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心得體會 >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彙編15篇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彙編15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閲讀: 2.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彙編15篇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

最近,讀了一本教育專著,名為《做最好的老師》,我不由地思考,老師和學生究竟應該保持一種怎樣的關係才最有益於學生的成長?我想,只有處理好了這個問題,教學才能變得從容,教育學生時才能處事不驚。看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我的收穫極大。

李老師是蘇霍姆林斯基的追隨者,他在書中極力強調“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在教師素質的諸多因素中,對學生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責任之心等教師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説我們教育對象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於發現並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讓它不斷壯大,最後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如果我們用成人的冷漠去對待孩子的真誠,那麼一切“語重心長”的教育都無濟於事。對於那些讓人頭疼的孩子李老師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個難題,如班集體建設、“後進生”轉化等等,都當作科研課題來對待,把每一個“難教兒童”都當作研究對象,心態就平靜了,教育也從容了。當然,李老師也認為教育並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之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因此這種愛必然包含着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懲罰。總之,“愛”、“理解”、“尊重”、“平等”與“責任”在李老師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這正是教師的氣度,教師的魅力。

李鎮西老師説,“童心是師愛的源泉”,我要説的是,你如果真要想和學生相處,你就不要老師拿着大人的思想來衡量這幫孩子,畢竟他們還不是大人。他們的思維有時還很幼稚,還會做錯很多事。所以有人説,你要允許學生去犯錯,犯了錯允許他去改正,這樣學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長。有時,我們教育者就會犯這樣的錯誤,絕對不允許學生犯錯,上課遲到了,做錯事情了,違反紀律了等等。這樣恰恰相反,學生會因為你要求太嚴而產生牴觸情緒,就像學生牴觸其父母一樣,你不要説你是為他們好,其實有哪位家長不是為自己的孩子好?但是他們的孩子還是有很大的牴觸情緒,原因在於,其實孩子不光是你的孩子,他更多的是以獨立個體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你要把他當人看,是人都會犯錯,你不能強迫他們按照你自己的意願來做,有時甚至我們應該允許他犯錯,因為犯錯是為了下次不犯錯。

李鎮西老師説,其實老師的尊嚴是學生給的,剛開始看時,不大明白是什麼意思,看後明白了,其實有很多時候,我是犯過類似的毛病的,事實上,我也相信有很多老師,尤其是班主任容易犯這樣的毛病。在我們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很容易與學生髮生衝突或矛盾!比如説學生不交作業了,學生上課總是違反課堂紀律了,在班級的管理工作中,學生不配合你的工作等等,反正是隨處可見,有時,我們批評一下就算了,但是有時,可能會批評的嚴重一點,這個時候,老師的尊嚴顯示出來了,其實這個時候,如果老師控制不好,會在學生面前把自己的尊嚴喪失掉。有時,學生犯錯了,會在班裏打發脾氣,狠狠地在班裏批評,這個時候,氣氛應該説很嚴肅的,很緊張的,但是靜下心來卻發現,其實我的一頓亂髮脾氣卻一點作用都沒有,甚至有些學生告訴我,老師你在發脾氣的時候,我們有的同學還在偷偷的樂呢!學生告訴我,老師,其實,我們自己也不想犯錯啊,只是有時不小心出了錯。就是因為我沒有容許學生犯錯,結果卻失去了在學生心目中的信賴和威嚴,學生告訴我,老師,其實有時我們犯錯了,心裏覺得是對不住你的,但是你一批評我們,我們就有了反叛!換句話説,老師的尊嚴就在你的大發脾氣中喪失了。

有一句話説得好,選擇一行,愛一行,我也是這樣,我不知道選擇教師這個職業對不對,但是當我面對我的學生時,我覺得我應該做最好的老師,至少對得起這幫孩子!不知道我將來會不會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至少我現在一直在努力,盡我心去做我做為一名教師應盡的一切義務和責任。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2

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美麗,

領着一羣小鳥飛來飛去。

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神氣,

説上一句話也驚天動地。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才知道那間教室,

放飛的是希望,

守巢的總是你。

每當聽到這首歌時,總為自己身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而感到驕傲和自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承擔着傳授學生知識的重任,更是學生思想的引路人。

回想自己從教的十三個春秋,我經常自問:我對得起這份職業嗎?對得起這些孩子們嗎?聽過很多教育專家的講課,也拜讀過一些教育專著,李鎮西老師教育我們要做最好的老師。咋一聽,似乎有點矛盾了,當我再深入的讀下去的時候才明白“最好”是相對的,因為這是永遠沒有止境的追求——從這個意義上説,“最好”其實就是“更好”;但是,理直氣壯地提出“做最好的自己”,則表明了一種更高的人生和事業的標杆,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比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

讀到這裏,(讀書筆記 )我想起了這兩年來,我參加了多次鎮上和教研片上的比賽活動,每次我都全力以赴,也自信的以為結果會很理想,可是偏偏別人的成績總在我之上,我埋怨過,迷茫過, 為什麼成功總是與我擦肩而過?別人的課堂教學也存在一些缺點,為什麼我的缺點就那麼讓人不能接受呢?一次又一次的結果還是如此,我必須學會反思:別人不是隻糾着你的缺點不放,而是你要讓你的優點成為一種強大的磁場吸引他人,當然也要儘量避免一些錯誤的發生。“沒有別人的成績好就是自己還不夠優秀,應從自身多找原因,少埋怨他人”!我時刻這樣告戒自己。通過我自身的努力,在本學期的兩次比賽活動中,雖然沒有奪得冠軍,但我和最優秀選手的成績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小,甚至只差毫釐。我真實的看到了自己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這就是我的成功。雖然和那些名師比我也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我可以自信的對自己説,和昨天的我比,我在進步,我在超越,今後我要做得更好!

