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實用工具 > 蒙學 > 【薦】讀《弟子規》有感

【薦】讀《弟子規》有感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閲讀: 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弟子規》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薦】讀《弟子規》有感

讀《弟子規》有感1

最近讀了一本叫做弟子規的書,使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的意思。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説一説我讀後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則孝〉,這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説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裏面也有寫到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麼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才會從心裏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

〈謹〉,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説: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系鈕釦,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説閒話”。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後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

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事仁慈……現在什麼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俗話説的好,人無完人嗎!只要我們儘量做好自己應做的,至於別人怎麼説,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我已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麼才能做呢?學知識。怎麼學呢?學習可分為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

讀《弟子規》有感

品讀《弟子規》,走進了一片靈氣盈天的園地;攜手《弟子規》來到一潭至純至淨的湖泊;感悟《弟子規》,學會了一種至真至誠的感情。鑑古今,百行孝為先,弟子規裏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就很好的解釋了這句話的意思。可現在我們這個社會道德品質缺失了太多。這段時間看到很多諸如在街上有老人摔倒沒人敢去扶;碰到交通事故沒人敢停車救助;大年初二,八旬老人睡在女兒家門口樓道里,其子女眾多卻無人問津……這些事件經過電視,網絡等媒體曝光之後,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和沸沸揚揚的討論。我看了以後,結合這段時間學習的《弟子規》,也有很多的感想:古人尚且懂得“卧冰求鯉”“孔融讓梨”,,崇尚尊老愛幼,關愛他人,誠信待人。而在當下,經濟高度發達,物質生活豐厚,比起古人來我們卻在不知不覺中丟失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了,越來越冷漠了。正是因為人與人之間沒有了誠信,沒有了相互關愛才發生了這麼多本不應該發生的事情。我覺得我們這個時代更需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深刻學習和理解國學經典,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觀,這個世界才會變得更加美好,和諧。於是我又坐在書桌前,捧起一本《弟子規》大聲的誦讀起來:“弟子規,聖人訓”嫩稚的聲音迴盪在空中,蕩進了我的心裏,蕩進了人們的一言一行,我按捺不注的笑了。。

讀《弟子規》有感2

在學校的建議下,我最近讀了一本名為《弟子規》的書。這本書以“三字經”的格式,給我們講述了做人的道理。因為“三字經”的格式是一種古文,很多內容我根本看不懂,所以作者還給它們加了譯文,並列舉了相關的故事,圖文並貌,讓我一看就明白是什麼意思,也讓我一看就愛不釋手,從中也讓我受益無窮。

這本書中的很多內容都值得我們好好品味,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輕訾”這句話,它的意思是:當自己有能力,可以為眾人服務時,不可以只考慮自己而不捨得付出;對於別人的才華,應該佩服並加以學習,而不可以嫉妒甚至毀謗。我覺得這句話特別值得我們小學生們認真地學習和領會,它教育我們人不能自私、驕傲,要學會謙虛做人,時刻想到為集體和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就拿我本人來説,我也特別想為班集體做出自己的一點貢獻,幸運的是,我每天早讀時有機會給同學們帶讀,看到同學們那麼認真的神情真讓我感到高興。另外,我也要學會謙虛,多向那些優秀的.同學們學習。你看,我們班上有那麼多成績比我優秀的同學,還有很多同學有各種各樣的特長,他們都比我有才華,我就要以他們為榜樣,做到“人所能、勿輕訾”,虛心向他們學習,我相信我的成績也一定會提高,表現也會更優秀的。

