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説課稿 > 有關二年級數學説課稿十篇

有關二年級數學説課稿十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閲讀: 6.1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説課稿,説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二年級數學説課稿10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有關二年級數學説課稿十篇

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1

先説教材:

1、本冊教材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本冊教材最大的變化是隨着統計數據的增加,條形統計圖的每格表示 2 個單位。這一部分內容,是一年級下學期所學的統計知識的繼續, 同時又是為下學期學習複式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 (每格表示 5 個單位)進行知識的鋪墊,具有承上啟下、過渡銜接的作用。

2、在內容的選擇上,教材注意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內容的編排上,教材注意讓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過程,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既學習一些簡單的統計知識,又初步瞭解統計的方法,認識統計的意義。

3、通過以上對教材的分析,制訂這部分內容的.教學目標為:

(1)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讓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 個代表 2 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趣事例的調查活動,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的重點難點是指導學生認識用 1 格表示 2 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

學生情況:

接下來,是對二年級學生情況的分析。 在學習使用本冊教材之前,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他們早在一年級下冊的教材中, 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了數據的收集、整理、 描述和分析的過程, 初步具備了運用簡單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的基本技能,尤其是正字記錄方式,初步認識了條形統計圖(1 個表示 1 個單位)和簡單的統計表,並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另一方面,除了這些必要的知識基礎以外,與一年級學生相比,二年級的學生在語言表達方面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他們能夠比較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同時,二年級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小組合作的經驗,合作學習活動中不再帶有較大的盲目性,合作意識已經初步形成。

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2

一、對教材的分析、理解,定位教學目標,找到教學切入點。

1、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新數學讀本》第四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時P34、35《對稱圖形》。

2、關於對稱圖形的知識點分析、定位。

對稱是一種最基本的圖形變換,包括軸對稱、中心對稱、平移對稱、旋轉對稱、鏡面對稱等多種形式。在這課中出現的對稱圖形主要是軸對稱圖形,是平面圖形,且是一個圖形。用“對摺”、“摺痕的左右(上下)大小、形狀一樣”、“摺痕兩邊的圖形能完全重合”等描述作為對稱圖形的內涵,需要學生初步瞭解,並且通過操作,對對稱圖形有一點直觀性的瞭解。

3、教學目標

(1)經歷多種感觀、多種形式的參與,感知對稱圖形的特點,提高認識水平;

(2)經歷觀察、操作和比較的過程,學會辨認對稱圖形,提高判斷能力;

(3)經歷拼、畫、折、剪的操作,豐富學習方式,增強操作技能,體驗學習的快樂。

4、教學重點:感知對稱圖形的特點,學會辨認對稱圖形的方法。

5、教學難點:感知對稱圖形的特點,靈活地辨認對稱圖形。

6、瞭解本課內容的銜接與鋪墊,找教學切入點。

一上《認識物體與圖形》中認識基本圖形,二上《圖形小世界》中拼七巧板,平移與旋轉、圖形的分與和這些是學習對稱圖形的基礎。點陣畫對稱圖又為後續點陣、面積等內容的學習進行了鋪墊。

二、設計教法,預設學生學習過程。

(一)多種學習形式,認識對稱圖形。

1、直觀演示法,感知對稱圖形特點。

2、動手拼一拼。解開對稱圖形的基本事實。

3、點陣畫圖形,加深對稱圖形的認識。

(二)大眼睛找對稱,學會判斷對稱圖形的方法。

(三)課外延伸,欣賞對稱事物,感受對稱美

(四)剪對稱圖形,運用對稱圖形特點,創造對稱美。

三、實際教學,看學生實際學習反饋。

學生在“觀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檢驗一應用”的學習過程中,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使學生掌握知識。

(一)圖形超級變變變,感知對稱圖形的特點。

片斷一

(注:學生對圖形變化的過程很感興趣,投入地觀察,一直跟隨着課件,發揮着想象力,同時又在積極思索着變身的竅門。)

學生:正方形對摺,撕成兩個一模一樣的長方形,在拼成大的長方形。(兩個一樣的圖形拼圖,這個變身的竅門就是對稱圖形的特點)

從基本圖形入手,向學生初次展現對稱圖形的'特點。這段引入一方面喚醒學生已有的對圖形的分與和、平移與旋轉方面的經驗,經驗是有層次性的,因人而異,所以學生學習的起點會不同,後續的學習和發展也會不同,在這裏為讓每個學生都有不同層次的提高設定了自己的起點。另一方面圖形平移、旋轉、分、和,又為下一環節創設性的拼圖作了鋪墊。同時學生對圖形的變化感興趣,發揮想象力,激起學生學習積極性,有了拼圖的慾望。

(二)學生操作拼圖,發現對稱圖形的“基本事實”。

1、現在利用她們的竅門,請你也來變一變,從上面的圖形中,選兩個拼

一拼,你打算選哪些圖形?學生操作。(圖形在信封裏,一組一個信封)

片斷二:學生拼圖的興趣很濃,儘管只要求她們選兩個圖拼一拼,還是有不少學生拼了第二個、第三個圖形,喜歡這樣的動手操作,並運用了平移、旋轉的知識努力拼出不一樣的圖形來。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

2、學生展示作品。觀察拼圖。

片段三:展示拼圖是那麼地歡快,想把自己的作品展現給同學,希望得到同學們的肯定,在展示的同時也注意到了和其他同學一樣的拼法,然後努力想拼出不同的圖形。

片斷四:敏鋭地捕捉到了圖形形狀有一樣的事實,經過平移、旋轉後可以更清楚地找到相同的圖形。

這些圖形你怎麼拼的?(選擇一樣的圖形,

對起來拼拼,對摺,大小、形狀一樣。)這裏都是這樣的圖形嗎?(拿掉不同類的)

