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讀後感 >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5篇(實用)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5篇(實用)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閲讀: 9.6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蘇菲的世界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5篇(實用)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學啟蒙書,她用深入淺出的文字向每個讀這本書的人展示了哲學從古到今光輝的發展歷程。

從主人公蘇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信寫着:“你是誰”的信開始,整個歷程便開始了。在艾伯特的指導下,蘇菲特的指導下,蘇菲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對蘇格拉底和樹立的哲學有初步瞭解。她對文藝復興時期所認識的包括達芬奇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涉及藝術科學建築等許多方面。至於現代,艾伯特的哲學函授課包含了康德、黑格爾乃至馬克思的`哲學思想。看到這樣一部分作品,讓我看到了全世界的文明。

也許在蘇菲的所到之處,到處都凝結着文明與哲學的精華。看到這本書之後,我不僅學到了一些東西,而且更讓我心靈為之受到震撼。

我原本以為哲學不過只是一門不切實際的學科,但讀完這本書之後,我才發現我錯得有多離譜。我發現哲學是非常簡單的,在我們生活當中隨處可見的那都是哲學。哲學是天底下每個人都在乎都關心的一個學科。哲學可以解決的都是沒有科學方法可以證明的問題—比如善於惡、美與醜、生與死等。科學給予我們知識,然而只有哲學才給予我們智慧。

大家都來看《蘇菲的世界》這本書吧,相信它也會給你很大的震撼。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2

——對於死亡,每個個體必須面對的事實。死亡對於生,到底是處於怎樣的一個位置?死亡是否是生的對立面?死亡僅是肉體生命的終結,亦或者是抹殺一個人存在的完全終結?

村上春樹曾在書中寫道:“死並非是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也就是説,他認為,死亡並非是生命的.終點。這裏説的生命,並不僅僅是指生物學上的肉體。而是,一定有什麼東西,以某種方式,留在宇宙之中。

於是,這裏牽扯到了意識與物質。這是貫穿西方哲學家頭腦的若干問題之一。德謨克利特斯認為原子構成了萬物。構造物質的本質始終如一,億萬年前構造恐龍的某個原子同樣構造了今天的人類。可這裏顯然不能解釋超越物質以外的東西。到後來,柏拉圖來了,帶着他獨樹一幟的觀點:物質世界的背後,必定有一個實在存在,這個實在被稱為“理性的世界”。這個世界,是靠感知的,靈魂依附於肉體的存在,以某種方式在肉體的結束以後留存下來。然而,靈魂超越物質以外,如何證明靈魂的存在,又是另外的問題了。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3

“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兩個聽起來簡單的問題卻在這本書中變得神無法回答。

14歲的蘇菲在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一封沒有貼郵票的信。蘇菲不斷收到艾伯特的信件,因為他的問題使這個世界像謎團一樣在他的眼前展開。後來在艾伯特的指導下,蘇菲從哲學的搖籃,從雅典出發對蘇格拉底和他樹立的哲學有了初步的瞭解,她在文藝復興時期這一課主要認識了羅盤、火器、與印刷術這三大發明,蘇菲詳詳談運用了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的知識,想要解開這些謎團。可是,事實比她所想的更加怪異離奇。

品讀過《蘇菲的世界》後,我心中豁然開朗,對生命、宇宙萬物都有了一種説不出的感悟。這本書好似一曲可以浸透心靈的華美樂章。它使我如何去從哲學的角度觀察、理解這個的世界。我的腦中不斷映出“為什麼?”這三個字。

全世界有很多人信仰上帝的存在,可是“上帝是否存在?”、很多人説靈魂會升上天堂,可是“人死後是否還會有生命?”沒有書籍可以回答除了我們思考、思考、再思考。

孔子曾説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亞里士多德説:“人和動物有許多相同的特徵,但最明顯的'不同是人會思考。”英國經驗主義大師培根在其隨筆中寫道:“青年人思想活躍,富有創造力和想象力,有時靈感來臨如有神助。”這些話語都表達了思考的重要性,這也是這本書給我的另一大感悟。蘇菲從剛開始的什麼都不懂通過自己的思考和研究解決了艾伯特留給她的一道道哲學問題,這也是我最佩服她的地方。“思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如果一個人失去了思考的能力,那將是件多麼可怕的事情。我本就是要在不斷的思考中補全自己的思維漏洞,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

