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教學反思 > 位置與方向教學反思(精選12篇)

位置與方向教學反思(精選12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閲讀: 8.0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位置與方向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位置與方向教學反思(精選12篇)

位置與方向教學反思 篇1

三年級數學《位置與方向》這一章看起來很簡單,讓學生認識八個方向(東、南、西、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並且知道其中的一個方向,能夠判斷出其他七個方向。

由於小學生空間觀念比較差,所以上課伊始,我儘可能的給學生以體驗的機會,讓學生獲得親身感受,我把學生帶到操場上,告訴學生學校的四個方向後,讓學生説説學校的八個方向都有什麼?學生説得很好。可是,到了課堂上,我告訴學生一般方位圖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方向繪製的,知道其中的一個方向,讓學生判斷其他幾個方向時,同學們往往把圖上的方向與實際的方向混淆,這是我倍感困惑,本來認為很簡單的問題,沒想到會出現如此效果。

三年級人數偏多,學生認知能力、知識層次差異很大,學習興趣本來就不濃,如果課堂教學思路模糊、知識點含混,必然會使學生學習興趣索然,出現學風不振的局面。

經過反思,我把判斷方向的方法歸納為三種:

一是:截取小學課文裏的“前面是東,後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這段話,把已知的方向與截取的話吻合,其他幾個方向就顯而易見了。

二是: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這句話,把已知的方向與截取的話吻合,從而判斷其他方向。

三是:製作一個簡易的方向標,標明八個方向,把已知的方向與方向標的方向吻合來判斷其他方向。

通過教學,效果良好,學生易記、易掌握,還不會出錯。

在教學“誰在誰的什麼方向?”時,學生往往把參照物選錯,出現相反方向。如:小明家在學校的什麼方向。

上課時我沒有考慮到這一點,問題出現後我才認識到觀測點的認定是很必要的,所以我開闢了一節課的時間講解“觀測點”,學生很快的能夠分辨“觀測點”和“被觀測點”,在回過頭來讓學生判斷“誰在誰的什麼方向”,學生迎刃而解。

通過這一知識點的教學,使我深深的領悟到:學生學不會,必然有阻擋其認知的羈絆,所以我們要在恰當的位置,為他們鋪設台階。

在教學認識路線時(一般是上北下南方向),學生對方向掌握的不夠熟練,有時還會出錯,所以我乾脆教給學生“從左向右是東北方向,從右向左是西南方向”。具體説“右上東北,右下東南,左上西北,左下西南”。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掌握的比較牢固,不再出現錯誤了。

這是我想到:數學的學習過程實際上是對已有知識的驗證過程,體驗越深,感悟越多,訓練越多,掌握越牢固。

位置與方向教學反思 篇2

第一單元的《位置與方向》已經按照進度用一週的時間上完了。

這個單元有四個例題,四個知識點:

1、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會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餘的三個方向;

2、學習看簡單的平面圖,瞭解平面圖是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方位繪製的;

3、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

4、運用知識描繪路線圖。難點就在於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運用着這四個方向判定兩個物體之間的位置。

學生根據語言的描述繪製示意圖,或者根據實際方位繪製示意圖,基本都沒有問題。唯獨運用八個方位詞描繪兩個物體之間的位置關係,非常容易出錯。

在對練習的處理上,也做得不是很好。練習的基本要求是,精講多練。可是,實際的情況卻是一節課僅能處理兩至三道練習題,同等類型的練習題也沒能得到充分的練習。

在講解習題時,怎樣才能讓學生也能真正的參與進來呢?老師講、學生聽,這樣的效果差強人意。如何才能提高練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的興趣?

位置與方向教學反思 篇3

本週結束了《位置與方向》的教學,有了前一年的教學經驗,我對自己的教學又有的更深刻的反思。

我在一開始介紹方向時,主動讓學生自己的尋找以前認識的主方向,複習以前學過的知識。在新授課的教學上,採取遊戲的方式引入,利用座位的組、排找主人遊戲過渡到利用方向與距離來確定地點,學生們能很快的接受,學習起來很輕鬆,只要稍加在確定角度的問題給予自然的指導,一節課就很好的能被學生掌握好。

相對位置的教學,我同樣採取了利用位置做遊戲的方式教學,利用“我在你的前面,你在我的後面”的模式套用到教學上,學生們也能很快的切換觀測點的思維,並且能用相對的方向描述兩個地點的相對位置,教學效果也不錯。

對於以前學生們的難點動手作路線圖,我採用合作的形式教學,小組合作完成一副線路圖,這樣學生們可以互相指導,都參加了思考與動手,再單獨讓他們完成路線圖,這樣對於能力差的學生來説也是一種引導,動手起來也會更好。

這次的方向與位置教學學的反映不錯,學生們測試的結果也好了很多,看來每次相同的教學,步同的方法,都能帶來新的創新,教學需要創新!

