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説課稿 > 精選三年級語文説課稿範文集合5篇

精選三年級語文説課稿範文集合5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閲讀: 1.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應當如何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語文説課稿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三年級語文説課稿範文集合5篇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課標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是閲讀教學的中心”。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是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經驗,將課文裏的外部語言內化為自己的內在語言的心理過程,而促進這一過程順利進行的方式就是“讀”。我非常重視讀在閲讀教學中的作用,努力在我的課堂裏貫徹“以讀為本”的理念,引導學生在讀中悟,在讀中培養良好的語感,與文本進行有效對話。

二.教學背景分析

1.學習內容分析

《錫林郭勒大草原》是課改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一篇寫景的精讀課文。寫的是我國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大草原美麗而歡騰的景象,表現了作者讚美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寬闊胸懷。本篇課文有4個自然段,依據重點句和段的關係,可以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圍繞重點句“草原是廣闊而又美麗的”,通過對野草、湖水、野花等事物的描寫,描繪了一幅靜態的畫面;第二部分圍繞重點句“草原……是個歡騰的世界”,通過對動物和人的描寫,描繪了一幅動態的場景。動靜有序,畫面優美,生動感人,引人嚮往。

中年級重點是進行“段”的教學,本篇是一個很好的範例。其中一二自然段是總分關係,三四自然段也是總分關係。而第三自然段又是一個過渡段,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認識。

2.學生情況分析

中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閲讀能力,他們喜歡閲讀,但草原離學生生活很遠,所以要根據課文引導學生想象,並結合相應的多媒體課件,增加學生的直觀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教學方式與手段説明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選用“讀中感悟”式的教學方式,採用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和欣賞圖片直觀教學的方法,帶着問題一邊讀,一邊思考。由於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教學中讓學生通過朗讀把大草原的美麗、神奇的感覺表達出來,並引導學生自學、交流和展開想象。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當中。

三.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大草原的美麗和歡騰。

2.能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展開豐富想象理解句子意思。

3.培養積累和運用語言的能力,產生對草原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理解、體會。

教學難點:

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展開豐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草原神奇而美麗的景象。激發情感,想象創新。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出示字詞,學生認讀:內蒙古鋪滿草灘歡騰矯健悠閒廣闊

2、能用以上的幾個詞語説説錫林郭勒大草原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二.深入學習

(一)小聲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介紹了錫林郭勒大草原是個怎樣的地方?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讓我們來感受一下草原的廣闊美麗,請大家默讀第二自然段。同時提出閲讀要求,用鉛筆畫出你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了草原的廣闊美麗?

同桌小聲討論後回答。(讀書,理解,討論,回答)

2、指名反饋,教師相機板書。

3、出示課件,對照品讀課文中各種景物所對應的句子。

(1)藍天底下,滿眼綠色,一直鋪向遠方。

先出示相應的畫面,讓學生看圖説話,然後比較句子:

藍天底下,全是野草。

藍天底下,滿眼綠色,一直鋪向遠方。

品句,指名説説哪一句寫得好?為什麼?(學生自由發言)

分組讀出你的感受來。

(2)指名讀描寫野草的句子,品詞品句(這裏的草很多,到處都是;也很高,能把我們沒過,還能捉迷藏,很有意思,説明草很茂密。這裏的景色很美。能夠説出自己的.理解)然後出示課件中相應的畫面感受美麗與有趣,再出示句子,男生有感情地讀出大草原的廣闊與美麗來。(有感情地朗讀)

(3)指名讀描寫湖水的句子,品詞品句,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學生自由發言(草原的湖水很清亮,像寶鏡一樣。在草灘之中,

嵌着一窪窪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陽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話故事裏的寶鏡一樣。一窪窪説明湖水很多,清亮説明湖水很清,能映出太陽的七彩光芒,真美!)

課件展示,理解“嵌”的意思,並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水面映出了太陽的七彩光芒,想想還映出了什麼?

(展開想象:映出了藍天白雲的倒影;映出了小草那綠油油的身影;映出了牛羊喝水的身影。)

(4)除了青青的野草,像寶鏡一樣的湖水,還有什麼呀?

指名反饋,相機出示課件,欣賞各種各樣的野花,感受野花的美麗迷人,全班齊讀課件出示的句子。然後細細品讀句子:文中哪個詞寫出了花多?文中哪些地方寫出了花美?哪個詞寫了花的味道?

