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讀後感 > 幼兒教育書籍的讀後感範文(通用14篇)

幼兒教育書籍的讀後感範文(通用14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2.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教育書籍的讀後感範文(通用1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教育書籍的讀後感範文(通用14篇)

幼兒教育書籍的讀後感1

這是一本記載幼兒教師與幼兒之間的行為往來的書籍,書中以案例的形式記載了若干個師幼互動行為,同時,他用35張圖表將研究的成果以資料的形式給我們展現了孩子在對人、對事所持的各種內在的尺度,寄予的各種期望、企盼、要求等,呈現孩子的心靈世界。

書中有這樣一段話:每個人的一生都好比一條有起點和終點的線段,註定了要和其他的線段相遇、相交接成一個又一個網點,直到生命結束,每個人都有了一張標誌他曾經作為人生存過的網。想了解一個人、瞭解他人對他的影響,我們不能只是停留於檢視他所編織的靜態的網,而是要去親歷一下他與他人相交接的動態的過程。因此,書中作者用了許多發生在幼兒園的真實的師幼互動案例描述性的記錄了孩子的幾多歡樂、幾多愁!走進教師與幼兒的現實生活場域,走進了他們進行行為往來的一個又一個的微小空間。在這些案例中孩子們具有獨特的內在尺度、動機、意願、需要與衝動。以及老師時如何去了解孩子、知道他們的思想,並花很大的精力去為孩子“創造好”的環境和條件等等。作者以主管的關注者的身份對師幼互動行為發表種種先見,力圖以白描的手法展現師幼互動行為的現實所在。

以上是我在粗淺的翻閱這本書後的一點體會,在以後的日子裡我還將細讀書中的許多案例,感知它深刻的涵義,體會身臨現場與孩子發生的一切……

幼兒教育書籍的讀後感2

近來開始捧讀《愛的藝術》一書,這是當代心理分析學家弗洛姆的一部名作。對於愛情這個亙古永恆的字眼,作者作出了不同於一般人的闡釋,令人眼前一亮。

長久以來,我們都認為,只要讓自己變得足夠有吸引力(或者至少看上去是那樣),我們距離收穫愛情就更近了一步。於是男人們追求更高的權力和更多的財富;女人們則通過精心裝扮和各種人工“打磨”,努力構築一副更美的軀體。依作者所言,我們都在試圖讓自己變得“可愛”,“而大多數人所指的‘可愛’基本上是時髦和性吸引力的混合物”。的確,我們認為一個男人或女人“可愛”,的確很難拋開他(她)的社會屬性來評價。譬如高富帥和白富美們賣個萌可稱之為可愛,矮窮矬們絲賣個萌倒顯得面目可憎了。

另一方面,我們告別了僅憑父母之命、媒妁之約就決定婚姻的時代。自由戀愛帶來的福祉之一,就是我們對潛在的伴侶擁有了更多的選擇機會。如同一首歌唱到的“放手去愛不要逃”一樣,情感專家們也鼓勵年輕人勇敢去追求愛、體驗愛,打怪升級,愈挫愈勇,直到足夠牛掰去幹翻一個大Boss,覓得金龜婿,抱得美人歸。弗洛姆敏銳地指出,時下的婚配,更多關注“愛的物件”,而非“愛的作用”。用更容易理解的語言來解釋,就是我們更多考慮如何搞定他(她),而忽視瞭如何去愛他(她)。

在市場經濟思潮席捲的今天,互惠互利的契約成為了維繫社會關係的一條重要紐帶,看上去一切都可以成為被交易的物件。我們用現金或分期付款的方式購買商品,自己的脖頸上也被套上一個無形的價碼籤,走入婚戀市場待價而沽。“績優股”、“潛力股”、“經濟適用男”、“招商銀行”等辭令常被用來比喻男性和女性在婚配上的顯性或隱性價值——原諒我竟使用了這麼多經濟學術語,只因婚配的過程實在是一場雙方價值精確匹配的過程。

弗洛姆認為,成熟的愛應該是一種不損失個人“完滿性”和“個性”前提下的結合,是人類的一種積極力量。我們的日常活動,絕大多數都是目標指向的,其動機通常不會引起我們的關注。以工作為例,我們可能是為了養家餬口,可能是為了填充時間,可能是為了積聚財富……大部分人是被動地從事工作。至於我們無需鞭策和驅使,也自發地在每天完成每一道工序、每一篇文稿、每一個行程之類,很大程度上是長期地被動接受變成了習慣而已。如果有人對此提出異議,那麼去問問身邊的人,有幾個人從事的職業是其真正喜愛的,或許就會理解一二。

愛則不同,愛是一種積極的活動,是一種主動的行為,它的主要特徵是“給予”,而非“接納”。弗洛姆認為“給予是潛能的最高表現”。在給予的過程中,可以充分體驗到自己的力量、財富。譬如兩性關係,只有雙方都進行給予,才能是一場酣暢漓淋的魚水之歡——如果男性沒有獻出雨露恩澤,如果女性沒有充分開放門戶和盡心配合,這場交融一定是欠缺快感的。而且,女性更多的付出還在後面,孕育胎兒和哺餵嬰兒的階段,不正是展現世上最偉大的母性之愛的美好時光。

