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説課稿 > 小猴子下山説課稿

小猴子下山説課稿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閲讀: 1.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説課稿,是説課取得成功的前提。説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猴子下山説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猴子下山説課稿

小猴子下山説課稿1

一、教材分析

《小猴子下山》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七單元的第四篇課文。這是一篇趣味濃厚的童話故事。講的是一隻小猴子在下山時,看見許多可愛的東西,它看見什麼都喜歡,但抓到這個丟了那個,結果一無所獲,只好空手而歸。本文圖文並茂,語言簡潔生動,五個自然段分別對應五幅插圖,如同連環畫一般使小猴的動作、形象更加直觀化。

二、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經過快兩個學期的學習,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識字方法,具備了初步的自主識字能力,識字教學可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結合動作表演自主識字。但他們在認知方面比較直觀,有意注意還未成熟,學生對猴子的接觸又少,對猴子的動作想象也有一定的難度,因而需要創設情境,利用豐富多彩的多媒體資源和生動形象的插圖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學習目標

結合本階段識字和閲讀的重點,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我將本課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為:

1、藉助圖片,通過自主識字、小老師領讀,開火車讀等方法,會正確認讀“猴、結、掰”等12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結、只、空”的字音。通過觀察、範寫、練寫,能在田字格正確規範書寫“瓜、非、常,空”等4個生字。

2、通過自由讀、指名讀、分段合作讀等多種形式的讀,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藉助插圖、圖文對照,讀懂故事內容,並仿照“小猴子走到(哪裏),看見(什麼),就(怎麼做)”這個句式,説説故事主要情節。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和寫字,教學難點是圖文結合複述故事主要情節。

四、教法學法

依據本課故事性強,畫面豐富,結構類似的特點,我將教學定為:圖文結合情景教學法,多媒體演示法,直觀教學法。低年級的學生都比較喜歡直觀形象的內容,我充分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發揮文中插圖的作用,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新課標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由從“學會”向“會學”轉變。學法我採用自主探究,自主發現法,讓學生自主識字,在愉悦的教學氛圍中,激起學生識字的興趣,運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

五、教學活動過程

(一)謎語激趣,導入課文

所謂“萬事開頭難”,一堂新課的導語設計是至關重要的。我採用謎語激趣導入,吸引學生注意,然後問你們知道它是誰嗎?使孩子在輕鬆的猜謎活動中感受到老師更像一個共同學習的夥伴。

然後隨機出示小猴子的圖片問,誰能有禮貌地跟小猴子打個招呼?通過打招呼拉近孩子與小猴子的距離,重點強調“猴子”的“子”要讀輕聲。接着相機板書“小猴子”,並提醒注意“猴”的書寫,引導學生藉助圖片想辦法記住“猴”字。

最後引導學生觀察圖上的小猴子,你覺得它今天心情怎麼樣?對了,它今天非常高興,因為它要下山去啦!我們也一起去,好嗎?相機板書“下山”,學生齊讀課題,教師用一句話過渡下一個環節:這隻小猴在下山的過程中,發生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呢!你們想知道嗎?

(二)初讀課文、解決生字

首先教師範讀,並提醒學生注意讀準多音字“結,只,空”。學生邊聽邊標出自然段段,並找出與之對應的圖畫。接着學生再結合圖畫,藉助拼音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讓學生根據要求讀課文,學習更有目的性,從而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然後檢查學生字詞學習,課前已經佈置了預習,由課件分組呈現課文中的生字。課件先出示第一組生字:結 滿 瓜 ,引導學生分享識字方法,並進行擴詞遊戲,採用多種方式認讀生字。其中多音字“”“結”可以放在具體詞句中進行認讀,“瓜”是獨體字,要求會寫,教師可相機指導“瓜”的書寫,重點指導前兩筆撇的不同寫法。

再出示第二組生字:掰、扛、扔、捧、抱、摘、追、蹦,通過帶拼音讀,小老師領讀,重點強調其中幾個後鼻音的字特別要注意。接着師生交流識字方法,引導學生觀察發現這些動詞形和義的'聯繫,帶動作表演讀,鞏固加深印象。

