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教學反思 > 《找駱駝》教學反思

《找駱駝》教學反思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1.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找駱駝》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找駱駝》教學反思

《找駱駝》教學反思1

一、教材簡說

故事改編自阿拉伯民間故事。人物有兩個:商人和老人。商人走失了一隻駱駝,老人在沒有見過駱駝的情況下,憑著對觀察到的現象的準確分析和判斷,使商人終於找到了駱駝。老人的觀察、分析、判斷,對人很有啟發,令人拍案叫絕。

課文以“找駱駝”為線索進行敘述,起因、經過、結果十分清楚。在敘述中巧設懸念,引人人勝。文章開頭並不急於講明老人是根據什麼知道駱駝特點的,而是講老人十分詳盡地描述駱駝的特徵,激起讀者往下讀的慾望。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培養仔細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是瞭解商人的駱駝有哪些特點,老人是怎麼發現這些特點的。教學難點是理解老人為什麼能夠指點商人找回駱駝。

二、學習目標

1.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

2.理解老人是怎樣知道丟失駱駝的特點的。

3.培養仔細觀察與認真思考的習慣。

三、教學建議

1.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情節簡單,對話較多。教學時,要指導學生多讀,可運用分角色朗讀的方法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朗讀的時候,要讀出老人與商人的口氣。比如商人的焦急與氣惱,重點是老人不緊不慢說的話。

2.可按以下步驟提示學生開展閱讀:

(1)感知階段,要讀準字音,瞭解這一課裡寫誰找駱駝,找到了沒有,大致上知道怎樣找到駱駝的。

(2)在大體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探究老人是怎樣指點商人找到駱駝的。課文先寫老人的判斷,再寫觀察的發現,教學時,可引導學生將老人的判斷和觀察到的現象—一對應,從中弄清現象與判斷、原因與結果之間的關係。然後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從中受到的啟發。

課文中的一些詞語可以引導結合上下文來理解。如“忿忿”“不緊不慢”“至於”“果然”,在課文當中都有特定的`意義,如“不緊不慢”,既反映了老人性格上的特點,更體現了他的胸有成竹;再如,用了“至於”一詞,就強調了與發現駱駝沿途出現的一些現象相比,駱駝往哪去了的問題,就顯得不重要了。

四、參考資料。

駱駝:體毛一般為褐色,也有淺黃、灰白等色型;頭頂生有簇毛,體毛蓬鬆而長;駝峰肥大而豐滿,夏季脫毛後還殘留一道厚毛;四肢更為粗壯,蹄寬而扁。有雙峰駝和單峰駝兩種。雙峰駝曾在我國北方廣泛馴養,至今在內蒙古和西北地區仍然能夠見到。過去很長時間曾作為口外與京城之間貿易的主要交通工具,素有“京華之舟”的美譽。單峰駝有人認為也曾分佈於我國的新疆一帶,但現在僅見於阿拉伯半島、印度和非洲北部等地。它的體毛較短,壽命可達50年。

駱駝的胃裡有水囊,能貯存很多水;駝峰裡儲存有一百多千克脂肪,必要時可以轉變成水的能量,維持駱駝的生命活動。因此,在沙漠裡,可以一連三四十天不吃不喝,適於長途跋涉。家駱駝成為人類在沙漠中的主要交通工具。

《找駱駝》教學反思2

1、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情節簡單,對話較多。教學時,要指導學生多讀,可運用分角色朗讀的方法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朗讀的時候,要讀出老人與商人的口氣。比如商人的焦急與氣惱,重點是老人不緊不慢說的話。

2、可按以下步驟提示學生開展閱讀:

⑴感知階段,要讀準字音,瞭解這一課裡寫誰找駱駝,找到了沒有,大致上知道怎樣找到駱駝的。

⑵在大體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探究老人是怎樣指點商人找到駱駝的。課文先寫老人的判斷,再寫觀察的發現,教學時,可引導學生將老人的判斷和觀察到的現象―一對應,從中弄清現象與判斷、原因與結果之間的關係。然後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從中受到的.啟發。

課文中的一些詞語可以引導結合上下文來理解。如“忿忿”“不緊不慢”“至於”“果然”,在課文當中都有特定的意義,如“不緊不慢”,既反映了老人性格上的特點,更體現了他的胸有成竹;再如,用了“至於”一詞,就強調了與發現駱駝沿途出現的一些現象相比,駱駝往哪去了的問題,就顯得不重要了。

《找駱駝》教學反思3

《找駱駝》一課寫了一位老人指點商人找駱駝的事,說明遇到問題只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作出正確判斷,才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在上課的過程中,

有所收穫,也有欠缺的地方,進行思考。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減少對學生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個性閱讀的意義還在於: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傾聽不同的`聲音,見識各種各樣的觀念。而我在實際操作中卻忽視了這一點,以致在理解課文前半部分時氣氛比較沉悶。這與平時自己不太注重有著莫大的關係。學生與文字進行對話,思想產生碰撞,自然會產生一些個人體驗。當然,學生的個性閱讀得出的結論有時難免有不大成熟或不夠完善的地方。

