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日記 > 精選遊記日記彙編十篇

精選遊記日記彙編十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閲讀: 1.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天的生活不知不覺間結束了,一定會有值得記錄的想法吧,是時候用心地寫一篇日記了。在寫之前,要先考慮好內容和結構喔!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遊記日記10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精選遊記日記彙編十篇

遊記日記 篇1

前天,我們一家和李潛一家一起去七朝古城——開封遊玩了。

坐在車裏,我們興奮極了,邊走邊聊。而且還輪流唱歌。大家連聲誇我真棒。快到開封了,原來經常暈車的我,現在也不暈車了。

僅僅用了3個多小時,我們就到了開封,這時,我的肚子已經咕咕地叫了。路上爸爸媽媽們就説了開封的`小吃最有名。所以,住進酒店後,大人們就帶我們吃小吃了。我們到了一條最繁華的一條街道——鼓樓街。街道不是很寬,但是燈火通明,沿路排列的小吃攤位像兩列長龍。街道上人來人往、川流不息。老闆的叫賣聲、汽車的喇叭聲、路旁茶樓裏傳出來的戲曲強調交織在一起,真是“千里農商喧日晝,百家藝技向春售。”我們隨便找了一個位兒坐了下來,地面上沒有紙張、雜物,顯得很乾淨,很衞生。我們要了酸辣油潑面、韭菜炒蝦米、紅泥兒(紅薯泥兒)、麻辣羊蹄兒、羊肉串兒……都非常好吃。但是,我覺得最好吃的還是酸辣油潑面。平時不愛吃麪條的我,也吃了一大碗酸辣油潑面。由它們太好吃了,所以,肚子撐得大大的,連坐旋轉木馬媽媽也不讓我坐了。

爸爸也説我沒出息,我想:以後可不能再那樣了,要不然,以後太丟臉了。咳,誰讓它們這麼好吃呢?

遊記日記 篇2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去鹿回頭公園玩,那裏風景優美,樹木茂盛,是個美麗的地方。

我們沿着山路一邊往上走,一邊拍照,看見不遠處有一羣可愛的小鹿。它們有的在吃遊客們喂的乾草,有的一邊散步一邊舔着嘴脣,還有的小鹿在陽光底下睡着香噴噴的大覺呢!我們繼續往前走,又看見不遠處的鳳凰島上面那五棟像帆船一樣的房子,奇特極了!在更遠的.地方還有幾座大房子,這些房子看上去像幾顆巨大的蘋果樹一樣,它們都可以住人的哦!我們終於走到了山頂,從山頂往下看,看見了陽光中美麗的三亞市區。我們下山的時候,在路上發現了一條又大又長的蜥蜴,我們都興奮極了,因為我們從來都沒有看見過那麼大的蜥蜴呢!快到山腳的時候,還碰到了一隻出來找食物的小野猴,媽媽給它拍了幾張照片,那隻小野猴很可愛,逗得我們都笑了起來。

我喜歡三亞鹿回頭公園,我喜歡這個陽光明媚的地方。

遊記日記 篇3

語文大觀園,一聽就知道是一個有趣的活動,它是一年一度的華工附小學科節必備的節目。

今天下午,一到六年級的同學們踴躍參加了這次活動。活動現場人山人海,同學們有的認真思考,有的.相互討論,有的搶着報答案……;各種題目更是琳琅滿目,有猜謎語歇後語、詞語接龍……。

每個同學都拿到了一張印花集,答對一題就會有一個漂亮的小印章,集到10個小印章就可以換取自己喜歡的物品。我十分認真地挑選着題目,過了一會兒,就聽有人叫道:“我已經有十個印章了。”我十分着急,忙往紙上寫答案,一會兒寫錯字了,一會兒筆又掉了,我忽然想起人們常説“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我應該靜下心來,仔細地想,才能成功,“欲速則不達”!於是,我仔細挑着我會做的題目,不一會兒就在空空的紙上印了好幾個小印章,最後,我成功地收集齊了小印章,興致勃勃地跑去兑獎。在豐富多彩的獎品中,我一眼看中了咕咚熊修正帶和滿是花紋的自動鉛筆。拿着獎品,我真正體會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有付出才能有收穫。

讓我們在學科節的節目中快樂成長,放飛夢想吧!

遊記日記 篇4

這個星期我看了一本叫《格列佛遊記》的書。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著名作家斯威夫特的一篇以當時英國社會墮落與腐敗的諷刺小説。

主人公格列佛是名外科醫生,因此可以跟隨船隊到世界各地去旅行因而碰到了稀奇古怪的事,在小人國,他是一個龐然大物,刀槍不入;在大人國,連蒼蠅和黃蜂都是他的天敵,而且一個鼴鼠窩都可以對他造成致命的傷害;飛島國的人喜歡談論數學和音樂,還在嘗試的.做一些不可能完成的實驗,比如把糞便還原成食物,用蜘蛛絲代替蠶絲做衣服;還有令人深感汗顏的慧馬國,在人馬顛倒的世界裏,會有更多意想不到的事。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慧馬國。因為慧馬國裏沒有仇恨、沒有欺騙,只有友誼、善良、親情、愛心而且慧馬們不會幹蠢事,每一件事都有他們自己的理由。正是慧馬們的這種美德與人類的貪婪、自私組成了鮮明的對比。讀了這本書後,我很佩服格列佛的智慧、勇氣和冒險的精神,他是個與眾不同的男子漢,敢於反省自己,他希望人類擁有和慧馬們一樣的高尚品格。

遊記日記 篇5

等我參加完英語學習後,已是暑假的尾巴了,媽媽説要帶我去湖南的張家界還有鳳凰玩,這個暑假真沒什麼玩的時間,大部分時間都是看書,寫作業,補習英語,除了在放假之初到了北海,再就是跟着媽媽回了十萬山森林公園走一趟,還好,抓住暑假的尾巴,在簡單的收拾後,我們幾家人開始上路了。

