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説課稿 > 《與朱元思書》説課稿

《與朱元思書》説課稿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閲讀: 3.0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説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説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要怎麼寫好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與朱元思書》説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與朱元思書》説課稿

《與朱元思書》説課稿1

一、説教材

《與朱元思書》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文言文,屬山水小品,文章以簡練雋永的筆墨描繪了一幅充滿生機的大自然畫卷。本文是一篇美文,課文中有大量的美資源,如語言美、結構美、景點美和情感美。《與朱元思書》是吳均寫給友人信中的一部分,選文層次清晰、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富春江自富陽到桐廬間的山光水色,使人讀後有悠然神往之感。從形式上,本文是一篇駢文,文筆精美,自然流暢,基本上使用四六句式,聲律和諧,具有一種音樂美,是不可多得的一篇優秀駢文。

二、説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習文言文提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而在課前對學生所作的調查瞭解到,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缺乏興趣,主要原因是文言文語言過於拗口,不同於現代文來得平白。根據以上情況,我把本節課的教學方法定位在吟誦上,力圖讓學生通過讀中品、讀中思、讀中悟,讓學生養成學習文言文的規範和習慣,從而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同時,也是自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過渡實踐,力求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學到一定方法,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進而生活中運用語文。因此對教學環節的設計上主要安排吟誦課文、品析美文加上一個小練筆,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課文的學習。

三、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語設計

本文屬山水小品,類似於上學期學過的酈道元的《三峽》和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因此,我由陶弘景的“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導入,誘發學生對過去所學的寫山水的詩句回憶,激發學生閲讀課文、走進富春江的興趣,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吟誦課文,賞美麗風光

在學生興趣被激發之後,適時地引導學生走入文本,在此環節中,為了體現新課標的精神,把主動權還給學生,我讓學生自主選擇聽課文範讀的形式,並讓學生學會傾聽,學會分辨文言文的句讀和重音。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放聲自讀,體驗朗讀的樂趣,然後再一次把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自主選擇同學個別朗讀------在經過多次的接觸文本過程中,讓學生真正地感知課文,為後面的語言品味墊定紮實的基礎。當然,作為一篇文言文,對個別詞句的疏通理解還是有必要的,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此環節主要由學生自學和小組討論解決。

(三)品讀課文,析美文美點

為了開拓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審美能力,對美的資源進行感悟和再創造,我在此環節中,安排前後一桌的同學合作探究品味賞析文章,用“《與朱元思書》真美,美在――”句式,説説對課文美點的發現。同時有提示:從描寫角度、修辭方法、詞語運用、表現手法等角度,任選一點,揣摩妙處,體會寫法。

通過課文美點尋蹤,引導學生深入文本,讓學生領略到了作者紮實的語言功底,作者為了把富春江的奇山異水描繪得生動形象,在遣詞用語方面、修辭方法等方面確實動了一番腦筋。同時,再次讓學生能真正感受到文章美之所在,並從中學到一定的品析美文的方法,進而完成課文導語中“閲讀時要注意作者是怎樣抓住山光水色的特點模山範水的”要求。

(四)練筆訓練

語文學習重在學以致用上,《與朱元思書》全文四字句有28個,能分明地表現出動人心絃的語音之美,“旋律”之美,以及由它們所形成的舒緩平穩之美,美在音韻和諧。仿吳均體,寫一段文字記錄自己所見的景色或者經歷的趣事,在我看來是必要,可以調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同時利用以往同等水平學生成功的小小練筆,更為我們現在的學生找到榜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五).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地、系統的板書設計,並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的板書設計是:

21與朱元思書

吳均

異水――清、急

景{}天下獨絕

奇山――高峻、樹密、景美

情嚮往大自然鄙棄功名

在我看來,板書設計涵蓋課文主要內容、寫法等,有利於學生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根據板書背誦課文。

我的課堂教學注重教以學生學法為主,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當然,在真正上課的過程中,有很多環節不盡如人意,説説容易,但做起來卻很難,認真處理教學中的各個環節,上好語文課,對我今後來説都是必須加以重視的,希望各位同仁能不吝賜教!

《與朱元思書》説課稿2

《與朱元思書》,是蘇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文言文。

一、説教材

本單元是文言文教學單元,所選的課文都是歷來傳誦的名家名篇,其中《與朱元思書》是一篇描寫山水景物的精品,不僅讓我們體味到作者高雅的志趣,同時還帶給我們無窮無盡的美的享受。新教材入選次文,意在繼續學習名家描繪山水景物的名篇,繼續培養學生閲讀古文的能力,繼續欣賞山水遊記的優美意境,繼續提高審美情趣,提高鑑賞能力。

二、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的設定:

根據新課標指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和閲讀文言文的要求,以及結合本課的內容和地位、學生的認知實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以下幾點:

1、瞭解吳均的作家作品常識,能正確有感情朗讀、誦讀課文,能借助工具書和註釋疏通文意,進一步提高閲讀文言文的能力。

2、體會文中多層次多角度描繪景物的特點和駢散結合的寫法。

3、體會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懷和把握文章的主旨。

4、品味優美的寫景語言激發學生對大自然、大好河山的熱愛,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文,需重點介紹多層次、多角度描寫景物的寫法(入微的觀察,抓住景物的特點寫景、借景抒情的寫法,熟讀成誦感受文中優美的意境確立為教學重點)。

由於本文語言表達含蓄,寓意深刻,對九年級的學生來説,理解上還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確立理解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懷把握課文的主旨為教學難點,同時也是教學重點。

三、教學方法和學法指導

為了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有效的完成教學目標,依據新課標提出的“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徵以及學生以有的閲讀文言文的能力,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朗讀、誦讀教學法、資料收集信息整合法、師生立體交流討論法、啟發式教學法。

又依據新課標提出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理念,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和適應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十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學習,指導學生自主探究,自主質疑,自主合作,發揮想象,養成自主勾畫圈點批註的學習習慣。

四、教學手段

藉助多媒體等電教手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彌補傳統教學設備的不足,達到快速信息整合。

五、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

伴隨着一曲〈高山流水〉,以多媒體展示一幅杭州富春江//一組充滿大自然魅力的山間圖片,讓學生就圖片談感受,初步審美之後設計如下導語進入:富春江的美景堪稱“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南朝吳均早有鑑賞,下面就讓我們一同閲覽吳均寫給朱元思的信。

2、熟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首先,教師範讀指導。然後學生反覆朗讀,達成誦讀的效果之後,再讓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自主參照註釋和藉助工具書疏通文意,互相監督補充。然後歸結難以解決的問題,提交到課堂,師生再共同討論解決。這一設計實現師生平等對話。

3、研讀賞析,解決重點

我提出二道問題讓學生思考:(1)文章的結構美在哪?(2)文章是如何抓住“異”和“奇”兩個字來寫水和山的?在寫法上有哪些特點?

