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讀後感 > 《活着》讀後感大全(13篇)

《活着》讀後感大全(13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閲讀: 2.3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活着》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活着》讀後感大全(13篇)

《活着》讀後感 篇1

薄薄的一本書,從地主到貧民,從抗戰到大鍊鋼鐵,從一家四口到孤寡一人。寫的是一個人的故事,卻寫出了一個時代的滄桑。

福貴從一個富家公子,吃喝嫖賭,破敗了家,氣死了父親,過起了貧苦生活。自己也終於從要靠賭博“光宗耀祖”的富家公子哥,在敗了家業以後品嚐的勞苦、委屈、欺凌。他被抓去當過兵,經歷過生死,回來以後和妻兒相聚,開始踏實生活。然而世事難料,兒女都因孩子年輕就喪命,妻子身染重病最終也離開了自己,就連自己的外孫,也在吃東西被噎死,最後剩下這孤苦一人。

他活着,感受這生命,從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成長,與歲月為伴,與故事為伍,與一頭名叫福貴的老牛,相依為命。

人要吃的苦也許真的是有數的,年輕的時候你耗費了時光,年老的時候依舊忙碌奔波。人的一生有太多的'可能性,有太多的故事。活着是根本,活着才有未來,活着也必會經歷風雨。

比起那個時候人們,我們也許是幸福的,吃喝不愁,沒有戰爭。比起那個時候,我們也許是不幸的,競爭激烈,隱性殘暴。這也許就是活着的意義,要經歷風雨,要感知冷熱,有感觸的生活,一路向前。

《活着》讀後感 篇2

一個小村,一座小城。還有主人公福貴。

這部小説的確讓我感到沉重,我覺得《活着》是一部超越個體情感而站在人類關懷的高度進行的創作。人的一生都不會風平浪靜,會經歷無數坎坷風雨,但人就是要默默得為了活着而忍受。這個看似荒唐的理由卻充滿了對生命價值的肯定和人文價值的關懷,任何理由都不是人放棄生命的理由和藉口,這個簡單卻又充滿思辯色彩的道理被餘華用小説的形式進行了活生生地詮釋。

“老人和牛漸漸遠去,我聽到老人粗啞的'令人感動的嗓音在遠處傳來,他的歌聲在空曠的傍晚像風一樣飄揚,老人唱道:少年去遊蕩,中年去掘藏,老年做和尚。”書的最終似乎沒有忘記又留下講述者自我在慢慢降臨下來的夜幕中説的一句令人回味的話,“我明白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來臨。”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成長為一個期望。他們就是我們自我的馭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麼不管脖子上套着什麼,不管肩上負載着什麼。

在艱難中活着,在活着中享受艱難!

活着,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千萬別為自我找什麼藉口,因為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讀後感 篇3

小説中主人公福貴的父母,兒子有慶,妻子家珍,女兒鳳霞,女婿二喜,孫子苦根相繼離開人世。最後福貴只剩下一頭老牛與他共度餘生,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你眼睜睜地看着身邊的親人一個個地死去,你卻毫無辦法,直到只留下你孤單的一個人,這才是人生中最大的悲哀。但小説中的主人公福貴並沒有因為這些不幸而放棄自己的生命,這是令我最欽佩的`,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一個人的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麼也活不了。面對苦難,福貴沒有血淚的控訴,沒有撕心裂肺的尖叫,沒有心如刀絞的呻吟。有的只是福貴在生活中磨練出來的無邊無際的忍耐,包容着一切,坦然地面對生活中的苦難,這不正是當代社會人們所需要的嗎?

當代社會人們的生活壓力過大,人們面對生活中的苦難難以承受,還有很多人因為生活上的壓力而得了抑鬱症、做出偏激的事情、尋死……

令人心痛的是這已經是當代人們生活中很真實的寫照了,比如高考生高考完後因為考試失敗跳樓自殺,有的人為愛尋死……如果他們能像福貴這樣的堅強,也許就不會釀成這麼多的悲劇了。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金錢,地位,權利,甚至不是為愛情,親情而活,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活着才是生命的本質。

活着就應該去忍受生活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活着也是一門藝術。

《活着》讀後感 篇4

一個小村,一座小城。還有主人公福貴。

這部小説的確讓我感到沉重,我覺得《活着》是一部超越個體情感而站在人類關懷的高度進行的創作。人的一生都不會風平浪靜,會經歷無數坎坷風雨,但人就是要默默得為了活着而受。這個看似的理由卻充滿了對生命價值的'肯定和人文價值的關懷,任何理由都不是人放棄生命的理由和藉口,這個簡單卻又充滿思辯色彩的道理被餘華用小説的形式進行了活生生地詮釋。

“老人和牛漸漸遠去,我聽到老人粗啞的令人的嗓音在遠處傳來,他的聲在空曠的傍晚像風一樣飄揚,老人唱道:少年去遊蕩,中年去掘藏,老年做。”書的最終似乎沒有忘記又留下講述者在慢慢下來的夜幕中説的一句令人回味的話,“我明白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的姿態,就像女人着她們的兒女,土地着黑夜來臨。”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都會成長為一個期望。他們就是我們的馭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麼不管脖子上套着什麼,不管肩上負載着什麼。

在中活着,在活着中享受!

