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讀後感 > 《我們仨》讀後感範文(通用3篇)

《我們仨》讀後感範文(通用3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閲讀: 1.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們仨》讀後感範文(通用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們仨》讀後感範文(通用3篇)

《我們仨》讀後感1

中學的時候,我就聽説過錢鍾書與楊絳的名字以及他們之間的愛情,卻沒有閲讀過一本,包括《圍城》。近期心情多有不佳,於是不斷閲讀,不知為何,突然想起了楊絳先生,以及她寫的《我們仨》。

這本書我是在微信閲讀中看完的(通常我只看紙質版,但這次微信閲讀居然給了我一週的會員權利,讓我可以隨時在微信閲讀),閲讀過程中得知小帥以及她的朋友也在看這本書,世間的事情就是這麼的巧妙:當你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於是你會發現,你身邊有許多人也在做着同樣的事情。

如果要用簡練的語言來總結,應該是楊絳先生在書本末提到的一句話:”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楊絳用白描的手法,描述了她與錢鍾書先生以及女兒阿圓的一生,一個女人的一生,一個家庭63年的風風雨雨、點點滴滴。凝練的字句、平靜的敍述、鮮明的`人物,大多數時候都覺她彷彿一個旁人一般,卻能步步引人入勝。從民國到新中國,人們經歷了許多的苦難,但在書中從不見過度的呻吟,看不到生離死別的過分的哀痛,看不見抱怨,這種豁達的情懷以及處世之道,是我非常的佩服的。如果我也活在那個年代,我會怎麼樣去面對這般生活呢?

我無法在一夜之間表達完自己所有的感情,只知道這段時間的不停閲讀,性情逐漸得到了改變,刺頭在逐漸拔去。放不下的,學着放下,拿得起的學着拿穩。

《我們仨》讀後感2

“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這一句平實的話語,卻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份厚重的愛與刻骨銘心的思念。

楊絳先生的敍述,含蓄、節制、內斂、細膩,卻有那難以言表的親情和憂傷瀰漫在字裏行間,讀下來會覺得心裏有股暖暖的涓流在徐緩間流動,烘得全身都有説不出的共鳴感覺。平和自然的風格,行雲流水般的語句,一位失去老伴和女兒的老婦,在經歷了“相守相助,相聚相失”之後,將這淡淡的悲哀和懷念娓娓道來。平淡、平靜、平和的文字,卻如此深刻地震撼着我的心,讓我的心思跟隨楊先生的回憶一起走過了這個家庭已經經歷過的那幾十年的風風雨雨、聚散離合。

鍾書彌留之際,“還問我做夢不做。我只是明白了。我曾做過一個小夢,怪他一聲不響的忽然走了。他現在故意慢慢兒的`走,讓我一程一程送,儘量多聚聚,把小夢拉成一個萬里長夢。”他對她説的最後一句話是:“絳,好好裏。”讀到這裏,我似乎感同身受,也淚如雨下。在古驛道上,他們三人往返奔波,格外的辛苦,格外的漫長。在這古往今來人人必經的人生的最後旅程中,他們三人相聚、相守、相失。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曾有的歡樂,而今的寂寞,天人相隔,往事皆隨風遠去。《我們仨》,文字簡單平實,不慌不忙,娓娓道來,如清風一樣,拂面而來的是一陣陣幽香。

《我們仨》讀後感3

楊絳先生著書《我們仨》,我再一次細細品味了一遍,而這次閲讀完,我決定把內心的感受寫下來,並將在未來的時光中持之以恆寫讀後感,以此激勵自己不斷讀書不斷進步。

楊絳先生百歲高齡提筆寫書,令人敬仰,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書中講述了楊絳先生重温與丈夫錢鍾書、女兒錢瑗一家三口共同生活的歲月,那些單純樸素又盛滿温情的親情故事。全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作者用獨特夢境的形式講述了最後幾年中一家三口相依為命的情感體驗;第二部分,用平實感人的文字記錄了自1935年7月伉儷二人赴英國牛津求學並在牛津喜得愛女,回國後直到1998年女兒和丈夫相繼去世,63年間這個家庭鮮為人知的'坎坷歷程,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難忘經歷。

如果讓我寫“我們仨”,我也會像錢瑗一樣,儘管到了六十歲的時候還是會細細回憶我和我的父親母親,我們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點滴生活。我會寫父親是多麼疼愛我,從小到大對我不打不罵,以身作則,以理服人;我會寫母親是怎麼教育我,做一個善良、誠實、勇敢、勤勞、平和的人。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人世間不會有小説或童話故事那樣的結局,也沒有永遠,當一家三口相聚相守時,要時常想到人生道路盡頭總會相散,珍惜與家人的團聚,努力讓生活變得甜潤快樂,就如楊絳先生一家三口伉儷情深子女孝順,深愛“我們仨”。

日記
週記
小説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