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 > 經部 > 歷史演義 > 關於《三國演義》讀後感12篇

關於《三國演義》讀後感12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閲讀: 8.3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三國演義》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三國演義》讀後感12篇

關於《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

《三國演義》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有吳貫中著作,《三國演義》讀後感 李穎劼。這個暑假,讓我有幸,也更讓我有時間來好好品析一下這部名著。名著就是名著,看了感覺就是不一樣,看了就是感覺還是有那麼些許不太懂。曹操、諸葛亮、劉備、等一系列人物角色在三國裏都是重要任務,且不説諸葛亮的神通廣大,但説這曹操在文章裏是讓人“又愛又恨”人的確聰明,但只能説他狡詐,在正史上,他乃是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在舞台上他是一個既陰險又虛偽的人,讀後感《《三國演義》讀後感 李穎劼》。在“楊修之死”這一情節中,曹操因為楊修以“雞肋”的'含義來惑亂軍心而把他殺死,而不然,魏王並不是因此把楊修殺死,不過只是曹操恰好找到一個可以名正言順殺他的道理。楊修多次觸犯曹操的忌諱,讓曹操在心裏對楊修厭惡之極,可能是忌妒楊修有才,把他的風頭給搶了,你説曹操本是愛才之人,怎會殺了一個見多識廣的才人呢,説這楊修也該死,做事輕率,恃才放曠,而曹操此人生性多疑,你總是能瞭解他心裏所想,難不成他日你楊修投靠他人,俗話説得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魏王自己打下的一片江山,還不讓你會了不成。所以曹操得先斬除後患之憂。這三國時,英雄出了不少,但是我們得保持一顆正義之心。

關於《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2

暑假裏,我把四大名著裏的《三國演義》看了一遍,至今,故事裏的那些情節還在我腦海裏迴盪。

《三國演義》是一部長篇歷史小説。作者是羅貫中,號湖海散人。他所寫的《三國演義》是我國的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説。小説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晉朝統一時期吳、蜀、魏三國之間的鬥爭和興亡的一系列故事。裏面的很多故事都非常精彩,把人物的形象描述的惟妙惟肖。其中我最喜歡桃園結義、三顧茅廬、火燒赤壁、三顧茅廬、空城計等等這幾個故事。

《三國演義》裏有很多很多的厲害人物,有被稱為奸雄的曹操,東吳的主公孫權,還有以仁德得民心的劉備,也有小氣妒忌的周瑜,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赤膽忠心的趙雲,義薄雲天的關羽等等都是一些大人物。其中我最敬佩和最喜歡的是諸葛亮和趙雲。關於他們的事蹟,我讀得最多了。也很清楚,諸葛亮的“空城計”“草船借箭”趙雲的“單騎救主”現在我閉着眼睛都能説出來。

《三國演義》講的是軍事策略,講的是如何統治自己的國家,一個國家,最需要的就是忠臣,一個臣民,就算有多大的本事,只要他不忠,也不會有利於自己的國家。就像人們所説的“一次不忠,百次不用”一個能為自己主公、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就算不一定會給國家帶來繁榮強盛。但也不會對自己國家不利。

讀了這本名著,我得到了很大的啟示,受到了很大的啟迪。我要學習諸葛亮的“機智冷靜”學習劉備的“謙虛”學習魯肅的“忠厚”我今後一定會做得更好。

關於《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3

想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這本書吧,它講訴的是在一個三國鼎立時期的故事,在這其中我最崇拜的便是諸葛亮,他的計謀,他的膽識是誰也無法比擬的!

其中,最為驚險的便是他的空城計。那一戰他打的`是心理戰術,他獨自一人在城樓上奏樂,給人一種胸有成竹的自信,讓敵人誤認為這空城裏下一刻便會湧出千軍萬馬,將他們殺個片甲不留。然而,諸葛亮要的就是讓敵人產生這種錯覺,然後使心理產生怯意,最後取勝。

其實,在現在社會上也不缺乏像諸葛亮一類的為國貢獻的能人義士,他們之中也有為國家奉獻無怨無悔,甚至付出生命!諸葛亮是為保衞國家而戰,他們也是為保衞國家而戰,看來從古到今保衞國家都是十分之重要的! 那麼,為什麼不一起起來保衞我們的祖國呢?

