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讀後感 >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精選10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精選10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3.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精選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精選10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1

莎士比亞以往說過這樣一句話:“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的確,看書能帶給我們許多好處。它能讓我們開拓視野,讓我們豐富感情,讓我們增長知識等等。在我看過的書中,《三國演義》印象最深,它裡面的《火燒連營》更是讓我深有感觸,得到人生的啟示。

《火燒連營》主要講了在三國時期,蜀國的皇帝劉備因為東吳殺死了自我的結拜兄弟關羽和張飛,心生悲憤,於是就一賭氣率領七十五萬大軍進攻東吳。但由於紮營不當和氣候問題,被東吳的軍師陸遜用火攻,導致蜀國的軍隊火燒連營,幾乎全軍覆沒。

讀了《火燒連營》,我深有感觸,不禁為劉備感到惋惜。七十五萬大軍,為了一口沒爭到的氣而命喪黃泉,多悲慘啊!本來,蜀國糧食充足、兵多將廣、實力強大,文有臥龍鳳雛,武有五虎猛將,完全有本事統一天下。但由於劉皇叔的衝動,讓怒氣衝昏了頭,不聽手下的勸告,氣沖沖地去攻打東吳,結果把更多兄弟的`性命都賠了上去。征戰沙場多年的劉皇叔居然被一介書生打敗,並且輸得那麼慘,這對劉皇叔來說是多大的恥辱啊!自從那一仗後,蜀國便因小失大,不但沒能報到仇,並且開始走向下坡路,成了三國中實力最弱的一國,多可惜啊!劉皇叔的衝動導致了他的蜀國敗北!

讀了《火燒連營》,我又不禁想到了自我,自我不也有過因小失大的事情嗎?

記得小時候,我有一個好朋友。有一天,下課後,我和他各自拿出了自我製作的小木船來玩。在玩的時候,他不細心撞了我一下,我手中的小木船立刻飛了出去,裂開兩半。我頓時火冒三丈,不聽他的解釋,一把奪過他的小木船摔在地上,變成兩半。他看後,憤怒地對我說:“我以後沒你這個朋友!”說完便跑出了教室。我也怒氣衝衝地走了。打那以後,我們便沒有再說過話了。

此刻回想起來,我十分後悔,後悔自我當初衝動用事,因小失大;後悔自我因為一個小木船而失去了一個好朋友;後悔自我因為一次吵鬧而失去了一段珍貴的友誼。

我懂得了一個做人的道理:做人不要因小失大,衝動用事,要能屈能伸,否則,你將失去更多更多。

《三國演義》讀後感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當我合上《三國演義》,我的腦海裡仍然浮現著蜀魏吳大戰的場景,久久不能散去。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從劉邦一統天下,到三國蜀魏吳爭奪天下,又到司馬炎一統天下,正驗證了這句話。三國演義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有文武雙全的曹操,有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有愛民如子的.劉備,有勇猛善戰的張飛,還有霸道的董卓……但讓我最敬佩的是機智過人的諸葛亮。

書中有關諸葛亮的經典故事比比皆是,如火燒博望坡,草船借箭,七擒七縱孟獲……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諸葛亮的“空城計”。司馬懿帶領著十五萬大兵殺到了西城縣,可是當時諸葛亮身邊只有一群文官,城內只有二千五百餘兵士,怎麼辦呢?聰明的諸葛亮十分鎮定,讓軍士收起了旗幟,並讓他們躲起來,不要說話,還讓幾十個軍士裝扮成百姓去打掃街道。他自己則不慌不忙地坐在城樓上彈琴。司馬懿見了,心裡很疑惑,下令退兵。別人一問,才知道他是怕城中有埋伏,不敢貿然行動。哈哈哈!愚蠢的司馬懿被聰明的諸葛亮給嚇跑了,司馬懿知道後,肯定會後悔莫及吧!

笑著笑著,我心裡忽然冒出一個小希望:我要是能像諸葛亮那麼鎮定,那麼臨危不懼,就好了。每次,無論是期會考試,期末考試,大大小小考試……只要老師一通知,我當天晚上必定不會有個安穩覺。我在睡覺前會對自己說:“沒關係,就一次小練習嘛!沒什麼可怕的,靠自己的水平,肯定能考好。”我雖然在嘴邊這麼說,心裡還是有點發虛,拼命地讓自己不去想它,可是堅持不到一分鐘,我又怕了。萬一沒考好呢?我用被子蒙著頭,去想想開心的事,讓自己忘記它。我也嘗試數羊睡著……總之,我嘗試了九九八十一種辦法,也未能成功。就這樣,我老是熬到很晚,都未入睡。所以,到第二天早晨,我就會變成一隻大熊貓。哎!要是我有諸葛亮一半的鎮定就好了,我一定要向他學習!