《語文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中規定:“中年級的學生要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並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體生動地講述故事,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說話是寫話基礎,而三年級又是從說到寫一個承前啟後的過渡時期,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很注重學生說的訓練。在這一課時中,我重點抓住老人看到的現象和得出的結論之間這個因果關係來進行說話訓練,通過“因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為……”的形式既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積累了語言。

《找駱駝》教學反思4

《找駱駝》這一課寫了一位老人指點商人找駱駝的事,說明遇到問題只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作出正確判斷,才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課文以對話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為我們提供了具有指導意義的科學的思想規律和方法。教學時,我本著化理性分析為感性體驗的思想,緊緊抓住課文的語言表達特點,以“提示語”為語言訓練的突破點,層層推進,引導學生去感悟、體會、表達,在語言實踐中獲得思想啟迪,掌握語言規律,提高語文能力。

《找駱駝》一文中寫商人與老人的對話時有兩處加了提示語:一是寫商人見老人詳細描述了駱駝的樣兒卻又聲稱自己並不知道駱駝的下落後“忿忿地”指責他;二是寫老人“不緊不慢地”回答商人的質問。雖然只有兩處,卻顯出人物此刻的內心世界及性格特點。

教學時,我以此為切入口引導學生研讀兩人的對話:“忿忿”是什麼意思?從哪裡可以看出商人確實很生氣?“不緊不慢”該怎麼讀?從老人“不緊不慢”的敘述中,你明白老人是怎麼知道商人走失的駱駝的'樣兒了嗎?通過課文具體語句的閱讀感知,學生不僅讀懂了課文,感受到了人物的情態,還培養了可貴的語言意識——不少學生捕捉到了商人由稱老人“您”改為“你”這一情感變化的語言資訊。

《找駱駝》教學反思5

 教材分析:

本文是通過一個商人走失了一隻駱駝,老人在沒有見過駱駝的情況下,憑著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正確分析判斷,使商人找到駱駝的事,說明了遇到問題要多觀察,多分析,多思考,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本文的寓意耐人尋味,引人深思。課文共11自然段,運用人物對話的形式,按“丟駱駝——找駱駝——找到駱駝”的順序,步步深入,故事富有哲理,是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訓練和朗讀訓練的好教材。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仔細觀察、認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間的聯絡,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個道理。

2、理解詞語:商人、至於、究竟。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反覆讀和理解老人前後的對話,從後面的對話證實結論的正確,是觀察與推斷的結果。

教學難點:

理解老人為什麼沒看到駱駝卻把駱駝的特點了解得那麼清楚。

教學過程:

一、匯入,揭題

課件:猜謎語引入。師介紹:駱駝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運貨,可離不開駱駝。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有關駱駝的一篇課文。

 二、自讀自悟

師:讀課題,根據老師給你們提綱自瀆課文,讓你們帶著問題進行自學,在自學的過程中解決這些問題。

出示自學提綱:

(1) 商人丟失的駱駝有哪些特點?

(2) 老人是怎麼知道駱駝的這些特點的?

三、檢查自學

1、指名讀詞語,糾正讀音

2、理解詞義

師:通過自學,你理解了哪個詞語?

忿忿:很生氣的樣子。

不緊不慢:不急也不慢,不慌不忙的樣子。

3、齊讀詞語

4、交流: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師:詞語的意思明白了,那你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嗎?(一個商人走失了一隻駱駝,老人在沒有見過駱駝的情況下,憑著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準確判斷,指點商人找到了駱駝。)

 四、學習課文

師:下面請同學們仔細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這樣兩個問題,可以劃一劃有關的句子

(1)商人走失的駱駝是什麼樣子的?(2)老人是怎麼知道駱駝的這些特點的?

師:把你的思考在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也聽聽別的同學有什麼發現。

師:同學們討論得非常認真。好,誰來說說,商人走失的駱駝是什麼樣子的?老人是怎麼知道駱駝的這些特點的?

(1)出示:

剛才我看見路上有駱駝的腳印,右邊深,左邊淺,就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跛。

我又看見路的左邊有一些蜜,右邊有一些米,我想駱駝馱的一定是這兩樣東西。

我還看見駱駝啃過的樹葉,上面留下了牙齒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顆牙齒。

(2)填一填,說一說:(出示)

因為老人看見 ,所以知道 ;

因為老人又看見 ,所以知道 ;

因為老人還看見 ,所以知道 。

(3)句式比較,從“果然”理解老人的判斷準確無誤

師:同學們,在老人的指點下,商人最終找到駱駝了嗎?(找到了)你從文中哪個詞知道的?(果然)

師:請你比較這兩句話,說說你認為哪句好?為什麼?(第二句)

從“果然”這個詞你可以體會到什麼?(老人的判斷非常準確)用“果然”練習說話。

(4)讀一讀,想一想

師:為什麼老人能指點商人找回駱駝呢?請你再讀一讀這一段,想一想。(老人善於觀察駱駝留下的種種跡象,並且通過這些跡象來確定駱駝的特點,進而指點商人找到駱駝。)

4、啟發學生思考

師:讀了這段話,你受到了什麼啟發?(我們要像老人那樣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才能解決問題。)

5、教師小結

師:老人沒見過那隻駱駝的樣子,卻憑著他的觀察力和判斷,憑著駱駝留下的幾處跡象,就分析得出駱駝的詳細情況,我們應該向他學習。

 五、再讀課文

1、想象,再讀課文

師:下面我們來表演讀一讀商人和老人的對話,要想象他們說話時的.動作、神態、心情和語氣等。

2、給人物語言補充提示語,指名讀

師:老師給他們的對話加了提示語,你能看著提示語,讀得更好嗎?