像這樣的圖形,我們可以叫它(對稱圖形),對稱圖形有什麼特點?(對摺重合、上下左右圖形一樣等)(課件出示“對稱圖形”)這就是我們今天認識的新夥伴兒,你對他有了哪些認識?我們來進一步認識他。

通過前一環節中所得的關於對稱圖形的認識,來拼一拼,材料來源——做與説、書上習題第3題,由於圖形有難有易,故學生有選擇的餘地,學生先估計自己的能力,分層操作,選擇圖形拼接,展示拼圖。通過學生説拼法,感知圖形左右、上下一樣大等。解開對稱圖形的基本事實,將對稱圖形正式介紹給學生,讓學生説説已經知道的對稱圖形的內涵。

(三)點陣畫圖形,加深對稱圖形的認識。

1、出示點陣,出現半棵松樹,這是什麼?(樹)怎樣可以證明是樹?(畫出另一半),你準備怎麼畫?(對摺畫,畫點,連連起來等)

片斷五:學生感知了點的位置是根據左邊已有的點與摺痕的關係得到的,點和點連成線,形成面,左右形狀是一樣的。

2、學生動手畫第二幅(魚)。展示有問題的作業,分析原因。

通過畫對稱圖形,讓學生了解很多對稱圖形來自與生活中的對稱事物,把生活中的對稱事物畫在紙上,就能得到對稱圖形。

(四)大眼睛找對稱,學會判斷對稱圖形的方法。

1、大眼睛找對稱,説説是不是對稱圖形

片斷六:在判斷中,關於對摺產生了疑問,豎的對摺是對稱了,橫的對摺卻不是對稱,怎麼辦?帶着這個疑惑,動手摺一折,引導學生髮現只要有一種對摺是對稱的,他就是對稱圖形。

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對稱圖形,只要看它們對摺後是否能夠重合,能夠重合的就是對稱圖形。利用了對稱圖形的特點,判斷對稱圖形。

(五)課外延伸,欣賞對稱事物,感受對稱美。

欣賞生活中的對稱事物。(建築、剪紙、臉譜、飛機、風箏、蝴蝶等)

片斷七:經過學習,學生已經能判斷對稱圖形了,能感知對摺的摺痕,同時被美麗的對稱事物所感染,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數學也可以很有意境、是一種感官上的享受。

美麗的對稱圖形,除了欣賞還可以裝飾環境,大家一起設計或收集一些對稱圖形,來裝點我們的教室,好嗎?(有學生馬上提議剪一剪)

(六)剪對稱圖形,運用對稱圖形特點,創造對稱美。

有什麼辦法能製作一個對稱圖形呢?我們要製作一顆小松樹,有什麼好辦法?(對摺畫半棵樹,我直接畫就行了)讓學生動手操作,剪自己喜愛的圖形。創造對稱美。

作業反饋:課堂作業本p26第一題,判斷16個對稱圖形是否是對稱圖形,全對有4名佔,錯1個有4名佔,錯2個有5名,錯3個有5名,錯3個及以下的佔69.23%;錯4個有3名佔11.54%,錯5個有3名佔11.54%,錯7個、9個的各一名佔3.85%。

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3

説教材:

課程標準強調《統計》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低年級要求: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數據統計過程,使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來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整個過程,從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統計知識和方法。教材選取的例題給我們很好地提供了一個如何去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的信息。

説學情:

上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分類,能正確進行計數,所以填寫統計表不會太困難,關鍵在於引導學生學會收集信息,整理數據,畫統計圖,能利用統計圖表中的數據作出簡單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體會統計的作用。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本課的要求,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説教學目標:

1、藉助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感受到統計活動的必要性。培養學生初步的統計意識。

2、在情景中初步掌握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經歷統計的過程。

3、初步感知簡單條形統計圖及統計表,能將統計結果填入表內,會在格子紙上畫簡單的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和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4、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觀察交流等方式感受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初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加深對數學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

經歷收集和整理數據的過程,初步認識統計圖和統計表,正確填寫統計圖表。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和整理過程,能看懂圖表。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進行簡單分析,感受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説教學理念與教法:

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所以我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將整堂課的設計分成“創設情景------收集、整理資料------操作實踐------拓展深化”四個層次,我以教材為基礎,本着數學來源於生活這一事實,力求從實際出發,增加學生對數學的親近感,使學生樂學、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圍繞教學目標,我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時,力求體現以下理念:

1、在生活中學數學

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新課程的要求。所以“統計”這節課我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從學生喜歡看動畫片引入,激發興趣,調動學生的探究慾望。其次結合本校“播種習慣責任樹,人人為樹添果實”的活動,讓學生在熟悉親切的生活背景素材中學習,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在活動中學數學

讓學生學習動態的數學是新課程的要求。使學生形成統計觀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讓其真正投入到統計活動的過程中,所以我設計運用投票表決的活動,來確定最喜歡看的是哪部動畫片,從中讓學生初步體驗統計的過程,也就是經歷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過程,學會數據的收集和整理。學生在經歷“動態建構運動”之後,再讓他們獨立觀察教材提供的靜止的畫面上採集信息、分析、整理數據,進行填寫統計表、繪製統計圖、説説統計作用。一方面鞏固剛剛建構的統計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另一方面進行“間接思維” 訓練,既錘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與獨立思考的能力。在統計紅、黃、藍蘋果個數的活動中,不僅讓學生學會了解決實際生活問題,還讓學生感悟到一個方格表示2人,那麼1人可以用半格來表示,為後續學習打下能力基礎。學生在這些活動中通過實踐操作,體驗到了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也認識了統計及其作用,獲得了數學知識,發展了能力。

