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教學反思 > 《咕咚》教學反思

《咕咚》教學反思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1.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咕咚》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咕咚》教學反思

《咕咚》教學反思1

《咕咚》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告訴我們聽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動腦想想或去實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隨別人。在教學時,我力求能夠讓學生通過品讀、表演領悟文章深刻的道理。

一、設疑引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及心理特點,課上,我採用了實物作了一個實驗,把一塊石頭從高空扔進水桶裡,發出咕咚的聲音,引導學生思考:這是什麼聲音,你想知道嗎?接著板書:咕咚。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積極性也調動起來了。

二、圖文結合,感知內容

根據低年級學生認知事物的特點,我充分利用課文插圖,圖文結合,幫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仔細觀察3幅圖,把3幅圖連起來問: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然後圖文對照,學生自學討論:哪些自然段寫了1、2、3幅圖。這樣圖文對照,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討論自學,很快地理解了課文的意思以及它們的聯絡,並能看著圖,用自己的話把課文的意思說出來。

三、抓住重點語句,理解內容

本文的'重點是通過朗讀訓練讓學生加深對課文中心意思的理解。讓學生在看懂圖意,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討論:當聽到咕咚聲音時,小兔、小猴、狐狸、大象、野牛等怎樣做?誰做的對?為什麼?接著我根據學生的回答抓住重點,指導朗讀,如:小猴兒,大夥兒說的活要讀出驚慌緊張的語氣;野牛說的話應不慌不忙,表現它做事不盲目,不跟別人跑,弄清事實真相。這樣,通過多次反覆朗讀品味課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學的能力。

四、角色表演,滲透德育

教學《咕咚》這篇課文時,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展開想象,進行角色表演。表演前,強調對角色的理解,注意角色的語言、動作、神態;表演後,可讓學生進行角色獨白,並對角色進行評點,使學生在有趣的表演和評點中,發展思維,提高語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

以上指導方法的結合運用,我的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學生的表達、表演還待於提高,今後多訓練培養。

《咕咚》教學反思2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童話故事,情節生動有趣,內容淺易易懂,很適合低年級學生學習。這個故事教育學生:聽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動腦想想或去實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隨別人。在教學本課時,我在各個教學環節中是這樣設計的:

匯入環節:低年級學生還是以玩為主,抓住學生這一年齡特徵,在匯入第一課時時,我先模仿自然界風、雨、雷的聲音,接著再故做神祕地發出“咕咚”的聲音從而引入課文學習。這樣的匯入是為了設定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營造一種將閱讀期待,第二課時我採用直接匯入。

字詞教學:對於字詞教學,我讓學生們用這些字詞放在句子中進行練習,進而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和用法,由於第二課時,學生注重的是解意。

1、通過朗讀訓練讓學生加深對課文中心意思的理解。學生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思考交流:當聽到咕咚聲音時,小兔、小猴、狐狸、大象、獅子等怎樣做?怎麼說的?接著我根據學生的回答抓住重點,因勢利導,指導朗讀,如:兔子、小猴兒,大夥兒說的話要讀出驚慌緊張的樣子。這樣通過多次反覆朗讀品味課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學的能力。

2、在教學時我希望著力讓學生參與有感情朗讀、看圖想像、即興表演、動作模仿等活動,讓他們能從各自的經驗和體驗出發,引領學生深入課文,使學生與文字之間建立起和諧的對話關係,使他們由讀文、看圖,進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閱讀境界。角色演評,課後題目要求表演這篇童話,童話故事的教學運用“角色演評”的方法,不但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且使學生對童話隱含的思想因素得到內化和昇華。在學生朗讀動物們的喊叫之後,我安排了一個角色表演,目的是讓學生對角色有所理解,在表演結束之後老師馬上進行現場採訪,問小動物們:為什麼逃跑?咕咚是什麼?在有趣的表演中再一次感受動物的盲目、可笑。

3、抓住重點字,理解課文內容。在朗讀感悟、表演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字“跟、跑、叫”明白兔子、猴子等小動物的可笑。

練習說話、昇華內容環節:

本文的內容是較為簡單的,但是他所蘊含的道理是很深的,在學生笑過之後我安排了一個環節讓學生說說在生活中我們有沒有類似這樣的事情。通過說來訓練語言的水平同時挖掘課文的深層道理。

本課的不足:

1、把讀課文沒有把握好,需要進一步加強學生讀課文的能力。

2、需要加強孩子對課文道理的把握,課堂中這一點做的不夠好。

3、孩子齊讀朗讀能力亟待培養。

4、對於課文的把握需要進一步體味,對於一些小動作,可以採取讓學生學習,

總之,對於文中的深層含義:“遇事學會動腦不要盲目跟從”這一道理沒有很好的理解。以至於在最後的說話練習中學生不知所云。可能與自己的引導和預設有所關係。在今後的教學中還需要用心。

課堂永遠是一個充滿意外,而又總是留有遺憾的地方。教無定法、學無止境。每次的認真總結分析都可以幫助我在教學上更進一步。

《咕咚》教學反思3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節曲折的童話故事,這個故事教育學生:聽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動腦想想或去實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隨別人。在教學本課時,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1、低年級學生還是以玩為主,抓住學生這一年齡特徵,在匯入新課時,我先模仿動物的叫聲,讓學生猜猜是什麼聲音。接著再故做神祕地發出“咕咚”的聲音,再讓學生猜猜這是什麼聲音,從而引入課文學習。這課的匯入方式是為了設定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營造一種將閱讀期待。