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老師對教育工作無比赤誠,對學生無比熱愛的一顆教育者的心。有人説:“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藝術,都產生於教育對學生無比熱愛的熾熱心靈中。”這句話説起來容易,做起來是多麼難啊!記得我把這個班從學前班帶入一年級時,來了個叫吳雨珊的留級生,她並不是個因調皮搗蛋或者愚笨而讓我頭疼的學生,每次上課發言都很積極,可是她從不做作業,每次考試都考零分或者個位數,最讓我頭疼的是還經常偷東西。班級成班率很高,班內鎖事本來就很多,每次還要處理她的事,她還不改,剛開始確實有點心浮氣躁,後來她的媽媽來學校看望她幾次,每次母女倆見面都是眼淚汪汪的,問明情況之後,我才知道,她是個離異家庭的孩子,歸父親撫養,而爺爺奶奶對她又非常苛刻,非打即罵,也不給她零花錢。雨珊看見別的小朋友每天都有錢買各種各樣的零食吃,也特別想吃,她又不敢向家裏要錢,於是就學會了偷。聽到了她的不幸之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心想:不管她的學習成績如何,至少我不能讓這個如花一般年紀的女孩將來走上歧路,我要挽救她。於是,我每天投入了更多的關注,多找她談心,給予她慈母般的關懷,我還建議她的媽媽存了一些錢在我這兒,讓她有需要的時候計劃的來取,一年多來,再也沒聽過有人説她偷別人東西了,學習成績也提高了很多,從前走路喜歡低着頭的她,現在活像一隻快樂的小鳥。愛的力量是如此的強大,正如李老師所説的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但這種情感,不是裝模作樣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師對學生居高臨下的“感情恩賜”,甚至不是為了達到某種教育目的而採取的“感情投資”,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誠的感情。

讀李鎮西老師的文章,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我會不斷地提醒自己,我是一名教師,我的生活在講台,我的生命在學生。我要用愛心温暖童心,做個富有愛心和童心的人,愛學生,愛生活,愛世界。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3

“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是最可愛的;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當技術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營業員,就要當服務質量最佳的營業員;你若是醫生,就要當醫術最高明的醫生;你若是教師,就要當最負責任的教師;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個體户,也要當最受顧客稱道的勞動者!

你也許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為同行業中千千萬萬普通人裏最好的那一個!”“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這是《做最好的老師》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兩句話。

那麼什麼樣的老師才是最好的老師呢?從成為老師的第一天我就在探尋標準,但一直都沒找到一個最佳的答案,直到我讀到李鎮西老師所寫的“‘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這句話時,頓時豁然開朗。“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

李鎮西老師説:“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看到這裏,我想到了自己,説實話,我對自己的某些方面是缺乏信心的,總覺得自己與一個好老師的差距實在太遠了。身為初級中學的老師,特別是身為初級中學的班主任,由於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我經常會充當問題學生的“滅火器”,搞得自己很累、很煩,總是會被學生不如意的表現所影響,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到底適不適合教師這個職業。

但面對同樣的問題李老師卻是這樣想的“既然只能當老師,那麼悲悲慼慼是當,高高興興也是當,我當然選擇後者!”是啊,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為什麼不天天開心呢?

所以不如就學李老師這樣想:多想學生們可愛的地方,比如整日整潔的教室、節日時温馨的短信、課外活動矯健的身姿、藝術節上精彩的演出;儘量讓學生在課堂上多學點東西,無論這些東西是課內的還是課外的,只要對他們今後的發展有益處就好,而不是僅僅注重他們的考試成績;儘量和他們成為朋友,多從他們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言行舉止,使學生能“親其師信其道”,而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獨裁”,讓學生陽奉陰違、避而遠之。這樣每天生活在一個令人有所希望的環境中,又怎麼能不高興呢?

在這本書的全部文章中《教師的尊嚴是學生給的》這個章節給我的觸動最大。當時看到這句話,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震撼,第二感覺是認同。回想自己的教學生活,當我擺出“師道尊嚴”嚴厲地去批評學生的時候,我並沒有感受到他們的心悦誠服。

反而,只是一個充滿鼓勵的眼神,一個充滿温情的動作,一個微不足道的幫助,卻使他們更靠近我。正像李老師在書中所講:“教師真正的尊嚴,從某種意義上講,並不是我們個人的主觀感受,而是學生對我們的道德肯定、知識折服和感情依戀。

當我們故作尊嚴,甚至以犧牲學生的尊嚴來換取自已的尊嚴時,學生根本不會買我們的賬,只會向我們投來冷漠的眼光;當我們‘無視’自己的尊嚴,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誠的感情,並隨時注意維護、尊重學生的尊嚴時,學生會把他們全部的愛心和敬意奉獻給我們。”

反思後我才認識到:教育上的愛,不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而做出的一種姿態,它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種氛圍,運用得恰當,它會把“愛”自然而然的貫穿於教育的某一個環節,也會不聲不響的體現在教育的每一個細節,更會潛移默化的浸潤着每一個學生的心靈。

總之,冷漠的心、生硬的態度,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從今以後我會多試着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看待,用“學生的情感”體驗,像李老師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換來學生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4

網上訂購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今天收到了。迫不及待打開第一章——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

看到第二篇“愧在初為人師”,瞭解了李老師和劉江之間的小故事,被李鎮西老師的謙虛、坦誠所打動。感歎佩服之餘,我也陷入了沉思。原因是我今天上午和班裏的一位學生也發生了不愉快。今天第二節語文課,講的是閆文井的《永久的生命》,全班同學都很認真的在聽講。在講到時代背景時,我插播了一個小視頻,發現有一位男生沒有認真看,悄悄的和同位在下面做小動作,掩飾不住的笑意展現在臉上。雖然動作非常微小,卻沒有逃過我的火眼金睛。為了不浪費課堂時間,我只是用眼神示意了一下他倆。

到了獨立思考環節,我出示了學習任務,先讓同學們自我批註,三分鐘之後分享,為了提高課堂效率,我説用開火車的方法分享。同學們都開始積極思考、認真批註。我在班內巡視,當我走到剛才那個開小差的男生身邊時,他又在那裏摳手指,我還是沒有吭聲。三分鐘的時間很快到了,我指着剛才那個男生所在的.一豎排,説:“從這裏開火車。”同學們按照順序依次回答,到了那個男生面前,他站起來説了兩個字“不會”。雖然我早有心理準備,但是這一句話仍然觸怒了我,因為他已經兩次在課堂表現出不專心,“出來!”我大吼一聲,班內學生嚇了一跳,我接着吼他“你會幹什麼,你只會説不會,蹲到教室後面去!”他也沒有反抗,默默的蹲了過去。課講完了,還有5分鐘,我把他叫了出去,心平氣和的問他:“為什麼不回答”,“我不會”,“真不會還是沒有用心思考”,沉默……沉默了將近半分鐘,我又問,他開口説“沒有認真聽”,就等他這句話。接下來我一口氣對他説了很多“知道我為什麼生氣嗎,我生氣的是你對待學習的態度,從七年級到現在,看着你一路成長,內心無比高興;你聰明、乖巧,成績名列前茅,但是到了八年級,你的成績明顯退步了,上一次你的作文沒有寫,我沒有批評你吧;我給你寫的批語你用心看了沒有,我不想讓你現在回答,你考慮好了可以找我。好,以前的事情既往不咎,就説今天這件事,課堂上你沒有專心聽講,你的注意力並沒有在學習上,上課的時間你從來不主動。”他的頭慢慢低了下去,“其實我也挺佩服你的,你有三個妹妹,每天還要照顧他們寫作業,你做到了一個好哥哥的職責。你爸爸的職責是賺錢養家,你媽媽的職責是照顧你們兄妹四個的飲食起居,他們都各司其職,但是你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是學習,你做到了嗎?”他的頭越來越低。“我一直想找機會和你談話,今天課堂上發生的事情希望以後不會再發生,上課了,你進教室吧。”他深深的給我鞠了一躬,轉身進了教室。今天讀李鎮西老師的書,又想起昨天對這件事的處理,覺得非常不妥。13歲的少年,在全班同學面前被老班批評,還蹲在教室後面,面子上肯定不好看,萬一傷到自尊,更不好。即便他現在不知道,將來長大瞭如果回想起這件事,還是會怪我的。思前想後,我覺得應該還他一個公道。中午午間紀律檢查的時間,我早早的來到教室,值班老師還沒有來,學生都在認真完成作業。我説:“同學們,大家先停下來兩分鐘,我想給大家解釋一件事情。昨天上語文課的時間,我和咱班的一位男生髮生了一點不愉快的事情,他上課回答問題時説”不會“,我當眾批評了他,後來我反思,你們上課不會回答問題是正常的,我不應該對他發脾氣,現在我當着全班同學的面給這位男生道歉,對不起,你願意接受我的道歉嗎?”這個男生激動的站了起來,“老師,我接受,我也有錯。”我又説:“我和同學們之間永遠是心連心的,我有做的不妥的地方,同學們要勇於提出,我一定會虛心接受的。