坐了11個小時的火車,第二天早我們到達了張家界市,張家界市的火車站看起來還挺乾淨,因為是散客拼團,我們等了一個小時才坐上了開往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的大巴。上到黃石寨來回至少要花3個小時,而導遊只給了我們一個半小時時間。媽媽慢慢走更不用説走得多遠了,看來老媽這人吧,出門還得我照顧才行,我只好從她的手中拿過相機,開始了我獨自登山。聽説黃石寨有個最大的凌空觀景台,還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石寨門……我於是幾乎一路小跑,想到山頂了就可以看到這些風景了。一路看了千層斷崖,老鷹喂小鷹,獅子頭,長得還真是象啊,還有筆直的參天的杉木林,可是才走了大半,媽媽的電話就追到了,快往山下走吧,集合的時候已經過半了。我們還有7.5公里的金鞭溪要走呢,得保持體力。我只好依依不捨的`往回走,當然還心有不甘了,下一次出門,不能跟着旅行社出來了,自己出來玩,時間才安排得充裕呢。

下午2點,我們開始了最美麗的大峽谷之旅。這次,導遊給我們三個小時的時間,導遊説,剛才上黃石寨,我們是低頭看風景,現在走在金鞭溪,我們得仰起頭看風景了。果然,一進大峽谷,沿着溪邊兩旁都是鬱郁鬱葱葱的林木,而峽谷兩邊的千層巖從蒼翠的林木中脱穎而出,形象神也象,看象什麼就是什麼。千里相會,就象兩個人緊緊地抱在一起,雙龜探溪,就象在溪流中兩隻烏龜先探着水準備游去一般,還有母子相依,神鷹護鞭,還有唐僧師徒……大自然真的是鬼斧神工,竟然造出如此奇異的景色,真是讓人感歎不已啊。7.5公里,可把我們可累壞了,趕緊休息,明天還有更美的景色等着我們。

遊記日記 篇6

XX年05月01日星期六天氣:晴

今天,天氣晴朗,太陽高照。爸爸媽媽還有弟弟我們一家一起到金沙灣海邊玩。

海很藍很藍,海水是鹹的,我們坐在沙灘上,遠遠望去,浩瀚的海洋,波光粼粼,好似藍色的綢緞上鑲嵌着點點碎銀,一排排浪花衝向岸邊,向着我們歡笑。

我套上游泳圈,爸爸陪我一起下海和海浪做伴。

海水温情地添着我的腳,浪花像慈父的大手撫摸着我,搖曳着我的.衣襟。這種温情的感覺讓我今生難忘。

回家的路中,我看到海岸邊有一座城堡,它的四面是黑色的外牆。像是一座壯觀的城堡。

我希望遼闊的大海永遠是那麼的美麗,永遠是那麼藍。

遊記日記 篇7

丁丑(公元1637年)正月初一日 曉起,晴麗殊甚。問其地,西去路江二十里,北由禾山趨武功百二十里,遂令靜聞同三夫先以行李往路江,餘同顧僕挈被攜帶被子直北入山。其山不甚高,而土色甚赤。升陟五里,越一小溪又五里,為山上劉家。北抵厚堂寺,越一小嶺,始見平疇,水田漠漠。乃隨流東北行五里,西北轉,溯溪入山。此溪乃禾山東北之水,其流甚大,餘自永城西行,未見有大水南向入溪者,當由山上劉家之東入永城下流者也。北過青堂嶺西下,復得平疇一塢,是為十二都。西溯溪入龍門坑,溪水從兩山峽中破石崖下搗,連泄三、四潭。最下一潭深碧如黛,其上兩崖石皆飛突相向。入其內,復得平疇,是為禾山寺。寺南對禾山之五老峯,而寺所倚者,乃禾山北支復起之山也,有雙重石高峙寺後山上。蓋禾山乃寺西主山,而五老其南起之峯,最為聳拔。餘攝其大概雲:“雙童後倚,五老前揖。”二山即禾山、五老。夾凹中有羅漢洞,聞不甚深,寺僧樂庵以積香出供,且留為羅漢、五老之遊。餘急於武功,恐明日窮日力不能至,請留為歸途探歷,遂別樂庵,北登十里坳。其嶺開陟共十里而遙,登嶺時,西望寺後山巔,雙重駢立,峯若側耳耦語然。越嶺北下,山覆成塢,水由東峽破山去,塢中居室鱗比,是名鐵徑。復從其北越一嶺而下,五里,再得平疇,是名嚴堂,其水南從嶺西下鐵徑者也。由嚴堂北五里,上雞公坳,又名雙頂。其嶺甚高,嶺南之水南自鐵徑東去,嶺北之水則自陳山從北溪出南鄉,雞公之北即為安福界。下嶺五里至陳山,日已暮,得李翁及泉留宿焉。翁方七十,真深山高隱也。

初二日 晨餐後,北向行。其南來之水,從東向破山去,又有北來之水,至此同入而東,路遂溯流北上。蓋陳山東西俱崇山夾峙,而南北開洋成塢,四面之山俱搏空潰壑,上則虧蔽天日,下則奔墜峭削,非復人世所有矣。五里,宛轉至嶺上。轉而東,復循山北度嶺脊,名廟山坳,又名常衝嶺。其西有峯名喬家山,石勢嵯峨高峻,頂有若屏列、若人立者,諸山之中,此其翹楚qiáo最好的雲。北下三裏,有石崖兀突溪左,上有純石橫豎,作劈翅迴翔之狀,水從峯根墜空而下者數十丈。但路從右行,崖畔叢茅蒙茸,不能下窺,徒聞搗空振谷之響而已。下此始見山峽中田塍環壑,又二里始得居民三四家,是曰盧子瀧lóng一溪自西南山峽中來,與南來常衝之溪合而北去,瀧北一岡橫障溪前,若為當關。溪轉而西,環岡而北,遂西北去。路始舍澗,北過一岡。又五里,下至平疇,山始大開成南北兩界,是曰台上塘前,而盧子瀧之溪,復自西轉而東,〔遂成大溪,東由洋溪與平田之溪合。〕乃渡溪北行,三裏至妙山,復入山峽,〔三裏〕至泥坡嶺麓,得一夫肩挑行李。五里,北越嶺而下,又得平疇一壑,是曰十八都。又三裏,有大溪亦自西而東,〔乃源從錢山洞北至此者,平田橋跨之。〕度平田橋北上相公嶺,從此迢遙直上,俱望翠微,循雲崖。五里,有路從東來〔合,又直上十里,盤陟嶺頭,日炙如釜,渴不得水。久之,聞路下淙淙聲,覓莽間一竇出泉,掬飲之。山坳得居落,為〕十九都〔門家坊。坊西一峯甚峻,即相公嶺所望而欲登者,正東北與香爐峯對峙,為武功南案。〕日猶下午,恐前路崎嶇,姑留餘力而止宿焉。主人王姓,其母年九十矣。