男女生對讀句子後,展開想象:清香單單是花朵的味道嗎?學生自由發言。

4、師帶領學生小結:

第二自然段作者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美麗的畫卷,是從哪幾方面介紹錫林郭勒大草原是廣闊美麗的?

學生試着填空: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是廣闊美麗的,因為那裏有()的(),有()的(),還有()的()。

小結:先是青青的野草,再展現了清亮的湖水,最後是各種各樣的野花。這樣美麗迷人的草原,像是把我們帶入了仙境一般,我們大家試着把這段背誦一次。(老師引導背誦)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1、默讀第四自然段,想一想這一段寫了什麼,從哪兒能讓我們感受到草原是歡騰的,用“ ”圈出來。

2、輕聲讀一讀第四自然段,想想他們在做什麼,口頭完成下列填空。

雄鷹( )地( )

百靈鳥( )地( )

牛羊( )地( )

小馬駒( )地( )

黃羊( )地( )

小牧民( )地( )

3、生對讀,再次感受草原是個歡騰的世界。(老師讀名稱,學生讀描寫並唱出最後一句)。

(三)、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引導瞭解過渡段的作用。

1、文中哪段介紹了草原的美麗,哪一段又介紹了草原的歡騰?

2、引導發現:哪句話與它前後兩個自然段的內容有什麼聯繫?

3、教師總結説明:在這句話中,前半句介紹了上一段的內容,後半句又介紹了下一段的內容,起了承接上下文章內容的作用,叫過渡句,獨立成段的叫過渡段。我們在以後的寫作中要學會使用。

三、想象、創新

1、師引導:草原的廣闊美麗深深地吸引着我們,我也想象馬背上的少年一樣放聲歌唱,請你繼續—

小組合作,續寫幾句歌詞。交流展示。

2.師小結:是的,人與動物和諧生活,非常地友好,並且十分的快樂。這麼美麗歡騰的草原,不僅是草原人的,也是我們的,讓我們像小牧民一樣放聲歌唱,在歌聲中結束這次草原之旅。(全體起立,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學生跟唱,在歌聲中結束。)

板書設計:15、錫林郭勒大草原

美麗:野草、湖水、野花

歡騰:人和動物

五.教學效果評價

1.通過朗讀,及時評價,進行反饋。

2.填空,瞭解學生的自學情況,以及運用語言的能力。

六.本次教學的特色

1.根據三年級的特點,在這節課中,我非常重視段的教學,引導學生認識段與段的關係,以及過渡段。從而瞭解整篇的關係

2.重視一課時與二課時的有效連接,在課始,複習字詞時,讓學生有一兩個詞説説對文章的感受,這既是説話又是對課文的整體感知。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2

《花鐘》是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説明文。這個單元的主題是通過觀察來發現身邊事物的特點。這篇文章的條理非常清楚,作者先講觀察後的發現:一天之內,不同的花開放時間是不同的。並形象列舉了牽牛花等九種花不同的開花時間來説明這個發現;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兩個原因:開花時間與温度、濕度、光照有關,與昆蟲的活動時間有關;最後擴展開去,談到植物學家修建“花鐘”,其做法很奇妙。

我在對文章進行了分析和研究之後,決定在第一課時教學課文的第一和第三自然段,並且在教材的處理上打破傳統的按自然段的先後順序教學,將第三自然段提到最前面來上。從末尾出發,讓學生先了解什麼是花鐘,然後瞭解植物學家是如何利用各種花開花時間的不同來製作花鐘的,過渡到第一自然段。希望這樣的教學能夠給學生一種耳目一新的感受,同時讓教學過程由淺入深,逐層深入。在教學的處理上,我主要採用了以下幾個步驟:

一、課前談話。

在課前談話中,我利用課件出示了牽牛花、荷花、萬壽菊、蒲公英、茉莉花、鈴蘭花等圖片,讓學生賞花、品花。在這個過程當中,除了讓學生感受到花的美之外,我主要是引導學生進行説話,談談你為什麼發出一聲聲的讚歎聲,你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一下這些花嗎?面對用上比喻句的學生,我都給予了特別的表揚,這一步的工作,我上希望能為下面的學習和寫話打下一定的基礎,做好鋪墊。