2、文字的意義,只有在學生主動與文字對話的過程中才能產生,在教學時我著力讓學生參與有感情朗讀、看圖想像、即興表演、動作模仿等活動,讓他們能從各自的經驗和體驗出發,引領學生深入課文,使學生與文字之間建立起和諧的對話關係,使他們由讀文、看圖進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閱讀境界。

研究課《咕咚》反思

《咕咚》是第二冊一篇圖文並茂的童話故事。故事情節生動有趣,內容淺易易懂,很適合低年級學生學習。那麼,如何把語文課上成語言文學訓練課,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發展思維,提高語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呢?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指導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設疑引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及心理特點,形象有趣,富有懸念性的'東西最能吸引其注意力。於是,我採用了實物作了一個實驗,用木瓜在高空仍進

水桶裡,發出咕咚的聲音,引導學生思考:這是什麼聲音,你想知道嗎?接著板書:咕咚,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積極性也調動起來了。

二、圖文結合,感知課文內容

根據低年級學生認知事物的特點,我充分利用課文插圖,圖文結合,幫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在聽錄音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仔細觀察3 幅圖,把3 幅圖連起來問: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然後圖文對照

,學生自學討論:哪些自然段寫了1 、2 、3 幅圖。這樣圖文對照,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討論自學,很快地理解了課文的意思以及它們的聯絡,並能看著圖,用自己的話把課文的意思說出來。

三、抓住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容

本文的重點是通過朗讀訓練讓學生加深對課文中心意思的理解。我讓學生在看懂圖意,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討論:當聽到咕咚聲音時,小兔、小猴、狐狸、大象、野牛等怎樣做?誰做的對?為什麼?接著我根據學生的回答抓住重點,因勢利導,指導朗讀,如:小猴兒,大夥兒說的活要讀出驚慌緊張的語氣;野牛說的話應不慌不忙,表現它做事不盲目,不跟別人跑,弄清事實真相。這樣,通過多次反覆朗讀品味課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學的能力。

四、角色演評,滲透德育

童話故事的教學運用“角色演評”的方法,不但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且使學生對童話隱含的思想因素得到內化和昇華。教學《咕咚》這篇課文時,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展開想象,進行角色表演。表演前,強調對角色的理解,注意角色的語言、動作、神態;表演後,可讓學生進行角色獨白,並對角色進行評點,使學生在有趣的表演和評點中,發展思維,提高語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教育學生要學習野牛做事弄清事實真相的精神。

以上指導方法的結合運用,我的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也發展了思維,提高了語言運用能力,同時情操也得到陶冶。

《咕咚》教學反思4

教師風采展示上我與大一班小朋友合作展示了一節語言活動“咕咚來了”。在本次語言活動中首先我的設計意圖是充分調動孩子們大膽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育孩子們遇到事情不要驚慌,要問清楚弄明白後再行動。

首先我利用“咕咚”聲音調動孩子們的探索和求知慾,接下來利用小兔子擬人化以及ppt進行故事的講述,在故事講述過程中我運用誇張的肢體語言及豐富的表情將故事繪聲繪色的展現給孩子們,孩子們聽的也聚精會神,故事講完後通過幾個小問題引起孩子們的興趣,讓孩子們在回顧故事的同時對故事中的人物和發生的事件有了細節上的瞭解,孩子們在故事複述及扮演中表現的很棒,我通過一個指導者的身份參與到其中,不僅讓孩子們的思維得到自由發展,同時孩子們也逐漸緩和了緊張的氣氛,慢慢的與我熟悉起來,雖然積極參與的'孩子不是很多,但每個孩子都會認真的聽其他人回答,本節課在角色扮演及創編環節中進入了尾聲。

本次教學活動讓我反思到,在今後的語言活動中一定要充分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給孩子們提供一個想說,敢說,喜歡說的語言環境及空間,同時在今後設計課程環節時也要仔細反覆推敲自己的課程,按照園領導的培訓及《綱要》中的要求將每個環節運用特色教學手段進行精彩的設計,不要過於心急,這樣一節好的語言課才能很好的呈現,也會給孩子們帶來樂趣和知識!

《咕咚》教學反思5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童話故事,情節生動有趣,內容淺易易懂,很適合低年級學生學習。這個故事教育學生:聽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動腦想想或去實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隨別人。

在教學本課時,我在各個教學環節中是這樣設計的:

匯入環節:

低年級學生還是以玩為主,抓住學生這一年齡特徵,在匯入新課時,我先模仿自然界風、雨、雷的聲音,接著再故做神祕地發出“咕咚”的聲音從而引入課文學習。這樣的匯入是為了設定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營造一種將閱讀期待。

字詞教學:

針對本課生字較少,我對字詞教學的重點放在了讀好文中較難的四個句子,但是我對四個句子的要求是不同的,第一句要求讀出“拔腿就跑”的感覺來,第二句讓學生讀準“呀、啊、哇”三個較難讀的語氣詞。第三句則是讀準兒話音“大夥兒”。最後一句要求根據標點讀好停頓。四個不同的句子,四個不同的讀書要求,紮實地完成字詞教學,為課文的讀文做好鋪墊。

精讀文字環節:

1. 通過朗讀訓練讓學生加深對課文中心意思的理解。學生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思考交流:當聽到咕咚聲音時,小兔、小猴、狐狸、大象、野牛等怎樣做?怎麼說的?接著我根據學生的回答抓住重點,因勢利導,指導朗讀,如:兔子、小猴兒,大夥兒說的話要讀出驚慌緊張的樣子。這樣通過多次反覆朗讀品味課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學的能力。

