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教學反思 >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15篇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15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9.4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15篇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1

這是第三次磨課,感覺自己進步很大,會深入思考自己的教學設計和學生的接受能力怎麼結合。現在閉著眼睛都是想這句話該怎麼表達,怎麼說孩子喜歡聽,怎麼說孩子能聽懂。這就是磨課帶來的收穫吧!現在我把自己第三次的教學設計和課堂進行一下反思。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課始我出了一個謎語引起本課課題,創設的教學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下來在認錢、換錢、購物這些過程中,均設了不同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無論哪一個情境的創設都是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利用有效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絲毫疲倦的感受。

二、注重學具輔助教學,增強學生直觀體驗。

學生在換錢的活動中,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進行遊戲,增強了課堂的活躍性。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孩子們喜歡活動體驗和遊戲體驗,喜歡好玩的課堂,我充分滿足學生的心理,在課堂上學生用手觸控學具,用遊戲感受開心氣氛,在玩的過程中就鞏固了所學知識。

三、數學思想在教學中有效的滲透

在換錢的過程中,我在向學生滲透著等量代換的數學思想。這種思想的滲透對學生後續學習知識起著一定的作用。在國小數學教學中蘊涵著許許多多的數學思想,這些數學思想的滲透對學生日後學習都有一定的幫助,讓這些數學思想成為學生數學思考的一種支撐。

當然,我的課還有很多缺點,比如說教師語言不夠規範,有時候有點隨意;對學生的評價語言很單一,都是“你真棒!”“不錯!”這幾句評價語。而且在接下來的複習中,還要加強學生書寫格式的規範。總之感謝這次磨課活動,在接下來的過程中,我要更加打磨自己的課堂,讓自己有一節高質量的公開課!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2

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瞭解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程度,把人民幣這一概念的學習設計成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初步認識商品的價格,認識面值不同的人民幣的幣值。通過兌換人民幣,讓學生明白人民幣單位間的十進位制關係。最後開展主要用元、角為單位進行的各種購物練習。使學生在簡單的活動中感知人民幣的幣值和功能,學會簡單購物,並瞭解元與角、角與分之間的進率關係。同時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他人合作的態度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整節課中把學知識和用知識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使人人學到有價值的數學。

本節課的`最大特點是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了開放性、實踐性、趣味性很強的活動。如:怎樣將不同面值的錢整齊地歸類;用1元1角錢買玩具,有多少種取錢方法;並充分運用現代資訊科技創設,和諧的活動氛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活動中通過合作與交流,生生互動,輕鬆、愉快地認識並學會了如何使用人民幣,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方法和實踐能力。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3

有關人民幣的知識,孩子們並不陌生,在生活中經常接觸,有一定的直接經驗。在這次活動時,我充分利用了這一點,以小朋友的生活經驗為前提,充分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促使幼兒主動探究、積極參與活動。

在第一個環節中,我讓孩子們認識人民幣,以及他們的面值,一開始就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從孩子的生活實際出發,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後面的學習探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後面的環節裡,主要是讓孩子們學習錢幣的換算,主要是讓孩子學習10以內的加減法。其中我採用了小組和個別的形式,小組討論有利於全體幼兒主動性的發揮,有利於師幼之間、幼兒之間的資訊交流,有利於不同思維的碰撞。認識人民幣的知識比較適合運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既鼓勵他們獨立嘗試,又重視幼兒間的.合作互助,給幼兒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機會。幼兒在學習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觀察、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今後的教學中,要不斷用新的課改理念武裝自己,真正走進新課堂,尊重孩子的思維和想法,讓孩子們喜歡學習,從而徹底激發幼兒的求知慾。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4