《蘇菲的世界》既是一個智慧的世界,又是一個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一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和對宇宙萬物的探索世界對我們來説是許多未知謎團的組合,是各種猜測與思考。

這本充滿哲學色彩的書,不僅解開我對這個世界的疑問,對宇宙萬物的探索和讚歎生命之美,對哲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更多的是從蘇菲身上帶給我的思考的力量。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4

《蘇菲的世界》以一個14歲小女孩的視角,帶我們瞭解哲學。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蘇菲的世界》裏面的極其巧妙的一個比喻——這世界是魔術師從帽子中拉出的兔子,所有的生物都出生於兔子的細毛頂端,剛開始,所有人都對這場戲法感到驚異,但年紀愈長,愈深入兔子的毛皮,只求温暖舒適,再不願爬出來看看這世界到底是怎麼回事。

我深以為然。起初,每個嬰幼兒都是在細毛頂端的,他們對一切感到好奇,竭力想看清楚兔子是如何從帽子中被拉出——即思考世界是如何被巧妙地創造出來。但魔術師的手太過巧妙,何況當局者迷,感到自己看不懂這巧妙的戲法後,多數人選擇了忽視,他們鑽入温暖的毛皮中,甘心在安全舒適的環境度過餘生,再也不對一切習以為常的事物抱有任何懷疑。唯有極少數人,一生站在危險的細毛頂端,用好奇的`眼光打量世界,以微小的力量探索未知,他們只是保持了對未知的敬畏與好奇,就站在了讓絕大多數人仰望的高度。醫生李文亮的離去,讓我再次對這個哲學上的問題產生了更多的思考:大多數人,即生活在兔子皮毛深處的人,失去了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敬畏心,取而代之的是本能的抗拒,他們習慣了固定的思維,甚至“人云亦云”,尤其是現在網絡上一些所謂的“科普”,讓人更加喜歡“拿來主義”,缺乏了自身獨立思考和做出判斷的能力。但有些人勇敢承認並努力學習,一點點讓自己的無知變為有知,從皮毛的深處向上攀爬,他們努力地攀爬着,同時也在呼喚,希望喚醒沉睡的人們。

人要有主見,要具備判斷是非的能力,才不會被別人的聲音所左右。願我們都保持着一顆警惕的心,不喪失自己的是非判斷能力,靠自己的腳走路,靠自己的腦袋思考。

文以治疾,書以療心。正如馮亦代先生言:“識得書報可以解無名之憂,治療心疾。”對於我個人而言,讀書思考是能夠提升個人品質的有效方法,在梳理事情時可從多個角度看待進展,讓人變得更有力量。正如眼前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一樣,我們要積極調整心態,不恐慌,獨立思考眼前發生的一切。所以,趁着年少好時光,讀書吧!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5

前後用了八天的時間結束了這部哲學入門級讀物《蘇菲的世界》。暫且不説我是否學到了什麼,但至少給我一些啟發。

之所以選擇《蘇》陪我度過這段艱難的時光,一是為了讓自己的思維忙碌起來,可以稍稍抽離瑣碎的日常做一些有價值的思考;另一方面人在身心脆弱的時候應該更容易感悟到生活中的哲理。因此,作為一個從未系統的瞭解過西方哲學史的哲學小白,趁着卧牀靜養的這段時間認真的啃下這塊骨頭。

費解是哲學類書籍的共性,但是這本書並不算枯燥,畢竟只是一本入門級讀物。同時作者構思精巧,以小説的形式把你帶入整個西方哲學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和15歲的小姑娘蘇菲一起看那些時空中閃現的哲人是如何解析生命和世界的存在。PS:做筆記很重要,否則很多章節要不斷的回看才能明白。

