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作文 > 清明隨筆作文(集合15篇)

清明隨筆作文(集合15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閲讀: 7.5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隨筆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明隨筆作文(集合15篇)

清明隨筆作文1

又是一年清明時。時間過的真快,彷彿昨天還是去年的清明時節,轉眼又到了這個季節。回首之前的一年,感到由衷的茫茫然,似乎什麼也沒做過,就這樣過去了。

清明時節雨紛紛。

雨,還是和以往一樣地下着,下着。打着傘來到大街上,孤身一人,就連父母也回家鄉掃墓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悲哀與孤寂之感濃濃地籠罩着我。路上行人慾斷魂。但,我似乎也特別喜歡這種孤獨的滋味。我開始天花亂墜地在雨裏幻想,全然忘卻傘已傾斜,人已半濕;全然忘卻春天的雨還是那樣冰冷艱澀。我只是沉浸在自己的那方小世界裏,想着、想着。我幻想着一個丁香一樣的女子,打着油紙傘自雨巷中走來。那丁香一樣的愁結,丁香一樣的情懷。

父母不在的日子是自己的。茶几上放着一杯香濃的牛奶咖啡,淡淡的褐色中夾雜着膩人的奶油色,好像貓一樣地縮在沙發中,手上拿着一本《天藍色的彼岸》——這種時候總是最適合看那亡魂書的。抬起頭來,看看窗外,想到了長眠于山中的外公外婆,也不知天上的生活怎樣,過的還好嗎?只希望媽媽能替我把這個不孝順外孫女的祝福帶到。還有爺爺,猶記得在你逝去不久之後,我就在夜裏夢到了您,是噩夢:您從墳墓裏出來了,口裏嚷着“我要出去!我要出去!”我多麼希望您真的出來了呀。可是,您依舊在那裏沉睡。在夢中,我竭力想要看清您的容貌,但我卻悲哀地發現,雖然我深知那是爺爺您。可我一點也不記得您的長相了,那兒永遠只是一團稀薄的霧氣。啊,奶奶,從小到大,您是除了父母外最疼我的人了。如今,我沒能回去見您,只願您長命百歲,看着您的小辛兒長大,不要再這麼拼命幹活了,您不知道每次您帶回那麼多的土特產給我,我的心是多麼的痠痛。

不能回老家的清明時節裏,借問親人何處尋……

清明隨筆作文2

一天天,一年年,我站在窗邊,託着下巴,靜靜的看着天空中,今天的月亮並不完美,它被啃了一半。

也許在大多數人的眼中在清明節上貼的標籤,只有掃墓、踏青和吃青團吧?沒錯,清明是隻有這些,但是清明節的來歷,你們知道嗎?清明節是感恩的節日,你們知道嗎?大家是不是被雷到了?是不是心中再説不可能呢?是不是在説只有感恩節才是感恩的節日呢?我是祭拜完我的爺爺奶奶和祖母之後,父親告訴我的,故事由我簡短講講吧!

在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大家找不到一點吃的,十分焦急。這時隨臣介子推煮了碗肉湯給重耳喝了,當重耳醒後,驚訝的發現,介子推從自己的腿上割了一塊肉,重耳感動得流下了熱淚。

十九年後,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有許多人為他抱不平,叫他去面君討賞,可介子推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

重耳聽説自己忘了介子推,羞愧萬分,發現介子推已辭官同母親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尋找兩個人又談何容易啊。有人説,用火燒,逼出介子推,大火燒遍了綿山,也不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大家上山尋找,發現了揹着老母死在柳樹下的介子推,在旁的樹洞發現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聽完這個故事,我早哭的稀里嘩啦的了,清明節祭祖先就是為晉文公的忠臣介子推而定的呀!

