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作文 > (通用)家鄉的風俗作文15篇

(通用)家鄉的風俗作文15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1.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的風俗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通用)家鄉的風俗作文15篇

家鄉的風俗作文1

我有一個可愛的想家,那裏有許多美景,傍晚的晚霞最美的,下的雪最純潔,農民栽的稻子是最燦爛的.。這麼美好的故鄉也有它的習慣,也有它的風俗。

特別是春節的時候,一早上家家戶戶都起牀刷牙、洗臉、疊被子把首先做的事情做好!接着再去準備早飯。一般來說春節的早飯和平常一樣,不需要很豐盛。對了,早上,家家戶戶都要貼對聯,這是我們家鄉習俗之一。吃飯之前還要放鞭炮這也是我們家鄉春節習俗。

中午做的菜要很豐富,幾乎所有人家的菜都有共同的一種菜,那便是魚。因爲人們知道“年年有魚”嘛。每年春節都要有魚,所以少於也成爲家鄉春節的一種習俗。無論哪一頓飯之前都要放鞭炮。每家都是伴隨着鞭炮聲全家人一起和睦地吃飯。其實純潔的這一天,全世界都應該在這一天辦大喜吧,這應該不算進去的。

晚上,對於每一戶家庭來說是最開心而又幸福的時刻,因爲在晚上全家人都要吃水餃,而且水餃裏面還包錢,這也是家鄉春節習俗。而且聽家人說,如果,孩子吃到錢便會學習好;如果大人就是正在工作的人吃到錢,就會發財有很多錢;如果老人吃到錢,就會使他們延長年壽。家鄉的春節習俗好有趣呀。吃完飯後還要放煙花,這也是家鄉春節習俗。全家人都仰望天空看那五彩繽紛、五顏六色的煙花,好開心、好幸福、好浪漫。另外,家鄉春節還有一個習俗——長輩給晚輩壓歲錢,我也要到了好多錢,真高興家鄉有這麼多的春節風俗。

算一算,家鄉有哪些習俗:放鞭炮、吃水餃、貼對聯、放煙花、燒魚、給壓歲錢。哇、這麼多的家鄉春節風俗,好愛我的家鄉,好喜歡在家鄉過春節呀!

家鄉的風俗作文2

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

————題記

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地域特色,所以會有那麼多的風俗,我的家鄉武漢的風俗也數不勝數。其中最讓我難忘的是黃陂區的僵獅子。

一次元宵節時,我來到黃陂那裏正在舉行僵獅子的活動,那裏人山人海,圍着一大羣人,看不到人的邊際我的人羣中小心地穿梭着。鞭響越來越近,越向前越是震耳欲聾,夾着鑼響,終於到了前面。舞獅人身穿紅色的衣服,頭戴一個獅頭,獅頭的樣子很猙獰:白色的獠牙,黑色的巨大眼睛,像銅鈴一般,黃色的鼻子,臉畫着各色的圖案,有些小孩子差點嚇哭了,一個人在裏面操作,時而跳動舞獅人身穿紅色的衣服,頭戴一個獅頭,獅頭的樣子很猙獰:白色的獠牙,黑色的巨大眼睛,像銅鈴一般,黃色的鼻子,臉畫着各色的圖案,有些小孩子差點嚇哭了,一個人在裏面操作,時而跳動,時而俯身。鑼敲的越響,舞獅的人們越看越熱鬧,聚來的人越來越多,一陣接一陣的`人潮涌動與那獅子遙見輝映。有的人在人羣中上下跳動,彷彿自己也在表演,還有人一陣陣的鼓掌喝彩,有人高舉相機,有的人露出開心的笑容。獅子在背後有一條披風般的絲帶,獅子邊跳絲帶就舞動,有時一隻獅子在你面前張牙舞爪彷彿展示自己有多威風,鑼聲不絕人們的心情越發激動了。僵獅子也叫將獅子,實際叫將軍石獅,子發源於武漢地域,也代表一種祭祀啓平安的願望,僵獅子在傳統舞獅中加入了神的色彩,那獅子的表現怪異,其他地區的舞獅非常有精神,僵獅子也叫將獅子,實際叫將軍石獅,子發源於武漢地域,也代表一種祭祀啓平安的願望,僵獅子在傳統舞獅中加入了神的色彩,那獅子的表現怪異,其他地區的舞獅非常有精神,獅子仍舞着,人的心情高興到了極點。