2. 角色演評,滲透德育。童話故事的教學運用“角色演評”的方法,不但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且使學生對童話隱含的思想因素得到內化和昇華。在學生朗讀動物們的喊叫之後,我安排了一個角色表演,目的是讓學生對角色有所理解,在表演結束之後老師馬上進行現場採訪,問小動物們:為什麼逃跑?咕咚是什麼?在有趣的表演中再一次感受動物的盲目、可笑。

3. 抓住重點字,理解課文內容。在朗讀感悟、表演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字“跟、跑、叫”明白兔子、猴子等小動物的可笑。抓住“攔、問”兩個字型會野牛的鎮定自若。同時通過重點字的對比引申到對動物們表現的進行對比。

練習說話、昇華內容環節:

本文的內容是較為簡單的,但是他所蘊含的道理是很深的,在學生笑過之後我安排了一個環節讓學生說說在生活中我們有沒有類似這樣的事情。通過說來訓練語言的水平同時挖掘課文的深層道理。

在今天的教學中學生的朗讀較為到位,把動物們的慌張、尖叫很好的感悟出來了,但是對於文中的深層含義:“遇事學會動腦不要盲目跟從”這一道理沒有很好的理解。以至於在最後的說話練習中學生不知所云。在今後的教學中還需要用心。

《咕咚》教學反思6

最初在選擇課文的時候,實則也是糾結了一番,因為課文所剩無幾,考慮到自己的駕馭能力,也是選了又選,最終選定這個故事性及趣味性比較強的《咕咚來了》。備課時,查閱了很多相關資料,覺得由板畫入手,既新穎又代替了板書,故事情節一目瞭然,孩子們也很容易進入文本當中去。作為一堂低年級語文課,本課相容識字、寫字、課文分析、朗讀、表演等多方面,僅僅 40分鐘面面俱到有點牽強,有很多值得回味、思考、改正的方面,還請各位老師指點一二。

一、識字與寫字。

在進入課文之前以複習會認字匯入,小老師領讀。這裡遺漏了拿生字可以說一個句子來回憶課文內容,應該具體複習到該字的音、形、意。比如說“著”、“看”可作為形近字出現,以組詞區別;“喊叫”說個句子,其實都能達到最終目的。

寫字方面記憶法、組詞這方面考慮周全。但是該有的近反義詞點的不夠透,還有一個重要的耳刀旁在指導時發生口誤,都誤以為了三筆,實則我是提的是兩筆,寫時不該頓筆,很遺憾,不過課後我又重新指導了一遍。

二、 內容簡析。

在圖文對照方面做的很好,孩子們能夠像看繪本一樣深入理解文字及小兔子的.表情、語氣、語言乃至心理。因而孩子們可以一段一段的連貫的看圖講述下來,方便記憶課文細節部分。圖文對照能夠更直接的理解故事情節,就是在練習小兔、小猴、狐狸、老虎的語言時,學生也可以輕而易舉的說出他們的話,說明孩子們對於圖畫的理解還很容易。

還有一點做的很不夠,那就是評價語言的匱乏,這也是我一直在學習和研究的。在學生很積極的朗讀、回答問題前就應該準備好一定的評價語。這一點說明的儲備量遠遠不夠。

在觀察小動物們逃走時,用上了“有的,有的,還有的”,這個句式很實際,但是由於考慮時間只讓一個孩子進行了彙報,很遺憾。這種情況還存在於“亂哄哄”,這個詞在什麼情況下用呢,沒有具體的說明,只是描述了一下場面。對話也是蜻蜓點水,沒有深入指導。在文字最後應該從“最喜歡誰?”引出故事的道理,其實不說孩子們也知道,說了就可以鍛鍊他們的表達,輕而易舉的引出課文宗旨。

三、 拓展方面。

在全體同學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同時可設計講講這個故事環節,最後再進行表演,效果可能會比這樣強一些,孩子們沒有組織,缺少紀律性的自由表演,為這個環節減了不少分。

最後,我要感謝辦公室以及給予我指導的各位師傅們,其實你們的指導及建議對我是最重要的。二教齡的公開課已結束,但是學習沒有停止,我會繼續認真研討。

《咕咚》教學反思7

有人說,低年級的語文課難度低,好把握。但當我得知待評名師講課題目是《咕咚》的第二課時,卻不免有些擔憂。雖然課文故事情節生動有趣,淺顯易懂,但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這是他們目前接觸的篇幅最長的一篇老課文,而且其中的對白較多,要講出新意並不容易。因此,我對教材內容的處理上頗費了一番功夫,力求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拓展思維,提高能力,明白事理。自我感覺教學效果良好。

一、新穎獨特的注意力訓練

上課伊始,孩子們的心有的被草草收兵的遊戲牽制,有的被呼哧呼哧的喘氣羈絆,可謂是“魂不附體”,很難一下子安定下來。假如教師忽略這一點,急於按部就班實施教學,結果往往是“欲速不達”。其實能抓住孩子內心的匯入方式很多:比如談話、猜謎、畫畫等等。除利用上述方法外,我採用“科學坐姿”、“定點凝視”等提升注意力的方法,使學生的思緒很快集中到課堂上,保證教學順利進行。

二、以興趣為先導,圖文結合入情境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及心理特點,形象有趣,鮮活的畫面最能吸引其注意力。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湖邊的木瓜樹,並配以“咕咚”聲,學生猶如身臨其境,思維很快活躍。在回顧第一課時內容的同時,結合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貼上的一個個可愛的動物圖片