位置與方向教學反思 篇4

《位置與方向》這一單元要求學生建立比較形象具體的方位感,瞭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從中認識數學學習的價值,增強對數學的情感體驗。

本章內容與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緊密相關,難點是要準確把握方向,要量畫出方向所偏離的角度,還要確定單位長度標出距離,根據所給的條件畫平面示意圖。為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創設大量的生活情境,為學生提供探究的空間,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合作交流,從中觀察、分析,然後獨立思考完成從方位的角度認識事物。同時,還要及時抓住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理,鼓勵學生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大膽主動地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注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合作、思考、討論,拓展學生的學習思路;同時,注意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或發現的規律運用到實際中去,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由於學生的作圖能力普遍比較薄弱。所以根據已知的條件畫平面示意圖,學生掌握的不是很理想。從學生的作業反饋來看,學生對於第二單元的掌握情況,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已知圖形填空,學生分不清東偏北30度應該是哪條邊與哪條邊形成30度的角。

2、畫示意圖時,方向角沒有標清楚,距離的表示,沒有按照已知的單位長度換算作圖,老是隨便想畫多長為一格就畫多長。

3、不能熟練地區分東偏北30度和北偏東的30度不同。

4、中心點的位置沒有找準,主要由於建築物的影響;物體的具體位置沒有明顯的表示出來,或者沒有標出名字,讓人看不清楚;也有學生方向找錯了。

根據以上的這些情況,在教學時我更加註重畫示意圖的細節和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對於空間感稍差的學生,我也只能個別輔導了,集體輔導多了容易讓那些已經掌握的學生產生厭煩心理,掌握不好的學生也不一定馬上能改正過來。這一單元的還有個易錯的知識點,那就是位置的相對性,給定兩個位置,個別學生不能較好地區分以誰為標準,所以説出來的方向剛好相反。這一點跟學生的空間觀念強弱有關,需要多加訓練。由於我所帶的兩個民族班的學生基礎水平參差不齊,所以本單元的教學未能達到教學設計所設計的效果。有時不得不放慢教學的步伐,照顧稍差一點的學生反覆地強調易錯的知識點,總之,我作為他們的教師,我希望我的每一位學生學到自己的數學,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信心。

位置與方向教學反思 篇5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確定位置的感性經驗,並通過第一學段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了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習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並描述簡單的路線圖。使學生進一步從方位的角度認識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體驗周圍的事物,發展空間觀念《位置與方向》。

成功之處:

1、學生通過課前瞭解有關定向運動方面的知識,知道定向運動是根據地圖指示,選擇最佳路線,達到目的地的一項運動。參加比賽的運動員要具備藉助地圖的指示和識別方向的能力,也是一項智力和體力並存的一項運動。可以豐富學生的視野,拓展知識面,瞭解數學課本之外的一些知識,學生非常感興趣。

2、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不僅知道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還知道要確定物體的.位置所要具備的四個要素:觀測點、方向、角度、距離。這對於後面學習在平面圖上標出校園內各建築物的位置打下良好的基礎。

不足之處:

習題的處理上,個別學生出現不會用量角器量角度的現象,不知道0刻度線與哪條座標軸對齊。

再教設計:

1、要側重於對量角器放置問題的解決,真正讓學生明白東偏北就是把量角器的0刻度線與東對齊,從東向北數30°,也就是從0刻度線向北數出30°。

2、不僅要注重對路線的描述,還要注重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描述簡單路線圖應具備的四要素:觀測點、方向、角度和距離。

