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TAG信息列表 > 

後漢書的精選大全

《後漢書》志第十 天文上

《後漢書》志第十 天文上

王莽三光武十二《易》曰:“天垂象,聖人則之。庖犧氏之王天下,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象於天,謂日月星辰。觀法於地,謂水土州分。形成於下,象見於上。故曰天者北辰星,合元垂耀建帝形,運機授度張百精。三階九列,二十七大......
09-28
後漢書的名言

後漢書的名言

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後漢書2、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後漢書3、不患位之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夥,而恥知之不博——後漢書4、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後漢書5、誰新天轉乾坤——後漢書6、知者不危眾以舉事,仁......
07-27
《後漢書志百官五》原文

《後漢書志百官五》原文

州郡縣鄉亭裏匈奴中郎將烏桓校尉護羌校尉王國宋衞國列侯關內侯四夷國百官奉外十二州,每州刺史一人,六百石。本注曰:秦有監御史,監諸郡,漢興省之,但遣丞相史分刺諸州,無常官。孝武帝初置刺史十三人,秩六百石。成帝更為牧,秩二千......
10-19
《後漢書》卷十三 隗囂公孫述列傳第三

《後漢書》卷十三 隗囂公孫述列傳第三

隗囂字季孟,天水成紀人也。少仕州郡。王莽國師劉歆引囂為士。歆死,囂歸鄉里。季父崔,素豪俠,能得眾。聞更始立而莽兵連敗,於是乃與兄義及上邽人楊廣、冀人周宗謀起兵應漢。囂止之曰:"夫兵,凶事也。宗族何辜!"崔不聽,遂聚眾數......
07-23
《後漢書》卷八十一 獨行列傳第七十一

《後漢書》卷八十一 獨行列傳第七十一

孔子曰:"與其不得中庸,必也狂狷乎!"又云:"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此蓋失於周全之道,而取諸偏至之端者也。然則有所不為,亦將有所必為者矣;既雲進取,亦將有所不取者矣。如此,性尚分流,為否異適矣。中世偏行一介之夫,能成名......
09-28
《後漢書》卷十六 鄧寇列傳第六

《後漢書》卷十六 鄧寇列傳第六

鄧禹字仲華,南陽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誦詩,受業長安。時光武亦遊學京師,禹年雖幼,而見光武知非常人,遂相親附。數年歸家。及漢兵起,更始立,豪傑多薦舉禹,禹不肯從。及聞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於鄴。光武見之甚歡,謂曰:"我得......
07-23
《後漢書》卷四十五 袁張韓周列傳第三十五

《後漢書》卷四十五 袁張韓周列傳第三十五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陽人也。祖父良,習《孟氏易》,平帝時舉明經,為太子舍人;建武初,至成武令。安少傳良學。為人嚴重有威,見敬於州里。初為縣功曹,奉檄詣從事,從事因安致書於令。安曰:"公事自有郵驛,私請則非功曹所持。"辭不肯受......
09-28
《後漢書》卷三十二 樊宏陰識列傳第二十二

《後漢書》卷三十二 樊宏陰識列傳第二十二

樊宏字靡卿,南陽湖陽人也,世祖之舅。其先周仲山甫,封於樊,因而氏焉,為鄉里著姓。父重,字君雲,世善農稼,好貨殖。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財,子孫朝夕禮敬,常若公家。其營理產業,物無所棄,課役童隸,各得其宜,故能上下戮力,財利歲倍,至乃開......
09-28
《後漢書》卷七十 鄭孔荀列傳第六十

《後漢書》卷七十 鄭孔荀列傳第六十

鄭太字公業,河南開封人,司農眾之曾孫也。少有少略。靈帝末,知天下將亂,陰交結豪傑。家富於財,有田四百頃,而食常不足,名聞山東。初,舉孝廉,三府闢,公車徵,皆不就。及大將軍何進輔政,徵用名士,以公業為尚書待郎,遷待御史。進將誅閹官......
09-28
《後漢書》卷六 孝順孝衝孝質帝紀第六

《後漢書》卷六 孝順孝衝孝質帝紀第六

孝順皇帝諱保,安帝之子也。母李氏,為閻皇后所害。永寧元年,立為皇太子。延光三年,安帝乳母王聖、大長秋江京、中常侍樊豐譖太子乳母王男、廚監邴吉,殺之,太子數為歎息。王聖等懼有後禍,遂與豐、京共構陷太子,太子坐廢為濟陰王......
07-22
《後漢書》卷八十七 西羌傳第七十七

《後漢書》卷八十七 西羌傳第七十七

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別也。其國近南嶽。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關之西南羌地是也。濱於賜支,至乎河首,綿地千里。賜支者,《禹貢》所謂析支者也。南接蜀、漢徼外蠻夷,西北接鄯善、車師諸國。所居無常,依隨水草。地少五穀,以......
09-28
《後漢書卷一》閲讀訓練

《後漢書卷一》閲讀訓練

(1)世祖光武皇帝諱秀,字文叔,南陽蔡陽人,高祖九世之孫也。光武年九歲而孤,養於叔父良。(2)六年春正月辛酉,詔曰:“往歲水、旱、蝗蟲為災,谷價騰躍,人用睏乏。朕惟百姓無以自贍,惻然愍之。其命郡國有谷者,給稟《説文》:“稟,賜谷也。......
10-19
《後漢書》卷五十六 張王種陳列傳第四十六

《後漢書》卷五十六 張王種陳列傳第四十六

張晧字叔明,犍為武陽人也。六世祖良,高帝時為太子少傅,封留侯。晧少遊學京師,永元中,歸仕州郡,闢大將軍鄧騭府,五遷尚書僕射,職事八年,出為彭城相。永寧元年,徵拜廷尉。晧雖非法家,而留心刑斷,數與尚書辯正疑獄,多以詳當見從。時安......
09-28
《後漢書》志第十七 五行五

