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作文 > 中秋民俗作文(通用16篇)

中秋民俗作文(通用16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閲讀: 3.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秋民俗作文(通用1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秋民俗作文(通用16篇)

中秋民俗作文 篇1

北宋詩人晏殊發表過這樣的感歎:“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是傳統的中秋佳節,中秋又稱——仲秋、月夕、八月節、團圓節。

在我們漢族,中秋吃月餅賞月,自然是少不了的,但在其它民族,卻又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比如:

在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向月宮求子。上杭縣人過中秋,又是不同的風俗。兒女多在拜月時請來月姑。

而傣族人在中秋節之前半個月就開始過節了,這半個月對他們來説每天都是節,每天都要準備很多好吃的東西,每天都要想方設法地邀請客人來家裏吃飯,誰家請的人多,誰家就覺得有面子,人緣好。這半個月期間,還有一些節日活動和食品,在這些食品當中,月餅當然是不可缺少的。

在我國湖南的侗族,流行着一種有趣的“偷月亮菜”的習俗。相傳古時候,中秋晚上,月宮裏的仙女們要下凡,把甘露灑向人間。因此,這一夜人們可以共同享受灑有甘露的`瓜果蔬菜。侗族人民給這種風俗取名為“偷月亮菜”。中秋之夜,已婚婦女可以到別家園圃裏去“偷月亮菜”,不過,她們希望能採到一個最大的瓜或一把活鮮青翠的毛豆,以求自己的小孩健健康康。

還有許多少數民族在中秋之夜有很多特別的活動,如:蒙古族的“追月”、赫哲族的“祭月”、德昂族的“串月”、阿細族的“跳月”、苗族的“鬧月”等等,都是一些十分有趣的活動。

中秋民俗作文 篇2

中秋節的來歷:中秋節美食首推月餅,其起源説法多種。一説元代末年,江蘇泰州的反元起義領袖張士誠(或説是朱元璋的謀士劉伯温)利用中秋民眾互贈”(元兵),過後家家吃餅慶祝起義勝利,並正式稱中秋節的圓餅為月餅。在後來很長曆史時期,甚至在上世紀末,許多月餅上還貼有一方小紙片!只可惜,近年所產月餅已不見小紙片蹤影,月餅所含代代相傳的“文化密碼”蕩然無存。另有一説為,明洪武初年,大將徐達攻下元朝殘餘勢力盤踞的元大都北京,捷報傳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傳諭中秋節普天同慶,並將當初反元大起義時傳遞信息的月餅賞賜臣民。月餅從此成為中秋節“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了。

月餅,最初起源於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突厥靠月餅隱蔽的傳話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此後,吃月餅成為每年的習俗。當時有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説:“應將胡餅邀蟾蜍”。説完把餅分給羣臣一起吃。

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一書,已有“月餅”一詞,但對中秋賞月,吃月餅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遊覽志會》才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到了清代,關於月餅的記載就多起來了,而且製作越來越精細。

中秋民俗作文 篇3

夜幕悄悄降臨,我們一家人來到屋子的後院,準備一邊燒烤,一邊欣賞那八月十五的月兒。

我一邊等着月亮出來,一邊吟唱着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我吃着羊肉串望着天空,心想:月亮怎麼還不出來啊,難道它今晚不打算出現了嗎?

“大家快看,那帶着一圈圈金環的月亮終於從後山起來了!”弟弟大聲的説,大家都笑了,笑得那麼燦爛,那麼甜美……

月亮姐姐先是金黃黃的,徐徐的穿過一縷縷青煙似的白雲,向上升着。突然,就在一剎那間,月兒的顏色變淺了,淺了!

“白了,又變白了。”我笑着説。它傲然的、高高地升起了。它圓的那樣可愛,那樣有趣,就像個銀色的玉盤反射出道道日光。

啊!皎潔的月光,你引起了多少人的想象。

就在這時,爸爸大叫起來:“糊啦,雞翅燒糊了呀!”我大笑,哎呀!爸爸太沉迷月光了呀!