初三日 晨餐後行,雲氣漸合,而四山無翳。三裏,轉而西,復循山向北,始東見大溪自香爐峯麓來,是為湘吉灣。又下嶺一里,得三四家。又登嶺一里,連過二脊,是為何家坊。有路從西塢下者,乃錢山之道,水遂西下而東,則香爐峯之大溪也;有路從北坳上者,乃九龍之道;而正道則溯大溪東從夾中行。二里,渡溪循南崖行,又一里,茅庵一龕在溪北,是為三仙行宮。從此漸陟崇岡,三裏,直造香爐峯。〔其崖坳時有細流懸掛,北下大溪去。仰見峯頭雲影漸朗,亟上躋,忽零雨飄揚。〕二里至集雲巖,零雨沾衣,乃入集雲觀少憩焉。觀為葛仙翁棲真之所,道流以新歲方羣嬉正殿上,殿止一楹,建猶未完也。其址高倚香爐,北向武功,前則大溪由東塢來,西向經湘吉灣而去,亦一玄都也。時雨少止,得一道流欲送至山頂,遂西至九龍,乃冒雨行半里,渡老水橋,〔復循武功南麓行,遂〕上牛心嶺。五里,過棋盤石,有庵在嶺上。雨漸大,道流還所畀送資,棄行囊去。蓋棋盤有路直北而上,五里,經石柱風洞,又五里,徑達山頂,此集雲〔登山〕大道也;山小徑循深壑而東,乃觀音崖之道。餘欲兼收之,竟從山頂小徑趨九龍,而道流欲仍下集雲,從何家坊大路,故不合而去。餘遂從小徑冒雨東行。從此山支悉從山頂隤壑而下,凸者為岡,凹者為峽,路循其腰,遇岡則躋而上,遇峽則俯而下。由棋盤經第二峽,有石高十餘丈豎峯側,殊覺娉婷。其內峽中突崖叢樹,望之甚異,而曲霏草塞,無可着足。又循路東過三峽,其岡下由澗底橫度而南,直接香爐之東。於是澗中之水遂分東西行,西即由集雲而出平田,東即由觀音崖而下江口,皆安福東北之溪也。於是又過兩峽。北望峽內俱樹木蒙茸,石崖突兀,時見崖上白幌如拖瀑布,怪無飛動之勢,細玩欣賞之,俱僵凍成冰也。然後知其地高寒,已異下方,餘躞xiè蹀小步走路雨中不覺耳。共五里,抵觀音崖,蓋第三岡過脊處正其中也。觀音崖者,一名白法庵,為白雲法師所建,而其徒隱之擴而大之。蓋在武功之東南隅,其地幽僻深窈,初為山牛野獸之窩,名牛善堂;白雲鼎建禪廬,有白鸚之異,故名白法佛殿。前有廣池一方,亦高山所難者。其前有尖峯為案,曰箕山,乃香爐之東又起一尖也。其地有庵而無崖,崖即前山峽中亙石,無定名也。庵前後竹樹甚盛,其前有大路直下江口,其後即登山頂之東路也。時餘衣履沾透,亟換之,已不作行計。飯後雨忽止,遂別隱之,向庵東躋其後。直上二里,忽見西南雲氣濃勃奔馳而來,香爐、箕山倏忽被掩益厲,顧僕竭蹶上躋。又一里,已達庵後絕頂,而濃霧瀰漫,下瞰白雲及過脊諸岡峽,纖毫無可影響,幸霾而不雨。又二里,抵山頂茅庵中,有道者二人,止行囊於中。三石卷殿即在其上,咫尺不辨。道者引入叩禮,遂返宿茅庵。是夜風聲屢吼,以為已轉西北,可幸晴,及明而瀰漫如故。

〔武功山東西橫若屏列。正南為香爐峯,香爐西即門家坊尖峯,東即箕峯。三峯俱峭削。而香爐高懸獨聳,並開武功南,若櫺門然。其頂有路四達:由正南者,自風洞石柱,下至棋盤、集雲,經相公嶺出平田十八都為大道,餘所從入山者也;由東南者,自觀音崖下至江口,達安福;由東北者,二里出雷打石,又一里即為萍鄉界,下至山口達萍鄉;由西北者,自九龍抵攸縣;由西南者,自九龍下錢山,抵茶陵州,為四境雲。〕

