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讀後感 > 學會提問讀後感

學會提問讀後感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閲讀: 2.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會提問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學會提問讀後感

學會提問讀後感1

很多人都説:我知道做個慎思明辨的人是很好的,會問很多恰到好處的問題也很棒,可我就是不知道該問哪些問題,不知道該如何提問。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困惑,那麼《學會提問》這本書,就是一個學習批判性思維的入門經典書籍,作者是【美】尼爾·布朗、斯圖爾特·基利

在這樣一個信息爆炸的信息網絡時代,不是能否獲得信息,而是信息太多太多並難以分辨。如何在這個嘈雜的世界保持清醒,應該是一種智慧的體現。學習批判性思維,不僅可以用於工作,也可以運用於生活,提升我們的生存能力和個人影響力。

通讀全文的結構可以發現,找出提出觀點的一方的結論和理由,相對是比較容易的。但是要找出理由背後的或許帶有欺騙性的價值觀是比較難的,所以書中的價值觀假設部分是本書的重點核心章節。

在第一遍讀這本書的時候,對這一“價值觀假設”章節還沒有太深刻的體會,當我回頭做思維導圖的時候,意識到,我們日常生活中,這種現象太多了啊。每個人在闡述自己觀點的時候……我們律師在為當事人做辯論的時候,法官在論證一個判決結論的時候……都有一個潛在的價值觀或者立場,並進行着價值觀之間的取捨或者平衡。

我個人認為,也許法官在作出判決的時候,依據法律的基礎上,作出取捨或平衡尤其重要。那麼我們律師能做的,就是識別法官這種傾向性的價值觀假設,並用批判性的思維或者提問進一步説服法官採納我方的.觀點。讀到此處的時候,突然覺得這部分是本書對我的最大啟發。

從論證的理由中,識別出寫作者的價值觀假設和描述性假設,接下來就可以分析,這個價值觀本身是不是能夠讓這個理由真正站的住腳。作者由此總結了十幾個常見的假設中的謬誤,使得寫作者的理由有可能被一攻而破。

理由中常見的謬誤有:追求完美方案謬誤、人身攻擊謬誤、敍述謬誤、滑坡謬誤、訴諸公眾謬誤、訴諸可疑權威謬誤、訴諸情感謬誤(政治辯論、法庭)、稻草人謬誤、虛假的兩難選擇謬誤等等。這些謬誤的闡述也能讓讀者精神一振,並有恍然大悟的感覺。

作為律師回想一下,很多謬誤在法庭上也經常會出現,比如人身攻擊謬誤,情緒激動的對抗雙方可能偏離了論證本身而把焦點轉移到論辯對手身上。比如在某次合同糾紛庭審中,被告為了抗辯一個擔保協議的真實性合法性,稱“原告道德敗壞是個無賴,這份協議是在被告的辦公室,原告脅迫被告簽訂的,所以協議無效”,首先原告的道德如何跟協議是否有效沒有關聯,是屬於人身攻擊;其次是否為脅迫的情形被告也沒有任何證據支持,所以被告的這種抗辯是沒有效果的。有時候法庭上會出現訴諸情感謬誤,這種謬誤是使用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語言來分散讀者或聽眾的注意力,讓他們忽略相關的理由和證據。訴諸同情就是一種在法庭上經常被適用的訴諸情感謬誤,也許在一些婚姻、繼承、工傷糾紛案件中,弱勢羣體一方的眼淚抵得上控辯雙方的脣槍舌戰。

所以在論證中,我們要經常提問:“立論者有沒有通過轉移我們的注意力來欺騙我們?”,就有可能發現這類謬誤,從而不會被輕易的説服。

蘇格拉底説:我唯一知道的事是我一無所知。批判性思維並非要成為一個喜歡“抬槓”的人或者“毒舌”的人,而是充滿好奇、謙恭有禮、虛心學習、尊重嚴密的論證並自主決斷,逐步練習淘金式思維而非人云亦云。

總之,開卷有益,書中有句話特別喜歡:文字猶如礪石,思想好比鋒刃,兩相砥礪將使思想更加鋒利,長相砥礪,會生髮出更加深思熟慮的論證。共勉之。

學會提問讀後感2

我認為學會提問這本書是批判性思維的聖經,仔細研讀可防止被別人忽悠,進而在不斷質疑不斷探索中發現事物背後的真相。

學會提問這本書,感覺有很多的問題,他在提出問題的時候並解答,在書中有兩種思維方式:海綿式思維方式:像海綿,照單全收,比如有多少水就吸多少水。淘金式思維方式:像淘金,不斷質疑,不斷篩選;這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所呈現出來的事態也不同,練就批判性思維首要的就是提出好問題。淘金式思維方式更能幫助我們思考實質性問題,批判性思維既是淘金式思維方式。而批判性思維又分為兩種,強勢的批判性思維和弱勢的批判性思維。弱勢性批判思維和強勢性批判思維區分在目的上,弱勢批判性思維是為了捍衞自己;強勢批判性思維則是為了接近真理,求得真相,這兩種思維方式是截然不同的。也正因為是這樣,所以他們的過程與結果也完全不同。