3、在問題中學數學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數學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教學中,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探討感受到,要解決老師提的問題必須調查統計,在調查統計後,學會思考,能根據數據回答和提出簡單的問題,深化對統計意義的理解,同時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4、人人都得到發展

學生通過教學活動,理解和體驗了統計的過程,體會到統計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同時結合“習慣責任樹”,進行德育教育,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

説學法

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聯繫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2、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3、通過動手操作,獨立思考,討論交流等方式,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自己的學法。

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4

教材分析:

《乘法豎式》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64、65頁。簡單的乘法豎式是在學生已有的加減法的豎式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為以後學生進一步學生多位數的乘法豎式做充分的準備。在計算時嗎,學生往往忽略了豎式的擺放格式及積的位置,從而造成今後學習稍複雜的乘法豎式時的困擾。因此,本節課的教學極為重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乘法的豎式寫法,知道乘法豎式中各部分的名稱,能用豎式計算表內乘法。

2、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探索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

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乘法的豎式寫法,知道乘法豎式中各部分的名稱,能用豎式計算表內乘法。

教學難點:

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探索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

對象分析:

二年級學生的思維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雖然具有一定的問題意識、與他人合作的意識。但抽象邏輯思維較弱。

教法學法:

根據以上的這些情況,本節課,我採用電教手段,利用flash軟件,設計了多個動畫畫面來進行輔助教學。大大的方便了學生主動的去觀察,去發現,去探究。主動去想發表自己的見解,有效促進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複習引入。

我首先出示這個畫面,並説:秋天來了,天高氣爽,請看,小天使來我們班做客了,她還帶來兩道題想考考大家呢。這麼設計,目的在於點燃學生的好奇心,並把學生帶入本課的學習意境中來。在學生進行計算時引導學生回憶做加減法的豎式計算時要注意相同數位對齊。從而為這節課的乘法豎式計算埋下伏筆。

二、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這一環節我又出示這張畫面,小天使見大家那麼聰明,她又帶來了一個問題,觀察畫面,一共有幾個小朋友,怎麼列式?通過這樣一問,學生可能列出4+4=8、4*2=8、2*4=8三種算式,我選擇4*2=8這個算式讓學生嘗試列豎式計算,這是本課的學習重點。在學生初步嘗試之後,我請做出來的同學上台展示,並讓她們發表自己的見解。然後我則結合學生的方法邊板書整理邊強調:當積是8時,8的位置應在哪?讓學生明確:積的位置要跟第二個乘數2對齊。接着讓學生認識乘法豎式中各部分名稱。這樣設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鍛鍊他們探究新知的能力。從而解決了本課的重點。

在學生初步掌握乘法豎式計算後,我趁熱打鐵,又出示這樣的`畫面説:你看,小天使難不倒你們,她走了,可小猴又來了。他在問我們呢:我一共有幾個桃果?怎麼列式計算?我想學生會有以下兩種算法: 5*7或7*5,我則強調第二種方法的算理:有5個盤,每盤7個,就是5個7,在學生理解算理後讓學生根據算式列豎式計算並彙報計算情況。在學生彙報時我追問:這個算式的積是35,是兩位數,你們是怎麼擺放的?這個環節正是本課的難點。我預想到學生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讓學生判斷哪種方法正確,為什麼?通過讓學生進行判斷,使學生再次明確當積是兩位數時,積的各位要和乘數的各位對齊。從而突破本節課的難點。使學生真正的掌握了乘法的豎式計算。

三、練習反饋,鞏固提升。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我又設計了以下幾個練習。第一題我以填空的形式來讓學生注意積的擺放位置。 第二讓學生自己列式計算,以此檢驗學生是否真正掌握本節課所學知識。 第三個練習是多項填空題,這樣的設計既開放了學生的思維,又鞏固算法與算理。激起了全班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四、回顧總結,點撥學法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我想今天的課大家也一定有不少的收穫,能跟大家談談嗎?(這樣設計,讓學生能總結出列豎式計算時要注意積的各位要和乘數的各位對齊,讓學生在總結知識的同時,將學習過程中情感體驗也表達出來,從而使課堂體驗更豐富,讓學生更加喜歡充滿智慧與感情的數學課堂)。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5

首先我對教材進行如下分析:

第一點教材分析:

“數學廣角”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開始新增設的一個單元,也是新編實驗教材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做出新的嘗試。

本次《數學廣角》其目的在於試圖讓生感知重要的排列、組合數學思想及其方法。本課主要對例1進行教學,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能力,以及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為學生今後學習組合數學和學習概率統計奠定基礎,解決一些實際生活問題。

第二點學情分析:

本教材處於二年級上冊,簡單的排列組合對二年級學生來説已有不同層次的接觸,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但大部分學生還不能有順序地、深入地全面思考問題。同時二年級的學生好動,注意力不夠集中,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在數學學習中注意安排生動有趣的活動,採用直觀教學方法,提高數學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意識。

第三點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與學情,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操作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

2、體驗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規律的過程,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能力。

3、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4、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其中教學重點是: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並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意識。(因為學生抽象思維較弱,對多個事物的排列與組合,常常出現遺漏、重複。所以本課教學重點定為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思考問題意識。)

這節課的教學難點是:感受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的不同,讓學生在合作、交流探索中突破難點。(因為二年級學生積累知識,理解能力有限,容易將排列和組合混淆,因此我將感受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的不同作為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準備是:師生共同準備數字卡片0、1、2、3,學具。

第四點説教法:

本課教學,我準備從學生的生活情景出發,對教材進行靈活處理。利用學生到數學廣角做客作為新課的引入,運用直觀情境教學例1,讓學生通過擺一擺,説一説,從中發現要想擺得快又擺得準確,就必須有序地排列。(理念是動手操作是學生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必要手段,是嘗試開啟智慧的鑰匙,給學生更多的動手機會,讓學生親身體驗探索簡單事物排列和組合規律的過程,在活動中主動參與,在活動中發現規律。)然後通過課堂演示法、討論法、談話法多種方法的組合,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第五點説學法:

我通過合理地安排小組學習、共同探究、獨立思考的學習模式,使每名學生能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便於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成長。讓所有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動起來,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鞏固所學知識。

第六點教學過程:

第一步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上課伊始,老師利用談話創設情境:在數學王國中,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地方,哪裏有許多的挑戰,你們敢去嗎,想去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數學廣角看一看吧。在此揭示課題並板書:數學廣角。(這樣的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符合低年級兒童好奇、好勝的心理特點,抓住了“童心”,為新課的順利進行作好了鋪墊。)

第二步學習排列知識

第1環節初步感知排列的方法。

根據課本內容進行變化,我設計了比較生活化的“客人來訪”,把數字“1”和數字“2”當作兩位小客人來到數學廣角做客,把數字1和2配上音樂、圖畫、鮮豔顏色進行多媒體演示。告訴今天學生小客人給我們帶來一個問題:由1、2這兩個數字可以組成哪些兩位數?讓生先猜一猜,同伴之間再擺一擺,並進行交流(利用客人來訪再提出問題,通過猜一猜,擺一擺,説一説這一系列活動,讓學生不悱不發。)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12、21。如果學生説出11、22這樣的兩位數,這時就要注意引導學生觀察,這樣對嗎?讓學生説出理由:只有一個數字1和2,不能擺出。接着拋出問題:12、21這兩個數有什麼不同?(引導學生説出2個數字交換位置,順序改變,數也發生改變。這就是交換法並板書)

第2環節探索排列的方法。

首先提出問題,讓生思考。接着利用多媒體出示活動要求:小組合作,3人擺,一人記錄,由1、2、3三個數字可以擺出哪些兩位數?擺完後,小組交流,你擺了哪些數?你是怎麼擺的?(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是為了讓學生感受在操作中獲得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比一比,哪組擺得最多?哪組寫得更全面呢?(這個問題是為了讓學生有序地全面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求勝心,從而提高學習興趣。)

然後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接着追問:還有不同的數嗎?你是用什麼好方法擺出這些數的?而且做到不重複不遺漏呢?這時整理學生的彙報,找出相似的地方板書,例如12、13,十位上都是1,也就是先確定最高位上的數,再確定個位。還有21、23,31、32這些兩位數,都是這樣擺的。這種方法是最好的方法。還有學生會考慮先確定個位和運用交換法都可以擺出這些兩位數。應大力鼓勵和表揚學生。之所以只板書確定十位這種方法,因為這是最優的方法,利於學生今後進行多數字的排列。(這個過程這樣設計是因為:在學生的不斷探討中,讓學生自己發現,自己糾錯,培養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此時用板書方便學生觀察,歸納總結。)

最後師生共同總結,用課件演示。接着用鼠標指着交換法,向學生提問:這3組兩位數是用哪些數字擺出的?引導學生説出這3組兩位數是從1、2、3這三個數字先選出2個數字,再交換位置。(説明這點是為了讓生感受這種方法既運用了組合知識,又運用了排列知識,為今後解決更難的數學題奠定基礎。課件演示是為了讓學生直觀感受,形成整體的認識,加強對排列過程的理解,同時加深印象,初步形成有序地全面解決問題的意識。)

第3個環節讓學生再次動手操作,親身體驗。

讓全班學生運用剛才總結的方法,再次讓學生動手擺一擺,親身體驗這個過程。(因為學生才是學習的真正主人,老師説得再多,都沒有學生親身體驗好,通過再次動手操作,加深學生對排列知識的正確理解,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同時鼓勵方法的多樣性,給學生自由選擇方法的機會,)。

第4個環節靈活變式,拓展運用。

接下來進行變式練習:把數字1改為0,用0、2、3任選2個數字能擺出幾個不同的兩位數?(目的為了讓學生感受0不能作為一個數的最高位,告訴學生在平時練習過程中不能照搬照套,要認真讀題分析。)

第三步區分排列與組合的不同。

第1環節情景演示,感知組合的方法。

同學們你們真是勤于思考的`孩子,我要向中獎的同學握手錶示祝賀,進行實際演示。提出疑問:我和他,我們兩個人握了幾次手?學生會説一次?接着我問如果每兩個人握一次手,三個人握幾次手呢?猜猜看?猜測過後,4人小組合作學習,組長做裁判,握一握。學生彙報3次(目的讓每個人都親身體驗,感知組合與順序無關)。

接着課件演示,三個小朋友握手的過程,顯示次數。(加深學生對組合的理解)。

第2環節探索追問,理解排列與組合的不同。

老師追問:為什麼三個數字能排成六個兩位數,而三個人每兩個人握一次手,卻只握了三次呢?接着小組同學通過討論交流,再彙報,使學生明白兩個數字交換位置變成了兩個數,而握手時兩個人即使換位置還是這兩個人,所以就是一次。(在這裏用課件顯示,讓學生觀察對比,區分排列與組合的不同,同時使學生明白像握手這類似的組合可以用符號表示出來,這樣也起到發展學生思維的作用)。

第3環節實際操作,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首先運用激勵語言對學生今天的學習進行評價:今天你們真棒,為了獎勵你們,老師決定給你們每人買一份特別的獎品。這份獎品要5元錢,現在有一張5元,2張2元、五張1元,可以有幾種拿法?(這個環節運用語言自然過渡,讓學生在活動中輕鬆學習。)