我,多想和嫦娥作伴,多想去慰問受苦的吳剛,多想去逗那可愛的小玉兔啊……

可你又那麼遙遠,我多想借大雁的.翅膀,在這歡樂的時刻飛向你的懷抱,可大雁也飛不了那麼高;我想用長虹架起一座彩橋,去探望你這個地球嬌女,可當彩虹出現時,你卻不知在何方.....

看着這圓圓的月亮,我覺得真的好美,好美……我又思念在香港的爺爺奶奶,此時,他們在做什麼呢?難道跟我一樣在欣賞月亮嗎?呵呵,這幾不應了著名詩人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詩句嗎?

中秋民俗作文 篇4

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所以被稱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還要圓,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中秋前夕,人們都儘可能和家人團聚,取人月雙圓的意義,八月十五又叫“團圓節”。

中秋節是漢族和少數民族的民間傳統節日。早在三代時期我國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晚上,有賞月、遊湖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很少了。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古時還有祭月和拜月活動。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梨,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有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地方,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月餅與中秋節的聯繫是在明代。具有關資料説,當時,北京城市裏出現了一種以果做餡的月餅,而人們在中秋節這一天自己製作月餅,用於自身和贈於親朋好友,以表達團圓和祝賀之意。那時的月餅大小和形狀很不規範,差別甚大,其名稱也頗特別。比如,山西省介縣一帶在中秋節這天,當地老百姓已有閤家圍坐分食團圓月餅的習俗其製作的月餅名堂多且有趣,如有專供男的食用的月牙月餅,有隻限於女的享用的葫蘆月餅,還有特別為小孩們準備的“孫悟空”,“兔兒爺”之類的月餅,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着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中秋節是人們一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有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人説,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

帶着月是故鄉明的思鄉之情,我們又迎來了。這是一個沒有團聚的中秋節,因為即將面臨小升初考試的我不能回到遙遠的家過上一個中秋節,再奔波回來繼續學習。

中秋月下,我們望着同一輪圓月,任思鄉的淚水氾濫而出。想象着往年的中秋節全家人團聚在一起其樂融融的景象。雖然彼此之間的話少之又少,那個卻是那麼地温暖與温馨。這也將會變成一個難忘的中秋節,因為通過這一次我懂得了團圓時刻的可貴。

中秋到來,兄弟團聚,姐妹團聚,親友團聚,這是家,是一個温暖的家,是一個團圓的家。以前,那玩玩的月臉,總掛起親情的思念。但在此時此刻,月亮圓了,家也圓了,那千千萬萬的思念也圓了。一起吃飯,雖是簡單,卻情意綿綿。團聚的愉悦,親情的思念早已在我的心中,真正明白什麼是家。

晚上,月亮格外的圓,小區裏幾十個大人和孩子一起點燈籠,點蠟燭。一閃一閃的燭光在我撲朔迷離的眼中閃耀。月亮啊,這是親情的.燭光麼?看看這一對對父母和孩子,臉上的笑是迷人的,是單純的,是個真正的團圓家。燭光點明瞭整個小區,照亮了夜晚的黑暗,那熊熊的火焰,使我覺得,這,真的是一個家。

今晚,月亮很圓,月光很柔和美麗。一家人在月光下賞花觀月,這難道不是世界上莫大的幸福嗎?星星和月亮媽媽、藍天團圓了,我們一家也團圓了。這是盼了多少個早晨,多少個夜晚啊!

在今晚,是中秋的夜,是團圓的夜,是親情的月光永遠普照的着這個温馨可愛的家的夜。

中秋民俗作文 篇5

中秋節到了,中秋節的習俗有很多,而且每個地方的習俗都不太一樣,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真的是耐人尋味,唯一不變的就是天上的月亮了,中秋節這天的月亮是最美的,它的.月光能夠照亮整片天空,為每一個想家的人指明方向。

我們福州的習俗可多了,有擺塔,吃鯉魚餅,還有“撿月光”。

中秋擺塔,是把各種各樣的塔擺在一個台上,展示給台下的觀眾們看。傳説,曾經有一位將軍打完勝仗來到福州,剛好就是中秋節,福州在當時又是一個多塔城市。所以老百姓們為了獲得好運,就各自拿出自家的塔擺在門口,獲得好運。現在福州出名的只剩白塔和烏塔了,其他塔呢?它們都經過時光的流失而消失了。