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習俗,這麼多的習俗組成了中國燦爛的文化,在歷史長河中繁華依舊。

鑼聲喧天,炮聲不斷,我看着舞動的僵獅子許下美好的願望。

家鄉的風俗作文3

冬至這天,按照習俗吃餃子。小的時候我很好奇地問過媽媽,爲什麼冬至要吃餃子媽媽告訴我,因爲冬至這天是全年最冷的一天,傳說吃餃子能夠防止凍耳朵。

開始包餃子了嘍!奶奶把材料都準備好了,媽媽叫我:“妮妮,快來和我們學着一齊包餃子吧!”我拿起一個媽媽擀好的餃子皮,學着奶奶的的樣貌放在手上,然後用小勺挖一小點肉餡放在餃子皮的中間,把皮捏攏,這樣一個餃子就包好了。儘管它看上去有些皺皺巴巴的,像個滿臉佈滿皺紋的小老頭。可我的心裏卻甜滋滋的,因爲這是我第一次包的餃子。漸漸地,我包的餃子越來越有模有樣了,就像小老頭變成了小公主,我得意極了!我高興地舉起它向媽媽和奶奶炫耀說:“好看嗎”媽媽看到我包的餃子,笑着說:“十分可愛。”

包完餃子後,媽媽問我:“妮妮,想不想吃”我連忙回答:“想啊!我的.口水都快流出來了。”於是,媽媽立刻開啟煤氣竈開始煮餃子。不一會兒,鍋裏的水沸騰了,餃子們一個個浮了上來,它們一會兒游到這兒,一會兒游到那兒,就像一羣小白鵝悠閒地在河裏遊着。餃子出鍋了,我連忙用筷子夾一個往嘴裏送,一股香氣從我的嘴裏飄向深處。我覺得自我包的餃子和外面賣的餃子味道截然不一樣,它更美味。

我喜歡吃餃子,更喜歡吃自我親手包的餃子。我津津有味地吃着自我包的餃子,心裏別提有多高興啦!

家鄉的風俗作文4

我的家鄉在通海縣興蒙鄉,這是一個山清水秀,美麗富饒的地方。

興蒙鄉有許多特產,而最出名的就要數甜瓜了。看!那一排排白色的瓜棚裏,一年四季都可以栽種和收穫,無論是風和日麗的春天,夏日炎炎的夏天,金風送爽的秋天,還是小雪紛飛的冬天,在瓜棚裏都能見到又圓又大的.甜瓜。

一天,舅舅從老家來城裏看我們,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甜瓜,你看那甜瓜,淺白色的身子,披着一身毛茸茸的外衣,顯得特別神氣,嘿,摸上去還帶刺呢!聽舅舅說,甜瓜的品種有許多,有香甜可口的“紅尊”……

我被舅舅說得口水都流出來了,趕緊拿了一個甜瓜,迫不及待地把它洗好,放在砧板上,用刀把它均勻地切成四瓣。只見甜瓜裏的汁兒直往外流,輕輕掰開,露出了晶瑩剔透的果肉,裏面還有許多小小的白色的籽,彷彿許多小公主住在水靈靈的搖籃裏。

聞一聞,啊,酸中帶甜,甜中還夾雜着一股淡淡的清香,令人垂涎三尺。嘗一嘗,哇,真是香甜爽口,清脆多汁,美味極了,吃完後,還回味無窮,令人越吃越愛吃。要是在炎熱的夏天能吃上幾口甜瓜,那可真是甜涼解渴,爽極了!

透過查閱相關資料,我知道了:甜瓜屬於葫蘆汁,是蔓生草本植物,原產於非洲熱帶沙漠地區,大約在北魏時期隨着西瓜一同傳人中國,明朝開始廣泛種植。20xx年,我的家鄉興蒙開始大量種植甜瓜,因爲家鄉的土壤,氣候都比較合適甜瓜的生長。現在,甜瓜已成爲

了興蒙鄉一道亮麗的風景,而且給興蒙鄉帶來了很好的經濟效益。

甜瓜全身都是寶。甜瓜的根、莖、葉、花、果實、瓜皮、都可以供藥用。甜瓜的莖能治齆鼻;葉能治頭癬;花能治心痛、毒瘡;皮可以用來治療牙痛,真是用處多多。

甜瓜不僅是治病的好藥材,而且甜瓜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胡蘿蔔素、維生素、還有酸、鈣、磷、鐵等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素。聽了我的介紹,你一定都口水直流了吧!如果你們有機會到我的家鄉,別忘了一定要品嚐美味的甜瓜哦!

