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説課稿 >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集錦15篇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集錦15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閲讀: 1.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有可能用到説課稿,認真擬定説課稿,優秀的説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語文説課稿,歡迎閲讀與收藏。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集錦15篇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1

【説教材】

1、教材簡析

《燕子》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第十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課文的作者是現代作家鄭振鐸先生。《燕子》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狀物散文,主要描繪了春天裏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飛翔、在電線上停歇的畫面,給春天帶來了許多生機。

課文內容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寫燕子的外形特點(描繪外形美)。第二部分寫燕子從南方趕來,為春光增添了生趣(寫出了春天的美)。第三部分寫燕子飛行時的情景(寫出了動態美)。第四部分寫燕子停歇時的特點(這是靜態美)。

文章的篇幅短小、條理性強、語句優美,作者的觀察細緻入微,表現了燕子

的可愛,春天的美麗,既是對學生進行朗讀背誦訓練的好文章,也是本單元培養學生觀察和表達的好材料,又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好素材。

2、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和本單元訓練重點結合教材本身的特點及學生實際,按新課標要求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8個生字,掌握“俊俏、聚攏、增添、倦了、音符”等詞語

(2) 培養學生按一定順序觀察描寫事物的能力。

(3) 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 感受燕子的活潑可愛和光彩奪目的春天美景,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重點、難點分析

課文的題目是燕子,因此引導學生體會燕子的可愛和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色是文章的重點,同時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重點以及小學生認識分析事物的特點學會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也是本課的重點。而理解課文兩個重點句子“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機”和“電杆之間連着幾痕細線,多麼像五線譜啊。停着的燕子成可音符”是本課的難點。

【説教法】

為了達成以上教學目標,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宜將情教學

法貫穿教學始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輔以重點詞語突破,圖文結合,感情朗讀,讀中悟情,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同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完成本課教學。

【説學法】

課堂是學生活動的舞台,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綜合運用已經學過的讀書方

法,通過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畫一畫、寫一寫等方法學習本課。

【課時安排】

為了達成以上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本課安排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第一課時:創設情境,激情導入;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深入探究,質疑解疑。

第二課時:探究第二、三、四自然段;質疑問難,總結全文;拓展延伸,自由創作。

【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由學會聽兒歌《小燕子》引入課題,這樣的導入既觸動了兒童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增強趣味性,同時讓學生齊唱便無形中讓學生對歌詞中的“燕子”、“春天”有了熟悉的感覺同時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的積極性一調動就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的讀音,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把課文讀通順。

學生通過讀課文能為識字教學創設語言環境,為感情朗讀打基礎,為理解句子做鋪墊。

(2)給課文每個自然段概括段意,並歸納主要內容。

學生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就為下面深入研究課文作好鋪墊,也能培養學生閲讀的能力。

(三)深入探究,質疑解疑

(1) 細讀課文,思考並勾畫理解:課文從那幾方面描寫了燕子的外形美?表現

了燕子怎樣的特點?再出示燕子的投影片讓學生觀察,小組內討論交流。

板書:

羽毛——烏黑髮亮 翅膀——俊俏輕快 尾巴——尖刀似的

(總的特點:活潑可愛)

利用形象的教學手段可彌補語言文字不足,充分發揮教學直觀性的特點,也可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觀察能力。

(2)“湊”字是什麼意思?(幾方面合起來)

教師提供媒體演示,幫助學生體會燕子的外形特點及理解“湊”字的意思,點擊電腦課件,與學生一起邊敍述燕子的外形,邊演示“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使羽毛閃動),“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使翅膀閃動),“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尾巴閃動)這幾部分合起來就“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一個“湊”字就使文章頓顯生動,可愛的小燕子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躍然於紙上。

(3)指導並背誦第一自然段(讀出小燕子的活潑可愛)

(四)探究第二自然段

(1) 默讀課文思考:課文抓住了那些景物特徵來表現春天的?邊讀邊勾畫有關

詞語。

(2) 理解“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光彩奪目”“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機”

教師邊板書邊幫助學生理解本段內容,板書的外形猶如一朵鮮花,體現了一種美感,有助於學生體會春天的美,並利用板書展示的形象幫助學生理解“趕集”和“聚攏”這兩個詞。

(3) 欣賞教學光盤中本段描繪的花紅柳綠、鶯歌燕舞、春意盎然的初春美景,

再次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培養美的情感。

(4) 指導感情朗讀

(五)探究第三自然段

(1)運用“讀——劃——品——誦”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自然段,感受燕子飛行時的特點。

(2) 投影出示練習題

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 ),唧唧的叫着,有的( )過湖面,尾尖偶爾( )一下水面。

①按課文內容説一説

②展開合理想象,想一想鳥兒具體的“掠”“沾”的姿勢和叫聲。

這一練習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課文內容,同時發展學生的思維,把學生放飛到想象的自由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取得語言文字訓練與思維同步發展的效果。

(3) 思考作者是按什麼順序觀察和描寫燕子飛行的?(上——下)

(4) 指導背誦,強化記憶。

(六)探究第四自然段

(1) 自由讀,邊讀邊畫出你喜歡的詞、句。

(2) 交流重點賞析“幾痕”、“五線譜”等詞。

辨析“幾痕”和“幾根”

教師在黑板上畫兩組線,幫助學生理解:

教師在兩組線上分別添上幾筆,利用板書進行巧妙的點撥,勝似講解,形象直觀,使學生一目瞭然。

(3) 以讀代講理解最後一句話表達的思想感情。

(七)質疑問難,總結全文

“為學患無疑,疑則進也”鼓勵學生勤發問多發問,有利於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發展思維同時也能培養學生邊讀邊想,不懂就問的習慣。

學生根據板書總結全文,可促進學生對全篇課文內容進行梳理,提綱挈領,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在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基礎上有感情朗讀,可使學生的思維再次受到薰陶,感情得到昇華。

(八)拓展延伸,自由創作

《語文新課程標準》重視拓展學生的思維,發展創新能力,針對本課的內容自由創作一張春景圖,把自己眼中的春景描繪出來。

【説板書】

羽毛——烏黑髮亮

外形 翅膀——俊俏輕快(活潑機靈)

尾巴——剪刀似的 燕子

趕來 (增添生機)

飛行 (快)

停歇 (五線譜)

該板書設計抓住重點詞語,引導學生加以概括歸納,有利於概括能力和佈局謀篇的能力。它是施教的“藍圖”,是教與學思路的體現,是一篇課文教學的縮影。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2

一、説教材

《石榴》是國標本蘇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課本第五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本文以季節變化為線索,按照抽枝、長葉、開花和結果的順序描寫了棗莊石榴園的石榴成熟的過程,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深深的喜愛。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進而體會作者借對石榴的描寫所表達的志向、抱負。

二、説學生情況

《石榴》一課分二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學習了本課的生字, 學生能初步理解生詞在文中的含義;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了課文的思路,瞭解了課文大意;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三 、説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10個生字,能運用結合語言環境、聯繫生活實際、動作演示等方法理解新詞在文中的意思。

2.能讀懂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石榴深深的喜愛之情。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讀讀描寫石榴的句子,初步理解擬人化的寫法。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的寫法,品嚐一種水果説一段話(機動)。

四、説教學重點、難點

1.本課的重點是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讀中瞭解石榴的生長過程及特點。

2.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本課的難點。另外,學以致用,在讀懂本文的基礎上,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運用本文的寫法,寫一種水果,也是本文教學中的難點。

五、説教學過程

一、 複習導入,夯實基礎。

1、課前板書課題:石榴

2、瞭解學生生字詞掌握的情況。按一定的順序出示本課的詞語和短語,要求學生認讀。

如: 嫩綠 鬱鬱葱葱 (葉)

火紅 熱鬧 (花)

咧嘴 張望 (果)

紅白相見 晶瑩透亮 (子兒)

雖然生字詞的學習已經不再是三年級學生學習的重點,但字詞句教學是學生閲讀學習的基礎,所以在本課時的一開始引導學生認讀生詞,有針對性地進行正音,為本課時閲讀課文打好基礎。

二、 分段教學,逐步感悟。

(一)學習第二小節。

1、出示圖片,要求學生説説看到了什麼?引出石榴的葉子。(嫩綠、鬱鬱葱葱)

2、要求學生説説在這樣的葉子中又看到了什麼?引出石榴的花。(火紅、多、像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指導朗讀,要求學生讀出石榴生機勃勃的勁兒。

在這一環節中,除了運用朗讀、想象、適當的表演等形式,最重要的運用了多媒體,出示了一些石榴葉、石榴花的圖片。小學生的思維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的感悟總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展現美麗的石榴生長的畫面,以景激情,使學生對石榴產生美感,鼓勵學生自主學,個體悟,尊重了學生的獨特體驗。讓學生對石榴有了更清晰、更形象的認識,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感悟書中的有關語句。

(二)學習第三小節。

1、隨着季節的變化,教師很自然地引出石榴果。又由它的變化過程引導學生關注石榴成熟過程中顏色的變化。主要是掌握幾個關聯詞的運用:先……逐漸……最後……。這裏教師要加強用詞的指導和朗讀的指導。

2、引導學生看看成熟了的石榴是什麼樣子,讓他們試着用關聯詞“有的……有的……”練習説話。突出描寫的方法是模仿了寫人的方法,也就是擬人。通過指導學生朗讀來加強對課文的理解。在這一基礎上讓學生用擬人的方法仿寫幾句話,從而達到對這一寫作方法的鞏固。

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對重點句的理解,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或讀,或悟,或説,教師營造了民主、寬鬆的學習氛圍,關注了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了學生多方面潛能的發展,這樣讓學生有親身體驗的機會,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並滲透了“勤於觀察”這一學習習慣的教育。