本書借艾伯特老師之口,向讀者介紹了由古至今在不同社會背景下提出了不同哲學理念的西方哲學家們。從古代的蘇格拉底、中世紀的奧古斯汀到文藝復興時期的培根、再到啟蒙運動時期的孟德斯鳩……顯然,歷史在不斷的發展,社會在不斷的進步,人類文明正在邁向更多的理性與自由。到目前為止,哲學家仍無法明確回答關於“存在”的問題,但是正因為他們在不斷的追尋這些問題的根本答案時,會發現許多其他問題有了更清楚明確的.解決方法。科學,研究,科技等都是哲學思考所帶來的副產品。因此,這也是哲學存在的意義。我思故我在。

故事的結尾是一個可愛的浪漫主義反諷,謎中謎,局中局!就像諾瓦里斯所説“人世變成了一場夢,而夢境成了現實”。何必要去計較夢境與現實,人生最大的樂趣就在於它的未知性,既來之則安之,我們存在的意義就是要創造自己的人生,這是使命,不管你是活在夢境還是現實…….

關於哲學:科學給了我們知識,只有哲學賦予人智慧。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6

《蘇菲的世界》起初聽到這個書名我還以為這也許是一本類似於小孩子探險的故事。直到翻開它我才知道…呵,大相徑庭。

《蘇菲的世界》用小女孩蘇菲莫名其妙收到一位不知名人物寫信教授的哲學課程講述的從最早自然哲學到近現代的哲學家們代表性的哲學理論。

首先,我覺得這本書講哲學知識是次要,它提醒我們保持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是重新喚醒我們的好奇心才是它的主要目的吧!書中把我們比作生活在兔子身上的微生物,而大人們隨着對外界的熟知,開始安於循規蹈矩的生活,不想知道生活中的一切的來由,也懶得去想“為什麼”。這使我想到小時候見到什麼都想問,但大人們經往也回答不出什麼讓我滿意的答案。久而久之,有時見到不懂的'事情,想再問句為什麼時,心裏卻早就知道得不到什麼解釋。於是便只默默地想着。後來也便只粗略地看過,連想也不想,因為也得不出結果來。那些哲學家們便是似乎對每個事物都有無數疑問,同樣也沒人能為他們解疑答惑,但是他們卻不會就此置之不理,而是去學習更多知識去解釋這一花一草的來由而不是隻會欣賞。因此,我們應該保持好奇,相信一切都會有可能發生,而且也許現在所謂的不可能未來會成為我們生活中最平常不過的一小部分呢?

其次,我覺得哲學家們提出的一切都是相互矛盾的,這樣很快從這個思維跳到另一個思維,一時間讓人很難理解和轉變。這也許就像有時做題時,我都搞不懂自己在想什麼,等到終於七拐八繞地想出來下次再看這題卻怎麼也統不到原本的思路上了。有很多哲學家會想出兩種完全對立的觀點,讓這兩種觀點在自己腦中來回交替,好像是在不斷交換立場與自己的另一觀點對抗。在我看來,這是很讓人無法理解並且不可具體想象的。原來我以為我知

道哲學家就是那些提出種種為世人所流傳的科學或對人生的理論看法的。但現在我發現我好像並不理解哲學家到底是做什麼的,並且越想方設法地理解反而越糊塗。

總體而言,我覺得看了《蘇菲的世界》讓我腦子裏一團亂麻。有時我甚至想我們或也是一個書中的角色,那如果是這樣我們完全可以像蘇菲一樣,自己來把握自己的命運讓自己的活更充實。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7

今天,我來到了書城,拿着一瓶礦泉水就直奔向三層,拿起書來就津津有味的讀着,忽然,手碰到了一本書,名叫《蘇菲的世界》,我對它的名字很感興趣,便拿起來看了。

故事中説的是一個14歲的少女蘇菲在某天回家時發現了一封信,上面只有簡短的三個字:“你是誰?”信封上清楚地寫上了“苜蓿路三號,蘇菲收”,上面並沒有寫上寄信人的名字,也沒貼郵票,這個神祕的.信使蘇菲陷入了一陣沉思。就這樣,在某個神祕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蘇菲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情的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加怪異、更加離奇。