豐富了板書內容,並再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個個躍躍欲試,都想一吐為快。

三、夯實基礎,以識字、寫字為基石

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新課標對寫字教學提出明確要求:教學中“多認少寫”;強調寫字姿勢正確,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書寫質量。我採用以下策略:

(一)閃式詞語。用新奇的詞語出現方式吸引注意力,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慾,並運用開火車讀,合作讀,賽讀等多種形式讀詞,加以鞏固。

(二)識字。提出問題,引導多種方法識字。隨文出現的生字“跟”,分析字形識記。將“足”字與“足字旁”進行觀察對比;——你想怎樣記住它?(換偏旁、熟字加偏旁??)——你還知道哪些“足字旁” 的字?(跑、跳、蹲、蹦、路、踢??)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課前積累的好習慣。

(三)寫字。重點指導“跟”字的書寫。要求學生在教師板書範寫時邊觀察邊書空,注意每一筆的書寫規則;學生動筆書寫時強調寫字姿勢,要求書寫認真、正確,教師在巡視中進行個別指導和評價,保證了書寫效果。

四、以朗讀為主線,抓重點詞語感悟

閱讀是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鑽研文字,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

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強調有感情朗讀,學習運用恰當的語氣、語調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一)採用多種形式讀。在讀中思,在讀中知,在讀中悟。比如:師生合作讀,生生合作讀,比讀、領讀、讀後評價等。

(二)抓住重點詞語悟。學生對詞語的理解還處在懵懂期,很難用語言表述清楚,我採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啟發引導。比如:“撒腿就跑” ——我們通常遇到什麼樣的事才會“撒腿就跑”呢?(體會緊張、害怕的心理指導朗讀;)

“亂哄哄”——平時什麼時候,什麼地方亂哄哄?結合圖片體會當時混亂的場面,感受慌亂的心理狀態。

理解“愣”一詞,讓學生邊做動作邊體會,在理解的基礎上,使學生準確把握朗讀的'語氣語調。

(三)角色讀演,生生配合。由於課文篇幅較長,而且對白較多,通過分角色朗讀,能夠再現課文情境,幫助學生深入體會每個小動物的心情。我找出五名同學分別朗讀小兔、狐狸、獅子、小猴和旁白內容。而其他同學則邊聽邊根據自己的理解配合做動作。這樣生生配合,讀的同學聲情並茂,表演的同學入情入理,既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又培養了想象力。

五、以合作交流為新的學習方式

新課標指出,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善於通過合作學習解決問題。

(一)小組合作探究:讀一讀5-7自然段,邊讀邊劃出描寫獅子

的語句。學生帶著問題讀文、交流,增強了動手能力和合作意識,問題很快得到解決。

(二)小組討論:在這個有趣的故事中,你最喜歡哪個小動物的做法?不喜歡誰的做法?分別說說理由。學生在小組內暢所欲言,在交流中受到啟發,語言表達得到鍛鍊,增強了明辨是非能力。

六、注重思維的拓展,想象力的培養

(一)小動物弄清真相之後都笑了,他們會邊笑邊說些什麼?

(二)如果你在湖邊聽到咕咚聲,你會怎麼辦?

新課標強調語文課程的綜合性、實踐性,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這兩個問題,既培養了學生想象力,又與生活實際相連,讓他們懂得,遇事要看一看,問一問,想一想,才能瞭解事情的真相。

七、用改編的兒歌結尾

朗朗上口的兒歌,便於學生記憶,在加深理解課文的同時再次獲得思想啟迪。讓學生牢記:遇事情,不慌張,看仔細,想明白,事情真相要弄清!

八、角色演評,滲透德育

童話故事的教學運用“角色演評”的方法,不但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且使學生對童話隱含的思想因素得到內化和昇華。教學《咕咚》這篇課文時,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展開想象,進行角色表演。表演前,強調對角色的理解,注意角色的語言、動作、神態;表演後,可讓學生進行角色獨白,並

對角色進行評點,使學生在有趣的表演和評點中,發展思維,提高語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教育學生要學習野牛做事弄清事實真相的精神。

九、反思不足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即使經過精心設計的課堂也會有不足。錄影課之後,我伏案沉思:儘管本節課的教學效果基本達到了預期目標,但仍需改進:

(一)學生在課上的書寫時間還應適當增加。進一步加強寫字指導和練習,力爭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人人寫一手漂亮字。

(二)個別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注意力及興趣培養還有待提高。需進一步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不但“學會”,還要“會學”、“樂學”。只有掌握了學習方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才能有的放矢,進一步培養興趣,發展思維,提升注意力,達到課堂有質、有效、高效。

《咕咚》教學反思8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認識“咕、咚、突、傳、腿、耍、慌、獅、陰、吵、追、轉”12個生字;會寫“看、著、兔、夥、鬆、玩、眼”7個生字。學習“羊字頭”和“足字旁”2個新偏旁。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③瞭解課文內容,能大致體會“聽到任何事情,要動腦想想或去看看,才能瞭解事實真相”。

2、能力目標

①培養學生識字、寫字能力

②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③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逐步達到感情朗讀的水平;識字、寫字練習。

教學難點:瞭解課文內容,能大致體會“聽到任何事情,要動腦想想或去看看,才能瞭解事情真相”。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吸引學生,揭示課題.

1、多媒體播放多種聲音,請學生猜猜是什麼聲音。

2、(板書課題),請大家舉起手跟老師一起寫這兩個字。(要求:字要寫得橫平豎直才好看。)齊讀課題

3、細心的孩子,認真觀察這兩個字,你發現了什麼?(引導學生體會形聲字,象聲詞)

4、提問:“咕咚”是誰發出的聲音呢?學習了課文就知道了。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建議:用筆勾出自己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把這些字讀準;對於自己特別喜歡的句子,還可以多讀幾遍。

2、讀了課文,你有什麼問題嗎?