本課以合體字為主,其中9個表示動作的詞語,所以我引導學生利用形聲字特點歸類識記本課生字。經過這樣反覆的訓練之後,學生不僅能夠熟練認讀這些生字,對識字方法的掌握也更加靈活。

(三)指導寫字,練習反饋

本課要求會寫7個生字,這個環節,我重點指導”非,常,空”三個生字。首先指導學生觀察生字的位置、佔格以及字形結構特點,師生交流總結。

然後教師範寫,點撥要點:

非:獨體字,注意強調筆順,兩邊的橫要對稱。

常,空:上下結構,注意上下兩部分的中心對正,寬窄合適。

接着學生描紅,練習書寫,教師巡視過程中要進行個別指導,展示學生優秀作業,並予以鼓勵和肯定。激發學生寫好漢字的興趣,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四)讀文感悟,明確路線

首先指名學生分段接讀全文,其他學生邊聽邊思考:小猴子下山都到過哪些地方?看到了什麼?心情怎麼樣?是怎麼做的?引導學生藉助插圖,帶着問題從文中尋找並提取明顯信息。然後師生交流,板畫山的路線圖,引導學生將故事中出現過的“猴子、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等圖片貼到路線圖上,並指導讀好這些名詞,強調“桃子、兔子”等帶“子”的輕聲讀法。

再根據學生髮言總結,以“小猴子怎麼做”為線索,相機板書“掰,扛,扔,摘,追”等動詞,幫助學生更清晰直觀地瞭解故事內容。

最後引導學生根據圖畫和板書,簡單複述這個故事。這一環節既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又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為下一課體會小猴子做事三心二意,不專一的態度做鋪墊。

六、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是精華的體現,我的板書設計按照故事的發展順序,以小猴子下山的路線為線索,重點板書動詞。既體現了文章的思路,又有利於學生對故事的複述。板書如下:

掰 玉米圖 摘 桃子圖 摘 西瓜圖 追 兔子圖

猴子圖 空手而歸

扛 扔 捧 扔 抱 扔

小猴子下山説課稿2

一、教材分析:

我根據自己對教材的理解,作了以下的分析:《小猴子下山》是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一篇傳統課文。新大綱指出:“提倡在學生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點,圍繞圍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髮表獨立見解。”本冊是低段的第二期,閲讀訓練的重點只是在教學活動中,注意誘發學生的興趣,採取多種措施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同時也創設情境,引發參與、點撥思維、激發參與、圖文結文,初步瞭解課文的內容。

二、學生情況分析

從學生的知識掌握和能力體系來看,這些學生經過低段一學期的學習及本期前兩個單元的活動,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和口語表達能力,學習了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初步學習了結合詞句的理解來理解課文內容的一些方法,具有初步的思維理解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從年齡結構和心理特點來分析,此時的學生大多六、七歲,還處於一個好動的階段,他們的有意注意維持不了多久,只有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師生間民主、協作、自主、活動的實踐激起學生的興趣,發揮其主動性,學習效率才高。

三、教學目標設定

根據教材分析,學情分析,以及語文教學跟其他學科的共同目的(也就是教學要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生、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這一目的)我將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為四個方面:第一是德育目標,就是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我們從小做事應該一心一意和不要亂摘別人的東西等道理。第二是智能目標:培養學生根據對課文重點詞句的理解和自己分析、推斷、想象、表演的能力。第三是知識目標,就是能理解重點詞“又大又多”、“又大又紅”、“又大又圓”、“可愛”、“掰、找、扔、摘、捧、扔、抱、追”以及相關的句子。第四是美育目標,通過理解重點詞語,體會到小猴的可愛;同時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形式和想象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我根據教材所處的位置、內容及教學目標的確定,將本課時的教學重點確定為: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體會重點詞句。教學難點: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成績口頭表達能力。理解課文重點詞句。

五、教學思路設定

根據“主導與主體”這間的“服務關係”及學生的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思路設定為以下四個活動,老師只起“導”的作用,以啟發學生討論交流,發獨立見解,培養學生從小在閲讀實踐中適時進行讀的能力,説的能力,聽的能力的`訓練。

六、教學準備

1、小黑板一塊。小猴子頭飾、玉米、桃子、西瓜的教具。

2、朗讀磁帶、幻燈片、音樂帶。

七、教學活動過程

第一活動是“激發情趣,導入課文”。這個活動的目的是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以引入下一個環節的活動,具體活動過程是這樣的。首先借助幻燈片,出現一個可愛的小猴子下山的情景,一下子吸引了同學們,然後問:這是誰?你們喜歡嗎?誰來描述一下?最後教師小:你們觀察得很仔細,描述得好,可是你們知道嗎?這隻小猴今天已經是第二次下山了,它在前不久的一次下山時,發生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呢!你們想知道嗎?