活着,就要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千萬別為找什麼藉口,因為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讀後感 篇5

《活着》是一部讀起來讓人感到沉重的小説。餘華通過一位中國農民福貴悲慘的一生,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福貴是地主家兒子,年少就不學好,吃喝嫖賭樣樣俱全。賭光了家產,氣死了老爸;戰亂又被拉去當兵,急死了老媽;戰爭結束後回到家,看到女兒因病發燒變成了啞巴;兒子更慘了,小學沒畢業,就給縣長那生孩子的老婆獻血,被抽血抽死了;好不容易把女兒嫁了個好人家,結果女兒生孩子大出血也死了;女婿沾上這個家也難逃厄運,被機器碾死了;福貴的媳婦本是有錢人家的小姐,娶過來沒過過一天好日子,接連不幸,終於油幹燈滅,熬死了。總算是有個外孫接個香火吧,結果三年自然災害,孩子餓得慌,吃多了豆子噎死了。一大家子人都死光光,按理説孤獨的老福貴受不了這麼大的打擊,也該隨至親駕鶴西去了吧,可他偏偏還“活着”。他親手埋葬了身邊所有的親人,買了一頭比他年紀還大的'病牛陪伴着。

故事的結局:老人牽着老牛,用粗啞的嗓音唱起了老歌,“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此時,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

我早已淚眼婆娑,細細回味作者的那話:“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就夠了。

《活着》讀後感 篇6

《活着》寫了七個人的生與死。鳳霞難產而死;有慶在校長生孩子時,為她獻血而死;二喜在工地上被兩排水泥板夾死;家珍因自己的一雙兒女死了,傷心過度而死;苦根吃豆子撐死了。只有福貴還活着。

其中有慶的死最悲催。一個年幼的.孩子,為了給校長獻血,在抽血時,臉色由梅紅變蒼白,由蒼白變青紫,直到死也不説一句話。就這樣,被活活地抽乾了血。

有慶難道連死都不知道嗎?還是他心中,校長的生比自己的死更重要?這個人讓我百死不得其解。現在有慶這樣的人物在我們身邊已經非常少了。但像他這樣能為別人着想的人還是挺多的。就説我們班的譚老師吧,她是我們的班主任兼數學老師,在我們眼中應該是很厲害的人,她就是“標準答案”。可有一次,譚老師在算3X+1=13時把X算成了5,我一看這道題,掐指一算結果X是4。我正要舉手的時時候,我們班同學都異口同聲地説:“x不是5而是4。”譚老師仔細算了一遍後,説:“哎呀,果然錯了。幸虧你們提出來,以後有錯都要及時提出來!”我們聽了,不但沒有嘲笑譚老師,反而更加敬重她了!我們也變得更加自信更加勇敢。我們不但要像有慶一樣為別人而活,我們更要為自己活。

我明白了餘華想借有慶告訴我們,活着有多難,死卻如此簡單,唯有為自己活,才能活出風采!

《活着》讀後感 篇7

讀完餘華的這本書之後我感受頗深,即使我們負重前行,艱難不斷,也要活着,因為活着才有機會去感受活着的幸福、心酸、平庸,因為活着才會有希望。

書中的主人公福富貴一生都經歷了苦難,他曾是一個富家少爺年輕時揮霍無度導致家產敗光,父親也因此去世,後來醒悟,可俗話説世上沒有後悔藥,再後悔那也只是曾經,而曾經卻已不是現在了。

最後歷經各種心酸事他與一頭牛度完一生,他將牛取名為“富貴”。富貴的一生如此悽慘,困難,可他依然選擇活着而沒有選擇死亡,就像書中所説“你千萬別糊塗,死人都想活過來,你一個大活人不能去死”。

只有活着才能體驗生命,活着不僅僅是要你幸福的`活着。

我們也曾問過人為什麼要活着?活着的最後還不是死亡?餘華也曾説過“人是為了本身活着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天越來越黑,星星自然就越來越亮,一晚過後,就到天亮。可那一晚經歷了什麼,別人也無法知道。因為懂的最後還是自己。

