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詩詞 > 經典詩詞 > 詩經名句 > 《詩經》讀後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詩經》讀後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2.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一定收穫不少吧,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詩經》讀後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詩經》讀後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錄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大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最近爲了給女兒取名字,又翻出來通讀了好幾遍,每讀一遍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越是閱讀越是覺得詩經作品的厚重、雋永、耐人尋味。詩經的大部門作品都是寫在兩三千年前,現在讀來仍能感受到那時百姓家濃濃的生機和情侶間脈脈的情懷,仍能感受到王宮內的歌舞昇平和戰場上的車馬蕭蕭。古人云:不讀詩,無以言,或許這就是詩經的魅力,它可以帶你穿越時空,帶你感受百姓心聲、愛侶之情、家國情懷。

百姓心聲:十畝之間兮,桑者閒閒兮。政治課本里總是強調,歷史的主體是人民,歷史是人民創造的,但是縱觀史書,真正描寫人民這個主體以及生活狀態的史籍寥寥無幾。然而我們可以透過詩經讀到幾千年前老百姓的生活狀態和思想狀態,讓你感同身受。"十畝之間兮,桑者閒閒兮,行與子還兮。"《國風·魏風·十畝之間》描寫百姓家輕鬆愉快的勞動場景的詩。詩章展示了一幅採桑女呼伴同歸的桑園晚歸圖,這個畫面熱鬧中透着安詳,忙碌中帶着歡樂。中國的農耕社會的耕作方式,據說從漢代到近代都沒有怎麼改變,這首詩也讓我還原了兒時的記憶,夏季農忙時節,田間地頭到處是熱火朝天的人在割麥、打場,累了大家嬉笑幾句,不亦樂乎,夕陽西下時,大家牽牛趕車,背後的夕陽餘暉散落滿地。歷史總是被描寫的狼煙四起,成王敗寇,正所謂"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每一個歷史創造者的豐碑後,堆疊的都是無數百姓的森森白骨,而這些百姓的家人,則在等着他們早點回家。"雞棲於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無飢渴?"這是《王風·君子于役》的詩句。這首詩描述了這樣一幅畫面:雞已經上架休息了,太陽落山,羊、牛也從山上回來了,丈夫還是沒有回來,一個妻子開始思念丈夫,擔心他在外受飢渴之苦。同時也是在描述戰爭,看不到金戈鐵馬,看不到屍橫遍野,只看到一個女人夕陽下的背影,她在門前遠望,望穿秋水,黯然神傷。這首詩出自王風,王,是東周王都的簡稱,王風主要產自洛陽一帶,每當路過王城廣場,我總想着,兩三千年前,在西工或者孟津的某個地方,一個農婦,在某個角落,孤單影只的思念着他的丈夫,而他的丈夫只是歷史滾滾車輪下的一個兵卒,戰禍、破亂下,百姓只能身世浮沉雨打萍。想想現在,我們真該知足、珍惜眼前的生活。

愛侶之情: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是一首膾炙人口,小學生都會背的詩句,出自《國風·周南·關雎》。此詩位列"詩三百"之首,足以看出古人對愛侶之情的重視,足以看出愛情是個亙古不變的話題。《論語》中多次提到《詩》,但作出具體評價的作品,卻只有《關雎》一篇,謂之"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連孔夫子都爲之叫好,可見此詩的寫的漂亮。它描寫的是寫一個"君子"對"淑女"的追求,寫他得不到"淑女"時心裏苦惱,翻來覆去睡不着覺;得到了"淑女"就很開心,叫人奏起音樂來慶賀,並以此讓"淑女"快樂,他們的感情發乎情而止乎禮。《詩經》中還有許多歌頌愛情的`作品,"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爲好也!",此詩出自《國風·衛風》,是先秦時期衛國的一首描述愛情的民歌,之所以對這首詩印象深刻,一是因爲衛風在今淇縣一代,離我老家很近,我大姨家就在淇河邊上,小時候經常去淇河邊玩耍。二是這首詩產生了一個成語:投桃報李,三是這首詩還產生了一個名人的名字:愛情小說集大成者,瓊瑤。讀了詩經,你會發現有很多名人名字皆出自詩經,或者詩詞中引用詩經,足見詩經影響深遠。《詩經》中愛情詩不勝枚舉,所刻畫的愛情樣貌,應該是華夏兒女生活的原初典型,轟轟烈烈的愛情總會歸於平淡,普通瑣碎的溫暖纔是真。

家國情懷:死生契闊,與子成說。"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但是估計很多人並不知道,這首詩出自詩經中的《邶風·擊鼓》,這首詩的意思不是描寫的夫妻之情,而是寫士卒征戰之悲。徵人自敘出征情景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戰士間的互相勉勵、同生共死,令人感動。鄴,主要指我老家安陽一帶,每讀此詩讀,總能感到老祖宗征戰的豪邁與悲壯,家國情懷,戰友之情,溢於言表。"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此詩出自《王風。黍離》,成語黍離之悲就是出自此詩。平王東遷洛,周室走向衰微,無力駕馭諸侯,雖保有天子稱號,但地位等同於列國。這首詩就書寫了古人在周王室遷都洛陽時難捨家園之情。對於亡國之痛,有忌諱,有不忍言,悲痛之情愈來愈濃。"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出自《秦風·無衣》,讀完這首詩,你就會覺得秦國統一六國是必然,秦軍虎狼之師如此同仇敵愾的氣勢能不令六國軍隊聞風喪膽?!每當讀起此詩,我總會想起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在我爲數不多喜歡的國產劇中它算一個,劇中冒名頂替的團長龍文章在帶領敗退遠征軍突破日軍重重阻擊和追擊返回祖國時,口中唸叨的就是"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他憑着個人魅力和這句"豈曰無衣",愣是將一羣流竄的兵痞帶成了一羣嶽武穆,讓潰軍炮灰團有了信念和希望,成了對抗日軍的民族脊樑。其實無衣跟劇中阿譯長官唱的那首歌是一個意思:君不見,漢終軍,弱冠系虜請長纓,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況乃國危若累卵,羽檄爭馳無少停!棄我昔時筆,著我戰時衿,一呼同志逾十萬,高唱戰歌齊從軍。淨胡塵,誓掃倭奴不顧身!旗正飄飄,馬正蕭蕭,好男兒,好男兒,好男兒,報國在今朝!快團結莫作老病夫,快奮起莫貽散沙嘲!這就是詩經中的大情懷!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夫鳥獸草木之名。"老祖宗留下來的典籍真是博大精深,這次趁着給女兒取名字的機會重讀經典,有僥倖心理,最後卻也學以致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子衿,原意學子之服,後多指知識分子、賢才賢士,希望我和我的孩子以後可以多讀詩經這樣的國學經典,正家風重傳承,成爲家國需要的子衿。

唐詩三百首
宋詞三百首
詩詞名句
詩經名句
抗震救災詩歌
詩歌朗誦稿
毛澤東詩詞
紅樓夢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