第二個活動是:“師生協作,自主學習。”這個活動的目的是運用學生已學的方法,根據學習課文的體會,開展討論,培養學生的獨立見解和發表能力。具體活動過程中:

首先齊讀課文題目,教師範讀,學生找出有幾個段,並找出與之相關的圖畫。學生藉助拼音輕聲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出示小黑板)①小猴子下山幹什麼?②它下山到過哪些地方?看到什麼?小理怎樣?是怎麼做的?然後師生交流,學生分小組討論第②個問題。然後再祟幻燈牌,請各組代表一邊看幻燈片,一邊回答第②個問題。最後老師總結同學們的發言。啟迪思考:課文二、三、四段與第一段的寫法是一樣的嗎?(學生認真自由讀)由學生歸納出課文二、三、四段在寫法以上與第一段一樣。

這時再讓學生自主學習第二、三、四段,最後教師小組課文內容。這篇課文寫小猴子小山,先掰了一個玉米,看見桃子就扔了去摘桃子,看見西瓜又扔掉桃子,看見小兔又扔掉西瓜,就這樣,最後一無所獲。課文的前四段寫法一樣,所以我們學起來比較輕鬆,一下子就理解了。又提問:這隻小猴子下山後,又回去了嗎?結果怎樣?引入學習最後一段,讓生找出説明小猴子此時心情難受,沒辦法的一個詞?(“只好”)學生找對了,再啟迪思考:小猴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儘量讓學生暢所欲言,發表出自己獨立的見解,最後再由老師點評、鼓勵。)

第三個活動是“創設情境,表演課文”,這個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首先師發言:剛才我們較好地學習了課文,你們願意扮演這隻小猴子下山的過程嗎?

(由二人次扮演小猴子下山,同時放課文朗讀錄音及活潑、歡快的音樂配音帶,提示學生要注意“掰”、“扛”、“扔”、“抱”、“追”、“蹦蹦跳跳”、“只好”這些詞的動作及表情)學生表演完畢,教師及時總結學生表演情況。

第四個活動是“展開聯想,延伸課文”,這個活動的目的是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表述見解的能力。具體活動過程是:老師問: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在路上它會想些什麼?

學生在發言中説出給小猴子下山時想辦法,説明做事要專心專意,不要再犯第一次下山的錯誤。教師肯定指出:學生的發言説明大家很聰明,會思考、有現代意識。讓生再想想:這次小猴子下山,它將到一些什麼地方,看見些什麼,它又是怎麼做的?佈置思考以上問題,下節課再共同解決。

本課時的板書,完成後是這樣的形式(展示出來)從板書中,同學們可以瞭解到小猴子下山到回家一無所獲的全過程。幾個動作詞語,較好地體現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小猴子下山説課稿3

一、説教材

《小猴子下山》是部編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七單元的第四篇課文。這是一篇趣味濃厚的童話故事。講的是一隻小猴子在下山時,看見許多可愛的東西,它看見什麼都喜歡,但抓到這個丟了那個,結果一無所獲,只好空手而歸。本文圖文並茂,語言簡潔生動,五個自然段分別對應五幅插圖,如同連環畫一般使小猴的動作、形象更加直觀化。

二、説學情

從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和能力體系來看,這些學生經過第一學期的學習,以及本期前兩個單元的活動,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和口語表達能力,學習了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初步學習了結合詞句的理解來理解課文內容的一些方法,具有初步的思維理解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從年齡結構和心理特點來分析,此時的學生大多五、六歲,還處於一個好動的階段,他們的有意注意維持不了多久,只有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師生間民主、協作、自主、活動的實踐激起學生的興趣,發揮其主動性,學習效率才高。