位置與方向教學反思 篇6

開學第一節課的內容是《方向與位置》。學生對認識方向有一定基礎,只有“用線段的長度表示距離”一項是新內容。但由於學生對方向感存在個體差異,有個別學生在辨認方向角度時,會出現錯誤;再加上新開學,學生會對以往知識有遺忘現象。所以我設計了複習環節:複習正確讀比例尺,和正確畫角度。

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新內容:距離的計算,比較順利,恰恰是在舊知識:讀方位角和測量方位角中出現問題。反思原因,如果在複習環節增加認識方位角方面的知識,或許會好一些。

在課堂上有個別學生不能正確使用量角器,對她的個別指導使課堂節奏放慢許多,但這恰恰是課堂應該完成的任務,為此把一節課的內容用兩課時完成,恰是學生的需要。

在課堂氣氛方面,我力求和諧與融洽,我盡力為學生提供寬鬆、親切、温暖的課堂環境,使學生思維活躍,表達自然、流暢。今天的課堂基本達到了預期效果。

最讓我感動的是最後下課這一小小的環節,當我説完“下課”,學生全體起立時,聽課的領導也跟着起立,等學生説完班級口號,才同學生一起走出教室。領導們這一立,讓我感受到領導對教師的充分尊重,內心油然而升起十分的敬意,同時我鞠躬回禮,真誠感謝領導的風範!

位置與方向教學反思 篇7

這一課時的教學目標之一是: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體會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瞭解確定位置的方法,並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在教學時候,我先讓學生回憶了三年紀關於方向的知識和四年級上學期學習怎麼樣量角的知識,因為這兩個知識點都要靈活掌握,學生才能比較熟練進行方向的確定。因此本課時,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比較高。

接着,進行小組探討確定物體具體位置的方法:

1.找到大方向。

2.確定角的偏向。

3.量準距離。

學生像這樣慢慢的説,基本上能掌握方法。

在練習做一做的時候,學生存在的問題普遍是:角的偏向判斷或者度量不準;個別學生大方向掌握不到位,後來在張書記的知道之下,我意識到主要是課前關於學生的已有知識的複習不夠到位,導致影響他們對新知識的接受速度和效果。

《位置與方向》根據方向和距離繪出物體位置這一課時的難點是:在準確把握方向的基礎上,量出方向所偏離的角度,然後確定單位長度,再標出距離。為此,我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創設大量的活動情景,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探究空間,多次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合作交流,從中觀察、分析,然後獨立思考完成物體具體位置的繪製。同時,我及時抓住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理,鼓勵學生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大膽主動地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注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合作、思考、討論,拓展學習思維。

本節課不夠理想的地方就是:學生對方向還不是很明確,容易找錯大方向;角度度量不是很準確;學生的學習習慣不夠好,繪圖不清晰、書寫不乾淨。這些都是在教學中要多多強調的地方。

《位置與方向》體會位置關係的相對性今天學習的是體會並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書本以“上海在北京的南偏東約30°的方向上,距離1067千米。北京在上海的什麼方向上?”這一內容為例題。首先,我帶領學生一起回顧了東、南、西、北以及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幾個方向的相對位置,然後讓學僧兩人小組相互説一説北京和上海的相對位置。最後總結規律:相對物體的相對位置是:方向相反、角度一樣、距離不變。這個知識點的掌握關鍵性就是:教師要讓學生把握好以什麼為觀察點(即參照物)。“上海在北京的南偏東約30°的方向上。”它是以北京為觀察點。而“北京在上海的什麼方向上。”它是以上海為觀察點。如果學生把握好了觀察點(要求他們在觀察點畫好座標軸),就比較容易地得出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約30°的方向上。

《位置與方向》描述並繪製簡單的線路圖描述簡單的線路圖,是在三年級學習的基礎之上,加上前幾個課時的用具體的方向和距離表示位置的方法來進行描述。通過“兩人小組説個人説集體説後進生説”大量訓練,基本上都會叫準確的描述線路圖。