咱們是一個民主團結的班集體,為了創造平等和諧班集體,我們共同努力,好嗎?”“好!”全班學生的回答聲震耳欲聾。教育是美麗的,跟着李鎮西老師,學會理解、學會道歉、學會機智、學會創新。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5

當我拿到《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時,我首先想到的是:這麼多優秀的老師,再怎樣努力自己也是不可能成為最好的老師。但在讀過了書的序言之後我才理解了這句話所藴涵的深意。

什麼樣的老師才是最好的老師呢?用李鎮西老師的話説,“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他説:“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看到這裏,我想到了自己,説實話,我對自己的某些方面是缺乏信心的,總覺得自己不管怎樣努力都是無濟於事的,李老師的話使我受到了啟發,也增強了信心,只要我爭取每天多讀些書,每天都有點進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進步,我想我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

給我感受很深的還有以下兩點:

一、開心工作每一天。剛畢業時我熱情滿懷,對學生也充滿了愛心,立志做一名受學生喜歡和家長愛戴的好老師。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不但當初的熱情減少了很多,而且還抱怨這,抱怨那,怨天尤人,這種心情有時也影響到了自己的教學。李老師遇到這種情況是這樣想的“既然只能當老師,那麼悲悲慼慼是當,高高興興也是當,我當然選擇後者!”是啊,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為什麼不天天開心呢?可是,每天出現的讓人頭疼的事情,讓人頭疼的學生,怎麼能高興得起來呢?李老師又提供了方法:多想孩子們可愛的地方,儘量把課上好,儘量和他們一起玩兒,這樣孩子們就會越來越愛自己,每天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中,又怎麼能不高興呢?浮躁的心、生硬的態度,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我會多試着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看待,用“學生的情感”體驗,像李老師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換來孩子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孩子們的尊敬和愛戴。

二、民主參與班級管理。對於屬於班主任分內之責的班級常規管理及各項事物,李老師那樣完全放手,讓學生學會自己管理班級,處理班級事物。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班級管理中,培養其責任心。

當班主任的我,總感覺到一個字“累”。天天腦子裏想的和處理的都是班裏邊亂七八糟的事。看完李老師的班主任管理方法之後,覺得自己在對待班主任工作時,要向李老師那樣完全放手,讓學生學會自己管理班級,處理班級事物。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班級管理中,培養其責任心。因此,我改變了以往任何事我都親自做或親自過問的做法,班班級的事務分配到人,使學生真正成為集體的主人,讓自己從繁重的事務性勞動中解放出來。比如以前我規定兩週換一次座位,因為忙有時會忘記,因此總有學生埋怨,現在我們班專門有一位負責調換座位的同學,不管我在不在教室,只要到了調換座位的時間,全班同學都要聽從他的指揮。現在學生能夠及時調換座位高興了,而我再也不用操心什麼時候改換座位了。班裏的花有人管了,紅領巾、吃零食、衞生有人查了……

人可以默默無聞,但決不可碌碌無為!集中有限的精力和時間做有用的事才是正道。所以,今天我也要把“做最好的老師”,“做更好的自己!”作為對自己的要求,我也許不是最好的,但我可以努力更好,每天睜開眼,想着今天我要“最好”!每次走進課堂,想着我必須努力做到“最好”!當一天將過,不忘自問“今天我還有哪些方面不是最好”?讓每一天、每一堂課、每一點反思都成為超越自我、追求“最好”的堅實的一步!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6

做為一名教師,僅有童心與愛心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要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師。

有思想代表了一個人有靈魂,有思想代表一個人有個性。書中這樣説到:只有個性才能造就個性,只有思想才能點燃思想。讓沒有思想的教師去培養富有創造性素質的一代新人,無異於緣木求魚。仔細想來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回想從教幾十年的自己,不正是缺乏思想嗎?工作之餘從未主動思考一天或幾天來的工作,思考我的課堂,思考我的學生。在接受各級培訓,聽取專家講座時,也只是習慣性的接受,很少主動去思考。

“做有思想的教師”,除了有思想,還必須要有一定的底氣,如果沒有紮實的基本功、沒有厚實的人文底藴、沒有創新的意識,那也只是一種空想。李鎮西老師將“讀書、教書、寫書”視為他生活的全部內容。書中李老師將自己閲讀過的書籍、雜誌分類羅列出來,有古典類、文學類、教育類、人文類、雜誌類,樣樣俱全。驚訝李老師哪來的那麼多時間去讀書,其實他早已養成“手不釋卷”的習慣。回想自己,真是慚愧,每次總是以沒時間為藉口,放棄為自己充電。我想自己應該以李老師為榜樣,博覽羣書,開闊視野,提高素養,將閲讀作為自己的生存方式之一。

我們應該多試着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看待,用“學生的情感”體驗,像李老師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換來孩子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孩子們的尊敬和愛戴。