二、字詞的教學。

三年級的學生,字詞的教學我都以自學為主。在課件中我有意將花名打在一起,讓學生有一個熟悉花名的過程。在檢查完學習字詞的效果之後,我立即讓學生完成作業本的第一大題。當場點名校對,目的是提高了課堂的利用率,同時也能夠在第一時間內瞭解了學生的掌握情況,做到當場學,當堂鞏固。效果也很不錯。

三、課文內容的教學。

(一)第三自然段的處理:

第三自然段主要向我們介紹的是什麼是“花鐘”。我先讓學生劃出描寫花鐘的句子。然後讀一讀,瞭解這段的大意。並且我通過漏讀“陸續、大致”這二個詞語,引導學生去發現這二個詞語在文章中的`作用。從中瞭解到作者用詞的嚴謹,同時也在無形中感受到了説明文的一大特點。在抓住這二點之後,我沒有把太多的時間花在這一段的學習中,而是轉入了第一自然段的學習。

(二)第一自然段的處理

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段落,要求背誦。其中羅列了九種不同時間開放的花朵。而且每一種花作者都是用一句話寫過,沒過明顯的詳略安排,只是在其中運用了擬人、比喻和利用優美的詞句等方式來描寫花開的樣子。所以在教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採用逐一講解的方式,不僅讓學生很快失去學習的興趣,而且教學也顯得機械化。所以我想借用學生對不同花的喜好不同這一特點來教學。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喜歡哪種花,我們就一同學習哪種花。我想這樣的教學應該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不會落入呆板的模式中。所以在課堂上,我讓學生讀一讀自己喜歡的句子,説説為什麼喜歡,並在交流的過程中加入自己的想象,做做動作,想想花兒在説些什麼?學生相對比較喜歡這種學習方式,發言也比較踴躍。

四、賞寫法。

1、對花開的不同描述方式。課文第一段描寫了九種花開了,但因為他採用了比喻、擬人、好詞佳句等不同方式去描寫,所以讓人讀起來覺得特別美,而且沒有重複、單調的感覺,所以我在教學中,讓學生把書本上的句子與( )花開了,這種表達方式去比較。感受其中的不同。許多學生都體會到了( )花開了這種表達太過於單調,用學生的話説:“讀起來沒有味道,而書本上的寫法就讓人覺得很生動,就像親眼看到了這些花一樣。”這樣的體會讓學生懂得了,對同一種事物的描寫,我們如果能用上不同的方式,那麼給人的感覺也會不同。而且這一步深入的體會,在後面的小練筆中有所體現。

2、對時間的描述特點。本段文字都在每一種花開的句子中加入了時間,有的放在句首,有的放在句中,而且有些時間是的是整點,而有些時間的後面加入了“左右”一詞。為了讓學生體會到時間的這二個特點,我特地將每一種花單獨列為一行,讓學生去觀察。學生不僅説到了這二個特點,還有自己的感受,他們覺得課文這樣寫,會讓人讀起來覺得參差有序,不會太過於呆板。但是在時間的整點和大約時間點的表現上,我也進行了指導。文中的整點其實也是一個大概的時間,讓學生有個正確的認識。

五、指導背誦。

第一自然段是要求背誦的段落。所以我在初學、精讀、賞析之後安排了師生合作背誦的環節。我將書本上出現的花製作成一個花鐘。讓學生與我合作完成花鐘的介紹,我説前半句,學生接後半句。在課堂中完成了大部分學生的記憶和背誦工作。以此來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作用。

六、小練筆的運用。

在課堂的末尾,我安排了小練筆。我給學生提供了“蒲公英,在早上六點左右開花。茉莉花,它在傍晚五點左右開花。荷花,它在上午八點左右開花。”這三種花的不同開花時間,讓學生仿寫,學生在經過對文章寫法的賞析後,在自己的寫作中也運用上了一些比喻、擬人和優美詞句的描寫,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在有關時間的表達中,也有個別學生模仿課文中的句子,將時間詞放在句子的不同位置。整個課堂在這一環節體現了學以致用的效果。

整堂課上,學生表現的亮點有很多。但我覺得自己在課堂調控這一方面掌控得還不夠好。特別在指導學生學習第一自然段的九種花時,讀的還不夠多,形式也不夠多樣。對一些重點詞的理解,如“欣然怒放”,如果能夠讓學生能夠動作來表現理解可能效果會更加好。但我想:課堂總是會帶給我們一些遺憾,重要的是從遺憾之中收穫更多,思考更多。以求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和獲取更高的課堂效果。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3

