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教學計劃 > 實用的教學計劃錦集5篇

實用的教學計劃錦集5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閲讀: 1.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光陰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又將迎來新的教學工作,該好好計劃一下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了!好的教學計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計劃5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的教學計劃錦集5篇

教學計劃 篇1

一、課程特點: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

本課程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強調寓教育於活動之中。教學活動在內容上既依據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提倡和鼓勵教師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或於兒童合作選擇內容,或利用兒童自己的選擇來組織活動。

二、課程基本理念:

1、道德存在於兒童的生活中。

2、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是課程的核心。

3、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

4、在與兒童生活世界的聯繫中建構課程的意義。

三、課程總目標與分類目標:

總目標: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分目標:

1、 情感與態度:

(1)教育學生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2)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

(3)自信、誠實、求上進。

2、 行為與習慣:

(1)初步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

(2)教育學生遵守紀律,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

(3)保護環境,愛惜資源。

3、知識與技能:

(1) 使學生初步瞭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見的自然、社會常識。

(2) 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

4、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究活動。

四、單元各主題重點難點:

本冊共5 個主題單元分別是《我和大師交朋友》、《可愛的班級》、《家在自然中》、《我們生活的地方》、《長大,真好!》。

第一單元《我和大師交朋友》共 3 課,定位在“與大師交朋友”,試圖讓大師成為兒童成長曆程中親切的朋友。通過尋訪大師的童年,瞭解大師成才的故事,找找身旁的大師等一系列圍繞大師的探究性學習活動,把在人們心目中被神化的大師形象,變成有血有肉的、可以探究、可以學習的與兒童零距離的學習目標,引導兒童把好奇、好問、好動腦的自然天性向有理想、有目標的積極探究、有創意地生活方面發展,並最終將關注點放在兒童現階段的成長和發展中來。

第二單元《可愛的班級》是對一年級下學期《我在班級中》教學主題的延伸,通過美化教室,組織參加學校的運動會,評選班級的小明星,製作班級的黑板報等各種日常班級活動,感受班集體的可愛,進一步培養兒童的集體意識,讓兒童“知道自己是集體的一員,認真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愛護班級榮譽,關心和愛護同伴”。

第三單元《家在自然中》教學主題是生命和環境教育,引導兒童在原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調查、探究、評判、遊戲、誦讀欣賞、討論、實踐操作等各種學習方式,在與自然的充分互動中感受自然的美好與神奇、生命的美妙與神聖,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親密關係和生活在自然中的樂趣;從而使“愛護動植物、保護自然環境、使我們生活的家園更加美好”內化為兒童自我的`行為準則。

第四單元《我們生活的地方》則是從兒童的視角看自己生活的社區、家鄉,從社區的設施、社區人,家鄉的食物、美景,家鄉的變化出發,幫助兒童瞭解家鄉,懂得鄰里相處的道理,激發兒童熱愛家鄉的情感,並初步培養和發展兒童熱愛生活、參與生活的意識和能力。最後一課《長大,真好》是二年級下學期的最後一個單元,也是《品德與生活》課的最後一個單元。這個短單元由 2 課組成,指導兒童在真實的生活世界中感受到自身的成長,在行將告別小學低年級生活的時候,覺察到自身各方面的發展,收藏童年的記憶,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體驗成長的快樂,從而為步入新的成長和發展階段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教學措施:

1、 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注意把握兒童的實際情況,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製定教學計劃和教案,幫助兒童展開活動。

2、 兒童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因此,教學活動中注意活動之間的連續性,幫助兒童獲得彼此聯繫的、不斷深化的經驗和體驗。

3、從兒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價值的課題,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薰陶,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

4 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當地和兒童的實際,及時的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五、教學活動形式:

討論,資料調查,現場調查,情景模擬與角色扮演,操作性、實踐性活動,教學遊戲,參觀訪問,欣賞,練習,講故事,講授等形式。

六、課時安排:

本學期以18周計算,每週2課時,合計36課時。

具體安排如下:第一單元“《我和大師交朋友》” 6課時

第二單元“《班級的榮譽》” 8課時

第三單元“《家在自然中》” 6課時

第四單元“《我們生活的地方》” 6課時

第五單元“《長大,真好!》” 4課時

複習、考核 4課時

機動 2課時

總計: 36課時

教學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根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以育人為宗旨,以學生為中心,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同時依託水平二雙手從頭後向前拋實心球教材為載體,重視課堂的實踐性,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在教與學的關係上,既強調教師“引導”的重要性,又突出學生“自學”的主體地位。在練習手段上,教師重視教法的多樣性和有效性,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引導學生掌握運動技能。在評價標準上,教師注重過程評價,尤其是在評價的過程中具有針對性、具體性、指導性。通過本課學習,不僅要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積極向上的態度,更要培養安全保護責任意識,為終身體育活動打下基礎。

二、教材分析

《雙手從頭後向前拋實心球》屬於田徑教學範疇,是田徑教材中的重點教材。本課教材為水平二內容,共分5課次完成,本課為第二課次。本課教學結合遊戲《實心球智力換位》使學生既動手又動腦,在活動中進行探究、展示自我,充分感受到活動的樂趣。通過對投擲學習,發展學生力量、爆發力、協調性,培養學生刻苦鍛鍊和積極進取的良好精神品質。

三、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從身體上分析,正處於生長髮育的開始時期,肌肉的發育與骨骼的增長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具有精力旺盛、進取心強、情感容易外露、喜歡挑戰與超越等特點。從技能方面分析,學生之前沒有接觸過實心球,本課也僅是第二課時,上節課只是學習了持球的方法和持球部位,初步能進行投擲。但是技能形成簡單、粗淺 ,因此本課學習是一個講授、細化、提升學習的過程。

四、教學過程 1.教學目標 :

(1)在本節課的學習中,經過各種方式的拋接練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態度。

(2) 經過學習,學生能體會到投擲動作用力的變化,明確用力順序正確是提高成績的重要作用。 (3)有60%以上的學生較熟練地掌握用力順序,發展學生上肢及腰腹力量和身體協調素質。 (4)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同時營造一個安全有序,積極進取的團隊氛圍。 2.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理解動作用力變化。

教學難點:掌握用力順序自下而上,協調正確。 3.教法:

根據教材特點與學生實際情況,採用“導學”的教學模式,目的是讓學生通過體驗在構建知識的'基礎上帶着問題去學,以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把重點落實在用力順序上。首先根據學生特點和認

知規律,讓學生進行雙臂投,腰腹和雙臂投,腿部、腰腹和雙臂一起投三種姿勢的用力變化,同時對比這三次遠度有什麼變化。使學生既有直觀的理解也有思想的認識;然後通過掛圖,教師的講解導入,並採用形象教學法、講解示範法、自主練習、激勵法、分層法、評價法貫穿課堂,幫助學生解決重點。同時讓學生在一個安全有序的環境中體驗學習的快樂。

4.學法:

任何一堂課,從教師制定的精確教學目標,充分的學情分析,多樣性的教學手段,針對性的評價等都是為了學生學習而服務的。所以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是主體,通過教師的引導,小組長的骨幹作用,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嘗試體驗、觀察學習、探究合作、分層學習、挑戰自我等學習方法,讓學生掌握用力順序自下而上,協調正確。同時學生在練習的時候,能夠與同伴友好相處,在組長確認安全的條件下才能進行投球和撿球的動作。整節課始終在一個安全有序,積極進取的氛圍中進行。

五、教學思路:

(一)課的開始環節:(共4分鐘)

進行常規教學,集合整隊師生問好,隊列練習。 (二)課的準備環節:(共9分鐘)

1.(3分鐘)讓學圍繞場地慢跑和跳躍熱身,在跑動和跳躍中體會身體用力的變化。 2.(2分鐘)教師的針對主教材進行鍼對性準備活動,師生共同進行徒手操的練習 。 3.(4分鐘)學生個人,兩人一組自主進行各種方式的投球練習。 (三)主體環節:(共24分鐘) 1.(15分鐘)雙手從頭後向前拋實心球

(1)讓學生體會雙臂投,腰腹和雙臂投,腿部,腰腹和雙臂一起投三種姿勢的用力變化,同時對比這三次遠度有什麼變化

(2)教師導學出雙腳前後投球的動作要領並示範,用力順序: (3)教師引導背弓和撥球練習

(4)教師設置不同的練習區域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 2.(9分鐘)遊戲:“實心球智力換位” 教師講解規則示範,學生進行學習。 (四)課的結束環節:(共3分鐘) 安排了放鬆小律動《小火車》。 六、本課的特色