怎樣才算是“最好的老師”呢?認認真真備好每一節課、踏踏實實上好每一堂課、仔仔細細批改每一本作業……做好了這些,就達到了“最好”的標準嗎?其實,認真備好課、踏實上好課、仔細批改作業,這些都是每位教師必須做的,也是應該做的。“做最好的老師”首先是要做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怎樣才能讓孩子喜歡我們呢?李老師這樣説到:“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因此李鎮西老師第一章的標題便是“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這個章節出現頻率最高的字眼就是一個“愛”字,最耐嚼的也是一個“愛”字。做為一名教師,愛學生説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卻較“複雜”。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麼地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從不體罰學生,從不對學生出現語言暴力。讀完此書的第一章節我便捫心自問,我真的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發自內心、無怨無悔的嗎?李鎮西老師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學生,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年級的.孩子負責,更不是對自己所教的這六年負責,而是對所有的學生及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愛學生,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着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學生,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用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愛”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為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

“最好”是個相對的詞,因為這是沒有止境的追求,李鎮西老師説,誰都想成為英雄豪傑、偉人巨匠,成為藝術家、科學家,可是成為這家那家的又有幾人,但是通過努力,我們卻完全可以成為最好的自己。

選擇教師行業,也許並不是自己的初衷,也許並不是自己所最喜愛的職業,但是無論是我喜歡我選擇,還是我選擇我才喜歡,這些都不重要了。既然選擇了遠方就要風雨兼程。在教育的舞台上,登上老師這個舞台,扮演教師這種角色。高高興興教,悲悲慼慼教你會選擇哪一種呢?人生是很短暫的,何不選擇前者,快樂教書,開心做人呢!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7

踏上工作崗位兩年了,在這期間我有過悲傷,也有過快樂,有過失敗,也有過成功。學生時代,我是一個勤奮而努力的學生,踏上工作崗位,我依然是雄心壯志,想着做一個讓學生喜歡的老師,想着做一個優秀的老師。但是由於缺少豐富的工作管理經驗,常常會有棘手的突發事件讓我束手無策。什麼是最好的老師?一向在尋覓答案。

假期裏讀了教育名家李鎮西寫的《做最好的教師》,這本書記載了李老師從教多年的經驗與收穫,書中從作者步入崗位初期寫起,從青澀寫起,到有必須的經驗,到經驗豐富,滿腹經綸,將自己的成長與成熟一步步介紹給了我們,頗有感觸。

有這樣一段話:“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發展。愛是教育的基礎,也是教書育人的動力。李鎮西老師在序言中説:“每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能夠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能夠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能夠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能夠最樂觀……

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日的自己和這天的自己比,不斷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到達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讀到那裏不禁問自己,在兩年的工作中,我有沒有到達自己最初給自己設立的目標呢,有沒有超越自己呢?

愛是教育永恆的主題。愛表現為對教育事業的愛,對教育對象的愛。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要對學生的成長以及未來一生負責,所以教師不能憑個人好惡只喜歡學習優秀的孩子,而忽略了後進生,他們更需要關心。

只有那些“不可愛的孩子”、“後進生”才最需要你的愛,他們就像迷途的“羔羊”,需要温暖,需要陽光。對於“後進生”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羣體,教師務必給他們一個空間,給他們更多的關懷,讓這些飢渴的花朵,沐浴陽光,健康成長。

並且真正的教育之愛,並不是遷就學生,不是放下“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而是要給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帶給幫忙和服務,我們要給與學生的,是他們走出校園多年以後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習慣和性格。這種帶有養成良好禮貌習慣的“養成教育”並然帶有“強制性”,離開了嚴格要求,便不是真正的愛。

老師也只是個普通人,也有自己普通的感情,教師要怎樣擁有“師愛”呢?李鎮西老師用一句話告訴了我們:“童心是師愛的源泉”

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帶着兒童的興趣去探尋學生的心靈深處的途徑,懷着兒童情感去理解兒童的心靈世界,那樣才能真正走近學生的心靈世界,能理解學生的做法,從而讓自己與學生的思想感情持續和諧一致,這樣的老師就善於發現學生缺點中的可愛之處,甚至智慧之處,那他看到的學生,都是帶着“可愛缺點”的可愛孩子。

同時,如果想和學生相處愉快,你就不能拿着大人的思想來衡量這些孩子,畢竟他們還不是大人。他們的思維有時還很幼稚,還會做錯很多事情。如果你的要求很高很嚴厲,這樣會讓學生產生牴觸情緒。這點我深有體會。

工作以來我都是擔任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和班主任,總是要求孩子們到達自己心目中的標準,總是覺得他們錯誤很多,例如上課遲到,不講衞生,上課講話,路隊不好……常常會責怪他們,這樣對改正錯誤並沒有太大成效,反而我用鼓勵的方式,用允許他犯錯的方法來教育孩子,孩子們的錯誤越來越少了。

要做最好的老師,那就要帶着“愛”這個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愛教育事業,把教育當作自己的一項事業,愛學生,用真正的愛――師愛,去對待學生,為學生的的未來服務!

回首自己走過的路,不禁慚愧萬分。這天讀李老師的書,彷彿進行了一次精神洗禮。我也願“做最好的老師”!從此刻開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爭取這天比昨日做得更好,明天比這天做得更好!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8

這個學期,我讀了一本教育專著,名為《做最好的老師》,有一段話,很經典: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當技術最出色的的工人;你若是營業員,就要當服務質量最佳的營業員;你若是醫生,就要當醫術最高的醫生;你若是教師就要當最負責任的教師。我不由地思考,老師和學生究竟應該保持一種怎樣的關係才最有益於學生的成長?對於剛剛踏入教學工作崗位一年的我,在思考,究竟怎樣做才能做一個最好的老師,學生最歡迎的老師。

看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其實是深有感觸的,覺得他像一個神話一樣, 回到我工作中,我覺得當我面對那幫學生時,我應該做最好的老師,至少對得起這幫孩子!不知道我將來會不會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至少我現在一直在努力,盡我心去做我做為一名教師應盡的一切義務和責任。

回想自己的教學工作,對於自己的學生,其實更多的還是愛,有時學生犯錯了,我也會感到很氣憤,但是,細想起來,孩子畢竟是孩子啊,正像一位前輩説的那樣,你不要指望學生會和你同步,不要把他們看得太大,他們只不過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你能期望他和你一樣,一樣懂事嗎?你期望他們會那麼聽話,把任何事情都做得那麼到位嗎?其實,一切都是不可能的,李鎮西老師説,“童心是師愛的源泉”,我要説的是,你如果真要想和學生相處,你就不要老師拿着大人的思想來衡量這幫孩子,畢竟他們還不是大人。他們的思維有時還很幼稚,還會做錯很多事。所以有人説,你要允許學生去犯錯,犯了錯允許他去改正,這樣學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長。