於是作者提出這樣一種觀點,或者說建議:發揮愛的藝術,除了堅強信念的支撐,還需要讓自己保持能動性。既然愛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我們必須積極調動起全部身心投入其中。勤於用眼、勤於動手、勤于思考、勤於感知。這往往和我們的生活態度有所關聯——不會有這樣的人,在愛的方面長袖善舞,而在其他方面毫無建樹。如果一個人在其他的方面不是一個具有創造性的人,那麼在愛的方面,我們很難指望他(她)會付出積極而有建設性的行動。

愛是兩個人情感之紐帶。無論是戀人,還是親人、同事乃至陌生人,人們結成的一切社會關係,都在倫理觀的框架下執行。我們所公認的最理想的社會關係之一,就是完全遵循公平原則——不僅在市場裡如此,社會生活中亦如是。我們都讚賞“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的做法;但對那些捨己為人,做出犧牲而不求回報的做法,通常是敬而遠之的。這說明,像《感動中國》裡宣揚的那些無差別、不設定任何前提的愛,雖然被我們所敬仰,但尚未成為社會大多數人所持有的思想和覺悟——雖然那是更接近愛的本質的狀態。

弗洛姆在書的末尾,略帶悲觀地指出,“在現有的制度下,能愛人的人,是例外;在當今西方社會中,愛是一種邊緣現象”。他所希冀的,是在那種純粹的愛在全社會蔚然成風的伊甸園,人們戰勝了人性中的自私,停止對自身利益的追逐,更加公正無私地對待身邊的每個人——這注定是一段遙遠的征程。

人類能自洪荒歲月到達繁榮的今天,以一種新的視角來審視,人類的歷史其實是一部愛的史書,個人、族群、城邦、國家、民族,因愛而團結或分離;因愛而爭鬥或和平;因愛而生長或消亡。回顧歷史,我們能在很多故事中,找到愛在各個社會層面上的、以各種形式表現的事例,我們能看到,那些偏激的愛、狹隘的愛、自私的愛甚至變態的愛,都在上至英雄偉人、下至販夫走卒的身上上演著——但是,如果愛不是一種理性的堅定信念,那麼我們的祖先也許早就滅亡在某一此戰爭中了。我們還在這顆蔚藍星球上繁衍生息,那就是愛存在的最好證據,她還在維繫和供養著我們。

在這個日新月異而又精彩紛呈的時代裡,我們每一天過得忙碌而充實,似乎無暇停下來認真審視自己的內心,到底什麼是我們最根本而真實的需要?如果愛是人類生存問題的唯一理性答案,那麼我們就要相信愛、思考愛、探究愛、發掘愛,去還原和呈現愛的本來面貌,無限接近於愛之真諦。

幼兒教育書籍的讀後感3

前幾天很榮幸的在西西博上申請到一本《別以為你懂孩子的心》的試讀機會,一直以來涵寶都是我一手帶的的,從來就沒有離開過我,我想著以我的方式讓給涵寶健康快來的成長環境。讓涵寶的長成開朗,活潑的孩子,事實確實也是如此,但看了這本是後我感覺還是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夠的,對孩子的心還是不夠了解。很多時候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一件事情。

比如涵寶2歲多的時候,我包餃子的話都是自己和麵,涵寶最喜歡的就是想幫我一起弄,覺得很好玩,我又怕她弄的一身麵粉,到處都是,不好收拾,嫌涵寶給我添麻煩,就拒絕她幫我和麵,殊不知我這樣一拒絕多傷孩子的心。硬生生的把孩子學習的機會給阻止了。好在後來我聽了涵寶的解釋,說:“媽媽,等我會包餃子了,等你老了,我就可以包餃子給你和爸爸吃了”,當時我就感動的不行,說“那你和媽媽一起和麵吧,不過要注意不要弄在身上哦”,整個過程涵寶很小心的弄著。最後還是一身麵粉。

所以這點,正如書上說的,我們是如何阻礙孩子的,很多家長都會嫌孩子給自己添麻煩而去阻止孩子。結果孩子把父母當成外人,因為擔心孩子的安危而去阻止孩子,結果孩子以為周圍處處有危險,膽小怕事,不敢嘗試新鮮事物,失去好奇心,求知慾和學習的.興趣。害怕孩子生病而阻止孩子,結果孩子如溫室裡的花朵,脆弱不堪,經不得一點風吹雨打,父母還會因為所謂的成人間的客套和規矩阻止孩子,造成孩子與小夥伴們的交往障礙。

涵爸的教育觀念基本和我差不多,不刻板,所以孩子的性教育沒有刻意的去看待,就像平時看到花草一樣解釋是給涵寶聽,涵寶看爸爸洗澡,看媽媽洗澡。現在都是這樣的,沒什麼,最開始問過,我們都給涵寶說的很清楚,沒有遮遮掩掩的。現在涵寶對大人的身體為什麼不和她一樣,都知道是怎麼回事。所以大人在對待孩子是要把自己心裡的雜念拋掉,不要以為孩子的問題帶著什麼色彩。