初四日 聞夙霾未開,僵卧久之。晨餐後方起,霧影倏開倏合。因從正道下,欲覓風洞石柱。直下者三裏,漸見兩旁山俱茅脊,無崖岫之奇,遠見香爐峯頂亦時出時沒,而半〔山〕猶濃霧如故。意風洞石柱尚在二三裏下,恐一時難覓,且疑道流裝點之言,即覓得亦無奇,遂仍返山頂,再飯茅庵。乃從山脊西行,初猶瀰漫,已而漸開。三裏稍下,度一脊,忽霧影中望見中峯之北矗崖嶄柱,上刺層霄,下插九地,所謂千丈崖。百崖叢峙迴環,高下不一,凹凸掩映。隤北而下,如門如闕,如幛如樓,直墜壑底,皆密樹蒙茸,平鋪其下。然霧猶時〔時〕籠罩,及身至其側,霧復倏開,若先之籠,故為掩袖之避,而後之開,又巧為獻笑之迎者。蓋武功屏列,東、西、中共起三峯,而中峯最高,純石,南面猶突兀而已,北則極懸崖回崿之奇。使不由此而由正道,即由此而霧不收,不幾謂武功無奇勝哉!共三裏,過中嶺之西,連度二脊,其狹僅尺五。至是海北俱石崖,而北尤嶄削無底,環突多奇,〔脊上雙崖重剖如門,下隤至重壑。〕由此通道而下,可盡北崖諸勝,而惜乎山高路絕,無能至者。又西復下而上,是為西峯。其山與東峯無異,不若中峯之石骨稜嶒矣。又五里,過野豬窪。西峯盡處,得石崖突出,下容四五人,曰二仙洞。聞其上尚有金雞洞,未之人也。〔於是山分兩支,路行其中。〕又西稍下四里,至九龍寺。寺當武功之西垂,崇山至此忽開塢成圍,中有平壑,水帶西出峽橋,墜崖而下,乃神廟時寧州禪師所開,與白雲之開觀音崖,東西並建寺。然觀音崖開爽下臨,九龍幽奧中敞,形勢固不若九龍之端密也。若以地勢論,九龍雖稍下於頂,其高反在觀音崖之上多矣。寺中僧分東西兩寮,昔年南昌王特進山至此,今其規模尚整。西寮僧留宿,餘見霧已漸開,強別之。出寺,西越溪口橋,溪從南下。復西越一嶺,又過一小溪,〔二溪合而南墜谷中。〕溪墜於東,路墜於西,俱垂南直下。五里為紫竹林,僧寮倚危湍修竹間,幽爽兼得,亦精藍之妙境也。從山上望此,猶在重霧〔中〕;漸下漸開,而破壁飛流,有倒峽懸崖湍之勢。又十里而至盧台,或從溪右,或從溪左,循度不一,靡不在轟雷倒雪中。但潤崖危聳,竹樹翳密,懸墜不能下窺,及至渡澗,又復平流處矣。出峽至盧〔台〕,始有平疇一壑,亂流交湧畦間,行履沾濡。思先日過相公嶺,求滴水不得;此處地高於彼,而石山瀠繞,遂成沃澤。蓋武功之東垂,其山乃一脊排支分派;武功之西垂,其山乃眾峯聳石攢崖,土石之勢既殊,故燥潤之分亦異也。夾溪四五家,俱環堵離立,欲投托宿,各以新歲宴客辭。方徘徊路旁,有人一羣從東村過西家,正所宴客也。中一少年見餘無宿處,親從各家為覓所棲,乃引至東村宴過者,唐姓家。得留止焉。是日行三十里。

初五日 晨餐後,霧猶翳山頂。乃東南越一嶺,五里下至平疇,是為大陂。居民數家,自成一壑。一小溪自東北來,乃何家坊之流也,盧台之溪自北來,又有沙盤頭之溪自西北來,同會而出陳錢口。〔兩山如門,路亦隨之。〕出口即十八都平田,東向大洋也。大陂之水自北而〔出〕陳錢,上陂之水自西而至車江,二水合而東經錢山下平田者也。路由車江循西溪,五里至七陂,復入山。已渡溪南,覆上門樓嶺,五里越嶺,復與溪會。過平塢又二里,有一峯當溪之中,其南北各有一溪,瀠峯前而合,是為月溪上流。路從峯之南溪而入,其南有石蘭衝,頗突兀。又三裏登祝高嶺,嶺北之水下安福,嶺南之水下永新。又平行嶺上二里,下嶺東南行二里,過石洞北,乃西南登一小山,山石色潤而形巉。由石隙下瞰,一窟四環,有門當隙中,內有精藍,後有深洞,洞名石城。〔洞外石崖四亙,崖有隙東向,庵即倚之。庵北向,洞在其左,門東北向,〕而門為僧閉無可入。從石上俯而呼,久之乃得人,因命僧炊飯,而餘入洞,欲出為石門寺之行也。〔循級而下,頗似陽羨張公洞門,而大過之。洞中高穹與張公並,而深廣倍之。其中一岡橫間,內外分兩重,外重有巨石分列門口如台。當台之中,兩石筍聳立而起。其左右列者,北崖有石柱矗立,大倍於筍,而色甚古穆,從石底高擎,上屬洞頂。旁有隙,可環柱轉。柱根湧起處,有石環捧,若植之盤中者。其旁有支洞。曲而北再進,又有一大柱,下若蓮花,困疊成柱;上如寶幢,擎蓋屬頂;旁亦有隙可循轉。柱之左另環一竅,支洞益穹。〕及出,飯後,見洞甚奇,索炬不能,復與顧僕再入細搜之。出已暮矣,遂宿庵中。

石城洞初名石廊;南陂劉元卿開建精藍於洞口石窟中,改名書林;今又名石城,以洞外石崖四亙若城垣也。

翻譯

丁丑年(崇禎十年,1637)正月初一日天亮起來,天空非常晴朗明麗。詢後問得知那地方西距路江二十里,從北面由禾山前往武功山一百二十里,於是讓靜聞同那三個男子先帶着行李到路江,我和顧僕提着被子直往北進入山中。那山不很高,但土色很紅。往上攀登五里,越過一條小溪又走五里,為山上劉家。再往北抵達厚堂寺,越過一座小山嶺,才見到平展的田野,田野中水田密佈。於是順水往東北行五里,折往西北,溯溪走進山中。此溪是禾山東北面的溪流,水流很大,我從永城往西行,未見到有大的溪流向南注入流經永新縣城的那條溪中,此溪應當是從山上劉家的東面往東流,到永城下游匯入大溪中。往北徑過青堂嶺,向西下去,又見到滿是平坦田地的一個山塢,這是十二都。朝西面溯溪流進入龍門坑,溪水從兩山間的山峽中衝破石崖向下搗瀉,連續泄落而形成三四個潭。最下面的一個潭深碧如黛,潭上面兩邊的崖石都相互向對面飛突出去。進入坑谷內,又見到一片平坦的田野,這是禾山寺的所在處。寺的南面對着禾山的五老峯,而寺所背靠的,是禾山北支再度聳起的一座山,有雙重石高高聳立在寺後面的山上。大概禾山是寺西面的主山,而五老峯是寺南面聳起的山峯,最為高聳挺拔。〔我撮取禾山寺形勝的大概歸納為:“雙童石倚峙在後面,五老峯拱立在前方。”兩山〔即禾山和五老峯〕相夾間的凹陷處有個羅漢洞,聽説不是很深,寺中僧人樂庵端出他的飯食給我們吃,並且留我遊覽羅漢洞和五老峯。我急着要遊武功山,擔心明日全力走一天不能到達,就向他説明願將這兩個地方留作歸途中探尋遊歷之處,然後便告別樂庵,往北攀登十里坳。那嶺往上攀登起來有十里還多,登嶺時,往西望見寺後面的山頂上,雙重石並列聳立,兩座石峯若如兩人側耳相對私語。越過嶺往北下去,山中又形成山塢,水由山塢東面的山峽中破山而去,山塢中住房鱗次櫛比,這裏名叫鐵徑。又從鐵徑北面越過一座山嶺往下走,五里,再次見到平坦的田野,這裏名叫嚴堂,嚴堂的水往南從山嶺西面流下鐵徑。從嚴堂往北行五里,上了雞公坳,它又叫雙頂。那嶺很高,嶺南邊的水從南面的鐵徑向東流去,嶺北邊的水卻是從陳山由北面的溪中流出南鄉。雞公坳的北面就是安福縣界。下了嶺走五里到陳山,太陽已將落,得到村中李及泉翁的留宿。李翁正好七十歲,真是深山中的一個志行高尚的隱居人士。