在前面我也有講到學會提問這本書給我一種感覺就是不斷地在提問,然後在提問的時候又會進行講解,而最鮮明的例子就是上述兩種思維方式,海綿式思維和淘金式思維。

海綿式思維有兩個顯著的優點,第一,吸收外部世界的信息越多,你就越能體會到這個世界的'千頭萬緒,其實仔細想一想的確如此。在吸收外部世界的信息的時候,有眾多的信息匯入在你的腦海中,而這獲取的信息將會為你進一步展開復雜的思考而打下堅實的基礎。第二,這種思維方式是被動的,它並不需要我們絞盡腦汁地去冥思苦想,因此來的輕鬆而又快捷,尤其當你看到的材料本身已是井井有條又生動有趣時,這種思維方式更顯成效。雖然這種思維方式比較被動吸收外部世界的信息,但是它會為你提供一個富有成效的起點,但是他卻擁有一個極嚴重、及致命的缺點:它對於各種紛至沓來的信息和觀點做不出取捨,它不能提供任何辦法,所以説如果讀者始終依賴海綿式思維方式,他就會對自己最新讀到的一切深信不疑。比如一道題的解法,老師的解法可能會與教科書的解法不一樣。為什麼教科書的解法是這樣的呢?為什麼不跟老師的解法一樣呢?我相信老師的,教科書錯了,這就是海綿式思維,固定的思維方式。作者就提出一定要帶着一定的態度去讀書,即帶着問題去讀書,要學會質疑,為什麼不呢?

作者緊接着就向我們介紹了淘金式思維,相對而言,淘金式思維比海綿式思維更積極,更活潑,更主動。淘金是思維淘金的過程,為積極主動的讀者和聽眾提供了一種可效仿的模式。所以他們對於自己的所見所聞,會做出一個評價。在一場互動的對話中披沙揀金,需要你不斷的提問並思考問題的答案,這是作者説的話。而我認為海綿式思維強調單純的知識獲取結果,而淘金式思維則重視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與知識展開積極互動,他們兩種思維方式其實可以互補的。海綿式思維強調單純而淘金式思維則注重過程。當兩者相結合的時候,就會碰出不一樣的火花。

學會提問首先要學會的就是提出問題,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就是,對我來説在思維上要有一定的改變。海綿式思維顯然更省力,相對而言,淘金式思維更費力,但我們所要選擇的,就是淘金式思維,作者也詳細的做出了説明。它們的好處明顯的做出了對比,根據作者所提出的,我們不僅僅要學習並引用淘金式思維。更要把海綿式思維與淘金式思維兩者相結合起來使用,這也是我從這本書中在我當前這種狀況下來説受益最好的!

學會提問讀後感3

現在是互聯網+的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廣,發達的傳媒使人們每天都處於海量信息包圍中,而無法辨別真偽。人們越來越依賴專家、律師、記者、評論家,依賴的程度超乎想象。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是“專家説”“電視上説”、“報紙上説”、“網上説”,而唯獨沒有“我認為”。我們在被動地、不加批判地接受每天蜂擁而來的大量信息。這是一個可怕的趨勢,久而久之,我們就不知道判斷,甚至想不起來要去批判。

書中給我觸動最大的就是介紹了兩種思維模式:海綿式思維和淘金式的思維。一直以來,為了應付考試我們更多運用的是海綿式的思維,把所有的知識點一股腦地全部裝進腦袋裏。長大成人後,加入教師隊伍後依然在不遺餘力的培養學生的海綿式思維,強迫學生死記硬背。可是學生學習的過程,不應該只是被動地聽,被動地接受教師授予的所有知識,而應當是一種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要探究,就要有問題意識,要有敢於質疑的精神。如此,淘金式思維必不可少。海綿式思維強調知識的.獲得;而淘金式思維強調與知識積極的互動。

文中這段描述直擊內心:讓我們更仔細地看看這兩種思維方式如何導致了不同的行為。採取海綿式思維的人在閲讀材料時會做什麼呢?他會認真地閲讀句子,並儘可能記住更多信息;他會用下劃線標出關鍵的單詞和句子;他會總結並記下閲讀材料的主題和主要觀點;他會檢查他的筆記,並確定沒有漏掉任何重要內容;他的任務就是找到,並理解作者的意思。他記住了作者的推理和觀點,但不能進行評價。採用淘金式思維的人會做什麼呢?就像採用海綿式思維的人一樣,他也帶着獲取新知識的意願來閲讀,這是兩者唯一的相似之處。淘金式思維要求讀者提出儘可能多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幫助讀者發現最有意義的論點或觀念。運用掏金式思維的讀者頻繁地思考為什麼作者會與自己有不同的觀點。他會在頁邊空白處寫下自己對於推理的質疑,他會與閲讀材料進行持續性的交互作用.他想批判性地評估材料,並根據這些評估得出自己的結論。