3、分角色讀

師:老師請兩位同學來演一演商人和老人。(指名)

男女生合作,男生演老人,女生演商人。(男女生合作讀)

 六、拓展寫話

師:請你任選其中一項說一說、寫一寫。

1、你想對老人和商人說什麼?

2、商人找到駱駝後,心情怎樣,心中會怎麼想,對老人說些什麼?

 七、總結

師: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我們明白了:遇到問題,不能光著急;要冷靜,要動腦筋思考。

 板書: 16、找駱駝

左腳跛

左馱蜜 右馱米 觀察所得 果然找到

缺了一顆牙

用心觀察 認真思考

 教學反思:

《找駱駝》一文記敘一個商人丟失了一頭駱駝,很著急,一個老人憑著自己的觀察,進行了合理的分析,推理,指出了商人丟失的駱駝的特徵,最後,在老人的指點下找到了丟失的駱駝.文章告訴我們:遇事要仔細觀察,勤于思考,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上這篇課文,我首先以猜謎語匯入,充分激起學生的興趣。因為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所以重點是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知、自主感悟,我們精心設計了教案中的那份表格,讓學生重點理解"老人為什麼能找準駱駝的特點,他的根據是什麼?” 作為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交流,再讓學生進行全班反饋,從學生彙報的情況看,大多數學生能積極參與討論,能較準確地找出駱駝的特點,1、左腳有點跛。2、左邊馱著蜜,右邊馱著米。3、缺了一顆牙齒。並找出寫老人是怎麼知道駱駝的這些特點的句子。並注意在思維訓練過程中加強語言表達的規範性。讓學生想想:駱駝的特點和老人觀察的依據有什麼關係,引導學生學會用上“因為……所以……”的關聯詞練習說話,使學生的語言表達更符合邏輯,找到老人能準確無誤判斷的有力依據。

以上的兩個教學設計在教學中都較順利地完成並落實到了實處,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很高。

在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中,請學生想象:你想對商人和老人說什麼?由於在前半節課討論填表的環節所佔的時間較長,學生在課堂上獨立思考的時間不充分,導致在想象說話的過程中思維受到限制,並且思維較狹窄,只停留在“謝謝,向老人學習留心觀察”的思路上。學生參與討論時,個別學生的紀律約束力不夠好,以後我在這方面要多留意,加強課堂的組織能力。

.

《找駱駝》教學反思6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重點是學生對老人對駱駝的推斷的根據的理解,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細心觀察、認真思考的重要作用。

授課時,我以範讀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瞭解故事大概,自讀讀通課文。

為了解決本課重難點,我設計了一張表格,填寫駱駝的特點及老人的根據,讓學生合作完成。合作學習中,因為答案易找,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平時不愛思考的同學也能找到。接下來的全班彙報,大家都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學生的合作、自主、探究學習,在寬鬆、愉悅的氛圍中達成學習目標。

課文的朗讀指導主要抓住課文中的一段精彩的'商人與老人的對話,老人的疑問,商人的肯定,以及商人情緒的變化,由老師的範讀,師生合作計,讓學生體會朗讀。通過引導學生充分注重朗讀的外化要求與內化要求,引導學生品味語言,不斷揣摩,學生從中感悟,培養語言感知能力。

課文的理解與朗讀指導還比較有效,但生活中細心觀賽的事例拓展還不到位,今後在教學中要注意。

《找駱駝》一文既具有故事性也富有哲理性,讓學生們教有興趣,似乎也比較容易學懂,怎樣挖掘文字資源,有效開展教學呢我有如下簡短體會:

1、教師首先要鑽研教材,準確把握閱讀課文的教學特點,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如本課的重點是"知道為什麼老人能夠指點商人找回駱駝",難點是"為什麼駱駝左腳腳印淺就能判斷左腳有點跛;看樹葉的牙齒印,怎麼知道駱駝缺少了一顆牙"。要讓學生自主讀文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2、閱讀教學可以有許多不同的教法,既要從學生教師的實際出發,也要從課文的實際出發。本課應注重在讀書中啟發思維,訓練思考。教師要精心設計,做到胸有成竹。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同學間一起探究和討論,教師積極參與,細心引導,才會實中有活,活中求實。

《找駱駝》是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五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的專題是:在觀察中要用心思考、勤於動手,才能有所發現。

《找駱駝》這一課寫了一位老人指點商人找駱駝的事,說明遇到問題只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作出正確判斷,才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課文以對話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

一、重視學生說的訓練

《語文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中規定:“中年級的學生要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並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體生動地講述故事,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說話是寫話基礎,而三年級又是從說到寫一個承前啟後的過渡時期,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很注重學生說的訓練。在這一課時中,我重點抓住老人看到的現象和得出的結論之間這個因果關係來進行說話訓練,通過運用關聯詞“因為……所以……”進行說話練習。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積累了語言。