作以引導,讓學生自主探究,鼓勵他們説出自己的理解,只要理由切近就加以肯定,重在讓學生掌握作者是如何通過動靜結合、聲色融合、詳略得當、遠近互補來寫景的。進而解決了教學重點。

4、通過質疑,突破難點

我設計這樣的問題:作者寫給朱元思信的目的是什麼?

引導學生辨疑,説出自己的體驗,這既訓練學生對課前收集到的信息資料進行整合,又需要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語句進行深入挖掘賞析,經過討論,教師點撥,最終達成學生深入理解了文章的志趣之美(主旨),得到了情感教育,突破了難點。

5、課堂隨機問答檢測可以是詞句釋義,也可以是背誦課文。

6、師生共同總結本課內容

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作引導:這堂課你學到了哪些內容和掌握了哪些知識?

重在讓學生自我評價,自我總結,,以反饋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然後再教師強調重點。

7、佈置作業

以“給朱元思的一封信”為題,用現代書信的格式完成一篇習作。

讓學生在文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處景觀設計一段導遊詞。

(這樣的設計意在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雙語表達能力,進一步欣賞山水寫景的特點,一舉多得。)

六、板書設計:

與朱元思書

總(天下獨絕)分 {水異(水之清 水之急)

山奇(樹之奇 山之勢

《與朱元思書》説課稿3

你們好!

今天,我就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一課——《與朱元思書》,進行説課彙報。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教學效果等方面具體闡述。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

《與朱元思書》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精讀課文,本單元共選了九篇古代詩文,題材多樣,內容豐富。就編排而言,將其作為本單元的第一篇選文,旨在突出其較好的典範性。而且本文是人教版與語文版的共有篇目,可見它的地位是很重要的。

就教材而言,這篇課文與其説是作者寫給朋友的一封信,不如看做是用清詞麗句構成的一篇山水小品文:畫面秀美奇絕,筆觸鮮明生動,結構層次井然,句式駢散相間,清新雋永,歷歷如繪。

【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中三個維度的目標要求,結合本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點:

1。 識記與理解目標:使用工具書積累文言詞彙,反覆誦讀,熟讀成誦,培養學生的文言語感。

設計意圖:《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結構美、語言美、意境美、志趣美”,使學生獲得美的享受,培養審美能力;通過美文朗讀訓練,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設計意圖:笛卡爾説:“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這一設計正是體現出這一理念。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對祖國山水和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體會作者高潔的志趣。

設計意圖:六朝書信多景語,本文秀美奇絕,清新雋永的景物描寫正好激發學生對於祖國山水的熱愛之情,同時也瞭解古代文人的高潔品性。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本課的教學重點同以上的教學目標第1點和第2點。

2。難點:理解“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含意。

設計意圖:此句是本文的文眼,也是情感昇華、主題升格的關鍵點,但是學生不易由表及裏,會出現理解的偏頗。

二、教法學法

【學情分析】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學習新知識前,要具體分析學生的學習基礎、心理特徵及發展趨向。八年級的學生在文言文的學習上有一個大好時機,在七年級已有的文言文知識上建構新的文言知識,繼續培養學生的文言語感。同時八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了《三峽》、《湖心亭看雪》等優秀的寫景文章。學生有鑑賞美文的基本能力。但是八年級學生對於文言文的喜好會出現明顯差異,我們的教學要能夠關注到對於文言文沒有感覺的學生。

“以學定教”是課堂教學應遵循的一個基本原則,所以我將採用以下教法、學法:

【教法】美聽、美讀的朗讀教學法。

設計意圖:美讀美品、美文美教。教學千法,朗讀為本,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學,朗讀尤為重要。教學中將朗讀教學貫徹課堂始終,引導學生想象畫面美,感知文意美,感受音韻美,完成教學重點。

【學法】“三步朗讀法”讀準、讀懂、讀透,進行探究學習,完成學習目標。

設計意圖:無論採用什麼教學方法,最終還得落實到學生身上,《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學生課堂上的學法重點就在體驗學習與探究上。

三、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1。課前預習,學生要充分預習課文,不僅是瞭解文章內容,解決讀音等問題,而且要對課文有初步的思考和理解,如果學生沒有自己的思考那在教學過程中很難激發學生的美感體驗

2。收集作者的資料,瞭解作者的生平事蹟,瞭解“文體清拔有古氣”的“吳均體”。

設計意圖:讓學生初步瞭解所學文本,有利於在課堂上生成更多的知識。

【新課導入】

多媒體滾動播放富春江的優美畫面,由歷代文人讚美富春江的名句導入。

“錢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唐 韋莊)

“三吳行盡千山水,猶道桐廬更清美”(宋 蘇軾)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 吳桓贊)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灣清水一條琴。無聲詩興有聲畫,須在桐廬江上尋。”(清 劉嗣綰)

由此我們可以感受到桐廬的山水就是大自然用巧奪天工的妙筆留在人間的一幅畫。這節課我們就隨吳均去走一遭。

設計意圖:教師富有啟發性和情緒渲染的情景導入,優美的畫面與優美的詩句相結合,在視聽覺與頭腦中讓學生感受富春江的美,從而進入新課講授。此環節設計3分鐘。

【新課講授】

(一)、讀準。(時間8分鐘)

1。自讀課文,讀準讀音。

2。齊讀課文,注意朗讀停頓

3。自讀課文,感受文章內容,消化讀音和停頓。

4。閉上眼睛聽優美的配樂朗讀帶,欣賞朗讀之美從而把身心沉浸在課文中。

5。學生配樂齊讀。參與美感之旅。感受本文的音樂美和節奏美。

設計意圖:根據“三步朗讀法”的由淺入深的過程,在這個環節我設計了5個步驟。

(二)、讀懂。(時間12分鐘)

1。默讀課文,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疏通文義,有不解之處可提出疑問,師生合作解決。

並引入詞語學習小遊戲,填出文言詞,並解釋意思,然後延伸到現代漢語的成語,進行對比:

文言詞語 現代成語

風煙(俱)淨 萬籟俱寂

天下獨(絕) 絕代佳人

急湍(甚)箭 甚囂塵上

千百成(峯) 峯迴路轉

千轉不(窮) 山窮水盡

百叫無(絕) 不絕於耳

疏條交(映) 相映成趣

設計意圖:《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對文言文學習要求有:“學生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閲讀淺易文言文,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語感。”此環節正體現出這一點。

2。“泉水激石”怎麼不用“泉水擊石”呢?“皆生寒樹”中怎麼用“寒”來形容“樹”呢?“猛浪若奔”中的“奔”為何不可以理解為動詞“奔跑”呢?