(三)學習第四小節。

1、通過實物的展示,讓學生説説看到了什麼?讀讀書中是如何寫的?瑪瑙、紅白相間、晶瑩透亮都是對石榴子兒的描寫。

2、讓學生品一品石榴,嚐嚐一下石榴的滋味。(酸溜溜、甜津津)並加強朗讀的指導。

3、(機動部分)引導學生小組討論,用這種方法説一説其他的一種水果,如桔子,寫出它的顏色、形狀、味道和氣味。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仿寫。

以“看石榴”——“説石榴”——“嘗石榴”——“讀石榴”的方式引導學生感悟語言的優美、準確,初步瞭解課文第四自然段的寫法。看圖找找石榴子兒和瑪瑙的相似點引導體會本體、喻體之間的聯繫,體會其中的比喻手法。

機動部分旨在讓學生在閲讀理解課文語言的基礎上,經歷積累、感悟實踐以後嘗試運用。並自然地激發學生養成學會觀察的好習慣。這一作業佈置,具有針對性,使課內學得的觀察方法遷移於課外,真正做到了課內外的有機結合。

三、 總結全文,延伸教學。

最後教師用優美的語言渲染,總結全文,引導學生從部分迴歸整體,在暢談感受中激發喜愛之情。

四、板書設計:

16、石榴

葉 嫩綠 鬱鬱葱葱

可 愛 花 火紅 小喇叭

美 果 高興地笑

(子) 色 紅白相間 晶瑩透亮

味 酸溜溜 甜津津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3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蘇教版第六冊的一篇説明文。簡潔、生動的語言,清楚的條理,是這篇文章的特點。它從海底動物、海底植物和海底礦藏三方面介紹了海底的有關知識,激發了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

本文文質兼美,各自然段行文結構相似,特別是第三自然段是典型的圍繞中心句展開敍述,是對學生進行習作訓練的好教材。

二、教學目標、重難點

針對三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特點,我將教學目標定位在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生字,能理解詞語的意思;認識一些海底生物,瞭解一些海洋知識。

2.能力目標:學會圍繞中心寫一段話。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探索大自然奧妙的興趣。

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認識海底生物的特點,瞭解海洋知識,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教學的難點是:學會圍繞中心寫一段話。

教學課時:二課時。

三、教法、學法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師的作用不單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空器,教師應為學生的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為此,針對本教材的特點,我從情景教學入手,先從形式到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再從內容到形式,使學生學會如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最終獲得知識、情感和能力三豐收。本課的教學設計就體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注重情境的教學

情境教學法能牢牢把握和促進兒童發展的動因——情感,展開和推進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使教學收到最優化的效果。本教材是一篇適宜於進行情境教學的好文章,而且也只有通過情境教學,才能使學生感受到海底世界的奇妙,激發出他們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為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情境教學的環節:

①以錄象導入課文,教師又以帶有啟發性的問題,誘發學生學習課文,探索奧祕的興趣。

②動畫、聲音的及時展示,再現了課文的情景,變具體為生動,變抽象為具體,讓學生感到自己彷彿置身於海底世界,對大自然的喜愛得到了進一步的昇華。

(二)注重學法的指導

成功的語文教學策略應該體現以學生為主,以自學為主,以訓練為主,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宗旨。因此,根據本教材的內容及其結構特點,我設計了一系列的學法指導訓練環節:

①採用指導讀第二自然段——師生共讀第三自然段——獨立學習第四自然段的遷移教學方式,使學生學習説明文“一找、二劃、三讀、四説”的閲讀方式。

②對於長句的教學採用了“讀範句——照句式寫分句——連起來變長句”的訓練方式。

③注意課堂上學法的及時梳理和小結,讓學生明確並掌握學法的步驟。

(三)注重讀寫的結合

葉聖陶先生曾説過:“閲讀是什麼一回事?是吸收。……寫作是什麼一回事?是表達。……閲讀和寫作,吸收和表達,一個是進,從外到內,一個是出,從內到外。”這兩者是緊密聯繫,相輔相承的。在學生理解了課文表達方法之後有針對性地設計一定量的片段練習,實現學寫遷移,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本課第三自然段的教學中,我先通過一找、二劃、三讀、四説,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後五句是圍繞第一句“海底動物各有各的活動特點”來寫的。然後再請同學們圍繞“預防非典,大家各有各的辦法。”寫一段話,這樣“就文取材”的説寫訓練,提高了閲讀教學中寫的密度和語言文字訓練的強度,同時充分發揮了文本的作用,使其成為一種有效的作文教學途徑。

四、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導入激趣。

①“海”,組詞。

②你對海有什麼瞭解?

同學們的知識真豐富。那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麼樣的嗎?(播放錄象)

今天就讓我們跟着課文《海底世界》一起去遊覽一番。

(二)精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①當海面上波濤洶湧的時候,海底……。再大的風浪,……。那麼海底是否一點兒聲音沒有呢?

②你從哪兒知道的?

③是的,海底是有聲音的,因為小動物們在……。竊竊私語是什麼意思?你能用動作或一句話來解釋一下麼?你能用“竊竊私語”説一句話麼?

④讓我們帶上特製的水中聽音器聽一聽。你聽到了什麼聲音?(導讀)

⑤你為什麼讀得這麼小聲?

⑥其他同學你們也來試一試。自由朗讀這一句。指名朗讀。

⑦剛才同學們讀的這些,都是寫海底動物的什麼呀?找找看,有哪些模仿聲音的詞?

⑧句子的最後用上省略號,説明什麼?

⑨你猜一猜,海底動物還會發出哪些聲音,用“有的像……一樣……”的句式來説一説。

⑩請你把這些句子連成一段完整的話:“如果你用上特製的水中聽音器,就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

(三)師生共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過渡:多麼可愛的海底動物,你認識他們麼?

①觀察插圖,同座互相指一指你認識的海底生物。請同學上來介紹。

②那這些海底動物是怎樣活動的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它是圍繞哪句話寫的?

③默讀課文,用“——”畫出課文中介紹的海底動物。

④找出你喜歡的動物,讀一讀介紹它的句子,想一想它的活動特點是什麼?(學生回答哪個動物,就出示哪個動物的動畫)

⑤這一自然段通過六種動物的活動方式説明了海底動物各有各的活動特點。

⑥齊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⑦請同學們圍繞“預防非典,大家各有各的辦法。”寫一段話。

⑧想一想你可以寫哪些人的方法。提示:醫務人員……老師……同學們……

⑨總結學習方法:找中心句——劃出圍繞中心句寫了哪幾個方面——讀句子——用自己的話説特點

(四)學生根據學習方法自學課文五自然段。

①學生自學

②集體交流,出示檢測題:

A中心句是( )。

B從( )和( )兩方面説明海底植物的差異很大。

C海底植物顏色的特點是( ),形態的特點是( )。

(五)師生共讀第五自然段

①海底不僅是一個景色奇異的動植物公園,更是一個天然寶庫。這裏藴藏着豐富的……

②學生可以自由補充自己知道的知識。

六、總結課文

海底有這麼多可愛的動物,美麗的植物,還有這麼豐富的礦物資源,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其實我們人類對海洋的瞭解還只是冰山一角,包括人們對宇宙的瞭解也是如此,大自然裏還有很多很多的奧祕等着我們小朋友去發現、去研究呢!

(七)板書設計

① 23 海底世界

景色奇異閃閃發亮

竊竊私語 美麗的世界

動物 多

物產豐富 植物 奇

礦物 豐

這個板書出現在第二課時,幫助學生總體把握課文結構。

② 海底動物 的 活動特點

海蔘 爬行緩慢

梭子魚 遊動快速

烏賊、章魚 後退

貝類 自己不動

深水魚 會發光

這個對應式板書在學習第三自然段時形成,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同時明白如何圍繞中心寫一段話。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4

一、教材分析:

《田忌賽馬》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篇課文主要講了戰國時期齊國大將田忌和齊威王賽馬,田忌連輸三場,孫臏看了比賽後幫助田忌調換馬的出場順序,取得了第二次比賽的勝利,表現了孫臏的足智多謀。全文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可以分為“初戰失敗”孫臏獻計“再賽獲勝”三部分,這個故事啟發我們做事要仔細觀察,善於思考。本課時是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學生"讀通課文,學會生字新詞,瞭解課文大意,瞭解第一次賽馬的經過、結果"的基礎上,我設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積累詞語。

"能力"目標:抓住人物的神態、語言來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點,從而有感情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懂得在學習生活中仔細觀察、善於分析,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二)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

(三)教學難點

理解孫臏為什麼能想出這樣的好主意。

三、學情分析

小學三年級的學生的閲讀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了新的飛越。他們有了獨立思考、分析的能力,敢於在交流和討論中根據自己的閲讀體會及已有的經驗發表自己的看法,説出自己的感悟,並能夠按照自己的理解,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教法、學法

朗讀理解法、重點詞句突破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法。

五、教學設想:

《新課標》明確指出:“閲讀教學應注重閲讀感受和體驗,應注重指導學生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為完成本課教學目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有感情朗讀,讓學生在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提問,圍繞重難點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展開討論和交流,發表見解,深化人物性格特徵,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教學設計:

(一)複習導入,複習第一次賽馬的經過、結果以及賽馬後田忌與齊威王的神情。設置問題“第二次賽馬的情況如何呢?,讓學生帶着問題來學習課文的第三部分,佈置任務“講述第二次賽馬”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 二)學習第二次賽馬,並分析轉敗為勝的原因。

1、學生講述經過、結果,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意在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到第二次賽馬。根據比賽的結果讓學生分析田忌與齊威王神情的變化,講解“目瞪口呆”。

2、出示兩次比賽的對陣圖,讓學生分析田忌是轉敗為勝的原因(調換馬的出場順序),接着讓學生動手操作其他調換順序的方法,這一設計可以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通過擺、推敲、比較、聯繫等方法,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實驗證明,孫臏安排的這個順序不是亂調的。得出結論孫臏想出的這種出場順序是田忌能贏得唯一辦法,表現孫臏的善於思考,感受孫臏的智慧。