通過學生擺學具,多人上台彙報書寫,教師整理板書並問學生是怎樣拿的?學生很容易想到先拿一張5元的,拿一次。拿5張一元的學生也容易想到。接下來就該拿2元的了,確定拿一張2元的,就要拿3張一元,確定拿2張2元的,就要拿一張元的。(讓學生做到有序地解決問題,不重複不遺漏)

第四步當堂檢測,加深理解。

師告訴學生接下來咱們去逛逛服裝店,這裏有2件衣服和2條褲子,小朋友們你們想怎樣搭配買一套衣服呢?有幾種搭配方法。(這一環節重點是培養學生有序思考的數學思想,使學生明白怎樣找出一種既不重複又不遺漏的搭配方法。學生可能會説先選一件衣服再搭配褲子(課件演示),有的學生會説出先選褲子再搭配衣服,對於學生出現的情況合理都應大力鼓勵和表揚,告訴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

第五步全課總結。

今天的數學廣角有趣嗎,你有什麼感受和收穫?(學生自由發言,暢談學習收穫),老師再和生一起總結,並向學生強調要有序地、全面地看待問題,做到不重複不遺漏。(再次突出本課的重難點)

師説時間過得真快呀,我們馬上就要離開數學廣角了,小精靈讓我們進行課後調查。(讓生將所學知識充分聯繫生活實際,讓生髮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第六步課外拓展。

今天老師想和表現好的3個小朋友中的其中一位站成一排照相,幫老師設想一下,一共有幾種不同的照法?(通過準確的數學語言表達,讓生理解題意。這當中既有排列知識,又有組合知識。而學生往往會弄成組合問題。首先選出其中1人和老師照相,屬於組合。在照相的過程中可以左右交換位置,順序就會發生改變,也就是不同的照法。使學生明白不能表象看待問題,而要全方位深入思考和分析問題)

為了讓學生對我們今天學的知識有一個整體的認識,我的板書是這樣設計的:

數學廣角

排列的方法:付錢的方法:

①交換法:12、21

②確定十位:12、13,21、23,31、32

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數學廣角”是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開始新增設的一個單元,是在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嘗試。排列和組合的思想方法不僅在學生以後的實際生活中應用廣泛,而且是學生學習概率統計的知識基礎,同時也是發展學生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好素材,本教材在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事例呈現出來。(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觀察、猜測、操作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

2、使學生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規律的過程。

3、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過程與方法

經歷觀察、比較、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動,討論事物排列的規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搭配的方法,並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的問題。

教學難點:怎樣排列可以不重複、不遺漏。理解簡單事物搭配中的有序、無序的不同。

二:學情分析

(一)心理特徵

從心理特徵來説,二年級的學生由於年齡小、好奇、好玩,通過自身體驗獲得知識能使頭腦更加活躍 ,保持愉悦的學習情趣。並且他們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有限,要在課堂上適當安排一些與教學相關的小遊戲。

(二)認知狀況

作為二年級的學生,缺乏空間想象力,直接要學生來學習,顯得非常空洞,也沒有好的效果,但學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因此在數學學習中注意安排生動有趣的活動,讓學生通過這些活動來進行學習,經歷簡單的排列組合規律的.數學知識探索過程,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新知,發現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

三:教學模式

教法:根據學生認知特點和規律,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我遵照《課標》的要求和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實際,着眼於學生的發展,注重發揮多媒體教學的作用,通過課件演示、動手操作、遊戲活動等方式組織教學。1、從生活情景出發,為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情境。2、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學法: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貫穿全課,充分應用分組合作、共同探究的學習模式,在教學中鼓勵學生與同伴交流,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使學生在合作中學會了知識,體驗了學習的樂趣,思維活動也更加活躍。

四:教學設計

課前遊戲:

猜年齡,兩個數排列,課前活躍氣氛。

一:創設情境,引出新知

去數學城堡看看,想進去,得有密碼才行,看看要求。生動的情景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小組活動,探索新知

1、給出問題:找出需要注意的點,要明白組數的要求。弄清楚要解決的問題,才能順利的進行小組活動。

2、數學活動:用數字卡片擺一擺,並記錄下來。

同學彙報總結:教師挑選出的同學彙報,教師在大屏幕投影學生作品,學生解釋自己做題方法。預設四種情況(重複、遺漏、位置互換、固定)。前兩種無序,比較亂,別人看不懂,還易重複遺漏,後兩種有序思考,才能全面,不重複,不遺漏。允許不同方法解決,引導有序思考。學生總結出方法,讓學生體會方法有助於學生舉一反三利用方法解決問題。

三:體會方法,鞏固新知

1、 塗色練習

用紅黃藍3種顏色給兩個城區塗上不同的顏色,一共有多少種塗色方法?請你塗一塗。

2、 拍照練習

鞏固解題方法與思路,雖然對象不同,但思路相同。

四:全課總結

暢談感想: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搭配中的學問,我們要學會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就能做到不重複、不遺漏。

幫助學生梳理知識,認識到有序思考的重要性。

五:板書設計

數學廣角——搭配(一)

有序 互換位置法 固定法

《數學廣角——搭配》搭配説課稿《數學廣角——搭配》搭配説課稿《數學廣角——搭配》搭配説課稿 1 2 : 12、13 2 1 1

《數學廣角——搭配》搭配説課稿《數學廣角——搭配》搭配説課稿《數學廣角——搭配》搭配説課稿 不重 1 3 : 13、31 1 2 3

2 3 : 23、32 3 3 2

不漏

六:課堂評價

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評價:看能否準確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設計課堂環節和檢測試題來鞏固知識。

過程與方法的評價:課堂上注意觀察學生的活動,看他們能否通過觀察總結,傾聽和理解別人的思路,有條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評價:看學生能否找到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是否有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意識。