設計意圖:不要以為這只是簡單的字詞理解方面的提問。設計這個問題的目的就是在詞義辨析的基礎上開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激發學生的知識再生成。

(三)、讀透。(時間20分鐘)

〈一〉問題探究,學習結構。(時間5分鐘)

此環節採用的方法是引領學生回憶《三峽》,然後利用板書引導學生自我閲讀並填補圖示,完成課文結構的學習。

1、從富陽至桐廬的景緻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總寫)

接着本文又寫了哪些內容?

“異水”和“奇山”(分寫)

由此感受本文整齊、嚴謹的結構,品味結構美。

2。作者是如何表現富春江的美?

①學習第二段。從水清,水急的角度感受水之異。

②學習第三段。從形、聲、色的角度感受山之奇。品味本文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③齊讀課文體會本文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千丈見底 水之(清)

(異)水

猛浪若奔 水之(急)

天下獨絕

負勢軒邈 山之(形)

(奇)山 泉鳥蟬猿 山之(音)

橫柯疏條 山之(色)

設計意圖:維果斯基的 “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教學不是知識的傳遞而是知識的處理和轉換。新課標中要求學生自主學習,此環節就是在建構主義和比較閲讀下的自主學習。

〈二〉合作探究,學習志趣。(時間15分鐘)

本環節採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小組討論和課堂爭辯相結合,集體解決以下問題:

1。正所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能夠以這樣的妙筆去描繪山水的人,以這種欣賞的心態享受山水的人,一定是一個有着仁智之慧的人。所以他用“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來表述山水的魅力。這句話僅僅是在告訴我們碧水險峯的魅力嗎?

2。品味作者的這種興趣,比較其與“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遁世隱居情懷有何不同?

學生暢談自己的看法:這是一種對自然的崇尚,對自由和諧的嚮往,相比之下少了一份悲觀,多了一份豁達,更具有一份常人的心態,使人倍感親切。

3。文中已經用“窺谷忘反”和“望峯息心”兩個句子點題了,文章在這個時候戛然而止多好啊,為什麼又還要加一句景物描寫“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呢?這會不會沖淡主題?

設計意圖:陶行知説: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此環節的設計符合《語文新課程標準》:“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 師生共同討論,挖掘思維潛力,拓開整體閲讀的空間,深入體會作者高潔的志趣。

(四)、小結:(時間2分鐘)

教學流程圖:(略)

設計意圖:“方法是穿過峯巔的響箭”,“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本課重在學習方法上進行小結,方法的收穫也是本課教學中的亮點。

(五)、作業:背誦全文。

板書設計:

與朱元思書

吳均

千丈見底 水之(清)

(異)水

猛浪若奔 水之(急)

天下獨絕

負勢軒邈 山之(形)

(奇)山 泉鳥蟬猿 山之(音)

橫柯疏條 山之(色)

四、教學效果預期:

通過教學的實施,預計會產生如下效果:

學生通過有情誦讀課文,訓練了語感,增進了興趣,掌握了賞美的技法,並對美文進行個性化的創意賞析。從而實現了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完美結合,知識與能力並重,過程與方法同等。體現了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地位,構建了師生溝通、生生交流的和諧課堂。

如此設計,難免存在不可忽視的疏漏與問題:

1。如果教師感染力不強,學生體驗性就不濃。

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在教學中的韻味與美感很重要,決定了學生的學習體驗,控制不好,學生對美文的體驗就不濃,理解就只限於面,未深及裏。

2。教師預設不夠細,學生的生成就不會廣。

在教學環節中,由於學情的複雜,初估的學情不一定準確,教師的預設就會有很多漏洞,致使學生在讀透這一環節中,可能會呆板、牽強、空洞,生成不美,生成不深,影響到難點的突破。

《與朱元思書》説課稿4

一、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的設計

初中語文教學大綱要求:誦讀古代詩詞和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書理解內容,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大綱中有文言文背誦推薦篇目20篇。《與朱元思書》即是其中的一篇。它是初中語文第四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單元提示中要求“熟讀並背誦課文,讀出一點語氣來”。《與朱元思書》是工於寫景,尤以小品書札見稱的吳均寫給友人信中的一部分,選文層次清晰、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富春江自富陽到桐廬間的山光水色,描繪了祖國南方秀麗江山的奇異景象,使人讀後確有悠然神往之感。同時,文中也表現出作者沉湎於山水的生活情趣。從形式上,本文是一篇駢文,文筆精美,自然流暢,基本上使用四六句式,聲律和諧,具有一種音樂美。根據以上內容和要求,我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感知理解課文內容;

2、熟讀背誦全文;

3、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而其中,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讀背誦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二、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運用

為了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的放矢,首先採用“目標導學法”。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是居於支配地位的,教和學的活動首先要確定好準確適度的目標,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一種成功的愉悦感。因此,在引入課題後,即出示教學目標,在其引導下,分步實施完成。本文是一篇美文,是學生積累的最佳材料,在一課時內力求達到背誦,因此,誦讀是不可缺少的教、學方法。而誦讀能力的訓練又與其他能力的培養相輔相成。對課文內容理解得透徹,朗讀才能把握得有分寸,朗讀才會有正確的語音、語速、音量;對課文的字詞句熟悉,朗讀時才會有準確的發音、停頓、重音。課堂上,學生的自讀、教師的範讀;個別學生的試讀、全體學生的齊讀齊背;穿插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讓學生在誦讀中熟悉、理解、品味、鑑賞、記憶、積累。多媒體的運用,也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手段。力求通過課件的介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運用恰當的學習方法,完成學習目標。