《弟子規》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相信你讀了也會終身受益的。

讀《弟子規》有感3

所以這本書是每個人,每一個學習聖賢經典、效仿聖賢的人都應該讀的。這本書以孝悌仁愛勤謹信義為核心,具體列舉出了做子女或學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行為規範,概括了歷代對童蒙的要求,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在《弟子規》中,第一條的內容就是“入則孝”,由此可以看出《弟子規》非常注重感恩教育,入則孝”條目有六層意思,講的都是在家裏與父母相處時的角色規範。聽父母話,接受教誨,照顧父母起居,讓父母安心,不任性,不藏私,滿足父母心願,不講條件,父母有錯誤時,用委婉的方式規勸、精心侍候病中父母,辦喪事要心存哀慼、合乎禮節,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從“感恩”這兩個字出發。

“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烏鴉反哺,羊羔跪乳”,“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都告訴我們要感恩父母,對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心存感激之情。讀了這本書,以前的我覺得對父母已經非常孝順了,但對照書中所説,才發現自己做得並不是很好。就拿《弟子規》裏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來説,這短短的12個字就告訴我們,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

在這一點上,現實生活中的我就做得很不好。有時爸爸媽媽叫我的名字讓我去做事,喊了好幾遍,我才慢慢地答應一聲。做事時也總是慢慢吞吞,父母催了好幾遍才加快速度把它做完,為此父母説了我好幾遍,我都不當回事。讀了這句話,我很是羞愧,以後一定要把這個壞毛病改掉,因為這不僅是對父母的不尊敬,也是對父母不知道感恩的表現。

在現實生活中,也有許多知恩圖報的故事。在玉樹大地震期間,當救援人員把一位被困12小時的'小姑娘從廢墟中救出來時,小姑娘對救援人員説的第一句話是:“謝謝你們,打擾你們,我一輩子都忘不了你們!”小姑娘在生死存亡之時,還具有一顆感恩的心,實屬讓我們敬佩!花瓣在空中盤旋,譜寫着一曲感恩的樂章,那是花朵對滋養它大地的感恩;駿馬在麥綠的草原奔馳,舒展着一幅動人的畫面,那是駿馬對哺育它草原的感恩。讀完《弟子規》,感恩之心在我的心中紮根,讓我們在生活中學會感恩,那就要從生活中點滴小事做起,從言行到行動,在快樂成長中同時懷有一顆感恩的心!

讀《弟子規》有感4

第一次接觸《弟子規》,是在美國看孔子學院的學生表演《弟子規》。我問媽媽:“什麼叫《弟子規》?”媽媽告訴我:“《弟子規》是國學的精華,告訴我們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為人處事。”媽媽看完《弟子規》表演後一直感慨,我都六歲多了,還沒讓我讀弟子規,很是慚愧!我心想,《弟子規》到底是什麼呀?不就是少讀了一本書麼,怎麼會讓媽媽感到這麼遺憾呢?

兩天後的一個晚上,我正要睡覺,媽媽神祕地打開電腦説:“從今天起,每天睡前聽《弟子規》!”我欣然接受,就當是聽故事唄。就這樣我開始學習《弟子規》。

一天、兩天、三天……

一天我正玩遊戲,媽媽喊了幾聲,我沒有答應。媽媽走過來問我:“父母呼……”“應勿緩!”我隨口應答。媽媽説:“對呀,你《弟子規》學得不錯嘛,但更要落實到行動中才有意義呀!”哦,對了,媽媽説過,《弟子規》是用來指導我們行動的,不能只學不練啊。從那以後,媽媽叫我時,我會馬上回答她。我還用《弟子規》教育了我的一個小朋友呢。

一次,我和Sindy在一起玩,她的媽媽喊了她好幾聲,她都不答應,我説:“Sindy,父母呼,應勿緩,你怎麼不理你媽媽呢?這樣做很不孝順!”阿姨聽後,瞪大了眼睛看着我,“琦琦,你真棒呀!”我不好意思地説:“是《弟子規》教的`。”我心裏想:“看來,按着《弟子規》的要求做,真是沒錯!”

還有一次,為了玩,我寫作業很不認真,媽媽很生氣,但他並沒有像往常一樣對我發火,而是把我叫到身邊,問我:“《弟子規》的第二句是什麼?”“父母命,行勿懶,”我回答。當我説出這句話時,我覺得內心很難受,覺得自己很不孝順。我暗下決心要聽父母的話,不讓他們生氣!