《蘇菲的世界》,既是智慧的世界,也是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世界對於我們來説,是許多未知之謎的組合,是各種猜測的集結,人窮盡一生也不會知道全部事情的經過和開頭,只有無憂無慮地過上每一天,才算是人生。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8

14歲的少女蘇菲在放學回家後收到了兩封奇怪的信: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從此開始,蘇菲的命運改變了。在一位神祕導師的引導下,蘇菲開始學習哲學,試着破譯這個世界的謎團。但是蘇菲發現這個世界遠比她想象中更離奇古怪……

一開始,我真的以為這是一本偵探小説,否則怎會如此引人入勝?讀着讀着,才發現這是一本關於哲學的書,我今年12歲,上五年級,在我的概念裏只知道有哲學家的'存在,並不明白哲學是怎麼回事。媽媽説,哲學這個詞,解釋起來有點複雜,可以打個比方,醫學家研究怎麼治病救人,植物學家研究怎麼栽培植物,使花開得更好看,果實結得更豐滿,味道更鮮美,史學家研究國家政權怎麼興盛怎麼衰亡。哲學家呢,不研究具體的東西,他們會把剛才那些學者的成果進行一一比較,發現不管是人也好,植物也好,國家政權也好,它們都得符合一個生長、興盛、衰弱、死亡的過程,沒有例外。哲學家就會把這個過程用到其它地方,分析其它事物,比如動物、人性、等等。所以哲學應該就是研究事物普遍規律的一門學問。

如此説來,哲學應該枯燥乏味、神祕而深奧的,可《蘇菲的世界》卻如此生動,它刻畫的蘇菲就是一個勇敢、聰明的女孩,她有着強烈的好奇心,有不斷探索這個世界的慾望,從蘇菲身上,我也開始學會了思考,人必須得保持一顆“好奇”之心,我知道天是藍色的,草是綠色的,這種理所當然的存在讓我失去了思考的價值,就像學習,對書中的知識、老師傳授方式,從不咀嚼就欣然吞下。一個人失去了好奇心,便也失去了對事物探索的精神,進而我們的思維開始被固定,最後因為惰性變得呆板,毫無創新可言。

多對這個世界問幾個為什麼,你會發現這個世界的一切好像也不是那麼理所當然的存在着。《蘇菲的世界》是值得一讀的,它所展示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哲學,更多的還是關於生命等的有意義的問題,它讓我學會了用哲學的角度,重新看待世界,重新認識自己。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要用它來尋找光明!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9

我們平時通過看一些課外書,科幻小説,電影、新聞等等,也會發問,世間真的有外星人嗎?

外星人是什麼樣的,我想,讓大家畫出來的話,也許大家都會畫出類似人類一樣的生物,即使不是這樣,也會畫出自己身邊熟悉的事物,如果狗會畫畫的話,也許會把它畫成狗的摸樣呢。

因為我們已經熟悉了這個世界,覺得任何事都是理所當然的,好比我們人類是哪兒來的,對於是某種生物進化來的回答,一點也不吃驚,而我不能確定一定是這樣的,就算是這樣,這種生物又從哪來?創造它的又是誰?創造宇宙的`又是誰?創造宇宙的又是從何而來?這一切都是我們無法想象的。我們喪失好奇心的同時,喪失了一種極為重要的探索能力,生命是如此的神祕。

走進哲學的世界,身邊的事物都會變得不同,人為什麼會説話?魚為什麼有尾巴?都是有趣的,而我們無法理解,無法表達。

看了這本書,我懂得,不管爸爸媽媽幫我把路鋪的有多麼好,最後還是要我自己走。我要自己揚帆起航,途中肯定會遇到風浪,我要自己頂過去。發現問題,微笑着解決問題。

《蘇菲的世界》——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0

最近,在老師的推薦下看了《蘇菲的世界》這本書,它是一本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哲學書,書的作者是喬斯坦·賈德。該書講述的是一名15歲的小姑娘蘇菲,她生活在挪威一個風景秀麗的小地方,過着普通的快樂生活,可自從一個不請自到的哲學老師艾伯特突然走進她的生活,蘇菲的世界便完全改變了。作者藉助艾伯特給蘇菲上的哲學課而將一整部西方哲學簡史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讀者們婉婉道來。