我的清明節,也許一整天都在哭,也許一整天都在感動,也許一整天都在思考……

清明隨筆作文3

星期四,是一個令我難忘又感動的日子,有的同學可能會問,這有什麼特殊的?只是一個平凡而並不特殊的星期四罷了!但我並不覺得,因為我們去掃墓了,在這一下午,天氣是温暖的,我的心也是温暖的。

下午,我們經過了一個多小時的步行來到了烈士陵園,一開始,同學們七嘴八舌的,可是漸漸的同學們的笑聲、説話聲越來越少了,“到了,看烈士紀念碑”!老師説,接着同學們的興致又高了起來,雖然不少人又想開始説話,但人人都知道,進了莊嚴的陵園不能説話,要肅靜的。

進了陵園,我們看到的雖然還是以前的陵園,但是這裏的許多松樹,經過了風吹雨打,沒有人打理,依然長的這麼直,這麼高,這麼綠,這就像是烈士的精神!為國犧牲,永垂不朽!是啊,多麼強勁的8個大字,在太陽的照射下更是閃閃發光。

看了一座座陵墓,我想了許多許多,如果沒有他們,我們就不會有幸福的今天,我們的生活過得非常好,烈士們安息吧!走到無名烈士墓前,我的心更熱了,他們不知道是誰,也不曾有許多人來看望他們,想到這,我不由自主把手中的小白花獻給那些無名烈士,為國犧牲,你們死的光榮,死的壯烈。

後面是紀念堂,紀念堂門口有一副對聯,禦寇殺敵英雄事蹟千秋頌,拋頭撒血烈士芳名萬古傳。進了紀念堂,裏面記載着那些日寇可惡的行為,竟然使用槍殺酷刑等行為,來嚴刑逼供,哼!真想把這些日寇從圖片上拽下來,破口大罵一頓……

在返回的過程中,有的同學明明很累,可他一直堅持着,你扶我,我扶你……

難道你不感動嗎?現在的社會,純潔而又高尚的友誼真是處處都有。

清明隨筆作文4

又是一年的清明時節。每年臨近清明的時候,心中總會有絲淡淡的莫名的哀愁,不甚強烈,卻也揮之不去,就這樣在心頭繞着、糾纏着。

這幾天的天氣很是不錯,不知道,清明節那天,紛紛的細雨是否會如期而至。彷彿有了這雨,清明才更能顯得出它淡淡悲涼和絲絲憶念的味道來。是清明成全了這場雨,更是這雨襯托了清明。望着飄灑的細雨,才更能引得人們心中那種淡淡的哀愁和思念。回味少年時,清明節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優美的畫卷。隨風飄灑的細雨中,一位騎着馬趕路的清貧詩人,俯身向着一個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着鞭子,一手遙遙指着間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紅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細雨中時隱時現。這大概是源於《清明》這首詩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在我無憂的歲月裏,這首詩所給予我的就是這樣一種恬美的意境。少年無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就像童年放起的一隻風箏,掙斷了線,便消失的無影無蹤,到處也尋覓不到了。漸漸地,清明對於我,便多了一絲淡淡的哀愁,愈來愈重,特別是外公離去後,這感覺更加強烈了。在我的印象中,外公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對我特別的好,可能是我比較乖的緣故吧。外公走後,每年的清明和他的祭日,我心中都會很哀傷。有人説,對別人的思念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淡。我想,或許對於至愛親人的思念恰恰與之相反吧。即使過了再長的時間,在每次憶起他們音容笑貌時,我們的心中總會有些酸酸涼涼的感覺吧。哪怕是十年、幾十年,這種感覺也不會減弱、消失,反而會變的更加強烈。

正因如此,清明節才會成為一個流傳千年的日子;清明時節的細雨,才會綿綿不絕地紛紛而至,這大概是對於人們心中哀愁的感應吧。

清明隨筆作文5

“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節這一天,細雨綿綿下個不停。渲染了迷濛黯然的氣氛,給人帶來憂愁和悲傷。我和爸爸媽媽因為思念家鄉,便一起到美麗的鄉村踏青。

一路上,春景明朗絢麗,生機盎然;使我們倍受感染,我不禁低吟:“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奏的山村,千里大地花紅柳綠,鶯歌燕舞,鬱鬱葱葱的樹林綠遍了山陵和原野稻田裏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輝,呈現出一片白色;山間到處鳴響着鳥兒歡快清脆的叫聲,濛濛的細雨如煙似雲,輕輕地飄灑着,這真是“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啊!我們欣賞着美景,興致勃勃地前進着。這時,兩個天真爛漫的孩子映入了我們的眼簾,他們在路邊追逐打鬧,在和煦的東風中放起了風箏。“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我高聲吟誦詩句,這兩個活潑的孩子給美好的春天平添了幾分生機。

“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我們走進農家的花園,美麗的景色讓我們驚歎;小路兩旁開滿了鮮花,壓得花枝都彎下了腰!遊戲的蝴蝶在花叢中時來時往,盤旋飛舞,依戀着不願離去!自由自在的黃鶯在樹上發出嬌柔的鳴叫,聲音是那麼和諧動聽。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

我們又來到田野,真是“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田野上長得茂盛的野草,每年一度枯榮,又一度繁榮。春風吹來,它們生機勃勃地生長着,充滿了生氣。“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田野無邊無際,一陣清風吹過,草兒低伏下去,顯現出成羣的牛羊,給靜寂的田野增添了無限樂趣!