學生雖然見到過人民幣,但是並不知道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基於這樣一種認識,我在教學時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動手實踐的過程:將人民幣進行分類。在分類的過程中,學生的腦海裡會產生一系列問題:能不能將幾分幾角幾元的人民幣各分一類?為什麼可以這樣分?元、角、分到底是什麼?同學們自然不會對上述問題無動於衷,經過一番思考,在他們的頭腦中會形成一些比較朦朧的認識,再經過教師必要的點撥,同學們就豁然開朗了。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但“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並不等於學生學習數學的唯一方式。因此具體到每一節課,每一個班級,不同的學習內容,不同的學生基礎,都會有不同的教學方式。在教授人民幣這一課時,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基礎,我對他們做出了不同的要求。一些對人民幣有較多認識的學生,我請他們從不同的標準出發,嘗試以不同標準來對人民幣分類。而一些對人民幣不瞭解的學生,在他們分類的過程中,我在旁邊指導,點撥,希望他們能儘快地對人民幣建立起一個感性的認識。

整節課學生在動手實踐中、自主探索中、與他人合作中掌握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可是令人遺憾的是,由於低年級的孩子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都沉浸在老師給他們準備的模擬錢幣上,所以在上課的調控上有所欠缺,導致了後面的時間來不及,草草了事。今後繼續加強組織教學,不讓學生如此興奮。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5

《人民幣的認識》是國小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教材的知識,這節教學的重點是認識人民幣,難點是人民幣元、角單位之間的換算。教後我覺得具有啟發和收穫的地方有以下方面: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遵循“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 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這一數學思想,通過觀察學生購物的畫面,瞭解人民幣的作用,進而引入新課,認識人民幣。通過兌換遊戲和模擬購物等活動加深對各種面值人民幣的認識,進一步理解人民幣單位間的換算關係,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激發學生參與的慾望和學習的興趣。

二、創設自主、合作學習空間,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索精神。

讓學生自主探究已成為數學教學改革發展的一個新的趨勢與熱點。教學中,教師要充分估計學生的起點,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靈活處理教材。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把全班36人平均分成4組,各組圍坐在一起。在認識了人民幣之後,我讓學生自己分一分手中的人民幣,有的同學分成紙幣和硬幣,也有的同學分成分幣、角幣和元幣,我都給予了肯定。整個過程為學生創造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心境下掌握了人民幣的認識,並且培養了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和探索精神。

三、在數學鑑賞中,提高學生的人文綜合素質。

數學與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絡,讓學生在解決問題、操作活動和欣賞中初步體驗數學與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之間的關係。

本節課我製作了超市購物的相關課件,準備了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及有關人民幣的`圖片。一幅幅各民族人物的頭像圖,一張張名山大川的圖片,各種符號……給數學課帶來了濃郁的文化氣息,藉助小小的人民幣體現了人與社會的結合,在這裡不單是知識的傳遞,而且滲透了文化交流。這個教學過程通過創設情境增加了數學鑑賞的體驗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同時很好地體現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能力,陶冶了情操,激發了興趣。

四、重視動手操作實踐,是本節課的又一主題。

根據學習知識的性質特點,這節課我設計了大量的操作活動 。如給人民幣分類,不同的付款方式等,讓學生通過找、認、摸、比、擺,從感性到理性,放手讓學生自己“做數學”,及時交流,讓操作與思維相結合,讓操作成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源泉。

五、及時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本節課我實現了預定的情感目標:在認識人民幣的同時,對學生進行了愛護人民幣的教育,引導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用過人民幣後要洗手的好習慣,並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總之,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在低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我們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合理利用教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輕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就一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6

上週二上午第二節課,第二輪聽課輪到我講課,這次第二輪聽課,我講的是五單元的第一課時,認識小面值的人民幣。認識人民幣是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現在教材編排的內容比較簡單了,少了一些複雜的人民幣的計算,但是也有一些計算相對比較複雜,所以我先帶著學生學完了第六單元,然後再回頭來學習第五單元。週三教研活動評課時,本組老師們提到了一些建議,加上我自己的課後反思,整理如下:

一、課件下載修改使用的問題

因為自己的技術水平有限,平時講課使用的課件,我一般都是從網上下載後,根據自己的課堂需要認識加以修改,讓這個課件能為我所用,適合我用。以前都是這樣修改,從未出過任何差錯與紕漏。誰曾這次竟然非常麻煩,我也是先下載了一個課件後,因為白天在學校裡學校班級的事情太多,沒有大空修改,於是上週四下午下班後我沒有回家,從下午5點多一直修改到晚上9點多,全部修改完後我儲存好後,還想再欣賞一下自己一晚上的'勞動成果,誰知再次開啟課件後,所有我修改後頁面上的圖片,全部都變成了紅紅的大大的×號,我著急得不得了,後來經過自己研究詢問同事,得知這個課件原來有安全警告,禁止一切外來圖片的使用,而且我做完的都沒辦法恢復了。第二天晚上,我只好再次加班到夜裡9點,重新自己再製作課件。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以後再下載課件後,一定要先好好研究一番,再確定如何使用、修改。

二、老師們提到的一些建議如下:

1.課本上創設情境的環節,是出示了三張小朋友購物的圖片,讓學生體會到錢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我沒有利用這個情境圖,而是利用我班的孩子經常喊的一句加油口號“加油努力,一切為了人民幣”,讓學生在課堂開始大聲齊喊這句口號,我的想法是既能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又能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但是評課時老師提到這句口號平時學生喊著玩就罷了,不能拿到課堂上使用,因為畢竟這句話的價值觀有偏頗,人不能只一切“向錢看”,我感覺有道理。

2.這節課的重點內容是讓學生學會辨認人民幣,還要向學生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節約用錢的教育等等需,所以教學內容也不少,老師們建議可以把前面的節約用錢簡單一提,把欣賞節約用錢的名言警句可以視時間,放到後面拓展補充。

3.小組討論交流認識錢幣後,讓學生彙報有哪些辨認標誌的時候,老師麼建議可以找學生在前面帶著同學們一起找,下面的學生在自己的錢上也指一指,這樣印象更深刻。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7

認識人民幣是蘇教版第二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根據以往的經驗,孩子對這部分內容十分感興趣,前兩輪實驗教師也形成和積累了較為成熟和理想的教學模式。能否在此基礎上再次創新,對我來說充滿了挑戰。

人民幣對一年級孩子來說並不陌生,但孩子們對人民幣的認知水平差距是很大的,有的孩子可能生活經驗豐富一些,不僅認識人民幣而且能進行簡單的使用和換算,有的學生因為平時不接觸人民幣,很少實際運用,所以認識人民幣這方面能力比較弱,甚至沒有能力,這就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這種難度我把它理解為進行探索創新的原動力。孩子眼中的人民幣到底是什麼樣的。是課本上的知識?是能帶來快樂的花紙,是一種象徵國家的驕傲還是一種誘惑,這使我陷入了思考,書本知識是抽象的,人民幣卻是真實的存在著。通過教學研討我們提出了4個值得探討和反思的問題。

1、提供什麼樣的背景情境。

2、孩子有什麼樣的知識基礎。

3、採用什麼樣的合作形式。

4、如何進行知識的鞏固和內化。

下面就我的教學體會具體談一談。

1、提供什麼樣的背景情境。

使用人民幣是孩子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對於孩子來說人民幣也充滿了誘惑,教孩子使用人民幣不光是簡單的認識幣值,進率,還要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這決不是一節課可以做到的。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備課組的老師展開了討論,本節教材書上給出了一個在小商店購物的情景,這是最平常樸實的場景了,孩子即熟悉又感興趣,但我們通過思考提出了一種想法,人為什麼到商店去,是因為有購物的需要,需要什麼,買什麼,這才是理性的消費者,那這節課我們為什麼要帶孩子到商店買東西呢?是因為我們要教孩子認人民幣,要孩子學習使用人民幣的方法。如果情景使用不得當,難免讓孩子產生“假”的感覺,失去學習的興趣,但這節課又不能沒有了情景,情景可以讓孩子產生購買的慾望,孩子強烈的購買慾望是本節課學習的動力。