在教學中,課題、作者、教學目標、讀文後字音詞義的檢測都以圖片加文字的形式出示;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和把握課文內容和結構,插入了動畫素材,引導學生讀文思考、標劃,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圈點批註的學習習慣;為了解決重難點,選取了大量的圖片並進行了超級鏈接,使畫面具有交互性,完整性,將課文內容形象化、具體化,以幫助學生記憶,這樣,運用圖片、文字、聲音等多種形式,從多個方面調動了學生的感官,使學生能夠投入到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多媒體的運用,可以替代或補充傳統的教學設備(如黑板)的不足,方便清晰的展示問題、板書或提示內容,給學生以深刻的印象。

三、教學過程的設計

首先,由學過的寫景文引起學生的回憶,導入新課。明確指出本文又是一篇優美的山水小品,作者以其清新的文風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令人神醉的畫面,使學生產生了一種學習的期待。

第二步,初讀感知課文。本文是一篇自讀篇目,文下的註釋比較詳細,因此沒有必要對課文進行詳細的講解,先讓學生自由、大聲地讀課文,要求借助註釋和工具書讀準字音,結合文下的字、詞、句釋義理解課文,讀後對重點字音和詞義進行檢測,因為有了檢測,學生的自讀也有了着落。

第三步,誦讀課文。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指名試讀,在肯定學生收穫的前提下,教師指導並進行範讀,明確讀此類寫景抒情的文章語調一定要舒緩,注意每一小節間的停頓,在每種景物出現後留一個想象的空間。然後學生再讀課文並結合屏幕提示的問題思考、標劃。

第四步,討論交流問題答案,把握文章的內容和結構。在這一環節中,學生邊回答,教師邊出示相關內容,文中寫了哪些景物,是按什麼順序寫的,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見作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一系列的問題在學生的討論交流中水到渠成的得到了解決,文章的內容和結構也隨着清晰地展示了出來,給學生一個整體的把握。這為學生背誦課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第五步,結合一幅幅優美的圖片,分散難點,引導學生分步記憶文章內容,如,在引導背誦第一節時,選擇了一幅山水畫面,一艘小船在水中游來游去,學生結合畫面,想象作者坐着小船飽覽“天下獨絕”的“奇山異水”。同時,引導學生髮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把分散的景物融合成一幅完整的畫卷。然後,教師用優美的語言為學生描繪這一幅幅畫卷,學生對文中的語句相應地進行朗讀、記憶。

第六步,結合圖片的綜合展示,以圖引文,引導學生進行齊背,達成目標。

第七步,在悦耳的音樂聲中,為學生展示美麗的風景圖片,幫助他們達到從感受美到創造美的完美境界,以達到激發學生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的思想教育目標。

本課時的設計,力求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自讀、討論、交流,多媒體的輔助,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豐富學生的積累,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和審美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但因水平有限,有許多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評委和老師們批評指正。謝謝!

  20xx年6月6日

《與朱元思書》説課稿5

一、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的設計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誦讀古代詩詞和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書理解內容,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與朱元思書》是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課堂要求背誦課文。《與朱元思書》是工於寫景,尤以小品書札見稱的吳均寫給友人信中的一部分,選文層次清晰、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富春江自富陽到桐廬間的山光水色,描繪了祖國南方秀麗江山的奇異景象,使人讀後確有悠然神往之感。

同時,文中也表現出作者沉湎於山水的生活情趣。從形式上,本文是一篇駢文,文筆精美,自然流暢,基本上使用四六句式,聲律和諧,具有一種音樂美。

根據以上內容和要求,我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學習目標

1、能正確朗讀、背誦、譯講課文。

2、品味山水意境,感受文章語言美、志趣美。

學習重點

1、背誦課文

2、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語言美。學習難點:理解“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含意。

二、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運用

為了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的放矢,首先採用“目標導學法”。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是居於支配地位的,教和學的活動首先要確定好準確適度的目標,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一種成功的愉悦感。因此,在引入課題後,即出示教學目標,在其引導下,分步實施完成。本文是一篇美文,是學生積累的最佳材料,在一課時內力求達到背誦,因此,誦讀是不可缺少的教、學方法。而誦讀能力的訓練又與其他能力的培養相輔相成。對課文內容理解得透徹,朗讀才能把握得有分寸,朗讀才會有正確的語音、語速、音量;對課文的字詞句熟悉,朗讀時才會有準確的發音、停頓、重音。課堂上,學生的自讀、教師的範讀;個別學生的試讀、全體學生的齊讀齊背;穿插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讓學生在誦讀中熟悉、理解、品味、鑑賞、記憶、積累。

多媒體的運用,也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手段。力求通過課件的介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運用恰當的學習方法,完成學習目標。在教學中,課題、作者、教學目標、讀文後字音詞義的檢測都以圖片加文字的形式出示;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和把握課文內容和結構,選取了大量的圖片並進行了超級鏈接,使畫面具有交互性,完整性,將課文內容形象化、具體化,以幫助學生記憶,這樣,運用圖片、文字、聲音等多種形式,從多個方面調動了學生的感官,使學生能夠投入到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多媒體的運用,可以替代或補充傳統的教學設備(如黑板)的不足,方便清晰的展示問題、板書或提示內容,給學生以深刻的印象。

三、教學過程的設計

首先,由看富春江的一組圖片,導入新課。明確指出本文是一篇優美的山水小品,作者以其清新的文風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令人神醉的畫面,使學生產生了一種學習的期待。檢測預習情況開始。

第二步,初讀感知課文,掃清字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學生朗讀的基礎上,指名試讀,在肯定學生收穫的前提下,教師指導並進行誦讀,明確讀此類寫景抒情的文章語調一定要舒緩,注意每一小節間的停頓,在每種景物出現後留一個想象的空間。

第三步,結合一幅幅優美的圖片,分散難點,引導學生分步記憶文章內容,同時,引導學生髮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把分散的景物融合成一幅完整的畫卷。然後,學生對文中的語句相應地進行朗讀、記憶,齊誦。

第四步,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文下的註釋比較詳細,因此沒有必要對課文進行詳細的講解,先讓學生分組自主、合作,探究課文,要求借助註釋和工具書讀準字音,結合文下的字、詞、句釋義理解課文,讀後對重點字音和詞義進行開火車的譯講的方式檢測,因為有了檢測,學生的自學也有了着落。

第五步,討論交流問題答案,把握文章語言美和志趣美。在這一環節中,學生邊回答,教師邊出示相關內容,讀課文有何感受?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見作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一系列的問題在學生的討論交流中水到渠成的得到了解決,文章的內容和結構也隨着清晰地展示了出來,給學生一個整體的把握。這為學生背誦課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第六步,在悦耳的音樂聲中,為學生展示美麗的風景圖片,幫助他們達到從感受美到創造美的完美境界,以達到激發學生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的思想教育目標。

本課時的設計,力求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及多媒體的輔助,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豐富學生的積累,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和審美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但因水平有限,有許多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評委和老師們批評指正。謝謝!