初二日早餐後,往北行。陳山南面流來的水,從東面破山而去,又有條從北面流來的水,到此處與它匯合而流向東去,路便溯此水往北延伸。陳山的東西兩面都是高山夾峙,而南北向展開一塊平地形成山塢,四周的山都是上插雲空而下墜深谷,向上遮蔽天日,向下傾墜峻峭,不再像是人世間有的景象。走五里,曲折地爬到嶺頭上。折往東,又順山往北越過嶺脊,那嶺叫廟山坳,又稱常衝嶺。它西面有座山峯叫喬家山,山間峯石磋峨,山頂上有若橫列的屏風、站立的人等形態的石頭,在周圍的眾多山峯中,它是最美的。往北下去三裏,有座石崖突兀溪左,崖上橫疊豎插着清一色的石頭,呈現出展翅盤旋的形態,水流從山峯根腳向空中傾瀉卞去,落差達幾十丈高‘只是路從右邊走,崖畔白茅叢生嫩草覆地,不能窺見下面,只能聽到水流向空中搗瀉時所發出的震撼山谷的響聲而已。走下此處才見到山峽中田塊環繞着溝谷,又走二里才見到三四家居民,這地方叫盧子攏。一條溪水從西南的山峽中流來,與從南邊常沖流來的溪水匯合而往北流去,攏北有條山岡橫障在溪前,若像是在為村莊守護關口。溪水流到山岡前折向西,繞過山岡往北流,然後就朝西北淌去。道路這才與山溝水分開,往北越過一條山岡。又走五里,下到平坦的田野中,山才遠遠地分隔開,構成那片田野的南北兩邊界限,這裏叫台上塘前,而盧子攏流來的溪水,到此處又自西折向東,於是形成一條大溪流,往東由洋溪與平田溪匯合。於是渡過溪水往北走,三裏到妙山,又進入山峽中,走三裏到達泥坡嶺麓,在那裏僱得一個男子挑行李。走五里,往北越過山嶺下去,又見到一條佈滿平坦田塊的山谷,這裏叫十八都。又走三裏,有條大溪也是自西向東流,它就是從錢山洞發源而往北流到此地的溪水,平田橋橫架在溪流上,越過平田橋往北上了相公嶺,從此處起一路迢遙直上,眼前滿是青翠掩映,順着聳入雲霄的山崖而行。走五里,有條路從東面來交合,又直往上走十里,旋繞着登上了嶺頭,太陽烤得人像在熱鍋裏一般,我們乾渴得要命卻找不到水。許久後,聽到路下邊傳出塗塗的水聲,到深邃的草木間去尋覓,見一個小洞中流出泉水,於是用手捧來喝。而後在山坳間見到個村落,它是十九都門家坊。坊西面有座山峯很峻峭,它就是在相公嶺上望見而當時想攀登的那山峯,它的正東北與香爐峯對峙,是武功山的南案‘此時還是下午,但擔心前面的道路崎嶇難行,便姑且保留餘力而停下來住宿在門家坊。投宿那家的主人姓王,他母親年紀有九十歲了。