我愛家鄉美味的甜瓜,更愛我的家鄉。

家鄉的風俗作文5

鐵水舞龍是重慶銅梁的傳統習俗,一般在正月十五舉行,又稱火龍鋼花。這種活動我以前連聽都沒聽說過,這次媽媽卻說要帶我去現場觀看,真期待啊。

表演的場地在小山坡下,觀衆們坐在山坡上,演員們就在下面寬廣的廣場上準備表演。

表演開始,場地中間的一個小噴頭上噴出了火星,越噴越高,最終停在了離地面兩米左右的地方。兩隊舞龍隊在此時從兩側奔跑上臺,火龍身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個小噴口,不斷地噴涌火花,被演員們託舉着,在場中不斷地舞來舞去。

這時,圍着廣場的六七個早已燃燒的火爐已經將合金半融化了。旁邊的三名專業演員,用一種特製的勺子舀起了半融化的鐵水,將這溫度接近一千五百攝氏度的鐵水向空中拋去。另一名演員眼疾手快,用一塊乒乓拍大小的木板將那半融化的'鐵水徹底打散,向場中的舞龍隊灑去。高溫的鐵水炸裂開來,在空中呈現出金色火花,像仙女散花一般落在廣場上,潑金撒銀,絢麗無比。我們的眼球已經完全被美麗的鐵水舞龍吸引了。

在漫天飛舞的金色鐵花的襯托下,場中的火龍隊隊員更顯彪悍。他們赤裸上身,在滾燙的鐵水中穿梭自如,做着各種動作。只見舞龍頭的兩人,高高地舉起龍頭,後面幾人,以s形的走位,不斷用力揮舞着龍身,左右兩支舞龍隊不時交換位置,遠遠看去,時而像兩條巨龍正在打鬥,時而又像雙龍戲珠還在嬉戲一般。在金色火花的襯托下,舞龍也更顯絢麗。

鐵水舞龍的場面就是這樣壯觀無比,爲春節增添了許多年味兒。這樣鐵水舞龍鬧新春,這真真擔得上“過年”二字啊。

家鄉的風俗作文6

在每年的一月二月,都隱藏着一個特別的節日,那就是我們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春節。

春節有許多習俗,就比如蒸包子,吃饅頭等。而我們最耳熟能詳的就是吃餃子這一傳統習俗了。

這個吃餃子的來頭可就大了啊,因爲餃子又名餛飩,諧音混沌混沌又象徵着一些不好,不利己的事物。吃餛飩的意義就是把那些不好的東西全部吃掉,這樣往後的一年裏就會萬事如意,不再會有任何的災禍了。雖然,現在的餛飩與餃子已經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食物了,但這仍然不能阻止人們對美好事物的期盼與嚮往。所以餃子自然成爲了春節傳統習俗之一啦。

同樣,吃餃子還有另一種來歷。因爲餃子形如元寶,象徵着財源滾滾,而其名如交子,意味着子孫滿堂。這兩樣合起來,便是幸福了。誰不想讓自己的一年都過得幸幸福福,圓圓滿滿的呢?況且,在年的傳說裏都說明了過年要剁肉來驅趕年,這些肉不做成餃子吃掉不就浪費了嗎?久而久之,便成爲了一傳統習俗。

總的來說,人們將無形的對於美好事物的嚮往寄存於有形的餃子裏,並且將吃餃子的習慣保留至今,成爲了一傳統習俗,也是對後代的'一個期望,希望子孫們能夠平平安安的度過每一年。

那麼,請我們保留住這些祖先們流傳下來的傳統,保留住從古至今積攢下來的美好期待,讓中華之根繼續在這片屬於我們的土地上生長,繼續讓中華之根綿延萬里,保留下這些祖先寶貴的文化

