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作文 > 關於端午節作文集錦十篇

關於端午節作文集錦十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作文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端午節作文集錦十篇

端午節作文 篇1

臨近盛夏時節,在我的家鄉伊犁,河谷總以它極富層次感的面貌醉心於人。正當大片的薰衣草盛開時,我們也迎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一提及端午會讓你想到什麼?它不似清明微雨,滲透出緬懷故人的肅穆與情思;也不似中秋月圓,總是照亮遊子的漫漫歸途。它只是不緊不慢,出現在萬物生長麥浪翻滾的炎炎六月。在我所生活的邊城小鎮,當這個以紀念遺世獨立的楚國大夫屈原的節日在龍舟前的鼓聲和碧波中浩瀚前行‘到達’這裏時,既無菖蒲艾葉在屋檐下的迎風飄擺,也無雄黃酒熱辣的餘味縈繞心間。然,它卻成了我們童年記憶裏最清涼的回憶。

既言清涼,自然無狂語,兒時無忌的我們自那一日伊始,便挽起褲管和衣袖,開始了潑水的狂歡。小城被縱橫交錯的溪流所環繞,它們源自天山融水,清冽又涼爽,成了我們歡慶這個節日最重要的‘工具’——我們完全把端午當成潑水節來過啦! 母親自那日在孩子背起書包上學堂前,便早早備下舊衣,這樣就算被哪個不安好心的傢伙潑了髒水也無礙,因爲知道自己的孩子免不了捲入一場‘浩劫’,索性就破罐子破摔。想想那時我的母親簡直可愛極了,現在依舊記得她目送的背影和話語的回聲——可記得打溼了的衣服儘早脫了,穿上揹包裏的乾衣服......

我們或拿着臉盆,條件好些的自備水槍,還有拿飲料瓶在蓋子上戳幾個洞,見了熟悉的身影便一溜煙似的衝上去,用力擠出一道長長的`水線。而我的小心臟還沒走到校門口就提到了嗓子眼

兒,眼前的混戰已一發不可收拾,我儘量在混戰的人羣中努力抽身,可到了教室便再難逃無處可躲的水花了。他們從你能想到的所有角落噴涌而出,尤其第一股水灑在後背,那種直入心懷的刺激與透心涼,便將那僅有的矜持都踩在了腳下,渾身都着了魔似的狠命潑回去。迴盪在人羣裏的釋放和大笑,閃躲與偷襲,即便平日裏不怎麼搭話的同學,此時都熱烙起來,只是在無盡的歡顏裏擺脫課業的負累,因爲那一刻,只充盈着我們心裏最簡單的快樂。

每一年都逃不過班主任老師的怒目與責罰,卻每一年都甘心情願去擁抱那難得的小學時光。等回過頭在看,我們竟忘了那些年正飛快地遠離我們,成了永遠無法交匯的夏日時光。

我們撿拾着過往時光的碎片,那些最美好的部分,或多或少都與不同的節日相關。而後的每一年,當熱騰騰的糉子擺在眼前時,它們或改變着味道——從最初的紅棗糯米演變成肉餡兒、紅豆餡兒甚至海鮮餡兒......而我總會想起那些年,想起我最親愛的同學們。

少年過去,我仍舊最無法忘卻的端午時光,還是與‘潑水’有關的日子。

端午節作文 篇2

今天我們迎來了一個節日一一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十大節曰之一,因爲那天,家家戶戶都非常熱鬧,家人們會把白天做好的糉子都蒸熟了端出鍋放到桌子中間,放好了後就可以開吃了。

你們知道糉子是怎麼包的嗎?我也包過就讓我來分享一下吧!

首先,我和媽媽去家附近的市場買一些肥肉、鴨蛋黃、綠豆、還有臘腸回來,如果喜歡吃甜的'糉子也可以哦,那就在裏面包上冰糖紅棗,就可以了,但是我還是喜歡吃鹹肉糉,滿滿一口油油的想想就香,再去買一些糉子葉和棕繩回來乾淨就好了,現在材料就都齊了。可以開始包糉子啦。照着媽媽說的步驟首先,把糉葉摺疊成漏斗形狀。在這個漏斗中先放一小半米,再放肉、鴨蛋黃、臘腸和一點綠豆,然後再放點米把之前加進去的材料蓋住,米和漏斗口持平即可,米太少了糉子很癟,太多了包不住。話剛說完就看到媽媽包了一條四個角都塞得滿滿的漂亮的糉子,再看看我手中的,什麼都不像的而且只有三個角的"怪糉子"我心想怎麼包糉子這麼難呀。可媽媽說了:其實糉子有很多種形狀,有條形的、有四角形的也有三角形的等,包多了找到竅門你就會越包越好的。聽到媽媽的鼓勵我是"越戰越勇"一口氣包下十條,想想都開心。

這次包糉子真是讓我回味無窮啊!