其實有時大人總覺得孩子不理解大人,不懂的父母的辛苦就是為他們的將來過的更好但大人們又有多少能理解孩子心裡所想呢。

這本書的作者說的很多,物質在孩子面前卻是不是很重要,他們的需要是父母的“懂”。大人不懂孩子,就會錯怪孩子,就會不切實際的要求孩子,會把孩子推的很遠,爆發親子戰爭。蹲下來,跟著孩子的視線看世界。大人會發現,孩子和大人對著幹,是因為大人的教育簡單而粗暴。

看了這本書,確實非常不錯,作者把自己和孩子相處的一些生活上的小事情都能從理解孩子的心裡出發。我們平時也天天和孩子在一起,卻沒能做到這樣,懂孩子的心,不容易,所以要學習,要蹲下來跟著孩子的視線看問題,傾聽孩子的真正想法,才會懂得孩子的心裡。

幼兒教育書籍的讀後感4

上學期幼兒園贈送了我們教師每人一本書,此次贈送的書都是經過教科室主任精心挑選的專業類書籍。我挑選了一本《給幼兒教師的101條建議——數學教育》。因為之前也讀過此係列的語言教育等叢書感覺不錯,所以就選擇了此書。

本書是由張俊主編,共有7個部分,101條建議。其內容涵蓋了幼兒園數學教育的方方面面:從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基本理念到數學教育的目標、內容和方法,從數學活動設計到操作材料的提供,從領域滲透教育到日常生活教育,乃至如何評價幼兒數學學習與發展……對於書中的一些問題都是我們平時經常碰到但不知如何處理的問題,今天在此書中終於找到了非常完滿的答案,解決了我們在教育實踐中的現實問題,讀完之後你會感覺哦這件事情原來是這樣啊。書中的編輯都是教育理論的專家同時也是從事多年的幼兒園一線教師。他們的建議給我們的是一種心靈的交融,而不是專業的控制,是一個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我如飢似渴的閱讀著,就像一隻迷路的羔羊終於找到了家的方向。以下是書中的部分內容與大家共享。

在新《綱要》中提到數學教育的目標“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作者對正確理解“數學教育生活化”的內涵做了全面整體的闡述:讓幼兒在真實的生活場景中獲得數學經驗;幫助幼兒將數學經驗或概念運用於生活之中。然後又理論結合實際從多方面來闡述培養幼兒的數學能力,例如:在生活中培養幼兒的估算能力;利用生活中的事物進行簡單的統計;巧用“說明書”學數學等等,從實踐的角度來引領我們如何在生活中滲透數學教育。

幼兒教育書籍的讀後感5

我看了一本關於教師專業成長的書籍,給我感觸很深,也從中學到了不少的東西。

我是一名幼兒園教師,面對的是弱小稚嫩的孩童,但他們是人類的未來、國家和社會的希望,所以肩負著教育的重任,應該不斷地學習,努力承擔起這份“根的事業”,不負國家和社會的使命,把她視為神聖的職業,不斷地讀她、研究她,最終做一名“人師”,當一滴社會發展歷史長河裡的水,折射出太陽的光輝。

書中第六章內容是“做自身專業發展的主人”,告訴我們,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是主體意識的增強。最讓我關注的是老師要注重不斷提升和重建個人理論,保持自己的教育實踐在理性的軌道上持續執行,也就是在教育過程中,要不斷地學習理論、實踐理論、反思成敗,體現教育智慧、教育創新。書中採用理論觀點和事例相結合來說服讀者的心,用感人的故事事例來幫助讀者的我消化理論和吸收知識,激發我“也要這樣做個好老師”。其中最精華的部分是教師自身職業的人格塑造。教育的真諦是育人,育人的關鍵是塑造人格。其中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讓我感受最深,“只有人格才能夠影響到人格的發展和規定,只有性格養成性格。”以及彼得洛甫斯基的“教師自己是以整個人格來與兒童接觸的。”日本教育家柴田榮義的觀點“教師的整個職業是以教師的人格決一勝負的。”都將教師的人格擺到了重要位置上來,將教育的最高境界看成是心靈與心靈的交流、溝通與擁抱,具有“點燃”生命的力量。完美的教師人格,可以達到“不教而教”或“無為而教”的境界。所以要求老師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要不斷自我教育,終身學習,不僅提高知識和技能更應增強專業精神,注重自身的人格塑造。在“我的精彩”“雨傘的故事”“愛的回報”等幾個真實故事中,讓我看到老師的愛都是以孩子的愛作回報的,一個個都是“愛的教育”,“情感的教育”,老師平時的一句話、一個動作都會感染著、教育著身邊的孩子。所以作為教師平時對待工作一定要認真、執著,忠誠於這一份職業,要富於責任感。在日常教育中有積極的自我意識,不斷反思和調控自己的言行舉止,嚴以律己,為人師表,將終身自我教育和自我人格的完善作為職業生涯的推動力。