有時,我們老師經常會犯這樣的錯誤,絕對不允許學生犯錯,上課遲到了,做錯事情了,違犯紀律了,扣分了等等。這樣恰恰相反,學生會因為你要求太嚴而產生牴觸情緒,就像學生牴觸其父母一樣,你不要説你是為他們好,其實有哪位家長不是為自己的.孩子好?但是他們的孩子還是有很大的牴觸情緒,原因在於,其實孩子不光是你的孩子,他更多的是以一個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你要把他當人看,是人都會犯錯,你不能強迫他們按照你自己的意願來做,有時甚至我們應該允許他犯錯,因為犯錯是為了下次不犯錯。有一段時間,因為經常扣分,我就很惱火,常發脾氣,結果效果卻不好,還是扣分,並且我已經明顯感到學生有牴觸情緒了,那怎麼辦?突然之間我意識到一個問題,我做為老師到底是幹什麼的?我的職責難道只是每天守着他們,他們説不扣分嗎?好像老師與學生之間除了批評就什麼也沒有了?難道是生之間的感情連幾分都不值嗎?這種思考給我的衝擊力很大,我的後背出了一身冷汗。原來,長期以來我總是因為學生表現得不好而批評他們,卻很少表揚他們,好像把工作重心都放在他們表現不好的一方面了。我對學生的教育工作不能只盯在學生做得不好的方面,而更多的是要能發現學生的優點,肯定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是優秀的,至少我們關注的焦點是發現學生的亮點和好的一面,而不是總盯着他的缺點和短處!正像我説過的那樣,師生之間的情誼絕非一兩個扣分所能相比的,只要你能相信你的學生是優秀的,你別説,他還真能做得更好!我努力地改變自己,努力給孩子們假造一個和諧,寬鬆的成長環境.

在現實生活中,最好的老師,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想當,但卻絕大多數人當不上,這是為什麼?難道説做最好的老師、成為名師真的就這麼難嗎?我想不是這樣的,只是我們缺少了勇氣與自信,更缺少了作為純粹教育人的那種激情!

由此我也感到,作為一名教師,在自身的工作生活中要正視心理健康並學會適時適度對自己進行心理調節,快樂地面對自己的人生和事業,面對你的學生和家長,只有保持這種積極向上的心態,你就會感動自己的每一天都是充實幸福的。

感謝李鎮西老師,感謝這樣的一本書,讓我再一次疏理自己的教育信念:努力做自己心目中的最好老師!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9

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以後,我深深的被書中的偉大感染了,只要我們用愛無私的奉獻,不但的學習,我們就是一位優秀的老師。

書中“最好的老師”指的是老師本人和自己階段上的成長與反思相比!也就是今天的我自己和昨天的我自己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今天我組織班隊活動是不是更有趣?我今天幫助後進生是不是更細心?……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老師”靠近。讀了這本書以後,我明白要做一名好老師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要有愛心;愛心是好老師的基本條件。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但這種感情,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誠的感情,這種感情是對學生將來一生的負責,因此這種愛必然包含着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懲罰,因為教育不僅意味着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和知能力水平,同時意味着按文明社會與他人交往的準則規範人的行為,即通常所説的“養成教育”,帶有某種強制性——這種養成良好文明習慣的“強制性”與我們現在反對的思想專制不是一回事,作為社會人,不遵循起碼的公共規則和次序是很難與人交往的。同時,在一個集體中,一個人違紀必然防礙其他更多的人,這樣為了尊重多數人學習的權利,有時不得不對違紀者必要的懲罰。凡是離開了嚴格要求,遷就和縱容學生的愛,絕不是我們所提倡的真愛。

其次要有奉獻之心;愛即為付出。從古到今,教育是無私奉獻的職業。但令人們遺憾的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潮澎湃的今天,一些教育者自覺不自覺地偏離了職業付出的底線,教育也因此失去了“心心相印”的情感魅力。陶行知識先生不僅自己有奉獻之心,而且還反覆強調教育學生要有教育之心。他認為最重要的教育“給的教育”,教學生拿出己有的力量來為社會服務。這樣的愛心,也正是我們所缺乏的。

再次,要不斷的進行反思,在反思中進步;所謂反思就是當你做完一件事情以後進行總結歸納,想一想你哪一些地方是做的`好的,而哪一些做的是不好的,然後把它記下來,以後碰到類似的情況你就有經驗了。做的好的地方發揚下去,做的不好的地方改正。作為任課老師,你可以每天對你上的課進行反思;把這節課好的地方記錄下來,不好的地方進行分析原因。思考:我成功的地方在哪裏或者説這節課精華之處在哪裏?我失敗的地方在哪裏?我為什麼會失敗?學生學了以後效果如何,如果錯的話錯在哪裏,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是老師的原因還是學生粗心),為什麼這麼多學生都是這個地方錯呢?為什麼這節課舉手的學生會這麼少呢(是你提的問題太難了還是他們對你設計的課不感興趣)?為什麼學生的注意力總是那麼不集中?為什麼學生寫的字總是那麼難看?等等一系列問題我們都應該好好的反思反思,寫一些反思日記,而且一直的寫下去,那麼你不僅是一位好老師而且是一位研究型的老師。

第四,要不斷進行閲讀和寫作;閲讀不但賦予我們獨立思考的信念,而且讓我們從發展的角度俯瞰教育。俗話説的好,“書中自有黃金屋……”,閲讀可以從書中吸收精神財富,作為計算機專業老師的我,可以看一些和計算機專業有關的書。書中就用現成的閲讀例子僅供參考:一、要日積月累,不能急功近利;二、要獨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三、要自然樸素,不能故作高深;四、要讀寫結合,不要讀寫分離。如果一位老師只會上上課那是不夠的,一定要學會閲讀和寫作,向研究型老師邁進。

總之,閲讀提高了我的認知,閲讀提升了自己的品味,閲讀引導我在工作中面對自己不滿意的態度,就是要不斷地學習。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0

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感受頗深,這本書全方位闡釋了李鎮西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語文教學的理念和實踐。其中有的觀點已深入人心,比如:“讓語文教學走進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參與語文教學”“教育呼喚民主、科學、個性”。每一個教育者都想成為一個最好的教師,那麼如何成為一個成功而且優秀的教師呢?這就需要從教學實踐中一點一滴地去積累、領悟。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把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教育者,必須瞭解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點,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在課堂上儘可能挖掘並發展每一個學生的潛力。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合理分組,展開小組競爭,增強班級活力”。我們都知道,小組是班級學生羣體的基本單位。小組建設得好,整個班集體自然會呈現出良好的班風,從而更有利於學習成績的提高。之前我對於小組分組也很是頭疼,分組之後並沒有顯示出來想要的效果。讀了這本書,我把原因總結為四點:第一不夠重視小組,總以為小組這種傳統形式在新時期教育工作中難以發揮出更多的教育效益。第二是分組不科學,以前班上的小組多是以成績好壞來搭配或以方位座次來組合,而且班級內各種小組太多(衞生小組、學習小組、興趣小組等),這在客觀上也阻礙了小組積極作用的發揮。第三是小組之間缺乏積極地競爭,每個小組很少把自己放在全班的位置中進行建設,久而久之,小組缺乏生氣,便成了一種形式而已,最多不過是一個清潔單位或作業收交單位,失去了分組最初的意義。第四是雖然往往每期都在搞先進小組評比,但是由於缺乏評比的客觀標準,大多都是憑印象評比,使小組失去了內在的動力,同時也是造成學生不主動參與課堂的主要原因。