“吃月餅了!”我們福州吃的可不是常見的月餅,而是鯉魚餅。做成兩條鯉魚形成對稱,代表着福州人給親朋好友送去“年年有餘”和“鯉魚跳龍門”的意思。福州人還把像鯉魚餅的掛飾戴在兒女身上,願兒女的學習像“鯉魚跳龍門”一樣紅紅火火。鯉魚餅的味道可美了,兩條鯉魚並在一起,就像一個月亮,吃一個美滋滋的,你想不想嘗一個鯉魚餅呢?

最有意思的要數“撿月光”了。傳説每當中秋節時,月亮上會掉落下一個月光,只有心地善良的孩子才能撿到它,誰撿到它就等於撿到了好運。所以孩子們一吃完晚飯後就會出來急急忙忙地找月光,8點過後月光就消失了,孩子們也就各自回家了。

這三個風俗各有各的風趣,中秋之夜,你有沒有過這三個風俗呢?這就是我和爸爸、媽媽一家三口過的中秋節。這時,我突然想起在加拿大的外公、外婆和在澳大利亞的爺爺、奶奶,他們真是“獨在異鄉為異客”,而我又是“每逢佳節倍思親”啊。

中秋民俗作文 篇6

民俗,就是民間的風俗習慣,節日不同,節日的民俗也不一樣。

中秋節,是中國四大重要節日之一,不過中秋節不像清明節那樣的壓抑,也不像春節那樣熱鬧非凡,有一種清淨的`感覺。中秋節流傳的習俗也有很多。如祭拜月亮、吃月餅、賞月、喝桂花酒、猜謎語……等等。今年我家的中秋節與往年過的不同,就是爸爸買回來一盆桂花和一瓶桂花酒。

節日的晚上,一輪明月早早的就等在天上了,它又圓又大又明亮,銀白色的月光潑灑在大地上,把黑夜照的如同白晝。爸爸在院子中間放上桌子,上面擺上各式水果、糕點和月餅以及一瓶桂花酒,旁邊還有一盆香桂花。毛澤東也有句“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的詩句,我不知道吳剛和桂花酒、桂花有什麼關係。也許背後有什麼緣故吧。我們一家人團團圍坐在桌子周圍,一邊吃着月餅,一邊品嚐着桂花酒,一邊觀賞着月亮,聊着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的事兒,大家説話時都壓低了聲音,生怕把月亮嚇跑了似的。

據説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起源於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人反抗元朝暴政,定於八月十五這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方法,把紙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從此,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就在民間流傳開來。

民俗,是節日的血脈,沒有這些民間習俗,無論什麼節日,將變得枯燥無味。

中秋民俗作文 篇7

“叮噹,叮噹”,從我們的學校裏發出了陣陣的骰子聲。你猜我們在幹什麼,哈哈,沒錯,我們正在進行中秋的博餅活動呢?

在上午的早會中,王老師就告訴我們下午的第三節課會舉行博餅活動。聽到這個消息後,同學們都議論紛紛,都在猜測自己在今天下午能夠博到什麼東西。

到了下午,在午休時,同學們把博餅的東西都帶到學校來,都在討論自己帶的物品。下午還有第一節課和第二節課,我壓抑住自己激動地心,認認真真地把課上完。

鐘聲敲響了,第三節課到了,只聽老師説了一聲“開始博餅”,同學們開始把東西都倒了出來,激烈的博餅活動開始啦!