初三日早餐後出發,天空中雲氣漸漸聚攏,但四周的山巒沒有被遮蔽。走了三裏,折往西面,又順山向北行,才看見東面有條大溪從香爐峯麓流來,這裏是湘吉灣。又走下嶺一里,見到三四户人家。又朝嶺上攀登一里,接連越過兩座山脊,這裏是何家坊。有條路從村西邊山塢中下去,那是到錢山的路,水流順山塢向西流下去而後折向東,它就是香爐峯流來的大溪;有條路從村北山坳朝上延伸,那是去九龍的路,而上武功山的正路是溯大溪往東從兩山間走。二里後,渡過溪流順南邊的山崖而行,又走一里,有間小茅屋立在溪北岸,這是三仙行宮。從此處起漸漸向高峻的山岡上攀爬,三裏後,直抵香爐峯。香爐峯的崖壁上、山坳間不時有細流懸掛着,向北流下大溪。仰頭看見峯頭上雲影逐漸疏朗,便趕忙向上攀登,忽然間零星的小雨又飄飛起來。爬二里到達集雲巖,零星的雨水打濕了衣服,於是進入集雲觀稍作休息。此觀是葛仙翁為養身進行修煉的處所,這一天因為是新年佳節道徒們正成羣地在正殿上嬉鬧,那殿只有一根前柱,還未營建完畢。觀址高高地背靠着香爐峯,北面朝着武功山,前方則是大溪從東面山塢中流來,向西經湘吉灣而流去,也是一個神仙居住的好地方。這時雨稍微停了些,遇到個道徒想送我們到山頂,於是往西到了九龍,便冒雨行半里,跨過老水橋,再順武功山南麓而行,就上了牛心嶺。五里後,經過棋盤石,〔有小廟在嶺上。〕這時雨漸漸大了起來,那道徒歸還了我們給他的送路費,丟下行李袋離去。有路從棋盤石直往北上去,五里後,經過石柱風洞,又過五里,便直達武功山山項,這是從集雲觀登山的大路;從棋盤石由小路順深谷向東去,是從觀音崖登山的路。我想兼顧兩條路上的風光,竟然從山頂的小路直奔九龍,而那道徒想仍然下到集雲觀,從何家坊大路走,所以他和我意見不合而離去。於是我冒雨從小路往東行。從此處起山的支脈盡都是從山頂向深谷中傾墜而下,凸起處形成山岡,凹伏處形成山峽,道路順着山腰延伸,遇山岡就攀登而上,遇山峽便俯身下行。從棋盤石向東經過第二個山峽時,有塊十幾丈高的石頭直立在山峯側邊,讓人覺得形態優美。那石頭以內的山峽中石崖突兀樹木叢生,看上去很奇異,但道路彎曲,大雨飛灑,草木塞路,無處可以着足。又沿路往東經過第三個山峽,峽間的山岡從路下面的山澗向南橫越過去,徑直到香爐峯的東面。從這條山岡起,山澗中的水便向東西兩邊分流,流往西的就是從集雲觀而流出平田的那條,流往東的就是從觀音崖而流下江口的那條,它們都是安福東北的溪流。從此處後又經過兩峽。向北望去,山峽內盡是樹木叢草掩蔽,石崖突兀,不時地見到崖壁上彷彿掛着白色的布慢,如同向下垂懸着的瀑布,奇怪的是沒有飛灑流動的態勢,仔細觀察欣賞,原來它們都已經結成冰了。這才知道這地方高而寒冷,已經不同於下邊的地方了,只是我們小步慢行在雨中,不曾感覺到而已。共走五里,抵達觀音崖,大概第三岡的岡脊穿越過去的地方正好是它的中部。觀音崖又叫白法庵,是白雲法師創建的,他的徒弟隱之進行了擴建而使庵的規模更大。此庵位於武功山的東南隅,地處深山之中,幽隱偏僻,原先是山牛野獸棲息的處所,名叫牛善堂;白雲創建佛寺時,出現了白鸚飛來此地的奇異景象,所以取名叫白法佛殿。殿前有個寬大的水池,這也是高山中難遇見的。庵前方有座尖聳的山峯成為案山,叫箕山,是香爐峯的東面又聳起來的一座尖峯。那裏實際上有庵無崖,崖就是前面經過的山峽中綿亙的石壁,沒有固定的名稱。庵的前後翠竹綠樹非常茂盛,前面有條大路直下江口,後面就是登武功山山頂的東路。當時我衣服鞋子都濕透了,趕忙更換掉,已經不作再往前走的打算。飯後雨忽然停了,於是辭別隱之,從庵東登上庵後的路。直往上二里,忽然看見西南方雲霧翻滾奔湧而來,香爐峯、箕山倏忽間就被遮掩了,於是更加激勵已經精疲力竭的顧僕一顛一躍地往上登。又登一里,已到達白法庵後面的最高頂端,然而濃霧瀰漫,往下俯瞰白雲所建的廟宇以及山脊從中穿越過去的眾多山岡山峽,見不到絲毫影子,聽不到丁點兒聲響,幸好天空雖然陰霆但不下雨。又走二里,抵達武功山山頂的茅庵中,茅庵內有兩個道人,我們將行李停放在其中。三石卷殿就在那茅庵的上邊,但雖在咫尺間而辨不清。道人領我進到殿中行了禮,我便返回來住宿在茅庵中。這天夜裏好多次狂風怒吼,我以為風向已轉為西北,天氣可期望變晴,等到夭亮卻發現濃霧瀰漫如故。

武功山若一道屏障東西橫列着。它的正南面為香爐峯,香爐峯的西面就是門家坊的那座尖峯,而香爐峯的東面就是箕峯。三座山峯都峻峭陡削,而香爐峯高懸獨聳,它們並列在武功山的南面,若像武功山的權星門一樣。山頂上有道路通往四方:由正南面去的一條,從風洞石柱下到棋盤石、集雲觀,經過相公嶺出平田、十八都,是一條大路,它就是我入山所走的那條;由東南面去的一條,從觀音崖下到江口,通到安福縣;由東北面去的一條,二里後出雷打石,又往前一里就是萍鄉縣界,然後下到山口通到萍鄉縣;由西北面去的一條,從九龍抵達枚縣;由西南面去的一條,從九龍下錢山,抵達茶陵州。這就是武功山四方的境域。