今天,清明踏青讓我體會到了農村簡樸而富有樂趣的生活。農村是多麼的美好,四月的鄉村,到處呈現着別樣的風景。

清明隨筆作文6

又是一年清明時,起風。思緒隨着風兒愈飄愈遠,或許談不上傷感,或許談不上離愁。只是在這懷念的季節裏,想起已故的人和已逝的往事。於是,淡淡的哀愁隨着清波盪開,盪開……

清明時節雨紛紛。瞧,飄飄灑灑,悽悽冷冷,絲絲細雨,濕潤心頭,也喚醒我。滴滴答答,似乎很雜亂,又似乎很有律動力——正像我的心情,不悲不喜。我輕輕地走在這林間路上,享受着這難得的安靜。低頭沉思,想起那個他——在很久以前,他也像我一樣,沉醉於這清明雨之中。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但細雨紛紛,讓人感受到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悽迷而又美麗的境界。於是,他寫下雨中行路者的心情——清明時節雨紛紛。他就是杜牧。

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裏,我理所當然地想起已故的親人。他們走,卻永遠留在我們心中。但卻免不多愁善感幾回。身在雨絲風片之中,紛紛灑灑,冒雨趲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悽迷紛亂。杜牧或許與我同樣的心情。看那春雨濕衫,行人孤身趕路,觸景傷懷,心頭的滋味複雜。偏偏又趕上細雨紛紛,又平添一層愁緒。於是,他寫下這句千古名句——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雨不知不覺,我的愁緒彷彿收斂回來。人生自古誰無死,何必傷感離愁,抽刀斷水水更流,人生亦如此。杜牧或許明白人世間分分離離,故寫下“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一絕句。行人也不願繼續哀愁下去,或許想散散心頭愁緒,於是借問酒家何處,而遙指杏花村卻令所有人豁然開朗。或許人生總有那麼一些死結,需要別人幫我們解開,而杜牧這句,寫得實在深得人心,一語驚醒我這個夢中人。

喜歡,很是喜歡。喜歡寫這首詩的高明的詩人,寫得自如之極,興味隱躍,餘韻邈然,耐人尋味。

喜歡清明,那種感覺,很是輕鬆很是愜意。楊柳拂過心頭,悄悄地盪開那顆憂愁的心……

清明隨筆作文7

清明節,又來臨,我呆呆地望着天空,不禁又陷入對外公的懷念。因為在我那絢麗多彩的童年生活中,外公給我的印象太深刻,外公給予我的愛實在太多太多。

我依舊記得,外公的那張臉和那雙手,那張佈滿皺紋而又充滿精神的臉和那雙蒼勁有力卻又突兀着青筋的手,它們曾經和外公一起……

兒時,我一直都是被外公外婆拉扯大的。常常隨外公外婆起得很早,老是做在一張木凳上看着外公掃地。外公拿着一把掃把在街道上掃,我呢,就拿着比自己矮一點兒的掃把亂舞,常常弄得到處都是灰塵。外公性情温和,也不説什麼,只好一遍遍地掃,毫無怨言。那時侯,我還,看到外公天天清掃街道,不禁也有一些納悶,常常扯着外公的衣角,略顯淘氣地問:“外公,為什麼,你天天要清掃街道呀,你又不是清潔工?”外公也就朝我一笑,繼續掃地。我看着外公的笑容,也就似懂非懂地點點頭,還不時“噢”幾句應聲。後來,隨着年齡的增長,久而久之,外公清掃街道的原因我也清楚,心底裏對外公也不免產生幾分敬佩。

一次,冬天時分,天氣寒冷,我剛起牀下樓,又見外公在掃地。我走出去,坐在門口的板凳上,託着下巴呆呆地看着外公,過好一陣兒,外公才見我坐在外面,立刻把自己身上的棉襖脱下來,給我披上。我當時再看外公的時候,發現他的手已,凍得通紅,嘴脣泛青,可那時外公已經在掃地……

外公,又一年的春天到,您喜歡的桃花又開,散發着泥土的氣息,您,可聞到它們的芬芳,感知到有個童稚的心靈在呼喚您,在呼喚您啊!