《與朱元思書》説課稿6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選吳均自的《與朱元思書》,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説明。

一、説教材

《與朱元思書》這篇文章,是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課文,該單元是以(天人對話)為主題展開,本文是作者寫給友人的一封信,它以鮮明生動的筆觸描述了富陽至桐廬一百餘里秀麗的山水景物。文章從行船遊江的實見實感出發,着重寫了“奇山”和“異水”兩個方面,抒發了作者寄情山水,厭惡世俗官場的清高思想。

根據教材特點、學生心理、學生智力發展水平以及新課標有關要求,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及有關文學常識

2、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彙

3、養成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文學的情感,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目標2

教學難點是:目標3

之所以把它定為難點是因為它要求學生主動參與討論才能得出結論,對學生來説具有一定的難度。

二、説教法學法

1、教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合作啟發式教學法、點撥法。

2、學法

針對學情及本課的重難點,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學法是:朗讀發、討論法和圈點勾畫法,目的是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閲讀習慣。

三、説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幾個環節展開:

《一》 導入

我設計的導入語是:古人描寫山川景色的文章浩如煙海。大家還記得我們學過的一篇文章《三峽》嗎?(展示三峽風景掛圖,播放《高山流水》曲。)文章描寫了三峽兩岸高峻的山勢,奔流的江水以及三峽中四時景色的變化,充滿了詩意,成為古今傳誦的名篇。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類似的文章《與朱元思書》。

此設計的目的是:因為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我設計的導語既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又激發了學習新課文的興趣。

《二》出示學習目標

學習有目標,學習效率會更高,所以上課前先讓學生把目標寫在黑板上,上課時老師對目標進行解讀。

《三》檢查預習

對學生課前預習的檢查,能加強學生課下自主學習的主動性,也有助於老師瞭解學生對教材的熟悉情況,更能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活動。課前預習的檢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是作者、背景。先指名説,然後老師對重點常識再進行強調。

其次是字詞。老師題寫,學生在下面默寫,然後同位互相批改,對自己出錯的字詞,在練習本上再規範的寫上兩遍。

第三,朗讀課文。先指名朗讀,讓生作出評價,然後老師對學生朗讀中存在的問題給予指導。

《四》討論課下翻譯課文時解決不了的問題

1、先是同位一對一討論,再小組討論2、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有小組代表寫在黑板上3、組內再次討論寫在黑板上的問題4、小組代表發言,老師適時點撥引導5、小組推薦代表逐句翻譯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不恰當的地方準備點評。

通過小組討論,使學生加深對字詞的理解,不再僅僅停留在文字層面,而是讓他們在閲讀、交流等學習活動中,去感受作品所展示出的生活真諦。

《五》課堂探究

1、課堂探究(1)理讀課文

學生默讀課文,從以下幾個方面整理文言現象:

一詞多義;古今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特殊句式。

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於閲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行為出發點,所以我先讓學生默讀課文自己整理,然後小組內分享他們的自學成果,最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作答,這樣不僅加深了對字詞的理解,更重要的是積累了文言詞彙,解決了教學重點。

2、課堂探究(2)品讀課文

(1)山水到底“奇”在哪裏,“異”在哪裏?

(2)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從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來?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1、先讓學生在朗讀中圈點勾畫;2、小組長帶領全組成員,在自學的基礎上進行討論;3、各小組派代表到黑板上展示,其他同學在導學案上整理;4、生做點評,老師適當加以引導點播。這樣設計,是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討論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從而解決了教學難點。

《六》課堂檢測

重點字詞釋義;重點句子的翻譯。

先讓學生自己做,然後展示答案,生對照答案自己評分,出錯較多的問題,老師講解。

《七》課堂小結

可以引導學生從文章內容、作者情感、文章寫法、學後感受等方面來總結。

四、説板書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能體現作者的寫作思路和課文重難點,引領學生的思維。本節課的板書我想這樣設計:

與朱元思書

水異意境

總(天下獨絕) 分:(美 熱愛自然 厭惡官場 山奇志趣)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了説明。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與朱元思書》説課稿7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與朱元思書》是我們初三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言文,屬山水小品(山水遊記),文章以簡練雋永的筆墨描繪了一幅充滿生機的大自然畫卷。本單元的主題為“學會讀書”,在讀懂文章的基礎上,是要學生學會分析獨立思考。教學本文,除讓學生讀懂字句,疏通文意,背誦默寫,更要學生學會從字裏行間欣賞祖國山河之美,學會如何有層次的寫景方法,學會描寫景物。

2、教材處理: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背誦課文,關鍵句段能夠默寫;瞭解“駢文”這種文體的有關知識

2、熟讀課文,掌握重點文言字、詞的意思;會準確翻譯課文。

3、富春江山水的奇麗多姿;抓住特點有層次寫景的方法;寓情於景的寫法。

4、抓關鍵句子理解文章主旨。

(二)過程與方法:

1、本文語言優美,反覆朗讀背誦課文,讀中體會語言美、景物美,體會作者的意旨。

2、小組合作學習,教師解難。

3、輔以多媒體手段,增強直觀性。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讓學生理解作者通過對富春江優美景色的描寫,抒發了他厭棄塵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熟讀課文,疏通文字:掌握關鍵詞語,準確翻譯課文。

2、抓住特點有層次的寫景方法。

3、富春江山水的奇麗多姿。

教學難點:

作者借景抒情,表達他寄情山水、厭棄塵俗的思想感情。

二、説教法和學法

教法:運用多媒體教學,分組教學法,點撥法。多媒體直觀形象,印象深刻;分組教學是此次課改的教學模式,加上本課較短,理解難度不是很大,適宜合作探究,要適當指導探究方式方法;對難點問題教師適度點撥。

學法:合作探究,展示交流,點評提高。組長要指導組員如何看課文才能很好的很快的探究出較正確的結果來(哪些問題粗讀,哪些問題細品;什麼問題適宜看篇首,什麼問題適宜讀主體);展示交流、點評提高注意方法的指導。