現在我想我們明白了只有活着才能體驗活着所經歷的事。可也有人説死了不是更好嗎?不用經歷痛苦的事。

可我想説你不經歷各種事,不嚐盡人生中的酸、甜、苦、辣,那你來這一趟人世又是為何?所以我們要為了活着而活着。

《活着》讀後感 篇8

內心會真實反映人的自私、高尚。讓人真實地瞭解自己,一旦瞭解了自己也就瞭解了世界。早就明白這個原則了,可要捍衞這個原則必須付出艱辛的勞動和長時期的痛苦。因為內心並非時時刻刻都是敞開的,它更多的時候倒是封閉起來的。

藝術都是源於和現實的那一層緊張關係。沉湎於想象之中,又被現實緊緊控制;感受着自我的分裂,卻無法讓自己變得純粹。如果能夠成為這兩者中的任何一個,我想我會活的更坦然些,與此同時,我的力量會削弱很多。

朝夕相處的`現實常常會讓人難以承受,蜂擁而來的真實幾乎都在訴説着醜惡和陰險;怪就怪在,為什麼醜惡的事物總是在身邊,而美好的事物卻遠在海角。所謂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與惡的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換句話説,人的友愛和同情往往只是作為情緒來到,而相反的事實則是觸手可及!正如一位詩人所表達的:人類無法忍受太多的真實!

曾聽過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抱怨!歌中人對苦難的承受、對生活的樂觀態度,讓我明白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讀後感 篇9

不論現實變成了什麼樣貌,不論現實剝奪了我們什麼權利,只要我們活着,也僅有我們活着,我們才有義務有權利去追求自我想要的,這才能叫做真正的活着。我們不應當讓現實決定我們怎樣活着,而是應當自我決定我們應當以怎樣的姿態活着。

活着,就要應對選擇,僅有堅持理智,才能做出客觀的確定,才不會讓自我後悔。所以我們沒有機會錯過機會,在能夠選擇能夠改變的時候,用心做一個完整自我,用自我的態度去看待“活着”。

先前對餘華的作品也略有接觸,他筆下的`杯具一向是這樣,大體上看似不卑不亢,糅合到一齊的時候又讓人受不了。當你讀完整個故事,回頭整理這個完整的故事的時候,才會不情願、不忍應對的發現,原先把任何一個故事單獨拿出來分析的時候都能真實的感受到那種撕心裂肺的痛,難以承受的痛。他不屑於寫那些下里巴人,而是用一些看似荒誕的故事,講述着高度真實的生活。

文字裏的安靜,冷漠,無形間渲染了一種壓抑沉悶的氣氛,不斷的痛苦從而不斷的期待,想發泄卻又束手無策,只能完整的看完,被這種單純痛苦所擺佈,甚至是被玩弄於股掌之中,令你無法自拔,也不想自拔。當你痛到麻木的時候,才能看清現實,在簡單單純的感情裏看待理解生命,好好活着。餘華深沉的講述着生命的杯具,

對於杯具這件事我也有一點自我的看法,人之所以喜歡看杯具,喜歡被這種杯具所打動,無非是想尋求自我安慰。

《活着》讀後感 篇10

這是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閲讀體驗,相信所有讀完《活着》的讀者還都能記得這本書帶來的心理恐懼經歷。

餘華冷靜地敍述着生活的殘酷,他就像一個理智的外科醫生用手術刀慢條斯理地將生活的殘酷本質從温情脈脈的仁義假象中解構出來。每一次看到富貴可能會往美好方向發展的時候,作者緊接着都會無情地把這些幻想一一擊破,甚至可以説是用更加殘忍的方式將富貴推到了更加悲慘的境地。

閲讀的過程中我不斷地被強烈的情感衝擊着,迫不及待地將整本書讀完,闔上書本,胸口似乎被幾大團棉花堵着,悲慟到了極致,只能無言。很難想象在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那些事情的`情況下,我這個八零後竟然會被感染到了如此境地。看完了這本書,難以名狀的複雜情緒揮之不去,是悲哀,是壓抑,是無奈,又或者是其他,無話可説,言語在此蒼白無力。

人是會思考的蘆葦,生命如此脆弱,可是又如此頑強,就像富貴在經歷了親人一個接一個的死亡後還能和老牛在陽光下回憶。或許這樣的苟延殘喘已經不是悲劇所能形容,可是痛苦到了極致就帶來了麻木,之後人反而得到超脱。

對於富貴而言,他不會考慮“人活着為了什麼,人為什麼活着”這樣追問生命終極意義的大問題,活着就是他與生俱來的本能,活着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餘華似乎要告訴我們:本質上,人活着本身除了活着以外,並無任何意義。那麼如果一定要賦予意義的話,那麼唯一可以算作意義的,恐怕只有活着本身了。

《活着》讀後感 篇11

《活着》的主人公福貴,經歷了從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的歲月;經歷了人一生中的.大喜與大悲。他死了爹孃,也喪了兒女。説他可憐,也是,也不是。至少,他,還活着。

他曾經年少輕狂,賭博輸光了家產,從遠近聞名的徐大地主變成了貧農。而取代他的龍二,在解放初期時就被槍斃了。他這算是撿了一條命嗎?