為了有效發揮小組建設在班級教育管理中的積極作用,引導每一個學生參與課堂。在分組時要實施的做法有:

1、分組合理。

2、競賽全面。

3、規則統一。

4、嚴格監督。

5、客觀評比。

在這樣的小組中,學生自然而然的就會產生內在的凝聚力,為了使自己的小組在競賽中取勝,會真正強化每個學生的“小組意識”。他們會自己制定一定的取勝措施,讓每一個學生都為自己的小組爭光而努力,從而真正的參與到課堂上。

同時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學生“學進去,講出來”對於優生來説,有一定的'優勢,他們可以用智慧的大腦去研究、創新。但是每個班級都有所謂的“後進生”,這些學生不善於動腦筋,不善於回答問題,我們如何讓這些“後進生”迅速的轉變,適應新的教育理念,從而也能真正地參與到課堂中呢?

首先我們要讓“後進生”享受成功。“後進生”一般和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有很大的關係,比如教育方法不當、家長行為不正、多次嘗試的失敗等都有可能將一個好學生推向無盡的深淵。所以在對待後進生一定要注意感情的傾斜,教師對他們要付出最真誠的愛,給予他們心靈的呵護,幫助他們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做人的尊嚴。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真正的教育是自我的教育。”只有當學生自己有強烈的上進願望和信心時,他的進步才會出現並得以持久,在課堂上才會出現他們積極地身影。另外最重要的就是引導集體輿論,比起教師單槍匹馬的操心,學生集體的健康輿論更有利於“後進生”的轉化。特別是在小組合作中,更顯示出集體輿論的重要,如果規定某一個問題由“後進生”來回答,小組的其他成員肯定會起到督促的作用,同時會積極地幫助他來完成這個任務。即使這個“後進生”不想回答,也會意識到要為小組爭光,樹立起不能給小組拖後腿的責任意識,那麼他也會真正的去思考這個問題,從而真正地參與到課堂中來。

總之,讀了這本書,讓我認識到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也讓我明白了要積極改變教學方法、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將因材施教貫徹始終,從而讓每一個學生真正的參與到課堂中,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1

作為一名教師,我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幸運的人。因為我人生當中一直會遇到很好的老師,他們一直鼓勵着我,引領着我。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我想倘若我沒有遇見這些老師,我就一定不可能成為今天的我。或許之於他們來説,這一輩子都不可能成為最富聲名的名師名家,但是在我心目中他們就是最好的老師!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讓我對我所從事的教師這個職業多了幾許浪漫的情懷,擁有了發自內心的熱愛。

曾經有一個長者告訴我:“如果一個教師他對於自己的職業只是擁有簡單的熱愛,那麼他永遠成為不了真正優秀的教師。他應該懂得做教師的藝術,並且把教育當作一種藝術。”當我讀完《如何做最好的教師》這本書的時候,我突然對於長者的話豁然開朗。是的,任何一個出色的教師,他都應該不斷地提升自我,修煉教師之賢,做最好的自己,成為最好的,最生動的老師。

在我的記憶裏,我特別喜歡我初一時候的英語老師,雖然她只是和我們相處了短短的一年。但是,我相信只要被她教過的學生就一定會對她永遠難忘。她很漂亮,朝氣蓬勃,應該屬於時尚的女子。她的英語課特別的活潑、輕鬆。在那個還依然比較保守的年代,她就經常讓我們在英語課堂上進行情境表演,帶我們一起學唱各種各樣的鄉村英文歌曲,教我們學邁克爾。傑克遜的太空舞步,甚至還瞞着學校悄悄地帶我們出去進行野炊這樣的户外活動,將我們的英語課堂搬到了公園、野外。直到今天都讓我回味不已。我記得在她教我的時候對我説將來以後可以考北外。雖然,今天我沒有走進北外的大門,但是我卻一直非常喜歡英語學習,並且延續至今。

一個優秀的老師他一定是孩子學生年代最崇拜的偶像,他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感染到他的學生,甚至可以影響這個學生一生的價值觀、人生觀。我就曾經遇到過這樣的老師。他是我的`哲學老師,可以説是才華橫溢。直到今天,我已經見識過很多很多優秀的人,但是我依然以為他是我所見過最出色的才俊。

一個師範生能夠在師範學習當中被這樣的老師所眷顧並不能簡單地用幸運這樣的字眼來概括。那個時候他經常會推薦各種各樣的哲學書給我們閲讀,然後我們會像朋友一般輕鬆地交流自己的閲讀心得。他常常説如果將來你想成為真正優秀的教師,你就一定要懂得一點哲學。我今天之所以如此地喜愛上古典音樂也是他對我的深遠影響。

他的課堂的教學永遠是那麼的生動和打動人心,讓人覺得那就是詩,那就是畫。我還記得我還是學生的時候開過一堂非常感人的公開課,他坐在下面淚流滿面。他告訴我一位好的教師的課堂不單要打動自己,更要打動你的學生,那才是精彩的課。

我們都知道教師的鼓勵會給予學生極大的力量。在我剛剛成為教師的時候,我就曾經被這樣的力量所鼓舞,並且迅速長大。他是我的第一任校長,但是對於我來説卻是一輩子感動的恩師。因為沒有他我一定不會對我的工作如此的自信並且熱愛。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我很自卑,總是上不好課,甚至有一段時間我都以為自己並不適合這個職業。但是,他總是在我很低落的時候鼓勵我,告訴我沒有人比我更適合這個職業。

當我內心徘徊的時候,他就會告訴我應該怎樣做才能成為一個真正優秀的老師,當我出去比賽的時候,他也總是對我説無論比賽成績如何,我都是他心目中最好的老師……就是這樣的鼓勵,讓我有了對做好這份職業的信心和勇氣。雖然,我早已離開了當初的學校,我們的校長也已經成為了另一個學校的校長,但是每當自己遇到困惑或者挫折的時候,我總是情不自禁地拿起電話問一問我的校長,我的兄長,我的朋友,然後我總能夠獲得堅持的力量。

最好的老師,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他們不是完美的人,但是他們卻一定是生動的人,他們會用他們的激情、責任、魅力、追求……影響着我們,甚至一生,然後他們就成了我們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我想這就是我心中對最好的教師的理想!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2