《水上飛機》這篇課文是小學語文國標本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本文是一篇科普童話,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形象地介紹了水上飛機的用途,向學生展示了科學新成果。課文故事性強,情節饒有情趣,語言生動活潑,沒有高深的道理沒有艱澀的術語,讀來情趣盎然,引人入剩,是加強語言訓練激發科學興趣的好教材。本課中出現的水上飛機離學生的實際生活比較遠學生認識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喜歡朗讀,教學時讓他們在朗讀中理解和品位味,感受水上飛機的神奇本領及作用之大。

根據新課標對中年段的要求,以及對自己班孩子實際情況,我擬訂了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課文中的生字新詞,理解他們的含義。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水上飛機的主要作用,激發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長大用科學為人類造福的志趣。

其中目標1、2是重點,目標3是重點也是難點。為了突破重點難點,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我佈置學生課前收集有關水上飛機的資料圖片。為上好課做好準備。

我預設用2課時完成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我預設用三個環節

在第一個環節中,我直接板書設疑: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接着進入第二個環節,讓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在這個環節中我準備充分的時間放手讓學生讀課文,同時完成這幾個任務:1、標好自然段2、劃出帶有生字的.詞語,3、把課文讀通順。在檢查自讀效果時注意平舌音“森、速”前鼻音“援、迅、濺”的讀音“貨”不可儀讀成“he”注意多音字“難”在這裏讀第四聲。在讀熟課文的基礎上理清課文的思路,瞭解課文講了什麼,解決上課伊始學生提的問題。藉機出示學生收集的圖片資料等等,讓學生直觀地瞭解水上飛機。使學生初步瞭解水上飛機是一種能在水上起降並完成任務的特定新型飛機。

第三個環節,讓學生再讀課文,找出自己喜歡的部分讀給同桌聽。

最後佈置作業:抄寫習字冊,讀課文。

下面我重點説説第二課時的預設

本課時中我將在第一課時教學的基礎上安排複習導入、品讀感悟、拓展延伸這三個環節以達到讓學生了解水上飛機的主要作用,激發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長大用科學為人類造福的志趣的教學目標。

一、第一個環節複習導入

上課伊始我主要出示課文中帶生字的詞語,然後引領學生回顧課文主要內容。

接着進入第二個環節品讀感悟

《水上飛機》是一篇科普童話,教學本課我將着力培養學生的質疑探究的能力和習慣,引導他們自問自探。我着重引導學生解決以下問題:水上飛機的種類和作用有哪些?在這個環節中我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學課文,圈圈畫畫找出相關的語句討論交流。

課文的2-7是重點我將這樣預設。

第一步、在這個環節中我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讀課文,瞭解文本。

第二步、討論交流

(1)小海鷗為什麼吃了一驚?聯繫第一自然段可以知道小海鷗吃驚的除了水上飛機停在水上還讓它奇怪的是水上飛機的樣子。

(2)引導學生抓住“吃了一驚”一詞來體會小海鷗當時的心情。練習感情朗讀。注意讀出“奇怪和疑問”的語氣。

(3)從“迅速”這個詞來體會為什麼人們用水上飛機來救援。(它和船的區別)

(4)分角色朗讀,注意引導學生抓住“吃驚、笑”這些詞體會水上飛機的自豪,小海鷗的奇怪好奇。

(5)從有的……有的……還有的體會水上飛機種類多作用大。(教師相機板書)

(6)根據它們的作用給每種水上飛機起個名字。

(7)抓住省略號引導學生想象還有什麼作用的水上飛機呢?讓你長大後做個設計師你會設計怎樣的水上飛機呢?激發他們創新想象。

(7)指導讀2-7自然段,注意讀出小海鷗由奇怪到佩服的轉變,讀出水上飛機自豪的語氣。

第三步、品讀第8自然段

課文的第8自然段形象地寫了水上飛機執行任務時的情景,用具體的例子來説明水上飛機的特殊作用。我指導學生以讀為主展開教學。

(1)讓學生充分讀這一段話。想想知道了什麼?