書中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一封神祕的信。心中的兩個問題: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深深的吸引了她。從此,在神祕的 艾伯特老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學習哲學這門課程,開始思索大哲學家們思索的根本問題。與此同時,這位老師不斷送來的信,讓世界謎團般在她眼前展開。蘇菲企圖用自己的常識與悟性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比這更怪異……

我們沿着蘇菲的足跡尋找神祕的老師和從未謀面的席德。主線與副線自然交織,渾然天成,足見作家藝術修養之高。但更令我們歎為觀止的是:作家靈活而嫻熟的運用淺顯生動的語言講述哲學家的故事、分析哲人的觀點、探究哲學的真諦。

《蘇菲的世界》是將藝術與學術完美結合,通過我們熟悉的載體傳達我們陌生的信息。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1

我好奇,14歲的蘇菲怎麼能消化巜命運》這樣的主題,至少我已經歷了歡樂和挫折,體會過命運的變奏,稍有感悟,翻閲此書還是需要時間的,蘇菲怎能塞的進這説不清道不明的幽幽?

冷靜回憶逝去的半生,猶如上溯一條綿長的河流,半百的我仍然對《蘇菲的世界》這本充滿好奇與驚喜。不是經常聽到“心比天高,命比紙薄”?不是都認同“性格決定命運”之類?不是經常有人去“算命”,更有“宿命論”的命中註定等等。被命運捉弄時的我,基本的選擇是小喜愛地退縮與逃避,不是説“退一步海闊天空嗎”?畢竟“不能拿雞蛋碰石頭”;滿足安樂時的.我,又相信感恩帶來的好運 ,更加篤信命運的好壞與自身的努力有着莫大的關聯。不長的生命過程,演繹粉無非悲喜兩劇,一片喧譁,終歸淡然。如何經營盈虧得失,需要知識、技術、手段,每個人都是親自操盤着。我悟性晚開了,認為:生命不過是上蒼借你一用的資本,不在於長而在於精。碌碌無為肯定不行,積極進取彰顯自我價值的人生才算精彩。可是馬上發現,那些沒有精彩人生的一樣走過來,現在又在同一起跑線上進行健康的賽事,這又怎麼解釋呢?前面已經清零了(積分有的),到底誰是人生贏家還真不知道,沒有答案!

一盤棋,下錯了,至誠的悔意還可以重下一盤。人生短短几十年,誰也逃不過命運的安排,這盤棋選擇認真下還是隨遇而安?估計口是心非的答案一籮筐吧!那麼命運又是什麼?是我的追求?我追求過什麼?一份彼此相愛的家庭結構?一份穩定的工作和收入?一份難忘的經歷?有不追求金錢和名利的人嗎?沒有權力,又怎能為理想奮鬥?是什麼,才能讓我在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在心中對自己説:我追求過,我沒有後悔過我的追求,這就是人生嗎?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它又是萬萬不能的。這是什麼話在激勵我走向終點?權利的誘惑在人之初性本善面前是那麼的不堪一擊,那顆鮮紅地心悄然與不經意之間,被一層薄紗輕輕地蒙上了。 這是錯?什麼才是正確的?至少,蘇菲的腦海塞不進這些!如果蘇菲到中國來生活會有怎樣的結果,這位單純的14歲女孩會給我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2

我們在本週閲讀了《蘇菲的世界》一書,這本書為我打開了啟蒙哲學的大門,下面就是我對這本書的一些瞭解和看法:

《蘇菲的世界》是由挪威哲學教師喬斯坦賈德編著。是一本風靡世界的大師之作。這本書以信件的.形式,由一個14歲女孩蘇菲的視角為起點,徐徐展開了記載有關思考和哲學的輪廓的畫卷。