位置與方向教學反思 篇8

“做數學”是目前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理念,它強調同學的數學學習是一個實際的體驗、理解和反思的過程,強調了以同學為主體的學習活動對理解的重要性,認為同學的實踐、探索與考慮數學是同學理解數學的重要條件。同學要想牢固地掌握有用的數學,就必定用發自內心的喜好和發明來體驗數學。為此,我結合教學內容,從“讓同學學實際、有用的數學”動身,在教學中,我讓同學到操場上去辯認方向,分小組體驗實景中的“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在教室裏集體交流時,引導同學要按地圖所使用的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方式繪製示意圖。我教學完《位置與方向》後,設計了這樣一題供同學研究:明明的爸爸是一位建築設計師,他想在自身的房子的東、南、西、北重新改造一下,假如請你幫助,你能設計出哪些方案?在這些方案中,你認為哪種比較合理美觀?(請把設計的方案和想法寫下來)同學拿到題目後,好像有了用武之地,個個信心十足、躍躍欲試。第二天,我驚喜地收到了很多非常有創意的設計方案。通過這樣的開放性練習,同學對東南西北有更深的瞭解。

這樣嘗試着讓同學走出教室、走入生活、走向探究,目的是使小朋友們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能夠主動參與,自由地表達思想、流露情感、表達觀點、表示發明,充沛體驗和經歷知識的發生和發展過程,感受到數學的神祕和魅力,感覺到數學的實用和價值;也試圖使封閉的書本式文化積累過程轉變為開放的、活生生的與社會緊密相連的自主創新過程,這也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位置與方向教學反思 篇9

隨着課改的進一步推進,教學設計也在發生着日新月異的變化。每一環節的設計都應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在設計本課教學時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一開始以定向運動視頻導入。使學生通過觀看視頻瞭解什麼是定向運動。

這節課分為兩大部分,一是在室外辨認方向,二是在室內辨認方向。第一部分又分為三個層次(感知,辨別,判斷)。並且是層層遞進的關係。因此在設計具體的教學環節時,從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入手,着重對知識進行應用和實踐。開始時,把學生帶到操場上,讓學生分別指一指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然後在學生初步辨認方向的基礎上進行小型淘汰賽的活動,把形式帶入激烈的競賽情境之中,讓學生在關於方向的測試題目中辨認方向和位置。掌握根據參照物定方向,並根據學生的表現,把帶有課題的蘋果貼圖作為獎品發給學生,自然地引出課題。

位置與方向教學反思 篇10

位置與方向是在學生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後來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學習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並認識簡單的線路圖,位置與方向教學反思。所以在教學的開始,先從“早晨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後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的兒歌引出新知識的學習。讓生記住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以後,再引導學生髮現:東西是相對的,南北也是相對的,而且東南西北是按順時針方向旋轉的。學生認識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後,教師再利用多種活動對所學知識加以鞏固。如:課後讓學生畫一畫自己房間的示意圖,然後在全班展示交流。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學會了辨認東南西北以後,再學習認識平面圖上的東南西北,我也同樣教學生用兒歌和手勢幫助記憶,學生很快掌握了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同時還畫出座標圖,有了座標圖,學生就能很快辨認出平面圖上的東南西北。之後師生一起蒐集有關位置與方向的資料,交流“如果在大自然中迷路了,如何辨別方向,”生能通過給出的一個方向,找出其他的三個方向。能看懂公交車上的路線圖。通過這些活動,培養了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瞭解數學的價值感覺學生掌握得還是比較好。

總之通過教學,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學必須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一定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位置與方向教學反思 篇11

《位置與方向》這一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上、下、左、右”這些相對位置概念的基礎上進行的。三年級的學生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轉化的關鍵期,此時的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與感謝性經驗相聯繫,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學生的數學學習是一個現實的體驗、理解和反思的過程,學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有用的數學,就必然用發自內心的喜好和創造來體驗數學。因此,在設計本單元的教學時,要重視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對加深理解的重要性,儘可能地讓學生體驗,分清“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八個方向。

在教學中,如果先讓學生到操場上去辯認方向,分小組體驗實景中的“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使學生有一個充分的感性認識,並且知道這些方向不會隨觀察者位置的變化而改變。再回到教室,集體交流,分清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正確地辨認方向。在學生熟知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後,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四個方向之間聯繫與相對性,使學生能夠用給定一個方向辨認其餘的三個方向。然後,引導學生根據所知道的位置與方向,繪製一張示意圖。繪製時,學生一定會遇到困難:學生所觀察到的東、南、西、北,是水平方向的,怎樣在黑板或紙上畫(表示)出來呢?這時,要向學生介紹:在繪製平面圖時,一般情況下,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確定方向。