書的最後部分是北京市特級教師李玉英和孩子們的故事,故事娓娓道來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快樂、純淨又充滿愛的世界。用 李老師自己的話說“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充實的、有聲有色的”。()我要學習她用心教育,培養孩子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對同伴友善、樂於助人等優秀品質,平日裡以身示教,用自己的愛來感染孩子們,用自己的真、善、美的心靈來教育孩子,做一個孩子們心中真真正正的好老師。

幼兒教育書籍的讀後感6

《童年的祕密》是一本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由義大利當代教育史上最偉大的幼兒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瑪利亞.蒙臺索利撰寫的,本書蒙臺索利深刻地揭示了兒童心理髮展的祕密,說明成人對兒童的阻礙和壓抑是導致兒童出現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並通過自己在“兒童之家”的教育實踐指出了正確的教育方法和療救之方。通過對本書的閱讀,給我留下很深的啟示。

剛開始閱讀的時候,我感到這本書挺枯燥的,甚至有點誇大兒童的作用,講到兒童的精神,潛意識及兒童的心理,似乎把人類人生的成敗都歸結到了兒童期,未免將兒童期成長的作用有點太誇大化了,可是經過後面內容的閱讀才明白,這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鋪墊。

經歷著青春期的我們是否有過叛逆,是否因為和父母意見不同而產生衝突呢?而我們的家長或許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不太考慮到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常常是大人和孩子產生衝突的原因。雖然孩子在年幼時對父母的這些強迫沒有反抗能力只能接受,但長期如此對孩子的個性發展有很大的影響。這種衝突所產生的後果幾乎會無限擴充套件,就像一塊石子扔進平靜的湖面時傳出去的波一樣。在大人的眼裡,孩子熱衷於一些瑣碎的、毫無用處的事物,他們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們認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為是很幼稚的,這個過程是很緩慢的,他們企圖將一切事情代勞。但對於孩子來說,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們從中得到了滿足感。比如,孩子會要求自己紐鈕釦、繫鞋帶,他們會完全沉迷在這些在大人看來是再簡單不過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嘗試、重複中探索、發現、興奮著、愉悅著,但大人們看不下去了,最後穿衣穿鞋等基本生活技能完全由成人代勞。而蒙臺梭利很重視兒童的基本生活技能訓練,她做了專門用於訓練兒童繫繩子的工具。

我也曾比較身邊幾個同學。因為是鄰居從小一起長大,所以對彼此的家庭狀況非常瞭解。從小被父母管得很多的孩子,從國小習不錯,長大後非常循規蹈矩,按照父母既定路線長大、工作,但遇到挫折便會茫然不知所措,產生心理上的問題;而從小因父母忙於生計不太管教的孩子,小時候學習一般甚至偏下,但是卻有極強的生存能力,遇事有主見,敢於創業,現在生活也非常幸福。

在後面的講述中,蒙臺梭利講到的關於對幼兒的教育,無一不是以尊重幼兒為前提下,儘量讓幼兒在最自然的環境下,在自願與自我選擇的條件下進行蒙氏工作,從而總結經驗,完成自我知識的提升!試想想,處在這樣環境下的孩子怎會不快樂,我想這是孩子的心裡肯定是最輕鬆愉快的,而我們知道快樂容易產生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孩子有興趣,還怕他不會學習嗎?所以作為一個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對孩子的心理進行一定的揣摩與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這會讓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是一味的對幼兒進行死教育,從來也不考慮他們的心理狀態及需要,勢必會造成煩躁與牴觸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會有什麼學習熱情,更不要說什麼學習成果了的。

所以,成人如果給予孩子不恰當的幫助或以不科學的教養觀去教導孩子,過分地給予些什麼、看到孩子發生錯誤急著想幹預些什麼,還不如做一個觀察者,給孩子充分的空間和時間,讓其自然地展現和成長。於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最好的教育就是不教。這也許讓那些擁有“滿腹經綸”的父母們大吃一驚,但,事實確實如此。

於是,我知道了一般傳統教學法的老師與蒙特梭利教學法的老師的根本不同:一般傳統的學校,老師只是認識小朋友的行為,知道要照顧他們,也知道為了教育他們應該做些什麼;蒙特梭利的老師,眼前應是一位還沒有被認識、完全有待於被瞭解的孩子。站在孩子旁邊,觀察孩子。讓孩子在自理中獲取生理的獨立,在自由選擇中獲取意志的獨立,在無止盡的獨立工作中獲取思想的獨立。

關於這本書,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去了解的知識與內容,我想在今後的時間我將進行第二遍的閱讀,相信將會有更大的收穫與驚喜。

幼兒教育書籍的讀後感7

作為一個年輕的新手媽媽,我對幼兒教育方面的書籍一直是更為關注的。最先,當我還是準媽媽的時候,老公為我訂閱了《孕味》系列雜誌,這大概是我係統的接觸嬰幼兒孕育、餵養和早期智力開發等專業書刊的始元,在漫長的懷胎十月裡伴隨著我與BB一起成長。在此之後,我一直在斷斷續續的看《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時常被其中篇篇短文中的通篇貫穿的育兒智慧所打動,每篇短文都值得為人父母者所深思和反省,它顛覆了許多根身蒂固在父母身上那些壞掉的教育理念。所以,這本書一直成為我的枕邊書,亦是我所看過的眾多幼兒教育書籍裡面印象最為深刻、最喜歡的一本書。

近來有幸獲得《幼兒園“完整”課程》系列書籍,這是我第一次接觸有關培養完整兒童的專業課程,帶著對深圳實驗幼兒園的諸多認可、濃厚的興趣和諸多好奇與疑問,我粗略的翻閱了有關片段,由於時間緊促未能全書閱讀深感遺憾。幼兒園完整課程系統總結了深圳實驗幼兒園十多年幼兒園課程改革的研究成果,其先進的教育成果、一流的管理水平、努力進取的師資隊伍,使我們的孩子在優化的環境中健康、愉快的成長!