在練習中,教師緊抓重點結合日常生活實例,在教師的導學下,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了教材內容發展了體能。注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在遊戲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開發學生的智力水平,給學生創造自我展示的機會,並培養團結、和諧、向上的精神。

教學計劃 篇3

一、學情分析:

小學生活和幼兒園生活是大不一樣的,對於剛上學的一年級新生來説,面對新環境,新同學、新老師,新的學習方式……他們會有很多的不適應,甚至不知道該做些什麼。然而這些都需要學生儘快去適應,否則很容易給新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一定的困難,嚴重的還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懼學等不良情緒而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和長遠發展。這就要老師有耐心和信心幫助他們克服自身的侷限,使他們能儘快地融入到新的集體生活中來。並以自豪、愉悦的心情面對新的變化。那麼老師要做到時刻關注學生的行為習慣,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幫助學生順利地實現由幼兒向小學生的角色轉換,使學生能夠在學校裏情緒安定、心情愉快,並更快地適應小學生活。

二、教材分析:

教材第一單元我是小學生啦:通過一系列生動活潑的活動,幫助新生形成對入學的正確認識和態度,緩解新生中普遍存在的“入學不適應”現象。逐步適應並喜歡小學生活,為入小學學習創設一個良好的開端,以愉快、積極的態度迎接新生活。

第二單元學校的一天:本着以生為本的原則,時刻關注學生的行為習慣,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本單元以“上學的一天”為主線,按照上學路上→學校生活→放學的線索展開,旨在配合小學的入學教育,幫助學生順利地實現由幼兒向小學生的角色轉換,使學生能夠在學校裏情緒安定、心情愉快,並更快地適應小學生活。

第三單元我愛我家:“家”是兒童成長的重要場所,兒童對“家”有着很深的情感依戀。要培養兒童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和良好的生活習慣,使其獲得基本的健康意識和生存能力,從兒童的情感入手、從兒童對“家”的熱愛入手是十發明智和有效的。

第四單元銀色的冬天:本單元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讓兒童瞭解冬天裏的自然現象。知道當冬天到來時,季節變化的特點及其對動植物的活動、人類生活的影響。儘可能地幫助兒童通過親身做、實際的體驗產生對冬天的熱愛,讓兒童瞭解各地冬天不同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機。同時引導學生探索瞭解“冰是怎麼來的?”的科學道理,並嘗試做一個小實驗和一個美麗的冰飾,以激發兒童從多角度多層面認識冬天。同時結合學生生活安排了新年聯歡活動,鼓勵兒童通過各種途徑作好新年聯歡活動的準備,並積極表揚和鼓勵孩子們主動參加活動,實際地感受新年的節日氣氛。除此外還可以組織堆雪人、做冰飾、滑雪等孩子們喜歡的活動感受冬天的樂趣。

三、教學目標:

第一單元:

1、感受學校環境的美好、體驗集體生活的愉快,並樂於與新同學、新老師交往。

2、瞭解並遵守交往和活動中的規則和紀律,初步形成講文明、懂禮貌、守紀律的良好習慣。

3、瞭解學校的基本設施和環境,逐步熟悉新學校的學習和生活。

第二單元:

1、珍惜自己的生命,形成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和安全意識。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

2、初步養成按時作息,做事用心的習慣。初步養成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的習慣。初步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遵守紀律。

3、知道上學不遲到,應該提前做好上學的準備,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知道在上學,放學的路上要注意安全,不做危險的事情,遇到危險會自救。認識常見的交通標誌,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知道作為學生在學校裏應遵守的紀律。

第三單元:

1、熟悉家庭中的主要成員,學會向他人介紹自己的家庭。能體驗到長輩的關愛,體會到家庭生活的幸福。

2、關心家庭中的每個成員,能主動為他們着想。能用自己的方式説出對長輩的愛,用行動表達對長輩的愛。

3、瞭解家庭中的主要成員,知道他們是幹什麼的。能從自己的成長與變化中感受到家人的愛。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員,初步認識到自身的責任。學會用自己的方式孝敬長輩,關心家人。