初四日聽説天上的陰霆未散,我便靜靜地躺了許久。早餐後才起來,霧影忽開忽合。於是從正路下山,想去探尋風洞石柱。直往下三裏,逐漸見到兩旁的山都在茅草叢中露出脊樑,沒有崖壁峯巒的奇秀,遠遠看見香爐峯頂也時出時沒,而它的半山仍然和先前一樣濃霧瀰漫。我心想風洞石柱還在二三裏以下的地方,恐怕一時難以尋找到,並且懷疑道徒所講的是些敷衍塞責的話,即便尋着了也不會有什麼奇異的景象,便乘沒有下雨,仍舊返回山頂,再次在那間茅庵中吃了飯,準備先去九龍。這才從山脊上往西行,開初山中仍然是霧氣瀰漫,不久就漸漸散開。三裏後略微向下走了一些,越過一條山脊,忽然從霧影中看見武功山中峯的北面有矗立的山崖、高峻的`石柱,它們向上刺入層層雲霄,往下插進深深的地府,這就是所説的千丈崖。成百座山崖叢密地聳立着,交錯盤繞,高低不一,凹陷的山窪和突凸的峯石相互掩映。往北直向下走,到處如門如網,如幢如樓,直下到谷地,盡都是叢密的樹木、紛亂的雜草平平地鋪在深谷中。然而霧氣還時時籠罩着山崖,等走到它們的側邊時,霧又忽然散開,好像先前的籠罩,是女人故意用衣袖遮面以迴避客人,而後面的散開,又像是用心裝出笑臉歡迎客人。大概武功山若屏障橫列着,東面、西面和中間共聳起三座山峯,而中峯最高,峯上純是石頭,南面只是山崖突兀而已,北面卻是極盡了山崖懸空直立、曲折盤繞的奇美。假使不由此處而是從正路走,假使由此處走而霧氣不散開,不是就要説武功山沒有奇異優美的景觀了嗎?共走三裏,經過武功山中間一座山嶺的西面,接連越過兩座山脊,它們都狹窄得僅有一尺五寬。到此處南北都是石崖,而北邊的石崖尤其高峻陡削,它們深播無底,盤繞突兀,有許多奇異的景觀,山脊上有兩座崖壁層層破裂開,如同門一樣,向下傾墜到重重深谷中。從那兩座崖壁處向下鑿通道路,就可以覽盡山脊北崖的各處勝景,但可惜的是山高路絕,沒有能到達那些山崖間遊覽的人。又往西,依然是先下後上,這裏是武功山的西峯。西峯與東峯無差異,不像中峯那樣石崖高峻突兀、條塊分明。又走五里,經過野豬窪。在西峯盡頭處,看到一座石崖突出來,下面可以容納四五個人,它叫二仙洞。聽説它上面還有個金雞洞,我沒有進去。從二仙洞起山分成兩支,路從中間通過。又沿着略微下傾的路往西走四里,到九龍寺。此寺在武功山的西睡,高峻的山嶺到了此處忽然向四周分開,圍成山塢,中間有塊平坦的谷地,水流繞着谷地往西面流出山峽口處的橋,向山崖間傾瀉下去。寺是神宗時寧州禪師創建的,與白雲創建觀音崖,是分別在山的東西兩邊同時進行的。然而觀音崖地勢開闊暢爽居高臨下,九龍寺地勢幽深寬闊,觀音崖的地理形勢固然不如九龍寺那樣既正而又幽靜隱祕。若以地勢來論,九龍寺雖然稍低於山頂,但它的高度反而在觀音崖之上許多。寺中的僧人分住在東西兩間小屋中,前些年南昌王曾特意進山到此拜佛,如今寺廟僧房的規模依然齊整。西面房中的僧人留我們住宿,我見霧氣已經逐漸散開,便堅考地和他們告別‘走出寺,往西越過溪口橋,溪從南面流下。再往西越過一座山嶺,又渡過一條小溪,兩條溪水匯合而往南傾墜到山谷中。溪從東面傾瀉,道路從西面下插,都是直往南面下去。走五里為紫竹林,有間僧人居住的小屋坐落在高處的急流修竹間,清幽和高爽兼得,也算得是佛教寺院的一處美妙所在。從山上遠望此處,還是被掩蔽在重重雲霧中;漸朝下走雲霧漸散開,而此處破裂的崖壁上水流飛瀉,有崖壁上的急流高懸在倒豎的山峽間那樣一種態勢。又走十里到盧台,一路間或從溪右走,或從溪左行,路線不一,但無不是行走在如巨雷轟響的水聲中和似雪花倒濺的白浪間。只是水流在高高的山崖間,被翠竹綠樹掩蔽,不能窺見到水流的形態和氣勢,等到渡過山澗水,又已經是水流平緩的地方了。走出山峽到達盧台,才有佈滿平坦田塊的谷地,紛亂的水流交錯從田畦間湧出,我們的行裝鞋子都被打濕。回想起前天過相公嶺時,要一滴水都不能找到;此處地勢高於那裏,但石山間溪水環繞,於是成了水流灌注的窪地。這大概是因為武功山東睡的山是一條主脊分出若干支脈,而武功山西睡的山是眾多山峯各各分立,山峯上石頭突兀崖壁並矗。泥土、石頭的情形既然不同,所以乾燥濕潤的狀況也就有差異了。溪兩崖住着四五户人家,房屋呈環狀離立着,想投到其中的一家住宿,但各家都以新年要宴請賓客的理由推辭了。正徘徊在路旁時,有一羣人從東面村中走到村西去,他們正是被宴請的客人。其中一個少年見我沒有住宿處,親自到各家,為我找棲身的處所,把我帶到東村已經宴請過客人的一家,〔這家人姓唐。〕這才得以留宿下來。這天行了三十里。

初五日早餐後,霧氣仍然遮蔽着山頂。於是往東南翻越一座山嶺,走五里下到平坦的田野中,這裏是大階。此處住着幾家居民,自成一個和外界相對隔絕的幽深谷地。一條小溪從東北面流來,那是何家坊流來的溪流,盧台的溪水從北面流來,又有條從沙盤頭來的溪水自西北面流來,它們匯合而流出陳錢口。兩山對聳如門,路也沿溪流而去。出了陳錢口就是十八都平田,它東面對着一塊寬展的大平地。大破來的水自北而流出陳錢口,上破來的水自西而流到車江,兩條溪水匯合而往東經過錢山流下平田。路從車江沿西面的溪水走,五里後到上破,又進入山中。隨後,渡過溪水到南面,又上了門樓嶺,爬五里越過嶺,又與溪水相遇。過了一個平坦韻山塢又走二里,有座山峯立在溪流中,山峯的南北兩面各有一條溪流,它們繞流到山峯前面而匯合,這是月溪的上游。路沿山峯南面的那條溪流進入山中,溪的南面有個石蘭衝,山崖很是突兀。又走三裏,登上祝高嶺,嶺北的水流下安福縣,嶺南的水流下永新縣。又從嶺頭上平平地行二里,然後走下嶺往東南行二里,過了石洞的北面,便朝西南攀上一座小山,山間的石頭色澤温潤但形態高險峻峭。從石縫中往下俯瞰,有個四面環繞的石窟,石窟中有道門對着石縫,門裏面有佛家廟宇,廟宇後有個深洞,那洞叫石城洞。洞外石崖環亙四周,石崖間有條縫隙朝向東面,佛庵就背靠着石崖。那庵朝向北面,石城洞在它的左邊,洞門向着東北方,但石窟中的門被僧人關閉着無法進去。從石頭上俯身呼喊,許久才得以進入石窟內,於是叫僧人燒火做飯,而我進入石城洞中游覽,想爭取時間出來後作石門寺的旅行。進洞門後沿着石瞪而下,很類似陽羨張公洞的洞門,然而大處超過張公洞。洞中高高隆起的狀態與張公洞相同,但深度寬度有張公洞的兩倍。洞的中央有條石岡橫隔着,將洞分為內外兩重,外重有些大石頭分別排在洞門口,如同一個平台。平台的中央,聳立起兩根石筍。排列在石筍左右的,石台北面邊緣處是一根石柱矗立着,它有石筍兩倍大,而顏色十分古樸凝重,它從洞底向上高高擎起,上面連接着洞頂。石柱旁有條縫隙,可繞着石柱轉。石柱根部冒出的地方,有些石頭在周圍環繞承託着,它們像是栽種在盤子中似的。石柱旁邊有個支洞。曲折地往北再進去,又有一根大石柱,下面如蓮花環繞堆疊形成柱子,石柱的上部如同作為儀仗用的華貴的旗幟,頂蓋連接着洞頂;這根石柱旁邊也有縫隙,可繞着石柱轉。大石柱的左邊另外環繞着一個小洞,那支洞更加彎隆。等走出洞,吃了飯,見洞非常奇異,未能找到火把,又與顧僕再次進入洞中細細探尋。出洞來已經傍晚了,於是住在庵中。