去年夏天回國後,親戚們都覺得我長大了,懂事了。我吃東西之前都會先讓老人再讓父母和其他長輩,不再跟表哥搶玩具、打架了。因為《弟子規》教給我“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弟子規》教給我好多好多……

我有一個夢想:我們每一個人都認真學習《弟子規》,按照《弟子規》的要求去做,我們這個社會就會變成一個温暖的大家庭!

讀《弟子規》有感5

“百善以孝當先”這是古人流傳下來的一句千古名言,這就是做人的根本。“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唐代詩人孟郊所寫的《遊子吟》這首詩中的千古名句。是啊!兒女的心怎能報答得了父母的恩情呢?這次我在學校的組織下讀了一本引人深思的書——《弟子規》。其中讓我久久沉思的是八則孝這門學生主修的課。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冬則温,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這幾句真理是在我讀《弟子規》這本書有着最崇高的位置在我心中,這就是説:“父母叫你的`時候不能遲緩答應;父母讓你去辦事的時候,不能拖延偷懶。對父母的責備,要從中吸取教訓。子女冬天要讓他們温暖,夏天要讓他們舒服。早晨要向父母請安,晚上要侍候他們安眠。

岳飛是一個宋朝有名的抗金名將。他的一生也以孝聞名至今。他的母親是想岳飛當上一名大將和要他精忠報國,所以她在岳飛的背上用針一針一針地刺上“精忠報國”四個大字,時常提醒岳飛。古時候的刺青技術還沒有現代的先進,想想要在背上刺四個大字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啊!可岳飛就是為了一個孝字在背上刺上四個大字。

古時候就有這麼一個孝順的名將,可在現代化的大都市裏又有多少人會這樣呢?別説那麼艱苦的事吧,就是早上請個安,晚上侍候他們安眠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有人甚至覺得説孝太俗氣了,説笑還差不多。我們現代小學生就是忽略了這門重要的功課。

有大部分的小學生都是你叫父母的時候,父母不能遲緩,做事要馬上去做。對於父母的教誨還會頂嘴。

父母照料你已經多時了,那你有沒有試過照料回你的父母。他們為了你每天出去辛辛苦苦工作,令兩鬢日漸增加銀絲的父母呢?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開始為我們的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吧!

讀《弟子規》有感6

最近看了《弟子規》。首先《弟子規》教會了我們很多做人的道理,其次《弟子規》也教會了我們很多傳統美德。所以在閲讀《弟子規》的過程中,我有了很深的體會。以下是我的感受:

首先是入行時的孝順,主要是教我們孝順父母和親人。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都要聽他們的教導。還有,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心去愛他們。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了我們養了我們。我們不能忘記養育我們的恩情。更何況弟子的規矩裏也有寫

“親愛的我,孝難,親親我,孝。”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孝,尊重父母親人。

第二部是《做兄弟》,教我們如何與人相處。比如“道友兄弟,道公兄弟,穆兄弟,中國孝道。”意思是:兄弟朋友之間要互相尊重,和睦相處。如果他們不和諧,父母應該擔心你。和諧了,就失去了父母的牽掛,相當於孝敬了父母。所以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和睦相處,這樣父母才會為我們高興,我們才會更幸福。

我們應該永遠小心我們的生活。俗話説:沒有規則能造就方圓。穿帶鈕釦的'衣服,要整潔,符合自己的身份;適量飲酒,不要喝醉,不然容易被別人説閒話。尤其是在背後議論別人的長短,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要計較小事,這樣人會變得很幸福。

仁,就是善良和仁。善待他人、親人、朋友和同事.現在各種各樣的人都有,但是“仁者”又有多少呢?俗話説,人無完人!只要我們盡力去做該做的事,至於別人怎麼説,那是他們的事!