現在,雖然外公已經不在人世,但外公的音容笑貌卻時常在我的腦海裏浮現。因為,外公給我那無私的愛實在太多,他那勤勞樸實的形象給我的印象太……太深刻!

清明隨筆作文8

清明時節,我和媽媽騎着車子外出踏青。

春天的天氣真好啊!和煦的陽光照在身上,暖暖的,柔柔的。春風拂過臉龐,像媽媽的手輕輕摸着我的臉。春天的氣息,在我的四周飄蕩。我像一隻憋了一冬的小鼴鼠,歡快地飛奔在寬闊的馬路上;我有時騎得飛快,享受風在耳邊呼呼吹過的快樂。有時來個大撒把,自豪地把媽媽甩在身後。

我一邊騎車一邊欣賞着路邊的風景。迎春花開的那麼燦爛那麼明豔,一條條垂下來的枝幹,鑲嵌着無數的黃色小精靈;花壇裏叫不上名的小花,紅得似火,黃的賽金,燦爛的顏色招引來了一隻只蝴蝶和一隻只蜜蜂,它們享受着鮮美無比的花蜜。垂柳肩並肩的站着,一條條青綠色的辮子掛在枝頭,時不時吹來一陣風,柳枝們跳起了歡快的舞蹈,有時兩根柳枝還來個親密接觸,它們纏繞在一起,説着悄悄話。

不知不覺我們來到了山南廣場。這兒的人可真多呀,人山人海,車水馬龍,汽車“滴滴”的喇叭聲淹沒了小商小販的叫賣聲。一棵棵挺拔的小草織成了綠色的地毯,陽光照射在地毯上,綠得刺眼;在草坪上打幾個滾、賽幾趟跑、擺幾個poss,那麼愜意,那麼舒服。

最引人注意的是天上飛舞的風箏。有展翅翱翔的雄鷹,有搖頭擺尾的企鵝,有碩大的金魚,有張牙舞爪的 蛇,還有憤怒的小鳥。這些動物朋友,在屬於他們的天空中玩耍着,嬉戲着。它們一會兒肩並肩的一起飛上藍天,一會兒又以閃電般的速度衝了下來,一會兒還像喝醉酒似的搖搖晃晃的在天空中打醉拳。人們牽着線,昂着頭,心好像隨着風箏飛到了空中。

清明時節,天清地明,春暖花開,正是踏青好時節,你也來踏踏青吧。

清明隨筆作文9

記得每年的清明節,家裏的氣氛總是有些沉重,小時候不知道為麼,現在長大了,漸漸地懂了,原來,清明節這一天,是活着的人向死去的人訴説哀思。聽媽媽説,她原來有一個姐姐和弟弟,十幾歲的時候,因為生病死了,這對外公外婆的打擊非常大。也也難怪每到親人團聚的日子,他們總是看着照片流眼淚。

今年,爸爸媽媽商量好了,清明節我們一家陪外公外婆踏青,再不能讓他們沉浸在痛苦中了。清明節也要快樂地過。

清早,春光明媚,太陽公公笑咪咪的,可愛的小鳥在枝頭上嘰嘰地唱歌。我們一家迎着和煦的春風出發了。一路上,我又是唱又是跳,逗着外公外婆開心。

哇,公園真熱鬧啊!人山人海。藍藍的天空被五花八門的風箏給遮住了,在白雲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美麗。路旁的桃樹上開滿了粉紅的桃花,風一吹,那桃花便像仙女一樣,紛紛地落了下來,看着這怡人的景色,外公外婆的心情也好了起來。他們幫着我拿出風箏也加入了放風箏的隊伍。我們使勁地跑,風箏終於飛上了天,越飛越高,好像一隻快樂的小鳥在自由地遨翔。望着風箏,我們都笑了。

回家的時候,我們去了舅舅的墳地。爸爸媽媽告訴舅舅,外公外婆身體很好,我們一家都很好,讓他放心。我也告訴舅舅,我的學習也很好,我們家還買了新房子,馬上和外公外婆一起搬進去住。默唸時,我一不小心説了句祝舅舅和大姨清明節快樂媽媽捏了我一把,偷偷地望了外公外婆一眼。我也嚇得直吐舌頭。沒想到外婆卻説,沒關係,他們今天看到我們了,還聽我們説了這麼多的話,一定很高興很快樂吧。

是啊,為什麼不能説呢?不管是死去的人還是活着的人,我們都要快樂!清明節也要快樂!