(三)學習課文的第二部分,圍繞重點,研讀探究,分析孫臏為什麼能想出這樣的好辦法。

首先出示學習提示,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接着進行小組彙報孫臏想出這樣的好主意的原因,弄清孫臏能想出好辦法主要得益於他能認真觀察、仔細分析,讓學生找出文中這句話 “齊威王的馬比你的馬快不了多少呀”,通過馬速排行理解“快不了多少”是第二次比賽勝利的關鍵。通過這一設計我想能達到兩個目的,一是突破了課文的難點,二是使學生懂得,只有仔細觀察,才能想出正確的方法。

接着讓學生彙報田忌和齊威王為什麼沒有想出這樣的好主意?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去理解人物的心理。

兩次賽馬中間的對話部分是教學的重點。田忌、孫臏、齊威王不同的神態、表情、語氣激發了學生朗讀的興趣。對於這樣對話多的段落,我讓學生充分朗讀,讓學生在獨立,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礎上平等對話,以讀悟情,在感悟語言中積累語言,陶冶情操,讓學生通過人物的神態、語言來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點,使學生受到情感的薰陶,感受孫臏的足智多謀。

最後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這一設計我想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進一步領會這段的內容和人物的想法,並且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四)、拓展:

1、做齊威王的謀士。

同學們,如果你是齊威王的謀士,在第二次比賽中途對於田忌調換了馬的順序,你有所警覺的話,你有辦法幫助齊威王取勝嗎?設計這一環節意在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興趣,並讓學生知道要用智慧去解決問題。

(五)總結全文: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啟示和收穫呢?(學生自由讀文後發言)這一設計我想可以讓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結合已有認知水平,展開合理、大膽的想象,並把所想的用自己的語言流暢地説出來,這是培養學生詞語的組織運用能力的很好的方法。

(六)教師小結:勝不驕、敗不餒,遇事要仔細觀察、善於思考!

同學們,智慧是人生的嚮導,但智慧也不是與生俱來的,希望我們同學今後在生活中能夠做到認真觀察,善於思考,不斷學習,用智慧的鑰匙去開啟你們的成功之門。

(七)板書設計:

田忌賽馬

田忌 孫臏 齊威王

垂頭喪氣

20xx/12/1 10:24:47 得意洋洋

喜出望外 調換順序 目瞪口呆

七、課後反思:

在這節課我完成了預設的教學目標,教學環節能環環相扣,課堂中注重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學生對語言的理解、運用和積累。在學習的過程中能抓住重點詞語體會人物的心理,並通過朗讀讀出人物的心情,課後談出了自己的收穫。但在這節課中,也存在着諸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作為一名年輕教師在上公開課的時候,唯恐自己對上課時間把握不太好,造成壓堂,所以對於有些問題不敢放得太開,以至於不能讓學生透徹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甚至有的時候還會有些限制學生的想法。其次要注意針對三年級的學生理解能力有限,教師在設置問題的時候語言還有不夠準確的地方。

以上的種種不足之處必須通過實踐的不斷磨練來彌補,通過日常的每一次備課、上課、反思來實現。我會把這節課當成又一個新的起始點,繼續深入地鑽研課堂教學,完善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5

説教材

本文是一篇描寫自然風光的優美文章。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向我們展現了西湖秀麗的景色,可謂句句是景,字字都美。細細讀來,彷彿聆聽悦耳動聽的音樂,又如觀賞秀美典雅的畫面,身臨其境之感隨之而來,瞭解西湖的願望、熱愛西湖的情感油然而生。

一、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運用比喻手法對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作用,會用“猶如”、“像”、“彷彿”、“宛如”等詞口頭造句。

3、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通過朗讀品味,瞭解西湖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陶冶審美情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孩子走入課文描寫的情境,在讀中感知、感悟西湖的美景。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配樂磁帶

説教法、學法

一、情境創設法

兒童是最富有情感的生命體。真實、鮮活的情境能豐富兒童的表象,激活兒童的思維、情感、聯想、想象。因此,我用富有感染力的優美的語言,藉助色彩鮮明的圖畫和悠揚的音樂,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營造了一個有利於學生入境的“場”,使學生展開積極的想象,從而使學生主動、積極、創造性地理解課文,體悟情感。

二、朗讀體驗法

教學中我以讀為主,讓學生在閲讀實踐中,加深朗讀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我通過個別讀、比賽讀、想象讀等不同的形式,不斷激發學生情感,讓他們在讀中理解詞語,在讀中積累詞語和句子,並在讀中加深體驗,受到美的薰陶。

説教學過程

調動積累、激趣揭題。

師: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杭州被稱為——,而西湖就是——

師描述引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數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聞名天下,贏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西湖這麼美,你們想不想親眼去看一看?

這一環節是對前一堂課學習的第一段的複習,讓他們較快地入情入境。有助於讓他們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6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下午好!我説課的內容是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略讀課文《知音》。課文講述了古琴師俞伯牙斷琴謝知音的故事,課文不長,但言辭優美,生動感人。

結合課文內容和三年級學生的實際,我制訂的教學目標為以下三點:

1、認識文中11個生字。

2、自主閲讀,在反覆閲讀中體會人物間的深厚友誼,懂得"千金易得,知音難求"的含義。

3、瞭解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動作描寫表現人物心理的寫作方法。

三個目標中,第一個識字目標可通過課前預習圈畫,讀文時特別注意,初讀後,單獨出示認讀來完成。第三個目標需要教師引導點撥,只要求初步瞭解,第二個目標為本課重點,需要組織學生自主提問,反覆讀文,在自由讀、默讀、指名讀、齊讀、男女生配合讀等多形式多層次讀文中去體會,再通過自己有感情的朗讀把自己的體會表達出來。同時,本文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説,有一個難點,就是知音是什麼。通過讀文,學生們能自己理解的知音只能是一個人彈琴,另一個人知道他的琴聲是什麼意思,這顯然不夠,這個難點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去想象、思考,下面我就結合具體的教學過程來詳細説明。

我把教學過程細分為五部分。其實可以概括為八個字:自主提問讀書解答。因為這是略讀課文,我們應該相信三年級的學生已擁有初步的閲讀能力。

先來説導入。對於高年級學生我習慣於開門見山,直接導入。但對於小一點的孩子,要想在上課伊始把他們那顆剛才還在操場上盡情遊戲的心,快速拉到課文中來,要想調動他們對語文學習尤其是對閲讀的興趣,真沒有比講故事更好的辦法了,3分鐘時間裏,我繪聲繪色地講完《伯牙學琴》的故事後,孩子們不僅豐富了知識,更對這位認真勤奮,天下第一的琴師充滿了敬佩,從而專心進入第二環節:主動質疑,明確目標,在板書課題並齊讀後讓學生們就題目提問,學生自然提出:俞伯牙的知音是誰?知音是什麼意思?……我把問題簡寫到黑板的一邊説:這節課我們就通過讀課文解決這些問題。從而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在自由讀文,認讀生字後進入第四環節,反覆讀文,理解知音。先指名分自然段讀文,糾正一些讀音,如,"多好啊"和"多美啊"中兩處"啊"發生音變,同時解決學生提出的第一個問題,俞伯牙的知音是誰?學生自然輕鬆回答。我在板書完兩個人的名字後,提問"為什麼説鍾子期是俞伯牙的知音呢?"可能有老師要問了:你剛才説本節課設計宗旨是學生自主提問自主讀文理解,那為什麼老師還要提問呢?這是因為我要引導學生找出鍾子期讚美俞伯牙的話,通過讀這段話理解開始時學生提出的問題"什麼是知音?"在默讀劃線、自由讀、指名讀、男女生配合讀後,我還設計了一個語言文字的訓練,讓學生想象,如果俞伯牙彈的是讚美森林的曲調,鍾子期聽了會説什麼?如果伯牙表現的是盛開的野花,鍾子期又會説什麼呢?一方面進行表達能力訓練,另一方面體會知音的第一層含義,最後,教師引導如果一位畫家比如徐悲鴻畫完《奔馬圖》一個人看了説:真好!活靈活現。另一個人看了説:真好!栩栩如生!而且這馬頭高高昂起,四蹄生風,可見畫馬的人有一顆拼搏向上的心,是個自強不息的人。你認為誰是他的知音?從而引導學生明白不但音樂家能有自己的知音,畫家也有知音,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知音,只要這個人怎麼樣?(引導學生明白知音是知心、知己的意思)同時把知心、知己兩個詞板書到知音旁,豐富詞彙,完成對知音的全面理解,突破了教學難點。

隨後,教師以一段充滿喜悦和激情的講述把教學引到最後一環,體會寫法,感受真情:俞伯牙興奮極了,以前自己的琴聲無人能懂,只能一個人在花樹下,在流水邊寂寞地彈奏,今天,在這月明風清的夜晚,終於有一位知音能聽懂我的琴聲,能明白我的心意了!他立即把鍾子期請上船來,兩個人愉快的彈着琴、説着話,直到很晚才依依不捨地分了手。臨別前還約定第二年再相見。時光過得飛快,轉眼約定的日子到了。俞伯牙興沖沖的趕往鍾子期家。他多麼盼望快點看到子期,和子期痛痛快快地彈彈琴、説説話啊!可是他聽到的卻是子期已不幸去世的噩耗!他悲痛地來到鍾子期的墳前,把古琴擺在墳前的石階上,盤膝坐好,一面彈,一面回憶去年和鍾子期結拜的往事,彈出的曲調也越來越悲悽。一曲終了,他突然舉起琴,狠狠地摔在地上,"哐啷!"一聲,琴身裂成了幾段。俞伯牙抱着墓碑痛哭:"子期,你死了,我彈琴給誰聽呢?現在我把琴摔碎,一輩子再也不彈它了!"請問:俞伯牙此時什麼心情?你是怎麼知道的?引導學生注意作者是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來表現人物心情的,我們寫話時也可以這樣寫。再讓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讀,最後去掉加點詞語,邊填空邊齊讀,既積累詞語,學習寫法,又表達出對這真摯友情的體會。