二、以“提示語”為突破點,引導學生感悟、體會、表達

《找駱駝》一文中寫商人與老人的對話時有兩處加了提示語:一是寫商人見老人詳細描述了駱駝的樣,卻又聲稱自己並不知道駱駝的下落後“忿忿地”指責他;二是寫老人“不緊不慢地”回答商人的質問。雖然只有兩處,卻顯出人物此刻的內心世界及性格特點。教學時,我以此為切入口引導學生研讀兩人的對話:“忿忿”是什麼意思?從哪裡可以看出商人確實很生氣?“不緊不慢”該怎麼讀?從老人“不緊不慢”的敘述中,你明白老人是怎麼知道商人走失的駱駝的樣兒了嗎?通過課文具體語句的閱讀感知,學生讀懂了課文,感受到了人物的情態。

三、重學法

教學中,引導學生在學習文字前,先複習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真正做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四、重整合

教學結束時,教師的小結:本單元的重點,就是要我們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學會觀察,而本單元的習作也是以此為點。從中可見,教師在備課時,注重了單元的整合,將單元的訓練點,重點融入於每一節課。

五、重朗讀感悟

教學中,教師通過抓重點詞。範讀,同桌合作讀等形式,或教師的導語:“我有一點著急了。誰還能讀得再著急一些呢?”來指導學生的朗讀。

不足之處:

1、講讀與略讀定位不準確

教學時,能抓住學習提示來匯入文字的學習。但教學過程中,對略讀課文的定位不準確,對文字做了過多的分析。如果我們追求面面俱到,反而面面不俱到,像這樣的課文,我們只要找住兩個大問題:

⑴商人丟失的駱駝有哪些特點?

⑵老人是怎麼知道這些特點的?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教師作適當的點撥和引導就好了。

2、難點沒能突破

整節課下來,學生沒能透徹地明白:老人為什麼看見樹葉上的牙齒印,就知道缺牙齒呢?可以讓學生試咬一下東西,或聯絡生活實際說說,這樣的理解就會更深。

3、板書不夠精美

《找駱駝》教學反思7

《找駱駝》這一課寫了一位老人指點商人找駱駝的事,說明遇到問題只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作出正確判斷,才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課文以對話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為我們提供了具有指導意義的科學的思維方法。

教學時,我本著化理性分析為感性體驗的思想,緊緊抓住課文的語言表達特點,以“提示語”為語言訓練的突破點,以讀、演、講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熟悉課文內容,體會課文蘊涵的合理的分析與推理,明白課文的主旨。

我首先以分角色朗讀課文來創設情境,將學生引入找駱駝的現場,充分融入文字,激發起學生對本課學習的興趣。並通過恰當的“導”、“引”較好地啟發學生,使學生合作、自主、探究學習,在寬鬆、愉悅的.氛圍中達成學習目標。通過朗讀指導,在讀中就會體會課文中所用的語氣詞,體會老人的仔細觀察和認真思考。

引導學生充分注重朗讀的外化要求與內化要求,引導學生品味語言,不斷揣摩,學生從中感悟,培養語言感知能力。層層推進,引導學生去感悟、體會、表達,在語言實踐中獲得思想啟迪,掌握語言規律,提高語文能力。這接課最大的亮點是老師講得少,學生說得多,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在語文教學中,既要重視發展學生語言,也要重視思維訓練,努力把語言發展與思維訓練緊密地結合起來,使思維和語言互相促進、協調發展。

《找駱駝》教學反思8

《找駱駝》這篇課文以“找駱駝”為線索,起因、經過、結果十分清楚。課文在敘述中巧設懸念,引人入勝。開頭並不急於講明老人是根據什麼知道駱駝特點的,而是講老人詳盡地描述駱駝的特徵,激起讀者往下讀的慾望。教學重點是瞭解商人的駱駝有哪些特點,老人是怎麼發現這些特點的。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情節簡單,對話較多,學生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自學方法,能夠運用方法讀通順課文,瞭解課文大意,同時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

這篇課文,我首先以“破案子”匯入,充分激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做一回警察,當一回偵查官,在破案子的過程中,學生已經對“認真觀察,仔細分析”這一點有了初步的認識,隨後,引出今天的課題——-“找駱駝”,和一個老人去幫一個商人尋找一隻駱駝。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重點是學生自我學習。首先是學生對這篇課文的認識和熟悉。在初讀課文之後,我讓學生簡單地講述課文主要說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引出課文的主角“商人、老人、駱駝”。此後,我將這課的幾個重點的字詞以小黑板的形式展出,三年級的學生字詞教學仍是重點,注意其中幾個字的讀音和寫法如“忿忿、跛、馱”等。