七:課程資源的開發

文體資源:教科書、教參、其它教輔資料。

信息技術資源:多媒體、互聯網資源

環境與工具:課件、給學生準備數字卡片、數位表格、彩筆等。

生成性資源:學生的疑問,老師的解答,師生互動推動了課程資源。

八:教學得失

得:

一、創設故事情境,激趣導入。

整節課始終用創設的故事情境來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激發積極性。首先由“密碼鎖”這個情境引入,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再由引導學生用二個數字探索排列組合的規律,過渡到引導學生用三個數字探索排列組合的規律。然後為了鞏固這節課的重點,又創設了三人合影的問題。

二、自主學習,提供學生實踐操作的機會。

《新課標》強調:教學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實踐活動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先讓學生按照我提出的學習方法和步驟自主學習。學生同桌互助交流,一對一幫扶。教師巡視、指導。

三、合作交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

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所以數學教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的。本節課在教學難點——掌握排列不重複、不漏掉的方法時。為了使每一位都能充分參與,我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展示交流。讓每個學生知道在小組內是要解決什麼問題。儘量保證學生合作學習的時間。教師深入小組中給予恰當的指導。合作學習後,讓學生自己評價,即對展示的情況進行補充、質疑。這時,教師再在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基礎,答疑解惑。以解決師生的雙邊互動。

失:

1.原本預設學生能寫出“固定十位法”,但可能是在引入時,讓學生產生了定向思維,導致學生反倒沒有掌握這種方法。在這裏費時較多。

2.自主學習的環節,教師提出的學習要求有點多,學生不完全明白要做什麼?這裏我可以先舉一個例子,再由此引入。

3.數學實踐活動中,雖然學生有意識要按規律有順序地排列。但部分學生在沒有提示之前,就不知道要這樣來排?如何滲透懂得有序排列的數學思想?在今後教學實踐中,怎樣促進高效課堂?這些都是我感到困惑和值得深思的地方。

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7

一、 説教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1-7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教學8的乘法口訣。通過本節的教學,使學生進一步深入學習乘法口訣,為以後數學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

本課的重點:編制8的乘法口訣,運用8的乘法口訣求積。

難點:在探索規律的基礎上探索記住8的乘法口訣,並運用乘法口訣來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的問題。

教學突破:通過口訣的編制理解口訣的意義,從而養成在生活中合理、準確地解決實際問題,體味到“有價值的數學”、“有樂趣的數學”。

根據教材的以上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編制8的乘法口訣,找出規律,鞏固口訣。培養學生運用8的乘法口訣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乘法的意義、口訣的與編制規律來進行口訣的熟悉,多讀、多練、多背加強口訣的記憶。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口訣的編制與整理過程中,培養簡單推理以及發現規律的能力,進一步感受與同學合作交流的價值,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二、説教法與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我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在課堂教學時,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2、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貫穿教學的始終。

3、課堂組織民主、科學、和諧,這種氣氛有助於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

三、教學設計理念

1、教學過程體現生活化。

在教學中,要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體驗“生活數學”。

2、教學過程體現活動化。

擺方塊活動讓學生“做數學”,而不是“學數學”。

3、教學過程體現開放性。

在教學中,力求營造一個輕鬆、愉快、民主、和諧的氛圍,讓學生人人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四、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構建探索平台。

1、談話: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過1-7的乘法口訣,誰能背給老師聽聽嗎?指名背誦。

誰能回憶一下昨天我們是如何編制7的乘法口訣的?説説看。

預設:A用小三角擺小船

B用連續加的方法

2、同學們回答的'都很好,那麼今天老師給同學們一個大膽嘗試的機會,讓你們仿造用三角擺小船的方法研究一下如何編制8的乘法口訣,有信心嗎?

用回憶7的乘法口訣推導和編制過程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既複習了舊知,又為新知的學習做好了鋪。

(二)自主探索,嘗試解決問題。

1、拿出昨天老師要求你們準備好的小正方體,擺一擺,再填書上的表。小組合作。

出示一個由8塊小正方體搭成的正方體。

數一數是由幾個小正方體組成的?

擺1個大正方體用8個小正方體,擺2個大正方體要用幾個小正方體?擺3個呢?……擺8個呢?

合作擺一擺,分別説一説,再填書中表格

據此,你能編出8的乘法口訣嗎?説説你是怎麼想的?先在小組裏交流,再指名説説。

在讓學生觀察説説每一句口訣有何變化?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上面探索新知這個方面,我就完全秉持了這個理念,讓學生想一想、擺一擺、説一説、議一議、看一看、讀一讀、背一背,有助於理解和記憶。

(三)回顧探究過程,自然生成新知。

1、談話:剛才我們通過擺正方體,探究了8的乘法口訣,誰能把我們剛才動手的過程簡單説一説?

追問:為什麼每次都用8個小正方體?(1個8)

為什麼每次都比上一次多擺一個大正方體?(多一個8)

觀察口訣表,看看每一句與相鄰的兩句有什麼關係?

預設:A結果或多8或少8。

B每次8 不變,8的個數不同。

在同學們充分觀察討論之後,老師小結:8的乘法口訣以1個8 為基礎,依次增加一個8;每相鄰兩句口訣都相差一個8這就是8的乘法口訣的規律。瞭解了這個規律,有助於我們記憶8的乘法口訣。

2、先觀察“想想做做”第一題,想好後再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想想做做”第二題,直接填空。訂正時,請學生説説他是怎麼想的?

回顧探究過程,梳理知識形成的要點,培養簡單推理以及發現規律的能力,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新知應用,體會知識價值。

1、“想想做做”第三題,對口令練習。讓學生根據8的乘法口訣説出相關乘法算式,在活動中進一步熟悉8的乘法口訣。

2、第四題,運用8的乘法口訣,鞏固對口訣的記憶。

3、第五題,要求學生從中獲取的信息是:每袋乒乓球有五個。

4、第六題,要求學生仔細看圖,獲取的信息有:一共有7人蔘加收割向日葵的勞動,每人收8棵,一共收了多少棵?