最後,一語總結:你有知音嗎?如果有,請一定要珍惜。因為-(課件出示,學生齊讀:千金易得,知音難求)這裏不再需要語言的贅述,繁瑣的分析,相信每個孩子都已理解了,更牢記了。我的説課完畢,謝謝大家。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7

《掌聲》是義務教育實驗教材小學語文第五冊第八單元中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本文生動地記敍了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作者以飽蘸愛心的筆墨,用樸素無華的語言,把學會尊重,學會關心的主題寓於這個動人的故事之中,把少年兒童純真善良,關愛別人的美好心靈生動地表現出來,讀來十分感人。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因此在教學中,我緊扣小英情感變化這條主線,將掌聲前,掌聲後的小英進行對比,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去體味小英的情感變化,從而充分領悟掌聲的內涵,進而明白文章所藴涵的道理。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及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引導學生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品味,讀懂課文內容。背誦課文最後一段。

2、過程和方法目標:

以學定教,引導學生讀懂課文。鼓勵學生運用結合語境,聯繫生活實際或查工具書等方法理解新詞。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觀察能力和評價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

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去關愛別人,特別是對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正確地看待自己。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後的變化。難點是通過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安排兩課時引導學生達到預設的學習目標。

【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設置情境,導入課題

課伊始,我激動地向學生宣佈:“同學們,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這次XX同學參加七巧板比賽榮獲縣一等獎。”至此,學生會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而後讓獲獎的學生説説此時的感受,也請鼓掌的同學説説這掌聲所包含的意思,從而很自然地引出課題——我説,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與掌聲有關的課文,看看文中的掌聲是誰送給誰的?這掌聲又有什麼意義?這樣就很自然地進入到第二環節的教學。

第二環節:讀通課文

讀通課文是理解課文的基礎,在這個環節中,我主要是給足學生時間和空間自由讀文。在彙報交流中,引導學生運用已掌握的多種方法識記生字,理解字詞。然後以“你讀懂了什麼?”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層面地交流讀書體會。這一環節旨在掃除閲讀障礙,整體感知,為後續的學習蓄積情感。

第三環節:扣牢“變化”產生情感

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主要把第4小節與第1小節比較教學。我先引導學生自由讀第4小節,通過自由讀,説説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英子?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去體會、感悟。然後以“可是,以前的英子是這樣的嗎?”自然引入到第1小節的研讀。在學生對比閲讀後,感知到英子的開朗、快樂與憂鬱、文靜之後,我以:“是什麼使英子發生如此大的變化?”這樣關鍵性的問題自然引入到下一環節的教學。

第四環節:聚焦“掌聲”,感受濃濃愛意

在感悟掌聲的內涵這部分教學中,我通過自讀重點段,談體會;細讀重點段,品字詞;再讀重點段,指導朗讀。這樣層層深入,以讀代講,保證了讀的時間,保證了讀的形式,保持了讀的興趣。這樣的讀,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使學生獲得了情感的體驗。此外我還注重對教材空白點的挖掘,通過抓描寫小英動作神態的詞,用“小英此時在想些什麼?”去引導學生體會小英猶豫不定的心理。又如在領會同學們兩次掌聲的不同意義時,我引導孩子把課文中敍述的語言轉變成自己的話,用:“如果小英此時就在我們班級裏,你想通過掌聲和目光對她説些什麼?”“小英聽懂了你的掌聲嗎?”的等生動情境將學生的心一步一步地推向小英的心,最終實現了學生和小英的“全然在場”。讓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內心世界,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第五環節:聯繫實際,延伸情感

以“情”延伸課堂內容,使學生感到課雖然結束了,但學習是無窮盡的。在學完課文後,我設置了讓孩子看生活中需要給予愛的掌聲的人的圖片,如“殘疾人自強不息”,“生活,學習中同學們互相幫助。”等圖片,再啟發孩子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説説你要把你的愛的掌聲獻給誰,你的掌聲中想表達些什麼?”引導孩子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用語文,享受語文!最後的作業設計“給班級裏的一位同學或周圍的某一個人,寫一句鼓勵的話或進行一次幫助”,讓學生進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延伸了情感。

通過這次《掌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也讓我們教師深深懂得:只要我們能為孩子的點滴進步而鼓掌,為孩子的精彩創意而喝彩,讓我們的課堂成為孩子們抒發心靈的天堂,相信每一個孩子在我們的課堂中都能成為一個個個性獨特的自我!

【板書】

29、掌聲

憂鬱──愛──開朗

小英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8

一、教材分析

《開啟》講述了一位婦女在一列南下的火車上,用巧妙的方法教會了一個不知如何開啟易拉罐的農村青年的故事。這位婦女用自己的細心與善良維護了這位男青年的自尊心,令男青年至今感動不已。本文故事雖小,但情深意切,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經過兩年的學習,有了大量的識字量,已基本具備了識字能力,掌握了識字的方法。但識字仍然是三年級閲讀教學的任務之一,要堅持在語言環境中識字,在閲讀教學過程中完成識字任務。識字教學要與低年級有所區別,要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查字典,自學生字,具有初步的識字能力。加強形近字的辨析,讀準音近字、多音字。

在閲讀方面,學生已掌握一些閲讀方法,應逐步在閲讀課文的過程中加強學生對語言的關注、思維的訓練以及朗讀的訓練,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識字上。生字的學習主要是以自主識字為主。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閲讀,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作者所創設的情境。而在這一點上,教師要設定能引領全文的問題,或部分關鍵詞句。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本階段的教學目標及本班實際,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目標一:1、在閲讀中認識8個生字,理解並積累“開啟”、“滿臉稚氣”、“倚窗而坐”、“奢侈”、“記憶猶新”等詞語,並積累詞語若干。

本文的生字並不難學難記,本課需在閲讀中認識生字“倚、廂、奢、侈、飲、罐、顛、嘭”8個生字,其中“倚、廂、侈、飲”4個字的字形結構比較簡單,學生容易掌握,可放手讓學生學習識記。教師只需對極少數易錯字稍作強調即可。如“罐”字的筆畫較多,教師在教學時應有意識地幫助學生梳理。在詞語的理解上,學生已學會了不少方法,本課主要採用了在課文所提供的語言環境中自然理解的方法。

目標二: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讀文,讓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男青年為什麼不會開啟這罐飲料?這位婦女的方法巧妙在哪裏?”等句子的含義。

朗讀應貫穿全文教學。讓學生通過自讀初步感知課文,男女生分讀等多種形式進一步眼讀課文。在交流品讀中領悟作者語言表達的特點,以讀促感,以感促讀,在朗讀中促進學生感悟、體驗語言文字,積累語言素材。

本課教學應緊扣語言文字設計各教學環節,運用抓關鍵詞句理解課文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品詞品句,在反覆的朗讀中體驗、感悟,養成學生學習語言、理解語言、品味語言的良好習慣,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理解和運用能力。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9

一、教材分析:

《風箏》一文是魯迅寫於1925年1月24日,後由作者編入散文詩集《野草》。

文章説的是小時候不許小兄弟放風箏,不準兄弟弄這種沒出息的玩藝,行為十分粗暴。待到明白遊戲之於兒童的意義,魯迅醒悟過來,自己當年的行徑,簡直是對於精神的虐殺。雖然事隔久遠,魯迅還是一心想補過,然而小兄弟卻全然忘卻,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這篇散文中,有魯迅的兄弟之情,有遊戲之於兒童的意義,有魯迅的自省精神,有魯迅對小兄弟身受虐殺卻無怨恨的深沉感慨。

對於文章的主題,可以從多角度去審視:從兒童教育的角度去理解,從封建倫理道德的角度去理解,從自我解剖的角度去理解,從親情角度去理解,從追求美好事物的角度去理解

教學目的:

1、(知識和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訓練閲讀能力,能説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

2、(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結合自己的人生經驗,在閲讀中,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

3、(過程和方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理解文章的主題。

4、(寫作指導)學習本文在敍述中飽含深情的寫法。

教學重點:訓練閲讀能力,提練文章主幹。

 教學難點:結合個人人生經驗及閲讀體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意藴豐富,選編此文,無非是因為此文為我們提出瞭如何進行兒童教育的問題,以及人要勇於自我解剖,面對錯誤,改正錯誤等等,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這些恰恰都具有廣泛地指導性,學習此文,可以讓我們體會人間至愛真情,學習自我解剖的精神,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

由於本文是學生進入初中後第一次接觸魯迅的文章,不瞭解作者的寫作風格,而且文章中疑難的問題較多,所以學起來有難度,再加上初中生平時對衝突誤解中的親情體會不到或不深,所以多讀課文,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與氣氛很重要。

二、教法探究:

人們常説: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語文課程中有大量具體形象的,帶有個人情感和主觀色彩的內容,由於讀者的知識背景、生活經驗、感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異面對同樣的文章,人們會有不同的理解或感受。

現代語文教育特別需要提倡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也特別需要注意尊重和珍視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獨創性的理解,那麼教師也要從文本中走出,以人為本。

閲讀《風箏》一文,我不由被魯迅先生的真情所感染,文章有豐富的意藴,更能引發人進一步地探究興趣。因此在教學此文時,擬在反覆閲讀中體味作者的情感變化,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教師可利用閲讀期待、反思、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閲讀效率。在這一活動中,教師只是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閲讀的促進者,閲讀的對話者之一。

1、在教學前,教師應多準備一些資料,以便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課文。

2、把課後練習融於教學的過程中。

3、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情境,以利於體悟人物的心境,理解文章主題。

教學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掃清閲讀障礙,整體感知課文;第二課時反覆閲讀,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進行探究性學習。

三、學法指導:

新課程提倡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儘管《風箏》一文屬早期白話文,某些字詞、句子的表達方式會生澀難懂,而文章本身思想深邃,但這一切都可以在反覆地閲讀中,在用心地體悟中,在教師適時點拔中,迎刃而解,而激發學生閲讀、探究興趣是扣開知識大門的鑰匙。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10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仔細觀察、認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間的聯繫,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個道理。

2、理解詞語:商人、至於、究竟。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反覆讀和理解老人前後的對話,從後面的對話證實結論的正確,是觀察與推斷的結果。

教學難點:理解老人為什麼沒看到駱駝卻把駱駝的特點了解得那麼清楚。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件:駱駝在沙漠上走的片斷。師介紹:駱駝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運貨,可離不開駱駝。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有關駱駝的一篇課文。

二、新課:

1、板書課題,讀題。質疑,導入新課。

2、初讀課文。(自由讀)

3、按自然段讀,邊聽邊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商人此時的心情怎樣?你現在就是這個商人,你會怎麼做?會遇到那些困難呢?