端午節作文 篇3

“端午臨中夏,時清人復長。”又是一年端午節,姥姥還是像往年一樣,買糉葉,買糯米,準備好包糉子用的紅棗,花豆,五花肉等餡料,再過一天,就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糉子了。

記得小時候,我問過姥姥,爲什麼端午節要吃糉子啊?姥姥告訴我,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並將糉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以後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成爲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糉子等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端午節那天早上,媽媽還會在我的手腕上系五彩繩,在門窗上掛上艾草,我問媽媽爲什麼要插艾草?媽媽說,因爲天氣漸漸暖和了,各種小蚊蟲又開始活動了,艾草有驅蟲防疫的作用。端午節是一個全民健身、防疫祛病、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端午節有這麼大的意義,於是我就查了一下,原來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端陽節、重午節、午日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龍日等等。

端午節馬上就到了,因爲這是一個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我認真的拜讀了屈原的《懷沙》,在日後,我要學習屈原,做一個熱愛祖國,內心充實而端正的小學生

端午節作文 篇4

你們想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重午節。關於端午節還有一道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但是今天的端午節,更多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賽龍舟,就是爲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到江河,是爲了不讓魚蛟蝦蟹吃屈原的遺體。在這裏,我給大家講一個屈原的故事。相傳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大地以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爲雄,它們各國之間爲爭奪土地,使中原大地戰火連天。當時,屈原是楚國的左徒官,他勸楚懷王要仁治,不要聽信小人讒言,可懷王不但不聽,還聽信讒言革職屈原。悲憤痛心的屈原,便寫下了不朽的詩篇——《離騷》和《天問》。公元前278年,楚國被秦國攻破,屈原精神受到了極大的打擊,面對國破家亡,百姓疾苦,自己卻無能爲力,於是在極度失望和痛苦中,抱石投入長江東邊的汨羅江。聞訊趕來的楚國百姓紛紛划船,到江中打撈屈原的`屍體,並拿來了糉子投入江中餵魚蛟蝦蟹,讓它們不要啃吃屈原的屍體。兩千多年過去了,但詩人屈原的形象卻依然留在人們心間。如今,每到農曆五月初五,人們就要划龍舟,吃糉子,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

當然,各地的風俗習慣不盡相同,但都要吃糉子、插艾葉、戴香包、賽龍舟。我們這兒除了上述的這些,還有送綠豆糕、吃綠豆糕的習慣。

我喜歡端午節。因爲這天不僅僅能吃到糉子和綠豆糕,而且還能表達我們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

端午節作文 篇5

今天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一大早,媽媽也給我們做了香噴噴的糉子,我覺得糉子實在太好吃了。

中午,我們去香蜜湖度假村參加山西老鄉端午聚會。一去那兒,就收到小記叔叔送給我的禮物,是一張688元的兒童攝影券,我開心地跳了起來。

聚會開始了,第一個節目是威風鑼鼓,我覺得好像奧運會開幕式上敲的鼓,鼓的聲音很大,屋頂都似乎要被震翻了。我連忙捂住耳朵。

接下來是一個五歲的小男孩登臺演唱,他梳了一個很酷的髮型,身上揹着一把吉他,他的歌聲又好聽又宏亮。我一定要向那個小男孩努力學習呀!

這時,一盤盤好吃的菜端上來了,我們一邊吃着美食一邊欣賞着精彩的節目,桌子上還有各種口味的糉子,我覺得過端午節真好!

聚會結束了,我又跟哥哥去海岸城溜冰。看着又光又白的冰,我好緊張啊,因爲我好久沒來,有點忘記怎麼滑了。我穿好溜冰鞋,就進去溜了。一開始,我溜得不太好,後來就慢慢得適應了。我在上面像一隻小燕子在飛舞,真過癮!

溜完冰,我們就回家了,今年的端午節過得真有意思!