家鄉的風俗作文7

每個人的家鄉都有各自的鄉俗。在我家過年時,舞龍、貼春聯、掛燈籠、放鞭炮必不可少的。

在過年前的十幾天,家家戶戶開始大量置辦年貨,大人們還要買過冬的衣服呢。還要在過年的那天之前進行大掃除。到了真正過年的那天,大家都開始掛燈籠、貼春聯,春聯是爲我們迎接新的一年,而燈籠是讓我們這年過得紅紅火火。不僅如此,還要在窗戶上貼福,而且要倒着貼,意味着福倒了,福到了。春節吃飯前要先放鞭炮是爲了迎接新年的到來,吃飯時,小孩的嘴可甜了,他們走過去跟爸爸媽媽說新年快樂,就能得到紅包。吃完飯後,外面開始熱鬧起來,一條條長龍接二連三地從巷子裏跑出來,彩色的龍頭歡勁地扭着,在大馬路上顯得格外引人入勝,路旁的煙花給舞龍的人們打氣,他們舞的.更歡了。

每當到了除夕夜晚的十二點真是極爲熱鬧,一大筒煙花排山倒海得飛起向天空在天空中炸成了一朵花,一大羣煙花飛快地衝向天空,炸開了一朵朵五顏六色的鮮花,七彩的煙花炫染了整片天空,顯得格外美麗,一條長長的鞭炮在地上“啪啪啪”地響着,在過年時放鞭炮是爲了趕走一隻叫“年”的怪獸,喜歡在過年時去村裏偷吃,但它怕鞭炮,所以家家在過年時放鞭炮。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佮,一個不一樣的習俗。

家鄉的風俗作文8

每逢元宵節,湯圓一定是必不可少的。你瞧,那白白胖胖的小湯圓,就像一個個在湯池裏自由自在玩耍的小娃娃,他們在家家戶戶的鍋裏翻騰,咕嚕咕嚕的聲音,讓人想起來他們的模樣,口水就不知不覺的流了下去。

每年正月十五這天,我都會和媽媽一起做湯圓,當然,做湯圓要有材料,如:糯米、芝麻……剛開始,媽媽把糯米粉,水……一些東西加進去,讓我來揉麪,可我並不會揉麪,媽媽在一邊教我,不一會兒,我就變成了小白貓,面好不容易纔把面揉好,就開始做元宵裏的芝麻餡,我把一個小團面放在手裏i,把麪糰壓扁,在裏面加入剛做好的芝麻餡,揉一揉,一個湯圓就做好了,緊接着我和媽媽又做了好多,做好了,媽媽開始下鍋煮,雖然只有短短地幾分鐘,可是,我感覺,已經過了幾個小時,過了好久,湯圓終於好了,我趕忙嚐了一口,媽媽連忙說剛煮好的湯圓不能吃,燙!可我就像沒聽見似的',一口咬了下去,啊!好燙呀!媽媽,媽媽平靜的只說了一句話,誰讓你不聽我的話呢的?活該,我包的元宵雖然沒有那麼美觀,但還是非常好吃的。

我喜歡元宵節,因爲我愛吃元宵,元宵節還有一個民俗,那就是賞月。我們的課文上《北京的春節》老舍先生曾經說過:“除夕是熱鬧的,可是沒有月光;元宵節呢,恰好是明月當空。”所以,每當夜色降臨,我總會迫不及待地跑出家門,去賞月亮。

我家鄉的傳統節日有許多,但是元宵節是我最喜歡的傳統的節日。

家鄉的風俗作文9

農曆正月十五夜,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元宵節,又稱燈節。古時候一到過年家家戶戶張燈結綵,多是爲了增添節日氣氛,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很多民俗活動是和燈連在一起的,這一天人們不光吃元宵,還觀燈,賞燈也是延續了兩千多年的民俗。

燈節是賞元宵燈,那幾天是極寒冷的,但寒冷也擋不住人們觀花燈的熱情。那一天我和爸爸媽媽,弟弟。還有叔叔一家子去的。我到了觀燈的地方我不禁的驚歎到:“哇塞”,好看死了吧!弟弟妹妹也跟着驚歎道。那是有各種各樣的燈,有小馬。小豬。小猴。小兔等等,是十二生肖的燈裏的動物全部包括。更有骰子燈,常規的圓燈,關刀燈。走馬燈是在燈上畫上馬你追我趕,十分好看。我最喜歡的是兔子的形式。它還有一種象徵是多子多孫的,俗稱“兔婆”。還有許多燈就不一一說了,還有燈謎,一個燈籠下面有着一個紙條,上面有條謎語,如兩個月亮天上掛,是“朋”字。

好啦!有一個特別棒!我們特別喜歡的,一個習俗,就是吃元宵,南方人稱湯圓,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又稱“元宵”。因爲元宵表示團團圓圓。每一次吃元宵我就特別激動,有好多口味的元宵,湯圓,有我最喜歡的草莓味藍莓味的也有黑芝麻,豆沙的等等,我每次都吃很多,媽媽會說不能吃太多,吃多了不消化,但是太好吃了,會讓人一個接一個的吃,別太着急,會燙嘴的'!