4、具體學習課文。

(1)當商人問老人的時候,他們説了什麼呢?同桌同學分角色讀(1——7自然段)

指名分角色讀。

如果你是商人,聽了老人的話,心裏會怎樣想?

指導朗讀(隨機指導老人的話,與商人越來越緊張、急切的語氣)

(2)老人把駱駝的樣子説得這樣具體,又説不知道駱駝在哪,你這位商人會怎樣想?

指導朗讀商人的話,讀出生氣、質問的語氣。

(3)老人説的是不是真的呢?請你自己讀讀第10自然段。

老人説的是真的嗎?他沒看到駱駝,為什麼對情況知道得這樣清楚呢?誰能為在座的商人解釋解釋。

(4)結果怎樣,齊讀第11自然段。

5、小結。

(1)學過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麼?

(2)教師根據學生情況點撥。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11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實驗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翠鳥》。這是一篇傳統經典課文,伴隨着幾代人的成長。下面我準備從教材分析、設計理念、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教材分析

《翠鳥》全文共5個自然段,作者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細緻入微地描寫了翠鳥的外形特點、活動特點和它的生活習性,表達了作者喜愛翠鳥的情感,並呼籲人類要與動物和諧相處。

作者在描寫翠鳥外形時,抓住顏色非常鮮豔的特點,先總寫後分述,準確地運用描寫色彩的詞語和擬人、比喻的手法,突出了翠鳥之“翠”的靜態美。在描寫翠鳥的活動時,抓住“疾飛”、“叼魚”的動作,精確地選用恰當的動詞,生動地描繪了翠鳥動作機靈的特點,突出了翠鳥的動態美。從外形到活動,從靜態到動態,條理清楚,用詞準確。文本文采飛揚,寫法特點鮮明,是一篇從發展語言入手的好課例,也是培養學生語感、指導學生寫作的好範文。

二、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感悟。因此,在課堂上,應該摒棄瑣碎的分析講解,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讀、去思、去悟、去説,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培養語文情趣,不斷提高自身的語文能力。

三、教學目標

在第一課時教學字詞和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結合中年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年齡特點,依照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學三個維度目標的要求,我確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技能目標:讀懂課文第一自然段是怎樣圍繞總起句把翠鳥的外形特點寫具體的,理解課文按照一定順序描寫翠鳥外形特點的寫法,並能背誦相關的段落。

3、情感目標:通過了解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以及生活習性,培養學生觀察興趣及方法,激發學生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鑑於以上的文本分析,我認為本文的教學重點應放在品讀課文上,在讀通讀懂課文後,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用生動準確的語言有序地進行描寫的,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在整個小學階段,這篇課文首次提出對總分段式結構的認識,因此學習先全面概括後具體描寫的方法,對自己喜歡的事物進行有序觀察和具體描述也就成了這篇課文的教學難點。

四、教法學法

“教無定法”,但貴在得法。語文教學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三年級的孩子純真而富有愛心,特別喜歡小動物,而且求知慾強,對學習本文將會有比較濃厚的興趣。但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從沒見過翠鳥,對單純的解讀文本有一定困難。因此,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採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直觀教學法。2.朗讀感悟法。3.讀寫結合法。

學生的學習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培養自學方法。2.掌握讀段方法。3.訓練觀察方法。

五、教學過程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生活形式不僅僅包括認知,還包括感受、體驗、內省等多種形式。這就提醒我們,課堂教學不僅要在內容上反映生活,更要注意從學生的思想、感情、願望的角度來理解生活,讓學生懂得一篇文章的“情”在哪裏,“趣”在何處。為了培養學生的語文情趣,我把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一)扣讀導悟,讀出情趣。(二)以畫促悟,畫出情趣。(三)虛擬情境,説出情趣。

(四)含英咀華,誦出情趣。(五)片段仿説,寫出情趣。

(一)扣讀導悟,讀出情趣。

在“扣讀導悟,讀出情趣”這個環節,我主要採用了直觀教學法和朗讀感悟法,着重培養學生自學的方法。

1、開課時,我問:同學們,《翠鳥》的“翠”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叫“翠鳥”呢?誰願意把課文讀給我聽聽?

上節課,大家已經認識了文中的生字和詞語,也能夠熟讀課文了,真了不起!為了給老師一個驚喜,給大家一些時間練習讀讀,好嗎?

讓學生質疑課題,為後面的介紹翠鳥的顏色鮮豔埋下了伏筆。“了不起!”是對學生上一堂課學習效果的肯定。接着,我又提出了比熟讀更高的練讀要求。同學們為了給老師“一個驚喜”,自然積極地認真地練習讀書。

2、下面請一位同學讀讀第一自然段。

你把翠鳥的特點讀出來了,可以看出你非常喜歡翠鳥。還有比他讀得更好的嗎?比一比。

“褒獎”加“激勵”,雙管齊下,又給學生積極讀書注入新的活力。

3、哪位同學來讀讀第二、三自然段?

聽你讀,我怎麼感覺不出翠鳥飛得快?注意,這時靜極了,讀到“小魚”,連呼吸都要屏住。同學們小聲練讀第三自然段,體會“清脆”、“疾飛”、“一眨眼”、“輕輕地停”、“一動不動”,看應如何讀出變化。

如果説興趣是語文教學的敲門磚,情趣則是語文教學的精神催化劑。在這個環節中,我用兒童化、戲劇化的語言點出學生讀書的不足,並採用朗讀感悟法,讓學生進行角色體驗,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表現翠鳥飛行速度的快以及翠鳥捉魚時的靈敏迅速,以讀促學,以讀代講,在熟讀、品讀中體會翠鳥的可愛,文字的優美,並掌握讀段的方法。

4、老師找到了幾張翠鳥捉魚時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通過多媒體展示,運用有形、有聲、有色的情境,讓學生進入課文,直觀感受翠鳥捉魚的動作敏捷,變複雜為簡單,變抽象為具體。這就是我的直觀教學法的體現之一。

(二)以畫促悟,畫出情趣。

“以畫促悟,畫出情趣”這個環節,我主要是在訓練學生的有序觀察事物的方法。

1、同學們喜愛翠鳥嗎?這裏,有一張翠鳥的圖片,只是它沒有塗上色彩,現在誰來按照一定的順序,説説它各個部位的顏色,我們一起來給翠鳥上上色。

2、咱們再來看看翠鳥。

多媒體再次展示翠鳥的圖片,讓學生感受翠鳥外形的美觀,直觀地理解重點字、詞和句子的含義。讓學生通過有序地敍述,學習作者先概括後具體,按一定順序進行描寫的方法。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然地生成了情感,掌握了技能。這都是直觀教學法的收效所在。

3、誰願意把翠鳥的樣子介紹給大家?要想介紹好應把第一自然段記好。同學們把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朗讀一遍,看書上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翠鳥的外形的?

下面,我想請一位同學到前面介紹翠鳥,大家做場外指導。

語文情趣的顯現,手段是為目的服務的。給翠鳥上顏色、欣賞圖片是手段,按順序、有感情生動描述翠鳥的外形特點則是目的。這樣做的意義有三個:一是可以檢查學生是不是準確地理解了這段外形描寫,頭腦中是否形成清晰的翠鳥形象;二是這樣做符合小學生長於形象思維的特點,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三是訓練了學生説的能力。

(三)虛擬情境,説出情趣。

對於“虛擬情境,説出情趣”這個環節,我還是運用了直觀教學法,通過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積極性,建立課文的內含情感與學生情趣的聯繫,激發學生情感,,進一步加深他們對課文的理解。

1、同學們都非常喜愛翠鳥,想不想當翠鳥?

我是中央電視台《動物世界的》的一名記者,我想採訪你們,寫一篇關於翠鳥的報道,讓全世界的人民保護你們。你們願意接受我的採訪嗎?

別人都説,你們的外形非常美,美在哪兒呢?

你們的聲音很好聽,給我唱一支人類的歌曲好嗎?哪個翠鳥願意唱?

聽説你們有個外號叫“叼魚郎”,捉魚的本領很強,誰願意介紹一下你們是怎樣捕魚的?

有什麼證據説明你們飛得快?

2、各位翠鳥,我想到你們家做客,樹上找不到,草叢中也找不到,你們的家在哪裏?

教學藝術,是移情的藝術。實踐表明,這種採訪過程的情景創設,可以調動並調節學生以情感需要為核心的一切心理、生理的因素,把認識與創造、對美的追求與體驗統一起來,十分有利於學生語文整體素質的提高。

(四)含英咀華,誦出情趣

“含英咀華,誦出情趣”,我對學生説:通過採訪,我打算把你們寫一寫,介紹給全世界的人們,有現成的文章嗎?

誰能聲情並茂地讀給我聽聽?