第四單元:

1、通過了解祖國各地和家鄉冬天的迷人景色,養成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感受自然的美。在創造性的觀察體驗活動中,產生觀察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喜愛並積極參加過新年這樣的慶祝活動,體會節日的熱烈氣氛和美好快樂的心情。

2、初步養成健康生活必需的良好的衞生習慣和生活習慣。養成新生長輩、禮貌待人等良好習慣。

3、在主動參與和親自動手活動中,增強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製作的能力。加強自我保健意識和安全防護的能力。瞭解有關冬天的科學知識,嘗試科學小實驗和小製作,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獲得體驗。

四、教學重難點:

第一單元我是小學生啦

重點:

1、熟悉學校環境,能利用學校中的設施解決自己的問題。

2、初步認識規則和紀律的作用,遵守學校體紀律。

3、能在老師的幫助下,總結、提升獲得的經驗和信息。

4、能與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動成果。

難點:

1、能熟悉學校環境,能利用學校中的設施解決自己的問題。

2、能欣賞自己和別人的優點與長處,並能在成人幫助下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

3、初步認識規則和紀律的作用,遵守學校紀律。

4、能在老師的幫助下,總結、提升獲得的經驗和信息。

5、能與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動成果。

第二單元學校的一天

重點:

1、珍惜自己的生命,初步形成自保護意識和安全意識。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

2、初步養成按時作息,做事用心的習慣。

3、認識常見的交通標誌,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知道作為學生在學校裏應遵守紀律。

難點:

1、初步養成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的習慣。初步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遵守紀律。

2、知道在上學、放學路上要注意安全,不做危險的事情,遇到危險會自救。

3、認識常見的交通標誌,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知道作為學生在學校裏應遵守紀律。

4、能體驗到有序的生活給自己帶來的愉快心情及好處,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第三單元我愛我家

重點:

1、學會向他人介紹自己的家庭。

2、能體驗到長輩的關愛,體會到家庭生活的幸福。

3、能用自己的方式説出對長輩的愛,用行動表達對長輩的愛。

難點:

1、能從自己的成長與變化中感受到家人的愛。

2、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員,初步認識到自身的責任。學會用自己的方式孝敬長輩,關心家人。

3、在活動中初步學會觀察,學會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鍛鍊表達能力。

第四單元銀色的冬天

重點:

1、通過了解祖國各地和家鄉冬天的迷人景色,養成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感受自然的美。

2、初步養成健康生活必需的良好的衞生、生活習慣。養成新生長輩、禮貌待人等良好習慣。

3、瞭解有關冬天的科學知識,嘗試科學小實驗和小製作,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獲得體驗。

難點:

1、在創造性的觀察體驗活動中,產生觀察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

2、初步養成健康生活必需的良好的衞生、生活習慣。養成新生長輩、禮貌待人等良好習慣。

3、在主動參與和親自動手活動中,增強、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製作的能力。加強自我保健意識和安全防護的能力。

4、通過了解、收集有關材料的活動過程,體驗如何使用不同的方法獲得信息。能嘗試進行小觀察、小實驗等探究性活動,在活動中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共同分享活動成果。

五、教學措施:

一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應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強調寓教育於活動之中。教學活動在內容上既依據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提倡和鼓勵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或與兒童合作選擇內容,或利用兒童自己的選擇來組織活動。針對《品德與生活》的學科性,教學時可採取以下措施: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動範例。

充分利用教科書中所提示的活動案例,力圖體現本課程的目標和內容,是基本的課程資源之一。當然,我們還可以根據課程要求收集一些本地、本校、本班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

2、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區的資源,利用遠程教育資源。

充分挖掘學校、社區圖書室及家庭中的圖書資源、多媒體資源,並促進兒童之間、班級、年級和校際之間圖書、資料的交流和共享。

重視利用兒童自身的興趣、經驗和活動中的發現、體驗等作為活動的資源。

教學活動形式服從內容,可根據目標、內容、條件、資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選擇各種不同的教學活動類型。

3、多種多樣的活動形式。如討論、資料調查、情景模擬與角色扮演、教學遊戲、參觀訪問、欣賞、講故事等。

教學計劃 篇4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瞭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兩類。

