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詩詞 > 散文 > 網絡散文 > 話説師陶

話説師陶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閲讀: 2.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話説師陶

説到蘇州,大家自然會聯想到園林。的確,蘇州和園林是分不開的,師陶園不是拙政園留園之類的名園,而是位於上方山腳下蘇州科技學院石湖校區名不見經傳的小園。
師陶園不是古蹟,而是學校建立之初所建的一座仿園林的小建築,既然是模仿,多少也會有園林的味兒了。園林的“靈魂”就是主題,是構園者能過山水,花木建築等構園素材表現出來的主要思想,師陶園的主題是師承陶行知先生教書育人之路,建此園就是為了給學生創造一個讀書學習的好去處。
寫《老蘇州》的蘇州籍作家陸文夫説:“蘇州園林表面上破破爛爛,走進去一看是個大花園。”這句話來形容師陶園是最恰當不過的了,推開黑漆斑駁的園門,一條青磚的小路直能陶園主體建築——求真書屋。白牆,黛瓦,飛檐,雕窗在鬱鬱葱葱的桂花樹掩映下顯得更加古樸,清幽,到了“冉冉天香,悠悠桂子”的金秋時節,真可謂是“天香雲外飄,古屋煥新光”!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這是求真書屋的楹聯,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屋門六扇,推門而入,正中擺放的是陶行知先生的塑像。
陶行知生於1891年,自幼聰明好學,在崇一學堂讀書的時候,就寫下了“我是一箇中國人,要為中國作出一些貢獻來”的座右銘。1914年他以名列第一的優異成績在南京金陵大學畢定後便遠赴重洋留學,學成回來後便積極投身於新文化運動。在北伐戰爭節節勝利的炮火聲中,馳名中外的曉莊師範誕生了,陶行知先生出任第一任校長。
求真書屋是一個完全對稱的建築,繞過塑像是一條走道,兩頭直通迴廊,走道外便是一個庭台,站在庭台上就可觀師陶園全貌了。
水是中國園林的血脈,無園不水,水不僅具有形態美,虛靈美,音樂美,色彩美,動態美等外在美,更重要的是具有豐富的象徵性和意境美。師陶園的中心便是一池綠水,“天光雲影同徘徊,”“冉冉香蓮帶露開”。“臨深使人志清”,水能滌穢洗襟,使人聯想到對心靈的淨化。“水能性淡為吾友”,水能修身養性,使人得到人格的昇華……這應該是師陶園之水的藴意吧。
為了達到掩映的效果,曲折的池岸要以建築和花林掩映,用以打破岸邊的視覺侷限。亭,廊,閣,曲橋便環水而生,增長了景深和空間層次,使水面有了幽深之感。再加上池岸低垂的柳樹和楓樹,蓋以高大的梧桐和玉蘭,覆以石榴和梅樹,以及繞池岸的爬山虎,陶園之水不僅增添了靈動,而且滋養了生趣。站在池中的曲橋上,雖無臨波之感,卻有顧影之趣!
中國園林建築都採用院落式佈局,園牆不可或缺,界出一個悠然清曠,獨得自然之趣的小天地。師陶園的園牆在南部置一個缺口,牆上設各式花樣的漏窗,明顯有別於傳統園林的“隔凡”,“隔塵”。環圍牆的是曲廊,一個“曲”字增添了園林幾分優雅,幾許陰柔之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人的情感化作自然的魂靈而獲得了生命。園林中堤彎宜柳,梧陰當庭,移竹當窗,置蕉安梅,折射植物與園林建築的密切關係。清張潮《幽夢影》曰:“梅令人高,蘭令人幽,菊令人野,蓮令人淡,春海棠令人豔,牡丹令人豪,蕉與竹令人韻,秋海棠令人媚,鬆令人逸,桐令人清,柳令人感。”可見在園林中,植物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竹積澱着中華民族深厚的歷史文化意藴,“歲寒三友”,“花中四君子”裏都有竹一個意象,蘇東坡有詩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竹,早已溶入了園林的血脈裏。師陶園植翠竹於東北角,使日出有漏陰月照有清影,風來有清聲,雨來有清韻,令人神骨俱清,逸緻橫生。午後走進師陶園,看“日光穿竹翠玲瓏”,可以讓疲憊的心得到舒緩。
聽雨打芭蕉為師陶園增添了一道動人的風景。《紅樓夢》裏“才自精明志自高”的賈探春自稱“蕉下客”。蕉直立高大,但蕉葉卻碧翠如絹,兼有北方人的粗豪和南方人的精細,恰如這朵“刺玫瑰”的性格。在古樸幽雅的師陶園裏,翠色慾滴的芭蕉那抹亮麗的身影也如探春般讓人過目難忘。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婀娜多姿的垂柳將師陶園裝扮得更加柔美嫻雅。柳,諧音“留”,古人有折柳送別和寄遠之俗。當莘莘學子在此折柳話別、各奔天涯之時是多麼傷感、惆悵啊!
“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捧心亭”和“行知亭”隔水而築,成了師陶園裏另一道獨特的風景。
“天人合一”的師陶園,是讀書學習的好去處,更是觀景散心的好去處。