請同學們再認真練習誦讀。

讀文章,善於含英咀華,才能真正把握文章的神韻和精髓,賞閲文章的美感所在,同時,也才能不斷陶冶自身的語文情趣。這個環節的讀書訓練屬於積累層面的誦讀訓練。這樣假戲真唱,以畫、説、演等促讀,通過朗讀來感悟,不僅可以訓練學生內化課文語言的能力,而且可以充分體現學生對交際言語的學習和運用。訓練學生積累語言是有所為的積累,更是情感化的積累。

(五)片段仿説,寫出情趣。

《翠鳥》這篇課文文采飛揚,語言優美,寫法精妙。特別是第一自然段。所以在“片段仿説,寫出情趣”這個環節,我讓學生模仿第一自然段的寫法,用總分關係構段,按照一定的順序來寫一種小動物的外形特徵。

葉聖陶説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舉一反三,練習閲讀和作文的熟練技巧。”摒棄生硬的講授寫作特點的做法,把課文當成學習言語表達的例子,讓學生進行“讀説”或“讀寫”的遷移訓練,這是讀寫結合的實質,也是我的設計初衷。在這個環節中,我意在讓學生把新學知識當堂鞏固,使學生具有自主思考的權力和不斷創新的精神,進而超越課文,培養了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創造力。

七、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文章結構的簡縮,能體現作者的寫作思路和課文重點。因此,我的板書設計,簡單明瞭,使學生能夠根據它更好的掌握課文內容,有助於訓練目標的'達成。

外形 ——— 美

5.翠鳥 動作 ——— 快 喜愛 保護

住處 ——— 險

總之,在《翠鳥》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中,我旨在體現以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多媒體展示為途徑,以朗讀感悟為指導,注重遷移運用,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讓學生由樂學到學會,最終達到活學活用。我的説課到此結束,感謝各位耐心地傾聽。謝謝大家!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12

一、説教材:

《檢閲》是人教版第六冊第四組的一篇課文,報告了波蘭一所學校的兒童隊員,在國慶到臨之際,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在國慶遊行校閲閲兵時,讓拄拐的博萊克走在第一排。遊行時,他們的校閲閲兵步隊得到了各人的同等喝采。

二、説教學目的:

基於對課本的明白,將本課教學目的定為: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準確讀寫“校閲閲兵、俱樂部、挑選”等詞語。

(2)有情感地朗讀課文。

(3)明白課文內容,感覺兒童隊員對殘疾人博萊克的恭敬和敬服,以及博萊克自負自強的本性品格,領會隊員們優美的心靈。

3、教學重難點:

重點:資助學生明白課文內容,在閲讀中領會人物生理的變革,並有情感地朗讀課文。

難點:體會關鍵句“這個小夥子真棒!”“這些小夥子真棒!”的深層含義。

三、説教學方法:

(1)、情景導入法、引導法、探究法。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質疑,然後組織學生探究並體驗,

最後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2)、朗讀體會法。簡化閲讀教學中的講讀環節,扣住關鍵句,指導學生反覆誦讀,在誦讀中積極思考,以讀促思,以讀促情,從而體會體會隊員們美好的心靈。

(3)角色轉換法。讓學生把自己當做文中人物:博萊克或那些兒童隊員們,體驗人物的心情,促進對文本的理解。

(4)讀寫結合法。在閲讀感悟文本的基礎上,創設情境進行寫話,強化表達能力。

四、説教學流程:

我將分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下面我將着重介紹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一)情境回顧,導入質疑

1、播放兒童隊員參加檢閲時的情景的課件,教師配合進行敍説:七月,波蘭首都華沙舉行了隆重的國慶檢閲,在參加檢閲的所有隊伍中,有一羣兒童隊員得到了觀眾的一致稱讚。觀眾是怎樣稱讚的?

2、在學生回答時,教師板書課文的兩個關鍵句:這個小夥子真棒!這些小夥子真棒!接着讓學生結合自身經驗用誇讚的語氣讀讀這兩句話。

3、學生讀後,教師緊接着提出疑問和讀書要求:這個小夥子是誰?觀眾為什麼會稱讚博萊克很棒呢?請同學們趕快讀課文,找出能表現博萊克很棒的段落。

(二)走進故事,研讀“這個小夥子真棒!”

1、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描寫博萊克參加檢閲時表現的段落,教師出示該段落和相關的圖片,問:這段話中的他是指誰?看看圖,再讀這段話,你們從哪兒看出博萊克很棒?

2、引導學生聯合博萊克自身身材特點逐句逐條理的讀悟,起首接納腳色比擬法:將博萊克與正常兒童比擬,與本身以往到場校閲閲兵的履歷比擬,再開導想象:想象他在平常是怎樣降服困難,對峙訓練步調的。接着舉行腳色轉換:將本身看成博萊克本人,擔當老師訪問校閲閲兵時的心情想法,從中感覺博萊克確實了不得,感覺他的自負自強、大膽自大的本性品格,以次來促進明白“這個小夥子真棒!”這句話。在領會的基礎上,接納了師生互助讀,指名讀,齊讀等方法的朗讀,朗讀時,老師舉行或肯定或點撥、或鼓勵或提示的評價,以評促讀,讀中感悟。

(三)深入文本,感悟“這些小夥子真棒!”

1、教師小結過渡:博萊克以他的自信自強、勇敢堅強贏得了觀眾們的稱讚,其他的兒童隊員們為什麼得到了觀眾們的稱讚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的2至9自然段,看看兒童隊員們在一起幹什麼。

2、體會隊員討論時為難的心情。

重點抓住第六段,採取角色轉換法,讓學生來充當文中的主人公,老師把檢閲要不要博萊克參加,把他放在哪個位置這個棘手的問題叫給學生們處理。老師做如下引導,來讓學生親身感受矛盾心理:隊員們想到的三個辦法,你願意跟博萊克説哪個?學生如答:都不願意,就追問為什麼都不願意説?如果學生願意説其中某種辦法,就追問他準備怎麼跟他説?在問博萊克:你聽到隊員們這樣説,你心情怎樣?你想了什麼?以次激起矛盾心理,並同時感受孩子們善良心靈,他們關心愛護殘疾人的品質。

3、學習兒童隊長堅定的決定,指導朗讀他的話,體會他的善良與公平對待每個人的品質。

4、指導朗讀隊員們贊同隊長決定的話,感受隊員們心情的變化,體會他們同樣的善良。

5、小結:這次國慶檢閲,不僅檢閲了孩子們整齊的隊伍,更檢閲了他們美好的心靈。

(朗讀是語文課的靈魂,沒有朗讀的語文課一定不是一堂好課。通過不斷反覆朗讀“這個小夥子真棒!”和“這些小夥子真棒!”這兩句話,並且每次都是在不同感悟的基礎上引導朗讀。同時結合其它句子的朗讀,有默讀,指名讀、齊讀等形式多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走出文本,昇華認識。

1、讀完課文,老師這樣延伸:實在,生存中有很多像博萊克這樣的殘疾人,也有很多像這些兒童隊員一樣的人們,接着出示種種殘疾人自強不斷的照片,對學生舉行意志品格的教誨:身殘志不殘,萬事都不難,有一個康健的身材,更要有一顆善良優美的心靈。

2、任選一個內容,寫寫你想説的話。

(1)看着步隊中的博萊克和隊員們,我想對他們説:“……”

(2)波蘭華沙電視台的記者採訪博萊克,面臨鏡頭,他這樣説:“……”

(3)博萊克回抵家裏,他衝動的心情無法清靜下來。他在日誌中這樣寫道:“……“(請替他把日誌寫下來。)

3、交換小練筆,評價修改。

(發掘課文的空缺點,在同等對話的基礎上變更學生的情緒體驗,讓他們去想象思索,從而得到情緒的共鳴。建立情境,讓學生在的真情實感在筆尖流淌,讀寫聯合,在寫中積澱語言,在寫中昇華情緒。)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13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趕海》一課是蘇教版第六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選了三篇文章,雖然描述的內容不同,但都表現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大海,熱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學習後學寫一篇自己覺得有趣的事。《趕海》為本單元的第一篇,這篇課文敍述了“我”童年時代跟舅舅去趕海的趣事,抒發了作者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真摯情懷。因此它是完成後面教學任務的橋樑和鋪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全文共有5個自然段,可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寫,每當“我”唱起《大海啊故鄉》這支歌,便想起童年趕海的趣事。文章巧妙地以人們熟知的歌詞開頭,很自然的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第三到五自然段)按時間順序,具體記述了“我”童年時代的一次趕海的經歷:“趕到海邊—抓蟹—捉蝦—快樂而歸”。其中“抓蟹”,“捉蝦”是記敍的重點,具體生動,充滿趣味。結尾再次引用同樣的歌詞,從內容上説,突出的抒寫了對大海的熱愛之情;從結構上説,照應開頭,文章結構緊湊,渾然一體,頗具所謂圓合之美。

文章語言活潑,趣味橫生,字裏行間充滿了童趣,流露出了作者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真摯情懷,是激發學生熱愛童年生活的好教材。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教材編排的意圖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本課教學目標

(a)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良好的聽説能力。

(b)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説一段話。

(c)能理解課文內容

(d)通過學習課文感受“我”童年趕海的樂趣,激發學生熱愛大海,熱愛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

3、教學重點,難點

三年級學生對大自然的瞭解不是很多,雖説橋頭人生活在海邊,但對大多數同學來講:趕海是有點遙遠的。因此,我把“感受“我”童年趕海的樂趣”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同時,由於學生的生活體驗有限,尤其是像趕海這樣的事較難有真切的體驗,因此,我把“激發學生熱愛大海、熱愛童年的思想感情以及通過文章的語言描述感受趕海的樂趣”作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説學情

三年級學生屬於轉折點的學生,積累了一,二年級所學的知識,雖掌握的知識不多,但已掌握了一定的閲讀方法以及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具有一定的合作學習能力.