5、第七題,讓學生根據口訣填空。通過填未知乘數,既鞏固了有關的乘法口訣,又為學生自主探索8的乘法口訣求商做準備。

形式豐富多樣的練習題,既避免了學生單調乏味之感,又從不同角度多種視角鞏固了新知。趣味化、活動化的組織方式,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符合新課標“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求新知”的理念。

(五)歸納小結,提高認識。

談話:1、學習了這一課之後,你有哪些收穫?

指名好、中、差各一名學生説説。

讓不同的學生談談收穫,讓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全過程,有利於反饋信息、檢查效果;同時也體現了新課標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概念。

2、師生齊背8的乘法口訣。

五、 教學評價

這節課,我個人認為做到了一下幾點:

首先,體現了教學注重以學生為中心的構想。

其次,體現了“潤物細無聲”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滲透。

第三,教學任務明確,抓住了重點。

六、板書設計:

8的乘法口訣

1個8 8×1=8 一八得八

2個8相加 8×2=16 二八十六

3個8相加 8×3=24 三八二十四

4個8相加 8×4=32 四八三十二

5個8相加 8×5=40 五八四十

6個8相加 8×6=48 六八四十八

7個8相加 8×7=56 七八五十六

8個8相加 8×8=64 八八六十四

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8

一、直接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開始學習第二單元——觀察物體。誰來説一説什麼是觀察?

生:觀察就是用眼睛仔細的看。

師:説的真好!觀察就是讓我們用眼睛仔細的來看一看。板書課題。

二、探索新知

1、出示課本情境圖1

師:淘氣和笑笑他們也正在學習這一課,一起來看,(齊讀:從不同的方向看看,説説你看到了什麼。)仔細觀察,小霞和小宇他們是怎麼觀察的?

生:小霞在儲錢罐的前面觀察。

師:小霞看到了什麼?

生:小霞看到了小兔子的眼睛、耳朵。

生:看到了小兔子的臉。(出示小霞説的話。)

師:小宇怎麼觀察的?

生:小宇在儲錢罐的'側面,看到的小兔子的一直耳朵。

師:為什麼只看到一隻耳朵?

生:另一隻耳朵被擋住了。

2、拿出一個儲錢罐,模擬小霞和小宇進行觀察。

出示:換一個方向看一看,説一説。

生上來觀察,説:我站在儲錢罐的後面,看到了小兔子的尾巴。

師:為什麼老師在儲錢罐的後面卻看到了小兔子的眼睛?

生:老師的個子高,那是從上面看到的。

師總結:我們在觀察物體時,眼睛要與平視觀察的那個面,要不然看到的就不是這個面,觀察的就不準確了。

出示課本圖2,小霞看到的是那幅圖?生獨立説一説。

3、小組觀察

出示課本圖3.

(1)分小組:前後桌兩人一組。

(2)觀察要求:拿出儲錢罐放在桌子上,先各自説一説你再上面位置看到了上面形狀;兩人在互換位置,進行觀察。

(3)小組觀察,説一説。

師:同一個物體,為什麼大家看到的形狀不同?

生:因為我們站的位置不同。

師總結:我們觀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形狀也有可能不同。

三、課堂練習

獨立完成課本19頁1、2、3、4小題。

第4題:有部分學生有困難。

選一個學生當貓交警做出手勢,讓班裏的其他孩子進行觀察。

四、課堂小結

今天,你學到了什麼?

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9

教材分析:

《製作作息時間表》是山東省小學信息技術教材(泰山出版社第二冊下)第一單元第四課教學內容,繪製表格是利用計算機進行文字處理的一項重要內容,本課以“製作作息時間表”為任務,從創建表格到修改表格,使學生學會對錶格進行簡單的編輯操作。

教學目標:

讓學生了解簡單表格的繪製方法;瞭解表格的基本構成及各部分的名稱;學會按照要求創建空白表格,並在表格中輸入內容;能夠對錶格進行簡單的調整。

教學重點:

表格的創建及表格中文字的編輯和表格的調整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準備:

各種表格範例。

教學方法:

任務驅動和範例對比組織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老師剛剛接到一個任務,想請大家幫忙來完成,你們願意嗎?這個任務就是“製作作息時間表”。(板書:課題)

二、新授

(出示範例1)表格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我們把表格中的每個小格稱為什麼?

我們對錶格已有初步瞭解,現在我們就來創建一張空白表格。

1、 創建表格。

請同學們參照課本21頁,繪製一張由12行3列組成的空白表格。

指生到前面邊講解邊操作。

指生總結操作步驟

① 單擊工具欄中“插入表格”按鈕,按住鼠標左鍵拖動,完成操作。

② 也可以通過菜單欄中“表格”—“插入”—“表格”來完成此操作。

(教師表揚鼓勵)

表格創建了,怎樣編輯表格中的文字呢?

2、 在表格中輸入文字。(學生自學)

請同學們參加照課本22頁編輯表格內容,完成練習,比比哪組速度快。(小組合作,交流)

指生回答,你是怎樣在表格中輸入文字的?可不可以通過其他方法來實現光標的移動?

利用鍵盤上的`光標控制鍵→←↑↓或者Tab鍵,也可以將光標從一個單元格移動到另一個單元格。

(教師及時表揚,給予肯定)

(出示範例2)怎樣將你作息時間表格中的內容設置成這樣?

3、 設置表格中的文字格式。

誰能大膽到前面來操作給同學們看,你是怎樣想的?

