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詩詞 > 經典詩詞 > 詩詞集 > 明清時期玉器藝術精髓

明清時期玉器藝術精髓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2.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中國的玉器藝術在發生發展的歷史長河中,經歷了各個不同的時期,按有關專家的分法,新石器時代爲我國玉器產生的孕育期,夏商西周爲成長期,春秋戰國爲嬗變期,秦漢魏晉南北朝爲發展期,隋唐五代宋遼金爲繁榮期,元明清爲鼎盛期。不過我們也應該知道,任何分期法都會有一個相對的標準,也就是說是有條件的,即在某種標準下的分期。

明清時期玉器藝術精髓

一般來說,作爲傳統手工藝品類之一的玉器,在分期上更多地是以玉質、用量和加工工藝技術的進步程度爲標準,尤其是玉質的優劣和工藝技術的水平往往是研究者和收藏者們所特別重視的方面,把元明清的玉器視作歷史上的鼎盛期可以說更多地也是基於這方面的考慮。若是換一種角度進行考察的話也許會得到不盡相同的結果。譬如我們從純粹的藝術性的角度出發去回顧各個歷史時期的玉器藝術成就的話,或許會得出唐宋乃至秦漢時代的玉器藝術是歷史的最高峯的結論。因爲藝術作爲一種人文精神的象徵品,其發展規律並不一定是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步步高昇的,其漲落盛衰受到複雜的社會現實因素的制約,不可以簡單化地依時類推。

因此,我們在欣賞明清時代玉器藝術時,首先要把它放在當時社會文化的大背景中,把握其時代的特徵,才能領略到其中的妙趣所在。確切地說,明清玉器的最精妙之處就在於優良的材質和高超的碾琢工藝技術,在藝術上的追求也主要趨向於精巧性和趣味性,尤其是到了清代,其琢磨雕鏤技術可謂到了登峯造極的地步,說它前無古人也並不爲過。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由於過度地追求技術的精絕而使得其藝術性方面的價值顯得略遜一籌。

明清兩代的玉器風格雖然也有其各自的特點,如明代玉器傾向簡潔,曲折相宜,而清代則傾向於繁複和曲線。但總體而言相似之處較多,如藝術上追求清新雅緻的風格,精緻玲瓏等,這與當時文人的審美趣味有着重要的關聯。從工藝的精度來看,清代則較明代更爲講究,要求更爲嚴格,“不論是單獨應用一種工藝,還是綜合兩種以上的技法,均需求規矩方圓,一絲不苟。凡直線必須筆直,圓形必如滿月,委角必得圓潤,尖角一概鋒銳,有着豐富的韻律感。一件玉器不僅器形、表面、花紋圖案碾琢工整,而且膛裏、底足、蓋內等不爲人所注意之處,也要花費很大的力氣,作工十分講究。”

這裏僅擇幾項作簡要介紹:

在明清玉器皿中,玉杯是最富有特色的品種之一。雖然歷代都有玉杯的生產,但風格特色各代不同。明清玉杯不僅作工講究,而且形式多樣,雙耳杯、桃杯、葵式杯、人物杯等各具特色,風格靈秀雅麗。如雙耳杯在我國有着悠久的傳統,早在先秦至漢代就已盛行,當時多用於漆器,名“耳杯”。至明清時,雙耳玉杯相當流行,形式的變化主要集中在“耳”上(即把手),動物、人物、植物和幾何形題材的耳杯設計。圖一爲明代的“雙螭耳杯”,兩側各鏤雕一螭爲裝飾,螭屬龍族,是神話動物,早在先秦時期便已被廣泛使用於青銅器、玉器的裝飾,所不同的是以往的螭的造型和在裝飾構成方面一般都比較莊重而神祕,而這一對螭把手卻顯的生動可愛,四足緊貼背壁,口銜杯沿作攀爬之狀,表現出了一種輕鬆靈動的情趣;而清代的這件“雙童耳杯”則以對稱的兩童子形象爲杯耳,別有一番情趣。童子雙手抓住杯沿,腳踩祥雲。以上兩件玉杯的碾琢工藝都相當精緻,玉質溫潤。以花果爲題材的玉杯造型更富藝術性,如明晚期作品“青玉桃式杯”,桃形的杯體一側置一透雕桃枝葉把手,枝葉與杯體自然銜接,翻轉覆側的葉片處理得栩栩如生,體現了玉工較高的再現自然的能力。該杯的口沿下刻有小詩一首:“君顏如桃,挹而飲之,似盛甘醪,斷瑕甚壁。”可以看出,將玉杯製成桃形不僅美觀而且富有吉意。再如“青玉鏤空葵式杯”,杯如葵花,鏤雕枝葉纏繞杯外壁至口沿,並留出一處空隙,以便於使用,反映出玉工獨特的匠心和對畫意的追求。