三、説教法

(一)以讀代講法

“三分文章,七分讀”,“書讀百遍,其意自見。”加之本文語言生動活潑,字裏行間充滿了童趣,為此我採用以讀代講法,感情朗讀貫穿全文教學。以讀代講,不但可以培養興趣,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感受課文的語言美,使學生能“目視其文,口發其聲,心同其情,耳醉其音。”

(二)情境教學法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想方設法為學生創造一個具體,生動形象的情境,通過恰當的方式把學生完全帶入這情境之中,才能讓學生在具體情境的啟發下有效的進行學習,才能讓他們學得興趣盎然.在教學本課時我使用這樣的教學語言“誰來充當小作者鬧着要舅舅帶我去趕海的事?”“為什麼螃蟹不甘束手就擒呢?”,“我”又是怎麼捉拿“武將”?不知不覺把學生帶入情景。這正是《新課程》所提倡的“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生在輕鬆愉快非常感興趣的氛圍中自主的掌握知識。

四、説學法

(一)探究法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疑則誘發探索,因此我把質疑,釋疑作為學生學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我抓住教學的疑點難點,設計具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的問題,啟發鼓勵學生思索探討,逐步解疑。著名教育家贊可夫曾説過:“教會學生思考,這對學生來説,是一生最有價值的本錢。”因此,本篇課文教學我主要讓學生通過“讀、思”感受趕海的樂趣及文章的語言美。

(二)合作學習法

我們培養的是新時期的人才,他們除了自身要努力學習勇於創新外,還必須具備真誠的態度,開朗的性格以及善於與人合作的精神,因此,我在本課教學時,讓學生小組討論,讓他們集思廣益,互相切磋,在知識方面互補充,在學習方法上互借鑑。

五、説教程序

教學程序是否安排得科學合理,是教學成敗的關鍵,為了順利達到教學目標,我分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學習生字詞,幫助學生讀通順課文,初步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課文內容。第二課時進一步加強技能目標的訓練和完成情感目標。也就完成本課的重點,難點。

下面 ,我着重講第二課時

(一)、導入揭題

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 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趕海》這一篇課文,那麼趕海這件事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呢?讓學生簡要説説.師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有的人童年是快樂的,有的人童年是幸福的,那麼課文中的小作者的童年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將繼續來學習這篇充滿童趣的課文,讓我們也跟作者一起去感受一下趕海的樂趣.(教師板書11趕海)課一開始,我通過自己富有感情的語言並結合課文的圖畫,把學生對課文的興趣提起來了, 教育家布魯納説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感興趣!”就這樣學生學習積極性給調動起來了。就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這樣就激發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慾望,引導他們理解全篇課文的內容.

(二)精讀課文

1、精讀第一自然段

首先指名學生讀這一自然段,接着提問:“是什麼勾起了我童年趕海時的樂趣”?教師引導學生回答(唱《大海我的故鄉》)教師提醒:在朗讀時,帶上對趕海趣事幸福甜蜜的回憶,朗讀時要充滿對大海故鄉的深情。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每當……便”説明了什麼?然後用導語過度下一自然段:趕海對我來説是那麼的有趣,那麼我童年趕海時是個怎樣的情景呢?在趕海的過程中,我的心情怎樣呢?請同學們細細閲讀課文。

2、講讀第二自然段

讓學生自由朗讀這一自然段,閲讀並不是被動地接受,而應成為主動的探索過程,因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思考問題:

(1)、文中哪個詞表現了我趕海的迫切心情?

(2)、“我”初到海邊看到了哪些有趣的情景?

(這樣使學生明確了為什麼樣而讀,要思考什麼問題,使學生養成閲讀時動口、動筆的習慣。)

學生交流彙報,教師板書:浪花回頭,追趕浪花

接着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入情入境,體悟作者趕海時的喜悦心情。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深入體悟趕海的樂趣,以及體味課文的語言美,同時發動學生交流討論,使學生明白本自然段運用恰當的擬人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海浪與趕海人相互依戀、嬉戲的情趣。

3、講讀第三自段

這一自然段類似第二自然段,我讓學生自學為主,輔以引導,培養他們的閲讀能力,首先讓學生自由朗讀,並要求他們找出:

(1)、在海邊“我”看到人們在幹什麼?

(2)、這些動作用什麼關聯詞語連接的?

(3)、誰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説一段話.

(4)“我”又有什麼活動?

(5)、你覺得哪個場景最有趣?

(帶着問題閲讀,這樣使學生明確了為什麼樣而讀,要思考什麼問題,使學生養成閲讀時動口、動筆的習慣。)

學生合作交流彙報,教師根據回答板書:

抓海星 捉 撈撿 捉蟹、蝦

最後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4、講讀第四、五自然段

(1)、細讀第四段,展開想像,理解課文內容。

(2)、過渡: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太陽偏西了,趕海的人們不得不回家……引導學生展開想像:趕海的人們都帶些什麼東西回家?(學生自由發言,這樣有助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3)、師述把學生帶入情境: “我”提一大堆“來之不易的海鮮”,迎着柔和的海風,沐浴着夕陽的餘暉,踩着軟綿綿的沙灘走回家的路上,感到舒服極了,不由得哼起了最愛唱的歌。

(三)、總結

總結在昇華,我這樣設計結束語:今天,我們跟着童年時代的作者一起到海邊趕海了,並且感受了濃濃的趕海樂趣,有機會我們也要親自去感受一下抓蟹、捉蝦的樂趣。

(四)説板書

這一板書設計我主要板書趕海過程所看到與所做的,這樣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更直觀的瞭解趕海的趣事 ,並激發他們熱愛大海,熱愛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以便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板書設計

11 趕海

浪花回頭 追趕浪花

摸海星

捉螃蟹

捏大蝦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14

【教材簡析】

《秋天的雨》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三組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名為寫秋雨,實際在寫秋天。課文的內容豐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從秋天的到來寫起,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的豐收景象,還有深秋中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課文把秋雨作為一條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

【學情與學法分析】

根據三年級學生的年齡和知識儲備特點,把教學重點放在理解課文語言和有感情朗讀指導兩方面。對於理解文章中被藝術化了的語言,在教學方法上,我設計了前置性作業做課前充分預習及思考探究,課堂中給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仿寫句子等方法,使學生感受秋天的美好,並對秋天的美產生共鳴,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做到讀寫結合。在知道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這一塊,由於平時我班學生少言寡語,課堂上不積極發言,針對學生這一特點,我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育資源,準備了鋼琴曲《秋日私語》,通過圖片展示,把課文中的文字和圖像融為一體表現出來,以此來刺激學生的眼、耳等多種感官進行品味,幫助孩子更好地感受秋天的美好。也為了課堂能自然活躍、輕鬆愉快。

【教學目標】

1、認讀本課生字詞並寫好12個生字。聯繫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五彩繽紛”。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感受秋天的美好,讀出對秋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背誦自己喜愛的部分。

3、通過仿寫句子,學習作者抓住顏色、樣子、動作來描寫事物的寫作手法,做到讀寫結合。

4、積累好詞佳句。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難點:課文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發感情,這些被藝術化了的語言,會給學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難,是教學上的一個難點。

【教學準備】

1、學生完成“前置性作業”。2、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這篇課文我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是認讀生字詞,並指導寫好學生認為難寫的生字;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的結構“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寫秋天的雨”;最後是指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第二課時則主要是兩個教學環節,第一,指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秋雨的特點以及秋天的五彩繽紛,感受課文的語言美。第二,積累展示環節,試着把第二自然段背下來,接着展示學生蒐集的有關秋天的詩歌,一起讀一讀,最後是一首小詩的仿寫指導。現在我就來具體介紹一下每一課時的教學安排。

第一課時的教學流程大體上包括四個環節:一是導入。通過劉禹錫的《秋詞》,引導學生一起去感受勝過春天的美麗秋景,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初讀課文,檢查預習。第一遍讀課文讓學生自由地朗讀,先自查生字認讀情況,第二遍指名分段讀課文,目的是檢查學生在朗讀課文方面能不能做到正確流利。接下來的認讀生字詞。分開來出示一類字和二類字,根據平時對學生的瞭解,本課生字不難,以抽查和説句子的方式來檢查學生認讀和理解的水平。在指導寫字上,尊重學生的感受,讓他們來挑選不太好寫的生字並作詳細的指導,有觀察有分析三是整體感知。用“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寫秋天的雨?”這個問題來分析課文的結構,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學生藉助“前置性作業”學習之後,簡單的同桌交流,進行彙報。四是指導學生提出有價值問題。每位學生在預習中提出兩個問題,先以小組形式彙總問題,接着是彙報,在彙報中篩選問題,簡單問題直接回答,課文中有答案的問題一會兒在書中作答,留下值得思考的問題並板書,引導學生在提問時提出能讓大腦動起來的有價值問題。

第二課時的教學流程包括兩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本堂課的一個重點環節: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主要方式就是挑選自己喜歡的一段美美地閲讀。重點指導學生朗讀第一、二兩個自然段,為了能讓學生儘快融入這美麗秋景中,並將喜愛之情讀出來,特意將第一自然段改編成一首小詩,希望能激發學生朗讀詩歌的熱情;在指導朗讀第二自然段的時候,為學生準備了秋景圖片,並把課文中的文字和圖像融為一體表現出來,以此來給學生更多的感官體驗。

第二個環節是積累展示環節,通過朗讀試着把第二自然段背下來,接着展示學生蒐集的有關秋天的詩歌,一起讀一讀。由於住校生條件不允許,最後我讓他們自己創作有關秋天的詩歌,最後是一首小詩的仿寫指導。

秋雨,你是紅的嗎?——看,你把這麼多的高粱,都染成了紅色的火焰。

秋雨,你是黃的嗎?——看,你把數不清的穀穗,都染的金光燦燦。

秋雨,你是()的嗎?——看,你把()的(),都()。

【課後反思】

1、課堂氣氛沉悶,教師也不夠有激情。在學生不説話的狀態下教師應變能力不夠,不能很好的帶動學生,讓氣氛活躍。

2、教師語言不夠精煉,有時表述不清,有時表述不夠精煉。

3、駕馭課堂能力不強,課堂教學環節完成的效果不好,第一課時的指導學生梳理有價值問題超時,拖到第二課時,第二課時的指導朗讀效果不好,沒有讀出情感。

4、有個疑問,選課是不是有問題。這篇課文是不是不適合提出更多問題。美讀好像才是這篇課文該把握的重點。

5、由於各個環節落實不到位,導致每個環節進展和效果都不好。文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15