3、再讀課文,看誰能通過自己的讀來解決問題。

三、學習生字

1、讀一讀

多媒體出示帶生字的詞語,自由認讀,讀準字音。

2、認一認

沒有了拼音寶寶幫忙,你還認識嗎?(賽讀詞語)

3、玩一玩

①同桌拿出識字卡片,互相認讀

②摘果子,(多媒體示一棵蘋果樹,蘋果上分別寫了生字,認對了,蘋果就會掉下來)

4、議一議

①小組合作學習,誰有好辦法記住這些生字。

②誰願意把自己的識字方法介紹給大家。

四、再讀品悟

1、自己練習讀課文,做到正確、通順、不加字、不漏字、不讀錯字。

2、四人小組輪著讀課文,互相評一評,讀的.好在哪裡,還有哪些地方要注意讀好的。

3、朗讀檑臺賽

4、齊讀課文

五、指導寫字

1、出示本課要寫的生字,選“家”“怕”擴詞。

2、同桌間說一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說說你發現了什麼?

3、師範寫(重點指導寫好新偏旁“忄”和“足”)

4、生臨寫

5、練寫,互相評價(引導學生從字形,書寫速度,書寫姿勢等方面評價)

第二課時

一、激趣複習,匯入新課

1、(多媒體:湖邊長著幾棵木瓜樹,木瓜上有生字)瞧,木瓜快熟了,誰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會掉下來(配“咕咚”聲)

2、聽,這“咕咚”聲是成熟的木瓜從樹上掉下來,落到湖面的聲音。可就是這個聲音,卻讓森林裡小動物們,(引導說到“亂哄哄”)為什麼呢?

二、創設情境,合作學習

(一)學習第2自然段

1、最先聽到“咕咚”聲的是誰?

聽到聲音,小兔什麼樣兒?

2、讀第2自然段,哪句話寫出圖上的內容。

3、“撒腿就跑”看出了什麼?小兔為什麼害怕?你也有過嗎?

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急得撒腿就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嚇得撒腿就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緊張得撒腿就跑。

4、小兔不僅跑,還邊跑邊喊,誰來喊一喊?

5、指導朗讀

他嚇得撒腿就跑,一邊跑,一邊喊:“咕咚來了!咕咚來了!”

(二)學習3―5自然段

1、聽到他的喊聲,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它們是怎麼做的?(跟、跑)讀3、4自然段。

2、野牛跟他們有什麼不同?它是怎麼做的?(追、問)讀5然段,劃出描寫野牛的句子。

3、對比兩幅圖,小動物們和野牛的表情有什麼不同?如果用一個詞形容,你會用什麼?(慌慌張張、不慌不忙)

動物們慌慌張張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牛不慌不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導學生再讀課文找答案,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三)學習6―7自然段

“咕咚是什麼呀!”小動物們誰知道呢?指導朗讀(重點讀好小兔的話)

瞧,連小兔也不知道“咕咚”是什麼,為什麼?(沒思考)怎麼辦呢?讀6、7自然段。

這時,小動物們會說什麼,小兔又會怎樣呢?

三、總結深化

1、現在,你最想對誰說句話,說什麼?

2、戴頭飾表演“咕咚”這個故事。

四、佈置作業

1、把課文中喜歡的詞填到“詞語花籃”中。

2、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3、讀《同步讀本》中的《數星星的孩子》。

板書設計

20.咕咚

兔子拔腿就跑

小猴跟著跑沉著冷靜

大夥兒一個跟著一個肯動腦筋

野牛攔、問

教學反思:

整堂課,我對學生回答作了充分地預設,因此上得也比較順,但有一個環節,可是我未曾預料到的。書中講大象也跟著跑,我只是一句話帶過,沒想到學生卻揪著大象不放,當一個學生提出:“老師,大象這麼大,為什麼也嚇得跟著跑?”我當時一愣,沒想到學生的回答更精彩。“大象可能認為這咕咚比他還要大,所以也嚇得跟著跑。”我在心裡為學生的回答喝彩。課到了最後一個環節,學生也慢慢領悟了寓意,可有個學生可能上課聽得不是很認真,他又問了前面那個問題:“老師,只不過是一聲咕咚聲,大象為什麼也跟著跑啊?”這時一個學生站起來說:“因為大象沒動腦筋啊,遇到事情也沒去想就跟著瞎跑。”多精彩的回答呀,是學生的問題把課推向了高潮,這可真是所謂的未曾預約的精彩,我為我班學生的進步而高興。

《咕咚》教學反思9

《咕咚》一課在部編本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出現。這是繼一年級上冊《小蝸牛》這篇課文之後,又一次出現的沒有注音的連環畫課文。本文故事情節生動有趣,淺顯易懂。

但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這是他們目前接觸的篇幅最長的一篇課文,所以我決定仍以識字教學為主,藉助漢之星所提供的優質資源,利用歸類識字、隨文識字、生字演變等多種識字方法,培養學生的識字興趣。根據漢字的特點,通過“跟”“叫”兩個字的構字特點,引出本文要表達的思想――遇事要動腦子,不能盲從。

一、以興趣為先導,圖文結合入情境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及心理特點,形象有趣,鮮活的畫面最能吸引其注意力。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湖邊的木瓜樹,並配以“咕咚”聲,學生猶如身臨其境,思維很快活躍。

