也要死了。”

生4:“大夫,您幫倒忙了。”

生:…

師:同學們的想象真豐富。這節課就學到這裡。回去後改寫結尾,明天再交流。

教學反思:

一、讀通讀懂讀明白。首先,我讓學生圍繞課題自己帶著問題讀書,目的是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再讓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劃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通過讀書、表演等方式來解決問題、理解詞語,這些都是讀通課文的基礎。“氣勢洶洶、蠻不講理、不由分說、一擁而上”等等這些詞語都是學生畫出的不明白的地方,也的確是本課需要理解的重點。這些詞語與理解課文密切相關。在教學時,我沒有單方面的向學生灌輸詞語的意思,也沒有讓學生死記硬背字典上的解釋,而是讓學生表演出自己對詞語的理解,藉助情境去啟發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感悟。通過生動表演,輕鬆的理解了課文的內容,並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將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表達了出來。

二、讀演結合著重悟。在教學本課第二教時,我採用了“讀中議,讀後演、互動評。的方法,以讀為主,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以組為單位自編自演,為角色的動作、神態、語氣進行設計。學生表演的生動有趣,並能在老師的引導下相互評價,盡情說出表演的感受,從中體會、感悟,並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三、聯絡生活鼓勵創。在本課中,“激烈”和“紛紛”是要求造句的兩個詞語。我將造句練習和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絡在了一起,學生都從生活中找到了合適用這些詞語的場景,輕鬆的完成了造句練習。特別是學生聯絡生活提出的不能靠除草劑去除雜草,反映了農村孩子的優勢。當然教學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對一些詞語本應多下些功夫讓學生學用結合。還有評價的激勵作用的發揮都有待完善。

《小稻秧脫險記》教學反思14

《小稻秧脫險記》是一片童話故事,孩子們都非常感興趣。

首先,第一、二小節讓孩子通過團團圍住、氣勢洶洶、嚷道、不由分說、一擁而上、拼命、搶等詞語體會雜草的蠻不講理。同時讓孩子瞭解這是一篇童話故事,那麼就要知道童話故事中一定會有時間、地點、人物、故事,時間就是一天、人物為小稻秧、雜草和噴霧器大夫,事情為搶營養。3、4、5小節我主要讓孩子通過演一演的方式來學習,要先了解警覺,讓孩子可以做做動作。然後分角色朗讀對話,特別是“完了,我們都……喘不過氣來了”可以不用拘束於這邊的停頓。

第二課時主要以演為主,讓孩子在演的過程中鍛鍊自己的表達能力以及對於課文的熟悉程度,而且表演時同學們都可以很好的集中注意力,這是非常好的,所以可以想到一些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可能就是課文不存在一定的吸引力,那麼當課文生動有趣時,那麼想必教學效率也能提升一定的水平,當然,作為教師也要反思如何讓一篇課文更加的生動有趣呢。

《小稻秧脫險記》教學反思15

《小稻秧脫險記》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話故事,很適合兒童閱讀和欣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是學習的“催化劑”,它對學生的學習有著神奇的內驅動作用,能變無效為有效,化低效為高效。

因此,課堂伊始,通過猜謎語的小遊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並且由謎語匯入課題,拉近了學生與文字的距離。在理解本課詞語時,重在讓學生通過上下文的聯絡與生活體驗來理解。特別是“團團圍住、氣勢洶洶、一擁而上、不由分說、蠻不講理”等詞語,在教學時,我沒有單方面的向學生灌輸詞語的意思,也沒有讓學生死記硬背字典上的解釋,而是讓學生表演出自己對詞語的理解,藉助情境去啟發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感悟。他們都通過生動表演,輕鬆的理解了這些詞語,又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將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表達了出來。

積極質疑,自由感悟,表達獨特感受。好問者必定善學。首先讓學生通過對課題的質疑,提出自己想探究的問題,並帶著問題讀文。因此,幫助學生理清了文章的脈絡——“遇險”和“脫險”,真正體現以“學生的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同時,也讓學生大膽提出自己不懂詞語,發揮集體的力量,讓學生真正感受課堂不是以老師為主體,他們不一定只有從老師那裡才能獲得想要的知識。

當然,對這節課的不足我也深有體會:

1、時間把握不當,前面用時太多,後面用時太少,前鬆後緊,以致於後面的內容急匆匆的趕了下來。

2、通過表演讓學生理解了詞語的意思,而忽視對“激烈”一詞的理解,同時沒有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分角色朗讀。

3、評價語言不夠豐富,沒能讓評價更好的發揮它的指導作用。

潤物細無聲——由《小稻秧脫險記》的教學引發開去

《小稻秧脫險記》這篇充滿童趣的科普童話,以它生動的語言,個性的對話,有趣的情節吸引著孩子們的眼球,同樣也吸引著我。這是一則科普童話,講了一群蠻不講理的雜草跟小稻秧搶營養,小稻秧當場就病倒了,後來噴霧器大夫前來幫忙,使小稻秧脫離了危險。

幾年前也曾教過這篇課文,那時也著實研究過一番,今天再來上這篇課文,難道照搬老路?還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改進呢?於是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注重課堂評價,引導學生做人。

文中有句話是這樣寫的:噴霧器一邊噴灑著除草劑,一邊大聲地說:“平時你們欺負小稻秧,現在輪到你們倒黴了。”

師:如果你是這群雜草,你會怎麼想呢?

生: 噴霧器大夫,饒了我們吧,我們下次再也不欺負小稻秧了。

師:你很有危險意識,將來無論做什麼事,你都會為自己尋找一條出路。

生:哎呀,都怪我們蠻不講理,跟小稻秧搶營養,現在我們是罪有應得啊。

師:你做事情,很會自我反省,將來領導一定會賞識你的。

師:文中的人物角色,你最喜歡誰,為什麼?

生:(不假思索)我最喜歡噴霧器大夫,因為它樂於助人。

師:我們在學習生活中,也要像噴霧器大夫一樣,幫助一些有困難的人。

生:我最喜歡小稻秧,因為他們很可愛。

師:幫助弱小者,是我們應盡的義務。

小結:生動有趣而又有啟發性的課堂評價語不僅能夠讓語文課堂鮮活,充滿張力,而且能夠很好的點撥孩子的思維,啟迪他們的心靈。

二、角色朗讀課文,感悟人物品格。

課文大筆墨寫了小稻秧與雜草、雜草與噴霧器的對話。處理這些內容,我採用了分角色朗讀,學生對課文朗讀的興趣比較濃,喜歡讀這些文字,並且讀得很有感情。我抓住時機,對人物品格進行了感悟。

師:讀了雜草和小稻秧的對話,你覺得這是一群怎樣的雜草?

生:我覺得這群雜草很凶,把小稻秧團團圍住,還氣勢洶洶地嚷道:“快把營養叫出來!”

生: 我覺得這群雜草蠻不講理,小稻秧不給他們營養,他們就去搶。

生:我覺得這群雜草像強盜一樣,很恐怖。

……

師:你想對雜草說點什麼?

生:雜草,你們這麼欺負小稻秧,肯定會遭到報應的。

生:小稻秧是農民伯伯辛苦種植出來的,你們怎麼可以跟他們搶營養呢?

三、仿寫童話故事,增添學習情趣。

童話故事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寫作形式,而且看過的故事也很多,自己提筆創作一篇童話故事,不是也很有趣嗎?於是我把這個作業要求佈置下去,沒想到孩子們挺會寫,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讓你思考、讓你大笑、讓你回味。

孩子的潛力是很大的,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因勢利導,我相信一顆顆小種子終將長成參天大樹,不是嗎?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