早在20xx年,我的孩子就在實驗幼兒園上了一年的親子班,其間我基本上是全程陪伴孩子上課。因此,對於典雅潔淨的校園環境和親切耐心的老師都倍感熟悉。學校和班裡經常組織多種多樣的戶外活動和教學互動,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比如:我們參加了學校舉辦的科技節,老師和家長紛紛上臺為孩子演示各種科技小發明、小製作,演講科技小故事,和媽媽一起做手工,大人和小孩一起其樂融融。我們還和孩子一起參加了社會實踐,親手種植種子,全程觀察種子從發芽到長出一串串小綠葉的成長過程,並且全程拍照留念。活動不僅激發了孩子的創作思維,還培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課堂直觀而生動,比起我們小時候那會的照本宣科趣味極了。家園互動一直是實驗幼兒園的教育特色,家長積極參與到孩子的教育實踐當中,紛紛拿出自己的社會資源,組織和策劃一些有意義的戶外活動,讓家長、學校和孩子一起緊密的融入到學習、成長的大家庭中來。

我十分感謝深圳實驗幼兒園給予我的孩子寶貴的學習機會,我將與孩子共同學習、一起成長。我更衷心的祝願實驗幼兒園在教育實踐和教育科研上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果。

幼兒教育書籍的讀後感8

為了創造優質的幼兒教育,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充分發展,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實現幼兒的素質教育,教師不僅需要教育幼兒的知識和素質,還特別需要豐富的教育技能和教育藝術。

教師要把理論轉為實踐,這操作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問題,思考可以幫助我們分析解決問題,更好的掌握理論並運用,教育反思是十分必要的。國內外幼兒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表明,提高教師的教育知識、素養,尤其是教育技能和教育藝術,除了學習、培訓外,主要依賴於教育實踐及其實踐的反思和他人評價來調整、改進教育技藝。

《幼兒教育技藝》以幼兒發展為本,以幼兒教育技藝為主題,和讀者們分享了大量的操作性較強又富有啟示的示例及評析,是幼兒教師提高教育水平的良師益友。幼兒時期其價值觀正在形成,最易受外界影響,教育不當反而會使幼兒養成不良習慣甚至扼殺他們的潛能,教育方法得當很重要,而我從書中學到了不少的好方法。譬如,我班的妹妹年齡較小,開學初情緒不穩定,總是哭鬧著不肯來園,我從“貝貝來園不哭了”中到啟發,用拍照的小遊戲成功的轉移了她的注意力,緩解了她的焦慮情緒。從“爭吵轉化為交往”明白了教師不必急於解決幼兒的問題,教師不是充當審判是非的法官,而是要給與正確的引導,讓孩子思考、表達對事物的看法,從而幫助他們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親親香寶寶”轉化為“讓我聞聞你香香的手”來激勵我班幼兒自己洗手……

我從書中受的啟示還有很多很多,教育是門藝術,而這門藝術並非一朝一夕就能掌握,需要不斷的積累經驗,思考教育對策,在帶班過程中免不了會遇到一些困惑,我們何不借鑑他人的方法策略呢?畢竟眾人拾柴火焰高嘛。親愛的朋友,有空不妨來看看《幼兒教育技藝》這本書,說不定你也能從中得到實用的幫助哦。

幼兒教育書籍的讀後感9

作為一名非專業的幼兒教師,幼兒教學理論類的書籍是我最需要研讀的,在20xx年的這個寒假,我再次學習了這本《幼兒教育學》,通過學習讓我進一步從書本出發鞏固了對幼兒教育工作的正確認識,這本書也從理論角度為我今後的工作指引了正確的方向。

書的緒論中就明確提到幼兒教育學是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一門科學,我們可以從周圍的很多具體現象入手去認識和理解幼兒教育理論的內涵和意義。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在每天工作的點點滴滴中,就能夠不斷髮現各種教學現象,積累經驗,在教育學理論知識的引導下理論結合實際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

書中正文的每一章節都能從不同的角度讓讀者深入瞭解幼兒教育學,書的第二章中指出幼兒教育的一般原則是要尊重兒童的人格尊嚴和合法權益。其實,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理應清楚地認識到兒童雖然年齡小,但他們和教師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思想感情、興趣、愛好、要求和願望等。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和孩子們相處的每一刻都能努力做到充分尊重每一個孩子,發揮他們的自主性,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出能引導他們各方面獲得進步的方法。比如引導孩子們學唱歌曲的時候,我在範唱時便投入地用自身的音樂感悟力演繹好歌曲,感染孩子們,從而激發他們主動學唱歌曲的慾望。孩子們的聲音表現力是參差不齊的,在集體跟唱了兩遍之後我就尊重孩子們的個別差異,從他們的角度出發請每個孩子站起來說出自己不太會唱的樂句,然後再個別、集體交叉重點練習。這樣,他們對歌曲便能掌握得更好。