簡單的字詞教學後,進入文章的品讀過程。和學生的一段對話引出故事的'起因——-商人的駱駝丟了很著急。這段對話重點在於朗讀指導。商人的著急,老人的穩重,不緊不慢等等情感的表現。隨後,我以一個問題引出老人的發現————“老人沒有見過駱駝這麼會知道駱駝的去向呢?”學生思考交流。黑板出示相關句子“老人看見什麼了”“老人知道什麼了”。在熟悉老人的觀察和發現後,用“因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為”兩種句式進行轉換,如:因為老人看見了路上有駱駝的腳印,右邊深,左邊淺,所以老人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跛;之所以老人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跛,是因為老人看見駱駝的腳印,右邊深,左邊淺。再進行句式的轉化過程中,學生已經充分熟悉了駱駝的特點,也感受到了,老人“觀察——思考——發現”的過程。經過老人的分析,商人果然找到了丟失的駱駝,這裡穿插一個小練筆“商人找到駱駝在回來的路上又遇見了老人,他會對老人說些什麼?”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總結出老人是一個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分析的人。結合板書和導課時的案子,使學生明白生活中要做細心的人。此後進行角色的扮演,朗讀課文,將課文的重點進一步的鞏固。

在此次教學中,我也發現了幾點不足,如:導課的過程,語言過於繁瑣,沒能抓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指導“因為...所以”“之所以...是因為”的句式轉換過程中,學生在一開始沒能很好的進入這個狀態,難度太大,可以以簡單的生活中的句子進行鋪墊,從而使學生對這種句式有更清楚的認識。

每一次教學的深思,都是一次改進的起點。不斷地發現和完善自己!

教學效果的反饋

1、重視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一種有效方法,也是當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途徑。課堂中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提高單位時間中學生學習、交往、表達的頻度與效率,優勢互補,有利於培養探究意識和合作精神,也有利於學生口語交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在這一課時中,我抓住教學難點,即“老人為什麼要商人順著駱駝的腳印去找,而不是順著米和蜜或樹葉去找”作為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由於抓住了合作的時機,所以學生有效的參於了合作學習。

2、重視學生說的訓練

《語文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中規定:“中年級的學生要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並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體生動地講述故事,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說話是寫話基礎,而三年級又是從說到寫一個承前啟後的過渡時期,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很注重學生說的訓練。在這一課時中,我重點抓住老人看到的現象和得出的結論之間這個因果關係來進行說話訓練,通過“因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為……”的形式既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積累了語言。

《找駱駝》教學反思9

上了一次教研課,感受頗深:

1、重視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一種有效方法,也是當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途徑。課堂中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提高單位時間中學生學習、交往、表達的頻度與效率,優勢互補,有利於培養探究意識和合作精神,也有利於學生口語交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在這一課時中,我抓住教學難點,即“老人為什麼要商人順著駱駝的腳印去找,而不是順著米和蜜或樹葉去找”作為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由於抓住了合作的時機,所以學生有效的參於了合作學習。

2、重視學生說的訓練

《語文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中規定:“中年級的學生要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並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體生動地講述故事,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說話是寫話基礎,而三年級又是從說到寫一個承前啟後的過渡時期,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很注重學生說的訓練。在這一課時中,我重點抓住老人看到的現象和得出的結論之間這個因果關係來進行說話訓練,通過“因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為……”的形式既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積累了語言。

3、缺少個性化閱讀

閱讀是讀者個性化的行為,閱讀的.過程是富有創造性的過程。閱讀教學是為了引導和幫助學生閱讀,老師對課文的解讀,不能代替學生的閱讀與理解。同樣閱讀一個句子、一段課文,學生和教師的感受很可能迥然有別。教師一眼帶過的詞語,在學生眼裡或許很難記住;教師不厭其煩地分析的句子,學生也可能“不屑一顧”,不以為然。

因此《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減少對學生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個性閱讀的意義還在於: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傾聽不同的聲音,見識各種各樣的觀念。而我在實際操作中卻忽視了這一點,以致在理解課文前半部分時氣氛比較沉悶。這與平時自己不太注重有著莫大的關係。學生與文字進行對話,思想產生碰撞,自然會產生一些個人體驗。當然,學生的個性閱讀得出的結論有時難免有不大成熟或不夠完善的地方。對於體驗中的侷限性,我不要輕易否定,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給予學生犯錯誤的權利,讓學生意識到“與其重複一句正確的話,還不如試著說一句錯誤的話”。

《找駱駝》教學反思10

《找駱駝》是一篇自讀課文,同時,又是一篇傳統經典的課文,主要情節是:一位商人走失了一隻駱駝,在路旁向一位老人打聽,老人在沒有見過駱駝的情況下,僅憑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準確判斷,使商人找回駱駝。因此,《找駱駝》一文既具有故事性也富有哲理性,讓學生們饒有興趣,似乎也比較容易學懂。