這是我的學校的一部分,當年報考此大學就是被網上的關於師陶園的校園風光給迷住了,義無返顧的報了這裏(作者自評)

説到蘇州,大家自然會聯想到園林。的確,蘇州和園林是分不開的,師陶園不是拙政園留園之類的名園,而是位於上方山腳下蘇州科技學院石湖校區名不見經傳的小園。
師陶園不是古蹟,而是學校建立之初所建的一座仿園林的小建築,既然是模仿,多少也會有園林的味兒了。園林的“靈魂”就是主題,是構園者能過山水,花木建築等構園素材表現出來的主要思想,師陶園的主題是師承陶行知先生教書育人之路,建此園就是為了給學生創造一個讀書學習的好去處。
寫《老蘇州》的蘇州籍作家陸文夫説:“蘇州園林表面上破破爛爛,走進去一看是個大花園。”這句話來形容師陶園是最恰當不過的了,推開黑漆斑駁的園門,一條青磚的小路直能陶園主體建築——求真書屋。白牆,黛瓦,飛檐,雕窗在鬱鬱葱葱的桂花樹掩映下顯得更加古樸,清幽,到了“冉冉天香,悠悠桂子”的金秋時節,真可謂是“天香雲外飄,古屋煥新光”!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這是求真書屋的楹聯,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屋門六扇,推門而入,正中擺放的是陶行知先生的塑像。
陶行知生於1891年,自幼聰明好學,在崇一學堂讀書的時候,就寫下了“我是一箇中國人,要為中國作出一些貢獻來”的座右銘。1914年他以名列第一的優異成績在南京金陵大學畢定後便遠赴重洋留學,學成回來後便積極投身於新文化運動。在北伐戰爭節節勝利的炮火聲中,馳名中外的曉莊師範誕生了,陶行知先生出任第一任校長。
求真書屋是一個完全對稱的建築,繞過塑像是一條走道,兩頭直通迴廊,走道外便是一個庭台,站在庭台上就可觀師陶園全貌了。
水是中國園林的血脈,無園不水,水不僅具有形態美,虛靈美,音樂美,色彩美,動態美等外在美,更重要的是具有豐富的象徵性和意境美。師陶園的中心便是一池綠水,“天光雲影同徘徊,”“冉冉香蓮帶露開”。“臨深使人志清”,水能滌穢洗襟,使人聯想到對心靈的淨化。“水能性淡為吾友”,水能修身養性,使人得到人格的昇華……這應該是師陶園之水的藴意吧。
為了達到掩映的效果,曲折的池岸要以建築和花林掩映,用以打破岸邊的視覺侷限。亭,廊,閣,曲橋便環水而生,增長了景深和空間層次,使水面有了幽深之感。再加上池岸低垂的柳樹和楓樹,蓋以高大的梧桐和玉蘭,覆以石榴和梅樹,以及繞池岸的爬山虎,陶園之水不僅增添了靈動,而且滋養了生趣。站在池中的曲橋上,雖無臨波之感,卻有顧影之趣!
中國園林建築都採用院落式佈局,園牆不可或缺,界出一個悠然清曠,獨得自然之趣的小天地。師陶園的園牆在南部置一個缺口,牆上設各式花樣的漏窗,明顯有別於傳統園林的“隔凡”,“隔塵”。環圍牆的是曲廊,一個“曲”字增添了園林幾分優雅,幾許陰柔之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人的情感化作自然的魂靈而獲得了生命。園林中堤彎宜柳,梧陰當庭,移竹當窗,置蕉安梅,折射植物與園林建築的密切關係。清張潮《幽夢影》曰:“梅令人高,蘭令人幽,菊令人野,蓮令人淡,春海棠令人豔,牡丹令人豪,蕉與竹令人韻,秋海棠令人媚,鬆令人逸,桐令人清,柳令人感。”可見在園林中,植物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竹積澱着中華民族深厚的歷史文化意藴,“歲寒三友”,“花中四君子”裏都有竹一個意象,蘇東坡有詩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竹,早已溶入了園林的血脈裏。師陶園植翠竹於東北角,使日出有漏陰月照有清影,風來有清聲,雨來有清韻,令人神骨俱清,逸緻橫生。午後走進師陶園,看“日光穿竹翠玲瓏”,可以讓疲憊的心得到舒緩。
聽雨打芭蕉為師陶園增添了一道動人的風景。《紅樓夢》裏“才自精明志自高”的賈探春自稱“蕉下客”。蕉直立高大,但蕉葉卻碧翠如絹,兼有北方人的粗豪和南方人的精細,恰如這朵“刺玫瑰”的性格。在古樸幽雅的師陶園裏,翠色慾滴的芭蕉那抹亮麗的身影也如探春般讓人過目難忘。

優美文章
短篇散文
愛情散文
抒情散文
經典散文
心情散文
哲理散文
英語散文

每日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