通過閲讀《弟子規》,我學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當然,光學習是不夠的,還要有實際行動和一個實踐的過程。

讀《弟子規》有感7

在我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裏,有許許多多的古聖名著,但是,有一本可以拯救世界、改善人與人之間關係和促進社會和諧,那就是《弟子規》。

《弟子規》主要講了學習七大主修課,分別是“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泛愛眾”、“親仁”和“餘力學文”。“入則孝”講了要孝順父母;“出則弟”講了在社會上能懂禮節;“謹”講了謹慎做事;“信”講了要有信用;“泛愛眾”講了愛一切事物;“親仁”講了向好人學習;“餘力學文”講了要學習其它有用的知識。表達了作者想教好每個人如何做人遠大志向。

我認為《弟子規》裏的“親仁”很重要。如果你有本事,不造福社會,也沒用。像地溝油,據專家分析,沒有博士學位的人是造不出的。這種人,就算他有一身本事,也是壞人。《弟子規》裏有一句我特別欣賞,是“不親仁,無限害”。意思是一個人如果不親近君子,就會沾染不良風氣,從而變壞。

《弟子規》牽連到我們的生活太多了。但是,沒有學過《弟子規》的人把一切都顛倒了,本來是兒女孝順父母,現在是父母寵愛兒女,舉一個例子,一名教師很寵愛他的`兒子。一次,那名教師為兒子裝水遲了,兒子就大罵出口。但學了《弟子規》,兒子再也不罵了,而且很孝順。《弟子規》確實可以拯救世界。

我沒學《弟子規》前,我在街上見到垃圾也不撿,心想:別人會撿的。可我學了之後,主動撿垃圾,扔到垃圾桶去,並想:我是21世紀的學生,要品德好;沒學之前,我不主動上三樓收衣服,學了以後,每次放學,放好書包,就上三樓收衣服。

有的人會説,就這麼一本小冊子,可以起到這麼大的作用嗎?我的答案是:沒錯。我再舉一個例子。一個十八九歲的青年,竟然用七張一百同時燒掉,是為了點一根煙抽,這個人學了《弟子規》後,脱胎換骨,去做義工。這樣的人竟然也可以教好,你説,《弟子規》威力大不大?

我相信,只要每個人都願意學,一定可以變好。相信吧。

讀《弟子規》有感8

遇上《弟子規》是一生中我最大的財富。一年級的時候,呂老師常常把《弟子規》的內容穿插進兒歌、故事中讓我們學習。

由於它讀起來琅琅上口,像兒歌一樣,所以我很容易就記住了,還時不時的在家裏“賣弄”一番。你看,那個揹着手,晃着頭,唱着“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的小女孩不就是我嗎?遇上《弟子規》後,我做每件事情都會以《弟子規》作為尺子,用它來衡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次,呂老師佈置我們背誦《燕子》,由於課文比較長,我常常記不住,總背錯,媽媽叫我一次又一次地重背,我有點不耐煩了,真想丟下書本睡覺去了。忽然,我看到書桌旁的《弟子規》,想到其中有一句“寬為限,緊用功,功夫到,滯塞通。”頓時,我豁然開朗,鼓勵自己“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就這樣,我又繼續一段一段的背,終於把課文背下來了,媽媽的臉上露出了微笑。

當第二天呂老師檢查背誦時,我流利地把課文背出來,還受到老師的表揚呢!從此以後,每當遇到什麼困難,我都不怕了。這都是《弟子規》的功勞。《弟子規》也改變了我的.不少壞習慣。以前,我的房間最亂的時候簡直可以稱作垃圾房,地上、桌子上、窗台上,隨處可見我的書本和玩具,就連牀上也堆滿了東西,所以我經常拿錯書或者乾脆找不到我要找的東西。現在我的房間可比過去整潔多了,因為我想做到“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

我的變化還不止這些呢!原來在家裏不管誰指出我的缺點,我都要和他們爭辯一番,現在我學會先檢查自己了;在和別人的相處中,我學會了謙讓,不再為小事斤斤計較;另外我還能做到不隨便承諾別人,承諾過的事情,一定要想盡辦法做到。家人都説我長大了,越來越懂事了。《弟子規》給了我前進的動力,讓我勇往直前。三更有夢書當枕,何樂而不為?同學們,讓我們都與經典同行,與知識為伴,與真理為友,用最靜心的閲讀,來填實自己比天空更廣闊的心靈!