(2)在這段話裏找出一對意思相近的詞,一對意思相反的詞。

(迅速-隨即)(迅速-漸漸)

(3)品味(迅速-隨即)體會水上飛機速度的快。讀這句話。

(4)漸漸和迅速不是自我矛盾了嗎?從中你看出了什麼?迅速是説水上飛機執行任務速度很快,漸漸是説海上救護機離開水面時有一個過程,慢慢上升,飛行時比在水面滑行更快了。

(5)指導朗讀這一段。朗讀全文。

第四步、佈置作業

1、今天,我們聽了海上救護機的介紹,瞭解了水上飛機,同學們肯定對它們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請展示你的聰明才智,以作文、繪畫、小製作等形式設計具有新作用的水上飛機。

課後,在班上舉辦一次水上飛機設計成果展示會。

第三個環節拓展延伸

小組合作辦報,展示課外蒐集的有關飛機的各種資料或介紹最新科技成果。

板書:水上飛機

海上救護機[救援船隻]

海上戰鬥機……[參加戰鬥]

海上運輸機……[輸送物資]

海上滅火機……[撲滅大火]

有的……有的……還有的……

為您服務!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一) 教材的特點

《東方之珠》這篇課文是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閲讀課文,這組教材都是圍繞“壯麗的祖國河山”這個專題編寫的,單元中的課文及語文園地的安排,都是圍繞着歌頌祖國大好河山、展現祖國發展成就,培養學生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這一主旨編排的。而《東方之珠》這篇課文恰恰是在學習了講讀課文《富饒的西沙羣島》《美麗的小興安嶺》之後,看學生是否能通過以前學過的方法,學會獨立閲讀,感受香港的現代都市風采、體會課文藴涵的情感。

(二)教學對象的特點:

本篇課文可是説是集美圖和美文於一體香港這座美麗的城市對於城市的學生來説並不陌生,可是對於我們城鄉結合部的以農民工子弟為主的農村學校來説,並不熟悉。由於學生家庭環境、家長文化素質的影響,使學生知識面狹窄,為了使他們認識這座美麗的城市,於是我製作了精美的課件,採取了小導遊的形式,在初步瞭解香港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真正走入課文中,體會其中的情感。

(三)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與感受、分析,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這節課的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瞭解香港被稱為"東方之珠"的原因。

1.技能目標:

1、學會用小導遊的語言有表情、自豪的向大家介紹香港的特色。2、提高學生的言語交際能力。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了解香港的美麗與繁華,產生愛香港、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四)重點、難點:本課是屬於“歌頌祖國,體會愛國情感”的範疇,所以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難點便確定為:通過閲讀使學生認識香港,瞭解“東方之珠”的含義,培養學生熱愛香港、熱愛祖國的情感。二、説教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一堂好的語文課就應當解放學生的“眼、口、手、腦”,把課堂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課堂成為學生求知的樂園,讓學生在歡樂中學習語文,在學習語文中得到歡樂、得到滿足,讓課堂始終充滿情趣和童趣。基於以上新課程理念精神,我採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情境創設法

這節課我通過網絡技術做好了香港的風光旅遊課件,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情境,使學生如臨其境,從而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2、朗讀感悟法

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它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情感,積累語言,陶冶情操。本文文字優美,是積累語言的好材料。因此,我在教學中通過範讀、小組讀、自由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整體感悟體驗優美語句,再通過有表情地讀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3、合作學習法

在學習二至五自然段這一環節中我例文了選擇同一個地方的同學可以組成一個小導遊組,讓他們自由合作,進行探究,找出特色詞語,相互鼓勵當好小導遊,相互評價,相互進步,目的在於讓學生全員參與,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在合作中優化學習。

三、説教學過程:

一、 歌曲導入,激發興趣。

首先由學生較熟悉的歌曲《東方之珠》引入課文的學習,在美妙的音樂氛圍中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再安排學生感興趣的卡通形象“小丁當”來選小導遊,就更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索課文的急切心情,都盼着能夠當上這一次的小導遊。

二、 自主閲讀,讀中感悟。

1、 聽一聽,整體感知.

