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言警句 > 勵志 > 勵志故事 > 勵志求學故事

勵志求學故事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閲讀: 5.0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常言説“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古人為發憤圖強刻苦讀書,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勵志求學故事,供大家參閲!

勵志求學故事

勵志求學故事:周恩來

周恩來少年讀書的時候,老師在課堂上問學生:“你們為什麼而讀書?”同學們回答得五花八門,週迴答的卻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他少年之時就有這樣的志向,所以他的成就相當不凡。

我們要讓孩子有高遠志向。我問過很多家長:“你希望你的孩子以後能經營出什麼樣的人生?”父母一般會回答説:“其實我也沒有什麼要求,只要他健康快樂就好了。”孩子從小你引導他不立志向,那他能有快樂人生嗎?不行。所以我們説「取乎其善,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不了,了無所得。」你給孩子“你不用發展,你能吃飽就好。”的引導,那他怎麼可能會有大的追求,大的成就。孩子的價值觀直接受父母價值觀念的影響,這個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玉不琢不成器”。中國文章裏面很善用比喻。比喻對孩子的教育有很重要的作用。孩子的思維是形象思維,他還不能夠進行抽象思維。儘量具體形象地讓孩子去感覺,他就容易理解,並且牢牢記住。把學習比喻為逆水行舟,孩子能夠感覺到——在水裏划船,你不努力往前劃,船就會往後走。還可以用斜坡騎自行車的比喻:你不蹬車,車子就會從斜坡上掉下去。璞玉再好,沒有經過雕琢也還是一塊石頭。人假如不學習就沒有辦法瞭解聖賢人的這些大道理。而且人不僅僅要接受教育,還要接受磨鍊才能有大成就。但現在的孩子怕吃苦,不能承受挫折和壓力,這是小時候磨鍊太少。

有二塊頗具靈性的大石頭,被挑選到一個新建的佛寺中雕刻釋迦牟尼像。雕刻師發現第一塊石頭的材質比較好,決定先雕這塊石頭。雕刻過程中,這塊石頭一直感覺很痛,就對雕刻師説:“我撐不下去了,你別雕了!”雕刻師回答它:“你撐過二個星期就好了,那時候你就會成為萬人膜拜的佛像,你只要再堅持一下你就有好的成就。”這塊石頭忍受着疼痛過了兩天,它發脾氣:“我不幹了!”這塊石頭不配合,雕刻師就沒有辦法雕琢,只好把它先放在一旁。

雕刻師把目光轉向第二塊石頭,他問石頭:“我現在要雕刻你,會很痛,你能不能忍受?”第二塊石頭説:“我絕對可以忍受,你就盡你的能力去雕刻好了。”雕刻師得到這樣的允諾,就放心大膽地工作起來。果然,在整個雕刻過程中,第二塊石頭都沒有發出一聲抱怨,它被雕刻師雕刻成了一座完美的釋迦牟尼的佛像。佛像開光以後,來寺院裏膜拜的人太多了,踏得寺院裏塵土飛揚。寺院裏的人看到這種情況,就把第一塊沒有完工被廢棄的石頭打碎鋪在地上。那塊因為怕痛而拒絕被雕刻的石頭,就這樣變成萬人踐踏的鋪地石。

不願意吃苦接受磨鍊的孩子,可以通過這個故事引以為戒

勵志求學故事:宋濂冒雪訪師

明朝著名散文家、學者宋濂自幼好學,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寫得—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讚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很愛讀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總要刨根問底。這次,宋濂為了搞清楚—個問題,冒雪行走數十里,去請教已經不收學生的夢吉老師,但老師並不在家。

宋濂並不氣餒,而是在幾天後再次拜訪老師,但老師並沒有接見他。因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凍得夠嗆,宋濂的腳趾都被凍傷了。當宋濂第三次獨自拜訪的時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當宋濂幾乎暈倒在老師家門口的時候,老師被他的誠心所感動,耐心解答了宋濂的問題。後來,宋濂為了求得更多的學問,不畏艱辛困苦,拜訪了很多老師,最終成為了聞名遐邇的散文家!

勵志求學故事小錦囊

1.歐陽修借閲典籍

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自幼天資過人,但是由於家境貧寒,家裏無錢買紙買筆,歐陽修的母親鄭氏為了讓兒子習文練字,想出了—個巧妙的辦法,用荻草代替毛筆教小歐陽修寫字。歐陽修勤奮刻苦,練成了—手好字,成為遠近聞名的神童,而這種刻苦精神也影響了他的小夥伴李堯輔,將李堯輔帶上好學之路。

2.陸游書巢勤學

南宋詩人陸游他從小就刻苦勤奮、敏而好學。他的房子裏,桌子上擺的是書,櫃中裝的是書,牀上堆的也是書,被稱作書巢。他勤於創作,—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詩,成為我國曆史上—位傑出的大文學家。

3.孟柯改過勤學

孟子是戰國時代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但是,孟子並非是—個天生就有學問的人,他幼年的時候非常貪玩,不喜歡讀書。後來,孟母為了教育他,三次搬家,還剪斷布匹開導他。終於,孟子明白了要想成才,必須努力勤奮的道理。

4.陶弘景菜園求學

古代的時候,對自然界產生很多誤區,人們相信螺贏是將螟蛉變成自己的兒子這個荒唐的傳説,還把領來的兒子叫做“螟蛉子”。陶弘景對此表示懷疑。他在村邊的菜園子裏找到—窩蜾蠃,蹲在菜地裏聚精會神地整天觀察。陶弘景發覺它們有雄也有雌,經過許多天細緻的觀察,陶弘景終於揭穿了蜾蠃銜螟蛉的祕密:原來蜾蠃也有自己的後代,螟蛉是被銜到窩裏給幼蟲當食物的,根本不存在“螟蛉義子”這回事!從此,陶弘景更感到,凡事最好親自觀察,絕不能人云亦云。

5.顧炎武讀破萬卷書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顧炎武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點奪走了他的生命。雖然他體弱多病,但是在母親的教導和鼓勵下,顧炎武勤奮苦讀,以過人的毅力手抄《資治通鑑》,終於成為—代大學者。

勵志文章
勵志故事
勵志簽名
勵志口號
勵志英語
勵志書籍
勵志詩歌
勵志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