這篇課文,我首先以猜謎語匯入,充分激起學生的興趣。當學生猜出謎底是駱駝後,緊接著讓學生彙報了課前查詢的有關駱駝的資料,讓學生對不經常看到的駱駝有個大致的瞭解。隨後,引出今天的課題———“找駱駝”。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重點是學生自主學習。我以“破案子”的形式充分激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做一回警察,當一回偵查官,在破案子的過程中,學生已經對“認真觀察,仔細分析”這一點有了初步的認識,隨後,引出今天的課題———“找駱駝”,和一個老人去幫一個商人尋找一隻駱駝。首先是學生對這篇課文的認識和熟悉。在初讀課文之後,我讓學生簡單地講述課文主要說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引出課文的主角“商人、老人、駱駝”。此後,我將這課的幾個重點的字詞以小黑板的形式展出,三年級的學生字詞教學仍是重點,注意其中幾個字的讀音和寫法如“忿忿、跛、馱”等。緊接著結合閱讀提示讓學生明確自學要完成的兩個問題。在彙報交流時體現出 商人的著急,老人的穩重,不緊不慢等等情感的'表現。隨後,我以一個問題引出老人的發現———“老人沒有見過駱駝怎麼會知道駱駝的去向呢?”學生思考交流。黑板出示相關句子“老人看見什麼了”“老人知道什麼了”。在熟悉老人的觀察和發現後,用“因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為”兩種句式進行轉換,如:因為老人看見了路上有駱駝的腳印,右邊深,左邊淺,所以老人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跛;之所以老人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跛,是因為老人看見駱駝的腳印,右邊深,左邊淺。再進行句式的轉化過程中,學生已經充分熟悉了駱駝的特點,也感受到了,老人“觀察——思考——發現”的過程。經過老人的分析,商人果然找到了丟失的駱駝,”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總結出老人是一個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分析的人。結合板書,使學生明白生活中要做細心的人。此後進行角色的扮演,朗讀課文,將課文的重點進一步的鞏固。最後的續寫故事,向課外延伸:商人聽了老人的話,順著駱駝的腳印去找,他看見路上________,心想___________。走著走著,商人看見___________,他____地說:“___________。”讓學生明白了要有感恩之心以及施恩不求報的高貴品質。在此次教學中,我也發現了幾點不足,如:導課的過程,語言過於繁瑣,沒能抓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指導“因為...所以”“之所以...是因為”的句式轉換過程中,學生在一開始沒能很好的進入這個狀態,難度太大,可以以簡單的生活中的句子進行鋪墊,從而使學生對這種句式有更清楚的認識。

《找駱駝》教學反思11

《找駱駝》這篇課文是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四組的一篇課文,改編自阿拉伯民間故事。人物不多:商人和老人。商人走失了一隻駱駝,老人在沒有見過駱駝的情況下,憑著對觀察到的現象的準確分析和判斷,使商人終於找到了駱駝。《小海龜找到了》一文的結構與主題,都類似於《找駱駝》。根據教材的特點,我從內容和學法角度出發,對教材進行整體化設計,注重文字語言正規化的習得與運用。

根據這樣的思路,我設計了教學預案,並進行了試教。從課後反饋的情況來看,雖然整體設計不錯,但學生的學習狀態一般,課堂效果欠佳。究其原因,想主要存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1、課堂上的朗讀不夠充分,不能很好的把學生帶入故事的情景之中,不能激起學生進一步學習課文的興趣。

2、雖然設計了課前預習單的填寫,並且課堂上進行了評價預習單填寫內容,但是沒有真正促進對老人的觀察與發現的理解。

3、由於過於注重對教學內容的選擇與重組,而忽略了有效的學習的方式,導致課堂上訓練面不廣,氣氛沉悶。

4、對課堂上及時生成的教學資源沒能進行有效處理,學生學習過程展示的不夠充分,等等。

由於以上問題的存在,我一度迷惘過,糾結過,無助過。但是,經過與我校語文教學專家及同段老師的討論,我頓時豁然開朗。於是,我在保證設計理念和整體框架不變的前提下,重新調整和細化了教學設計,大致思路如下:

1、走進故事,範例引領,發展說話能力。

在本課教學中,我為了能突破重點,我分以下幾層設計教學,引導孩子們理解老人的話:

第一層:請學生上黑板貼紙條。

第二層:看梳理好的表格說話。

老人看見什麼知道什麼

路上有駱駝的腳印,右邊深,左邊淺駱駝的左腳有點跛

路的左邊有一些蜜,右邊有一些米駱駝馱著蜜和米

駱駝啃過的樹葉,上面留下了牙齒印它缺了一顆牙齒

★藉助表格,把老人“看見什麼”和“知道什麼”連起來,說清一次發現。

★★藉助表格,用上“因為……所以……”把老人“看見什麼”和“知道什麼”連起來,說清一次發現。

小結:通過剛才的練習,我們能像老人一樣把話說清楚、明白了,能否再學老人把話說連貫呢?板書:說話:清楚、明白、連貫

★★★藉助表格,把老人“看見什麼”和“知道什麼”連起來,說清三次發現。

再次出示原文,對比找把話說連貫的祕密(說一說,圈一圈),練一練。(看見,又看見)

第三層:讀了、貼了、又說了老人的話,還有不理解的地方嗎?鼓勵提出問題。

從上面的教學片段裡,我的設計不僅層次分明,而且逐層遞進。請學生貼紙條是幫助學生讀懂課文的內容,填寫表格可以幫助孩子理清看見的現象和知道駱駝特點之間的關係。在此基礎上,我才請孩子們抓住老人看到的現象和得出的結論之間這個因果關係來進行說話訓練,通過“看見什麼”和“知道什麼”;“因為……所以……”的句式讓學生練習說話。這樣的訓練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積累了語言。