中國的視覺藝術發展到明清時期,繪畫和書法已佔據了絕對優勢的地位,從宮廷貴族到文人雅士無不以能書善畫爲榮,這樣的時代風尚使得其它的視覺藝術門類也都受其影響,諸如竹木牙雕器、建築裝飾等都喜好採用類似書畫中常用的山水、花鳥或人物題材,構圖和刀法等都受到書畫的影響。玉器藝術也是如此。明清時以山水花鳥人物故事爲題材的玉器頗爲流行,玉工們嫺熟地運用傳統琢玉工藝,在藝術的效果上追求筆趣畫意,並能夠明顯地看出碾工所受不同畫風影響的痕跡。如明代的人物山水題材的玉器裝飾就有浙派和吳派風格之不同特徵;清代則受畫院風格的影響,強調毛筆的皴法效果,碾琢不僅要求細緻精微,而且要能反映出繪畫的神韻,這就使得傳統的碾玉技術得到了新的開拓。清代乾隆年間製成的“大禹治水圖”大型玉雕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這件高達224公分的玉雕作品的玉料取自新疆和闐,據記載是花了大量的人力歷十年而完成的,該作品現仍置於紫禁城樂壽堂內,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大的`玉器。這件玉山子上所表現的圖景是以宋人的畫軸爲稿本的,故而整件作品流露着宋人的筆墨情韻。在這件呈青色的巨型玉雕上,崇山峻嶺參差交疊,時有山泉潺潺、瀑布飛流,古木遍佈、雲氣繚繞,蔚爲壯觀。它雖然是以繪畫作品爲範本雕成,但較之繪畫它又有其自身的長處,如天然的材質和立體的圓雕效果都使其更具真實感;在山道峭壁之間,到處都有成羣結隊的民工正在開山導石,一派忙碌景象,有的掄錘鑿石,有的用槓桿原理製成的簡單機械提石打樁,令觀者彷彿能聽到石工們有節奏的錘打聲和有力的號子聲。人物形象的雕刻十分生動細緻。

中國人歷來好古,感慨現實現象時會嘆“人心不古”,畫畫要有古意,陳設把玩也喜好古器,故而在工藝美術領域,仿製古器之造型或裝飾的習慣由來已久,特別是到了明清時期,仿古之風彌甚,雖說大多數仿古之器難逮古器之神韻,畢竟時代不同了,但也不乏製作精良,形貌酷似之作。明清時仿古玉器的生產也達到了歷史的顛峯,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除了當時審美趣味的好尚外,與琢玉工藝技術的進步也有很大的關係。因爲仿古玉器的製作需要特殊的技術,不僅要造型、紋飾相似,還要透過特殊的手段將其做舊,如做出殘痕、人工浸色等。如圖六“玉獸面紋蓋爐”是清乾隆年間的仿古玉器作品,一望便知,其造型、紋飾都是仿商周時代的青銅簋。由於所用玉料爲新疆產的碧玉,呈深綠色並夾雜有黑色斑點,所以其色彩也與青銅器十分接近,再加上高超的琢磨和雕刻技藝,使這件作品與古器非常肖似。

另外,明清時期的玉雕擺件也是數量豐富,且有不少精彩之作。如肖生玉雕中有牛、馬、羊、犬、鹿、雞、鴨、鶴、鵪鶉、鵲、雀以及龍、鳳、辟邪、神仙人物等,雕琢工整細緻,精細者對鳥羽的細節都碾琢的一絲不苟,造型也傾向於典雅生動,富有情趣。如清中期的一件“玉雙童洗象”,採用了圓雕的形式琢一立象正回首呼應着其背上的兩個童子,兩童子一個站在象背,一個趴於大象的臀部,正忙碌着爲大象沖水刷洗。形象生動可愛,充滿生活的情趣。明清時,諸如大象、魚、桃等題材相當多見,這是由於這個時期正是我國吉祥題材定型的時期,從宮廷到民間,吉祥藝術普遍流行。這件作品也帶有吉祥的含義:象表示吉祥之象,常見的裝飾主題如“太平有象”、“萬象更新”等,直至現在,中國人仍視大象爲瑞獸。明清時代的玉器品類很多,形式也非常豐富,它的影響一直延續至今,只要我們稍微意一下我們身邊的現狀,就不難發現明清的餘波隨處可見。

唐詩三百首
宋詞三百首
詩詞名句
詩經名句
抗震救災詩歌
詩歌朗誦稿
毛澤東詩詞
紅樓夢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