呵!有趣的三國!細細品味三國,還可以讓我們學到很多計謀呢!

《三國演義》讀後感3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一首大氣磅礴,氣勢巨集偉的讚歌拉開了三國的序幕。《三國演義》是我百看不厭的一部名著,它不僅讓我瞭解了許多驚險曲折的故事,還讓我認識了不少個性鮮明的`英雄。

小說《三國演義》,以東漢末年靈武帝中平元年到晉武帝司馬炎這一歷史時期為背景,講述了從黃巾之亂開始,到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再到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三分天下,直至三國統一歸晉的故事。故事中英雄雲集:關雲長溫酒斬華雄,趙子龍大戰長阪坡,張翼德力拒當陽橋,勇馬超興兵復仇,黃漢升力劈夏侯淵……這是何等的意氣風發!何等的豪情萬丈!幾百個人物形象,在羅貫中的筆下,都是那麼個性鮮明,栩栩如生。

在《三國演義》的人物中,我最欣賞的要數諸葛亮了。他通天文,知地理,不管別人有什麼陰謀詭計都瞞不了他,他還能利用自然環境的變化來完成用兵之計,簡直聰明賽神仙啊!當然,在書中機智聰明不止諸葛亮一個,比如吳國的大都督周瑜也是很有計謀的。可是讀完《草船借箭》,我才知道,聰明才智固然重要,但更需要你有一顆寬巨集大量的心。由於諸葛亮才華橫溢,料事如神,使周瑜非常嫉恨,他把諸葛亮看作是東吳一患,要找個藉口害死他。於是周瑜便讓諸葛亮在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要完不成,就按軍法處死諸葛亮。讀到這裡,我真替諸葛亮捏了一把汗。但諸葛亮卻胸有成竹,憑著他的智慧和機智,在三天之內向曹操“借”了十萬多支箭,完成了他的任務,把周瑜氣得啞口無言。不過最讓我佩服的,並非是諸葛亮憑著神機妙算,“借”來了十萬支箭,而是諸葛亮看穿了周瑜想害他,卻沒有生氣。他反而以大局為重,繼續與吳國合作,最後才打敗了實力強大的曹操,贏得了赤壁之戰。試想,如果諸葛亮也心生怨氣,與周瑜纏鬥,那戰役的結果,怕是要改寫了呢。

《三國演義》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蘊藏了許多做人的智慧與道理,值得一讀再讀。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勤奮和努力。成為一個能像諸葛亮一樣博學多才,聰明能幹,又心胸寬廣的人。

《三國演義》讀後感4

看完電影《赤壁》之後,我又一次掀開了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曹操是詭詐狡猾的,劉備是謙遜不張揚的,孔明是伶俐謹慎的,周瑜則有勇有謀但心胸狹窄。總之每個人士都有不同的性格,作者描畫得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我有揣摸的決心。

最仁慈的君主是劉備。他受將臣、百姓之愛戴。劉備的能力總是體現在傭人上,拜訪水鏡先生司馬徽,進而幸得忠實的徐庶,最後受此二人指點風雪之中三顧茅廬,成功請到全國奇才諸葛亮出山。而後又收服數位博學多才的謀士助他抗東吳,戰曹操。他愛平易近如子,寧失性命也決不拋棄漢室百姓;愛將勝子,看著子龍上將一人抱著阿斗殺出長阪坡曹兵的圍追堵截,心疼得將親生骨肉棄之於地。一個做草鞋的能從一無所有到三分全國得其一,正是因為這些個高尚而善良的品質贏患了百姓的愛戴和將臣的忠心。

最忠義的是關羽。他過五關斬六將衝殺無數,沒有不懼雲長之人。百姓的家裡吊掛著他的畫像,魏國兵將見了竟毛骨悚然,威震四海,名傳四方,連曹操都無比恭敬這位將軍。云云有能力之人始末銘刻桃園三結拜時對劉備許下的忠心,因失劉備音訊而掩護二位嫂太太屈住與曹操帳下,依舊對峙約法三章一心向漢。呂布是有勇無謀,而關羽則是有勇有謀。孫劉結合抗曹時,周瑜不懷好心假意邀請劉備赴帳,實際上是想在酒菜上安插埋伏殺戮劉備。諸葛亮聽後著急了,恐主公性命難保,但一聽關於羽護駕,便如釋重負放了一百二十個心。由此可見關羽為人謹慎,頗有腦筋,料到周瑜居心叵測所以對峙護駕。