清明隨筆作文10

去年清明節假期,我約了幾個好友去碧延寺踏青,收穫了許多春天的美景。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從杜牧的詩裏我們感受到清明的歷史悠久,清明節又叫踏青節,這個節日是讓人們掃墓、祭祀祖先或者去郊外、山區踏青、野餐等。

當天,我們坐車經過二小時車程來到了碧延寺山下。

當我們站在山腳下,仰望着雲霧瀰漫的寺廟若隱若現,山頂上站着幾位“巨人風車”——風力發電機,隱隱約約可以看到風扇葉緩緩地轉動着。

上山了,沿路有小溪和竹林,竹子隨風擺動,好像在和我們招手。路上,我聽見了“嘩嘩譁”的水聲,問媽媽:“前面什麼聲音呀?是不是有小瀑布的聲音?”“不知道呢,要不我們下去看看?”説完我們就順着聲音來到一處水潭,裏面有很多光滑的卵石,五彩繽紛,很好看!

太陽已經升到了最高點,這時我們已經爬了大半天了,一陣檀香飄來,夥伴們説馬上就到廟裏啦!沒多久,一座古老的寺廟出現在我們面前,有許多絡繹不絕的遊客在這裏燒香拜佛,野餐休息。我們也在這裏吃了許多零食,觀賞着山下的風景,山下有許多村莊的小房子,還有一大片的樹木和竹林。

接着我們繼續向上爬,在這條野路上,一條小蜥蜴突然出現在我們眼前,它渾身墨綠色,有四隻爪子,一條細長的尾巴拖在身後,靈巧敏捷地穿過小路消失在樹叢裏。

終於來到了山頂,聽着巨型風力發電扇葉呼嘯的聲音,看起來山頂的風還真大呢!旁邊的陡坡上還有許多紅色的泥土,一些沒風化和被化風的石頭,從山頂上往下看,下面的樹林五彩斑斕,樹上的葉子有的是金黃色、有的是嫩綠色、有的是鮮紅色、還有的是葡萄紫,真像一片花海!

清明節的碧延寺,真是個踏青的好地方!

清明隨筆作文11

星期四,是個令我難忘又感動的日子,有的同學可能會問,這有什麼特殊的?只是個平凡而並不特殊的星期四罷了!但我並不覺得,因為我們去掃墓了,在這一下午,天氣是温暖的,我的`心也是温暖的。

下午,我們經過了一個多小時的步行來到了烈士陵園,一開始,同學們七嘴八舌的,可是漸漸的同學們的笑聲、説話聲越來越少了,“到了,看烈士紀念碑”!老師説,接着同學們的興致又高了起來,雖然不少人又想開始説話,但人人都知道,進了莊嚴的陵園不能説話,要肅靜的。

進了陵園,我們看到的雖然還是以前的陵園,但這裏的許多松樹,經過了風吹雨打,沒有人打理,依然長的這麼直,這麼高,這麼綠,這就好像是烈士的精神!為國犧牲,永垂不朽!是啊,多麼強勁的8個大字,在太陽的照射下更是閃閃發光。

看了一座座陵墓,我想了許多許多,如果沒有他們,我們就不會有幸福的今天,我們的生活過得非常好,烈士們安息吧!走到無名烈士墓前,我的心更熱了,他們不知道是誰,也不曾有許多人來看望他們,想到這,我不由自主把手中的小白花獻給那些無名烈士,為國犧牲,你們死的光榮,死的壯烈。

後面是紀念堂,紀念堂門口有一副對聯,禦寇殺敵英雄事蹟千秋頌,拋頭撒血烈士芳名萬古傳。進了紀念堂,裏面記載着那些日寇可惡的行為,竟然使用槍殺酷刑等行為,來嚴刑逼供,哼!真想把這些日寇從圖片上拽下來,破口大罵一頓……