看了李鎮西老師《做最好的教師》這本書,給我感觸很深。

沒看這本書之前,心想這本書可能跟某些教育專著差不多,通篇都是些教育理論,沒有什麼能使我們靜下心仔細看的,但一看起來,就被吸引住了,這本書沒有什麼深奧的理論,是李鎮西老師25年教學經驗和智慧的結晶。他的語言和文字有着獨特的魅力——樸實形象而充滿激情、嚴謹智慧而不失幽默。他善於將理性的思考、真實的教育情感和高超的教學藝術融入一個個發人深省、可讀性極強的教育案例之中,讓我們一線老師感同身受。

李鎮西老師是著名的中學語文特級教師、全國優秀語文教師、更被譽為“中國蘇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師”,先後在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作教育學術報告數百場,在數十家報刊上發表各類教育文章數百篇,出版著作十多部,其著作多次獲得國家級圖書大獎。就是這樣一位名師,到現在還堅持在一線,保持着數十年如一日的教學習慣。尤其是著名的“五個一工程”:

1.上好一堂語文課。

2.找一位學生談心或書面交流。

3.思考一個教育或社會問題。

4.讀書不少於一萬字。

5.寫一篇教育日記。

讀了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後,我無數次地被他的深邃,他的執着,他的激情所打動,更感覺到自己似乎又找到了那久違了的衝動,從今天起,我要做最好的老師!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西老師對教育工作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愛。而這種愛源於他的心,正是這種愛成就了他的輝煌。

任何成功的背後都需要艱辛的付出。從他的人生經歷中我發現他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優良品質。堅韌、好學、勤奮……形成他獨特的人格魅力。

李老師對愛的'執著也深深打動了我。他做的許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實許多老師都曾做過。

為什麼李老師能成為名師?一個真正的名師。而我們卻在日常工作中變得越來越平庸,這當然有本身素質的差異,但更重要的是對教育的一份執著,對愛的一種堅持。正如李老師所説“‘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而我們更多的只是把教育當成自己謀生的工作。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一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長期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在萬同的身上,我們看到轉化一個後進生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

師愛有一種神奇的魔力,它的那種平易近人並不是我之前所認識到的與學生打成一片,離開了嚴格要求,這樣的愛很容易演變成遷就與放縱,而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責任。我這才領悟到:教育工作者所特有的愛,是關心學生、理解學生的愛。關心他們的精神世界,學會用他們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學生一起憂傷、欣喜、激動、沉思,呵護他們單純卻機靈的心,用真心去鼓勵每一位孩子的進步,哪怕只是一點點前進。只有這樣的愛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才能肩負起一位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在讀此書以前,我一直認為:做好一名老師,只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藴、有滿腔熱情就足夠。

現在我才領悟到,要承擔起教師的職責,不僅需要我不斷的自我學習增加文化素養,更重要的是學會用愛心去灌溉。只有充滿對職業和對學生的愛,才能肩負起一名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做最好的老師”應該成為我們每個老師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態和人生追求!我會不斷地提醒自己,用愛心温暖童心,做個富有愛心和童心的人,愛學生,愛生活,愛世界。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3

最近,讀了教育專著《做最好的老師》,我不由地思考,老師和學生究竟應該保持一種怎樣的關係才最有益於學生的成長?只有處理好了這個問題,教學才能變得從容,教育才能處事不驚。看了《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我的收穫極大。

李老師是蘇霍姆林斯基的追隨者,他在書中極力強調“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在教師素質的諸多因素中,對學生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責任之心等教師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我們教育對象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於發現並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讓它不斷壯大,最後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如果我們用成人的冷漠去對待孩子的真誠,那麼一切“語重心長”的教育都無濟於事。對於那些讓人頭疼的孩子李老師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個難題,如班集體建設、“後進生”轉化、早戀、作弊等等,都當作科研課題來對待,把每一個“難教兒童”都當作研究對象,心態就平靜了,教育也從容了。當然,李老師認為教育並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之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因此這種愛包含着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懲罰。總之,“愛”、“理解”、“尊重”、“平等”與“責任”在李老師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這正是教師的氣度和魅力。

什麼樣的老師才是最好的老師呢?用李老師的話説,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最好”。他説:“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反思,琢磨,甚至把這一天的説過的話,做過的事都回想一下,堅持不懈,我便能不斷地接近‘最好的教師’了吧。”看到這裏,我想到了自己,我對自己的某些方面是缺乏信心的,總覺得自己不管怎樣努力都是沒用的。但李老師的話使我受到啟發,也增強了信心,只要我爭取每天多讀些書,多反思自己,我想我每天都會有進步,每天都做得更好一點,每天都比前一天有進步,我想我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不管會不會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至少我現在一直在努力,盡我心去做我做一名教師應盡的一切義務和責任。

對於自己的學生,其實更多的還是愛。李鎮西老師説,老師的尊嚴是學生給的。意思不大明白,看後明白了。其實,有時候,我是犯過類似的毛病的,事實上,有很多老師,尤其是班主任或性子急的教師容易犯這樣的毛病。在我們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很容易與學生髮生衝突或矛盾。記得有一次我在課上提問,提問的王某時,他沒答上來,我一下字就火了,説了一些很嚴厲的話,聲音很大,這學生很要面子,以後上我的課,他就睡覺。現在提起來我都後悔。後來學生告訴我,老師,其實,我們自己也不想答不上來啊,只是有時不小心出了錯。我們常常用成人的眼光來看待事物,看待孩子的行為,對他們做出的一些“小事”不以為然,甚至是不屑一顧。比一比李老師,我覺得自己的差距還是太大,老師的尊嚴就在你的大發脾氣中喪失了。

李老師又提到:多想孩子們可愛的`地方,儘量把課上好,儘量和他們一起玩兒,這樣孩子們就會越來越愛你,每天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中,又怎麼能不高興呢?都説人沒做父母之前看學生是一種心態,當了之後又是一種心態,可能當了父母,有了自己的孩子,對待學生便有了更深刻的感情。不管聽話的、不聽話的、漂亮的、不漂亮的、聰明的或是不聰明的孩子,在父母的眼中都是有無數優點的。我們常説要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原來這種“閃光點”無處不在。

浮躁的心、生硬的態度,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我會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 看待,用“學生的情感” 體驗,像李老師那樣,用心換來孩子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孩子們的尊敬和愛戴。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4

在很多人的眼裏,教師是一份輕鬆的職業,可是我卻不這麼認為。教師肩負着神聖的使命,不容許有半點的閃失。一個人的靈魂可以很強大也可以很脆弱,而這一切的改變可能就在教師的一個眼神裏,教師的一句真誠的鼓勵就可能改變孩子的一生。