最大智的人是孔明。劉備若沒有了諸葛亮,如何識破吳、魏之奸計?又如何運用各種各樣的妙計令敵軍身陷重圍?嘔心瀝血的'藎臣不如足智多謀的藎臣,而足智多謀的藎臣又不如能未卜先知的藎臣。諸葛亮,這個自比管仲、樂毅的奇才乃是集以上三點於一身,鐵齒鋼牙,舌戰群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蜀國立下汗馬功勞,可謂功蓋千秋!敢問誰不喜歡這個祭東風,氣周瑜,草船借箭,料事如神,智料華容道,識破魏延反骨的諸葛亮呢?

我掩卷沉思,書中人物的身影彷彿一直在眼前,我向往那種杯酒天下的豪氣,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應該向他們的忠義氣概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5

我無比激動的在此翻開了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狡詐的曹操,謙虛恭謹的劉備,嚴謹與聰慧的諸葛亮胸懷狹小的周瑜……《三國演義》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有著別具一格的性情,有著獨一無二的吸引力。筆者塑造的入木三分而讀者讀得更是痛快淋漓。

故事的`主要內部實質意義是以智和勇來順次展開的,不過我覺得智永恆是勝過勇的。譬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徒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此種例子舉承擔不了數。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合適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阿斗,整日飲酒取樂,不理朝政,甘心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終竟至演出了讓天僕人恥笑的事物,樂而忘返。誰會想到一個國度的統治者能做出這麼的時移俗易的事物來呢?

暴虎馮河,大敵現時,只能抵死出征作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假如呂布在白城門上的樓服從謀臣的計謀,不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假如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物和關羽申說白,哪裡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前人云:大勇無謀,禍福佔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

再談談國度,魏,以前煊赫一時;蜀,以前功成不居;吳,以前名震江東。這樣來看,從國度就可以反映出國君的性情。曹操,欺負壓迫老百姓;劉備,愛民如子;孫權,雄霸江東。

假如說魏國在魏蜀吳裡計謀最強,一點兒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可以稱作舉世無雙,司徒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不過兩私人都有自個兒致命的弱項:曹操多心,司徒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衝的一準是伏龍諸葛亮。他那傲人的機靈,熟練的兵陣,無不讓後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點人物,不過我覺得都還不如孔明。吳,一個佔領三江六郡的國家,能算做上是有計謀策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一段時間的周瑜就記誦兵書,洞曉佈陣。通過一番刻苦的盡力儘量,終於當上了水上作戰部隊大都督,總統艦艇兵。然而他太過於忌妒,死正當中年時。從這些個人物和國度我們不不好看出人的性情的關緊性。性情關係著成功。

每個人都有自個兒的目的,只要踏塌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尋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

《三國演義》讀後感6

在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歡的便是《三國演義》了。這本書描繪出了一個精彩絕倫的世界,塑造了近兩百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義薄雲天的關羽,愛民如子的劉備,狡黠奸詐的曹操……在這些叱吒風雲的人物中我最欣賞、最崇敬的還是臥龍先生——諸葛亮。

我敬佩諸葛亮之才。他淡泊明志、布衣粗茶、耕讀山中,卻從未忘卻憂國憂民。草廬一對,未出茅廬便已知三分天下。他一燒博望,二燒新野,三燒赤壁,三把火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礎。借風、借火、借箭,輕搖羽扇,決勝千里之外。他在江東舌戰群儒,鼓動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孫權與劉備聯合抗曹之時;在危機時刻臨危不亂,鎮定自若地想出條條妙計之時;在中軍帳中從容地調兵遣將,運籌帷幄之時,我都由衷地崇敬與敬佩。單從智謀才幹而論,諸葛亮稱得上是"三國第一人".

我悲哀憐諸葛亮之遇。他一生志在興復漢室,但他的遠見卓識並沒有被完全採納實施,這就為後來蜀漢政權的`悲慘結局埋下了禍根。劉備去世,臨終託孤,諸葛亮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少主劉禪年幼無能,蜀國的一切重擔,榮辱興亡,都壓在了他身上,但他卻"力挽狂瀾於既倒".平定五路大軍、七擒孟獲、六出祁山,前後《出師表》慷慨陳詞,痛表一顆憂國憂民心。他用自己的身軀撐起了整個蜀漢政權,是何等雄壯而又悲涼!