經過兩節課的教學嘗試,我們豐富了本節課的情境,把本課的背景情境定為“愛心活動”,取名叫“愛心義買”,教學時我先出示了一些貧困地區孩子在艱苦條件下認真學習的圖片,讓孩子的心靈受到了震動,然後提出今天的學習任務,通過今天的學習,購買一件你最喜歡的文具,並自願把它捐獻給需要幫助的同學們。同學們一呼百應,情緒高昂,場面是比較感人的。這樣一來,孩子的購物活動有了明確的目標,一節課被一條情感主線從前到後貫穿起來,孩子在學習人民幣知識的同時,還受到了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這樣的一種形式,孩子不僅沒有降低學習的積極性,反增添了一份責任感,可以說提高了孩子學習的內驅力。

通過實際操作發現,這種形式最大的弱點就是需要佔用比較多的時間來進行組織,容易讓德育目標的實施沖淡了知識目標,有可能導致一節課的任務無法在40分鐘內完成,而且不同的老師駕馭的能力又不同,差別就更大了,把握不好度的話,這樣的情境形式反到成了負擔,起不到教育的功效還拖了課堂教學的後腿。如果過於簡化了這種組織過程,又會產生一種“作秀”“走形式”的感覺,還不如不用呢!我想這種矛盾的解決對我們教師確實提出了挑戰,也應該成為今後我們探討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滲透思想教育的一個好題材。

2、孩子有什麼樣的知識基礎?

這個問題本來是被我最忽視的一個問題,因為本課的知識和別的課不一樣,聯絡生活實際的東西比較多,一開始我想,孩子特別是城市孩子這方面的經歷和體驗應該是比較多的嘛,存在的差距我也是有心理準備的,但兩次教學實踐後我大吃一驚,孩子對人民幣的認知水平差距巨大,有的孩子不僅會認幣,而且知道簡單的換算,多數孩子所認的幣種不全,還有部分孩子僅僅只瞭解一種到兩種人民幣,進率和簡單的使用根本不知道。

對孩子的水平沒有充分的估計,也是導致前兩次教學嘗試中認幣環節的失敗的原因。在改進時我調整了認幣部分的教學策略,加強了孩子的拿、認、說的訓練,並在孩子說出他們所知道的人民幣後,把人民幣散亂擺在螢幕上,讓他們想一想怎樣擺看起來就不亂了,滲透分類的思想,這個環節開始我沒有把握,嘗試後發現,分類對於孩子來說難度並不大,因為比較直觀能看的到,所以孩子的分類方法比較豐富,我重點引導了兩種,一是按單位分,分成元、角、分三種;二是按材質分,分成硬幣和紙幣。有了分類的.經歷就鞏固了孩子對人民幣的認知水平,為下面使用人民幣打下了基礎。

3、採用什麼樣的合作形式?

這是我這次教學嘗試中體會較深的地方,最先採用的四人一小組的方式,每組安排了一個組長負責,但低年級孩子的能力是有限的,小組活動不是搞不起來,就是鬧哄哄、亂糟糟的,出現了能力較強的孩子包辦代替,能力差的孩子不知所措的問題,活動看起來熱熱鬧鬧,其它並沒有落到實處,走了形式,從購物活動一開始,老師基本已經失去了對課堂的引導和調控能力。後來我們分析問題是不是出在小組長身上,或是課桌椅擺放的形式影響了孩子的合作,基於分析的結果我們改進了合作方式,改四人一小組為六人一小組,精選了能力強的同學擔任組長,並把學生的課桌椅重新進行了擺放,讓六人小組採取圍坐的形式。這一下減少了小組的數量,每個小組的組長都是比較能幹的孩子,紀律一下好了許多,課堂環節好象有條不紊了。當我正暗自慶幸時,一個問題又出現了,我們發現小組合作中的弱者更弱了,參與的機會更少了,不參與的人數更多了,在購物活動中能幹的孩子能買到兩件甚至三件文具,能力差,膽子小的孩子一件都沒買到,在認幣環節中體現更明顯了,讓孩子們交流他們所認識的人民幣時,有一定基礎的孩子能滔滔不絕,沒基礎的孩子不僅一言不發,而且不停的擺弄手中的紙幣。看來是“能幹”的小組長“震”住了他們。參與交流合作的群體大了勢必導致群體中的弱者失去鍛鍊的機會,考慮到物件是一年級的孩子,我放棄了這些合作形式,在認幣階段採用同位合作交流的形式來完成,爭取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鍛鍊機會,在購物活動中安排了四個購物櫃檯,每個櫃檯聘請了兩名愛心售貨員,這樣讓孩子在購物環節中可以輕鬆自由的在4個櫃檯中自由選購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增強了趣味性和真實性,同時滲透公德教育,並在活動中充分指導孩子購物的技巧,找錢的竅門,對於那麼確實有困難的同學,老師真正有機會去引導他和鼓勵他們了,這樣嘗試後活動的實效性明顯增強了。同時我們也總結出一條經驗,合作要注意面向全體,人人蔘與,幫扶要面向個體,要有針對性,體現不同的人在學習中的不同體驗和收穫。