二、夯實基礎,以識字、寫字為基石

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低年級學段的重點工作。以多種方法識字,瞭解構字的方法,大量識字是我這節課的一個重點目標。“咕咚”兩個字,分析字形識記。“口”字旁的字與嘴巴有關,隨機積累其他帶有口字旁的字。“跟”字利用組詞的方法識記。“象”,藉助漢字的演變來識記。“領”字的.認識,通過和“跟”字對比識記。

新課標對寫字教學提出明確要求:教學中“多認少寫”;強調寫字姿勢正確,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書寫質量。重點指導“跟”、象字的書寫。要求學生在教師板書範寫時邊觀察邊書空,注意每一筆的書寫規則;學生動筆書寫時強調寫字姿勢,要求書寫認真、正確,教師在巡視中進行個別指導和評價,保證了書寫效果。

三、以朗讀為主線,抓重點詞語、標點感悟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也是低年級學段的重要工作。雖然閱讀是個性化行為,但低年級孩子並沒有任何的閱讀技巧和方法,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強調有感情朗讀,學習運用恰當的語氣、語調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一)採用多種形式讀。在讀中思,在讀中知,在讀中悟。比如:師生合作讀,生生合作讀,比讀、領讀、讀後評價等。

(二)抓住重點詞語感悟。一個個詞構成了句,一個個句構成了篇。指導一年級孩子讀出感情,最關鍵的是要讓孩子讀出詞的感情。對三次喊話的內容,抓住“可怕”“逃命”等詞,讀出咕咚一次比一次傳的厲害,體會人物內心,並通過讀,展現自己的理解。

(三)學生對標點剛剛認識,每個標點的作用和所表達的情感是不相同的。一年級上學期,學生只是認識了逗號和句號,這一學期學生認識感嘆號和問號。《咕咚》一課有三次的感嘆號,利用這三個感嘆號,藉助感嘆號同學讀地聲情並茂,既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又增加了學生對標點符號的認識。

四、反思不足

教學結束,我一直在思索一個問題。語文課到底要教會孩子什麼。這節課上我用多種方法教孩子識字、指導學生朗讀。但是,語文的語用價值我並沒有很好的體現出來。“一邊跑一邊叫”這個句式,以及反覆出現但略有不同的句子,雖然在課堂中提及了,卻沒有時間去讓學生練習。當然,還有別的不足,希望各位批評指正。

《咕咚》教學反思10

教師風采展示上我與大一班小朋友合作展示了一節語言活動“咕咚來了在本次語言活動中首先我的設計意圖是充分調動孩子們大膽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育孩子們遇到事情不要驚慌,要問清楚弄明白後再行動。

首先我利用“咕咚聲音調動孩子們的探索和求知慾,接下來利用小兔子擬人化以及ppt進行故事的講述,在故事講述過程中我運用誇張的肢體語言及豐富的表情將故事繪聲繪色的展現給孩子們,孩子們聽的也聚精會神,故事講完後通過幾個小問題引起孩子們的興趣,讓孩子們在回顧故事的同時對故事中的人物和發生的事件有了細節上的瞭解,孩子們在故事複述及扮演中表現的很棒,我通過一個指導者的身份參與到其中,不僅讓孩子們的思維得到自由發展,同時孩子們也逐漸緩和了緊張的氣氛,慢慢的與我熟悉起來,雖然積極參與的孩子不是很多,但每個孩子都會認真的聽其他人回答,本節課在角色扮演及創編環節中進入了尾聲。

本次教學活動讓我反思到,在今後的語言活動中一定要充分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給孩子們提供一個想說,敢說,喜歡說的語言環境及空間,同時在今後設計課程環節時也要仔細反覆推敲自己的課程,按照園領導的培訓及《綱要》中的要求將每個環節運用特色教學手段進行精彩的設計,不要過於心急,這樣一節好的'語言課才能很好的呈現,也會給孩子們帶來樂趣和知識!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節曲折的童話故事,這個故事教育學生:聽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動腦想想或去實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隨別人。在教學本課時,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1、低年級學生還是以玩為主,抓住學生這一年齡特徵,在匯入新課時,我先模仿動物的叫聲,讓學生猜猜是什麼聲音。接著再故做神祕地發出“咕咚的聲音,再讓學生猜猜這是什麼聲音,從而引入課文學習國小一年級語文下冊《咕咚》教學反思教學反思。這課的匯入方式是為了設定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營造一種將閱讀期待。

2、文字的意義,只有在學生主動與文字對話的過程中才能產生,在教學時我著力讓學生參與有感情朗讀、看圖想像、即興表演、動作模仿等活動,讓他們能從各自的經驗和體驗出發,引領學生深入課文,使學生與文字之間建立起和諧的對話關係,使他們由讀文、看圖進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閱讀境界。

文字的意義,只有在學生主動與文字對話的過程中才能產生,本教學設計著力讓學生參與讀、想、做、演等活動,引領學生深入課文,讓他們能從各自的經驗和體驗出發,在人與文字之間建立起和諧的對話關係,使之由讀文進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閱讀境界。

1、用吸引人的聲音將學生領入課堂。六七歲還是一個以玩為主的年齡,怎樣抓住他們的注意力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在變換多樣的聲音中我帶領孩子們進入深入學習、得到了他們的全力配合。

2、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材只是個例子,更多的知識需要老師帶領學生一起探索。本設計重在培養孩子的創造性,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讓學生掌握了篇章結構後結合自己的認識對教材進行創新重組。