三、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鑑於本文屬山水小品,類似於七年級上學期學過的酈道元的《三峽》,因此,我運用多媒體展示“浙江富陽、桐廬一帶富春江山水的優美景色”,然後導入:南朝時有一位文人吳均見到這種美景後,迫不及待的給他的友人朱元思寫了一封信,信中除了描繪富春江山水的優美景色外,他還表達了欣賞這種優美景色後與眾不同的情感。那麼究竟他描寫了怎樣一幅優美的景色呢?又表達了怎樣一種與眾不同的情感呢?用以激發學生閲讀課文、走進富春江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學生興趣被激發之後,適時地引導學生走入文本,掌握文章的結構框架及內容安排。在此環節中,為了體現新課標的精神,把主動權還給學生,我讓學生自主學習,各組組員在組長的指導下獨立思考,然後形成共識,以初步解決知識目標3。

(三)再度課文,重點研討

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進一步走近文本。各小組組織組員讀第二段文字,進一步理解作者如何多層次多角度寫景的,進一步實現教學目標3的要求。通過對“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感悟,讓學生明白:這奇偉、瑰麗、美妙、和諧的山光水色,使作者心靈得到淨化,精神得到洗滌,境界變得高尚;感覺人世間爭名奪利、官場角逐的一切,都變得了無趣味了,作者寄情山水、厭棄塵俗的情趣得以表現,從而解決本課的教學難點。至於對作者生活態度和方式的探討主要是為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

(四)三讀課文,品味語言

主要是讓學生感知本文最大的語言特點:句式整齊,富有變化或駢散相間的語言特點。甚至兩個句子賞析,一是感知語言的整齊美,二是感知語言的參差錯落之美。

(五)達標檢測

把本節學習的內容通過題目的形式呈現出來,檢查學生本節課的學習效果。

四、説教學效果

本節課教學意圖基本實現,但在小組探討問題的方法指導上還不夠;點化關鍵知識點時強調不很到位,少數同學還較模糊;教師調控課堂能力略顯欠缺,氣氛不熱烈,個別學生沒進入學習狀態。

《與朱元思書》説課稿8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今天我説課的篇目是《與朱元思書》,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這五個方面進行説課。

《與朱元思書》是人教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一篇清新明麗而又短小精悍的駢體文。文章清晰地描繪了富春山水的自然景色,在字裏行間呈現給讀者一幅有山有水有聲有色的富春山水圖。

八年級下期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文言知識,能夠讀懂簡單的文言語句,但仍需積累文言知識,同時學生的認讀能力較強但理解能力較弱,仍需老師進一步培養。

基於以上教材、學情分析,參考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我將教學目標定為:

1、梳理文章大意;

2、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教學重難點定為:

1、講授文中的文言知識;

2、概括文章“異水”、“奇山”的特點。

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提問法、點撥法等教學方法。多媒體課件作為現代教育媒體,具有多樣性、形聲性的特點,能夠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問法能引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點撥法能引導學生自學,幫助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我引導採用的學法是朗讀法,朗讀有助於學生更好的熟悉理解課文。

我採用問題式導入法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隨後,我主要是引導學生探究兩幅畫面,即學生眼中看到的畫面、課文文字中呈現的畫面。在播放範讀時,我給血紅色呢個展示了富春江的圖片,讓學生對富春山水有了較為形象、直觀的認識,這就是眼中畫面;在走進文本後,梳理文章大意,同時概括異水、奇山的特點,這樣,在理清文章脈絡、落實重點字詞的同時,讓學生看到一幅有山有水有聲有色的富春山水圖。然後,採用歸納總結的方式結束本課。最後是作業佈置。

我採用的是詞語式板書,這種板書能夠簡明概括主要的教學內容,能夠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記憶。

附《與朱元思書》教案

【教材分析】

《與朱元思書》選自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一篇課文,是一篇清新明麗而又短小精悍的駢體文。本單元所選詩文,或寫景,或狀物,或詠史,或抒寫人生志趣,或表現親朋情誼,無不浸透着作者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與朱元思書》清晰地描繪了富春山水的自然景色,在字裏行間呈現給讀者一幅有山有水有聲有色的富春山水圖,浸透着作者對自然、人生的.感悟與思考。

【學情分析】

八年級下期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文言知識,能夠讀懂簡單的文言語句,但仍需積累文言知識,同時學生的認讀能力較強但理解能力較弱,仍需老師進一步培養。

【教學目標】

1、梳理文章大意;

2、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教學重難點】

1、講授文中的文言知識;

2、概括文章“異水”、“奇山”的特點。

【教學方法】朗讀法、提問法、點撥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15~17分鐘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導入新課。

同學們,昨天已經讓大家預習了《與朱元思書》,為了檢查大家的預習情況,在走進文本之前,我提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課題《與朱元思書》中“書”作何解釋?

參考:信、書信。(講解“書”這一文體)

第二個問題:這一篇文章,作者描繪了我國哪一條著名的河流?

參考:富春江。

富春江山環水抱、風光迤邐,是我國著名的旅遊風景區,那麼一千五百年以前的富春江又是什麼樣子呢?帶着這樣的問題,我們把課文齊讀一遍,同時注意文章中一些字詞的字音。(根據同學們的朗讀情況,提醒字音)

《與朱元思書》説課稿9

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與朱元思書》。根據新課標的理念,我將以教什麼、怎麼教、為什麼這麼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這五個方面進行説課。

首先談一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與朱元思書》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第一篇課文。該單元所選文章均為寫景抒情的散文,感受我國山水之美,激發對祖國山河的喜愛之情。本文是作者寫給好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信,文章既描寫了山水之美,也抒發了對世俗官場和追名逐利之輩的藐視之情,藴含了對好友的規勸。表達了作者熱愛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八年級的學生處於半成熟半幼稚的階段,他們好奇心重,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探索慾望。在文言文的閲讀上也積累了一些經驗。基於此,按照新課標對教學目標的三大維度的倡導,我結合本文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的特點,設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並達到誦讀成誦。感知、理解課文內容、並將重點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積累文言詞語。

2.過程與方法:通過精讀文章寫景部分,深入領會關鍵詞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理解作者避世退隱的理想,感受與好友的友情。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清的分析、教學目標的設立,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放在精讀文章精彩的寫景部分,學會文章動靜結合的寫作手法。難點則是感受自然山水之美,體會作者退隱避世、寄情山水的理想。激發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教學過程,無論是教還是學,方法得當,才能事半功倍。因此,我秉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一教育理念,具體採用朗讀法、討論法、啟發法進行教學。