對比以前的閲讀行為,我真是典型的海綿式思維。現如今,我慢慢地嘗試着運用淘金式的思維閲讀書籍,聽取別人的話語,參考各種信息。當他人在進行描述一件事時,我總是運用淘金式思維,努力去把握住他語言中模糊的地方。比如,一個人説我太窮了。我就不再像以前那樣全面吸收他的信息,簡單的認為,他窮的一分錢也沒有。而是弄明白他的那句我太窮了中的具體含義。因為,不同的人對窮的理解是不一樣的,富二代只剩五萬塊錢的時候,會覺得很窮,可對一個貧困人家來説,可能認為五萬元就是一筆鉅款。

唐彪在《讀書作文譜》中説:“凡理不疑必不生悟,惟疑而後悟也。小疑則小悟,大疑則大悟。”故學者非悟之難,而疑之難也。我想學生之所以不敢質疑,學生的這種被動接受的學習心態,應該是教師教學的“灌輸”式造成的,因此,要想把學生培養成具備質疑精神的人,老師自己應該有批判性思維,同時也要給學生質疑的機會。我會朝着這條路,努力前進的!

學會提問讀後感4

在四本必讀書目中,《學會提問》是最薄的一本書,也是我第一本拆開封面開始閲讀的書目。沒有按照指定的閲讀書目順序,純粹只有兩個原因,一是被最薄所吸引,因為我的閲讀速度太慢,總習慣一字一句的閲讀,為了減輕閲讀壓力,早點完成一本閲讀書目的任,;另一個原因便是被《學會提問》這個書名所吸引,看到這個書名我的第一印象是,這應該是一本講述如何問問題的書,而怎麼去提問一直是我想學習和提升的內容。

但是當閲讀之後,我發現自己理解的片面性,它其實講的是:革命批評精神。善於對生活中的現象提出問題,帶着批判性的思維,學會善於向各方面提出問題,即學會去提問。在這個信息氾濫的時代,越來越多的內容充斥網絡和生活,直擊我們的眼球,以至於我們很難準確把握自己真正需要的.有價值的信息。而《學會提問》不止教會我們學會提問,更教會我們如何自我思考、批判性的思考,為我們提供了一準思維工具,讓我們可以在大量參差不齊的信息中不至於迷失自己的方向,不至於被錯誤的信息所蠱惑,篩選出自己想要的內容。

在工作中,會碰到很多問題,如何解決它們?提問便是第一步。提問題比回答問題更能啟發人的智慧。提問題帶動我們去思考,而我們思考都有明確的目標,提問的目的就是為了使我們的思想更有深度、更加精確,瞭解到那些我們沒有真正全面透徹加以瞭解的論證,這樣就可以兼百家之長而不至於迷失方向。也就是説,我們的智慧被啟發,思想被開拓。在面對對現有觀點感情上的依戀時,也能更理智的思考、對待,而不是不斷地改變自己的立場,使自己處於無休止的內部心理鬥爭的內耗之中。

問問題,也需要講究方法。工作中的碰到的問題千種萬類,打交道的對象形形色色,如果用千篇一律的方式提出問題,不僅不利於思考,還會使得交流變得無趣而索然無味。封閉性的問題讓對話人機械的回答“是”或“不是”、“好”或“不好”等等,這樣的交流是無法讓對話一直進行下去的。當我們問的問題引起批判性思考時便是達到了不錯的效果,因為批判性思維是一種社交活動,所以當我們對他人的看法和結論不斷質疑時,我們還得考慮他們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只要與我們交流的人對批判性思維的主要價值觀和我們心照不宣,那麼我們提的問題就會被當成新的證據而受到歡迎——大家面對的是共同的問題,一起結伴尋找最佳解答。

問問題,也需要講究思維。一定不能捨棄了批判性思維,因為我們是在尋找更合適的解釋,而不是必須完全接受另一種他人的思想,自主性是我們在工作和學習中不能丟失的品質。所謂批判性的聆聽和閲讀,即對自己耳聞目見的一切進行系統的評判,其具體內容我覺得也是有必要與大家分享一下的:①有一套相互關聯、環環相扣的關鍵問題意識;②恰如其分地提出和回答關鍵問題的能力;③積極主動地利用關鍵問題的強烈願望。

我們知道眼睛看到的和耳朵聽到的都不一定是真實的,要想判斷一件事是否為真實,需要我們建立自己的數據庫,提煉有用信息,逐漸形成對事物自己的看法。《學會提問》給了我們一個思考的金庫——批判性思維,讓我受益匪淺,希望我們在以後的生活和工作中,都能夠始終帶着這一思維來思考、不草率、不盲從,形成屬於自己的真正獨立性思考。

日記
週記
小説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