2、走出故事,拓展閱讀,遷移說話訓練。

我們三年級孩子正處於句到段的說話寫話過渡,說話寫話時,大部分孩子習慣平鋪直敘,沒有聯絡前後文運用上連線詞的習慣。通過《找駱駝》第10段的引導,學生初步運用“看見……又看見……還看見……”三個連線詞連句成段,把老人的三次發現說清楚,說明白,說連貫,從而使故事更加生動有趣,引人入勝。在此基礎上,我帶領孩子拓展閱讀《小海龜找到了》,學習說話:居里夫人是怎樣指點伊芙找到丟失的小海龜的?用上”看見……又聽說……於是(所以)……”把居里夫人的`發現說清楚、明白和連貫。通過反饋交流,學生也體驗到要根據不同的事情,選擇不同的關聯詞,才能清楚、明白又連貫地說好每一次的話。拓展閱讀並沒有在這裡打住,我由課內再次延伸課外,提出殷切的期望:大自然也藏著很多的祕密,只要你仔細觀察就能發現。有了思考與發現,還希望你們能清楚、明白又連貫地表達出來。群文閱讀,遷移閱讀同特點的文章段落再到生活中,以教材為拓展點,一篇帶多篇,一點帶一片,實現“個”到“類”的遷移。我想,在今後的說話寫話中,學生將一定會繼續關注並進行運用。

就這樣,我帶著這樣的預案再次進入了課堂。課堂上,自我感覺基本上解決了第一次試教後存在的那些問題。事後,從同事們的網路評課稿中,我讀到了他們對我這堂課的肯定。當然,我更希望讀到的還是同事們誠懇的建議,因為這些誠懇的建議,將會激發我進一步的思考,將會引領我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安陽實驗國小谷炳銅)

《找駱駝》教學反思12

《找駱駝》是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的最後一篇課文,是一片獨立閱讀課文。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位商人丟了一隻駱駝,他向一位老人打聽駱駝的訊息,結果在老人的幫助下商人順利地找到了自己丟失的駱駝的事。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要使學生懂得:只有多觀察、多思考,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的道理。

因此,我給本課確定的教學目標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畫出課文中的重點字句並理解;理解課文內容,弄清楚老人為什麼能幫助商人找回駱駝;從課文中受到養成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句和內容,弄清楚老人為什麼能幫助商人找回駱駝的原因;從課文中受到養成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思想教育。

教學難點是: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句和內容,弄清楚老人為什麼能幫助商人找回駱駝的原因;從課文中受到養成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思想教育。

為了實現和達成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激趣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課前播放《感恩的心》視訊資料,雖然是在課前,但它對調整學生的學習情態有著不小的作用,使學生能很快的將思維集中到教室裡來。二是上課時讓學生猜謎語、看有關駱駝的圖片和資料,這樣很容激發起他們主動學習課文、瞭解駱駝的興趣和慾望。學生的學習慾望和學習興趣有了,我便順勢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自己思考問題,自己找解決問題的答案,這正好與學習

本課的情感教育目標相一致。

我的教學流程是:課前激趣(播放《感恩的心》視訊)——上課猜謎語激趣——引入課題——觀看有關駱駝的圖片、文字資料——出示自學目標:邊聽邊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聽課文朗讀錄音——重點解決老人說出了駱駝的那些特點——用“因為??所以??”將老人說的話連起來——總結課文,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只有多觀察、多思考,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的道理——拓展延伸,佈置作業:將今天學到的這個故事講給自己的家裡人聽。

由於這篇課文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再加上三年級的學生閱讀能力、分析和思考問題的能力還不十分強,所以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主要採用了學生自學為主,老師點撥指導為輔的方法,現在看來效果還是不錯的。相比較而言,這節課的教學我主要突出了以下兩個亮點:一是學生的學習

興趣和學習情態方面,課前採用觀看《感恩的心》視訊資料,上課時採用猜謎語、觀看有關駱駝的圖片和文字資料。二是與文字的對話方面,主要採取聽課文朗讀錄音與讀課文的`形式,並且不同的形式給了學生不同的目標和要求,讓學生開展有目標的學習。

板書設計我主要按事情的發展順序來設計,即起因——經過——結果,重點突出了本課教學目標中的情感教育目標,也就是讓學生明白:只有多觀察、多思考,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的道理。

總體而言,這節課的教學效果不錯,但也有不足之處,雖說是獨立閱讀課文,但字詞的教學是不能丟掉的,實際的教學中我在這方面做得很是不夠,害怕因為過多的加入字和詞的教學會沖淡和影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找駱駝》教學反思13

本學期開始嘗試高效課堂,曾經不喜歡高效課堂,以為這樣的模式之下,孩子們只是在對答案而已,以為這樣的課堂就是培養做題機器,種種偏見,根植於心。然而經驗與看法總是會改變的。親身下河知深淺,這樣的課堂,總要自己經歷了,才有資格說好或不好。因此,雖然是在學校的要求下,我也開始嘗試高效課堂了。