愛因斯坦説:“如果把學生的熱情激發出來,那麼學校所規定的功課就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領受。”我們常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讓學生從“學會”走向“會學”、“樂學”、“善學”。

我會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課前預習法

首先,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自疏文意,解決文章生字詞,掃除閲讀障礙,能流利正確的朗讀課文,並背誦。

2.體驗感悟法

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文中山水之美,理解作者避世退隱、寄情山水之情,啟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嚮往之情。

接下來,談談我對這節課教學過程的設計

首先是導入環節。這一環節我將採用圖片導入的方式,利用多媒體播放一組祖國山水圖片,讓學生欣賞感受祖國山水的美好。再播放富春江上的美景,以此引入課文,“歷史變遷,那麼一千多年前的富春江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跟着吳均一起遊覽富。春江之美吧”,導入本文,並解題“與”是“書”,朱元思是作者的好友,書是寫信的意思。並藉此讓學生將課前蒐集的作者、作品的相關資料進行分享和交流,全班合作瞭解作者生平、課文寫作背景,為後面突破重點,解決難點打下基礎。新課標指出,應使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本環節通過圖片形象直觀的展示祖國山河的美,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嚮往之情,讓學生儘快的進入到課堂學習氛圍。

接着是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首先,我會檢查課前預習情況,重點解決文章的生字詞,指導學生積累文言詞彙。然後,讓學生集體朗讀課文,要求學生在朗讀時注意語速、停頓、重音、節奏。在學生朗讀以後,播放朗讀示範音,讓學生充分體驗學習之後,再次朗讀課文,體驗效果,教師鼓勵學生,作必要的點評。

其次,由於課前我已經讓學生自疏文意,但在這過程中學生可能會有些疑難問題難以解決。此時,我讓學生前後桌合作討論,解決疑難。小組討論後讓學生逐段翻譯,採用生生互評、教師點撥的方式將翻譯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解決掉。如“風煙俱淨”的“淨”不是乾淨,而是消散。乘此讓學生積累相關的文言詞彙。教師對一些文言現象進行重點指導,如通假字反——返。古今異義詞——評,詞類活用——東西等。新課標指出,“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足”。基於此,我設計了以上環節,並且由於課前準備充分,此環節佔用時間不多。

接着是再讀課文,深入探究

本文一共三個段落,首先我會請學生用一句話概括段落大意(板書—第一段,總寫),培養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並重點研讀課文第二段第三段。

讓學生精讀第二段,找出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異水”?運用哪些方法?學生基本都能找到文章描寫了水清流急的特點,對描寫方法的歸納卻不一定到位,教師可適當點撥,讓學生理解動靜結合的寫法。

精讀第三段,找出作者描寫奇山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感受,這裏是本節課的難點。我會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結合前面對作者本人的瞭解,使學生體會作者避世退隱,寄情山水的高尚情操,理解作者勸友歸隱的用心。

新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閲讀教學應引導學生專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基於此,我設計了以上環節。

拓展延伸

新課標提出,“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閲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閲讀質量”。這個環節我會將以前所學的《三峽》與本文進行比較閲讀,請學生找出兩篇文章共同點和不同點。《三峽》也是一篇寫山水的散文,但其側重於四季的水的特點,主要是為了介紹三峽的地理位置。

課堂小結與作業

再次朗讀課文,並對教學知識要點進行回顧,強化學生記憶。

佈置作業,設計了兩道作業。一是必做,背誦課文。二是加入你是導遊,你要向你的遊客介紹宮壽江的景色,你會怎麼介紹?第一個作業要求學生背誦,以加強豐富積累,增強體驗。第二個作業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

最後,説説我的板書設計:

與朱元思書

一、字詞積累反——返

轉——囀

二.內容感知

(一)富春江景色奇特秀麗

(二)水“異”

(三)山“奇“

《與朱元思書》説課稿10

一、課程目的

1、教材的地位作用

與朱元思書是人教版八年紀下冊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所選的古詩文題材多樣,內容豐富。或寫景,或狀物或詠史,或書寫人生志趣,或表現親朋情意,無不浸透着作者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悟和深入思考,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與朱元思書是作者吳均寫的一篇書信,作者描繪了從富陽到桐廬一百多裏富春江上雄奇壯麗的景緻,流露出對追求利祿之徒的蔑視,含蓄傳達出愛慕美好自然,避事退隱的高潔志趣。

2、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朗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

過程方法目標:抓住精彩的寫景段落,深入領會關鍵詞語。

情感價值觀目標:體會作者寄情奇山異水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感情。

3、重點難點

積累許文言詞語,欣賞文中之景。細心品味感悟文中之情。理解文中之情。

二、説教法學法。

教法,科學合理的教法能夠使教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達到教與學的完美的統一,基於此,我將採用的教法是朗讀法,點撥法,情景教法。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鼓勵 學生,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力求讓教師和學生在平等的過程中進行教學活動。

學法,在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讓學生自主學習,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落實到實處,我採取的學法是朗讀法和圈點勾畫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我的教學目標,解決重點難點,課堂教學我將採取以下五個環節。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藉助多媒體顯示富陽江沿岸美麗的風景,讓學生形成對富陽江美麗風光的初步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落實基礎,整體感知。首先請學生藉助4註釋和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積累文言詞語,發揮語文工具性的作用。其次學生自讀並翻譯課文,然後請同學朗讀翻譯課文,教師予以指導糾正。鍛鍊學生的聽説讀和概括能力,解決教學重點

3、合作探究,精讀品味。學生分組討論老師提出的問題,,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討論中加深理解和體驗

4、拓展延伸。三峽也同為寫景的文章,將三峽和與朱元思書相同點和不同點。瞭解寫景文章的寫作方法

5、課後作業。翻譯成現代漢語介紹富陽江的風景。

四、板書設計。

《與朱元思書》説課稿11

一、説教材

《與朱元思書》是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共選了九篇古代詩文,題材多樣,內容豐富。或寫景、或狀物、或詠史、或抒寫人生志趣、或表現親朋情誼,無不滲透着作者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深刻感情和深入思考,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作為本單元第一篇選文,可見其在本單元及本冊的地位。

《與朱元思書》是作者寫給友人的一封信,它以鮮明生動的筆觸描述了富陽至桐廬一百餘里秀麗的山水景物。文章從行船遊江的實見實感出發,着重寫了“奇山”和“異水”兩個方面,抒發了作者寄情山水,厭惡世俗官場的清高思想。文章駢散相間,清新雋永,歷歷如繪,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

