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TAG信息列表 > 

集註的精選大全

《論語集註》鄉黨第十

《論語集註》鄉黨第十

鄉黨第十楊氏曰:“聖人之所謂道者,不離乎日用之間也。故夫子之平日,一動一靜,門人皆審視而詳記之。”尹氏曰:“甚矣孔門諸子之嗜學也!於聖人之容色言動,無不謹書而備錄之,以貽後世。今讀其書,即其事,宛然如聖人之在目也。雖然,聖......
09-05
《孟子集註》滕文公章句下

《孟子集註》滕文公章句下

滕文公章句下凡十章。陳代曰:“不見諸侯,宜若小然;今一見之,大則以王,小則以霸。且志曰:‘枉尺而直尋’,宜若可為也。”王,去聲。陳代,孟子弟子也。小,謂小節也。枉,屈也。直,伸也。八尺曰尋。枉尺直尋,猶屈己一見諸侯,而可以致王霸......
09-05
《孟子集註》盡心章句上

《孟子集註》盡心章句上

盡心章句上凡四十六章。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心者,人之神明,所以具眾理而應萬事者也。性則心之所具之理,而天又理之所從以出者也。人有是心,莫非全體,然不窮理,則有所蔽而無以盡乎此心之量。故能極其......
09-05
《論語集註》里仁第四

《論語集註》里仁第四

里仁第四凡二十六章。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處,上聲。焉,於虔反。知,去聲。裏有仁厚之俗為美。擇裏而不居於是焉,則失其是非之本心,而不得為知矣。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09-05
《論語集註》述而第七

《論語集註》述而第七

述而第七此篇多記聖人謙己誨人之辭及其容貌行事之實。凡三十七章。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好,去聲。述,傳舊而已。作,則創始也。故作非聖人不能,而述則賢者可及。竊比,尊之之辭。我,親之之辭。老彭,商賢大夫......
09-05
《孟子集註》告子章句下

《孟子集註》告子章句下

告子章句下凡十六章。任人有問屋廬子曰:“禮與食孰重?”曰:“禮重。”任,平聲。任,國名。屋廬子,名連,孟子弟子也。“色與禮孰重?”任人復問也。曰:“禮重。”曰:“以禮食,則飢而死;不以禮食,則得食,必以禮乎?親迎,則不得妻;不親迎,則得......
09-05
《論語集註》學而第一

《論語集註》學而第一

學而第一此為書之首篇,故所記多務本之意,乃入道之門、積德之基、學者之先務也。凡十六章。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説、悦同。學之為言效也。人性皆善,而覺有先後,後覺者必效先覺之所為,乃可以明善而復其初也。習,鳥數飛也......
07-16
集註的詞語意思解釋

集註的詞語意思解釋

集註【意思解釋】集註1(精神、眼光等)集中:代表們的眼光都~在大會主席台上。集註2[jízhù]彙集前人關於某部書的註釋再加上自己的見解進行註釋,多用做書名。也叫集解或集釋。......
06-27
《論語集註》讀論語孟子法

《論語集註》讀論語孟子法

讀論語孟子法據清仿宋大字本補。程子曰:“學者當以論語孟子為本。論語孟子既治,則六經可不治而明矣。讀書者當觀聖人所以作經之意,與聖人所以用心,聖人之所以至於聖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所以未得者。句句而求之,晝誦而味之,中......
07-15
《論語集註》為政第二

《論語集註》為政第二

為政第二凡二十四章。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共,音拱,亦作拱。政之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德之為言得也,得於心而不失也。北辰,北極,天之樞也。居其所,不動也。共,向也,言眾星四面旋繞而歸向之也。為......
07-16
《論語集註》八佾第三

《論語集註》八佾第三

八佾第三凡二十六章。通前篇末二章,皆論禮樂之事。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佾,音逸。季氏,魯大夫季孫氏也。佾,舞列也,天子八、諸侯六、大夫四、士二。每佾人數,如其佾數。或曰:“每佾八人。”未詳孰是。......
09-05
《論語集註》讀書心得體會

《論語集註》讀書心得體會

我讀完《論語譯註》,也算是對《論語譯註》有了些瞭解,還有了些興趣,感到孔老夫子既有學問又有思想,一部《論語註釋》流傳至今好幾千年,被人們捧若聖經,怪不得譽為“半部論語治天下”。都説孔子弟子三千,賢士七十二,孔子最喜愛......
11-02
《論語集註》讀書心得