原本寂靜的校園,現在可是充滿了歡聲笑語。

桌面上那些東西都十分吸引人,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花樣多式的粘貼紙還有那精美的筆記本。可是那是四近的獎品,而且數量不多,如果沒有及時博到的話,那就沒戲了。

終於,輪到了我,我把骰子一把抓到了我的手心裏,暗暗説着“千萬要博中四近啊”。可是,老天偏偏與我作對,我只博到了個二舉,雖然也有獎品,但是並沒有如我所願。

接下來,我們組的許多同學都博到了我想要的那些東西,見那些東西越來越少,我的心裏真是越來越緊張了。

但是,我沒有灰心,接下來的幾輪,要麼我只博到了個一秀,要麼就啥都沒博到,我不禁心灰意冷。我平時的運氣可沒這麼差啊!今天這怎麼回事啊!······

忽然,程老師走了過來,那時正好是陳思語剛博完的時候,程老師高興地叫起來:“思語博到狀元啦!”我們定睛一看,原來這是五子大壯元啊!我們高興地為她鼓掌歡呼。她高興地拿走了獎品。

轉眼間,好多同學把我最想要的那些東西都給博走了。現在的`粘貼紙和本子已經所剩無幾了。又輪到了我,我還是照樣的祈禱。終於,我的力氣沒有白費,在骰子停住的時候,一個四近的圖標呈現在了我的眼前。耶!我博到粘貼紙了!我在心裏暗自歡呼。

到了最後一輪,只剩下一本本子了,可能是老天看我這麼辛苦的祈禱,所以又讓我博到了個四近。當我再次博到時,我樂不可支,急忙把本子收進了袋子裏。高興地一蹦三尺高。

這次的中秋博餅活動在我們的緊張和歡樂中離去了,同學們各自拎着自己博到的東西提回了家,校園裏還在盪漾這我們歡樂的笑聲!中秋博餅,樂也!

中秋民俗作文 篇8

我的家鄉在陽江,每逢八月十五——中秋節,大人小孩都要“拜月亮”。

中秋節前幾天時,家家户户都要買好月餅、水果等東西,準備中秋節時“拜月亮”。凡是認識的人都會互相送幾盒月餅,説上一句“中秋節快樂”的祝福。

當中秋節晚上到時,家家户户都拿一張桌子放在能看見月亮的地方,把月餅和水果等食物放桌子裏,再拿幾支香點起來,插在桌子前頭,然後,一家人輪流的站在桌子後面,抬頭看着皎潔的.圓月,就把自己的願望説出來,並拜幾拜。拜完了月亮,就到吃東西了,把桌上的東西搬到屋子客廳裏,津津有味的吃着月餅水果。

吃完吃飽了!就到了小孩子的天堂了!小孩個個都提着閃閃發光的燈籠,成羣結隊的走在一起,互相比比誰的燈籠最亮。有時,還三五成羣提着燈籠走夜路,像冒險似的,只要有任何風吹草動,那些比較膽小的馬上跑出來,只有比較膽大的小孩繼續“冒險”,真是有趣極了!

我愛我家鄉的中秋節,因為有趣、熱鬧。

我愛我的家鄉,更愛家鄉的中秋節!

中秋民俗作文 篇9

每當中秋節,我就想起了賞月,所以我在中秋節那天,吃飯吃得很快,吃完後,就高高興興地到陽台賞月。

月亮圓圓的、黃黃的。我看到了月亮,好像看到了一塊香噴噴的玉米餅。表妹在我身旁説道:“我覺得月亮像一個美味可口的奶油蛋糕,要是能吃就好了。”我的媽媽説:“你們仔細地看看,月亮的旁邊有幾顆星星呢!好像星星在圍着月亮跳舞。”然後,爸爸拿來口味多樣的月餅,我們就大口大口地吃月餅。我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我看着月亮,想起了嫦娥奔月這個故事。

中秋節的.月亮真美啊!我希望天天都是中秋節,那麼我就天天能看黃黃的、圓圓的月亮了,又可以天天吃到美味的月餅了。表妹也説:“要是月亮真的能變成美味的蛋糕就好了。”

難怪俗話都説:“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

中秋民俗作文 篇10

又是一箇中秋節,晚上,我們全家吃過豐盛的晚餐,搬來一張小桌子放在陽台上,擺上美味的水果和香甜的月餅,開始賞月。

白天下了陣雨,天空中佈滿了雲彩,月亮剛從東方升起的時候,便被雲彩遮住了,像一個姑娘蒙着一層紗。

月亮漸漸西移,躲進了厚厚的雲層,隱隱約約的發着光。我們等了幾分鐘,月亮又重新露出了美麗的臉蛋。雖然不是很亮,但也似個白白的玉盤。月亮在露出臉的一瞬間,雲彩就佈滿了一圈又一圈彩色的光暈。終於,月亮露出了她的全部面容,那圓圓的月亮就像一大圓盤。“多美多圓的.月亮啊!”我不禁讚歎道。