書中的一篇小資料《蒙臺梭利論兒童》中有這樣一段話:兒童具有自己的個性,並謀求發展自己的個性。他們充滿了創造力;他們選擇自己的工作並堅持完成它,按自身的需要改變它;兒童鍥而不捨、不懈地探索,並十分愉快地克服力所能及的障礙。兒童友善地希望與每一個人分享自己的成功、發現以及小小的喜悅。因此,教師沒有必要介入,“全神貫注地觀察”是教育者的座右銘。在我們的自主性遊戲中,孩子們能夠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表現自己的個性,提升各方面的能力。上學期,我們大班組進行了角色扮演課題的研究,孩子們在深入研究了繪本之後便經常在自主性遊戲的小舞臺中選擇繪本中喜歡的角色和同伴一起自主、投入地進行角色扮演。在表演的過程中他們用語言、動作、表情投入地演繹出繪本角色和故事情境,從中也體現了自己的個性和創造力。作為教師的我們則在一旁仔細地觀察他們的表現,從一個觀眾的角度對他們的表演進行了及時鼓勵和適當引導,充分尊重他們在表演中個性化的創造表現力,分享著他們的快樂。在這樣的一種輕鬆的師幼互動中孩子們語言等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到了鍛鍊,同時也增進了和同伴的合作意識,豐富了情感認知。

“德、智、體、美、勞”中“德”是排在最前面的。書中有一個章節講述到幼兒德育方面的內容,也讓我有所感悟。書中提到:幼兒只有在被愛,體驗到愛的基礎上,才能產生指向外部世界的愛。因此,教師應為幼兒創設一個充滿愛的環境與氣氛,以境育情,以境激情,激發幼兒良好的社會性情感。通過各種途徑,利用幼兒園內外的一切條件和資源,培養幼兒積極、健康的道德情感。作為幼兒教師,我們和孩子在一日活動中近距離接觸,是他們最信賴的人。所以,我們需要給予他們足夠的愛,並運用多種方式讓他們感受到這樣的愛,如平時多和他們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多和他們一起玩各類遊戲等。在和他們之間有了這樣一種情感基礎後,我們便能循循善誘,引導他們認識並瞭解各種正確的道德行為規範,如禮貌用語掛嘴邊,同伴間主動謙讓等,並注意抓住一日活動中出現的良好契機及時進行教育。

深入學習了這本書之後,我收穫了很多,在以後的教育工作中我會繼續以書為指引不斷努力,在平凡的幼教崗位上默默貢獻。

幼兒教育書籍的讀後感10

《幼兒教育》是我們幼兒園專門為我們教師訂閱的一冊書。自從我開始幼兒教育的生涯,這書已經伴隨我有好幾個年頭了,我很喜歡。它貼近我們幼兒教師的生活與學習,像一盞指路燈,從不同的角度與方位給我們指明瞭教育教學的方向。書中有好幾個版塊,每當我一拿到這本書,第一反應就是先看看其中最最讓我體味深刻的“卷首”。很多的小故事,大道理,給了我心靈上的啟迪,精神上的滿足,知識上的提高與視野上的開闊。

今天,我又一次翻開了幾冊《幼兒教育》,一冊上,卷首中的“鐵杵磨成針”幾個大字映入我的眼簾。那個故事家喻戶曉,我都能一下子講出來,我也曾給我們的孩子講過,大家也都知道這個故事一直被成人作為教導孩子要有恆心的道德範例,他們希望孩子能像李白一樣領悟其中的道理,用老奶奶“鐵杵磨成針”的恆心與毅力去解決問題,克服困難,不要遇到一點挫折就氣餒、逃避。一直以來,這個故事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可是,在書中它又有了“鐵杵磨成針”新釋,難道在這裡還有什麼我們還沒有參透的道理呢?帶著疑問,我一口氣就讀完了它。讀完後,我又進入了思考,書中有老師的震驚,也有我的震驚:現在的孩子,是新時代的人,同樣的故事,對他們有截然不同的教育效果。他們沒有對老奶奶磨針的毅力發出讚歎聲,而是直言她太笨了,用那麼多時間,何不去買一根針呢?我們也都知道,這個故事對孩子而言,有另一層寓意,就是“咬定青山不放鬆”,看準目標就要堅持到底。但是,又有誰能肯定這條道就不是死衚衕?堅持是要的,沒有堅持就沒有勝利,但是,現在的社會,變通則顯得尤為重要。文中說到:變是生命的一般規律,“適者生存”,想要“適”就要“變”,如果不變通怎能適應變化的環境?而不適應又怎能生存?這個例項本身並沒有錯,錯在我們運用它進行教育的視角與方法。教育只有注入時代的資訊,才會煥發出活力,出現新面貌。