4、如何進行知識的鞏固和內化

課上活動了,孩子更多參與了,那麼動筆練的機會和時間就變少了,本課我在每個教學環節都安排了與之相適應的練習,力求形式多樣一些,多為主題服務一些。趣味是吸引孩子學習的動力,本課的教學活動“愛心商店”的營業活動結束後就進入了反饋階段,這個階段就是對本節課知識的深化的鞏固。我採用了“記者採訪”的形式,讓孩子談一談自己是怎樣購物的,付了多少錢,找回多少錢。學生都非常感興趣,也十分樂意回答,但實際教學中我這一塊我完成的不夠理想,交流的量太小了,大多數同學都沒有機會說,這也是下次教學中需要思考和改進的地方。

經過反思,我提出了對本課的這幾點思考。當然這節課的問題還有很多,不能一一盡敘,我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努力改進。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8

在教學“認識人民幣”時,可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下是課堂教學實錄.

首先,播放一段小明購物付錯錢的錄影,大體內容是:小明買該付1元錢的商品,但由於小明不會認人民幣而錯付了一張1角的.紙幣.由此引起學生的爭論,並通過四人小組合作,以1元、1角為例認識其他面值的人民幣.

然後,創設一個坐車到商店購物的情境.課件出示動畫汽車,醒目地標上1元字樣.“上車1元,請小朋友自覺投幣.”由學生自由用各種不同的1元幣值上車,從而理解1元=10角.

最後,創設一個購物付款的活動情境,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自己的學習用品辦一個文具商店,每個小組招聘一名售貨員,其他組員充當顧客,開展購物活動.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可不斷創設情境,讓學生掌握元、角之間的關係,並且真正體會1元錢的幣值,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通過“文具商店”這一真實、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小面額人民幣的認識,還讓學生學會簡單計算和如何付錢的方法,並體會到付錢的方法有多種形式.同時,培養學生合理使用人民幣、愛護人民幣的意識和實踐能力,將數學課與生活融合在一起,也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無處不在,在有趣的情境中學習,學生學得自主、投入,效果自然不錯.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9

人民幣的認識是一年級下冊的教學重點及難點。

在成人看似簡單的人民幣的換算卻成了孩子學習的難點。

對於人民幣的三個單位:元,角,分。這三個單位之間的換算有不少學生根本搞不清楚。

於是我從實際生活出發,例如一分錢根本買不到東西,一角錢可以買一顆糖,一元錢可以買10顆糖。從這個生活例項出發。讓學生感知人民幣單位的大小。

一年級的學生理解能力十分有限,因此我用口訣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例如8元=()角

“元”和“角”哪個單位大?