讀《弟子規》有感9

《弟子規》這本書,是我在博克圖上幼兒園時學的。當時只會背,卻不知道背的到底是什麼。

到海拉爾上了小學後,學校還讓背,老師也講,媽媽也説,漸漸的我有點懂了。以前,我對爸爸媽媽的批評總是學習大熊貓,左耳朵聽,右耳朵冒。在明白了“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後,我有了很大轉變。記得有一次,我做數學作業,把“7x8=56”,誤寫成“7x8=54”,媽媽發現後,狠狠地批評了我,説我做作業心不在焉,太馬虎了,並罰我再做十道數學題。看媽媽發那麼大的火,我有點委屈,可就在這時,我突然想起了上面那句話的意思,該聽媽媽的話,按媽媽要求的去做。

於是我沒有像以前一樣,跟媽媽頂嘴,而是很快地完成了加罰的`十道題。當我捧着題給媽媽看時,媽媽流着淚笑了。今後,我要像《弟子規》裏説的那樣,聽長輩和老師的話,更加愛他們,做一個懂事、孝順的好孩子。

讀《弟子規》有感10

接觸弟子規已經有五年多時間,不過一直都不落實,只是教小孩讀,也不去理解裏面的內容。因為我一直以為,自己語文水平不高,也沒辦法給小孩解釋太多,只要教會孩子讀,等她長大,她自然會明白裏面的道理。其中因為要生第二個小孩,所以沒堅持讀下去,浪費了很多時間。自年10月份左右吧(時間不是很記得)。

我進了明德國學中心這個羣,在羣裏我雖然不常聊天,但我常常會關注羣裏的信息,有些熱心的朋友會發一些有益的網址出來,我都會點來看看。就這麼不經意,我進了傳統文化(聖賢教育改變命運)的網站。在裏面我看了幾個老師分享的故事,給我人生很大感染和推動。

以前自己是比較任性的。小時候只要媽媽罵一下,我就會躲起來,讓媽媽找不到,讓她着急。結婚後,老公對我很好。每天三餐都是他在煮,買菜的活也是他包。

但因為自己的脾氣不好,還會經常吵架。感覺老公不能幹,老拿他跟別人比。搞得自己也無心教育孩子。現在大女兒也學到我的大噪門,只要妹妹拿她的東西,就會大叫起來,從來不會讓着妹妹。自從看了傳統文化視頻後,我才感覺到自己錯得太離普啦。自己再來對照弟子規裏的.話“父母責,須順承”而我自己不但不順從地接

受,還偷偷的躲起來。老公對自己這麼好,不但不會感恩他,還埋怨他,你説這樣的家,有幸福嗎?很榮幸的是我現在學習了傳統文化,讓我現在改變了很多,從以前每天和老公吵,減少到我現在兩個月都不會吵一次。以前一年就只打三四個電話給爸爸媽媽,到現在每個月都會打兩個或三個電話回家,讓父母安心,現在跟爸媽的感

情也加深了很多。有時忙,我沒來得及打電話回家,媽媽就會來電話,問怎麼這麼久沒電話,沒事吧!可想而知,父母以前對我們是多麼擔心呀。

今年回家過年,都給爸媽和公婆帶了禮物。之前問他們想要我們帶些什麼,他們都説不用啦。你現在是有家的人啦,要養小孩,小孩讀書都要錢。只要你們都健康平安回來就好。但是,她們收到我們的禮物時,看得出來,他們真的很開心。舉例説:“自從我買了這件衣服給公公,他穿上衣服,感覺很合身。所以他就每天都穿着這件衣服,不捨得脱下。雖然以前也有買給他,但因為不夠用心,買回去的都不是很合身,所以他都沒穿。”