或許有人會説我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國家的大事,不是我説了算的,只要我家沒事就行。可是,你們可曾想過,千萬個滴水就是一片無邊的海洋,每個微不足道相結合就是無窮的力量。在者,倘若過不在了哪來的家?

所以,大家都站起來吧,不要再像清朝政府那樣被壓迫了!保家衞國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

關於《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4

這段時間,我讀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我深有感觸。

這個是在一個三國時期的故事了,有一個人叫劉備字玄德,主要是以賣鞋為生。在他遇見了張飛、關羽,大家一見如故,相識恨晚,於是他們在張飛家的桃園結拜為兄弟。劉備大哥,關羽比張飛大一點,做二哥,張飛做三弟。然後他們收兵買馬,創建了蜀國,故事發生了。

三國也有一些故事:如空城計、赤壁之戰、草船借箭等。我在這裏向大家介紹草船借箭。話説劉備把諸葛亮調到東吳孫權的,周瑜看不起諸葛亮,他想一計。對諸葛亮説:“你要在三天之內湊齊十萬支箭,不然按軍法處治。”前兩天他就喝酒,他準備二十隻船,每隻船十個稻草人。他預測第三天會起大霧。魯肅擔心諸葛亮會被殺掉,但諸葛亮不動於衷。第三天果然起了大霧。諸葛亮的船往曹操陣營開去,曹操命令放箭,等船的兩邊的`稻草人滿了,就回去。這次諸葛亮憑藉淵博的知識和過人的智慧,輕而易舉地借得了有十萬餘隻箭。

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很厲害,真是令我很佩服他。

關於《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5

《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小説,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一系列故事。它寫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周瑜,長厚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蔣幹,無不個極其態。

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幾個英雄人物。

先説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忠。他所做所為值得我們學習。

再説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可能是因為他兒子。他説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説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甕中之鼈。這使我感到了曹操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天下也太平了。

總來説,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關於《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6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些都是一些名言名句,告訴我們人每天都離不開書,而我在家裏時也有大量的閲讀,其中,我還讀完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這個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它講述的是劉備、孫權、曹操是怎樣把中國分成魏、蜀、吳三個國家的,最後它講述魏、蜀、吳逐個滅亡後,司馬炎是如何把三國統一。

《三國演義》這本書還刻畫了許多經典的`人物,比如説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孝敬長輩的劉備、注重情義的關羽、豪氣十足的張飛、心胸狹窄的周瑜和陰險狡詐的曹操......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故事就是“草船借箭”。它説的是周瑜想請諸葛亮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諸葛亮答應了,他前兩天都沒什麼動靜,但到了第三天,諸葛亮開了二十艘戰船向曹營進發。此時,江中颳起大霧,曹操立刻叫人放箭,箭都紮在諸葛亮的船上,天亮時,周瑜叫人來取箭,箭有十幾萬支,周瑜自愧不如諸葛亮。

《三國演義》是一本經典的名著,建議每個人的都要讀一讀。

關於《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7

讀了《西遊記》之後我有讀了《三國演義》。裏面有許多英雄,真是精彩紛呈。

我知道了許多人物;比如:英俊瀟灑的劉備,有粗壯如猛的張飛,還有具有美貌官名稱的關羽。又心胸狹窄煮酒論英雄的曹操……

其中最著名的有劉備三顧茅廬,最著名的戰役有赤壁之戰和官渡之戰。

具有百萬雄獅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佔據北方,地勢十分強大,地位也十分高。

孫權一表人才,他佔領江東,人才眾多,國富民強,天下比較太平。

劉備相貌堂堂,他也是漢朝的'王族,他為了拯救漢朝,到處收留人才,以德教化人民。由於他德才出眾,真心誠懇,冒着大雪三顧茅廬,他的誠心被諸葛亮所感動,終於答應劉備出山幫助劉備,輔佐漢室。