諸葛亮鞠躬盡瘁,愛民如子。就連臨終之前,還念念不忘軍中之事,用最後力量保護大軍安然撤退。當得知他故去的訊息時,百姓人人涕泣,至有哭死者。

讀過《三國演義》後,我為諸葛亮凜然正氣所感召,為他的忠義之舉而激動,為他的淡泊之志所淨化,為他的聰明才智所傾倒。而我們要學習他的淡泊明志,百折不撓,忠心愛國的品質,做一個對社會,對時代有用的人。

在閱讀過《三國演義》、學習過《出師表》後,該學生能對諸葛亮這位歷史人物進行用心用情的評價難能可貴。建議能結合諸葛亮的《誡子書》再寫一段,從而使文章內容更為豐滿,結構更穩定。

《三國演義》讀後感7

四大名著是中國文化的瑰寶,任拿一本閱讀都讓人賞心悅目。

《三國演義》一直是我很喜歡的一本書,閒來隨意翻看一兩回都會感慨萬分、回味無窮。

感嘆歷史現在和將來的各類人物都是: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想想當初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然後,逼皇帝禪讓帝位給自己,成就自己一番帝業,到最後,後輩子孫也受到當初的待遇,辛苦得的天下拱手相讓於司馬炎,成就晉國一通天下,可謂是因果報應,屢試不爽。不知曹操地下有知,做何感想?

劉備,編草鞋出身,無非佔了一個漢皇朝的宗親,找到幾個好兄弟:關羽、張飛、馬超、趙子龍、黃忠,一個好軍師,一路帶著老百姓逃命,一路哭,最後在四川落腳,成就一個蜀國。在三國裡面蜀國最弱,但是評價卻最好。可以說劉備是玩弄權術的頂尖高手,看看趙子龍萬軍之中救出劉禪,劉備一把把自己的孩子扔到萬軍之中,明知道肯定有人接,肯定死不了,但是,這一舉動,卻得到所有將士的擁護:自己服侍的君主是一個為了自己的大將而不管自己孩子死活的人;另,在白帝城,戰敗後託孤,對諸葛亮說,劉禪可以扶則扶之,不可扶則廢之,君可代之,害的諸葛亮從此沒有二心的輔佐明知道不是皇帝那塊料的.劉禪,六出岐山,七擒七縱孟獲,寫下《後出師表》,到最後搞得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關羽重義,在和大哥失去聯絡時候,曹操接納他,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上馬一斗銀,下馬一斗金,送赤兔馬給他,但是,留不住,一有劉備訊息,關羽連闖五關,連曹操派人來通知放行的都趕不上,卻賠上六員大將;在曹操敗走華容道時候,關羽放曹操一馬,還卻以前的人情,成為性情中人的楷模,歷史留名的英雄。最後由於過於驕傲,中了陸遜的計,給呂蒙奪了荊州,最後兵敗麥城,一代名將就此隕落。

這部經典名著,作者在開頭就說明了在歷史長卷中,多少風流人數,只是滾滾的長江水,最後都要退出歷史舞臺。而我們讀過這些歷史的現代人更應從歷史中悟出要做到無悔人生的積極態度。

《三國演義》讀後感8

今天我和爸爸、叔叔一起又下了一盤三國演弈棋,在棋盤上回到了三國時代。下完棋後我意猶未盡,忍不住又拿起讀了三遍的《三國演義》翻看了起來。

東漢末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徹底地動搖了東漢王朝的統治,中國進入了一個群雄爭霸的時代,《三國演義》藝術地再現了這一段歷史畫卷。作家羅貫中用他那如櫞的大筆,描繪了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爭,塑造了眾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驍勇善戰的關羽、張飛,一身是膽的趙子龍,還有曹操、周瑜、劉備等人。

劉備接受徐庶意見三顧茅廬,是“虛懷納諫”;劉備打虛懷納諫敗曹操,取漢中,是“虛懷納諫”;曹操接納謀士荀攸的計策在官渡戰上以少勝多,是“虛懷納諫”;劉備接受諸葛亮指揮,博望坡獲勝,是“虛懷納諫”;曹操採用謀士的辦法,突出關羽的重圍,是“虛懷納諫”……

是啊,縱觀歷史,“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遙想秦國當年,不過西南偏遠小國,只因秦王欣然接受商鞅變法的建議,改革舊制,整頓軍隊,最終逐鹿中原,一統天下。歷史的長河悠悠流過大唐盛世,雄渾的大唐,是世界矚目的焦點,從唐高祖到唐太宗,從武則天到唐玄宗,房玄齡、魏徵、駱賓王……朝朝名主,代代賢臣,虛懷納諫,集思廣益,果真是“以人為諫,可以知得失”啊!