端午節的`見聞作文四:端午節的見聞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來了,今天,家裏的人都回來了,有伯伯、乾媽媽、哥哥…,我一回到家,就看到了桌上有很多美味可口的美食,當然有我最喜歡的糉子,看到它,我口水都快要流出來了,我迫不及待的跑到了洗手間裏,洗了洗手就趕快跑到了椅子上,開始吃糉子了。

糉子的外形十分獨特,有好多種形狀有三角形、圓錐形、枕頭形、寶塔形、圓棒形等等,各式各樣。

我最喜歡糉葉的顏色,是那種墨綠色的,被煮過之後,就顯得格外綠,青翠欲滴。一剝開碧綠的糉葉,裏面包裹着黃黃的糯米,黏黏的,讓人一看就覺得清清爽爽,有一種舒心的感覺。

糉子的品種也很多,有肉糉、豆沙糉、蛋黃糉等。糉子味道也不同,肉糉是鹹鹹的,豆沙糉是甜甜的,蛋黃糉是香香的,我最喜歡的可是香香的、沙沙的蛋黃棕喲。

飯桌上,當過老師的爺爺還說起了端午節的來歷,端午節吃糉子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傳說因爲屈原抱石投汨羅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人們爲了不讓魚兒去吃他,而把糉子投在江裏。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他。所以我們今天能吃到美味的糉子還要感謝屈原呢。

一家人吃飯可真是其樂融融,我最喜歡熱鬧的大家庭了,喜歡過節日,現在的端午節啊,早就變成了家人團聚的節日了,我家我的家人,更愛那美味可口的糉子。

端午節的見聞作文五:端午節見聞

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那就是農曆初五——端午節。

爸爸下班回到家,我倉猝對爸爸母親說:“今天是端午節,我們去朱家角逛一圈吧!那裏一定非常熱鬧!”爸爸母親說:“好啊!”……朱家角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古鎮,那裏的房子和一般的房子不同,那裏的房子都非常地古老和漂亮……

端午節夜晚的朱家角真熱鬧啊!走在朱家角的街上簡直連氣也喘不過來非常擁擠,街上人流如潮、燈火通明。老祖母們坐在自己的商鋪邊包着美味的糉子,糉子有好多種口味:有蛋黃糉,有肉糉,還有豆沙糉……老祖母的左邊放着一疊綠油油的糉葉,右邊放着一盆肉,老祖母拿起一片大糉葉熟練的把糉葉折成一個圓錐形,然後放進了用醬油半成的糯米,然後放進了幾條肉,最後迅速地包了起來,繫上了繩索。我們買了三個糉子,我一邊走,一邊迫不及待地扯開了糉葉香氣直往我鼻子裏鑽,我狠狠地咬了一口糉子,那味道肥而不膩……真是太美味了!

我擡頭往天上一看,還有花團錦簇的火苗,紅的賽火,粉的似霞,白的似雪……非常美。天上還有無數顆小星星在閃爍着,就像一雙雙小眼睛在一眨一眨,還有那發着光的月亮,猶如一張夜景畫……

端午節的夜晚真美啊!

端午節作文 篇6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按照習俗,家家戶戶都要包糉子,有的地方還要組織划龍舟比賽等等活動,我問爸爸:爲什麼要包糉子划龍舟呢?

爸爸說;"端午節就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於五月初五抱石投江而死,楚國百姓爲了不讓水中的魚蝦啃食屈原的身體,將糉子丟進江中,同時,划龍舟敲鑼鼓可以驚走蛟龍,就這樣,形成了五月初五吃糉子划龍舟的.習俗。

我們要學習屈原的愛國精神,我們要有一顆愛國的心。

端午節作文 篇7

今天看到大街上有賣糉子的,我就想起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回想起端午節,我們一家去外婆家吃糉子,外婆做的糉子可好吃了。我吃了好多糉子,我一咬那個肉汁,可香了,我的舌頭好像麻木了,被那個香味迷住了,吃完了一個再一個,連這個不愛吃糉子的.我,一下子好像開了胃,當我吃了第3個時,我的胃實在是裝不下了,可我的嘴巴還想吃好多好多的糉子。我吃不下了,就看我弟弟那狼吞虎嚥的樣子,可搞笑了,一手拿着一個糉子,另一隻手也拿着一個糉子,一口咬着一個糉子,又咬着另一個糉子。

太可愛了!至今我還在回味那美味的糉子!過端午節真快樂啊!