在返回的過程中,有的同學明明很累,可他一直堅持着,你扶我,我扶你……

難道你不感動嗎?現在的社會,純潔而又高尚的友誼真是處處都有。

清明隨筆作文12

清明,纏綿的雨絲帶來的不是以往的浪漫,而是侵入骨髓的淒寒。

清明。清明,説出口總有種傷感湧上心頭。莫名地,心情變得很沉重。

先人的離世,往往是人們心中一段最為悲痛的回憶,深埋在記憶深處,不願提起、不願憶起。而清明,則將所有的哀思拉回到現實,就那樣平靜地呈現在所有人面前。於是,最初的那種撕心裂肺的痛,又回來。逝者安息,生者,卻難以放下。

我相信,清明時節的雨,每一滴都是由人們的思念化成的。這種思念、如此痛,如此讓人心傷。於是當這雨滴落在人們身上時,才讓人心中升起難以名狀的感傷,才讓人的心情變得莫名的沉重。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時節,是個隨手就可以撿拾淚水的時節,亦是個哀傷蔓延的時節。轉身、低首、難言。誰將痛的滋味,連同思念一同葬?

當真葬得、忘得掉麼?

清明,我們都清楚的明白,逝去的,不會再重來。但那份思念則是無論如何也無法遺忘的。我們只是壓制着,努力不去想。

但是清明,卻將所有的一切釋放。於是,懷念啊、傷感啊、難忘啊什麼的,一下子全都回來。一絲一毫都沒有減少,反而在心中越發清晰的展現出來。

這雨,下個不停,淚水也流個不停。不想再剋制,哭便哭吧,終究,那是所有人都難以忘記的,那些曾經深愛着我們的人即便不在,我們也要勇敢地走下去。否則怎麼對得起他們的愛和我們的紀念呢?

這雨,下得陰晦。但我們應該笑得明媚,不可以讓那些曾經深愛着我們的人,看見我們不快樂,不可以……

清明時節雨紛紛。

清明隨筆作文13

淡藍的天幕上還掛着幾顆不肯消影的星,樓下已升起裊裊的炊煙,母親已起牀,忙着侍弄早餐。走出門外,細雨仍沙沙地輕打着綠葉的琴鍵,撥着竹枝的琴絃,叩着水面的鼓。

清晨,火紅的朝陽還未探出暗黑的山頭,然東方已經吐白。幾縷透過密織着的樹葉的白光,穿過桌前那面腐朽的木窗,射在那些零亂的書本上。只聽見窗外沙沙作響,也許是風,或者是雨。不禁想起:今日是沉重的清明節。

天空中飄零着紛紛的細雨,模糊了那塊嵌在窗上的玻璃。想起那“清明時節雨紛紛”,便想到了“欲斷魂”。淡墨色的遠山上竟閃着星星之火,還偶爾聽見爆竹爆炸的聲音在寂寥的道路上回響。心不覺得沉重了。

淡藍的天幕上還掛着幾顆不肯消影的星,樓下已升起裊裊的炊煙,母親已起牀,忙着侍弄早餐。走出門外,細雨仍沙沙地輕打着綠葉的琴鍵,撥着竹枝的琴絃,叩着水面的鼓。山上愈發地綠了,彷彿被洗去了一層膜色,呈現出本身的綠。翠綠,嫩綠,墨綠,青綠……交匯成一片。

下樓吃早飯,望着墨綠的清明餜,想到綠的山頭,綠的平地,綠的春天。吃了一口,外面雖平淡無味,甚至有些苦,但清明餜中的甜蜜,卻觸動了我的心:喪去親人的悲痛後,必要將悲痛化為力量!活着的人,該好好地活下去,不要使故去的人再看見他們不願看見的事發生!

由我經歷見證過故去的親人,忽地在眼前浮現了。我望着他們,在心中大聲地吶喊:我不會令你們失望,不會令你們失望!