在讀此書以前,我一直認為:做好一名老師,只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藴、有滿腔熱情就足夠。讀了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我為自己的狂妄與無知汗顏。我從書中感受到:在實踐中成長的老師將要經歷那樣多的磨礪,學生對教師的愛戴是多少點滴的累積,教師對學生的付出又是多少歲月裏的嘔心瀝血。書中字裏行間流露出老師對學生的真誠的情感是那麼的自然,洋溢着李鎮西老師對教師這一職業的熱愛,我想:可能其他職業的人讀起這本書會是另一種心情,另一種感受,而作為與李鎮西老師同一職業的我卻更能體會書中老師對學生的情誼,“做最好的老師”,是任何一個做教師的人的理想,可什麼樣的老師才是最好的老師呢?用李老師的話説,“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

他説:“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看到這裏,我想到了自己,説實話,我對自己的某些方面是缺乏信心的,總覺得自己不管怎樣努力都是無濟於事的,李老師的話使我受到了啟發,也增強了信心,只要我爭取每天多讀些書,每天都有點進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進步,我想我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正如同我們希望自己的學生每天進步一點是一樣的道理。只要自己肯付出,認真地去想,努力地去做,使自己每天都有新的發現,每天都有新的領悟,每天都有新的收穫,那每天就都會有新的快樂。實實在在的做法以及自身的不斷的自我超越的境界就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另外,書的序言部分也讓我頗有感受,雖然《序言》僅僅只有四頁,但也是書的精髓所在,其中李老師談到本學期他擔任着兩個班語文課,連早讀和輔導課在內,周課時二十一節,此外還擔負着校長的一些職務,他很坦率:“我現在感到累,的確累。“

但他本人對於“走路都在備課的.狀態而感到高興,準確的説,感到內心的寧靜,因為這種狀態能夠讓他感到踏實,感到不浮躁,這是一種與學校與學生真正融合在一起才有的心態。“做最好的自己”正如李鎮西老師講的那樣,才有了:踏踏實實上好每一堂課,仔仔細細批改每一本作業,認認真真對待每一位學生。當遭到非議和誤解時,雖有過灰心但不氣餒。正因為這樣,李老師才會有今天的成就,而更難的可貴的是如今“碩果累累的他還依然保留着那份對學生對課堂的摯愛。李鎮西老師的書裏有這樣一段話: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説:“從教25年來,風華正茂也罷,人到中年也罷,默默無聞也罷,暴得大名也罷,普通教師也罷,教育專家也罷……這一切都沒有改變我的生活狀態,那就是——我一直在一線,一直都在講台,一直都和學生零距離!”讀完這段文字,頓時覺得真的好佩服李鎮西老師,更是崇拜。字裏行間流露出的是作者對教育事業的一份執着,文字樸實無華,都是作者的真情流露,讓我感受到了什麼才是好老師,更想努力地去做一名好老師。

現在我才深刻的明白,要承擔起教師的職責,不僅需要我不斷的自我學習增加文化素養,更重要的是要學會用愛心去灌溉。只有充滿對職業和對學生的愛,才能令我肩負起一名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最後,我想引用附錄中的一段話:教育是美麗的——美在理解、美在機智、美在創新!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5

選擇這本書是因為書名吸引了我,“做最好的老師”是我一向以來的追求,其實什麼算是最好,自我心裏一向存在着疑問,拿到這本書我好像找到了通往目的地的指路燈,迫不及待的翻開了這本書,書中沒有通篇的大道理,完全是李鎮西老師的教育教學實錄。一個個真實的事例,一個個鮮活的學生彷彿就在我們身邊。説實話我從沒有這麼認真的看過一本教育專著,而這本書卻一向深深的吸引着我。

在這本書中最喜歡李鎮西老師在序言中説的幾句話:“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能夠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能夠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能夠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能夠最樂觀……所以,你若是工人,就要當技術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營業員,就要當服務質量最佳的營業員;你若是醫生,就要當醫術最高明的醫生;你若是老師,就要當最負責的.老師;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個體户’。也要當最受顧客稱道的勞動者!你也許不能成為名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能夠成為同行業中千千萬萬普通人裏最好的一個!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自我’,強調的是自我和自我比——昨日的自我和今日的自我比,不斷地超越自我。‘做最好的自我’,便意味着要儘可能在自我的職業中到達自我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我把這段話寫到了我的空間裏,我想與我的學生,我的朋友共同分享。

經過閲讀,發現貫穿李老師的教育思想的就是一個字“愛”。他在書中極力強調“沒有愛,便沒有教育”,用愛去感化學生,用愛去啟迪學生。“在老師素質的諸多因素中,對學生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職責之心等老師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説我們教育對象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着完美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所以,老師的職責首先在於發現並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讓它不斷壯大,最終排擠掉自我缺點的雜草。如果我們用成人的冷漠去對待孩子的真誠,那麼一切“語重心長”的教育都無濟於事。對於那些讓人頭疼的孩子李老師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個難題,如班團體建設呀、“後進生”轉化呀、早戀呀、作弊呀等等,都當作科研課題來對待,把每一個“難教兒童”都當作研究對象,心態就平靜了,教育也從容了。當然,李老師也認為教育並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之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所以這種愛必然包含着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懲罰。總之,“愛”、“理解”、“尊重”、“平等”與“職責”在李老師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這正是老師的氣

度,老師的魅力。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八章學生思想改造工程——後進生的轉化,有這樣一句話:“即使是某些教育者心目中“一無是處”、“不可救藥”的學生,其心靈深處或多或少也有着完美道德的萌芽,所以,對後進生的成功轉化,與其説是老師向他們:灌輸(即使是很巧妙的灌輸),不如説是引導他們發現自我身上的善良之處、高尚之處,幫忙他們樹立“我是有缺點的一個好人”的道德自信。”讀完他怎樣對待“後進生”,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作為教育者,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關愛每一位學生?

在我們學校也存在這樣一批後進生,包括我當班主任時所在班的學生,其實當你真正用心去和他們相處和交流時,你會發現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有可愛的地方。在這本書中李老師向我們介紹了他在轉化後進生的過程中採用10種有效的具體方法:寫家校聯繫本;填報喜單;遊玩;團體評議;寫每日九問;對手競賽;寫靈魂的搏鬥;安排當幹部;學生作文表揚;推薦好書。其中很多方法我們都能夠嘗試,我相信只要我們有愛,必須會喚起他們心中的愛。

在今後的教育生涯中,我會不斷地提醒自我,用愛心温暖童心,做個富有愛心和童心的人,愛學生,愛生活,愛世界,做最好的老師,做學生最喜歡的老師。

日記
週記
小説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