我要感謝中國傳統文化,是他讓我認識到什麼是對錯,讓我知道父母的不容易,所以我要加倍孝敬父母,讓他們放心。

讀《弟子規》有感11

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好思想與壞思想,我們應當分清好壞,從而正確的成長。雖然在這個時代,科技很發達,但人們的道德素質卻一代不如一代,因此我們必須借鑑先人的理念,扳正我們的行為。古人規定行為有專門的一部書叫《弟子規》。它是一部經典讀物,歸納了做人做事的各項準則。

《弟子規》共有七部分,分別是孝、悌、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問。可見,古人規定孝為首,學位最後。但今人把它完全倒過來,學文第一,剩下的幾乎不排名。古人為什麼要這樣呢?

入則孝。“教”字是左孝右文。古人講“教者,孝之文也。”教育從何而起?從孝開始。“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叫,需敬聽;父母責,需順承”——看似簡單的話,讓我們捫心自問:我們做到了嗎?為什麼孝在第一位?因為如果不孝,後面幾項全不用做了。因為生你養你的人你都不尊敬,那麼你會尊敬誰呢?如果連你父母的話你都不聽,你還會聽什麼呢?你更不會聽老師的',也不會與同學和氣,還有可能成為社會敗類。可以説有地位、人緣好的人都孝順父母。你的一切功名,如果沒有父母,都會虛無。所以,人只要把“孝”做到,就能幹一番大事業。

“悌”就是兄弟友愛。對自己的兄弟要讓、愛。讓就是謙讓,愛就是友愛。古代有個人叫許武,他從小沒父母,自己養育兩個弟弟。把官位給兄弟,把家產給兄弟,自己什麼都不要,然後到父母墳前哭,説“我終於讓弟弟成就了”。可見悌道也是很重要的。

“謹”是對人們穿衣吃飯等的一系列要求、應:“冠必正,紐心結;襪與履,俱緊切”可現在有些社會青年,有帽歪戴,上衣不扣,穿着拖板,一身不正氣。經典的作用雖然很大,但這些人就是不按經典去做,造成世風日下。

“信”就是誠信,既指做事又指説話。“凡出言,信為先;做為妄,奚可焉”——話説多,不如少,惟其是,勿妄巧,事故的人們善於溜鬚拍馬,看人臉色,忘了“作與妄,奚可焉”尤其是“佞巧”,比如説,爸爸問孩子:“考了多少分?”孩子説:“我在班中不溜!”這就是“佞巧”。

“泛愛眾”總的來説就是互相關愛,互相幫助,有重要一點“人有能,勿輕誓”就是別人有才能,不要詆譭。有些人一看別人的分數超過他了,就用一切辦法禍害人家。這就是“輕誓”。其實,《弟子規》中類似的內容有很多,也很全。我只是寫了冰山一角。

説到“親仁”,不客氣地説,人都沒有豬更親仁,豬雖一生為吃、睡,但沒有一頭豬折騰另一頭豬,也沒有一頭豬挖個坑把另一隻豬埋了。可人有,可見親仁是難得的。

“有餘力則學文”,現在人們都讓孩子枉讀書,為了工作。可先人讀書是為了有更高的修養,而不是好工作。

“有餘力而學文,則文滅其質;有餘力而不學文,則質勝而野”誰説的?孔子説的。“紙上談兵”就是一個好例子。有文化嗎?那人文化高。但有理論無實踐,不行。所以,盲目學文是悲劇。