感謝《幼兒教育》,讓我的心靈得到啟迪。由此感發:無論什麼事,我們教師應從多個角度多思考,換一種方位,換一種角度,對我們又會有一種豁然開朗、截然不同的感受與體會。讓我們做一名適應時代的教師,多方位教育我們的孩子,讓他們在領悟道理的基礎上,同時適應時代的發展,試一試,我們會懂得更多,收穫更多,體驗更多。

幼兒教育書籍的讀後感11

《童年的祕密》是一本風靡全球的幼兒教育名著,對幼兒之謎進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它是現代義大利著名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1936年7月在英國牛津召開第五次國際蒙臺梭利會議之際出版的。

在這本書中,蒙臺梭利博士詳細而生動地描繪了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徵,揭示了成年人對兒童心理髮育的忽視和抑制。提出了兒童發育中有一個“敏感期”的觀念,刻畫了兒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節奏感、觀察力等方面的發育特徵,是一本瞭解兒童發育和成長祕密的最生動的著作。

在“節奏”一節裡,蒙臺梭利博士提到很多成人注意的是他自己行為的外在目的,並根據自己的想法來確定採用何種方法。對成人來說,有一條自然法則,即“最大效益法則”。這引導他運用最直接的方法,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達到他的目的。當他看到一個兒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沒有成效和幼稚的事情,而這些事情他自己一瞬間就可以做完而且做的更完美,這時他就感到痛苦,就想去幫助這個兒童。這是因為成人不理解兒童在活動中需要運用他的手,不把手的運動看成是兒童工作本能的第一次展現,就可能成為兒童工作的障礙。

無論是做為家長還是老師,我都曾因為看到兒童試圖去做一些在成人看來似乎是毫無必要的活動而去阻止他,甚至變得惱怒,如果兒童企圖反抗,結果往往是以兒童“不聽話”而告終。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必須使自己的內心作好準備。必須系統地研究自我,以便發現自己身上某些具體的缺點。而不要只注意兒童的壞脾性和如何糾正童錯誤的行為。教師首先要清除自己眼中的沙粒,然後他才能更清楚地知道如何消除兒童眼中的塵埃。

幼兒教育書籍的讀後感12

莎士比亞有句名言:“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首先必須是一名讀書人,尤其是我們處在一個需要不斷學習的時代,只有堅持讀書,並學以致用,才能不斷提升自己。

從《中外幼兒教育名著解讀》這部書中,我瞭解了幼兒教育思想發展的四個階段。書中的主要教育思想和原則不因為時代變遷而失去價值。所選的都是古今中外流傳的教育經典,是各個歷史時期具有代表性和權威性的,對人類教育的發生和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的理論。其中有很多當代有影響的教育理論家的代表作和國際組織的教育報告。這充實了我們幼兒教育理論工作的實際需要,也為我今後的幼兒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書中,最令我驕傲的是我國創造教育世界和探索教育的先驅——陶行知。他指出“兒童是有創造力的”。他通過“六大解放”:解放孩子的眼睛、頭腦、雙手、嘴巴、空間和時間。培養兒童創造力的“三個需要”,即:一是需要充分的營養,二是需要建立最基礎的良好習慣,三是需要因材施教。詳細的閱讀後我知道了,創造力雖然不完全是由教育創造的,但教育能啟發、培養、解放兒童的創造力。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之間一定要有民主的關係。由此我也明確,在以後的工作中,我要時常提醒自己,注意循循善誘、耐心啟發、因材施教。如果對受教育者施以強制,那樣只能培養出唯唯諾諾、墨守成規的庸人,培養不出富有創造力的天才。

皮亞傑強調,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放手讓兒童去動手、動腦探索外部世界,不斷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系統。教師應該佈置情境,提供材料,讓兒童自由操作、實驗、觀察、思考,自己認識事物、發現物體、得出答案,而不能只靠課堂上聽教師的講解。

書中還闡述了蒙臺梭利教幼兒自由的原則;蘇霍姆林斯基為了兒童的發展而無私奉獻的精神與光輝形象;杜威的“學校即社會”。外國幼兒教育家的傑出理論,照亮了我幼兒教育的前進道路。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的內心獲得了充實,教育工作也有了更大、更遠的目標。

幼兒教育書籍的讀後感13

《幼兒教育》這本雜誌,我正好也訂閱了,看了幾期受益不少。

對於老師推薦的幾篇文章,感觸很深,特別是“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這其中的案例很有特點,讓我想起前不久一個朋友的qq空間裡的文章,說得是日本國家對小孩的教育方式。

他們的父母說送小孩到幼兒園就是要讓小孩生病的;在幼兒園小朋友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做的;要求每個小孩的父母都準備各種環保袋子,讓小孩分門別類的裝東西;每個幼兒園都有很多沙子,就讓小孩玩;備有很多套衣服,髒了就換,要求小孩自己換衣服;幼兒園基本上沒有知識課程,但經常組織到戶外接確大自然;更沒有所謂的興趣課程……

我們的教育體制,就我個人來說真的不能認同,自己讀書也是經歷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這樣一個過程,出現了不少高分低能兒。