三、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利用動作演示等方法正確理解“掰、扛、扔、摘、捧、抱”這些詞,並能選幾個詞各説一句話。

3.藉助插圖,圖文對照,讀懂故事內容,並説説故事情節。

4.初步明白做事情要有目標,要有始有終。

四、説教法、學法

1.教法:

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依據本課故事性強、畫面豐富、結構類似的特點,我主要採取了以下教學方法:

(1)圖文結合的情景教學法。

(2)以扶為主的扶放教學法。

(3)讀思結合的品讀感悟法。

2.學法:

與教法相適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質疑、探究、感悟、朗讀四結合,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五、教學過程

(一)謎語激趣,導入課文。

所謂“萬事開頭難”,一堂新課的導語設計是至關重要的。我採用謎語激趣導入,吸引學生注意力,然後問你們知道它是誰嗎?使孩子在輕鬆的猜謎活動中感受到老師更像一個共同學習的夥伴。

然後隨機出示小猴子的圖片問,誰能有禮貌地跟小猴子打個招呼?通過打招呼拉近孩子與小猴子的距離,重點強調“猴子”的“子”要讀輕聲。接着相機板書“小猴子”,並提醒注意“猴”的`書寫,引導學生藉助圖片想辦法記住“猴”字。

最後引導學生觀察圖上的小猴子,你覺得它今天心情怎麼樣?對了,它今天非常高興,因為它要下山去啦!我們也一起去,好嗎?相機板書“下山”,學生齊讀課題,教師用一句話過渡下一個環節:這隻小猴字在下山的過程中,發生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呢!你們想知道嗎?我們一起去看看。

(二)師生協作,自主學習。

這個活動的目的是運用學生已學的方法,根據學習課文的體會,開展討論,培養學生的獨立見解和語言表達能力。具體活動過程中:

1.首先教師範讀課文,讓學生找出有幾個段,並找出與之相關的圖畫。再讓學生藉助拼音輕聲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老師出示課件):

(1)小猴子下山幹什麼?

(2)它下山到過哪些地方?看到了什麼?心情怎樣?它是怎麼做的?

然後師生交流,學生分小組討論第(2)個問題。最後請各組代表一邊看課件,一邊回答第(2)個問題。老師總結同學們的發言,啟迪思考:課文二、三、四段與第一段的寫法是一樣的嗎?讓學生通過認真讀課文歸納出第二、三、四段在寫法上與第一段一樣,都用了一個“小猴子( ),走到 ( ),看見( ),就( )。”的句式來寫的。

這時再讓學生自主學習第二、三、四段。最後教師小結:課文的前四段寫法一樣,所以我們學起來比較輕鬆,一下子就理解了。又提問:這隻小猴子追到兔子了嗎?最後的結果是怎麼樣的呢?引入學習最後一段。這一段的學習中要讓學生通過反覆朗讀、圖文結合明白小猴子最終一無所獲,並讓學生找出説明小猴子此時心情難受,卻沒有辦法的一個詞語?(“只好”)學生找對後,再啟迪思考:小猴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儘量讓學生暢所欲言,發表出自己獨立的見解,最後再由老師點評、鼓勵。

(三)創設情境,表演課文。

這個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首先教師發言:剛才我們較好地學習了課文,你們誰願意扮演這隻小猴子,來表演小猴子下山的過程嗎?

挑選一個學生扮演小猴子,另外的學生可以戴上頭飾扮玉米、桃子、西瓜和兔子參與表演。提示學生要注意“高興”“掰”“扛”“扔”“抱”“追”“蹦蹦跳跳”“只好”這些詞的動作及表情。學生表演完畢,教師及時總結學生表演情況。

小猴子下山説課稿4

一、 教材分析

《小猴下山》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二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是一篇童話大故事,主要講了一隻猴子下山,先掰了一個玉米,看見桃子就扔掉玉米,看見西瓜就扔掉桃子,看見兔子就扔掉西瓜,最後一無所獲。本文圖文並茂,語句生動,文質優美。按故事發展順序編繪了四幅圖,分別與二、 三、四、五段內容相應,使小猴的動作、形象直觀化。但由於課文內容是敍述性的,畫面是靜止不動的,學生對猴子的接觸太少,對猴子的動作想象有一定的難度,而利用多媒體及圖、文、聲、響於一體,以及它豐富的表現力和快速的信息傳遞,充分的資源共享等優勢,整合語文教學,有利於學生獲得直觀豐富的欣賞角度,有利於學生個性化閲讀,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