為了繼續牽好學生興趣的線,原本書中的課文變身成了遊覽香港的導遊詞,老師娓娓動聽的配樂朗讀使學生有了對香港的初步印象,而且使每位同學都急於想告訴大家自己從導遊詞中瞭解到的香港的重要地位,“東方之珠”的含義不就被老師引出來了嗎,而且引得不露痕跡。

2、 讀一讀,初步感受。

新教材倡導“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在教學中體現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創造師生平等,合諧交流合作的課堂新氛圍。在本課的教學中首先就例文了學生自己的活動,讓學生在聽一聽,讀一讀後,自主、合作朗讀:你們最想把香港的`哪一方面介紹給你的遊客呢?學生帶着明確的目的朗讀,回答得非常積極,而且也引出了香港的四大特色:萬國市場、美食天堂、旅遊勝地、美麗夜景。

3、 找一找,重點指導。

閲讀教學不是簡單的讀就可以了,它應該還要對學生聽、説、讀、寫、理解等能力的發展有所訓練,在這一環節中,我安排了這樣一個活動,小小導遊組按照自己選取的景點,討論討論,導遊詞的描寫中,哪些詞語、哪些句子抓住了景點的重點,讓人覺得流連忘返,印象深刻呢?這樣,學生有重點地找,抓住了重點詞句,使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帶着問題去讀書,引起思維的不斷深入,學生找得快,而且各有各的想法,回答不一,這樣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

4、 演一演,內化感知。

學生通過前幾個環節的學習,已經對香港有了較全面的理解,當然趁熱打鐵,引導他們進行創新表演讀,通過自己的繪聲繪色、充滿激情的介紹,打動其他遊客,爭取獲得優秀小導遊的殊榮,這一環節,學生都躍躍欲試,許多同學爭先恐後地上台當起了小導遊,而且架子十足。下面的遊客也聽得津津有味,這也使掀起了課堂一個高潮,是本課最大的一個亮點。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5

《微笑着承受一切》是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蘇教版第五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記敍了我國女子體操隊跳馬運動員桑蘭,在參加一次世界性的體育競賽時,意外地從馬箱上摔了下來,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覺。可是她並未絕望,而是微笑着承受一切,謳歌了桑蘭堅強不屈的精神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根據大綱對本冊教材的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重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以及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繫課文上下文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意思,感悟課文內容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同時結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生已經積累了相當的詞彙量和閲讀量,大部分學生具有一定的閲讀能力,能夠通過閲讀理解感悟,但是少部分學生閲讀習慣和能力還有所欠缺,有待提高。我為本篇課文的第二課時,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承受、劇痛、失聲痛哭、大汗淋漓”等詞語的意思。

2.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桑蘭堅強不屈的精神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3.理解“微笑”的含義,懂得一個人可以憑藉驚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戰勝自我。

教學重難點: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桑蘭堅強不屈的精神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2.理解“微笑”的含義,懂得一個人可以憑藉驚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戰勝自我。

根據本節課的特點,我主要採用嘗試教學法來完成教學任務,並使用多媒體課件,學習卡片等多種教學手段,以及同桌討論,小組討論交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多種課堂組織形式來輔助完成。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以及重難點,我共為本課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複習舊知,情感鋪墊。(預計使用時間5分鐘)

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我和學生已經初讀課文,學習了課文的生字和新詞,並且學習了課文的第一、二自然段。本節課的導入,我採用了複習舊知導入法:首先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上節課的詞語,讓學生齊讀,為第二課時學生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打下基礎。接着請學生聽老師朗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學生回顧課文主要內容。多媒體出示桑蘭所獲得的榮譽。以及獲得榮譽時候的照片。接着出示她受傷時候的照片,對於桑蘭這樣的女孩,真是天大的不幸。這一個環節的設計,主要是為學生學習三——六自然段的情感嘗試做鋪墊,並且對於學生在最後理解“微笑”的含義,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自學課本,嘗試練習。(預計使用時間8分鐘)

1.請學生四人小組自學課文三——六自然段,嘗試完成以下自學練習。

所描寫的場景 桑蘭的表現

第三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第六自然段

2.將練習做成學習卡,發到各四人小組。讓學生在自學的時候嘗試練習。這裏主要是運用合作嘗試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自主學習,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氛圍內,激發學生主動向別人請教,或者主動發表自己的觀點。

三、學生討論,教師交流。(預計使用時間19分鐘)

讓學生逐段交流自學練習中的問題,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從感官上感受這一個個感人的場景。再通過教師引導對重點詞語的理解,和感情朗讀的指導,使學生沉浸在一個又一個小故事裏,體會桑蘭的堅強、勇敢、樂觀。這裏偏重運用情景嘗試教學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一步步嘗試體會、感悟桑蘭的精神。具體是這樣操作的:

1.第三自然段的交流。讓學生交流自學練習中第三自然所描寫的場景和桑蘭的表現。這個學生一般很容易就能回答出來。接着多媒體出示桑蘭受傷後隊友來看望的場面。教師相機引導學生説隊友和桑蘭的不同表現,理解隊友失聲痛哭的意思。讓學生理解此時的桑蘭,面對隊友的失聲痛哭,面對自己的不幸,她並不是沒有眼淚,而此時她沒有掉一滴眼淚,她的內心在堅強地承受着眼淚。

2.第四自然段的交流。學生交流自學的情況後,多媒體課件出示桑蘭接受治療時忍受劇痛的照片,讓學生想想自己曾經經受過的疼痛,理解劇痛的意思。學生在自學的時候,已經找到了桑蘭面對這樣的劇痛還能哼着自由體操的樂曲,再次讓學生回憶自己在經受疼痛時候的表現,學生大多會説自己會哭,會呻吟,或者跟爸爸媽媽撒嬌耍賴,此時再和桑蘭的表現作對比,突出了桑蘭的勇敢。也可能會有學生説自己不會哭,會像桑蘭一樣,這個時侯,要適時提出表揚。再指導學生感情朗讀主治醫生對桑蘭的評價,要讀出讚美、感歎的感情來,從而使學生對桑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3.第五自然段的交流。第五自然段主要是講桑蘭接受康復訓練,學生在自學後,都能回答得出來。我主要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看桑蘭進行康復訓練的場景,突出桑蘭在進行簡單的訓練時候,所付出的不尋常的努力。但是也會有部分學生説這些動作很簡單。此時就要引導學生,桑蘭受傷後已經高位截癱,雙手以及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覺,要做這些看似簡單的動作,要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再讓學生回憶體育課後自己因為體育鍛煉的勞累,而出現的大汗淋漓,氣喘吁吁,感受桑蘭訓練時候的'疲憊。她用驚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承受着康復訓練帶來的疲憊。

4.第六自然段的交流。通過學生的交流,知道了這一個自然段是寫桑蘭出院以後微笑着面對世人。用多媒體出示該畫面,用字幕打出桑蘭説的話:我決不向傷痛屈服,我相信早晚有一天能站起來!指導學生讀出堅決、自信的語氣。到這個時候,面對不幸卻堅強、勇敢、樂觀的桑蘭的形象已經清晰展現在學生的眼前,在不幸面前,她仍然能露出動人的微笑。

四、詮釋課題,理解“微笑”含義。(預計使用時間8分鐘)

課文學到這裏,學生對桑蘭的敬佩之情已經油然而生。此時,再來引導學生理解“微笑”的含義,就容易多了。我用多媒體課件出示海外人士以及領導人接見桑蘭的照片,學生朗讀第七自然段,然後對板書進行總結,課題中的“一切”,其實是指成功和不幸,我們的桑蘭在成功時候微笑,面對不幸時,仍然能夠微笑着面對。從而揭示了“微笑”的真正含義。號召同學們學習桑蘭的“微笑精神”,成功要微笑,挫折面前更要微笑。水到渠成,完成了教學目標的要求。

本節課靈活運用嘗試教學法的幾種模式,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課堂組織形式,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效果顯著。特別是課文的重點段3——6自然段的學習,採用了情感嘗試和合作嘗試相結合的嘗試教學法,大膽放給學生去自學,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去試一試,這樣課堂教學就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學生主動積極思考,主動自學課本,在課本中尋找線索尋找答案,,主動向別人請教,這樣就把學生推到了主動的位置上。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自主學習。揚長避短,綜合各種教學方法,輔以各種教學手段,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在學生討論中講解,避免生硬的灌輸。保證了學生所學知識的正確性。最後的感情昇華,既是對課文的總結,對課文的重點內容“微笑”的理解。又讓學生感悟到了“微笑精神”,對學生是一種教育和激勵,號召學生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像桑蘭姐姐一樣微笑着承受一切。達到了課文的高潮。

最後來説説我的板書設計,本課採用詞語式板書,簡明扼要,富有啟發性。通過幾個含有內在聯繫的關鍵詞,引起學生連貫思索,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有利於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附:板書設計

4、微笑着承受一切

成功 微笑

堅強

承受眼淚 勇敢

不幸 承受劇痛 微笑 樂觀

承受疲憊

日記
週記
小説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