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元憲簡介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閲讀: 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顧元憲:國際結構優化領域成就卓越的科學家

顧元憲簡介

趙華、田守智

新華網大連2006年7月19日電:他是國際結構優化領域成就卓越的科學家,是深受青年教師、學生敬佩的“精神領袖”,一個無論走到哪裏都帶着女兒照片的父親。

51歲的大連理工大學教授顧元憲因心臟病突發,一個多月前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參加第6屆國際結構與多學科優化學術大會時猝然辭世。在生命的音符戛然而止處,他的“優化人生”卻像一顆巨大的石子投進心湖,在他任教的大連理工大學校師生中泛起層層漣漪。

世界計算力學大師本德森説,他是成就卓越的科學家

顧元憲被世界計算力學大師、世界結構和多學科優化學會主席m.p.本德森教授稱為“長期致力於計算力學特別是結構與多學科優化的研究,是國際上該領域成就卓越的科學家之一”。

作為學術帶頭人,顧元憲近年來先後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973計劃和863計劃課題等一批重要科研項目,發表論文300多篇,出版專著6部。其中,由顧元憲領導研發的大型有限元分析和結構優化軟件系統jifex,在前輩科學家取得的成果基礎上,大膽創新,已成為我國有代表性的自主知識產權軟件,廣泛應用於神舟號飛船、大型通訊衞星、運載火箭以及機車、車輛、工程機械等工業裝備研製中。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院長袁家軍説,顧元憲是我國傑出的結構力學專家,為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堪稱為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楷模!

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首批特聘教授、全國先進工作者,顧元憲的腳印每一步都鐫刻輝煌。著名力學專家錢令希院士稱他“衝鋒陷陣,創新立業,尊稱一代領軍人物”。

青年教師關振羣説,他是一個相當完美的人

在大連理工大學工程力學系,青年教師和研究生們總是把顧元憲當成“精神領袖”。“這是顧老師説的。”這是他們常説的話,幾乎成了“金科玉律”。青年教師關振羣説:“這是因為,他是一個相當完美的人。”

顧元憲要求非常嚴格,學生對他又“怕”又“愛”。博士生戴磊説,顧老師看論文連錯別字、標點符號、語法都給你一一挑出來。顧元憲的筆記本扉頁上,記着幾十位研究生和青年教師的電話、生日、原畢業學校、留學經歷甚至愛人的名字。學生趙紅兵出國拿不出幾萬元的教育補償費,顧元憲把自己家的存摺拿出來交給他;青年教師陳飆鬆從國外回來,妻子工作沒着落,他多方奔走,還親自送他們去面試;一些青年教師申請國家基金沒經驗,他親自動手幫他們修改申請報告書。近兩年,顧元憲所在科研團隊中,就有7位青年教師在講師階段就申請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對很多學生來説,收到顧老師凌晨三四點發來的電子郵件是常事。

他的學生説,顧老師不僅教我們寫論文、做項目,還教我們怎樣做人。現在英國留學的鄭毅記得,顧元憲説過這樣一段話:“力學是多數工程學科的基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一個國家的工程水平,中國一定要有人去做,而且要做好……人要有責任感,要為國家做些事情。”鄭毅説:“在物質生活繁榮的今天,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已經很久沒有感受到他人精神力量帶來的震撼,現在我切實感受到了。”

顧元憲就像磁石,牢牢地吸引着一批才華出眾的青年學者。從澳大利亞回國的陳飆鬆副教授説:“如果沒有顧老師我肯定不會回來。在他身邊非常開心,這樣的環境在哪兒也找不到。”

程耿東院士説,他給人印象最深的,是責任感和使命感

顧元憲1954年生於大連,因“文革”只讀過8年書,但恢復高考後,顧元憲卻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大連理工大學工程力學系。

從那時起,他就把心獻給了祖國和力學事業。他先後到過30個國家和地區,每次出國都按時回來。他説:“國外生活條件再好,但都是給外國人乾的,所以我一定要回來。因為我的夢在中國。”

大連理工大學校長程耿東院士告訴記者,顧元憲給人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文革10年人才斷層,改革開放出國潮又帶來人才流失,使他這一年齡段的人才奇缺。顧元憲作為學校裏最優秀的學生之一,他也可以像其他人一樣出國不回來,但他意識到力學所需要他擔負起承上啟下的使命,便毫不猶豫扛起了這副重擔。

學術、管理、社會事務,顧元憲每天都有幹不完的事。白天不夠用,只好晚上加班。顧元憲的妻子楊國玲告訴記者,顧元憲經常從晚上八點鑽進書房,一直到第二天早上五六點鐘才出來,眯兩三個小時又起牀上班。

由於晚上睡眠不足,顧元憲白天常打瞌睡。坐班車時他總是選擇最後一排好打個盹,司機因為看不到他,不止一次把他拉到車庫裏。

一位學生在他去世後在網上寫文章説:“如果真有天國,相信顧老師也絕不會休息的,請天國為他準備一張辦公桌。”

妻子楊國玲説,他特別熱愛生活

顧元憲是個體育迷。在他的十幾本筆記中,有厚厚幾冊是專門蒐集的各類體育剪報。他喜歡踢球、游泳、長跑、旅遊。當了博士生導師後,他還時常和學生們一塊踢球。知道他得了冠心病後,學生們不再帶他踢球了,他於是要求去“守門”。

顧元憲生活儉樸。長期伏案工作,毛衣兩個肘部磨破了,捨不得扔,他讓妻子拿到鞋攤上補兩塊皮子再接着穿,學生們戲稱是“乞丐服”。

但對父母、妻子和女兒,顧元憲的愛又是慷慨的。他為父母在學校附近買了房子以方便有空去陪陪老人。妻子本命年,他不忘託人代買一套紅色內衣和一條紅腰帶。“他特別熱愛生活。”妻子楊國玲流着淚説。

女兒更是他的掌上明珠。在他隨身攜帶的包裏,除了學校和重點實驗室的英文介紹,就是女兒顧瀟的照片。13歲的顧瀟在父親去世後寫了一封信,深情地説:“風雨過後的天空,只有我在飛翔,那是因為我想念我的父親。”

遠古名人
夏商周名人
秦漢名人
魏晉南北朝名人
隋唐五代名人
宋朝名人
元朝名人
明朝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