學生會說是“元”大,用口訣:大化小,就變多。(大大)

例如500分=()角

學生會說分小,用口訣:小化大,就變少。(小小)

人民幣的加減法更是難點

很多學生雖然會認,但是並不會算。

這一知識點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實在很難。

例1:5元5分+3元5角5分=()元()角()分

看到那麼長的.一個算式,很多學生都會產生心理恐懼。

我讓他們先把這個想成很簡單的算式,從“分”開始加,分加完後到“角”,最後到“元”。

編成口訣就是:看到加,從“分”開始加。

例2:8元4角—3元5角=()元()角

減法的運算遇到退位和不同的單位就顯得難了,

於是我又編了一句口訣:看到減,單位化成一個樣。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10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遵循“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這一數學思想,通過觀察學生購物的畫面,瞭解人民幣的作用,進而引入新課,認識人民幣.通過兌換遊戲和模擬購物等活動加深對各種面值人民幣的認識,進一步理解人民幣單位間的換算關係,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激發他們參與的'慾望和學習的興趣。

2、創設自主、合作學習空間,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索精神。

教學中,教師要充分估計學生的起點,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靈活處理教材.如:認識人民幣之前,先讓學生自己分一分手中的人民幣,有的同學可能會分成紙幣和硬幣,也有的同學可能會分成分幣、角幣和元幣,教師都應該給予肯定.接著安排學生分組交流自己認識的人民幣.最後,教師組織全班學生認識分幣、角幣和元幣。

3、充分利用直觀和操作,幫助學生理解概念。

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實物圖和實際的人民幣的直觀作用,使學生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受到愛祖國、愛護人民幣的思想教育.讓學生通過找、認、摸、比、擺,從感性到理性,認識與理解了元、角、分,並初步掌握了它們之間的換算方法,學會元、角、分的簡單計算。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11

《認識人民幣》這個單元是讓學生在現實的問題情境中,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學習解決一些和購物有關的實際問題。

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能正確、熟練地辨認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知道相鄰單位間的進率。在取幣、換幣、付幣、找幣等活動中,進行合理、靈活地思考;有條理地思考和表達;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正確地收集、整理和加工相關資訊;能正確地解決購物時常見的問題??要完成這些目標,要依賴於學生豐富的生活經驗。對於“人民幣”,學生都再熟悉不過了,對於它的用途,更不用我們去講。但大部分學生的生活經驗只是認識了人民幣,如何能讓他們正確的取幣、換幣、付幣、找幣,原本3個課時的課,是肯定不夠的。

首先,並不是每個孩子、每張人民幣都認識,所以在開展“認一認”活動時,我讓學生說說你認識哪些人民幣,讓他上臺找出來展示給大家看,在交流中基本認識了人民幣。在接下來的分一分的活動中,學生就能正確的分類,通過分類,知道了紙幣和硬幣。還知道了按元、角、分來分類。為下面認識人民幣的幾種辨認方法做好準備。

其次,我發現學生對1元、5角較熟悉,認識很快,對它們的換算也得心應手。對於2角、1角、5分、2分、1分比較陌生,在換算“幾張2角可以換成1張1元”時,只有班級裡思維比較靈活的幾個孩子積極舉手。我想,要理解“幾張2角可以換成1張1元”這個問題要用到“倍”的知識,再加上一年級小朋友很少自己花錢買東西,並且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要用1角、2角的機會幾乎是零,為了讓學生明白“5張2角可以換成1張1元”,我先一張一張地出示2角,再用加法計算5張2角是10角,也就是1元,讓學生直觀理解元和角的`換算,過程較繁瑣,效果也不滿意,因為有的學生很快就忘了。元、角、分是人民幣的單位,只有單位相同,相應的數才能直接相加。在教學中,我也強調了這一點,半數以上的學生記性不錯,很注意觀察插圖,認清人民幣上的面值,明確單位,但也有一部分學生糊里糊塗,看到數字就進行計算,出現了30元+2角=32元這類錯誤,於是又重點明確要求學生在計算時,要先換算成統一的單位名稱再進行計算。

還有一些小細節也需要注意:

1、書上和練習冊上的人民幣有些是舊版的,而學生現在用的幾乎全是新版的人民幣,所以對於舊版的不是很瞭解,於是在介紹人民幣時,老版和新版的我都一起給學生看了,在後來的練習中也就沒有問題。