從信箱裏的第一封神祕來信開始,由最基本的“你是誰?“”世界由何而來?“到有關與各個哲學家的思想流派,神話故事以及文學藝術,乃至各種自然科學。在不斷的瞭解,學習與思考中,我們對哲學有了一定的認識。跟隨着蘇菲和艾伯特的腳步,我們也展開了這場有關哲學的遊歷。艾伯特的語言生動形象,在引發蘇菲興趣的同時也使讀者的好奇心得到了滿足。

笛卡爾曾經説過“我思故我在。“少女蘇菲正是通過對事物不斷的思考感知到了自我存在的意義與價值。生命是如此的美麗,又是如此的不可思議。假如我們停止了思考,也就不能明瞭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偉大。世界太大,而我太小,也許我無法以自己渺小的生命丈量宇宙的寬度。可我相信,這本書將會喚起每個人對於探索生命和宇宙的熱忱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好奇與關懷。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3

“我是誰?”“世界從哪裏來?”簡單又深邃的問題,它帶着蘇菲,也帶着我進入了一個充滿哲學智慧的世界。

喧囂的世界,浮躁的人生,在追尋世界本源問題的答案時,開始無措。名字是代號,而很大程度上卻成了認識自己的障礙,拋卻姓名、外貌,是否真正審視過自己的本質?是弗洛伊德所述的“本我、自我、超我”的陳述?哲學是美好的,如果僅停留在糾纏“我是誰”的問題中,並不是其本意,它引導人們透過現象來思考事情的本質。從哲學的思維,從更深的角度、更高的`高度來了解問題。

哲學界的先驅們他們在不斷的肯定、否定、又在肯定,否定中前進和昇華,世界真是充滿矛盾,而所有事情都在矛盾中不斷前進。哲學家們不知是怎樣的一種精神境界,一種多麼強大的內心世界?經歷迷失的彷徨,體驗肯定的滿足,又要飽嘗否定的困惑。

《蘇菲的世界》挺難的,有些言論還需靜下心來細細品嚐,真是夢的世界,智慧的世界。發現自己一不留神就不懂所云,不解其意。但是它讓我靜下來掩卷思索,要好好地去看這個世界,看看真實的自己。好好關愛自己,愛世界的一切美好。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4

這本書用一個故事的形式很有趣味性,來講了周學的變遷歷史,隨之而來的是一大串謎底,讓人越發得琢磨進去,更想了解到事情的原委。關於哲學的歷史,之前我讀過羅素的《西方哲學簡史》,對於大概的西方哲學的變遷有了一定的瞭解。而這本書,將羅素以後的東西都補充了過來了。但是對於。弗洛伊德 ,能否作為一個哲學家,我還是覺得有點異議的,他,只是一個精神分析引論的心理學家,怎麼能和哲學扯上關係?這點我感覺很不認同,但是這本書我是很推薦的。他深入淺出地講了從伊甸園到近代的哲學變化。

不知道每個人,在夜晚抬頭仰望星星的時候,是否會想到,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 這個世界會是怎麼樣的?真的是我們感官所看到那個世界嗎?《蘇菲的世界》也是我們的.世界,我們要永遠保持着一顆好奇的心去探尋這個世界的真理,宇宙的未來總是要被我們探索的。讀完了這本書,你我別忘了仰望天空,因為還有很多未知領域等待你去探索!哲學也是如此,讀哲學就是讀世界!讓我們讀懂哲學,增添人生智慧。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5

這本書主要講了,14歲少女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前展開。在一位神祕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她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天后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這本書從哲學的角度向人們解釋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形成與發展,告訴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世界。原來我覺得哲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無趣的,但《蘇菲的世界》一書卻千差萬別。

它向讀者描述哲學的同時,靈活的運用了語言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使讀者時產生一種像讀偵探小説般的心情,如同現代版的愛麗絲夢遊仙境文。中的蘇菲她具有濃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這使她走上了通往解開世界謎團和哲學的大門。並且,蘇菲她還具有持之以恆,鍥而不捨的精神。這一點十分值得我們學習。只有有了持之以恆,鍥而不捨的精神,我們才能夠去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蘇菲的世界》是要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

日記
週記
小説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