1.理解光沿直線傳播及其應用。

2.瞭解先在真空和空氣中的傳播速度。c=3×108m/s。

二、過程與方法

1.觀察光在空氣中和水中傳播的實驗現象,瞭解實驗是研究物理問題的重要方法。

2.閲讀“科學世界──我們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內容,瞭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等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通過親身的體驗和感悟,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為後繼學習打基礎。

3.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悦,樂於參與物理學習活動。

教材分析

第二章光現象和第一章聲現象聯繫十分緊密,研究對象都是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現象,而第一小節主要解決三個問題:①什麼叫做光源?②光是如何傳播的?③光的傳播速度是多少?這三個問題跟第一章聲現象中研究的三個問題很接近。①什麼叫做聲源?③聲音是如何傳播的?③聲音的傳播速度是多少?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把光和聲音作一個類比,使學生對光有更深刻的理解。

一、引入

引入部分選用一個謎語,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謎語:一個西瓜在它被切開以前是什麼顏色的?

分析: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西瓜瓤可能是紅色的,也有可能是黃色的,如果是生西瓜,還可能是白色的,所以學生可能得到上述的三個答案,即紅色、黃色、白色。但是標準答案是黑色的。學生們覺得很驚奇,一定會問:為什麼是黑色的呢?原因很簡單,因為西瓜沒有切開以前,裏面是沒有光的,任何物體自身不發光也沒有反射其他物體發出的光,那是黑色的。這個道理和在漆黑的夜晚,我們看什麼東西都是黑色的是一個道理。假設這個世界沒有光,我們看什麼東西都是黑色的,或者説我們什麼都看不見。由此説明光對人來説是很重要的,沒有光,這個世界就不會如此五彩斑瀾,如此美麗,甚至我們根本不能生存。

二、新課部分

(一)什麼叫做光源,

學生剛剛學過聲源,可以讓學生仿照聲源的概念自己來歸納光源的概念。學生回答“能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他們的理由是“能發出聲音的物體叫做聲源”。但這樣是不是完整呢?很多物體都“能”發光,但是不是所有發光的物體都是光源呢?舉幾個例子來説,比如電影熒幕,月亮,我們看起來都“能”發光,但他們是不是光源呢?先分析一下,電影熒幕的光來自放影機上的投影燈,月亮的光是反射太陽的光,它們自己是不會發光的,所以都不是光源。可以提問學生,“我們怎樣修改光源的概念才夠完整?”學生答:能自行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

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可以讓他們列舉生活中的`光源。具體方法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看哪一個小組列舉得最多,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回答。因為是比賽的形式,所以學生的參與熱情會比較高,最後列舉的數目也會很多。表揚列舉得最多的小組,激發他們的上進心,同時對其中可能出現的錯誤進行糾正。比如説,學生可能會説“蠟燭”、“電燈”、“星星”等等是光源,告訴他們“點燃的蠟燭”、“開着的電燈”才是光源,“星星”並不都是光源,只有“恆星”、“流星”是光源,而“行星”、“衞星”、“彗星”等都不是光源。

在理解的基礎上説明,光源是可以分類的。

自然光源:太陽、螢火蟲、燈籠魚、斧頭魚。

人造光源:點燃的蠟燭、開着的電燈。

(二)光是如何傳播的?

學生都有這樣的生活體驗,晚上汽車、摩托車或者是手電筒的光都是直線傳播的,那麼可以讓他們大膽地猜測一下“光是如何傳播的?”。學生答:“光是沿直線傳播的”,猜測完了以後,需要用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測。物理本來就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要培養學生樂於探索,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

實驗過程:

1.在暗室裏,將一束光射到空氣中,觀察光在空氣中的傳播徑跡。

2.在暗室裏,將一束光射到水中,觀察光在水中的傳播徑跡。

經過實驗,我們可以得出: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但是這樣説是不是完整了呢?在實驗2裏面,我們雖然觀察到光在水中是沿直線傳播的,但同時我們可以看到在空氣和水面的分界面上,光線發生了偏折,不再“沿直線傳播”。應該怎麼修改呢?