在學生能夠清晰地辨認東、南、西、北等方向後,要求學生描述某一物體所在位置,一定要讓學生理解是在某一“標誌物”(參照物)的哪個方向。這一教學環節,既是重點,又是難點。因為“標誌物”(參照物)不同,所描述的方向也隨之發生變化。

在描述行車線路時,學生可能會説出“向上、向下、向左、向右”這樣的方向,這時一定提醒學生:上、下、左、右等,都是相對方向,不是固定位置,在描述時,一定要讓學生説“向東、向北、向南或向西”等詞語,這樣才能準確地説出具體方向。

總之,嘗試着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入生活、走向探究,使孩子們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主動參與,自由地表達思想、表露情感、表達觀點、表現創造,體驗和經歷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感受到數學的神祕和魅力,感覺到數學的實用和價值;試圖使封閉的書本式文化積累過程轉變為開放的、活生生的與社會緊密相連的自主創新過程,這也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位置與方向教學反思 篇12

《位置與方向》是學生第二次接觸,前一次是在三年級.當時,學生掌握得特別不好,特別是確定物體的相對位置有許多學生似懂非懂,短短四課時的內容,教學了近八課時,效果還是不夠理想。在複習階段,反覆的炒冷飯,在放棄了幾個差生後,情況才有所好轉。

教學前幾天,我一直都在擔心,原有的知識儲備經過一年的淡忘,很多學生也許已經沒有印象,因此腦中一直在盤算,是不是利用一兩節課的時間複習前面的知識點,為學生重建必要的知識儲備,儘可能降低新知學習的難度。不巧的是,前面的計算教學每節課都是滿滿當當,沒有留下丁點的時間複習,可新課總不能停着,還得按計劃進行。

懷揣着打持久戰的心情走進了課堂,利用課前短短的五分鐘進行課前預熱,情況出乎意料,不少孩子都還記着知識點,特別是當有學生提出1號點在起點的東北方向時,馬上有學生提出起點在1號點的什麼方向?在這些學生的帶動下,過去的各種知識點都被一一整理出來,更為可貴的是,通過複習這一環節,引出了矛盾:同樣是在東北方向,可物體的位置卻不一樣,如何描述呢?我將問題又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解決。孩子們的想法也不賴,有的指出:其中有一個點偏東,另一個點偏北,可又有孩子想到,偏北的點有很多,這種表述方法還是不夠完善。這樣,學生在一次一次追問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最後終於想出了可以用一個角度來表示。可問題接着又出現了,如:東偏北30度,又有學生認為是北偏東60度,兩種方法,哪一種表述更準確呢?孩子們的思維是活躍的,有學生馬上就想到:離哪個方向近,就選哪個;又有學生指出,哪個角小就選哪個……

這是《位置與方向》單元的第一課時,教學的重點是:一、讓學生意識到表達一個物體具體位置的重要性;二、如何引導學生髮現表達物體具體位置的方法。通過學生課堂上的表現,這兩個方面的問題解決的還不錯,特別值得讓我高興的是確定物體具體位置方法的得出,主要依靠學生個人和集體的智慧,教師只是為他們學習的引導者。

不過,這一節課結束後,我沒有走進所有學生,瞭解他們每個人的學習情況,這是因為我不敢走近他們,我害怕發現問題,因為我知道,雖然今天的課堂教學效果不錯,但並不表示所有的學生都能掌握新知,特別是後面的內容越來越難,學生學習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會越來越多,到那時我只有面對,別無選擇。

相對於第一學段學習的《位置與方向》,四年級內容的學習難度更大,可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後,我發現學生無論是新知學習階段還是複習階段,掌握的情況要好的多,特別是第一學段學生掌握不夠牢固的知識點,現在學生的認識要深刻的多,這是什麼原因呢?我的想法是;在第一學段,雖然也有部分學生能熟練掌握有關知識點,但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説,他們的認識還沒有達到能接受這一知識的程度,以致於事倍功半,孩子們學得特別吃力,教師教得辛苦。可到了四年級,雖然只相隔一學年,但隨着學生閲歷的增長,接受能力的增強,已經達到可以接受這一知識的,因此可以用事半功倍。

日記
週記
小説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