諸葛亮一表人才,學富五車,他幫助劉備建立蜀國,統一漢朝,收復失地。

讀了《三國演義》,在許多英雄中,就比如像在如今人才濟濟的社會裏,如果你沒有博學的知識和學問,你就不可能在社會上立足。反之,如果你有堅強的信念,堅定的信心,博學的知識,比如:《三國演義》中的劉備,一定會在社會上立足的。現在我一定要好好讀書,長大後要有博學的知識。

關於《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8

《三國演義》是寫三國鼎立的一部小説,講述了魏、蜀、吳三個集團的政治和軍事鬥爭,主要人物有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曹操、呂布……

《三國演義》中,描寫劉備、關羽、張飛在桃園三結義,有着生死之交的感情;還描寫劉備三顧茅廬恭請諸葛亮,因為諸葛亮足智多謀,可以打敗敵軍;還有著名的情節“煮酒論英雄”、“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等等。

讀完《三國演義》這本書,戰爭的謀略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這讓我想起了三十六計,這裏邊就運用了幾個三十六計的.故事,比如空城計、苦肉計、連環計、美人計、走為上計……這本書告訴我,打仗不能光靠手,要先動腦,再動手,只有這樣,成功率才大大提升。

我覺得這本書裏邊,諸葛亮最聰明,敵人老師被耍,明明是快抓住諸葛亮了,不知他用的什麼計謀,總是能脱逃,讓敵人無計可施;武力最好的是關羽,勇猛無比。

《三國演義》描寫的很複雜,但是一讀,就會覺得沉迷,我很喜歡它,但是我讀的很不夠,有些東西不懂,以後要多讀它,把它讀透!

關於《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9

讀了《三國演義》,它讓我獲益匪淺,《三國演義》是説東漢末年,由於漢獻帝無能,使吳、蜀、魏三國鼎立,其中我最欽佩趙雲和張飛,最瞧不起袁紹。 趙雲長阪坡單騎救主,連戰幾十員曹將,救出糜竺等將。他武藝高強,在千軍萬馬中橫衝直撞,如入無人之境,勢不可擋。張飛一喊,聲如巨雷,曹軍嚇得個個兩腿發軟,又一喊,嚇得曹操不由自主地後退一步,又大喝一聲,竟把曹將夏侯傑嚇得膽肝破碎,一頭栽到在馬下。

而袁紹卻沒有一點主見,在官渡之戰中,竟然會聽郭圖的建議,去偷襲曹操的大本營,結果大敗而歸。從此一病不起。

在《三國演義》中,使我領悟到戰士並非要在戰場上廝殺,要以德服人。劉備的仁慈厚道、曹操的胸懷大志、關羽的智勇雙全、趙雲的重情重義、諸葛亮的.足智多謀,這些都需要我們去學習。我現在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祖國的棟樑。 《三國演義》,沒有《紅樓夢》的悽婉哀怨,也沒有《西遊記》的神奇縹緲,這是一首凡人用血肉之軀譜寫的歷史悲歌。當我看到一個個早已從書中熟悉的人物活生生地在熒屏上出現,當我看到千軍萬馬馳騁疆場,殘牆斷壁,血流成河,就會感到心靈的震撼,那種開天闢地的氣勢,又豈是那些卿卿我我,光怪陸離所能比擬的。壯哉,《三國》!