經典是成長的標準,只要按照經典去做,你的成長就會文明,讓我們文明的成長,為社會做出貢獻。

讀《弟子規》有感12

《弟子規》共有八個部分,這八個部分分別是:總序、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等。

我已經讀完了前六個部分。知道了人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其次要做事要嚴謹,還要誠實、博愛,在做好以上這些事情的基礎上,還要去學習文化知識。

在外邊要尊敬師長,懂得長幼有序,並要學禮、懂禮等等。為人處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誠實守信,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衣着要端正,説話要文明,懂得反省自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等。:人在世上要有一顆博愛的'心,要愛天地萬物,愛萬物生靈,要提高自己的品行修養,更要親近有仁德之人,不誹謗別人,不強人所難等等。

今天,我就讀到了親仁這一部分,以後我會把剩下的部分全部讀完的,從我讀的弟子規當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優點,也發現了自己的不少缺點,我一定會發揚優點,改正缺點,按《弟子規》的要求去做,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讀《弟子規》有感13

《弟子規》篇幅不長,總共1080個字,分五個部分。具體列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和規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做人要講信用、講仁義、講道德,也就是做人要厚道,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要親近有仁德的人,並向他學習,這些都是我們必做的事,如果還有多餘的時間,不要浪費光陰,要抓緊時間精力去學習技藝等其他有益的知識學問。

自從我讀了《弟子規》一文後,感慨萬分,其中最令我難以忘懷的一章是《泛愛眾》,它讓我明白泛愛就是博愛,就是與人在一起相處,要講平等博愛。愛人者,人恆愛之。

《弟子規》是我們的學習典範,不説是字字珠璣,也稱得上句句精闢。而《入則孝》也正是全文之精華。

《入則孝》,一個在家能敬重、孝順和關愛父母長輩的人,其品格與德性的延展必然會有一顆感恩於博愛之心,就一定會在社會生活中始終善行善為,對社會做出有益的貢獻。古有大孝之女花木蘭;大孝之男岳飛;黃香九歲為雙親温席;沈雲英替父親守衞道州府;郯子取鹿乳,供奉雙親;董永賣身葬父;陸績懷橘遺親;王祥為母卧冰求鯉;楊香扼虎救父;今有著名孝子許世友無不為國家民族創下驚天偉業便是有力例證!

“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每每念起這句話的時候,我的心就難以平靜下來。人間的人啊!都要學會奉獻愛,給予別人關愛和幫助。使這種愛覆蓋了整個天空,大地承載了所有的愛,人間的每一個角落都有撒滿了愛。難道不是這樣嗎?只要你奉獻出來了愛,上帝就會回報你。在你遇到困難之時,別人就會伸出愛的雙手,救你於困難之中。

《弟子規》還提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要拖拖拉拉或找藉口推辭偷懶。這裏讓我想起了自己,以前爸爸媽媽吩咐我的事,總是不能按時完成,有時還找藉口推辭,爸爸媽媽批評我、責備我時,不僅沒有虛心接受錯誤,還強詞奪理,常常是父母生氣、傷心。

《弟子規》讓我懂得了什麼叫愛,什麼叫孝,什麼叫信任,什麼叫寬容,什麼叫友誼。回想以前媽媽關心我,教導我的情景;同學們幫助我,鼓勵我的情景;老師輔導我,教我的.情景,我的心中一陣激動。是啊!他們對我多好!我以後,不,我現在就要做一個知恩圖報的人。比如每天幫媽媽多做一些家務,考出好成績來回報老師,同學有困難熱心幫助……總之,我要善待他人,與他們和睦相處,自己的心情也就好多了。同時,我也要時刻地提醒自己,善待每一位同學,尊敬每一位老師,孝順自己的父母,遇事要多為他人着想,讓我們用自己的一片真心,換來一個和諧,融洽的學習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相信我們的成績會蒸蒸日上的。讀了《弟子規》讓我懂得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了,真是受益匪淺!但我們光懂永遠是不夠的,還要行動起來,認真實踐起來!