本課教學以新的課程標準為指導,力圖在優化教學結構,改革教學模式上有所突破和創新,引導學生自主、個性化閲讀,根據學生認知、情感、思維方面的實際情況,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積累詞語。

能力目標:培養觀察能力、自學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懂得猴子見新扔舊是不好的,明白做什麼事都要專一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明白做事要專一的道理。

二、説教法

新課標倡導,學生的語文能力是在不同的差異中得到發展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依據本課故事性強,畫面豐富,結構類似的特點,我將教學文法定為:

1、圖文結合,情景教學法。

2、自主、合作、探究,集體學習與小組學習相結合。

3、遷移法。

三、教學過程

我將此過程設計為四大環節。

(一)、激趣導入,引入課題。

心理學表明,當視聽感觀並用時,能使學生入景入情,能使學生在愉快中學習。因此,我安排了這樣的導入:課件出示小猴下山的動畫片,這個導入給學生再現了故事的生動情節,面對如此生動、形象的畫面,孩子們一定會被猴子淘氣、頑皮的形象所吸引。緊接着,學生讀了課題後,我又以"讀了題目,你想知道什麼嗎?"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孩子們心潮澎湃,引起他們的共鳴和憧憬。如此激趣導入,使學生聽覺、思維、想像多渠道協作,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調動起來,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

(二)、由扶到放,學習課文

在學生整體感知了課文情節後,就進入重點環節由扶到放,學習課文。此環節又分為五步:扶-引-放-演-悟。也就是重點分析第一自然段,然後轉入最後一自然段,由課文最後一句話提出問題:"最後小猴為什麼雙手空空回家去?"引出二、三、四自然段的內容,再放手讓學生自己閲讀分析二、三、四自然段,然後學生通過表演,最後悟出道理。分析第一自然段時,先出示課件,讓學生按看-説-讀-填的方法學習,看就是讓學生看圖,説小猴子來到了什麼地方,心理怎麼想的,怎麼做的,有感情的朗讀第一自然段,教師出示小黑板,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填空,然後歸納這段的學習方法,叫學生用同樣的方法小組討論學習二、三、四自然段,把課堂教學引入高潮,幫助學生學習,突破重難點。

此環節的設計將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學習需求,將會實現學生思維的個性化,激發他們學習課文、探究問題的興趣,促進了主體的.發展,使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懂得了做事要專一的道理,順利突破重難點。

三、拓展練習,發揮想象

學生悟出道理後,標誌着重難點已經突破,此時教學已接近尾聲。我又出示小猴子畫面,請孩子們思考:"小猴子明白自己錯了以後,它又會怎麼做呢?"把課堂活動推向另一個高潮,抓住時機我讓孩子們帶着"小猴再下山"的問題,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界時,孩子們將會沉浸在小猴再次下山的情景之中,體會出小猴這時的動作、神態、想法,此情此景,孩子們一定會情不自禁的暢談自己的想象,那真是回味無窮。

這樣設計富有彈性,遵循了模擬學習的特點和規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語文教學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四、總結全文,背誦兒歌

當然,教學進行到此,可謂水到渠成、功德圓滿了,為了讓學生記住故事內容,吸取教訓,我又把課文編成兒歌,便於學生記憶,加深應象,此乃畫龍點睛之筆。

本文語句生動明快,正是我運用了多個相應的電教媒體化靜為動,變無聲為有聲,引導學生在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深受教育的同時,實現了知識與能力、智育與德育的巧妙結合,達到寓德育於課堂教學之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的目的。

小猴子下山説課稿5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快速瞭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線。以此為線索學習並積累“又( )又( )”形式的詞語,並會遷移運用。能夠正確區別“摘、扛、捧、抱、追”等動詞。

2.能正確朗讀故事,並能結合插圖、板書等講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啟示:在成長過程中,我們總會像小猴子那樣犯些錯做些傻事,而事後難過後悔是無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訓為基礎,用積極的心態展望明天。

課前準備:課件、卡片

教學預設:

一、預習回饋,引入新課

1.板書課題,提醒注意“猴”的書寫。

2.遊戲中複習回顧。出現大量故事中曾出現或沒有出現過的事物圖片,讓學生判斷哪些圖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旨在複習故事中的要點。

遊戲過程中,將故事中出現過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圖片貼到黑板上。

3.指導讀好這些名詞。強調“桃子、兔子、猴子”等帶“子”的輕聲。

二、整體讀文,明確路線

1.接讀全文。

師:小猴子下山來(板畫:山),它先後走過了哪些地方?(板畫:路線)咱們請幾位小朋友來接讀這個故事吧?(接讀課文,正音)

2.排列圖片。

師:聽完故事,你能把這些圖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後順序放進這幅路線圖裏嗎?

3.練説量詞。

排圖片後,輔助貼圖練説:小猴子下山,先來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樹下,接着走過一( )西瓜地,最後看見了一( )小兔子。

三、以小猴子所見為線索,積累並學會運用“又( )又( )”的詞語

1.找出課文中“又( )又( )”的詞語。

師:這一路走來,不知小朋友們發現了沒有,小猴子臉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興)。是啊,因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東西呢!,故事告訴我們啊,小猴子看見玉米結得──(又大又多)貼詞卡。那麼其它的呢?你能説説嗎?

貼:又大又紅,又大又圓,蹦蹦跳跳

2.練讀詞語。我們來讀讀這些詞語,要讓大家感覺到是好東西哦!

3.拓展運用

這些好東西光是看看(畫眼睛),就是那麼的吸引小猴子了!像這些好吃的,要是小猴子嘗一嘗的話(板畫:嘴巴),也許還會品嚐到怎樣的好味道?選一種説説:(甜除了品嚐到甜,吃起來還有怎樣的感覺?(脆、鮮、嫩、糯、鬆、爽、軟……)如果用鼻子聞一聞呢?還會覺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樣,用又( )又( )把這些好味道連起來説一説嗎?

如:又香又甜又鮮又嫩又鬆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點:完全不可能同時存在的兩個特點是不能用“又…又…”來連接的)

那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這樣的“又( )又( )”方式來説一説它嗎?

四、以“小猴子所做”為線索,積累並學會精確地使用動詞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認讀並理解:掰、扛。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師:哇,這一路上有那麼多好吃的、好玩的,還等什麼呢!我們趕快一起出發吧!看,玉米地到了!(課件出示)咦,畫上怎麼沒畫小猴子呢!是這樣的,課文中寫小猴子來到玉米這部分沒有配插圖,我想請小朋友幫我想想,這幅圖上該畫一隻怎樣的猴子呢?別急哦!還是先讀讀這部分故事是怎麼寫的吧!

2.你會畫一隻怎麼的猴子?(提示:表情、動作)隨機學習:掰、扛。(指導書寫:掰)

3.齊讀第一自然段。

(二)學習二至四自然段,理解並積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讀,找一找小猴子的動作,並圈一圈。

小猴子繼續走啊走,來到桃樹下,走過西瓜、還看見了一隻小兔子,在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麼做的呢?我們去讀讀寫這三部分的課文吧!拿起筆,邊讀邊圈一圈像這樣寫小猴子動作的詞語。

2.回饋。教師故意打亂順序貼動詞。

3.學生評價,並談理解。

討論要點:

(1)區別:捧、抱,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應該扔了三樣東西。老師把這些動作都貼到了。(正是所有的東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沒追上,小猴子才會兩手空空回家去。趁機將另一隻垂頭喪氣的猴子貼圖貼上去)

五、體會小猴子當前所感,並能積極展望未來

1.複述故事。

2.所有的好東西都被扔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看着小猴子兩手空空、垂頭喪氣的樣子,我想他心裏一定裝滿了後悔和難過。其實啊,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犯些錯,做些傻事。經歷過一次次的教訓,我們才會變得聰明能幹起來啊!

3.課件中出示配樂動畫:今天,太陽下山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可太陽下山還會升起,瞧,新的一天又來了!今天的小猴子下山,又會發生怎麼的故事呢?我們接着往下編一編吧!(課件定格在: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4.回家編一本題為《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圖畫書。

日記
週記
小説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