我彷彿看到了傳説中的嫦娥和玉兔,還看到了美麗的王宮,王宮中,吳剛正砍着樹呢。

看着今晚的月亮和雲朵捉着迷藏,不禁想起了古人的一句詩:月有陰晴圓缺。

夜漸漸的深了,天也有點涼了,天空的雲朵漸漸散去,銀色的月光灑滿大地。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明天的月亮一定更圓更亮吧!

中秋民俗作文 篇11

“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禮記·月令》中。仲秋,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即農曆八月,因此農間俗稱它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因為這一天月亮圓滿,象徵團圓,故也被稱為團圓節。最初的中秋,是由地方政府賜予老人稀飯的日子。傳説唐玄宗夢遊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才開始盛行過中秋的習俗。到了北宋,才正式開始將八月十五定為中秋節,並出現“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的節令食品。

“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據《禮記》中的描述,中秋,也要祭月的。祭月本是皇室中的禮儀,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原本為朝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的祭月活動,也流傳到民間。禮儀式的皇家祭祀行為變成了大眾化的公益性民俗活動,並逐漸變成了一種風俗延續下來。每個朝代祭月的意義不同。宋代起,祭月是為了祈求月神賜福,男人求功名利祿,女人則求貌美如花。到了明清時期,祭月卻沒有了目的性,人們則是將祭月當成一種固定的祭拜儀式。至今,這種儀式仍被人們一直沿用。

中秋之夜,在余光中先生心心念唸的海峽那頭,多少家庭幸福地共享嬋娟。傳説中,朱元璋等人不滿元政府的統治,便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他們之間互通消息十分困難。於是軍師劉伯温想出一計,將寫着“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放入餅子裏,再派發給各地起義軍中。到了起義那天,各路義軍一起響應,很快便攻下了元大都,起義成功了!將士們在朱元璋的應允下,都回去與家人團聚。這日恰是八月十五。

但總有少部分人,是無法與家人團聚的。

明月相伴的`是,故鄉的情思。“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人們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盡情地享受着團圓的天倫之樂,但這秋月的愁詩,總歸是要找地方落腳的。月出皎兮,張九齡望着明淨無瑕的圓月,發出無限的哀歎。彼時,他剛經歷仕途失意,遠謫他鄉。孤身一人的他念起被山水阻隔的親友,不禁發出哀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有情之人都願月夜漫長,整夜裏不眠而把親人懷想。”懷念着遠方的親人,漫長的月夜、無情的月光,載滿了不能與親人相望、歡聚一堂的情緒。中秋承載了遊子的愁思,綿綿不盡的哀愁。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牀帷。”張九齡愁得無法入睡,披衣而起屋內徘徊。客居在外雖然有趣,但終不如早日還家。一個人出門憂愁彷徨,滿心愁苦又能向誰訴説?遠方的遊子啊,錦城雖雲樂,不如趁着七月流火,早些回家去,好在八月仲秋與親朋一起賞着明月,品着月餅。

中秋,想把美好的祝願都帶給你。月出皓兮,張九齡起了興致,去到院中對影成三人,在明月廣闊的月光下,與影子一起舉杯邀明月。他披衣徘徊深感葉露寒涼,卻不願離開與親人遙遙相望的皎潔月光。不能把美好的月色都捧給你,只盼能在夢中與你相見。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光流照君。月亮啊,請帶走親人的哀思愁苦,帶去我對他們的美好祝福,深深祝願!