《咕咚》教學反思11

1、為了從一開始就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我一開始就播放了一段和課文有關的動畫短片,同學們看了動畫中驚慌的小兔子,都笑了,我忙問:“你都看到了什麼?“看了動畫你想知道些什麼呢?孩子們都活躍起來了,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起來,看來,他們真的非常想學習這篇課文呢,興趣被調動起來。

2、文字的意義,只有在學生主動與文字對話的過程中才能產生,在教學時我希望著力讓學生參與有感情朗讀、看圖想像、即興表演、動作模仿等活動,讓他們能從各自的經驗和體驗出發,引領學生深入課文,使學生與文字之間建立起和諧的對話關係,使他們由讀文、看圖,進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閱讀境界。

這堂課也體現出許多問題和不足,希望能對以後的教學起到借鑑作用。注重課堂朗讀,但形式不夠豐富,在課堂上分角色、分層次的朗讀比較多,但是相對缺乏集體朗讀,不能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在進行深入的課文分析之時,因為新課之前的匯入讓學生們感覺很新鮮有趣,而進入課文分析之後,要讓學生從剛才的熱烈中投入另外一個冷靜思考的氛圍是需要有耐心和信心的,課堂不能永遠熱鬧喧天,安靜地思考才能真正出現有價值的思考結果,而作為教師不僅僅要給學生積極引導,還要有等待的耐性國小一年級語文下冊《咕咚》教學反思國小一年級語文下冊《咕咚》教學反思。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繼續探索更有效的教學方法,真正實現有趣、高效的課堂。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節曲折的童話故事,講的是一隻兔子聽見“咕咚一聲,嚇得撒腿就跑,其他動物也跟著逃跑,只有獅子問“咕咚是什麼,而且要去看看,這才讓大家明白:原來“咕咚是木瓜掉到湖裡發出的聲音。這個故事教育學生:聽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動腦想想或去實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隨別人。在教學本課時,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1)低年級學生還是以玩為主,抓住學生這一年齡特徵,在匯入新課時,我先播放事先錄製的各種動物的叫聲,讓學生猜猜是什麼聲音。接著再故做神祕地發出“咕咚的聲音,再讓學生猜猜這是什麼聲音,從而引入課文學習。這課的匯入方式是為了設定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營造一種將閱讀期待。

(2)課文的意義,只有在學生主動與課文對話的過程中才能產生,在教學時我著力讓學生參與有感情朗讀、看圖想像、即興表演、動作模仿等活動,讓他們能從各自的經驗和體驗出發,引領學生深入課文,使學生與課文之間建立起和諧的對話關係,使他們由讀文、看圖進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閱讀境界。

《咕咚》是第二冊一篇圖文並茂的童話故事。故事情節生動有趣,內容淺易易懂,很適合低年級學生學習。那麼,如何把語文課上成語言文學訓練課,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發展思維,提高語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呢?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指導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設疑引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及心理特點,形象有趣,富有懸念性的東西最能吸引其注意力。於是,我採用了實物作了一個實驗,用木瓜在高空仍進水桶裡,發出咕咚的聲音,引導學生思考:這是什麼聲音,你想知道嗎?接著板書:咕咚,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積極性也調動起來了。

二、圖文結合,感知課文內容

根據低年級學生認知事物的特點,我充分利用課文插圖,圖文結合,幫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在聽錄音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仔細觀察3 幅圖,把3 幅圖連起來問: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然後圖文對照,學生自學討論:哪些自然段寫了1 、2 、3 幅圖。這樣圖文對照,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討論自學,很快地理解了課文的意思以及它們的聯絡,並能看著圖,用自己的話把課文的意思說出來。

三、抓住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容

本文的重點是通過朗讀訓練讓學生加深對課文中心意思的理解。我讓學生在看懂圖意,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討論:當聽到咕咚聲音時,小兔、小猴、狐狸、大象、野牛等怎樣做?誰做的對?為什麼?接著我根據學生的回答抓住重點,因勢利導,指導朗讀,如:小猴兒,大夥兒說的活要讀出驚慌緊張的語氣;野牛說的話應不慌不忙,表現它做事不盲目,不跟別人跑,弄清事實真相。這樣,通過多次反覆朗讀品味課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學的能力。

四、角色演評,滲透德育

童話故事的教學運用“角色演評的方法,不但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且使學生對童話隱含的思想因素得到內化和昇華。教學《咕咚》這篇課文時,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展開想象,進行角色表演。表演前,強調對角色的理解,注意角色的語言、動作、神態;表演後,可讓學生進行角色獨白,並對角色進行評點,使學生在有趣的表演和評點中,發展思維,提高語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教育學生要學習野牛做事弄清事實真相的精神。

以上指導方法的結合運用,我的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也發展了思維,提高了語言運用能力,同時情操也得到陶冶。

《咕咚》教學反思12

《咕咚》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深刻的道理:聽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動腦想想或去實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隨別人。在教學時,我力求能夠讓學生通過品讀、表演領悟文章深刻的道理:

1、為了從一開始就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我一開始就播放了一段和課文有關的動畫短片,同學們看了動畫中驚慌的小兔子,都笑了,我忙問:“你都看到了什麼?”“看了動畫你想知道些什麼呢?”孩子們都活躍起來了,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起來,看來,他們真的非常想學習這篇課文呢,興趣被調動起來。

2、文字的意義,只有在學生主動與文字對話的過程中才能產生,在教學時我希望著力讓學生參與有感情朗讀、看圖想像、即興表演、動作模仿等活動,讓他們能從各自的經驗和體驗出發,引領學生深入課文,使學生與文字之間建立起和諧的對話關係,使他們由讀文、看圖,進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閱讀境界。