由此可見,“虛懷納諫”對於一個國家的統治是多麼重要,對於一個國家的興盛又是關鍵。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而那顯赫一時的西楚霸王不恰恰是歷史的犧牲品嗎?鴻門宴上不聽“亞夫”勸說,剛愎自用,夜郎自大,最後落得一敗塗地,血濺烏江岸。由此可見,“虛懷納諫”的重要性。不是嗎?歷史上,項羽不聽范增的建議在鴻門宴上放走劉邦,坐失了大好江山;劉備置諸葛亮的兩冊不顧,一心伐關卻落了病死異鄉白帝託孤的下場。先人的警戒歷歷在目,“虛懷納諫”對於人的`一生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在現代依然適用,聽取別人的正確建議,有了他人的孜孜教導、循循善誘,我們才不至於走向歧路,聽著父母的教導,老師的良言,腳下的道路也會變得更加平坦。

《三國演義》讀後感9

《三國演義》這本書是明朝的羅貫中寫的一本章回體古典小說。記得剛讀這本書時,就被書中的人物深深吸引。於是,我在課餘飯後,時常捧起這本書,沉浸於書中人物的“智”、“勇”、“忠”、“膽”,自己恍如走進了那群雄紛爭的三國,與他們一起把酒言歡,經歷他們的悲喜人生。

“智”的代表是鞠躬盡瘁的諸葛亮。從赤壁之戰到空城計再到木牛流馬,無一不盡顯諸葛亮的智,他的智都來自他的雄才大略和飽讀兵書。劉備曾說:“孔明之智慧比雲長之勇。”由此可見,“臥龍”在三國眾多謀士之中鶴立雞群。可惜的是,諸葛亮雖才智過人,但人算不如天算,最終英年早逝,沒能統一三國,讓我在讀《三國演義》時多了幾分悲愴之感。

“勇”的代表是張飛。他一臉黑炭,大把的蓬亂鬍子,手使一把丈八長矛,為蜀國五虎上將之一。他孤身一人立在長板橋前,怒吼一聲,把曹操的十萬大軍嚇得魂飛魄散,逃的逃,走的走,頓時,一支百萬大軍變成了散兵遊勇。曹操見了,長嘆一聲,狼狽地逃了。張飛的勇的確是勇冠三軍,無人能擋。張飛的勇讓我對《三國演義》又多了幾分豪邁。

“忠”的代表是武聖關羽,這可是個大人物,關羽一生馳騁戰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斬顏良、誅文丑、千里走單騎,許許多多的英雄事蹟說明了關羽的'忠。成語“身在曹營心在漢”便是對他最好的詮釋。關羽死後,劉備惋惜道:“雲長為我出生入死,今日……”說完,便吐血不止。在中國京劇臉譜上,關羽的臉皆為紅臉,代表著忠義。

“膽”的代表是趙雲,趙雲可謂渾身是膽。在《三國演義》中趙雲是為當世無敵的虎將,一生未嘗敗績。而他一生最為光輝的一戰,是在當陽縣長阪坡七進七出救阿斗。此役,趙雲單槍匹馬七進七出曹營,竟以一人之力在曹營百萬軍中如入無人之境,斬殺五十餘名曹將,全身而退,讓人驚歎。

《三國演義》這本書讓我痴迷,讓我為它歡喜為它愁,讓我懂得了一個人不僅要有勇有謀,還要有膽有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知識的海洋裡揚帆起航,乘風破浪,勝利地到達我們理想的彼岸。

《三國演義》讀後感10

寒假在媽媽的推薦下,我讀了《三國演義》一書,感到受益匪淺。

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為主要描寫內容,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最令我感受深刻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訊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地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的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

再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他說劉備和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和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和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惟妙惟肖,真當之無愧為四大名著之一,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好文章不厭百回讀,有時間我會好好咀嚼回味。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