月初照兮,月光普照大地。沐浴在月光下,張九齡感受到了來自親人衷心的祝福。

如果問我的思念有多重,我會答:不重的,像一座秋山的落葉,像整片夜空的月光。像是中秋裏手中放不下的月餅,心頭放不下的你。

中秋民俗作文 篇12

適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夜空,望見一輪圓月,但不是我們常説的一輪皎潔的圓月,天空中有層層清雲,如煙似霧,彌矇在月光下。月暈恰恰是這圓月與清雲的紅娘,牽於二者之間,淡淡的點上一圈,既不喧賓奪主,又有萬般嬌態。

有人説,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明眸。這似明眸的圓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實為不妥,諺語有“八月十五遮月”之説。雲生月隱,神祕迷離。此中秋圓月雖不及西子之善睞明眸,卻獨具情調。

我願隨月在雲中漫步,聽她講古老的傳説;也願站在靜處悄悄凝望。不過,這一切都化為柔和的月光灑在我身上。這才是真正的接觸,是老朋友的祝福。許多人願意在屋中歡飲度過,這中秋之夜,而我卻更喜歡在寧謐的夜晚,在高高的陽台或户外傾聽月的歌聲,感受“月中清露點朝夜。”

我曾讀過唐人曹鬆的《中秋對月》中“直到天頭無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詩句,也曾看過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恩君不見下渝州。”的絕對,還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這些難得的佳作中曹鬆的詩抒發的不平,《峨眉山月歌》抒發對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發哀愁。他們均寫月,寫月的無私公平普照大地,寫月的淡淡月光給人的安慰。縱然其中並非都是中秋圓月。月亮從古至今都是思念恬靜的象徵。

尤其是中秋圓月,多少詩人睹物生情,寫下傳世之作;又有多少離別之人的惆悵。而我卻沒有這樣的哀愁。我記起台灣的地震,它牽動着我也牽動着億萬炎黃子孫的心,一片片温暖跨海傳情。中秋的月好像也正為此感人之舉默默流淚。他繁忙的信差,祖國人民的`安慰由她傳達。那麼,原來思念温柔美好恬靜的象徵中,更應添上一筆關愛和幫助,是無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這月光雖不及太陽熾熱的光芒,但卻更能喚起聯想——在困難之時,定有人伸出無私的手,給你幫助和温暖。這聯想不是對世俗的乞求。而是我們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類年輕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納百川,這中秋圓月彷彿是平靜的大海吸收這每個人的思索,在她的温柔恬靜中,思索的波濤也在緩緩地釋放,化成雲霧環繞其周,這是意境,注入新象徵的意境。

願這意境盪滌我陳舊的思想,沖刷掉世間的不平。或許你對這圓月還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請開啟你思維的閘門,暢想明天,暢想於自己的“心月”吧。

中秋民俗作文 篇13

不知不覺,我們民族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就到來了。今年的中秋節又與國慶節相逢,增添了許多節日氣氛。

中秋節是團圓節。中秋節這天一早,媽媽就去城關菜市場買菜:有雞鴨魚肉,還買了兩個大月餅。吃過午飯,媽媽就忙開了,殺雞、宰鴨、剖魚……做了整整一大圓桌的美味佳餚。爸爸還弄來兩箱啤酒,買了我愛吃的可樂。媽媽又請來了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小叔等人來我家過節,真是大團圓啊。

太陽剛下山,我們就開宴了,大家邊吃邊聊,熱熱鬧鬧,爺爺、外公、爸爸、小叔他們,啤酒喝一瓶又一瓶。圓圓的月亮爬上來的時候,媽媽拿來一個大月餅切成了八塊,一人一塊,媽媽説,這是團圓餅,我拿了餅就和表哥一起到陽台上,邊吃邊看月亮了。

月光輕輕的灑滿小街,灑滿我眼前的一切景緻,大地上斑斑駁駁,抬頭望,今天的月光又圓又亮,真是美,可以看見月亮裏的.樹影,傳説那是桂樹,我想起了我讀過的“吳剛伐桂”的神話,彷彿聞到桂花的香。

夜深了,疲倦驅使我進入夢鄉。在夢裏,我坐上了神舟飛船到月宮裏,我看見嫦娥恬靜的面頰在落淚,是不是她也在想念她的吳剛哥哥……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難怪,奶奶唸叨在外面打工的小姑。

中秋民俗作文 篇14

“每逢佳節倍思親”,“月到中秋分外明”……自古以來,很多文人墨客都用詩句表達思鄉和渴盼團圓的心情。又是一年中秋節,奶奶早幾天就買好了各種口味的月餅,還準備了許多東西祭拜月亮婆婆。