我真心希望自己的女兒能有一個健康的成長過程,不僅僅是指她的身體,更多的是她的思想和生理方面。女兒在家,我會暗示她搗點小亂,甚至我自己和她一起搗亂,把被子全都推到地板上,把床當作蹦蹦床;在地上亂畫;鼓勵女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女兒指著潔白的牆問:媽媽,我可不可以在這裡畫?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你想畫就畫……女兒會跑到爸爸面前笑著說:爸爸,我造反了……

在家總是給女兒一個輕鬆的環境,平時上班忙,沒有什麼時間陪她,到了休息的日子,我的時間就全部由女兒支配了。有時我會把自己的身份和年齡都降下來,和女兒一般大小,和她計較一些她比較喜歡吃的零食;有時也會把女兒提到大人的程度,讓她學著照顧小玩具、洋娃娃,讓她懂得接受愛、懂得愛。現階段,女兒唯一應該做得就是玩,每次回家,見到女兒,我就會問:妹妹今天在學校開不開心?有沒有做遊戲?我不會問老師教了什麼之類的問題,更不會在現階段就讓女兒去參加什麼英語之類的興趣班。記得家長會的時候,就有家長提出可以去學英語了,還有搞個什麼拍錄影讓家長了解小孩在學校的生活情況……對於這些觀點,我是不贊成的。沒錯小孩這麼點小就離開家長,到了一個新環境,會哭會不適應,但是家長總不可能每件事都替小孩安排好吧。也許有些家長會認為自己的小孩就輸在起跑線上了,但在美國的國小裡,一二年級基本上沒有什麼文化課的,可對於小孩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對社會的認知、禮貌道德等素質教育卻是很重視,試問是否整個美國都輸在起跑線上了?

幼兒教育書籍的讀後感14

為提高鹿泉教育的整體質量,打造品牌,市教育局開展了建立示範性國小、示範性幼兒園工作。在這次建立活動中,我園積極參與,廣大教職工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這項工作中來。隨著各項工作的深入開展,我越來越認識到,幼兒園必須站到一個更高的層次,才能有更好的發展。做為幼兒園的管理者,我感到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今年6月,教育局將對所有試點學校進行驗收,在緊要關頭,我又拿起了《幼兒園管理》這本書,雖然我已經讀過幾次,但每次我都會從中學到新的知識。這次重讀,我首先選取了第九章——園長自身建設與領導藝術來學習,現將近階段學習體會總結一下:

說起管理我認為:千人有千法,根據自己幼兒園的實際情況,怎麼好怎麼管,怎麼促進幼兒園發展就怎麼管,怎麼有利於教師的發展就怎麼管。說實話,要當好一名好園長可真不容易,別人的不理解,自己的酸甜苦辣這也算不了什麼,但只要聽到孩子的歡笑聲、家長的讚美聲、領導的肯定聲就感到非常欣慰了。現將近階段學習中的幾點體會總結如下:

一、以身作則,凝聚人心

一所好的幼兒園必須有一個好的當家人,作為一個園領導,是“一家之主”,是教師的主心骨。在幼兒園管理中十分注重營造一個民主、團結、融洽、活躍的工作環境,創設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協調和諧的氛圍。自己首先做到以身作則,廉潔自律,善於聽取各方面的意見,不獨斷專行。要求大家與人相處要有一種大氣,一種風度,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工作時我是領導,絕對不允許誰馬馬虎虎,而工作之餘我們是姐妹。經過幾年的磨合,目前我們整個團隊人員團結、和諧、快樂地工作著。

二、建章立制,規範行為

幼兒園管理制度是對全體師生員工具有強制性和約束性的行為準則和規範,是治園之本。一位專家曾經說過“管理應該是嚴格的,但要嚴而有方”這嚴是體現在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崗位責任和工作流程,把本園的管理納入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軌道。今年我們進行了量化考核的嘗試,規範了教職工的工作行為,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通過制度考核,促進了教師從他律走向自律在考核中能夠實事求是,避免檢查評分過程中的“老好人”式,本著為幼兒園高度負責的態度認真評分。更重要的一點就是通過量化考核制度的推行,明確了目標和責任,使教師們的教育教學行為有了準則,教師為了能多得分、多加分,力求把工作做細做實做好,教師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有了明顯的改觀,也使我園的管理更趨規範化、科學化、合理化。

三、以人為本、柔性管理

幼兒園都是女教師,我園也不例外,女性對待事情有很多的特點:細心、認真、敏感……在管理中更要講方法。在管理上,我一直奉行“以人為本、柔性管理”這一原則,將教職工當成自己的親姐妹,既嚴格又親切。在我們幼兒園,有比我年長的大姐,也有年輕的小妹妹,還有我以前教過的學生,作為園長,我會從生活上去關心他們,也會從業務上去指導她們,所以我會同時擁有多重角色。

俗話說的好“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只要有一個自身素質好,領導水平高的園長,就會帶出一支好的教職工隊伍,就會把幼兒園管理的井井有條。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繼續加強學習,並和全體姐妹們團結協作,出色完成幼兒園各項工作,在這次示範性幼兒園驗收工作中取得成功!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