又曾經,他被抓去當兵,在軍營中度過了好幾度春秋。多少人的生命在可怕的戰爭中失去,而福貴還是倖免於難,挺到了戰爭結束。這又算是撿了一條命嗎?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究竟是為了什麼?為了金錢?為了名利?不!只是為了活着!如果人死了,那還講什麼金錢,什麼名利啊!你來了,並沒有帶來什麼,那你走了,也不能帶去什麼。你是清清白白來的,就得清清白白地走。任何人都是一樣。所以,活着只是為了活着。

雖福貴失去了一雙兒女,還沒有了温柔賢惠的妻子家珍,但他還是得活着。從人性的角度上看,他確實很可憐。但是生活總是這麼艱辛、殘酷和神祕莫測。活着的確很難,他飽受着歲月的風吹雨打,但,他還活着!

在生活中,福貴他幾乎一無所有。在別人眼中看來,他也只是一個瘋瘋癲癲的糟老頭子。可是他至少還有一樣失去了就再也得不到了的無價之寶,那就是——生命!

《活着》讀後感 篇12

昨天剛讀完的,後面苦根死後心情徹底崩了,那時候舍友都沒睡,開着燈,説着話,我那時候什麼都不想説,就感覺心口悶悶的,壓得我喘不過氣來,想放聲大哭一場。

有慶死了,那個活潑懂事的少年死了,那個跑幾裏只為回家給羊喂草的少年死了!鳳霞死了,那個內心柔軟,卻因為聾啞,被受欺負;好不容易過上好日子,卻難產出血死亡的女子呀!家珍死了,出身富貴,卻跟着福貴甘願吃苦的,得了軟骨病還堅持幹活,只怕少掙了公分拖了後腿的悲催而又堅強的女人呀!二喜死了,那個偏着頭,不嫌棄鳳霞殘疾的青年,那個疼愛鳳霞,在鳳霞死時無措痛苦的男人,那個在鳳霞死後,揹着苦根,照顧着岳父,擔起這個家得好父親,好女婿的人死了,被水泥塊砸死的呀!

苦根死了,那個能説會道,會因有個小鐮刀高興地幹活越來越起勁的`小男孩;會懂事的從筐裏拿下兩棵白菜對福貴説着“這下輕點了吧”的小少年死了,最後居然因為吃豆撐死了,聽着可搞笑,可背後是説不盡的心酸。都死了,都死了,就剩福貴了,就剩他了,哦,不對,還有老牛,那頭有着許多名字-有慶,鳳霞,家珍,二喜,苦根,和福貴一樣很老很老的牛。死了,死了,剩下一人一牛,每天看着日出日落,就這樣活着,也不知道還能活多久!

《活着》讀後感 篇13

《活着》是一本有生命、有感染力的書。我深深記得初讀《活着》的感受,從初始的悠然到其後的凝重,翻動書頁的手指愈漸遲疑,我感到心中似乎有一種隱祕的期待——呼喚着一個轉折,一個讓主角福貴走向幸福的轉折,然而,我失望了,作者是那麼的殘忍與吝嗇,我幾乎是一路心痛地讀到最終。當我滿心酸楚地合上書頁,猛然望見封面一襲鮮血般的暗紅:刺目一如長長傷口上的血淋淋,卻又宛如生命勃勃的湧動……我的淚直直地落下來了。

從一個少爺吃喝嫖賭到最終敗壞家業,淪落到為餬口而下地,他摯愛的親人一個一個地逝去——老母病死、幼子因抽血猝死、妻子得病先他而去、聾啞女兒鳳霞難產而終、女婿被鋼板所夾意外慘死,只留下一個小小的孫子苦根,竟也在那個飢餓的年代裏,活活噎死。他佈滿老繭的粗糙的黝黑的`手掩埋了所有的親人與淚水,最終只孑然一身與牛相依。他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這應是一個杯具吧。然而他淡淡地講述着,沒有大悲大慟,這個被厄運磨礪了一生的人居然嘿嘿地笑着。

這種生命的韌性似乎講述着人生絕望的不存在。福貴的人生,彷彿是一株盤剝的冬筍——一層層褪去人生的虛華、一層層撕扯掉人生幸福的依靠,一層層摧毀着人的堅強。可到最終,白嫩嫩的,卻剩下一個人最柔軟、最純淨的人的秉性,只剩下人生存在的唯一的理由——活着,為了活着而活着。活着,執着地活着——已成為一個唯一能描述福貴的形容,也是對福貴的最好的肯定與頌讚。

日記
週記
小説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