從正月“十三上燈”,“十四試燈”,“十五正燈”,真熱鬧,到“十八落燈”,整個春節過了,元宵節就算落下序幕。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們的元宵節是這樣過的,你們家鄉的元宵節是怎麼過的,快和我講講吧!

家鄉的風俗作文10

要說春節過後最熱鬧的節日是什麼,那肯定就是“元宵節”啦!在中華衆多節日中,我最喜歡的莫過於元宵節了。

元宵節有很多習俗,例如:吃元宵、猜燈謎、踩高蹺……而在諸多習俗中,我最喜歡的.還是“吃元宵”這一習俗。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做“浮圓子”,後來又叫“團”或“湯圓”,這些名稱與“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

這不,我和媽媽就動手來包元宵啦!首先我們先準備材料:糯米粉、白糖、植物油、水。接下來就到重要環節啦!先取適量糯米粉,倒入少許水,揉成糯米糰。這貪玩的我,竟然在揉糯米糰的時候,揉着揉着玩去了。要不是媽媽提醒我,我就把包元宵的事拋到九霄雲外去了,哈哈!

然後要把糯米糰分成大小適中的小團,在中間挖個洞,加入事先準備好的糖和芝麻餡,繼續揉成團。就在這一過程中,我與媽媽進行了一場比賽:比誰包的元宵又快又好看!那場面叫一個激烈:只見媽媽手疾眼快,一個接着一個可愛的元宵誕生,包得又快又好;另一邊的我臉漲得通紅,看着媽媽動作的迅速,給我急得直跺腳。我已經猜到了結局,只好主動認輸,並向媽媽請教。最後終於全部都包好啦!

再把它們放入鍋中煮一煮,完成!晚飯桌邊,我們一家人團團圍坐在一起,突然有一種涌上心頭的幸福,那是團圓的幸福!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裏賣元宵。”元宵節,團圓,幸福,祥和,美滿!

家鄉的風俗作文11

在中國有許多有名的傳統習俗,例如春節吃餃子,元宵節吃湯圓,端午節吃糉子……其中最有名的應該是中秋節吃月餅。

那天是中秋節,媽媽邀請了許多親戚來我家吃飯。一到下午,媽媽就在廚房裏忙得火熱朝天。但是由於工作量太大,我也無奈地被拉入了“戰場”。進入“戰場”後,媽媽就開始分配任務:她做菜,我做月餅。可是我根本不會做月餅!

媽媽猜到了我的.心思,開口道:“我知道你不會做,所以我已經完成一半了,你只需要揉揉麪,把餡料弄進麪糰裏,再放進模具壓一壓,然後拿出來,放進烤箱裏烤一會兒就好了。”

說完,媽媽就拿起鍋鏟就開始炒菜,我只好拿起麪糰就開始揉。沒想到揉着揉着麪糰變硬了,我意識到我揉得太久了。我開始思考對應的方法。“誒?我記得好像加水就可以了。”我自言自語地說完,便接了點水倒了上去,繼續揉,麪糰果真變軟了。揉到差不多的時候,我用刀切開面團一看——沒有氣泡,OK,可以進入下一步了。

我先把麪糰分成數個小麪糰,再挖一勺餡料裝進去,揉成一個圓形,然後用麪糰包住餡料,再拿出月餅模具,把包裹着餡料的麪糰放進去壓好,再拿出來放進烤箱烤上半小時。月餅就做好了。

烤好的月餅香氣撲鼻,隔壁小孩聞了一定都饞哭了。

吃着我製作的香噴噴的月餅,舅舅突然心血來潮地問我們小孩子:月餅是怎麼來的?我思考了一會兒信心十足地回答道:“據說月餅起源在唐朝,在高祖年間李靖大將軍征討匈奴取勝,有一個吐魯番商人向高祖貢上月餅,唐高祖便用月餅慶祝李靖大捷。”親戚們聽了直誇我懂得多。