《論語集註》讀書心得

《論語集註》讀書心得1我讀完《論語譯註》,也算是對《論語譯註》有了些瞭解,還有了些興趣,感到孔老夫子既有學問又有思想,一部《論語註釋》流傳至今好幾千年,被人們捧若聖經,怪不得譽為“半部論語治天下”。都説孔子弟子三......
10-19
《論語集註》優秀讀後感

《論語集註》優秀讀後感

近年來,伴隨着中華民族在世界上的新崛起,對孔子的研究不僅僅是國內文化熱點,而且也成為全球文化熱點之一。孔子作為世思想閃爍着界十大文化民人之首,孔子的很多思想閃爍着人性的光輝,體現了人類的共同追求。世界禮貌的發展......
10-18
《孟子集註》公孫丑章句下

《孟子集註》公孫丑章句下

公孫丑章句下凡十四章。自第二章以下,記孟子出處行實為詳。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時,謂時日支幹、孤虛、王相之屬也。地利,險阻、城池之固也。人和,得民心之和也。三裏之城,七裏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
09-05
《論語集註》堯曰第二十

《論語集註》堯曰第二十

堯曰第二十凡三章。堯曰:“諮!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此堯命舜,而禪以帝位之辭。諮,嗟歎聲。歷數,帝王相繼之次第,猶歲時氣節之先後也。允,信也。中者,無過不及之名。四海之人困窮,則君祿亦永絕矣......
09-05
關於《論語集註》的讀書心得

關於《論語集註》的讀書心得

“不踐跡,亦不入於室”。昨日《論語》共修,老師講解此章。當時聽到,就覺驚心動魄,感慨不已。今日重聽錄音,仍有步步驚心之感。遂整理成文,以享諸位:為何學?有些人天生淳樸,為人厚道,在一般人眼裏也確實是好人。這樣的人,常常對......
10-18
《孟子集註》公孫丑章句上

《孟子集註》公孫丑章句上

公孫丑章句上凡九章。公孫丑問曰:“夫子當路於齊,管仲、晏子之功,可復許乎?”復,扶又反。公孫丑,孟子弟子,齊人也。當路,居要地也。管仲,齊大夫,名夷吾,相桓公,霸諸侯。許,猶期也。孟子未嘗得政,醜蓋設辭以問也。孟子曰:“子誠齊人也......
07-16
《論語集註》先進第十一

《論語集註》先進第十一

先進第十一此篇多評弟子賢否。凡二十五①章。胡氏曰:“此篇記閔子騫言行者四,而其一直稱閔子,疑閔氏門人所記也。”①“五”原“七”,據清仿宋大字本及正文改。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先進後進,猶言前輩......
09-05
《孟子集註》梁惠王章句下

《孟子集註》梁惠王章句下

梁惠王章句下凡十六章。莊暴見孟子,曰:“暴見於王,王語暴以好樂,暴未有以對也。”曰:“好樂何如?”孟子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見於之見,音現,下見於同。語,去聲,下同。好,去聲,篇內並同。莊暴,齊臣也。庶幾,近辭也。言近於......
07-16
《孟子集註》萬章章句下

《孟子集註》萬章章句下

萬章章句下凡九章。孟子曰:“伯夷,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則進,亂則退。橫政之所出,橫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與鄉人處,如以朝衣朝冠坐於塗炭也。當紂之時,居北海之濱,以待天下之清也。故聞伯夷之風者......
09-05
《孟子集註》盡心章句下

《孟子集註》盡心章句下

盡心章句下凡三十八章。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愛及其所不愛,不仁者以其所不愛及其所愛。”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所謂以其所愛及其所不愛也。公孫丑曰:“何謂也?”“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爛其民而戰之,大敗,將復之......
09-05
《論語集註》陽貨第十七

《論語集註》陽貨第十七

陽貨第十七凡二十六章。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歸,如字,一作饋。陽貨,季氏家臣,名虎。嘗囚季桓子而專國政。欲令孔子來見己,而孔子不往。貨以禮,大夫有賜於士,不得受於其家,則往拜其門。......
09-05
《論語集註》泰伯第八

《論語集註》泰伯第八

泰伯第八凡二十一章子曰:“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泰伯,周大王之長子。至德,謂德之至極,無以復加者也。三讓,謂固遜也。無得而稱,其遜隱微,無跡可見也。蓋大王三子:長泰伯,次仲雍,次季歷。大王之時,商道......
09-05
《論語集註》雍也第六

《論語集註》雍也第六

雍也第六凡二十八章。篇內第十四章以前,大意與前篇同。子曰:“雍也可使南面。”南面者,人君聽治之位。言仲弓寬洪簡重,有人君之度也。仲弓問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簡。”子桑伯子,魯人,胡氏以為疑即莊周所稱子桑户者是也。仲弓......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