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言警句 > 寓言 > 兒童故事 > 中國經典成語故事【三篇】

中國經典成語故事【三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閲讀: 2.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前程萬里

中國經典成語故事【三篇】

唐朝時期,有一個叫崔鉉的人,是大臣崔元略的兒子。

崔鉉六歲那年,他跟隨父親去拜訪當時的宰相韓滉。韓滉對崔鉉父子來訪非常高興,熱情接待。韓滉見崔鉉聰明伶俐的樣子,十分喜歡。他們圍坐再一起,談古論今,講經道文,趣味甚濃。在談論中,崔元略説:“這個孩子近來作詩的能力有很大進步。”韓混一聽,想試試崔鉉的詩才,就隨手指着架上的一隻鷹,讓崔鉉即興賦一首詩。崔鉉欣然從命,接過紙筆,稍作思索。提起筆來,一揮而就。詩曰:

天邊心膽架頭身,欲擬飛騰未有因;

萬里碧宵終一去,不知誰是解絛人。

韓滉看詩後,不禁讚歎地説:“好詩!好詩!這孩子將來前程萬里,不可限量啊!”

崔鉉長大後果然很有作為。唐宣宗大曆三年(公元768年),他在科舉考試中被錄取,隨後開始仕途生涯。唐宣宗很欣賞他的才能與品德,説他是“真貴人”。他先後擔任過中書侍郎、河東節度使、御史大夫、淮南節度使等要職。

舉棋不定

春秋時期,衞國的國君衞獻公殘 暴無道,引起了人們的不滿。後來,衞國的大夫孫文子和甯惠子發動政變,將衞獻公趕下台,另立衞殤公。

甯惠子臨死前覺得自己錯了,將兒子甯悼子叫到跟前説“我曾將獻公趕出了衞國,我死以後,你要把他接回來。”説完,就去世了。

一直流 亡在外的衞獻公聽説甯惠子已死,便開始了復國的活動。他派人同甯悼子聯繫,並許諾自己回國後讓甯悼子掌權,自己不管朝政,只管宗廟、祭祀的事。

甯悼子有些心動,和諸位大臣們商議。

大家都反對。因為將衞獻公接回來很簡單,問題是衞獻公雖然流 亡多年,但殘忍暴虐的脾氣依舊沒什麼變化。大家也不相信他的為人,於是紛紛提反對意見。

其中一位大夫説:“12年前,你們寧家驅逐了衞獻公,沒有什麼錯。可現在又要接衞獻公回來,我想這很危險。這如同下棋,棋手如果舉棋不定就會遭到失敗。對國君的廢與立更是這樣,猶豫不決會招來滅族之禍。”

甯悼子沒有聽從勸説,迎回了衞獻公。

後來,果不其然,衞獻公殺了甯悼子全家。

狼狽為*

相傳古時候有兩種長相非常相似的野獸,分別叫狼和狽。它們都是喜歡偷吃農家豬羊的野獸。二者不同的是:狼的兩條前腳長,兩條後腳短;而狽卻是兩條前腳短,兩條後腳長。這兩種野獸,經常一起去偷豬、羊等家畜。

有一次,一隻狼和一隻狽共同來到一個羊圈外,看到羊圈中的羊又多又肥,就想偷吃。但是羊圈的牆和門,都很高,狼和狽都不能爬去。於是,它們就想了一個辦法。先由狼騎到狽的脖子上,然後狽站起來,把狼抬高,再由狼越過羊圈把羊偷出來。商量過後,狽就蹲下身來,狼爬到狽的身上。然後,狽用前腳抓住羊圈的門,慢慢伸直身子。狽伸直身子後,狼將腳抓住羊圈的門,慢慢伸直身子,把兩隻長長的前腳伸進羊圈,把羊圈中的羊偷了出來。

這樣偷羊的事,狼和狽經常合夥幹。假如狼和狽不合作,就不能把羊偷走。養羊的農民也會少很多損失。然而,狼和狽卻經常那樣合作,而且走在一起的時候,顯得非常親密。

後來,人們就根據這種現象總結了“狼狽為*”這個成語,用來形容那些相互勾結幹壞事的人。

伊索寓言
寓言故事
傳説
愛情故事
兒童故事
民間故事
睡前故事
童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