心靈手巧的我做好了月餅,博學強記的我講清楚了由來,接下來貪吃好玩的我就要吃着月餅,和小夥伴們賞月亮去啦……

家鄉的風俗作文12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雖然我們的大中華地大物博,風俗千千萬,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她——春節,一個千家萬戶團圓的好節日,她是我們家鄉最傳統的風俗,更是我們萬千炎黃子孫傳承的好節日。

春節,每年大年初一,家家戶戶都歡歡喜喜貼春聯,轟轟烈烈放鞭炮,高高興興吃年夜飯。

傳說,每年大年初一,山中有一隻怪獸,叫做“年”,會從山上下來到村莊裏吃牲畜,不僅如此,連人也不放過。所以人們都躲在家裏不敢出來。許多勇敢的人去和年鬥爭,但都一去不復返了。有一次,一個人躲在家裏用竹子烤火,突然竹子爆裂,發出巨響,驚動了外面的年。人們見狀紛紛點燃竹子,最終成功把它嚇跑了。後來人們發現,年獸害怕聲響,每到大年初一便點燃爆竹,從此再也沒有收到過年的.攻擊。這一天,人們歡聚於一堂,放鞭炮,貼春聯,人們稱之爲過年,又叫過春節。

除夕,春節前的一天,大人們貼春聯,上燈籠。他們買來對聯,貼在家門口,婦女們在家裏打掃衛生,把一年的塵埃都掃去,孩子們則幫大人們做助手……這一天,大家都忙完了,晚上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在外辛苦工作的爸爸媽媽回來了,在外求學的孩子們回來了,還有些一年不見的親人們都回來了,只爲在這一天吃上一頓團圓飯,盡訴一年對家人的相思。這個晚上,看春晚也成了必不可少的節目,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時而大笑,時而感動……

星星跟着月亮走了,終於迎來了我們最期盼的日子,春節這天早晨,孩子們紛紛向大人們拜年,說一些吉祥的話,大人們便拿出壓歲錢給孩子們,孩子們欣喜若狂,這天,鞭炮聲不斷,好不熱鬧。中午,家家戶戶都聚在一起吃飯,說說笑笑,把一年的成績和收穫都分享給大家。下午,老人們聚在一起打牌,大人們則陪同孩子們玩耍……

春節是最熱鬧的,也是最令人開心的一個節日。年雖然只是一個傳說,卻給人們帶來了無限的樂趣,無限的溫暖,無限的期盼,無限的夢想。

家鄉的風俗作文13

“離家三裏遠,別是一鄉風。”我國幅員遼闊,民族衆多,每個地方都有着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

中國老話都說,民以食爲天。我們可以透過當地的特色美食,知微見著,更好地瞭解當地文化風俗的獨到之處。有一道獨特的美食,是每一個老文昌人味蕾上不可磨滅的記憶。

無論是宴會的酒席上,還是一家人的團圓飯內;無論是過年佳節,還是親朋好友登門拜訪,文昌人家的案桌上都一定會有文昌雞的身影。尤其是在我們文昌人“做公”的時候,絕對不能少了雞肉。每到“做公”這一天,我常常瞧見家裏的大人們,早早起來將處理乾淨的雞放入沸水中熬煮。然後,在雞嘴巴上夾着一撮紅紙,再將其和豬肉、茄子等其他一些祭品一起擺放到供桌上,進行祭祖儀式。

經過烹調的雞肉香味四溢,再配上自制醬料,簡直好吃的沒話說。雞肉的做法多種多樣,翻炒後的雞肉外酥裏嫩,清蒸後的雞肉美味可口。雞肉製成的菜品也是五花八門,如可樂雞、三杯雞、椰子雞等等。無論是哪種做法,無論是哪種菜品,都別具一番風味,使人垂涎欲滴,難怪文昌雞被列爲海南“四大名菜”之首。

文昌雞不僅味道鮮美,更有着美好的`寓意。“雞”通“吉”和“祭”字,過年吃雞,就是爲了圖個大吉大利。雞翅,寓意展翅高飛,飛黃騰達;雞爪,寓意新年抓財;雞骨頭,寓意出人頭地。哦,對了,新年過節,可別忘了喝雞湯,它寓意着清泰平安。雞肉,不僅讓人大飽口福,給人們帶來美好的祝福。漸漸的,人們藉助過年佳節吃雞的方式,將這種獨特的風俗和傳統文化流傳了下來。

如果你有機會來文昌,一定要嘗一嘗我們文昌鮮美可口的雞肉,品一品文昌的獨特風俗。

家鄉的風俗作文14

我的老家在湖源那當然我的家鄉就在湖源!