一、説教材

《金色的草地》是九年制義務教育人教版部編本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講述的是生活在鄉下兩個小朋友的故事。課文先講兄弟兩個在住處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盡情玩耍的情景,使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帶給他們的快樂。課文接着寫了“我”無意中發現草地的顏色在不同的時間是不一樣的;再仔細觀察,又發現了草地顏色變化的原因。最後作者總結全文,可愛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給他們生活帶來了快樂,還給他們帶來了探索發現的喜悦。

課文描寫“我”和弟弟互相往對方的臉上吹蒲公英絨毛的情節真實生動,使人不由自主地產生會心的微笑;課文結尾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地講了蒲公英顏色晝夜發生的變化及進一步抒發了自己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本文語言優美平實,內容也較簡單,是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體驗“美”的好教材。

這篇課文意境優美,語言生動活潑,富有童真童趣。課文不僅為我們再現了俄羅斯鄉下金色草地的神奇和美麗,讓我們體會到大自然帶給孩子們生活的快樂,而且還向孩子們滲透了觀察、瞭解自然的意識和方法。

二、説教學目標

由於本課是第五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三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些對課文內容初步的感悟能力,遇到疑問也有了一些初步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據這樣的學情和課標對本學段的具體要求,我預設了以下的學習目標:

1.知能目標:認識“蒲、英”等6個生字,會寫課後“蒲、英、盛、耍”等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盛開、玩耍、一本正經”等詞語;

2.過程與方法: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多種方式理解文中的重點詞語;讓學生在感情朗讀、表演、交流中體會、感悟語言文字,讀懂課文內容,體會並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玩樂的情形,能用自己的話解釋草地變色的原因;鼓勵學生與生活實際相聯繫品位語言,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給生活帶來的樂趣,激發學生善於留心觀察身邊事物變化的興趣,培養學生與大自然息息相通、相容相合的美好情感。

三、教學重難點

文章語言美,景色美,文中小男孩“發現”的行為也美。因此,我確定本課的重點為:通過對內容的理解,學生能夠增強對大自然熱愛的感情,體驗大自然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快樂,增強觀察自然、瞭解自然的意識。

小男孩通過仔細觀察發現了草地變色的奧妙,但對於小學生來説,特別是沒有見過蒲公英開放與合攏的學生來説不易理解,也難體會到發現的樂趣。因此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難點為:通過讀課文,與文中小男孩一起去發現草地顏色變化的原因;此外,要聯繫生活實際在更廣闊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學習本篇課文,也是難點所在。

三、説教法

1.美讀感悟法:文章語言優美,讀起來朗朗上口,因此,“美讀”是本課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實踐。”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説,更不必過多的講解分析,最主要讓學生多讀,同時教師要巧妙地藉助課件,藉助對學生讀書的評價,幫助學生在讀中去感受、領悟,使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中所描繪的鮮明形象,引起學生對課文中描述的事物與情景的關注,入境入情,促進學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薰陶,激起觀察自然的興趣。

2.多媒體情景法:因為小學生生活經驗少,但好奇心強,容易激發興趣,因此,我運用電教手段,創設多種情景,展示課文相關圖片,使學生在完全置身於課文所描繪的情景的同時,輕鬆、愉快、積極、主動的學習。同時,形象直觀的課件展示,有助於學生讀懂課文,感悟到語言文字帶來的美,體驗到發現的樂趣,也有助於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3.質疑問難法: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課堂教學中,運用恰當的手段,引導學生質疑問難,能激發濃厚的思考興趣和創新思維。

四、説學法

語文學習教無定法,重在得法,貴在用法,施教之功,貴在導學。因此,語文學習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求知,讓學生學會學習方法,變“我學會”為“我會學”。結合本課語言優美,情境奇特的特點,我引導學生用“自讀自悟、美讀交流、入景體驗,昇華情感”等學習方法來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文章意境之美,體驗探究自然之樂。

五、説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喚起閲讀期待。

期待在學習上表現為一種迫切求知的心理狀態,只有讓學生產生與文本對話的期待,學生才會主動走進文本,和作者進行心靈溝通。因此我將這樣導入新課:

1.鼓勵學生交流課前蒐集的有關蒲公英的文字或圖片。介紹自己所知道的有關蒲公英的知識。

2.(課件出示)蒲公英圖片,請學生們欣賞。説説自己眼中的蒲公英。

3.談話導入:小小的蒲公英每天有什麼變化,你有沒有細心觀察過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位細心觀察這種平凡植物的小孩,看看他發現了什麼。引出課題並板書(16 金色的草地)。

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融入語文學習。多媒體展示蒲公英,可以使學生感受蒲公英的美麗。通過圖片展示,設懸引出課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閲讀文本的慾望。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標出自然段。

2.(課件出示)文中的生詞。(指名學生讀,開火車讀)

3.理解詞語:

(1)對於像“合攏”“哈欠”等詞語可以讓學生做一做動作來理解。

(2)對於“引人注目”“一本正經”等詞語可以放在語言環境中理解。

(3)有些詞語還可以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查字典來理解。

4.指名學生按自然段讀課文,其他學生認真聽,可以進行習慣性評價。

5.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説明理由。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有困難的生字,給學生自由識字的空間。

理解詞義是學生閲讀文本的前提,多種形式的理解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為深入體驗文本做好鋪墊。增強對文章內容的整體感知,培養學生的朗讀、審美能力。

(三)再讀課文,瞭解大意。

1.自讀課文,提出問題:

2.學生質疑。

3.(課件出示)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

(1)鄉下是什麼地方?

(2)為什麼“這些並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給我們帶來了不少快樂”?

(3)什麼叫不引人注目?

(4)“我”的新發現是什麼?

(5)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6)蒲公英為什麼成了“我們”最喜愛的花?

4.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自由組合,分小組談論:讓學生採取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畫畫、動手實驗、查資料等)來解決問題。

(2)小組彙報學習成果:結合學生的小組彙報,看有關蒲公英的課件。其中有蒲公英開黃花、蒲公英種子的畫片。

老師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和小夥伴一起來解決問題。繼續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能力。

(四)指導朗讀,品草地之美。

如何指導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美,教師不必細細講解、分析,應重視“讀”。因此,教學中教師以讀代講,以評代導。

1.讀第一自然段,賞顏色之美:

(1)指名讀第一、二自然段,説説草地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2)指導朗讀第一句,讓學生自由讀,教師適時評價,在評價中讓學生了解、感悟。

(3)根據課文展開想象,想象兄弟倆在金色的草地上玩耍的情景。想象他們燦爛的笑容,感受他們的開心。

3.讀第三自然段,悟變化之奇:

(1)教師描述:蒲公英開放時,草地一片金黃,這景色真令人陶醉。孩子們,這塊草地還有更神奇之處呢。聽聽,小男孩向我們講述啦!

(2)教師利用課件邊出示草地變化圖,邊播放第二自然段的朗讀,讓學生在聽中發現草地的神奇之處。

(3)在聽後鼓勵學生説出對課文的感知,知道小男孩發現草地一天之中在不斷變色,讓學生產生探究之慾望。

4.讀第三自然段,探變化之因:

(1)指導朗讀重點句:

“原來,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合上。花朵張開時,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攏時,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變成綠色的了。”這一段是課文的重點,這一句更是難點,如何讓學生讀中明理,讀中悟情,讀中享受?我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讓學生採用多種形式的讀。如,可以配合表情讀,因為學生明白了草地變色的原因後,心情一定很高興,可以笑眯眯地讀;配動作讀,邊讀邊用動作演示,這樣學生很快明白“張開”“合攏”的意思。利用課間引讀。一方面讓學生感受到草地變色的奧妙,難點也迎刃而解,另一方面多種形式地讀,展示了學生個性化的體驗和表達方式,從而使閲讀成為賞心悦目的享受,使課堂成為學生個性張揚的舞台。

(2)課件引讀:

為了進一步讓學生明白草地變色的原因,我用課件進行引讀“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釣魚,發現草地並不是 的,而是 的。中午回家的時候,我看見草地是 的。傍晚的時候,草地又 了。我來到草地上,仔細觀察,發現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攏的。原來,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 ,可以 、 。花朵張開時,花瓣是 的,草地也是 的;花朵合攏時,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變成 的了。”這樣在讀的過程中,學生更能明白草地神奇的奧妙,從而感受發現的樂趣。

(五)教師小結,感情朗讀。

蒲公英不僅是孩子的好朋友,而且它還是藥材呢。雖然它看起來是那麼不起眼。同學們,自然界還有很多東西像蒲公英一樣隨處可見,不被人們重視,可是它們對人類卻非常有用。你知道那些東西嗎?能向大家介紹一下嗎?

大自然有許多好玩有趣的現象,只有細心觀察的小朋友才能知道。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全文。

(六)拓展延伸,實踐探索。

1.説説自己喜歡的事物是什麼?它有什麼特點?

2.用自己學到的觀察方法去觀察自己喜愛的事物,並把它寫下來。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閲讀,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語言積累,發展語感。

(七)作業小超市。

1.寫一寫:你的身邊有沒有這麼有意思的地方或者東西呢?寫下來和同學交流一下。

2.演一演:和你的小夥伴演一演我們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

3.説一説:把這麼可愛的草地,這麼有趣的蒲公英介紹給你周圍的人。

六、板書設計。

板書是微型教案,集中體現了教學目的、重點、難點及教學過程。好的板書還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根據本課的教學預設過程,將形成如下板書,使本課的學習變得更加一目瞭然。

日記
週記
小説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