中秋節吃月餅的故事還真不少!元朝末年,朝廷為了鞏固其統治地位,不準明間用鐵製的武器,規定十家合用一把菜刀,十家供養一個兵丁。然而這些兵丁,常胡作非為。有一年中秋節前,高郵張士誠暗中串聯,在月餅裏夾着起義的小字條,上面寫着:“八月十五殺元兵,家家户户齊動手。”到了中秋之夜,家家户户掰開月餅,看見字條,紛紛起義。從此以後,每到中秋節,大家就會吃月餅,以紀念這次鬥爭。

現在,我們吃的月餅越做越精緻了,就像一件件工藝品。裏面餡的種類也很多,有豆沙餡,有火腿的',有蛋黃的,還有栗子餡的。親戚朋友之間經常互贈月餅,表達祝福。

我喜歡八月十五中秋節,因為那不僅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我享受月餅的快樂時刻。希望這一天家家户户都團圓、快樂!

中秋民俗作文 篇15

“花在此時落,月在此時圓”,這應該是我過的第14中秋了。因為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所以古時稱為仲秋,又因處於八月之中,故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為團圓節。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但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500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説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事,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當然中秋節更少不了月餅,月餅是久負盛名的漢族傳統小吃,深受中國人民喜愛。月餅圓又圓,又是閤家分吃,象徵着團圓和睦,在中秋節這一天是必食之品。古代月餅被作為祭品於中秋節所食。據説在我國唐朝時期就已經有了中秋節吃月餅的風俗,一直到宋代,才在宮廷裏廣為流傳。

月餅還有一個含義就是團團圓圓,傳説,嫦娥到了月宮後,異常思念丈夫,而後羿也日思夜想,期望能再見到妻子。一天,一位仙人向後羿指點了方法:在八月十五月圓之夜,用麪粉作丸,團成如圓月的形狀,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後再連續呼喚嫦娥的名字,三更時分,嫦娥就可以回家團聚。后羿照做,果然見到了從月亮中飛來的嫦娥,夫妻重圓。這種麪粉做出的圓團後來就演變成了各式月餅。所以每年中秋都要吃月餅,象徵着團團圓圓。

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古人賦予月亮許多傳説,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藥,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豐富的想象力為月宮世界描繪了一幅幅斑駁陸離的勝景。

中秋民俗作文 篇16

中秋節,在這個美好的日子,我們一家人坐在樓下的小亭子裏吃餅、賞月。

我看了看桌上擺着的月餅、糖果、瓜子、桂花糕説:“咦?這桂花糕都有了,怎麼不見桂花酒呢?”媽媽抬手看了看手錶説:“這個時候上哪兒去找桂花酒?”爸爸想了想説:“要不用啤酒代替吧?”“不行不行!中秋節怎麼能喝啤酒呢!”我馬上表示反對。“中秋節怎麼不能喝啤酒呢?”爸爸反問道。“這個……這個……”我一時啞然。

這時,一陣涼風習來,下起了陣陣桂花雨。啊,真香!我沉浸在這一片芳香之中。看着落在地上的桂花,“有了!”我趕忙撿起幾朵桂花,放進一杯啤酒裏,再攪拌一下説:“成功了,你們誰要喝?”大家都沉默了。

看來這個辦法失敗了,我倒掉這杯“桂花酒”,重新倒上一杯啤酒。我再次靈機一動,把一塊桂花糕放進啤酒裏擠碎攪拌。爸爸嚐了一口説:“還不錯。”我得意地笑了起來。

這時,奶奶指着天空説:“看,月亮出來了。”我連忙向天空望去。果然,天上掛着一輪皎潔的明月,原有的'一絲雲霧也在月光的照耀下悄然離開。夜空中閃爍的星星,點綴着漆黑的銀幕。

雖然皎月沒有朝陽的光芒萬丈,但有它的恬靜優雅。

微風中起舞的桂花伴隨着明亮的圓月,我暗歎:好一個花好月圓!

日記
週記
小説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