湖源其實我認爲沒有什麼風俗,唯一風俗可能就是這個吧,你猜猜是什麼?

我們家每一年過年,過年前一天,元宵,清明等節日會祭祖。那如何祭祖?我們會在吃飯前記祭祖,桌上會買買許多零食水果,晚上要吃的飯,一根菸,一瓶酒,許多椅子與一隻碗。而且有一個人會拿三隻香,等開始祭祖的時候,我們就不能去一摸椅子,你知道爲什麼不能去摸嗎?因爲我們記住就是爲了想念已去世的'人們,或者是你去世的親人,這些椅子上面雖然沒有人,但是我們就像椅子上有人一樣,不能去摸,不能去碰。你知道爲什麼不能摸,不能碰嗎?你想想你吃飯會有人來無緣無故碰你嗎?有人會來摸你嗎?並沒有,那這椅子上面就是有人的,有人就不能去摸它們?而且在祭祖前要洗好手,必須是要乾淨的手,這一點我也不知道爲什麼!

而且在祭祖的時候,我的叔叔與爸爸,會給他們倒酒,他們每人一隻碗陸續的倒過來,最後再把酒倒到一一隻碗裏去外地一灑,幹什麼?那香最後怎麼處理呢?我們會把它插在家門口的泥土前,就是祭拜土地公公。

記住記好我們小孩可能過去拿零食,可能會把飯菜搬到另一個桌上去吃,因爲祭祖的桌子是不一樣的,記住的桌子是方方正正的,而我們的桌子是圓圓的。

家鄉的風俗作文15

每次回家過年時,一大家子都要灌香腸,初一到初五吃飯時還要祭祖,這是我們家鄉的習俗。

我們這裏大年三十前後灌腸子了,大概的流程就是把提前剁好的肉末灌到豬腸子裏,然後掛繩、晾乾。聽起來一灌、一掛、一晾,工藝不復雜,但是這個活至少要五六個人合力才能完成,任務艱難。用灌腸機把肉壓進腸子裏。灌腸機要壓個把手,肉才能被灌到腸子裏。我就最喜歡壓那個把手。肉灌好以後,還要扎洞,不然裏面有積氣,還有一些水和油,這些都會讓香腸的味道打折扣的。扎洞我也愛幹,大人們覺得這是個活兒,而我把它當作一個樂趣,小時候只是去湊湊熱鬧,現在覺得這樣解壓又熱鬧。大傢伙該洗盆的.洗盆,該掛繩的掛繩,該打掃的打掃。有的嘴裏哼着小曲,有的聊着家事,其樂融融,累也開心,看着好一個熱鬧啊!

但過年期間,初一到初五,在吃飯前要先祭祖,燒香。我和爸爸媽媽燒香、燒紙並跪地叩頭,還在門口放了一串鞭炮。還要拿另一個碗,所有的菜都夾一點,分別倒上茶和酒,潑在門口。初一吃飯還要磕頭,說一些保佑的話:保佑一家人健健康康,上學的學業有成,工作的事業有成,平平安安。

太爺爺太奶奶去世那年我們回去過年了,我很傷心,她們很疼我,每次磕完頭以後我又會去客廳望着他們的遺像,自言自語說:“老祖,你瞧,我們回來了。給你拜年了,看到了嗎,給你們燒錢了,要吃什麼買。”每次說着說着就默默掉眼淚。

小時候的我曾經問過奶奶爲什麼要祭祖,奶奶說:“這樣是叫老祖(外曾祖)回來吃飯,放鞭炮則是告訴老祖我們來給你們拜年了。要等他們‘吃完’,我們才能吃。要是沒有祭過祖,直接吃,就是對老祖的大不敬!香燒完以後,盛在碗裏的那一小碗飯就叫‘老祖飯’,吃完可是會保佑你的。”我似懂非懂的點點頭。

一眨眼到了正月十九,春節就這樣悄無聲息的過去了,家鄉的春節平凡卻美好,所有人又迎來了新的一年!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