生演示,講解;師總結操作步驟

①選單元格;②在表格中單擊右鍵,出現快捷菜單,選中“單元格對齊方式”;③單擊“中部居中”按鈕。

表格中文字的字體設置方法與已經學過的普通文字的字體設置方法相同。

請同學們快點完成自己的操作吧。

4、(出示範例3)改變表格的大小、列寬和行高。

師演示,學生跟着操作。

① 調整表格的大小操作步驟:將鼠標指針移到表格的頂角,指針變斜雙箭頭時,按住左鍵拖動鼠標即可調整表格的大小。

② 調整表格列寬:將鼠標指針移到表格線上,指針變成狀時,按住鼠標左鍵左、右拖動即可調整列寬。

③ 行高的調整方法與列寬相似,請同學們快試一試吧。

師:操作過程中,誰還有新發現?

(1)拖動表格左上角的標誌,可以調整表格的位置。

(2)用“表格屬性”對話框可以對錶格進行精確設置。

現在這張表格,老師是滿意了,可是老師的領導是個愛挑剔的人,請同學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裝點自己的“作息時間表”。

5、 作品展示,學生相互交流,互評,師點評。填寫評價表。

6、練習鞏固。

參照課本25頁課程表,製作自己的課程表,並以“課程表”為名保存在自己的“練習”文件夾中。(由於時間關係,可以課餘時間完成)

三、小結。

誰能根據這節課的學習,總結你有什麼收穫?(生答)(師總結)通過本課學習,我們掌握了繪製簡單表格的方法,瞭解了表格的基本構成以及對錶格進行簡單的調整。經過檢查,同學們掌握得非常好。俗話説,有來無往非禮也,同學們有什麼事情儘管説,老師也是樂於助人的人。

板書設計:

製作作息時間表---製作規則表格

1、 創建表格

2、 在表格中輸入文字

3、 設置表格中的文字格式

4、 改變表格的大小、列寬和行高

教後小記:

本節課,我採用任務驅動、教學範例等方法組織教學,效果良好。例如:開頭我設置了整體教學任務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着我又用表格範例設置任務,放手讓學生探究,讓他們在動手實踐中感悟知識,發現知識,讓他們在 “玩”中學,在學在“玩”,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指導思想,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使他們真正理解和掌握本節課內容。

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10

一、説教材:

“數學廣角DD簡單推理”是新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109頁的教學內容。這是一節有趣的活動課,也是一節邏輯思維訓練的起始課。本節課主要要求孩子們能根據提供的信息,進行判斷、推理,得出結論,使學生初步接觸和運用排除法。教材試圖通過一些生動有趣的簡單事例,運用操作、實驗、猜測等直觀手段解決這些問題,滲透數學的思想方法,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二、説學情:

二年級的孩子由於他們的年齡特點,他們具有較高的學習熱情,喜歡做遊戲,喜歡與他人合作,同時也具備了一些簡單的推理能力。基於以上分析,我將整堂課設計成一節猜一猜、做一做的遊戲課,讓學生通過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猜測、推理遊戲,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推理的過程,初步獲得一些推理的經驗。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合作能力。

三、説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技能目標:讓學生了解簡單的推理知識,初步獲得一些簡單推理的經驗;培養學生初步觀察、分析、推理能力和有條理思考問題的意識。

過程方法目標: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推理過程,體驗邏輯推理的思想與方法,體會邏輯推理條件與結論之間的聯繫。

情感態度目標:感受邏輯推理的趣味性、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培養學生積極思維的學習品質。

重點:經歷簡單的推理過程,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觀察能力。

難點:培養學生初步的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及數學表達的能力。

四、説教法、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的提出:“要讓學生在參與特定的教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對象的特徵,獲得一些體驗。”所以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我採取遊戲引入、情境教學與談話引導等方法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去充分體驗數學學習,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説教學過程

對於本節課的設計,我試圖體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在“想猜”中領悟

現平時,只要老師拋出“請小朋友猜一猜”這樣一句話,學生們就會爭先恐後地舉起小手急着要猜。可見“猜想”是學生們最樂意解決的問題。這節課引入環節。我就設計了讓學生猜想,共分三個層次,先讓學生“瞎”猜(即漫無邊際地猜),學生從中意識到這樣是猜不到確定的答案的;然後在我的提示下“猶豫”猜,結果有兩種答案,還不能確定,學生從中感悟到有了前提條件,答案的範圍縮小了;最後在我的再次提示下,學生很快猜出了正確的答案,學生從中領悟到了“猜想”要根據前提條件去推理的。這個猜想環節為本課對順利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讓學生領悟到邏輯推理其中條件與結果的密切聯繫,同時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慾望。

(二)在“交流”中提升

這節課中,教學例1時,先讓學生認真觀察情境圖,理清信息,再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學會從眾多的信息中選擇關鍵的信息推理出某種結論。通過讓學生小組內交流想法,培養學生進一步有序的思考問題的意識,提高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在學生講清思路之後,我又提出能不能用一種簡潔的方式表達我們的思維過程和結論呢?由此引出連線法,使學生明白原來自己的想法可以用連線的方法表示出來,給學有餘力的學生一個思考的好方法。

(三)在“闖關”中內化

闖關活動能激發學生的對課堂的興趣。 在活動過程中,學生猜想並敍理從中內化了邏輯推理的來攏去脈、前因後果,體驗推理的過程,同時進一步培養學生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及數學表達的能力。

(四)德育滲透與運用新知相結合

師: “下課離開教室的時候,我最後一個走,聽課老師也不能第一個走。那應該誰先離開呢?真棒!跟後面聽課的老師也揮揮手説再見吧!這一環節既鞏固應用了所學新知,又滲透了文明禮貌的德育教育。

六、説板書設計

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將本節課的板書,設計的很簡潔。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給學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日記
週記
小説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