石城洞原先名叫石廊洞;南破人劉元卿在洞口石窟中創建佛寺後,改名書林洞;如今又叫石城洞,因為洞外石崖環亙四周若像城牆。

遊記日記 篇8

我們乘飛機來到了海南,休息一夜後,便開始了我們第一天的旅程。早上乘上大巴,導遊給我們講起了關於海南的特產,比如説:椰子、菠蘿蜜、榴蓮和山竹等等……。過了將近1個小時的時間,到了亞龍灣熱帶天堂森林公園,我們在蘭花谷裏見識了長在喬木上的“吊蘭”,那邊的人把這叫做“空中花籃”,上面有蘭花的花朵、還有些我看也沒看到過,在“空中花籃”的旁邊,還有一些蘭花,蝴蝶蘭插在一些陶瓷的花瓶,還有一些水在蘭花旁滴滴嗒嗒的流着。

接着,大家走到了一座石拱橋前停了下來,聽電子導遊説關於這座獨拱橋的傳説:據説很久以前有一對夫妻非常恩愛,但總是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吵架。在一天早晨,一位仙人突然降臨在他們面前,看着這一對正在吵架的夫妻,想讓他們和好如初,不再吵架,便讓他們去把一座的山給挖空,妻子拿着斧頭在山的東邊劈,但是她力氣實在是太小了,連斧頭也把拿不動,根本沒法劈。而丈夫呢,卻在山的西邊用刀砍,可是砍了幾天幾夜也只砍了,這時仙人又來了,對他們説:“你們這兩個人一點都不團結,妻子連斧頭都拿不動,卻讓她來用斧頭劈,丈伕力氣那麼大,卻用刀來砍,真是大材小用啊!你們倆應該齊心協力,想盡辦法把這座山給挖空啊!”

過了4個月,這座山被夫妻倆給挖空了,兩口子的感情也越來越好,一直生活到白頭偕老啊!接着我們又來到了飛龍潭,那清澈見底的小河上有兩條竹筏在輕微地飄動着,附近好像還有一頭金牛正馱着小牧童往前走着,在他們底下還有一朵朵荷花在簇擁着這一對默契的好夥伴。我們接着往裏走,只見一個橋洞出現在我們眼前,大約8米長,4米高,裏面足足能裝下20個我們這樣的小朋友,最後走出了這個森林天堂,緊接着,我們走到了面對森林天堂的亞龍灣海邊,那邊的海很柔和,在陽光的照耀下藍藍的.大海顯得波光粼粼,海上有着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在大海中游着,看着那些在海上游泳的人套着救生圈在海面上浮來浮去,好像有成千上萬個不同顏色的椰子在海上漂浮着,那感覺真好!

我衷心地希望你們來欣賞欣賞海南的景色,嘗一嘗海南的特產——椰子汁,聽一聽海南那神奇的傳説。

遊記日記 篇9

珍珠泉,在南京市浦口區定山西南麓以西,自古便是金陵“江北第一遊觀之所”,今天我便有幸一睹它的風采。

步入景區,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舉世無雙的珍珠泉了。泉水清澈見底,泉底的水草和魚蝦清晰可見。泉中還有一個石龍頭,據説如果用硬幣砸中龍頭,這一年就會交好運,所以在龍頭旁邊,每天都會堆滿硬幣。聽導遊還説,如果在湖邊拍拍手,湖面就會冒出許多泡泡,我試了試,果然,湖面上冒出了一個個小泡泡,像珍珠一樣圓潤有光澤,我忽然明白了珍珠泉這個名字的來歷。

穿過獅虎園,我們來到了“百獸盛會”觀看雜技表演。隨着音樂聲暫停,表演開始了。首先是馬術表演,表演者有的在馬背上雙腿倒立,有的.在馬背上張弓搭箭,還有的站在馬背上和圍觀的遊客打招呼。突然,我們的思緒從地上被引到了天上,一位雜技演員在二十多米高的空中走鋼絲。他或躺,或立,或倒退,或前進,讓人看的拍案叫絕。接下來出場的就是可愛的小動物們了,小猴走鋼絲、小熊騎車、小羊鑽火圈,看的我們哈哈大笑。

中午了,導遊把我們帶到一個池塘邊吃午飯,這個池塘被一座石橋分割成了兩半。其中一半滿是顏色各異的魚兒在遊蕩,另一半則清澈見底,隨處可見水草和小蝦米。

踏着一路歡聲笑語,我們滿載歡樂坐上回程的大巴。珍珠泉可真是大自然的傑作,讓我們一次又一次的驚讚不已!

遊記日記 篇10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去參觀了楊浦公園,我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去過這裏,當時有我的好朋友媛媛,毛毛,小叮噹等一起來的,朦朧中記得:那時候我們在這裏座了小小火車,還有船,還有很多的'動物:如孔雀,鴕鳥,猴子等,但是這裏的水非常差,很混濁,臭臭的,水裏很多的垃圾。

今天來這裏,看到這裏變化非常大,看到這裏的湖水變清了,變藍了,沒有垃圾在水裏飄着,很多老人到這裏來散步,有人在唱歌,有人在彈琴,有人在釣魚,有人在放風箏……風箏飛得很高很高,有兩個七八時的老爺爺用很大大的水毛筆在馬路上寫字,他的字寫得可漂亮了,“祝福上海更美好”“福星高照”等等很多字,我不解的問爸爸,怎麼在馬路上寫,不在家裏寫,紙上寫,爸爸告訴我:在地用水筆寫字,可以節約紙張,既環保,又實惠,還可以寫給這裏來的人們看,同樣用大大的水筆寫還可以鍛鍊身體呢。

但是,遺憾得是,我們沒有看到小動物們了,爸爸告訴我這裏得動物早搬走了。

日記
週記
小説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