《咕咚》教學反思13

首先我利用“咕咚”聲音調動孩子們的探索和求知慾,接下來利用小兔子擬人化以及ppt進行故事的講述,在故事講述過程中我運用誇張的肢體語言及豐富的表情將故事繪聲繪色的展現給孩子們,孩子們聽的也聚精會神,故事講完後通過幾個小問題引起孩子們的興趣,讓孩子們在回顧故事的同時對故事中的人物和發生的事件有了細節上的瞭解,孩子們在故事複述及扮演中表現的很棒,我通過一個指導者的身份參與到其中,不僅讓孩子們的思維得到自由發展,同時孩子們也逐漸緩和了緊張的氣氛,慢慢的與我熟悉起來,雖然積極參與的孩子不是很多,但每個孩子都會認真的.聽其他人回答,本節課在角色扮演及創編環節中進入了尾聲。

本次教學活動讓我反思到,在今後的語言活動中一定要充分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給孩子們提供一個想說,敢說,喜歡說的語言環境及空間,同時在今後設計課程環節時也要仔細反覆推敲自己的課程,按照領導的培訓及《綱要》中的要求將每個環節運用特色教學手段進行精彩的設計,不要過於心急,這樣一節好的語言課才能很好的呈現,也會給孩子們帶來樂趣和知識!

《咕咚》教學反思14

對於《咕咚》我作為最後本冊書的一篇課文講。這篇故事告訴了孩子們一個道理:遇事要動腦思考,不能盲目跟從。

我從課題入手,問“咕咚”這兩個字共同的部首。孩子們回答很好。我又問,咕咚為什麼是口字旁?孩子們愣住了,不知道該從哪裡回答。我聯絡以前知識,口字旁大多數和“嘴”有關,(比如:叫,喊,唱,吃等,這裡我沒有複習到,是個缺憾),人會用嘴說話,可是其他物體和動物不會說話,但是他們會發出聲音,比如:嘩嘩是溪流和水發出的聲音,呱呱是青蛙發出的聲音,嘰嘰是小雞……他們都是口字旁。孩子們有的已經有恍然大悟的表情了,我趁機又問,那“咕咚”是什麼發出的聲音?孩子們異口同聲:“木瓜!”我問,你呢怎麼知道是木瓜的?我提示從哪幾個自然段知道的'?孩子們找到了1段和6段。我指名讀。突出“高高的”,這裡孩子們問到了為啥高高的,不是低低的,我用粉筆做了現場演示。又重點讀“咕咚”。讓他們讀了1段又讀6段,都讀出來了我想要的效果。

我接著問,那小兔子知道是木瓜麼?孩子們說不知道。那小兔子以為是什麼呢?孩子們說“大怪獸”,我說從哪裡看出來的,讀第2段。在這一段,我讓孩子們重點體會到了“嚇了一跳”和“拔腿就跑”有先後順序,並讓他們當作小兔子做了動作,體會詞語的準確性。

在讀到“兔子一邊跑一邊叫”這句,有同學讀成了“一邊跑一邊說”,我問孩子們“叫”能不能換成“說”,為什麼。孩子們說不能,因為叫聲音大。我啟發,聲音大,說明小兔子心裡怎麼樣?!我用“說”的語氣和“叫”的語氣分別讀了一下這一句,孩子們都有了深刻的理解,自己讀得特別好。

後面的指導朗讀,仍然放在了讀小動物們叫的話。讀出害怕緊張。有了兔子的指導,這裡都讀得非常不錯。

後來野牛出來的那一段,我略過了。這裡實在不會設計了。因為覺得孩子們都能讀懂。野牛幫大家發現真相後,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怎麼樣了?孩子們說都笑了。我問,這個笑了,是不是開心地笑了?孩子們說不是。但是說不出為什麼不開心。我引導,你做錯了事情,和同學發生了誤會,最後發現了真相,你笑了,你這是覺得?孩子們不會說,我替他們說出來了,是尷尬,不好意思,難為情。並讓他們在書上做了筆記“不好意思地笑了”。這時,我再讓他們讀,他們讀得特別棒!接著我又對比《棉花姑娘》最後一段“咧開嘴笑了”這裡的“笑”是開心地笑。讓孩子們對比讀,讀出不同的心情,孩子們樂在其中。

在最後我問孩子們,你喜歡誰?為什麼?孩子們都喜歡野牛,並基本說出來野牛動腦子了。有幾個小朋友說的詞特別好“思考”“勇於調查”。我獎勵了小星星。這時候,故事的主題也清楚地被孩子們理解消化了。我在黑板上寫下來教參上的道理,並讓他們做筆記在書上後讀了三次。

讀好課文,重點詞語讀不好的點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讀好了,就悟到了,也就懂得了。

《咕咚》教學反思15

最近家長開放日上了一節《咕咚》,總算完完整整的上下來了,自我感覺還可以,但聽了師傅的指導發現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從頭開始,第一個問題是給“咚”注音時“d“沒寫好,寫成了英語裡的”d“,這個是我平常沒注意到的.,但作為一年級的老師,這個是我的疏忽,老師一言一行,時時刻刻都要給學生做師範,拼音是低段教學的一個重點,所以在平常的寫時都要認真、規範。然後是文字讀得還不夠,讓學生找出不同小動物的反應,教案上是寫先讀每一段再找答案,但在實際教學中高估了學生,以為學生能找出答案,但從學生的舉手發言情況看,只有少部分學生能找到答案,大部分學生文字讀得還不夠,所以答案不能很快的找出,以後在教學中,還要再注重對文字的讀,在熟悉文字的基礎上再來分析文字,這樣會更有效。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