新教材入選這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學生閲讀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優美意境,提高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按照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習文言文,要能夠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等要求,根據單元學習要求和課後練習安排。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看註釋後積累課下文言詞語,重點掌握以下詞語的含義和用法:縹、湍、軒、邈、柯、泠、嚶、鳶、窺。

2、藉助工具書和課文註釋,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反覆誦讀,達到熟讀成誦。

3、誦讀課文後,談談文章的結構美,意境美,志趣美,語言美。養成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文學的情感,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

4、探究本文對景物作生動逼真描繪的特點後,做口語複述練習。

教學重點是:積累文言詞語,讀懂讀熟文言文。

教學難點是:把握課文的主旨。談談文中流露出的作者對功名利祿的蔑視和避世隱退的高潔志趣及追求自由的情懷。

二、説學情

我任教的對象是鄉鎮中學的學生,學生厭學,缺少學習熱情,尤其是對語文科,而對於難讀難理解的文言文更是提不起興趣。同時,班級人數多,且學生語文素養參差不齊,只有極少一部分學生在課堂上樂於表達自己的閲讀體會,大部分學生則習慣在課堂上保持沉默,甚至思維“休眠”,因此不斷激發學習興趣,獲得成就感尤為重要。

三、説教法

本文教學我採用誦讀法、質疑法、辯論法、複述法及練習法。在教學過程中,力求體現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授之以漁”的教學理念。

教學千法,朗讀為本。葉聖陶老先生根據文言文學習的特殊性,曾經説過:“學習文言,必須熟讀若干篇,勉強記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誦才行。”也就是説,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通過讀來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學誦讀尤為重要。

學起于思,思起於疑,疑則誘發探索,通過探索才能發現真理,才能有所創新。對字詞的疏通,採用質疑法,讓學生利用註釋,藉助工具書,自主學習,將自學中遇到的難詞、難句摘下來質疑問難,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加以解決,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

在突破教學的難點上,採用辯論法,對文章的結構美、意境美、志趣美、語言美,引導學生開展辯論,訓練學生髮散性思維的能力。進行拓展訓練時,採用練習法,培養知識的遷移能力。

四、説學法

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對於初中學生來説,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這是他們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通過教學應使學生能熟練朗讀課文,並能背誦,能運用已有的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進行自主的學習。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主、探究,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為此,我設計的學法有:

1、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語感,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藉助工具書和註釋,在自己領悟的基礎上與學習夥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閲讀文言文的能力。

3、利用合作,討論、探究的方法,採取師生互動的方式,走進范仲淹的生活,理解作者的豪情壯志和社會責任感。

五、説設計

《與朱元思書》教學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以疏通文字,感知教材為主。第二課時以討論理解,拓展訓練為主。教學過程分六步完成。

第一步:温故知新,激趣導入

古人描寫山川景色的文章浩如煙海。大家還記得我們學過的一篇文章《三峽》嗎?(展示三峽風景掛圖,播放《高山流水》曲。)文章描寫了三峽兩岸高峻的山勢,奔流的江水以及三峽中四時景色的變化,充滿了詩意,成為古今傳誦的名篇。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類似的文章《與朱元思書》。

因為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我設計的導語既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又激發了學習新課文的興趣。

第二步:檢查預習,識記生字

主要掌握:縹、湍、軒、邈、柯、泠、嚶、鳶、窺。

我指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從字的音、形、義三方面理解、認記。讓學生大聲讀一讀、動手寫一寫。這是讀順、讀懂、讀熟文言文的必然步驟,尤其是我們鄉鎮中學的大多數學生。

第三步: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1、朗讀課文

採用多種形式反覆朗讀,感知課文內容。注意語氣,突出重音,節奏鮮明,速度稍緩。

2、疏通文意

A、先借助註釋和工具書自主學習。

B、對搞不懂的問題,通過師生合作探究,相互質疑解答。

C、課堂交流,翻譯全文,教師點撥。

D、繼續朗讀課文,以至成誦。

這一步是完成學習重點,我始終貫穿自主、合作、探究,引導學生自學為主,實現和諧的生生、師生互動。

第四步:理解內容,欣賞課文

通過以上學習,學生疏通了文意,對這篇課文已經有了大概的瞭解。接着引導學生對文章的內容做進一步的探究。首先讓學生背誦課文,然後拋出問題:同學們喜歡這篇小品文嗎?能説出你的理由嗎?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説出自己的感悟。我適當引導學生從結構美、意境美、志趣美、語言美等方面去理解課文,去欣賞課文的美。

我設計下面問題加以引導:

1、試找出全文的中心句。文章在結構上的突出特點是什麼?寫景順序和詳略上有何特點?(結構美)

2、山水到底“奇”在哪裏,“異”在哪裏?你從泉聲、鳥聲、蟬聲、猿聲中聽到了什麼?(意境美)

3、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從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來?(志趣美)

4、本文在語言上有什麼特點?(語言美)

這幾個問題的設計涵蓋了整篇課文的內容,而且又緊扣教學目標,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

第五步:探究描寫,口語複述

拋出問題:同學們,假如我們是富春江漂流公司的導遊,我們應該怎樣向遊客介紹“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裏”的山水風物呢?提示:

1、抓住景物的特點,突出“奇山異水”。

2、按地點轉移,由近及遠的順序寫:從流飄蕩、俯視碧水、仰觀青山。

3、採用多種修辭手法使描寫對象形象鮮明,富於生機。

4、詳寫山,略寫水。疏密有分,輕重有度。

5、展開聯想和想象。

這一環節,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內化課文的表達方式和技巧,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聯想能力和想象能力。學會複述,是學會寫作的一箇中間環節。

第六步:拓展延伸,比較閲讀

我首先讓學生集體背誦《三峽》,熟悉文章的內容。然後讓學生從內容和形式等方面談談兩篇文章的異同。鼓勵學生放開談,隨意談。

這一環節,學生能指出多少就指出多少,不必強求。我略加點撥,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對課文有更深的理解,温故知新,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

五、説板書

與朱元思書

結構

水異意境

總(天下獨絕)分美

山奇志趣

語言

本板書反映的是本文的結構內容和主旨,力求體現板書設計的簡潔性、直觀性原則,旨在更好的落實教學的重點、難點。

我的教學設計體現了:認認真真地讀,深深入入地想(討論),紮紮實實地練的閲讀教學規律。力求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讀、想(討論)、練,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

日記
週記
小説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