分析: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光在水中也是沿直線傳播的,只有在兩種物質的分界面上才不是沿直線傳播,所以,“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列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來加深學生的印象:

1.小孔成像 2.影子的形成 3.步槍的瞄準器 4.激光引導掘進方向。

(三)光的傳播速度是多少?

前面學習了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那麼光的速度與此相比較是大還是小呢?打雷的時候,雷聲和閃電是同時發生的,但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光的速度比聲速快。

列舉生活中各種物體的速度,然後給出光的速度,作一個比較。摩托車速度20m/s,汽車速度30m/s,飛機速度200m/s,宇宙飛船速度8000km/s,而光在真空中的速度達到3×108m/s。

舉例説明光速到底有多快:

1.如果一個飛人以光速繞地球運行,在1s的時間內,能夠繞地球運行7.5圈。

2.太陽發出的光,要經過大約8min到達地球。如果一輛1000km/s的賽車不停地跑,要經過17年的時間才能跑完從太陽到地球的距離。

學生有了一定的瞭解以後可以説明: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間最快的速度,一般用字母c來表示。光在真空中1s能傳播299792000m,也就是説。真空中的光速為c=2.99792×108m/s。在空氣中的光速是2.997000×108m/s,比真空中的光速略小,一般在真空和空氣中的光速都表示為c=3×108m/s。在其他介質中光也可以傳播,比如在水中,v水=3/4C,在玻璃中v玻璃=2/3C。

排列一下:v真空>v空氣>v水>v玻璃

三、科學世界

主要解決一個問題:光年是什麼單位?

學生有年的概念,所以很容易把光年理解成時間單位。通過學生自己學習探索,可以瞭解光年是一個天文學上面的距離(或長度)單位,它表示光在一年內傳播的距離。同時要會計算天文學上面的一些簡單問題,比如説。

牛郎星和織女星相距16光年,它們之間相距多少千米?

解:1光年=3×108m/s(365×24×3600)s=9.4608×1015m=9.4608×1012km S=16光年=16×9.4608×1012km=1.51×1014km 答:牛郎星和織女星相距1.51×1014km。

小編為大家提供的初二上冊物理光的傳播教學計劃大家仔細閲讀了嗎?最後祝同學們學習進步。

教學計劃 篇5

一、班況分析

本班共有幼兒25人,其中男15人,女10人,幼兒年齡小,都是新入園,對園內環境及常規都比較陌生,針對本班情況對幼兒進行常規訓練,從一點一滴抓起,注意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幼兒活潑開朗,勇敢堅強的性格。

二、教育目標

1、培養傾聽行為

學會安靜地聽同伴説話,不隨便插嘴,喜歡與同伴交流,願意在集體目前講話。

2、發展表述行為

表述是以一定的語言內容,語言形式以及語言運用方式表達和交流個人觀點行為。

3、欣賞文學作品行為

4、早期閲讀行為培養

小班早期閲讀目標是:喜歡看書,知道看書的基本方法,能初步看懂單幅圖畫書的主要內容。

三、教育內容

1、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老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

2、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想能力。

3、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

四、語言實施策略

1、操作與遊戲

小班上學期,尤其是學期初,所選擇作品很多是手指兒歌,一邊玩手指遊戲,邊學兒歌做動作,便於掌握兒歌內容,同時增加趣味性。

2、談話與講述

小班幼兒的理解水平比較低,對故事情節,作品主題理解會出現困難,集體討論等方式能夠加強幼兒對作品的`理解。

3、戲劇表演

幼兒學習文學作品,還可以通過戲劇表演來感知理解和表達作品,來感受表演的愉悦,體驗角色扮演的樂趣。

4、前閲讀、前識字和前書

有些作品適合進行閲讀前識字,並通過這種活動加深對作品的理解與感知。

五、課時安排

1、大拇歌

2、小兔乖乖

3、拉大鋸

4、許多許多刺

5、蟲蟲飛

6、小花狗與大石頭

7、點點愛去幼兒園

8、拔蘿蔔

9、小板凳歪歪

10、小兔踩蘑菇

11、月亮月亮巴巴

12、小蛇多多

13、秋媽媽與果娃娃

14、逗

15、七彩象

16、灰灰先生

17、灰灰先生、下雪了、捏麪人、尖尖角、花燈

18、一起睡着了

日記
週記
小説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