窗外的雨愈來愈小,終究停了。鳥兒在雨後的潔淨中唱響了它們的歌兒。太陽也撥開了雲層,温暖着大地。人生總會遇到陰雨天,甚至雷電交加,狂風暴雨,但我們,總會迎來温暖的陽光。

清明隨筆作文14

清明時節,又來臨了,我呆呆地望着天空,不禁又陷入了對外公的懷念。因為在我那絢麗多彩的童年生活中,外公給我的印象太深刻了,外公給予我的愛實在太多太多了。

我依舊記得,外公的那張臉和那雙手,那張佈滿皺紋而又充滿精神的臉和那雙蒼勁有力卻又突兀着青筋的手,它們曾經和外公一起……

兒時,我一直都是被外公外婆拉扯大的。常常隨外公外婆起得很早,老是做在一張小木凳上看着外公掃地。外公拿着一把掃把在街道上掃,我呢,就拿着比自己矮一點兒的掃把亂舞,常常弄得到處都是灰塵。外公性情温和,也不説什麼,只好一遍遍地掃,毫無怨言。那時侯,我還小,看到外公天天清掃街道,不禁也有一些納悶,常常扯着外公的衣角,略顯淘氣地問:“外公,為什麼,你天天要清掃街道呀,你又不是清潔工?”外公也就朝我一笑,繼續掃地了。我看着外公的笑容,也就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還不時“噢”幾句應聲。後來,隨着年齡的增長,久而久之,外公清掃街道的原因我也清楚了,心底裏對外公也不免產生了幾分敬佩。

一次,冬天時分,天氣寒冷,我剛起牀下樓,又見外公在掃地。我走出去,坐在門口的小板凳上,託着下巴呆呆地看着外公,過了好一陣兒,外公才見我坐在外面,立刻把自己身上的棉襖脱下來,給我披上。我當時再看外公的時候,發現他的手已,凍得通紅,嘴脣泛青,可那時外公已經在掃地了……

外公,又一年的春天到了,您喜歡的桃花又開了,散發着泥土的氣息,您,可聞到了它們的芬芳,感知到了有個童稚的心靈在呼喚您,在呼喚您啊!

現在,雖然外公已經不在人世,但外公的音容笑貌卻時常在我的腦海裏浮現。因為,外公給我那無私的愛實在太多了,他那勤勞樸實的形象給我的印象太……太深刻了!

清明隨筆作文15

又是一年清明時,起風了。思緒隨着風兒愈飄愈遠,或許談不上傷感,或許談不上離愁。只是在這懷念的季節裏,想起了已故的人跟已逝的往事。於是,淡淡的哀愁隨着清波盪開,盪開……

清明時節雨紛紛。瞧,飄飄灑灑,悽悽冷冷,絲絲細雨,濕潤了心頭,也喚醒了我。滴滴答答,似乎很雜亂,又似乎很有律動力——正像我的心情,不悲不喜。我輕輕地走在這林間小路上,享受着這難得的安靜。低頭沉思,想起了那個他——在很久以前,他也好像我一樣,沉醉於這清明小雨之中。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但是細雨紛紛,讓人感受到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悽迷而又美麗的境界。於是,他寫下了雨中行路者的心情——清明時節雨紛紛。他就是杜牧。

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裏,我理所當然地想起了已故的親人。他們走了,卻永遠留在我們心中。但是卻免不了多愁善感幾回。身在雨絲風片之中,紛紛灑灑,冒雨趲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悽迷紛亂了。杜牧或許與我同樣的心情。看那春雨濕衫,行人孤身趕路,觸景傷懷,心頭的滋味複雜。偏偏又趕上細雨紛紛,又平添了一層愁緒。於是,他寫下了這句千古名句——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雨不知不覺小了,我的愁緒彷彿收斂回來了。人生自古誰無死,何必傷感離愁,抽刀斷水水更流,人生亦如此。杜牧或許明白人世間分分離離,故寫下了“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一絕句。行人也不願繼續哀愁下去,或許想散散心頭愁緒,於是借問酒家何處,而遙指杏花村卻令所有人豁然開朗。或許人生總有那麼一些死結,需要別人幫我們解開,而杜牧這句,寫得實在深得人心,一語驚醒我這一個夢中人。

喜歡,很是喜歡。喜歡寫這首詩的高明的詩人,寫得自如之極,興味隱躍,餘韻邈然,耐人尋味。

喜歡清明,那種感覺,很是輕鬆很是愜意。楊柳拂過心頭,悄悄地盪開了那顆憂愁的心……

日記
週記
小説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