端午節作文 篇8

今天是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人們用賽龍舟包糉子等活動來紀念我國偉大詩人屈原。

一大早,媽媽就開始包糉子。她拿出昨天晚上浸好的糯米和洗好的糉葉,還有和好的豆沙餡,一粒粒潔白的糯米已經喝飽了水,就像一個大胖子。一張張糉葉碧綠碧綠的,散發着清香。媽媽飛快地包着糉子,

我看了以後,躍躍欲試,也想包一個,我拿着葉子學着媽媽的樣,可是不是掉了米,就是漏了餡,搞的一團糟,媽媽看着我笨手笨腳的樣子,笑着說:“兒子,我來幫你。”說着媽媽手把手教我做,最後,我的'糉子也做好了,我高興地說:“我終於會包糉子了。”

糉子煮好了,吃着美味的糉子,我的心裏美滋滋的。

端午節作文 篇9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今年的端午節我學會了一個新本領——包糉子。

端午節這一天,我看到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插上了艾葉,有些人還佩戴了香囊。小朋友佩戴香囊的比較多。香囊的樣子各式各樣,都很漂亮:有菱形的、方形的、顏色有紅的、黃的……可好看了!我走在樓道里,樓道里飄香着糉子的味道,真香啊!我的口水都快要流下來了,肚子早已咕咕叫了!我跑到家裏,告訴媽媽我也想吃糉子,媽媽不緊不慢的說:“別急,別急,大家等會兒到奶奶家還要包糉子呢!”

到了奶奶家,只見奶奶已經把材料準備好了:江米、紅棗、花生、箬葉。不等奶奶開口,我就搶着說:“做糉子可簡單了!大家把材料準備好,用箬葉一裹再一煮就可以了!”我有點兒得意,心想:奶奶一定無話可說了,我已經把做糉子的全部過程都說了下來,奶奶一定覺得我太聰明瞭。可奶奶說:“你說得簡單,包糉子可有許多講究呢!”我不相信,包一個小小的'糉子能有什麼講究?

開始包糉子了。我自告奮勇,決定第一個試試。我拿起箬葉,包住江米隨便纏了幾圈。纏出了個圓不圓、方不方,也不是菱形的東西。我拿出紅絲線,心想:奶奶平時給糉子“五花大綁”,真難看,我可以纏一個漂亮一點的嘛!我用線圍着糉子繞了兩圈,然後繫了一個好看的蝴蝶結,太美了!我自己都佩服自己。可我剛一鬆手,糉子就“散架”了。箬葉一鬆,江米從裏面掉了出來,讓我白高興一場。

奶奶見了,來給大家做示範。箬葉經奶奶三折兩卷就包成了一個糉子。奶奶還教大家包糉子的竅門,大家試了好幾次,終於學會了。吃着自己包的糉子,心裏美滋滋的。

今年的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收穫可真不小呀!

端午節作文 篇10

窗外淋漓的小雨不停,恍惚,又到了那個糉香飄蕩的時節,又到端午節了嗎?往事似乎還很清晰,思緒飄了好遠,飄到了故鄉,故鄉的端午節……

農曆五月,青草漫遍了家鄉的山野,淺淺的清香撲鼻而來,石板橋,苔痕斑駁的青石下,墨綠的水色,緩緩流動,宛若溫潤的'雙眸,在那淅瀝的小雨中,端午節悄悄走來…

端午節淅瀝的小雨一下,鳳仙花那些桃紅的,細碎的小花朵就開得一片爛漫。每當這時,鳳仙花顫着花瓣上的露珠笑意盈盈時,穿着花布衫女孩們把花瓣細心地採下來,放進一個細白的碎碗片裏,再放上粗鹽和白礬,又操起一根圓木搗得碎碎的,碗裏的花瓣就成了粉色的糊狀。女孩們眨着明亮的眼,不時有幾綹黑髮飄到額前,她們一邊搗着,一邊輕輕唸叨着:“端午到,指甲紅,染了指甲過端午,紅紅火火過一年。”她們摘下幾片鮮嫩的梅豆葉,先把花瓣泥塗在指甲上,再用梅豆葉靈巧地把手指尖裹成一隻只綠糉子,最後纏上紅絲線,把葉子紮緊。女孩們終於甜蜜地笑起來,明天那鳳仙花的桃紅就跑到她們指甲上去了!

家鄉的端午節,在那桃紅鮮豔了女孩的指甲時,行走……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