2、在課後練習中,有很多人民幣兌換的實際問題,對於有困難的學生,讓他們利用學具盒中的假幣自己先拿一拿,再做題。如:4元3角、50元、80元6角等

這節課我注重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採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為學生設計了看錢、認錢、、換錢、擺錢、購物等活動,讓學生為主體人人蔘與、個個動手、積極思考。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12

今天數學學習《認識人民幣2》。課前我讓學生準備人民幣的學具。整節課我設計了3部分,先是認識人民幣的面額,再是數錢,最後是換錢。數錢環節,學生特別興奮。我說錢數,學生快速擺出,比一比誰擺的快,再看看同桌的擺法是否相同,在看看小組中有幾種擺法。學生會擺錢了,自然就會數錢了,緊接著的看圖說錢數的練習題順利就過了。

換錢環節,我讓男生拿一張一元錢,女生想辦法用五角錢換男生的一元錢,看誰最先成功。很快學生就興奮起來。我的話音一落,就有學生舉起手來。再讓男生說說為什麼同意對換。很快就得出了1張1元錢能換2張5角的'。同樣再進行其他面額的對換遊戲。一節課學生在玩得不亦樂乎,最後總結了本課的知識點。

這節課我和學生們都很輕鬆,快樂。學具的使用提高了課堂的質量,今後的數學課我會盡量讓學生準備學具。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13

《認識人民幣》是人教版新課標國小數學一年級下冊的第五單元的第一課時,主要是引導國小生們能正確、熟練地辨認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知道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教學時我首先通過設定情境(觀察主題圖:買東西、買車票、存錢)匯入“認識人民幣”課題,接著讓學生動手先自己認一認人民幣,再通過當小老師、我會拿等活動進行集體反饋。同時介紹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及人民幣的.一種分類方法:紙幣和硬幣。

三次課下來,在這一環節,我都低估了學生的認識,花費了太多的時間。接著,多媒體出示一堆剛剛認過的雜亂無章的人民幣,讓學生思考,同桌討論,並動手分類。由於學具的限制,在我下去巡視時,發現不少學生分類錯誤,導致我直接把分對的學生作品拿上臺,打擊了不少學生的積極性,下次一定注意了。

通過分類,再次讓學生強化了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接下來則是本節課的重點:知道1元=10角及人民幣的換算。這部分內容是比較難理解的,所以我創設了小男孩買一元錢的練習本卻不知道怎樣付錢,請小朋友幫忙的情境。讓同桌先討論好一種付錢方法,並擺一擺。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擺出了1張一元,2張5角,5張2角,10個1角……各種各樣的付錢方法。但是由於給學生準備的學具包括第四套和第五套人民幣,有點多,學生找到需要的錢也花了不少的時間。最後,我只剩下一點點的時間來通過練習鞏固加深對1元=10角的認識。

總之,三次課下來,我發現自己最大的毛病是課堂各環節的時間把握不當,導致重點不突出,教學內容不完整。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14

認識人民幣一課是第五單元的一節課,主要目的是要學生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

1、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學生都見過人民幣,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所以我把認識的重點定在人民幣的換算上,這部分內容是比較難理解的,教材中人民幣的兌換是用文字題方式出現的,而我則把它容入學生的購物活動中,其實人民幣的兌換就是不同的方法付錢,如拿1元,有些學生沒有1張1元時,可以想辦法用5角或2角的湊齊1元,先學會小面額的,由學生由淺入深地掌握。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本節課中,我採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為學生設計了看錢、摸錢、認錢、比錢、換錢、取錢、購物等活動,讓學生以小主人的身份人人蔘與、個個動手、積極思考、主動探索,鼓勵學生自己尋求答案,從而體驗成功的喜悅,而教師始終是一個合作者和引導者、質疑解難者,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渴望,希望得到教師、同伴的認可,在整個活動中,讓學生暢所欲言,對於每個孩子的真情告白,都給以熱情鼓勵或表揚,你真棒!你們真了不起!等充滿激情的話語,營造了平等、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使學生興趣濃厚,信心十足。學無止境,進入了最佳學習習狀態的學生,往往會產生滿腦子的為什麼,所以,在本節課的最後一環節,我為學生創造機會,進行質疑問難,使學生的探索活動進入更深的境界,也許有的問題是老師都解決不了的,這不更加體現了學無止境嗎,或許還是吸引學生永住直前,不斷探索的動力呢。