最開始嘗試的是《秋天的雨》一課,我們從第一課時開始嘗試,孩子們結成小對子,對子之間互相進行讀課文、讀詞解詞。雖然心裡有預設,想過進度會很慢,但一節課的內容依然花費了兩節課才完成。主要的問題出在孩子們不知道對子、小組內如何交流、上臺展示如何開場,如何請他人給於評價。一連試了幾篇文章,都是如此。雖然每次都有舉例,都有教,但往往是教的小組學會了,其他小組依然沒有學會。基於這樣的學情,我們在進行高效課堂的時候,就將培養學生的話語體系作為第一要務。

《找駱駝》的課文相對來說簡單,操作起來容易,所以我打算的就是將這次的公開課當作隨堂課一樣,一句一句的教學生說話,教他們去應對、溝通。總的來說,我還是比較滿意的。雖然是真實的、平實的課堂,缺乏激情與精彩,缺乏美感與韻味,但我卻覺得課堂是紮實的,是有效的。以前的課堂沉悶如死水,舉手的總是那幾個學生,現在的課堂,小手林立,孩子們有更多的表達的慾望。巡查組更是如此,孩子們都特別渴望能當上巡查組,感受“老師”的.威嚴。哪怕是平時課堂上搗亂瞌睡的孩子,當起巡查員,也是盡職盡責,倆眼睜得大大的,生怕錯漏哪個環節。

我嘗試高效課堂,我發現了學生在正式溝通方面的不足,體會到了高校課堂帶來的好處,以後我也想繼續實踐下去。以前經歷過課堂觀察、參與過基於標準的教學、嘗試過生本課堂,無論形式如何變換,不變的,是我們每一次的嘗試中,都會有新的收穫。而這些,恰恰是學生所缺少的。堅實的走下去,不只是學模式,而是學精髓,最終有助於學生的發展,才是我們不斷實踐的目的。

《找駱駝》教學反思14

今天聽學校的安排,我在上午第二節課為全校教師上了一節公開課。

昨天上午接到通知,說實話,我的心底是暖暖的,因為我即將獲得一次進步的機會。即便知道在接下來的半個月裡,我要到鄭州師範學院進行國小語文國培,肯定和鄉里的決賽無緣了。

很多時候,我都怕自己在不久的將來在工作上碌碌無為。我的身邊有太多太多這樣的例子了,他們最常做的事情是:逛街、美容、閒聊。在燦爛的陽光下,他們悠閒地做著他們自己認為最有意義的事。三十來歲的青年把工作當成混口飯吃的.工具,他們任何競賽也不參與,還可以理直氣壯地說:“幹嘛讓我進步?我才不要求進步呢!”我怕自己對工作的熱忱被歲月掩埋,“眾口鑠金”的力量,何況我還沒有金的硬度呢,相信你懂的。

學校裡沒有人願意講公開課,語文組只剩下我和一位業務主任了,數學組只剩下組長和一位身孕在身的女教師了。本來安排進行兩天的教研活動,最後一上午就結束“戰鬥”了。

預備鈴響,聽課老師們都陸續走進了我班教室。我犯了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那時候的我還在廁所呢,忙裡忙慌的我一路小跑趕進了教室,匆忙的問好後,我便開始順著自己的思路開講了。

謎語匯入;引入課題;駱駝簡介;第一遍大聲朗讀課文,要求讀通語句;檢查詞語,分為個別讀和齊讀;第二遍輕聲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填空,課文主要內容;第三遍默讀課文,思考駱駝的特點和老人怎麼知道駱駝的這些特點的,畫出相關答案;第四遍接力讀課文,共同找答案;標出自然段,共同總結答案,用上關聯詞“因為…所以…”;總結老人的優秀品質;佈置作業:把故事講給父母聽。

整個流程,我也是自己零時拼湊起來的。沒想到,錯誤百出。首先,謎語匯入環節,我想最多用時一分鐘。誰知,一上來請孩子把謎語讀給大家聽,謎語中的很多字,孩子不會讀。即便我糾正了三個字的讀音,很多孩子還是不能流利地讀下來。所以,匯入環節,我就用了三分多鐘。接下來,各個環節還算理想,孩子們都很配合。但到後面我的課堂語言就有些亂了,標自然段應該在默讀課文之前進行,而我把它放在了總結答案的前面,很明顯,我的設計有點太“急功近利”。標自然段就是為了說明答案在第幾段嗎?讀書習慣的培養應該是不著痕跡、不急不躁的。

《找駱駝》教學反思15

近年來,國小語文教學在《語文課程標準》精神的引導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現象,正在向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協作者、組織者的新型教學關係轉變。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走向語文教學的前臺。

在教學《找駱駝》一課時,我注重學生的讀。

在教學第一小段時,請學生輕聲讀,並想一想你能從中讀懂什麼?有什麼不懂的要問大家?讀後交流。

生1:我讀懂了商人丟了駱駝。

生2:我讀懂了它心裡很著急。

師: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生2:找了好多地方看出來的。

生3:還可以從著急、趕上去問可以看出來。

師:你們看得真仔細,那誰能讀出商人的著急呢?(指名讀,自己讀,齊讀)

而在教學第2——9自然段時,分角色朗讀,有師生合作、生生合作、指名讀等。

更有趣的是教學第十自然段時,學生學用不緊不慢的'語氣讀老人話時,學生的那副少年老成的樣子,真是讓人佩服學生們的創造力和模仿力。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