《後漢書》志第十七 五行五

射妖龍蛇孽馬禍人痾人化死復生疫投蜺《五行傳》曰:“皇之不極,是謂不建。厥咎眊,厥罰恆陰,厥極弱,時則有射妖,時則有龍蛇之孽,時則有馬禍,時則有下人伐上之痾,則時有日月亂行,星辰逆行。”皇,君也。極,中也。眊,不明也。説雲:“此沴......
09-28
《後漢書》卷二 顯宗孝明帝紀第二

《後漢書》卷二 顯宗孝明帝紀第二

顯宗孝明皇帝諱莊,光武第四子也。母陰皇后。帝生而豐下,十歲能通《春秋》,光武奇之。建武十五年封東海公,十七年進爵為王,十九年立為皇太子。師事博士桓榮,學通《尚書》。中元二年二月戊戌,即皇帝位,年三十。尊皇后曰皇太后。......
07-16
《後漢書》卷十八 吳蓋陳臧列傳第八

《後漢書》卷十八 吳蓋陳臧列傳第八

吳漢字子顏,南陽宛人也。家貧,給事縣為亭長。王莽末,以賓客犯法,乃亡命至漁陽,資用乏,以販馬自業,往來燕、薊間,所至皆交結豪傑。更始立,使使者韓鴻徇河北。或謂鴻曰:"吳子顏,奇士也,可與計事。"鴻召見漢,其悦之,遂承製拜為安樂令......
07-23
《後漢書》卷七十九上 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上

《後漢書》卷七十九上 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上

昔王葬、更始之際,天下散亂,禮樂分崩,典文殘落。及光武中興,愛好經術,未及下車,而先訪儒雅,採求闕文,補綴漏逸。先是,四方學士多懷協圖書,遁逃林藪。自是莫不抱負墳策,雲會京師,範升、陳元、鄭興、杜林、衞宏、劉昆、桓榮之徒,繼踵......
09-28
《後漢書》卷七十四下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下

《後漢書》卷七十四下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下

譚自稱車騎將軍,出軍黎陽。尚少與其兵,而使逢紀隨之。譚求益兵,審配等又議不與。譚怒,殺逢紀。曹操度河攻譚,譚告急於尚,尚乃留審配守鄴,自將助譚,與操相拒於黎陽。自九月至明年二月,大戰城下,譚、尚敗退。操將圍之,乃夜遁還鄴。......
09-28
《後漢書·列傳第七十一》閲讀考題

《後漢書·列傳第七十一》閲讀考題

閲讀下文,完成第1722題。(18分)①範式,字巨卿,山陽金鄉人也。少遊太學,為諸生,與汝南張劭為友。劭字元伯。二人並告歸鄉里,式謂元伯曰:後二年當還,將過拜尊親,見孺子焉。乃共剋期日。後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請設饌以候之。母曰:二......
10-19
《後漢書》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傳第四

《後漢書》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傳第四

齊武王縯字伯升,光武之長兄也。性剛毅,慷慨有大節。自王莽篡漢,常憤憤,懷復社稷之慮,不事家人居業,傾身破產,交結天下雄俊。莽末,盜賊羣起,南方尤甚。伯升召諸豪傑計議曰:"王莽暴虐,百姓分崩。今枯旱連年,兵革並起。此亦天亡之時......
07-23
《後漢書》卷十二 王劉張李彭盧列傳第二

《後漢書》卷十二 王劉張李彭盧列傳第二

王昌一名郎,趙國邯鄲人也。素為卜相工,明星曆,常以為河北有天子氣。時趙繆王子林好奇數,任俠於趙、魏間,多通豪猾,而郎與之親善。初,王莽篡位,長安中或自稱成帝子子輿者,莽殺之。郎緣是詐稱真子輿,雲"母故成帝謳者,嘗下殿卒僵,須......
07-23
《後漢書》卷六十七 黨錮列傳第五十七

《後漢書》卷六十七 黨錮列傳第五十七

孔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言嗜惡之本同,而遷染之塗異也。夫刻意則行不肆,牽物則其志流。是以聖人導人理性,裁抑宕佚,慎其所與,節其所偏,雖情品萬區,質文異數,至於陶物振俗,其道一也。叔末澆訛,王道陵缺,而猶假仁以效己,憑義以......
09-28
《後漢書》卷四十下 班彪列傳第三十下

《後漢書》卷四十下 班彪列傳第三十下

主人喟然而歎曰:"痛乎風俗之移人也!子實秦人,矜誇館室,保界河山,信識昭、襄而知始皇矣,惡睹大漢之云為乎?夫大漢之開原也,奮布衣以登皇極,繇數期而創萬世,蓋六籍所不能談,前聖靡得而言焉。當此之時,功有橫而當天,討有逆而順人,故婁......
09-28
《後漢書》志第二十一 郡國三

《後漢書》志第二十一 郡國三

兗州陳留東郡東平任城泰山濟北山陽濟陰徐州東海琅邪彭城廣陵下邳◆陳留郡(武帝置。雒陽東五百三十里。)十七城,户十七萬七千五百二十九,口八十六萬九千四百三十三。〖陳留〗有鳴雁亭。〖浚儀〗本大梁。〖尉氏〗〖雍丘〗......
09-28
《後漢書》志第十九 郡國一

《後漢書》志第十九 郡國一

司隸河南河內河東弘農京兆馮翊扶風《漢書·地理志》記天下郡縣本末及山川奇異、風俗所由,至矣。今但錄中興以來郡縣改異及《春秋》、三史會同征伐地名,以為《郡國志》。凡《前志》有縣名今所不載者,皆世祖所並省也。前無......
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