關於《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0

讀了《三國演義》後,我懂得了一個歷史規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認識了三國時代羣雄割據互相殘殺的歷史背景,令人驚心動魄。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羣雄並起 。先有董卓、袁術稱帝后都失敗。此時,曹操袁紹兩雄崛起。但於200年官渡之戰曹操大敗袁紹。曹操平定北方後,南下欲一統河山,此時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孔明出山,又於孫權聯手,以周瑜之計火燒赤壁大破曹軍。於是三國鼎立的之勢逐漸形成。繼而劉備又用龐統之計奪取西南五十餘州,與東吳達成聯盟,後因關羽失荊州被孫家斬首,張飛遇害。劉備冒然絕定討伐東吳被陸遜火燒連營八百里,逃亡白帝城故世。諸葛亮受先主之託南征北戰,七擒孟獲,七出祁山終未成功,病逝五丈原。263年蜀國劉禪因荒廢政事終止滅國。265年司馬氏專政,廢曹家,自稱帝,改國號為晉,司馬炎即晉武帝。蜀國已滅,吳國可謂脣亡齒寒,280年降孫皓,三國遂一統歸晉。

讀了這本書我不禁為關羽的勇武而感到讚歎,為趙雲的.忠誠和武功高強而感到佩服,還為諸葛亮的聰明機智而心曠神怡。我要想這些英雄們學習,學習趙子龍單騎救主的精神,學習關羽過五關斬六將追隨劉備的精神,更重要的學習諸葛亮的為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品質和他七擒孟獲的仁愛之心。我崇拜他們愛戴他們通過他們來克服我內心潛在的缺點。這些英雄們的實際我不會忘記甚至時時刻刻都會蕩在我的心中.。

關於《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1

我非常喜歡看《三國演義》,這是我第二次讀這本書。讀完後,我對裏面的人物又有了新的認識。

以往人們提起曹操,我就會聯想到戲台上白臉奸臣,人們總覺得曹操是個陰險狡詐的人,卻不知他的另一面。曹操其實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你看,經過多年戰亂,農業生產遭到嚴重破壞,中原地區出現"白骨蔽平原”的悲慘景象,曹操急了,於是推廣“屯田"方針。召集百姓,編成組來開荒種地,不服役的四至五成的糧食交給國家。守兵戰士都把糧食上交給國家,這一舉措使中原農業很快恢復。

此外,曹操的知人善用也是一個優點,只要有一技之長的人,他不管貧富都提拔為大將軍。還有,他的軍事才能也極其突出,他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輝煌戰例平定了北方。所以,當時自願投奔到曹操門下的人也很多,形成了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的`盛況,為他日後奪取天下打下了基礎。

對我特別有啟發意義的是,曹操”任人唯賢“這一點很值得借鑑,借鑑曹操用人之法,例如投票選舉心目中稱職的,有能力的班幹部,也許這樣會使工作呈現出新的局面。

再次讀完《三國演義》這本書後,不僅使我全面瞭解曹操這個歷史人物,而且使我增長了許多歷史方面的知識。還對我以後的學習和工作帶來許多啟發。

關於《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2

讀完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我認識了許多英雄豪傑。比如比如蜀國中神機妙算的諸葛亮、重情重義的劉備、寧死不屈的關羽和勇猛無比的張飛;而魏國有英勇狡詐的曹操,武藝精湛的張郃;而吳國有能文能武的周瑜,寶刀不老的黃蓋,才華橫溢的.龐統。正是因為每國都有這麼多的英雄豪傑才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在這麼多的英雄豪傑之中我最喜歡諸葛亮。首先,他對劉備十分忠心,這體現在有許多國家都想用重金來收買,但都被他堅決地送了回去。其次他也很聰明,這體現在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最重要的是他料事如神,算透人心。説他料事如神是因為他能預知天氣,不然怎麼在大霧的時候用事先準備好的稻草人和船“借”到十萬支箭呢?又怎麼會有“奪天地造化”的本事呢?説他算透人心是因為他在“借東風”的時候就算到周瑜會加害於他。他也很會治理國家,特別是劉備在白帝城託孤後他更是做什麼事都親力親為,又讓將士們夜不閉户路不拾遺。連年豐收的時候他又發明了“木牛”“流馬”來運輸糧食。

看完這本書後,我想我要好好學習,長大後像諸葛亮一樣,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國學常識
爾雅
公羊傳
穀樑傳
論語
禮記
詩經
孝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