2、細讀新課標,發現合作交流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讓學生學會與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合作式學習,落實起來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特別是在人數多的班級,一節課下來,總會有一部分同學成了觀戰者。另外一個就是人人都來動手操作的煩惱。人民幣的認識是操作性很強的內容,動手操作是本節課重要的學習方式,原準備給每生一整套人民幣實物,但由於數額太大,最後還是改成了先用人民幣學具進行整體感知,到了關健時候才使用真幣,致使整節課下來多了取幣收幣的步驟,便有操作活動太鎖碎的感覺,有待改進。還有就是一年級的學生貪玩好動,組織紀律也是一件比較麻煩的事情,有待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吸取教訓,不斷學習。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15

今天要先表揚自己,同時再跟自己提一個要求。表揚:根據教材,推測出了隱藏在顯性知識點後的隱性思維要求,這是教材解讀上的進步。要求:重視課程標準,重視教師用書。這兩類書,應該熟讀精思,利於教學重難點的掌握。

例題:16元錢正好能買下面哪兩種物品?棉花糖4元 不沾鉤6元 玩具汽車 7元 童話書9元

關於解決人民幣“正好”問題,我的思考

一.學生需要有的基礎:能夠正確計算人民幣的簡單加減法計算

二.本節課教學的重點:

1,理解“正好”就是不多不少,正好等於多少。

2, 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有序排列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需要掌握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想。為以後用有序排列的方法解決後續更復雜問題,打下基礎。

三:網路直播課堂後,學生家庭作業出現的情況:

1.直接勾選出答案

2.直接只寫出一個算式

3.把所有可能用算式表示出來了,但沒有說最後答案。

關於解決人民幣“正好”問題,教師用書要求

教材解讀:

1.讓學生繼續體驗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重點在解決問題策略的教學:羅列和嘗試——調整策略.

2.在閱讀理解環節,知道“正好”就是所買物品價格總和為16元。

3.嘗試和羅列是解決問題最基本的兩種策略。這裡重點教學調整的方向性和羅列的有序性,指導學生有序思考。

4.“做一做”鞏固所學的策略,讓學生體會有序思考的優勢。計算不是重點,重在策略,只要學生能夠有序思考,並找到一種結論即可。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資料進行教學。

對比發現,自己確實有些許進步,表揚表揚,哈哈。感性激動之後,還需要理性總結,才能進一步成長,隨將感想記錄如下:

今日看到這個問題,能夠思考到學生的思維過程是關鍵,是自己的一大進步。但能夠有這個進步,源於對教師用書的重視,同時曾經在三年級講過類似的問題。由此可以,教師用書的重要性以及對國小數學1-6年級教材熟悉的重要性。

思考中意外發現:數學教學的很多理論,方法是在不斷的利用並逐步升級的過程。想起了兩年前備考招教,一個前輩給我建議:“把整個六年的書,都放在一起,抓一個知識點,然後把每一冊出現的這個知識一起看,更利於你對教材的把握”。但那時,心浮氣躁,未曾實施,計劃接下來要去試著這樣做。

附今日狂想曲:

(一)

目標: 讓每個學生在數學課堂上都得到重視,讓每個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獲得成就感,讓每個學生在數學課堂上覺得自己很重要。在有限的時間,給更多不同的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

計劃方案: 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分4個週期,每週一總結。記錄每節課提問學生的次數,以及提問學生的個數,可以錄製音訊的方式記錄。整理下自己每節課,每週,會提問多少學生,為在課堂上給孩子更多展示機會做準備。

(二)

在時間和精力允許的情況下,計劃:為我的學生也是為我自己建立一個數據庫。每節課後,以類似本文的模式記錄自己的課後反思以及學生易錯點。從而促進自己對教材及學生的更深的瞭解。便於以後,制定出更利於學生學習和成長的方案,並形成自己的工作常規。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