一本《弟子規》能指導我們如何正確的做人、待人、處事、待物,是教導我們生活、學習應有的禮儀與道德的老師。它就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它能讓我明白人生許多道理,它還能教我如何做一個有修養的人。讓我們學《弟子規》、品《弟子規》、仿《弟子規》、行《弟子規》。

讀《弟子規》有感14

今天我聽了《弟子規》裏的《黃香温席》,講的是冬天黃香給他的爸爸用自己的體温給爸爸暖牀,爸爸睡覺就不冷了,夏天給爸爸用扇子扇枕蓆,爸爸睡覺就不熱了,黃香真孝敬自己的爸爸。

我也要向黃香學習,也要孝敬我的'爸爸媽媽,爸爸下班我要向爸爸説辛苦了,媽媽累了我要幫媽媽,還要幫爸爸媽媽分擔他們的我自己能做的事。我愛爸爸媽媽,我以後要很好地孝敬他們。

讀《弟子規》有感15

張愛玲説,於千萬年之中,在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裏,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就趕上了…讀《錢文忠解讀弟子規>》這本書,給我的就是“剛好趕上”的這種感覺。雖説《弟子規》是一本啟蒙讀物,不過我要是在孩提時代就已經讀過的話,恐怕不會有多麼深刻的見解,甚至於會因為半知半解而淺嘗輒止,錯過經典。誠然,在適當的年齡讀相應的書籍也是很重要的。

以本人為例,相信現在很多學生跟我一樣,特別是理工類的學生,對文學經典幾乎沒有一點嗅覺,更別説文言文類的讀本了,平常肯定也沒怎麼讀過這類書籍,讀了也會是一知半解,很少會聯想到現實當中,產生自己的'思考和見解。本書作者錢文忠先生風趣幽默,以全新的視角,藉助大量故事和案例,融入對現實的深層次思考,為我們解讀《弟子規》這一經典,使其所表達的思想更加淺顯易懂,耐人尋味。

本書按照《弟子規》總序的順序為我們見解弟子規,分別詳細的講解“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這七個部分。百善孝為先,讀弟子規,我覺得關於孝,我還是做的不錯的,幾乎每兩天就給家裏打一次電話,跟爸爸媽媽聊聊身邊的人和發生的事,常常報喜不報憂,怕他們會過多擔心我,我希望他們過得開心幸福。在讀這部分時,常常不覺眼睛會澀澀的,覺得自己的父母很平凡但卻很偉大,老爸雖然會去小賭,但為人老實,勤奮,很愛我們,常常跟我説,“我努力賺錢,你也要努力讀書哦”。老媽每次吃飯都會把最好的夾給我們,雖然囉嗦,卻是滿滿的愛意,每次打電話,都會跟我説“別太省了,多吃點好吃的”,而我常常會回答“放心啦,你們在家才別太省,您兒子在學校生活的很好,一點都不省”。對他們的愛,我從不吝嗇表達,雖然對於一個男孩子來説,這着實會有點矯情,但我無所謂,因為我要讓他們感受到,他們兒子也是愛他們的。()記得高中時每次回校前我都會給我媽媽和奶奶一個擁抱,記得去年幫老爸買了部手機後我在鎖屏界面上寫了“爸,我愛你”四個字。誠然,有一些方面我還是做的不夠好的,不過我會努力去做好,我知道《弟子規》教我們的不是紙上談兵,而是要我們實實在在去做到,因為説容易,做不易,對父母的愛,有些人很難啟齒而我比較喜歡直率點的表達方式。

《弟子規》幾乎囊括了我們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事情,無論在過去還是現在,大到為人處世,小到行走站立,無論社會家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具有很高的指導意義,雖然有些部分已經不合時宜,當從中引申出來的思想精髓還是值得我們繼承發揚的。

最後,以《弟子規》中,我最喜歡的一句很美的話作為結尾,“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

百家姓
中國歷史朝代
繞口令
三句半
順口溜
諺語
説説
俚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